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维基
简体字版
-> -> 检索 "顺治丁酉年 (1657/2/13 - 1658/2/1)"
檢索內容:
检索范围: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条件: 包含字词“顺治丁酉年 (1657/2/13 - 1658/2/1)”
Total 15

卷6 经部·易类六

卷61 史部·传记类存目三

1
叶夔撰。司韶,武进人。成化中以岁贡生官汝阳州训导。是编第三卷中载夔《请祀典书》,称宋德佑元年十一月,巴颜率师攻常州,屠其城,知府事姚訔、通判陈照,俱不屈死。其先后殉难者又有王安节、刘师勇、胡应炎、尹玉、麻士龙、包圭、阮应得、方允武、徐道明、莫谦之、僧万安诸人。自成化九年郡庠生段瑜等建言于同知柳某,始立訔、照以下木主十一位,附于陈司徒庙。而文天祥、刘师勇、阮应得、僧万安犹未与也。弘治十年,知府曾望宏乃别创忠义祠,请并祀文天祥以下十四人,而附以元壬辰靖难之刘溶。巡按御史谢琛亦上书,请著于祀典,诏从之。夔因编其始末为此书。首图考,次传志,次诗,次赞,次文牒。凡史传所未载者,此皆补其佚阙,足相参证。惟此书载宋臣与祀者止十四人,则未祀文天祥等四人。其附于陈司徒庙者止当有十主耳。夔《请祀典书》云「十一主」,未喻其故。又考《宋季三朝政要》,载元兵至常州,守臣王宗洙遁,权守王良臣以城降。今是书《姚訔传》中谓良臣屡举不第,流落无籍,寓常,与钱暗谋,窃符印诈称郡官,诣巴颜军前献之。然则良臣未尝权守,《三朝政要》误书矣。是亦足订史之讹也。此书作于正德初年。末《附录》一卷,载国朝顺治十四年事,盖后人所续,其姓名则不可考矣。

卷74 史部·地理类存目三

1
沈朝宣撰。朝宣字三吾,仁和人。官江陵知县。此志撰于嘉靖已酉,凡例谓义类悉依洪武《府志》,案《西湖游览志》云:「洪武初,徐一夔著《杭州府志》,颇称简明。」则所据者一夔本也。体例颇谨严,较他地志之冗滥,差为胜之。其称杭州府旧志备载诏赦,盖用《咸淳临安志》例。不知其时临安为都城,所以备录。明代已非都城,即为赘文,其说最协。至于碑刻之文,只载其目,使后世无从考证,则失之太简。又引用诸书,或足以己意,皆不著其所出,则益启杜撰之门矣。其书旧未刊板,万历诸生郑圭有抄本,为邑令周宗建携去。国朝顺治丁酉钱塘知县沈某,于宗建家求得之,邑人朱之浩始为传写之。浩跋称其时赘细注,略而不详,尚需增辑云。

卷90 史部·史评类存目二

1
国朝黄鹏扬撰。鹏扬远公,晋江人。顺治丁酉举人,尝官知县。是编杂咏史事,每诗之后附以论断,略如元宋无啽呓集》例。而词旨拙鄙,则又出无下。玩其意旨,似借讽明季之事,不为品第古人也。

卷97 子部·儒家类存目三

1
国朝萧企昭撰。企昭文超,汉阳人。顺治丁酉副榜贡生。县志称其喜讲性命之学,与熊赐履友善。故赐履著书,尝引其说。所著有《客窗随笔》一卷,《再笔》二卷,《暗修斋日记》一卷,《杂笔》一卷。企昭卒后,其兄广昭裒为一编,总名之曰《性理谱》,亦曰《萧季子语录》。其书大旨在于伸程、朱而辟陆、王,与赐履《闲道录》所见同。

卷101 子部·法家类

1
国朝魏裔介撰,裔介有《孝经注义》,已著录。顺治丁酉裔介左都御史,立此约以厘清五城之事,凡四十条。然其中有琐屑过甚者,如禁铺户唱曲,禁击太平鼓,禁小儿踢石抛球之类,皆必不能行之法。即令果能禁绝,于民生国计,亦复何裨,徒滋吏役之扰而已。

卷105 子部·医家类存目

2
是书前有巡按山西御史赵文炳序,称文炳得痿痹疾,继洲针之而愈。因取其家传《卫生针灸元机秘要》一书,补辑刊刻,易以今名。本朝顺治丁酉,平阳府知府李月桂以旧版残阙,复为补缀。其书以《素问》、《难经》为主,又肖铜人像,绘图立说,亦颇详赅,惟议论过于繁冗。

卷133 子部·杂家类存目十

1
国朝吴调元撰。调元字雨苍,石城人。据卷首胡世安序,盖尝以举人官教谕者也。是书成于顺治丁酉,杂采前古至明末国初故实,分孝顺、忠爱、孝行、世德、义门、女范、放生、佛果八门。每条附以论断,大旨主因果之说。故其自序称,愿以是集告天下之读孔、孟书而存菩提心者云。

卷147 子部·道家类存目

2
今重为订正,撮其要旨云云。后跋题丁酉立秋前二日梦觉子书,亦不知为谁。又一行署酉岩山人四字,知为无锡秦氏抄本,则丁酉当为顺治十四年也。其书皆言炼气还丹之术,大旨依傍《道德经》、《阴符经》而傅合以《易》义。较道家荒诞之说,颇为近理。

卷169 集部·别集类二十二

1
赵撝谦撰。撝谦有《六书本义》,已著录。《明诗综》引黄宗羲之言,谓其诗集名《考古馀事》,凡千首,不传于世。今考焦竑国史经籍志》,撝谦集已不著录。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虽列其名,而不著卷数,则亦未见原本,信乎其久不传也。此本所录诗仅十馀篇,古文亦只五十馀篇。前有顺治丁酉《黄世春序》,称「其子孙式微已甚,而能录其遗集,出没于藏书之家,殆天将藉是而彰考古」云云。盖其后人掇拾散亡,重裒成帙者耳。集后附遗言十六条,又载其裔孙诸生頀《上琼州姜参政请复姓书》,及与浙中族姓札数通。盖撝谦没后,其幼子流寓海南,依母族冒吴姓,故頀请于姜而复之。又撝谦所作《造化经纶图》,亦附于后,编次颇无条理。然传刻先集者多因祖父以附子孙,自宋元以来即往往以文集为家牒。陋例相沿,亦不自是编始矣。撝谦以小学名家,不甚以文章著。此本又仅存残剩,未必得其精华,而意度波澜,颇存古法,究与钞语录者有别。是则学有原本之故也。

卷180 集部·别集类存目七

1
明殷仲春撰。仲春字方叔,秀水人。尝慕王绩为人,自号东皋子。隐居教授,又精于医,得钱辄入市买断烂书读之。集首载赋骚,次古今体诗,次引辞赞疏,仅二十馀叶。末有顺治丁酉其孙观国《跋》,称原集诗千馀首,此本仅存什一,今核所作,不出明季山人之派,故其《墓志》,亦陈继儒作也。

卷182 集部·别集类存目九

1
国朝李蕃撰。锡徵,号懒菴,通江人。顺治丁酉举人。官黄县知县。是集,为其子锺峨所刊。集中黄志略《序》谓:黄有四累,而廛肆宜复,社甲宜均,风尚宜更,士习宜端,税课宜灭。蕃编《徭役序》,极言派银杂费之患。他如《忆堂记》、《旱魃辨》、《黄志跋》诸篇,皆汲汲以兴利除弊为事,盖有古良吏之风。其文亦皆朴直不支,意其人必悃愊无华,故文亦如之欤。然蕃之意,固不在以词藻见也。
1
国朝吴兆骞撰。兆骞汉槎,吴江人。顺治丁酉举人。戊戌以科场夤缘事,戍宁古塔,后蒙恩赦还。此集前四卷为徐乾学所刊,后四卷为其子振所刊,而编次无序,通为八卷,前三卷题《秋笳集》,四卷题《西曹杂诗》,五卷题《秋笳前集》,六卷题曰《拟古后杂体诗》,七卷曰《秋笳后集》,八卷则五页以前题《杂著》,六页以后题《后集》,盖随得随刊,故舛讹如是。兆骞诗,天分特高,风骨遒上,又荷戈边塞,穷愁之语易工,故当时以才人目之,而立身一败,万事瓦裂,其诗亦颇为当代所轻。特其自知罪重谴轻,甘心窜谪,但有悲苦之音,而绝无怨怼君上之意;犹为可谅,故仍存其目焉。如兆骞者,使其谨守防检,克保身名,岂非国初一作手哉!
1
国朝计东撰。甫草,吴江人,顺治丁酉举人,以「江南奏销案」被黜,又十馀年而没。东少负奇气,中年出游四方,遍览山川之胜,诗文日富,康熙癸酉,宋荦巡抚苏州,为刻其文集,其诗集则刻于戊子,王廷扬所助成也。王晫今世说》,载其客邺城日,尝访谢榛之墓,为树碣表之,盖以游食四方,行踪相近,故用以寄意,其生平事迹,具见尤侗所作《计孝廉传》,亦载卷首云。

卷194 集部·总集类存目四

1
国朝蔡士英编。士英伯彦,奉天人,官漕运总督顺治十四年,士英巡抚江西,葺滕王阁。因集自唐至明登临记胜之作,分类诠次为十三卷。又徵近人诗文为二巨册,但分体而不分卷。盖欲附入前集各体后也。陈维崧《迦陵集》有《滕王阁赋》,绝工丽,非诸人所及。然是集不载。或刊版时尚未得其稿欤?

喜欢我们的网站请支持我们的发展网站的设计与内容(c)版权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网站上的内容,请同时加上至本站的链接:https://ctext.org/zhs。请注意:严禁使用自动下载软体下载本网站的大量网页,违者自动封锁,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