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维基
简体字版
-> -> 检索 "ctext:506404"
檢索內容:
检索范围: 苌楚斋五笔
条件: 提到“司马光
Total 1

苌楚斋五笔卷十

12
南宋德清沈宪敏公枢,编《通鉴总类》二十卷,光绪辛卯仲秋,读我书斋校刊袖珍本。著录《四库》史部史钞类,《提要》云:「是书乃其致仕时所编,取司马光资治通鉴》事迹,仿《册府元龟》之例,分为贰百柒拾壹门,每门各以事标题,略依时代前后为次,亦间采光议论附之。所分门目颇有繁碎,如《赏罚门》外,又立《贬赏》、《功赏》二门,《外戚门》外,又立《贵戚》一门,《近习门》外,又立《宠幸》一门,《隐逸门》外,又立《高尚》一门,《积善门》外,又立《阴德》一门者,不一而足。又如安重荣奏请逾分,不过骄蹇,乃以此一条,别立《僭窃》一门,则配隶不确。东周下迄五代,兴废不一,乃独取申彻论燕必亡,黄泓论燕必复二条,立为《兴废》一门,则疏漏太甚。」云云。声木谨案:《提要》所论甚允。虽仿《册府元龟》之例,然书仅廿卷,采摭不出一书,积之不过数寸,分为贰百柒拾壹门之多,虽便翻阅,实属烦宂无当,类书中似此者殊为罕见。门目虽多,其以壹贰条为壹门者,至肆拾壹门之多,参肆伍条者,又柒拾陆门之多。其以参肆拾条为一门者,仅拾伍门,再多者仅柒门。《册府元龟》壹千卷,共分参拾壹部、壹千壹百肆门,卷帙浩繁,采摭宏富,自不得不多立名目,以便检查,亦势使之然,此书非其伦也。湘乡曾文正公国藩,于咸丰九年五月,谕其子惠敏公纪泽云:「尔作诗文,宜先讲词藻,欲求词藻富丽,不可不分类钞撮体面话头。近世文人,如袁简斋、赵瓯北、吴谷人,皆有手钞词藻小本,此众人所共知者。阮文达公为学政时,搜出生童夹带,必自加细阅。如系亲手所钞,略有条理者,即予进学。如系请人所钞,概录陈文者,照例罪斥。阮公一代鸿儒,则知文人不可无手钞夹带小本矣。昌黎之纪事提要,纂言钩玄,亦系分类手钞小册也。尔去年乡试之文太无词藻,几不能敷衍成篇,此时下手工夫,以分类手钞词藻为第一义。尔此次覆信,即将所分之类开列目录,附禀寄来。分大纲子目,如《伦纪类》为大纲,则《君臣》、《父子》、《兄弟》为子目,《王道类》为大纲,则《井田》、《学校》为子目,此外各门,可以类推。尔曾看过《说文》、《经义述闻》二书,中可钞者多,此外如江慎修之《类腋》及《子史精华》、《渊鉴类函》,则可钞者尤多矣,尔试为之。科名之要道,亦即学问之快捷方式也。」又咸丰十一年九月复谕云:「接尔八月十四日禀,并日课一单、分类目录一纸。日课单批明发还,目录分类非一言可尽,大抵有一种学问,即有一种分类之法,有一人嗜好,即有一人摘钞之法。若从本原论之,当以《尔雅》为分类之最古者。天之星辰,地之山川,鸟兽草木,皆古圣贤人辨其品汇,命之以名,《书》所称大禹主名山川,《礼》所称黄帝正名百物是也。物必先有名,而后有是字,故必知命名之原,及知文字之原。舟车弓矢,俎豆钟鼓,日用之具,皆先王制器以利民用,必先有器,而后有是字,故又必知制器之原,乃知文字之原。君臣上下,礼乐兵刑,赏罚之法,皆先王立事以经纶天下,或先有事而后有字,或先有字而后有事,故又必知万事之本,而后知文字之原。此三者,物最初,器次之,事又次之。三者既具,而后有文词。《尔雅》一书,如《释天》、《释地》、《释山》、《释水》、《释草木》、《释鸟兽虫鱼》,物之属也,《释宫》、《释乐》,器之属也,《释亲》,事之属也,《释诂》、《释训》、《释言》,文词之属也。《尔雅》之分类,惟属事者最略,后世之分类,惟属事者最详。事之中,又判为两端焉,曰虚事,曰实事。虚事者,如经之《三礼》,马之八书,班之十志,及《三通》之区别门类是也。实事者,就史鉴中已往之事迹,分类纂记,如《艺文类聚》、《白孔六帖》、《太平御览》及我朝纂《渊鉴类函》、《子史精华》等书是也。尔所呈之目录,亦是钞择实事之象,而不如《子史精华》中目录之精当。馀在京藏《子史精华》,温叔于廿八年带回,想尚在白玉堂,尔可取出核对,对子目略为减少。后世人事日多,史册日繁,摘类书者,事多而器物少,乃势所必然。尔即可照此钞去,但期与《子史精华》规模相仿,即为善本。其末附古语鄙谑,虽未必无用,而不如径钞摘《说文》训诂,庶与《尔雅》首三篇相近也。馀亦思仿《尔雅》之例,钞纂类书,以记日知月无忘之效。特患年齿已衰,军务少暇,终不能有所成。或馀少引其端,尔将来继成之可耳。」云云。文见《曾文正公家训》。文正言钞撮类书之法,至为精凿,发千古未发之秘。《子史精华》共分参拾类,子目贰百捌拾,文正嫌其稍多,洵属卓见。《子史精华》为卷壹百陆拾,卷帙既繁,分类子目理应如此。何况此书昭示天下,非详分子目,他人不便翻阅。若士子自己钞撮,专供一己之用,子目自应略为减少,不患翻阅之不便。后世钞撮实事者多,虚事者少,其原因以虚事用处少,实事用处多,虽无明令令人如此,人自以用处多者喜研求也。虽然,钞撮典故手册,亦非易事。果能标其精要,详其首尾,翦裁有法,繁简得中,条理秩然,元本贯串,岂寻常士子所能学步。千古文人学士,无不由餖飣以成学问,亦不独袁简斋诸人为然。即此餖飣之学,敢谓尽人皆能之乎!

喜欢我们的网站请支持我们的发展网站的设计与内容(c)版权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网站上的内容,请同时加上至本站的链接:https://ctext.org/zhs。请注意:严禁使用自动下载软体下载本网站的大量网页,违者自动封锁,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