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维基
简体字版
-> -> 检索 "ctext:566895"
檢索內容:
检索范围: 宋史
条件: 提到“杨简
Total 12

本纪第三十七 宁宗一

13
三月丙戌朔,日有食之。庚寅,太白经天。辛亥,诏四川岁发西兵诣行在,如旧制。癸丑,命侍从、台谏、两省集议江南沿江诸州行铁钱利害。甲寅国子祭酒李祥、博士杨简以党赵汝愚罢。
14
夏四月丁巳太府寺丞吕祖俭坐上疏留赵汝愚及论不当黜朱熹彭龟年等,忤韩侂胄,送韶州安置。己未,以馀端礼右丞相京镗知枢密院事郑侨参知政事谢深甫签书枢密院事庚申太学生杨宏中等六人以上书留赵汝愚章颖、李祥、杨简,请黜李沐,诏宏中等各送五百里外编管。中书舍人邓馹上疏救之,不听。戊辰,临安大疫,出内帑钱为贫民医药、棺敛费及赐诸军疫死者家。

本纪第四十一 理宗一

5
九月乙亥,诏褒表老儒,以傅伯成显谟阁学士杨简宝谟阁直学士,并提举南京鸿庆宫柴中行叙复元职,授右文殿修撰、主管南京鸿庆宫。戊寅,诏兄济王妻卫国夫人吴氏封许国夫人。己卯皇太后、皇帝御便殿垂帘。诏以先圣四十九代孙行可为迪功郎,授判、司、簿、尉;以礼部侍郎程珌、吏部侍郎朱著、中书舍人真德秀侍读工部侍郎葛洪、起居郎乔行简宗正少卿陈贵谊、军器监王塈兼侍讲壬午葛洪工部尚书,升兼侍读辛卯,祀明堂,大赦。

列传第一百五十一

17
国子祭酒李祥言:「去岁国遭大戚,中外汹汹,留正弃相位而去,官僚几欲解散,军民皆将为乱,两宫隔绝,国丧无主。汝愚以枢臣独不避殒身灭族之祸,奉太皇太后命,翊陛下以登九五,勋劳著于社稷,精忠贯于天地,乃卒受黯黮而去,天下后世其谓何?」博士杨简亦以为言。李沐劾祥、简,罢之。太府丞吕祖俭亦上书诉汝愚之忠,诏祖俭朋比罔上,送韶州安置。太学生杨宏中周端朝、张衜、林仲麟、蒋傅、徐范等伏阙言:「去岁人情惊疑,变在朝夕。当时假非汝愚出死力,定大议,虽百李沐,罔知攸济。当国家多难,汝愚位枢府,本兵柄,指挥操纵,何向不可,不以此时为利,今上下安恬,乃独有异志乎?」书上,悉送五百里外羁管。

列传第一百六十六

1
杜范杨简钱时张虙吕午子沆
28
杨简,字敬仲,慈溪人。乾道五年举进士,授富阳主簿。会陆九渊道过富阳,问答有所契,遂定师弟子之礼。富阳民多服贾而不知学,简兴学养士,文风益振。
57
论曰:杜范在下僚,已有公辅之望,及入相未久而没。杨简之学,非世儒所能及,施诸有政,使人百世而不能忘,然虽享高年,不究于用,岂不重可惜也哉。张虙子谅易直,吕午风采凛然,皆有裨于世道者矣。

列传第一百八十二

9
丞相赵汝愚去位,祭酒李祥、博士杨简论救之,俱被斥逐。同舍生议叩阍上书,书已具,有闽士亦署名,忽夜传韩侂胄将置言者重辟,闽士怖,请削名,范之友亦劝止之。范慨然曰:「业已书名矣,尚何变?」书奏,侂胄果大怒,谓其扇摇国是,各送五百里编管。范谪临海,与兄归同往,禁锢十馀年。
42
嘉定十年进士第。调黄州教授。丧父毁瘠,考古礼制时祭、仪制、祭器行之。忽叹曰:「俗学不足学。」乃师事杨简,攻苦食淡,昼夜不怠。免丧,史弥远当国,谓之曰:「省元魁数千人,状元魁百人,而恩数逾等,盍令省元初授堂除教授,当自君始。」埙谢曰:「庙堂之议甚盛,举自埙始,得无嫌乎?」径部注处州教授以去,士论高之。

列传第二百一十四忠义十

37
时韩侂胄浸用事,正言李沐论右相赵汝愚罢之。祖俭奏:「汝愚亦不得无过,然未至如言者所云。」侂胄怒曰:「吕寺丞乃预我事邪?」会祭酒李祥、博士杨简皆上书讼汝愚,沐皆劾罢之。祖俭乃上封事曰:「陛下初政清明,登用忠良,然曾未逾时,朱熹老儒也,有所论列,则亟使之去;彭龟年旧学也,有所论列,亦亟许之去;至于李祥老成笃实,非有偏比,盖众听所共孚者,今又终于斥逐。臣恐自是天下有当言之事,必将相视以为戒,钳口结舌之风一成而未易反,是岂国家之利邪?」
46
杨宏中字充甫,福州人。弱冠补国子生。孝宗崩,光宗以疾不能执丧。时赵汝愚知枢密院,奏请太皇太后迎立宁宗于嘉邸,以成丧礼,朝野晏然。遂命汝愚为右丞相,登进耆德及一时知名之士,有意庆历元佑之治。韩侂胄窃弄国柄,引将作监李沐为右正言,首论罢汝愚,中丞何澹、御史胡绂章继上,窜汝愚永州。国子祭酒李祥、博士杨简连疏救争,俱被斥。宏中曰:「师儒能辨大臣之冤,而诸生不能留师儒之去,于谊安乎?」众莫应,独林仲麟、徐范、张行、蒋傅周端朝五人愿预其议。遂上书曰:
48
臣窃见近者谏臣李沐论前宰相赵汝愚数谈梦兆,擅权植党,将不利于陛下。以此加诬,实不其然。汝愚乞去,中外咨愤,而言者以为父老欢呼,蒙蔽天听,一至于此。章颖力辨其非,首遭斥逐,闻者已骇;既而祭酒李祥、博士杨简相继抗论,毅然求去,告假几月,善类皇皇。一旦有外补之命,言者恶其扶植正论,极力抵排,同日报罢,六馆之士为之愤惋涕泣。今李沐自知邪正之不两立,而公议之不直己也,乃欲尽去正人以便其私,于是托朋党以罔陛下之听。臣谓二人之去若未足惜,殆恐君子小人消长之机于此一判,则靖康已然之监,岂堪复见于今日邪?陛下厉精图政,方将正三纲以维人心,采群议以定国是,遽听奸回,概疑善类,此臣等之所未谕也。

喜欢我们的网站请支持我们的发展网站的设计与内容(c)版权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网站上的内容,请同时加上至本站的链接:https://ctext.org/zhs。请注意:严禁使用自动下载软体下载本网站的大量网页,违者自动封锁,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