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维基
简体字版
-> -> 检索 "ctext:196119"
檢索內容:
检索范围: 清史稿
条件: 提到“黎世序
Total 14

本纪十六 仁宗本纪

222
八月壬子陈凤翔以不职免,以黎世序江南河道总督甲寅,以阮元漕运总督丙辰,上行围。

本纪十七 宣宗本纪一

21
十一月己未贵州巡抚陈若霖奏请岁减民、苗佃租二万二千石,给苗疆会试举人川费,允之。壬戌,以河防功加黎世序太子太保衔。
49
二月丁酉,召松筠为都察院左都御史。以富俊吉林将军穆彰阿理藩院尚书军机大臣江南河道总督黎世序卒,以张文浩代之。己亥,御经筵。甲寅,上奉皇太后幸南苑。丁巳,上行围。己未,上奉皇太后还宫。是月,给江苏铜山县灾民一月口粮。调毓岱江西巡抚,以康绍镛广西巡抚丁亥,上阅健锐营兵。初彭龄罢,以陈若霖工部尚书

志五十九

85
穆宗朝,加金龙四大王封号至四十字,庙祀封丘、临清、张秋镇、六塘河;封故河督栗毓美诚孚栗大王,附祀郓城神庙;广东祀大鉴禅师卢惠能,灵通侍者陈道明;宝山祀故知县胡仁济;广州祀唐陈四公、五公;广丰祀明太保胡德济;浏阳祀宋指挥温康孟;襄垣祀昭泽王唐焦姓神;山阴祀元杨兴嗣;福建永安祀唐田王李肃;广东祀石龙太夫人冯洗氏,锡号「慈佑夫人」;上饶祀鹰武将军唐李德胜;善化祀朗公普济真君唐邱姓神,明李真人润济;罗定祀殉难州同金芳,封护国神;贵州祀唐南霁云;会昌祀晋赖公神;新会祀宋戴存仁;上虞祀显应侯宋陈贤,封护国潮神;张秋镇祀明杨四将军,故河督黎世序,封孚惠河神;长沙祀周真人福寿,瞿真人餐岑;温州祀唐杨精义;阳曲祀晋大夫窦犨;孟县祀晋赵武;上虞祀唐桑宪保,封桑王神;滨河祀故祥河同知王仁福,封将军;南安祀宋广泽尊王郭忠;栖霞祀元邱真人处机;麻城祀五脑山土主神张瑞;高要祀太保神宋卢僧;邵阳祀唐郑洞天;黔阳祀唐孝子刘三将军;江都祀汉杜女仙暨康女仙紫霞;平江祀唐杨孝仙耀庭。

志六十二

15
嘉庆朝,则祀大学士福康安、阿桂、刘墉、王杰、朱圭、戴衢亨、董诰,尚书董邦达彭元瑞、奉宽,总督鄂辉。道光朝,则祀大学士富俊曹振镛、托津、长龄、卢荫溥、文孚、王鼎,协办大学士汪廷珍陈官俊,尚书黄钺、隆文,将军玉麟,总督杨遇春、陶澍,河道总督黎世序。咸丰朝,则祀大学士潘世恩、文庆、裕诚,协办大学士杜受田侍郎杜堮,巡抚胡林翼。同治朝,则祀大学士桂良、祁寯藻、官文、倭仁、曾国藩、瑞常、贾桢,大学士衔翁心存,协办大学士骆秉章,总督沈兆霖马新贻。其光绪朝入祀者,恭忠亲王奕欣。名臣大学士文祥、英桂、全庆、载龄、左宗棠、灵桂、宝鋆、恩承、福锟、张之万、麟书、额勒和布李鸿章、荣禄、裕德、昆冈、崇礼、敬信,协办大学士沈桂芬李鸿藻,将军长顺,总督沈葆桢丁宝桢岑毓英曾国荃刘坤一,提督宋庆,巡抚张曜也。宣统初入祀者,止大学士王文韶张之洞孙家鼐鹿传霖协办大学士戴鸿慈五人而已。
24
道光间,江南祀黎世序,台湾祀方振声、马步衢、陈玉威,赵城祀杨延亮,虎门祀关天培暨陈连升父子,镇海祀裕谦,定海祀葛云飞郑国鸿王锡朋,京口祀海龄,宝山祀陈化成

志一百一

41
道光元年礼部右侍郎吴烜言:「据御史王云锦函称,去冬回籍过河,审视原武、阳武一带,堤高如岭,堤内甚卑。向来堤高于滩约丈八尺,自马营坝漫决,滩淤,堤高于滩不过八九尺。若不急于增堤,恐至夏盛涨,不免有出堤之患。」上命河督张文浩偕豫抚姚祖同履勘。三年,江督孙玉庭。河督黎世序加培南河两岸大堤,令高出盛涨水痕四五尺,除有工及险要处堤顶另估加宽,馀悉以丈五尺及二丈为度。五月工竣。四年十一月,大风,决高堰十三堡,山盱周桥之息浪菴坏石堤万一千馀丈,夺文浩职,以严烺督南河,遣尚书文孚、汪廷珍驰勘。侍讲学士潘锡恩言:「蓄清敌黄,相传成法。大汛将至,则急堵御黄坝,使黄水全力东趋。今文浩迟堵此坝,致黄河倒灌,酿成如此巨患。且欲筹减泄,当在下游。乃辄开祥符闸,减黄入湖。坝口既灌于下,闸口复灌于上,黄无出路,湖垫极高,为患不可胜言。」寻文孚等亦以为言。文浩遣戍。玉庭褫职留任。十二月,十三堡、息浪菴均塞。

志一百三

14
十五年十月,大风激浪,义坝决,堰、盱两工掣坍千馀丈。议者谓宜筑碎石坦坡,以费钜不果。璥与端请加培大堤外靳辅所筑二堤,以为重门保障,亦为廷议所驳。及陈凤翔督南河,复申二堤之请。下江督百龄议。百龄言不若培修大堤。十七年,遣协办大学士松筠履勘,亦主百龄议。于是筑大堤子堰,自束清坝尾至信坝迤南止。凤翔以不知蓄清于湖未涨之先,即启智、礼两坝,致礼坝溃,下游淹,清水消耗,贻误全河,为百龄所劾,夺职遣戍。十八年,百龄及南河督黎世序以仁、义、礼三坝屡经开放,坏基跌塘,请移建三坝于蒋家坝南近山冈处,各挑引河,先建仁、义坝,因礼坝基改筑草坝,备本年宣泄。上命先建义坝,如节宣得宜,再分年递修。二十三年,增建束清二坝于束清坝北,收蓄湖水。

列传一百四十七

2
陈凤翔黎世序
23
十四年,擢河东河道总督,逾年,调南河。时南河敝坏已久,河湖受病日深,诏以蓄清敌黄为急务,其要在修复高堰之堤,责凤翔克期程工,尤以借黄济运为戒。十六年,疏陈急治河口及运河各工,高堰二堤亦次第兴办。寻偕两江总督勒保奏报堵合御黄、钳口两坝,疏末微言:「海口北岸无人烟之地,面面皆水,俟秋间水落,相机办理。」上以上年堵筑马港,两岸皆新堤,北岸地势尤高,明是新决讳饰,责令据实奏闻。适王营减坝土堤又决,诏切责,革职留任。寻奏:「王营减坝旁注,由海口逼紧,水无他路,致有漫溢。请俟水落,修筑减坝海口,但保南岸,勿筑北岸,以免水逼。」援引高宗谕旨云梯关外勿与水争地,诏以「从前濒海沙滩无居民,今则马港口外现有村落,非昔可比。且水势散漫,河缓沙停,弊不胜言。又凤翔等所绘海口图无村落地名,与十三年吴璥所呈图说不同,河形曲直亦异。」斥凤翔意存朦混,恃才妄作:「前称云梯关外溜势畅达,未挑处刷深至十馀丈,可见海口非高仰;凤翔既未身历其境,今因北岸漫溢,束手无策,反言从前挑筑皆属非计,以相抵塞。」特简百龄两江总督,与凤翔同勘海口。凤翔谓海口不能畅,下壅故上溃,诿为淮海道黎世序所言;而世序实谓下壅在倪家滩新堤上下,非在海口。及百龄至,亲勘海口深通,惟中段涸成平陆,乃去岁挑河积土河滩,春水漫刷,仍归河内。又拦潮坝放水时,坝根起除未净,阻水停淤,世序屡请筹办,凤翔视为缓图,诏斥因循贻误。会上游绵拐山、李家楼两处漫口,革职留任。
25
黎世序,初名承惠,字湛溪,河南罗山人。嘉庆元年进士,授江西星子知县,调南昌。擢江苏镇江知府。十六年,迁淮海道。与河督陈凤翔争堵倪家滩漫口,由是知名。
32
论曰:仁宗锐意治河,用人其慎。然承积弊之后,求治愈殷,窟穴于弊者转益譸张以为尝试。海口改道之说起,纷纭数载而后定。康基田徐端等皆谙习河事,程功亦仅。至黎世序宣勤久任,南河乃安;而减黄病湖,遂遗隐患。得失之故,具于斯焉。

列传一百七十

5
严烺,字小农,浙江仁和人。嘉庆中,入赀为通判,发南河,累擢徐州道,丁母忧道光元年,服阕,授河南河北道。寻命以三品顶戴署河东河道总督,三汛安澜,乃实授。汶水漫决既塞,疏言:「运河北路以蓄汶敌卫为最要机宜,必使汶水层层抬高,然后能敌卫水。请加高临清口砖闸资收蓄。」从之。初,黎世序治南河多用碎石,乃奏请敕东河仿行,烺取其说,请于马营北岸挑坝,仿南河抛护碎石,估工需银十万两。布政使程含章、巡抚姚祖同先后言其不便,而马营既放淤,坝前水势已缓,烺仍请于坝尾沁水灌注之所抛护碎石,从之。
14
井任两河凡十年。初治南河,锐意任事,洎兴大工,糜帑三百馀万而无成效,仍为补苴之计,用灌塘法,较胜借黄之险。勤于修守,世称其亚于黎世序云。

喜欢我们的网站请支持我们的发展网站的设计与内容(c)版权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网站上的内容,请同时加上至本站的链接:https://ctext.org/zhs。请注意:严禁使用自动下载软体下载本网站的大量网页,违者自动封锁,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