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维基
简体字版
-> 禹贡锥指

《禹贡锥指》[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历史]

作者胡渭
成书年代
版本
《禹贡锥指》
数据项目ctext:410630
检索:
禹贡锥指》,研究禹贡的书籍,清初经学家、地理学家胡渭撰,凡二十卷。

自汉代起,研究《禹贡》已成为专门的学问,郑玄、马融、王肃、孔颍达、蔡沈等历代注释、疏证者不可胜数。宋代有毛晃《禹贡指南》,程大昌《禹贡论》及《禹贡山川地理图》。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写《江源考》一文,否定「岷山导江」之说,提出长江正源为金沙江的观点。胡渭精于舆地之学,讲解《禹贡》甚精当。胡渭认为历代以来的经学家对《尚书·禹贡篇》注释有不少错误,立志写一本《禹贡》专书。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冬,胡渭参与纂修《大清一统志》于洞庭山,与精于地理之学者无锡顾祖禹、常熟黄仪等互相讨论,期间钞录大量的资料,为撰写《禹贡锥指》做好准备。三十三年七月,徐乾学死,书局星散,胡渭返回故乡,闭门著述。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成书二十卷,《禹贡锥指》成为研究《禹贡》的集大成之作。《禹贡锥指》之名取《庄子·秋水篇》「以管窥天,以锥指地」之意。康熙四十二年,清圣祖南巡,胡渭撰《平成颂》一篇,连同《禹贡锥指》诣献,圣祖深嘉之,御书「耆年笃学」四大字赐之。

本书也有失误。胡渭称徐霞客的《江源考》不足道,说他「恐未必身历其地。徒恃其善走,大言以欺人耳!非但不学无识也。」

显示更多...

1.

  委学士吴尤重其典核乃以其书奏呈恤
  忽于实学易不主象占礼不考器数诗不详鸟兽一
  宸翰亲襄工辜于华衰也夫岩栖谷隐之士其心孤
  专而容寂庶几其有道者年逾七十视听不衰其
  因当侵起仍奉雕
  后沦没天下之学者未尝不叹息咨嗟谓好客如
  已幡然老矣能掘感兴诸君子各有地诰之书而
  一胎明禹贡锥指独晚出其书者正孔传孔疏宋元
  明诸家之说主以班固地理志参以山海经水经
  在与虺明辈勒成全书当可追冀禹贡仰副我
  止一脯明在焉予衰老无状藉手引年以去序脚想
  学士臣胡会恩恭纪
  上许之且令以书局自随公于是僦合洞庭肆志克讨
  湖山闲旷风景宜人时则有无锡顾祖禹景范常熟黄
  析使瑕瑜不相论至于地志水经观缕本末附以夹注
  窃附太史公不敢言之义一切积落勿污圣经
  著方舆纪要川渎异同予鸿有志馆初橐皆史学之渊
  数可以陵古栎今唯百诗舆余锐意通禹贡故锥指称
  泽古文以为流沙其所谓古文盖即棘下生安国所诛
  壁中古文之义得之都尉朝而司马迁赤从安国问蒯
  桑钦吕淮水出东南北入大江张掖删丹下云桑钦以
  中山北新成下云桑钦舌易水出西北东入浣今按儒
  班氏与刘歆皆崇古学故有取焉隋经籍志有两水经
  旧唐志始云郭璞作鲤显轻显醴显台远谓
  称其高句僻事以供词章之用而山川古迹一槩不单
  班氏所载诸列第言其所出所入而中间治历之地不
  名黎阳东山又名青坛山多至富贵一山而有九名斯
  字记云在三泉元大罢志云在大安明一统志云在
  尔等羌地名八变而山则一要皆在今宁羌升北典污县
  法者尸于吕览淮南子水经注众口一辞岂欺我哉贾
  谏曰昔大禹治水山陵当路者毁之故凿龙门辟伊阙
  海太史公曰禹厮二渠以引其河北载之高地过降水
  河平原济南至千柔入海后汉永平中王景修之道为
  大河之经流水经所称河水者是也宋仁宗时商胡泥
  及明弘治中筑断黄陵冈文非遂以一淮受全河之水
  横糜烂之区宋金以来为害弥甚意故于导河解后附
  也事讫于明故时务缺焉
  黔中以下七郡及雍伊吾以下四郡皆不在禹九州之
  限是也又有一郡恶而当分属二州者则以有名山
  二次分配十二国不足以尽九州之土与禹贡无涉唯
  祭祀燕飨之雷车服器械之饰吉凶礼乐之用国家之
  所必不可缺者天子无间然二语深得其心非但季世
  徵求之滥不可与司见而论即伊尹之献令周公之王
  刍轨栗之役无有也山川之其所以秩命祀后世设险
  泽之禁无有也土姓之锡所以褒有德后世强干弱枝雌
  绪馀由今思之殆不然也学者此谓禹贡而有得焉非蠹
2.

  翼翼粪要化老言吁幻虫
  逃试以
  酬酬刚删酬酬酬酬酬酬烂赵
  趋显
  簪一焉重疆
  一更
  云囊童费尘酬酬酬酬删雌
  尸誓绣
3.

  狮转鬓蠹簿吐
  碧言
  洲岫鞠赠鄙斗队影细轴身骊骊骊骊骊一
  阶祸黼酬烂酬酬酬酬酬酬酬
  邻诩浃啼璋虹贽暗骇计蝇
  盍蔡肃阶雠师
  雕昨
4.

  奇曰禹贡毫盖盖禹之治水其本末先后之序
  无不详备名虽曰贡实典之体也张氏九成曰此
  史辞也禹锡玄圭告厥成功此史辞也若夫自冀
  龚失而后恶所贡之品亦岂必尽同邪
  舟陆桑卓泥垂诣绣山桑标睹随行邻州之山琳
  作巷睡直辕卓也尸子云山行歆标泥行桑绝开
  山川为主山川以其高且大者为主高山大川各星
  陷为始封之国山往太原晋阳县汉志云故诗唐圃一
  周成王灭唐封弟叔虞晋水所出是也山社中山一
  杨郁览沈姒蓐黄显轻虽蹴潞赤狄邢郡卫
  邢共凡原雍邢虞檀温中山鼓肥鲜禀蓟非一
  平保定广平顺德王府及真定河间二府之西北
  酬灵麓实北则逾塞直抵阴山下西起东受降
  丘恋至列人斥章之二左会衡漳经所谓北过
  睡河自此来非入海及定王时南徙则衡障东出一
  溶县雠汤阴安阳临漳笼关成安肥乡曲周
  甲故渎其后来复行此道绛渎遂空因谓之枯降
  璋水故徒骇也唐冀贝所领诸县皆在璋东安得
  今之长城未必皆古迹其详不可得闻自此之西
  抵医巫闾山即舜所分幽外之东界山在故辽剧
  曰医巫闾是也明一统志云舜分冀州东北为幽
  不办一一
  谓孟门在姓屈之西南则壶口孟门之东山也龙门虫
  在梁山此则梁山龙门之南山也以是书之其先河卿
  甲叩其馀功又及岐山焉盖壶口梁岐一役也其施功虫
  则因梁以及之者也薛氏季宣曰传称禹凿孟门儒槛
  阳府吉州西南七十里梁山在今陜西西安府同一
  经实无此意且以既载连上读则壶口二字不成雌
  禹所治者水也而或举山以来水唯壶口梁山志一
  门在其西今舌左则东边别有孟门也其注齐世
  王应麟困学纪闻曰治梁及岐若从古注则雍州驯
  山距冀州甚远壶口太原不相涉难以道用水经删
  山雕洲去河三百一十馀里安得谓河水所经而
  雅曰梁山晋望正谓夏阳之梁山夏阳故少梁秦院
  朱子语录云今人说为治水始于壶口凿龙门某细
  而下流水东方杀必且溃决四出盖禹先决九川州
  之水使各通于海又睿畎沧之水使各通于川只岫
  书于田赋之下一也其一则孔传所云不说境界
  二山皆非禹贡之壶口也
  建则有一梁山上杜韩城县西北诗所云奕奕
  东南误也梁山汉志在夏阳县西北面诸志所言岫
  城县西北之麻线岭皆梁山也然向南则盖西而辄
  去河愈远唯韩城西北之山首枕西河北连龙门一
  治梁所以终壶口之事除河患也其证及岐者柯
  而梁使之间其于帝都事势当日必有甚切而不一
  容缓者故治梁之馀无便施功及岐而无数千载
  为始事者盖必河道通而汾水之来始有可受禹怠轴
  阳今太原县属山西太原府孰县今霍州属平阳府翩
  又西南运介休县故城西又南经冠雀津
  东界过永安县西雌酬酬关谥阶又东与气水
  合制禅蹑鹄又南连霍城东体
  谊驴露显骊显鳞骊监握雕以今
  簟遥汾阳介休孝义麟汾雾西霍州赵
  此自古有然朱长孺云智伯谓汾水可浸平阳宋取
  台县之百里城贞元十九年徙治平凉县西去苴
  固原而北不穷追也
  太岳之功不见故不言底柱而吕岳阳也
  武城南驯岫关又东逞梁期城南韩僻类翼
  以下已非故道而潭自入海矣故钦与唐人所书一
  诸对此顾渭按水经或以为汉桑钦作钦成帝时
  容垂郭子仪之攻邺皆引漳水以灌其城此虽出酬
  南河北五百里间有流水腾雠沁水蝇
  愚谓怀襄之世河从大任以来早己清淡四出大一
  传曰无块曰壤水去土复其性色白而壤正义曰此祸
  盖州内之土不纯一色故不得吕邑也曾氏曰冀州辄
  麋渴泽用鹿粪治田畴各因色性而知其所当用过一
  也玄谓坟壤润解疏云禹贡白壤之属九等与此一
  多者为正少者为难故云第军州事上上错者少一
  在正下故先言而后言错豫州言错上中者沙灶
  在正上故先言错而后言扬州云下上上错床针
  之所得于民者自有定数此外常多于彼州彼州
  常少于此则虽或有升降之时而要以多者为正
  有常科不问其丰凶则其有如孟子所云凶年必
  援以入禹贡也一
  之以载师园廛漆林之征亦但什像其事不可一驷
  之水今新安陈氏云场圃等征载师掌之材奄蒲
  木衡鹿守之泽之礼蒲舟鲛守之薮之薪蒸虞候一
  曾谓洪水初平艰食方奏正孟子所谓王道之始恤
  而取民纤悉不遗有如陈氏之所书邪鲤则莫之御
  也吕伯恭云一州之贡皆衣服器用之物所谓惟洲
  云田著高下之等者当为水害备也则郑谓地形高
  肥瘠以为九等也如郑之义高处地瘠出物既少不
  细酬麟雕醴舞醴高又东
  北遭依城北世谓参依城河轴骊骊鸳鲤
  水经注云太清下导陂沟竞奔咸注淳沱是故人
  因决人之处谓之百道口此四条恤今本无之则
  不一通典有一赵州昭庆县隋为大陆县有大陆
  乃睿其畎沧达于支川其泽亦为之陂障以资蓄
  一者必由海入大谬且告成之时冀北尚未制贡此众
  壬寿锥指卷第二
5.

  谷盖汉复置究州酬州后汉魏晋韩因之广为
  东北流入钜野泽为济渎春秋僖公三十一年取
  济西田左传云分曹地自洗以南东傅于济亏道
  桑下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而史记货殖传旨邹轴
  与千户侯等又曰沂泗水以北宜五谷桑麻是青一
  徐之土亦宜桑也诗魏风曰彼汾一方言采其桑
  曰什一者尧舜中正之法重则盘轻则貉谓赋以刚
  作十有三载历历试之然后得其一定之法而赋骑
  西脾归驴舞又遑高唐县故城东虹
  体鞠骊醴显醴谨关关关睡桑筮
  子曰五鹿东征钓于湿水以祭淑人丁巳天子墓
  县故城南醴雠骊又东北运崔氏城北贼
  东北运东邹城北酬酬洲又东北经建信县故城
  北相体五又东北泾千垂县二城间辍
  则洁入海处后魏时虽己辍流而故道犹存未
  济类中间相去州四百里皆须陆行圣人重劳民叫
  故云河分济又云济受河在禹时则固湿分济或
  海岱惟青州膝
  处北海苏秦说齐王曰此有勃海盖自今咸山以至
  之望诸即孟猪经于豫州曰韩荷泽被孟猪是知
  侵豫之地也疏又云周时幽州南侵徐州之地盖
  屈完谓齐桓公曰君处北海韩非子曰齐景公里
  尾没于勃海褐石褐石者河海分界处也褐石以一
  大海近志之失也详见导河
  至济河道所由名防门去平阴一里齐侯堑防且
  一有长城县黜骊雠显灵接岱山东连
  全燕时略属真番朝鲜翩置吏筑郭塞秦灭燕属
  辽东外徼燕秦之所经略莫禹贡唱夷之地唐一
  实跨海而有东夷兼尧命羲和宅隅夷以侯王束刻绣
  辽西铁古夷宇也纬书已邑检史记无作禹镜者
  怜限武帝时置皆朝鲜减貂句骊蛮夷应助曰玄冤删
  受之江汉下流扬受之青虽近海然不当众流长冲
  禹贡杂淄其道左传襄公十八年晋师东侵及杂
  惟总是军灵云昆理志琅邪郡朱虚下箕下作
  制跻通鉴梁武帝纪魏李叔仁击邢果
  一处又北经淳于县东仰迹又北左会
  至皮丘沈入于海醴竞驴故晏谟伏琮谊吕淄
  郑康成周礼注云东西曰广南北曰轮礼训酬
  青茅氏匪疏云以盐利早开故特标一贤为贡盐门
  史记货殖传云山东食海盐山西食盐卤宋史食
  而成者曰来盐周官所谓散盐也按今解州盐池
  盐盐未几即与也然周官盐人之文诸盐用各有道
  富邦国之贡故献其布之精者内外事不同也曲
  驷贡烦扰疲卖唐元和中孔戮奏罢明州岁贡淡酬
  石赋破之属王氏曰黑锡曰铅林氏曰凡贡不言其疏
  地所产为良也又曰怪石之贡诚为可疑窃意当涕细
  空玲陇可为戏玩者也苏阡贼鲤丑酬酬似
  沧者举大小而略其馀也与此释岱畎不同渭按一
  典枲掌其职与其出以待兴功之时颁之于外内
  涂饰之用也
  山红丝石红黄相参文如林木或如月量如山峰
  登州府志云怪石出莱阳县五龙山色类昆山石
  玉光也徐错曰案符瑞图玉璞仁宝不断自成光
  莱山在赤东南二十里封禅书齐之八祠九曰月一
  介在胶州之南隐元年纪人伐夷僖二十九年介
  葛卢来是也儒夷既略使当治莱夷而禹不然者
  询诸土人野蚕食山桑叶作茧高岩之上樵者往
  刘原又曰青徐扬三筐皆三夷之贡也孙徵取之
  今按扬之贝锦果出焉夷则下文厥包橘柏岂亦
  物过耳岫
  济不必从汶也
  禅监飘睡妪鲤抚暮南连嬴县
  按郑注无嬴汶羸汶在今莱芜县南一十里源出
  禹贡锥指卷第五德清胡渭学
  徐州有古大庭少悍之虚骊醴显鲤辕鲜
  得其地秦并天下置泗水琅邪薛郡汉改置
  理志云沂水出泰山盖县临乐子山南至下邳入泗一
  过郡五行大百里源出桐柏山发源远矣于此州言
  之渭按桐柏山在南阳平氏县东南其故城在今南恤
  一王以为东蒙主邢曷疏云山在鲁东故曰东家也
  县敦境也明罗志云在辑榆县西北八十里则
  雅曰淮别为许游水亦枝称者也以今舆地言圭
  大野既猪东原底平鞭酬烂县鹊醴羁鳞显凿
  觉卯
  在济东故也汉东平国景帝亦名济东国益知大野
  十五里会通河之西岸志云湖即钜野泽之东偏挑
  者惑焉焦弱侯云大野泽元末为黄河所决后遂州
  阳之田齐所侵也自汶之北平畅极目闻元和志
  县界即定十年齐人所归之欢田矣东原土田沃
  饶而地势下湮故先儒言水患既平始可耕作幽
  传曰主妇曰坛渐进长包丛生正义曰哉台音义同
  久矣至此始进长丛生故特书曰草木渐包
  以白茅以为社明有土谨敬洁清也蔡邑独断云天
  汉书武帝赐齐王闳策曰受兹青社燕王旦曰玄
  补注云山出名桐伏滔北征记曰今盘根往往而存
  山在今淮安之邳州西北八里
  县东南有学山一名都绎亦曰邹泽此即见绎之
  绎左传邾文公迁于绎史记秦始皇刻石颂功
  异犹不相背云
  水始知二字乃传写之讹顿达不知而曲为之说一
  及淮夷叛又曰成王东伐淮夷遂践奄费誓曰徂岫
  兹淮夷徐戎并兴诗序宣王命占公平淮夷常武酬
  淮夷盖在东方荒服之内故亦谓之东夷今淮扬
  夏之币无珠玉盖以为器饰宝藏荆州之玑唯宜
  此穴中入河水见日日眩浮水上钓人取之以献赋
  天子用祭其穴在河南小平山水经注河水东过媒
  后世鲔由章穴而出周颂曰有经有鲔漆沮之渔
  郑善长云地理潜辟变化无方圣穴南通淮浦不
  事但此鱼果为王鲔经何不言滨珠暨鲔是则可
  缟也曲阜出缟故谓之鲁缟汉书韩安国云强岂
  滋阳县犹出文后有镜花双距之号雅称轻靡基
  子产与之缟带缟之为用甚多不可以丧纪尽之
  古俄切隶伏州作诗俗遂讹为荷又讹为渐也许慎
  时经犹作清而史记汉书注作河芸后人传写章误
  济水猪为荷泽此经蒙贵之文曰达于时则由济入
  骊慨显显骊双卢穿惧县陈隋怵陛
  遑陵栅南删又东南运淮边
  城北雏洲雕楚东南运魏阳城北洲黼轴观恻
  得擅会泗之名矣
  不详为之辨何以使禹贡之言著明如日月哉似
  于河之句故时为河陆德明又以河音如字遂启
  卫与济汝淮泗会此禹后代人于荣泽之北引河
  山东南流故水经谓河水东过荣阳县襄荡渠出焉
  通者也虽然其来古矣苏秦说魏襄王曰大王之
  一水无相通之处则浮济者沂陶丘而西且非势
  禹贡锥指卷第五
6.

  一腊一一飘
  于青兼言北既为失之而于扬专言南则失之愈甚
  通典曰扬州北距淮东南距海旧曰南距海今改为
  东南自晋以后历代史皆云五岭之南至于海并是
  南更东北过新沦县西牵水注之又与
  显轮蹄显鹤测汇道南昌县
  鹤麒麟图支东北经郡此为津步酣
  博又与都水合赫删烂丑又有僚水入
  至海为南江泯江江之经流会彭蠡以入海为中江
  本意也一
  冶绎禀通尝欲穿渠引吴与之水以鸿渐江而功
  一周时吴越以人力为之易致壅塞历世久远不可料
  骊铁黼高淳之胥溪照漂阳之永乡
  一二五里颇高阜春秋时吴王阖庐伐楚用伍顷计
  故道其部害享子成高淳县人嘉靖乙未进士官
  湖于江即阖庐所开之胥溪也韩氏之言信而纪骊关
  千馀里而后入海不复可指为一矣尹氏知其说一
  蔡传又云或曰江汉之水扬州巨浸何以不言日
  别曰惟汉之则曰潜则其名有所不轻与矣而况蝇
  松江为震泽之下流钱唐浦阳之出自渐东者哉晦
  夫江河者百川之宗也非江而被以江名是犹吴虫
  具区注云太湖也尔雅十薮吴越之间曰具区注
  者七十四在武进者二十八七十二汉在乌程煮岫
  蒙季宗诗诸家之说虽名称各殊道至互别然皆
  禹贡长笺曰按职方具区即禹贡震泽孔氏书偏一
  大江焉一江而其水不入震泽则震泽之底定惆
  里中有三五里高阜而苦不甚高平时可以遏水
  以证之世或不能无疑耳蝇
  顼深阳宜兴而下势若怀襄夫高阜之上加以两一
  顼之坚厚而暴涨尚能决之则尧时滔天之水未帆
  稍修矣自唐以来则江淮之因号为天下最漕饷皆
  今天下号为财赋之数者江东渐西数百里之地盖
  田渐沙笑芦之地悉成陇亩元潘抛武曰殿山湖
  以通水道更经二二年神吴松江矣此又下流壅
  少轻重焉准多者长洲至取科一斗七升少者丸如
  引仪礼荡在建鼓之间谓箫管之属与孔传大竹一
  解不合人皆疑之渭按律定是小竹荡大而节更一
  疏然亦有小者吴都赋注引异物志曰贾管生水一
  谓平常鸟兽近地之所生者若夫荆扬之贡即丕
  一色而织之成文者曰织文恤
  与世易夏后氏以玄贝易震之入二曰亿丧贝书虫
  以弁服来贡而织贝之精者则入筐焉王明道云物
  橘而大其味尤酸橘柏皆不耐寒故包裹而致之苏
  村橘燥佳渭按今渐东江西橘柏更多福建多慎乳
  颂曰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浑随注云库橘受天命酬
  水首受江于江都县县城临江昔吴将伐齐北卢细
  邦沟其县北五里之北神堰即古末口也
  达于海故得列于四渎若如此说则禹贡当云南雌
  江入璋则邢沟之首受江处固已改矣而水丰北
  水之间掘一横沟两端筑堤壅水在沟中若欲唯
  池国语云夫差既退使告劳于周曰余治江沂淮
  徐以入青并潜以合雍诸儒皆从其说而林少颖
  沙南阳县奏复置荆州酬酬后汉魏晋并因之禹郡
  阳盟忧谨东掌郡江南西道之江夏郡已陵
  益歌其最高而横绝南北者岭中州清淑之气于
  言之盖自巴东逾江而南为建始施州麻阳沉州
  前尝于武昌夏口望之见其渺弥奔渴如人之有所龟
  断江山是其遗迹金吉书云三浃天险非入都道轴
  道计不能工故不书非是盖江之有一峡犹河之乱
  记云巴陵潇湘之渊在九江之间是也程氏曰一江一
  而名九江亦犹幡泯蠡三大振合为里而经以三
  脉小江之可当又继此而后及夫沱潜云梦则廉一
  二说者为不可通之妄说也九江即洞庭既有山
  今黄州府黄梅县东北寻阳故城是也故虽志云一
  之别名也释水云水自江出为沱漠焉潜渭按诗至
  复捍关临江据水实六列祸福之门夷水又东经
  大江有泾渭之此亦谓旁根山北溪渭按夷水首
  鳞验省水经注江水自江关东连弱开捍关辅
  陆氏释文马云其中泉出而不流者谓之潜言星
  赋演以潜沐刘达注云水潜行曰演此二水伏流
  故曰演以潜沫荆州之潜虽不如出龙门石穴之
  道遂不可考耳其他污阳汉阳之境凡汉水枝津
  传曰云梦之泽其中有平土丘水去可为耕作畎亩
  曰枝江县安陆县有云梦盖跨川豆隰兼苞势广
  泽而每处有名者子虚赋云云梦者方八九百里
  其小小者名曰云梦则仍是浮夸之习谓翼蝼骊
  于扬信矣然周礼书荆州之利有齿革而孤羽毛
  人鲛革犀兕以为甲端如金石则楚之齿革亦美
  交趾潮循诸州世传荆蛮山中亦有野象然楚边临
  藻曰孔子佩象环五寸楚辞离骚曰杂称象以为绣
  旗此皆衰世之事不见于经古风淳朴不知有此
  雉尔雅所谓惊山鸡者周书谓之采鸡一名鹤鹅
  出南粤诸山中湖南湖北亦有之用有惊冕汉隋
  王孙圉言金生云连徒洲步数而周礼独言银则蝇
  布帛菽粟相授受尧舜中正之道不如是也
  相禅院矫桧一郡珍玩目其寺曰矫括似括橹一
  尽此义明应乎其知彻矣
  珍曰今毋砂银生五溪丹眇穴中色理红光井砂
  惟个落梏满蹑辅怵
  周礼甸师祭祀供萧茅郑兴云萧字或马萧茵读
  本此审尔则经何不曰包区菁茅二邦底贡厥名
  为一两玄赤黑象天之色缚黄赤象地之色故天
  玑珠之不圆者字书又云小珠也吕氏春秋曰人
  玉而朱组绶大夫佩水苍玉而纯组绶世子佩瑜
  练带率下辟居士锦带弟子缟带并红约用祖宗一
  所出之便或由经流或御史振期便事而已识按江
  源而上其惟丹水乎汉志弘农郡丹水县下云水
  易斋与清谷不同避险从陆而改舟以达平阳无
  绝亦未可知
7.

  东道之弘农郡号按以上通典所列济阴之药氏
  南流注于谷谷水自千金渴东注谓之千金渠也
  渭按王城即郊邑汉为河南县其故城在今洛阳
  醴翼下都即成周汉为洛阳县河南郡治其故
  而渥水始与谷水俱东注矣古时渥不合涧亦不
  过洛阳县南而东至偃师也
  湖以注渥水按曹魏明帝元魏孝文帝皆有太和
  入涯经城北自元魏时始然渥水出谷城山东南
  势必与之合韦昭云谷在王城之北东人于涯是
  固井而洛南之波水则与荣泽相距五六百里
  中隔大山总撮而言之日荥波既猪经无此书法一
  传宣十二年楚潘党逐晋魏绮及荣泽即此也辄酬
  狄战在此地杜预云此荣泽当在河北以卫败始
  猪亦犹弱水之馀波入于流沙也周礼音州泽薮曰
  兼有孟猪金氏曰自蒲泽至盂诸凡百四十里二水
  旧相通王氏樵曰泽无言导者此一泽相通可以导
  地验之则胡陵在睢阳之东定陶在睢阳之地其称
  其泽为荷泽渭按荷泽为济水之所经其所锺睹
  传曰高者壤下者坟炉陆氏曰说文炉黑刚土也顾
  氏临曰玄而疏者谓之驴王氏笑曰下土下等之土
  壤则为沃坟炉则为瘠全氏曰其壤者无愧而南
  周礼豫州之利曰林漆其地有在几内者故漆林
  体而无实在雍州之南矣薛氏曰无州北界华山
  县入江也渭按华即西岳华山地理志京兆华阴
  见导山华阳今商州之地是也黑水诸家遵孔传谓
  水即禹贡梁州之气水汉时名庐水唐以后名金沙
  经注自朱提辕至焚还有黑水一也盥龟志黑水轴
  经注曰湖水出桃林塞之夸父山广实二百仞遽
  府北嗣合打冲河又东合消水又东经会川聊
  雍州之黑水
  卢水一者其字后加水作炉章怀太子注后汉书
  云炉水一名若水则炉若似非异源而廓元引益
  流入汉诸葛亮贱云朝发南郑暮宿黑水二也陜
  川嘉定邦者雅五州及叙州炉州重庆夔州之江
  梁西自西倾山历唐羁广州以南为富州奉州柘翩
  彭阙在渝氐道徼外而后世移之于导江县灵关
  有水自第一洞发源贯通两洞下合直护江渭按
  驿又南一十里为龙洞口又南二十里为朝天驿雌
  汉而出其水众多不足尽录故南总为治北总为
  潜盖当时之方言犹今吕溪谷云尔后之谓尔雅
  焉戢水也从水我声南至南安入大渡水大渡水
  和水即桓水则非矣寰宇记云和川路在雅州严岫
  山水多故田昔瘠而今肥赋昔少而今多奉氏谓
  后随人少多必得更立其等此道人之见未可为翩
  按汉志汉中之河阳蜀之临叩提为之武阳并有一
  文必不贡生兽故云贡四兽之皮释吕云厘兰也
  一舍人曰楚谓毛眉也胡人绩羊毛作衣孙炎曰毛
  其毛文采可观也若去毛而裁其皮以织为布则驯
  绩也依郑说其所指者当为汉之减水唐之大渡
  旋曲而上故名曰桓支离舛错殊不可通
  郑云西倾雍州之山也雍戎一野之闻人有事于一
  便非雍人假道于无也一
  县西南鸟鼠同穴山东至船司空入河详见导渭河一
  接汉罔穴即郭璞所谓明山括地志所谓龙门屯
  当褒斜之间若更有山迫安得以逾酒该之心窃酬
  变为蛮夷贡职不修贡道遂废周武王牧野之师
  八国虽尝来会其后已蜀恃险复不与中国通逾
  何以堪按左传僖十一年晋饥秦输粟于晋自雍
8.

  西故记其西下也程氏曰弱水初必壅遏而东既导
  之西则逆者顺矣渭按地理志张掖删丹县桑钦以
  悉道弱水自此西至酒泉合黎今陵西行都司之山
  冶为油也且泾水南入渭而名为渭油知水北曰油言岫
  引水经注云蒲川水出南山蒲谷东北合细川水
  又东北合且氏川水邠州宜禄县芮水下弓水经
  深皆有涧水又东连宜禄川俗谓之宜禄川水茅川
  太保以仙殷攻位于洛油传云洛水北今河南城一
  义则兄渭北之地皆为渭油此渭油当为汉高陵轨
  永废矣
  漆沮既从让
  北东入于洛骊显骊显县霍云沮水自直
  宜君水韩酬谨跃霆得实徵水口
  东南流纯役相县故城西轴丑又南
  入于渭击文云出杜阳岐山东入渭阖驷
  沮为漆耳驯
  渭水自槐里县故城南鲤旷醴醴更东合甘
  故曰旅二危治黑水兼治溪谷之水使人可居茎岫
  曰宅其言各有所当要皆纪水土之功书旅思王川
  原隰底绩至于猪野吐
  以鸟猪壁泽郑玄以为诗云度其隰原即此原隰是
  处有之而春中之原独多地势高下相因有原则
  必有隰其卑于原者即隰也西京赋曰于后则高
  一危既宅二苗丕叙
  左传称舜去四凶投之四裔舜典云窜一苗于三危
  殖秦人患之此郑国之东所以行也岫渠成之后
  舄卤仍不少儿宽所谓郑国旁高叩之曰严熊所
  所溉唯万许顷泊大历初又减至八千顷则两渠
  传曰球琳皆玉名琅玕石而似王正义曰释地云西酬
  如猪膏叩之鸣者是其也苏颂图经本草曰今盖
  匡邺使于闻作行程记载其国东王之地云玉
  王之多寡由水之大小一八月水退乃可取彼人
  树形人截断其被刑之使国若珠状兴珊瑚相类
  积石至于西河其西南境则会于渭油王氏樵曰东一
  北当云西北盖雍束距河若东北境则直浮西河不烂
  须浮于积石也渭按汉河关县在今陜西西宁卫西岫
  以卜十二字即不从苏氏更定其一国之贡道亦
  入河水道结雍州之末简编脱误不可不正某窃谓峭
  之如冀州恒卫既从大陆既作独在田赋之下亦据
  梁州言熊罴狐躯织皮此独言织皮者蒙一文也渭
  按二国皆西戎而西戎不止于三国一国乃西戎之
  一在西域山海经云昆仑墟在西北河水出其东祸
  异物志曰葱岭之水分流东西西入大海东为河耻
  浮积石陆说非也渭按水经河水自朔方东转运
  安不过非禹二千一百五十馀里浮河而下至平
9.

  表识自西法之使归于东以少杀其滔天之势于
  天崩蛮倾返山顶相捍望之恒有落势地理志曰
  按吴岳班廓皆谓即古之研山然史记封禅书旨
  其峰高峻状若柱佩国语周之与也惊鹜鸣于岐一
  明矣渭按汉志机译山在冯翊池阳县北师古曰鹏
  都为急也一
  太岳即霍山又名霍太山在平阳府霍州东二十一
  里及岳阳县西北九十里赵城县东北四十五里关
  方九州之山而偏足少嫌其以岳山为西岳而不测
  十里大阳今为解州之平陆县其故城在县东北皆蝇
  立是谓三门故传云在南河少北其实山在水申岫
  北褐石见冀州海在褐石之东逾河焉万渡河则入
  记郭缘生所撰也括地志云太行山连亘河北诸驱
  州凡数千里为天下之脊盖亦据彼文言之渭按伽
  尔雅山中绝曰经朝关胫在今济源县太行至在爪
  焉为通通志谓兴在曲阳西北者实一山然州陇酬
  土芜骊成刘昭补注遂于临渝言褐石晋省临逾翩
  入肥如故后魏志褐石在肥如隋省肥如入新昌挑
  故城之南也至括地志始云褐石在加龙县南二曲
  在亭之东南与骊成西南之大褐石相去阔绝安
  在今高丽旧界非卢龙之碣石北齐文宣帝纪悉
  褐石类底柱横绝中流当河之冲者也析之彼王
  当登之海水西侵岁月逾甚而苞其山故言水土
  轴黼腰显骊骊骊睡醴骑萝悬鳞醴昔燕
  属临渝地理志曰大碣石山在右北平骊成县西
  之天桥柱也缚鲤醴鲤难显睡翼若
  道元家廊亭距临渝才五六百里所谓得石苞沦
  有消长顾其消长我数甚长而人之年寿有限则
  海中昔有而今亡正所谓土石消长之变也人不
  言有似是而非者为害最甚如经云太行恒山至
  于褐石说者谓褐石典一山并举则必高大相敌
  东为水所吞食则此鸟去海尚远不当河流之冲刚
  西倾朱圉鸟鼠至乎太学鞭霜体辜
  金城河四五百里东北距渭源亦八七百里似于
  鸿嘉三年天水冀南山有大石自鸣即此山也通
  柱若褐石若朱固不得以其孤露狭小也而疑之
  和志云乌鼠山今名青雀山在渭源县西一八
  无谓窃疑古经元作鸟鼠朱圉自秦禁学口说流
  熊耳山在今卢氏县西南五十里东连永宁南接恤
  内卿有东西两蜂相竞如熊耳然故名水经注云一
  里少室山在告成县西北五十里登封县西十里
10.

  一见而注水经不吕岂事在成书之后不及追改抑
  一水出氐道县蟠家山而氏道亦有嗜冢矣常据勤
  沮出荆山杜预曰水出新城处西南发阿山盖山
  异名又云漳水出临沮县荆山荆山在景山东一
  百馀里新城沛乡县界虽羣峰竞举而荆山独秀
  然则此一别在江夏界水经注江水东遭鲁山南一
  者也山一有栗江夏太守陆涣所治城盖取二水酬
  泯山之阳至于衡山
  郑道元云青城山上有嘉谷山下有蹲鸱即芋也
  所谓下有蹲鸱至反不饥卓氏之所以乐远徙也
  渭按九江即洞庭说见荆州汉志传易山传苴
  曰敷今注疏本作博字之误也见以道云饶州鄱遣
  县界中有广陵故县及傅阳山其说近是为华山至
  一行皆在其境而蔡传谓江淮地偏为或不亲行且
  三苗负其险阻顽不即工官属之往者亦未敢深
  谓之傅阳山犹强梁原亦称华原山杜氏析山迭
  原为二处非也禹导山至此彭蠡二江之形势阶
  中条蟠冢南条郑玄以为四列导肝为阴列西倾
  纪于二之中又分为二焉导情为北条大河北境
  之辞一切无庸矣
  至太岳东尽碣石以入于海是河不能绝也南条一
  辨疆域广博可以奠民居故谨而书之以见其施
  法者之所书也渭按地脉之说出于蒙恬其流弊
  焉郭璞之势经味别之说出于许敬宗其绪馀焉
  山有见于九州之下而导山无之者随刊不及至
  禹贡锥指卷第十一下驯
11.

  导弱水至于合黎饥翱杂态
  传曰合黎水名在流沙东正义曰顾氏云地说书合
  黎山名但此水出合黎因山为名也郑玄亦以为山
  妻国东滨大海北极弱水唐书北狄传贞观二圭
  黎山俗名要涂山在张掖县西北二百里括地志
  云兰门山一名合黎误行都司志合黎山在甘俎
  合离水经合离山在酒泉合水县东北注云合黎
  说本山海经西海之山即昆仑丘弱水即郭注所
  猪也薛氏曰流沙大情也在沙州西八十里无洲随
  谓河沙诸国佛书所谓沙界恒河沙是也沙则水惨
  所归志流沙见其支流有所泄渭按弱水入流沙而
  望馀波盖时遇衍溢则分泄于流沙不常入其
  正流自合黎山啖口东北入居延泽故此云馀波
  君中沮渠无讳自敦煌度流沙西据郑善其士卒
  经流沙渴家者大半九年帝遣万度归自敦煌以
  轻骑度流沙袭邮善下之周书邮善西北有流沙
  流沙之属汉西域传邮善本楼兰国最在东垂近
  则张掖郡界己有沙殡高邑李滞曰西北山高多
  丑往肃州时过高台重亮日行沙漠之地驿路仅
  北风大将昨壮水田壤院半被沙埋而平昔沙地
  却被大风卷尽露出田因而别嘉壮院引渠灌
  所目验而得之者可见合黎之地即是流沙弱水
  延之流滔滔不绝治尚书者安得不以其泽为流
  也据导水之文则以为弱水经合黎入流沙而不
  古之言弱水者不一山海经西海之南流沙之滨
  有大山曰昆仑之丘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郭璞
  弱水无涉而韩汝节乃曲护程大昌旁说以为鸿
  所导者虽在雍地而其水实与条支之弱水通为
  导点水至于一危入于南海
  黑水之所归则当时即叙之戒大略为可知也渭
  八凌黑水三危并见雍州宋之乱水别是一川非界雍
  也渭按汉池所祠之黑水即金沙江与雍州无涉
  即明正统中王骥征麓川兵抵金沙江诸首震怖
  驿丽水从此入南海其为细甸之金沙而非丽江
  骤东入海之金沙江混而为一一危雍州山也而
  今蜀茂雅二州接境则正在书请之北去雍州
  其所祠黑水之源哉周密齐东壁语曰程泰之以
  与雍州相连吾不敢信也吐蕃河源直云南丽江
  明也
  闻涉大川而西有可以当古之黑水者故班志张一
  观初内附乃置郡县自甘州以至伊州凡一千五
  百馀里邮传不绝宦游之士商旅之后与夫出使
  经辙煌界中此二危之西盐泽之东所以终不是
  乎曰凡昔蒲既从之后其枯渍风沙填塞未几而
  
  导河积石至于龙门
  此记其施功处曰林氏曰孔传云或凿山或穿地以
  穿地之道则经无缘略而不载也傅氏曰自积石至
  水行塞外东北入塞内西域传云盐泽水潜行地
  官章听至积石经河州昔郭景纯注山海经曰皇
  龙门山即禹所凿是河东亦有龙门山矣然经所
  龙门在雍城不在翼城杜说本颜师古辩见导
  所居誉品二年烧当犯塞护羌校尉段颐讨之追
  小城南麟显醴醴显显骊丑醴显
  雕酬雌丑南进马阴山驯
  酬关删魄体蚕醴调雠双东逞删
  流至宁夏折而北二废丰州折而东至东受降城沁
  禹导自积石为中国河其水不复行戎翟之境及岫
  西南出渐海外又西转北入禹所导积石山则昆轴
  仑反在积石之东矣有是理乎镂
  未尝见也后汉书西域传云条支国西有弱水流岫
  行地下其南则河源出焉多玉石河注中国而楼兰
  子案古图书名河所出山曰昆仑云太史公曰禹本
  图与书并不得后世必欲求昆仑之墟唯葱岭河
  所本者近是山海经之方乡里至不足凭也以理一
  丑辐酣酣雕恻飘飘至河又东北
  其阙亦可谓精审之至矣杜佑托水经并说道元
  河水出其东北隅者是也一在西海之南西王母
  所居弱水之渊环其下者是也水经叙河水主在
  海者犹盐泽之隐沦也其曰又南入葱岭山者犹
  岭一源出于闻合流东注蒲昌海皆以潜流地下南
  蒲昌海其于闻出美王所以审传遂云穷河源也案
  纪以于闻山出玉乃谓之昆仑即所出便云是河也
  穷究诸说悉皆谬误盂坚又以禹贡云导河自积石
  山下河相连者为黄河而吐蕃亦自吕昆仑在国
  唐书吐蕃传穆宗长庆元年以大理卿刘元鼎为吐
  不得至其地验其形故无可言也独怪唐人颇有
  以九渡之南导源未悉故遣都贡禹之都实往
  还驿路毕景奔驰经史遗文绝不留意即如积石
  禹贡锥指卷第十三上一
12.

  二十年幸河北观底柱令魏徵勒铭是时自洛至
  凿底柱三门庆历中侠西用兵欧阳修请案裴耀卿
  卿旧卧以通增运而不果行自是之后无复有以一
  底柱为言者矣大抵二门之险非错凿所能除尧岫
  央犀传隐十二年王与郑田有盟杜预曰盟即河荡
  姊昌孟津之渐诵而南也自东汉始考更始二圭
  预建浮梁之后更三百馀年不用为水所毁至唐
  贞观十一年河溢壤中浑城始见于史逮家而其
  书序太康失邦昆弟五人须于洛油作五子之歌吐
  薛士龙曰大任山许慎说今黎阳之黎山是其说轴
  引诗以车伍佐杯字下云丘再成者与孔传同并
  无薛所称语慎有五经异义或出其中然宋时此心
  辨之一
  黎阳山一名黎山水经注云黎阳县黎侯国也晋
  灼曰黎山在其南河水经其东其山上碑云县坚
  韩显骊醴骊显醴雾县黯更逼黄马
  河势欲来不得不分之以泄其怒以洁川一道分跌
  之襄王政不修水官失职诸侯各擅其山川以为
  巳利于是有荣阳下引河为鸿沟者自是以后日
  沟致之不然禹功屋千馀岁而不救何独至春秋
  南东入海郡道元引此文作入漳云绛水发源屯洲
  斥章县界合漳水是为北过降水沟恤志王横曰遇绣
  之行河水未随西山下东北去周语云定王五年道刚
  徙则今所行非禹之所穿宜更开空使缘西山足羞雌
  东入漳也醴谐骊驾漳水又东陈水注之
  轴又东运襄垣县故城南难今又东北过
  隶惭丑翳又东出山迟邺县西鹤轴此
  南醴飘雠雠博又东北运西门豹祠前体醢
  海也然汉志信都之绛水则又有别志云故章河祸
  证导河之所过皆班固为贡户字误之也
  之大陆则误莒然白禹河徙后去古日益远大陆驯
  得之一辟
  杜氏嫌钜鹿绝远以为汲郡修武县美泽也甯醒
  宿胥故渎而加其功故苏代曰决宿胥之口魏无
  虚顿丘即指是渎也汉水又东北运雍榆城南一
  箫轩僻黯醴显悬骊显显又东北运同山
  麟又东北过石柱罔显雠骊更东过内黄
  鹤禹河行钜鹿之东又明矣以今舆地言之
  河自潜县西南折而北历内黄汤阴安阳
  口宁高四五丈因欲决是堤放河使北入海则亭北
  平地数为败者也及禹治水乃厮为二非一引而
  又东至大任折而北是为东河计所行不满千里
  十里则为千里而遥集证五也史记卫世家封康
  川有清河之称曹公开白沟遏水北注方复故渎祸
  之水不至国水循宿胥故渎东北运内黄县南为一
  四十里者也其后故渎又塞清河随洪水至黎阳遮
  骊骊醴辄辕鳞麟盘蹄体临漳水又东
  北还故乡县北惭州轴渐又北运苗成县故城禅
  羁又过西梁县故城东黼关黼醴骊醴
  疆鸡影赖显倾谯轴雠雠黼八
  汉世波襄吞食地广赞水卑耳之溪当同褐石苞
  沦供波也自碣石以西北岸所侵者汉骊成案县驯
  地今为藻州乐亭昌黎地其所吞食南北裁数十一
  以二时其出也亦一时二时之出系湖水二时辜
  意盖以禹贡九河同为逆河自碣石入于海故云一
  禹时不注而不知汉人所谓勃海者其非一年即一
  逆河之故道也河岂能越勃海而至碣石哉总之
  河抵逆河知其下己治不复来故不言褐石皆纪
  一首郡北距竭石五百馀里虽洲河入海处
  一里以经言之河乃自章武东出为逆河遑骊成至
  絮县褐石山入海又过郡舌归斛雌湘毒哲二苴
  逆河纵而九河横东流至二县夕西为啼河所截鞭
  经而以北渎为禹河禹河一差则降水大陆九河麟
  逆河无所不差矣逆河以班志言之似为横绝之
  行千馀里边海又有湖河自西山东经塘泊按潮幽
  根醴显骊醴醴芜骊羁璋大河故渎东北边一
  骊鲤骊显鳞醴陇肺量繁阳故城东难酣轴
  韩黯兽缚羁孟遑阴安县故城西疆驯
  五鹿墟故沙鹿春秋传公十四年沙鹿崩是也县
  北有沙丘堰者不遵其道曰降坛障水也播为九
  防之作近起战国雍防百川各以自利齐坎赵魏
  以河为竟赵魏濒山齐地卑下作堤遏水使西蹑
  则非大河之经流亦审矣恻酬轴黯睡谊
  汉书武帝纪元光二年春河水徙从顿丘东南流
  入勃海显显骊显显醴赠显挂
  碑雅显夏五月河水叔濮阳汜郡十人发卒十
  不利清河都尉冯逡奏言郡承河下流土壤轻脆蝇
  雕佩捍删罗体宝东分为二水枝达
  东泾甲下城南东南历马常坑注济鞭轴
  绝洁水而东北至高唐又绝泽水东北至千乘入
  以降溃迷横流之祸可以见矣惜乎其不及此也魏
  贾让议决黎阳遮害亭放河使北入海曰大汉立涣
  患非谓任河之所向虽横流失道亦弃地予之地制
  李寻解光云因其自决可且勿塞以观水势关并岫
  自东河至于东海千里而遇者也燕王谓苏代曰一
  齐有清济浊河以为国宝让亶齐与赵魏以河为雕
  犹杜以东汉之河当哀之河失之道矣吴幼清岫
  河所在虽漠河故道渐莫能知己今以杜氏观乙驯
  自汲县南昨城县北东北运灵昌县北又东北连白岫
  河遂废凡九百七十七岁轴
  魏晋南北朝河之利害不可得闻唐自长寿以来
  时有溢决见之于史而无大变迁故不志河葬阎酬
  狱醴骊骊皆有旧黄河即宋横陇决河之所行陛恤
  显骊骊骊体麟轮翻显阶嘉佑元年泗阻岫
  韩铎以今舆地书之二股河合马颊河轴
  魏恩东至德沧全陇也治平二年始命都水监浚二
  河还二股故道十年大决于坛州之曹村雠酬河道
  尤甚壤田逾一十万顷元丰元年决口塞诏改曹材
  东轴辔删轻骊显雠醴显鳞显显细
  一元年赵传请修平乡钜鹿扫崇宁二年臣僚言奉魂
  诏措置大河由西路历沿边州军回至武强县循岫
  又清河县北有黄河故道北入南宫界盖自宗城则
  浮河即浮水在今沧州东南水经注所称浮水故恻
  渎也骊体显显骊显骊芜骊醴显醴雠
  骊骊骊显体醴醴醴醴骊重势东高西酬
  海潮往来演荡必无浅殿河尾安得直注北界是恤
  亦足以解其惑己而绍理诸臣力主东流闭断北驯
  其道河入海之路宜近不宜远孙禁议决平原金雌
  为人所格而天必从之屈于一时伸于万世惟庙祸
  执改曰河决不过占一河之地或东或西若利割虹
  复归非也据金史河渠志大定八年河决李固渡水
  其城鞍滥及大名其所载不过如此他无可考然大
  留昨城杞县长垣归德府之东城宁陵虞城卫州山
  汲新乡获嘉徐州亥彭城萧丰曹州之济阴滑州之
  津封丘长垣兰阳东明曹州濮州郸城范县诸外县
  烂饵轻雕鲤黼祸祸酬细雌翻丽
  于淮矣潮而上之则汉元光二年河决濮阳瓠子
  易自宋南渡至今殆二百年而河旋此议者虑河
  之北则会通之增废当筑堤起曹南讫嘉祥东西
  此言正与挠河之议相存盖河在梁卫之郊北流祸
  患哉如上流听其旁决下流复岐而分之水势益岫
  势如建魏故入河无碍后更夏镇以南地平而水一
  梁一洪其流甚骇其石如牙永乐间运道初开人神
  恶其伤舟欲稍平之宋司空不可盖欲藉山之阴减
  河合淮始也河从北东河之身此淮为高故易以川
13.

  城东又西南入广业郡界与沮水枝津合谓之而一
  南合浊水两当溪历盘头郡东而南为西汉水也一
  汉水其书曰刘澄之云有水从河阳县南至梓潼
  小本不容水水成大泽而流与汉合庾仲苞又言
  西南运开城北雕醴显骊骊显谐谭又辄
  体体显醴醴雠骊转愿睡纵雷南岫
  寒水注之韩轴麟醴显显醴雕蜚醴
  还至武都为汉今按郑注引常据华阳国记曰汉刚
  处廓元所谓两川俱出蟠冢者仍指陇西之山蔡
  东则当在西县之西西源出蟠家山西则当在二
  西汉水此古人名水之本义也自班固以西县所仰
  然传者之意初不若是也郢书燕说聊为什默解驯
  为指李善注引左氏传屈完所谓楚国方城以为城酬
  水经注汉水自南郑县东南又东连胡城南驿趾
  出自旱山北注之懿德体醴禅甄雠体飘
  一济不可名以沈故心谓之流水乃知圣言二里
  水侧之渍是知渍兴坟字别而义同其互异者互虫
  雎噬雎即雎水虚则其防也故曰法王逸注西溪一岫
  碑增水边土人所止也按春秋传文公十八年楚岫
  蔡传以潭噬远噬与汶水为一噬而句厘雍噬其
  滥为一洒汲厘古无此名还薄不知所在纷纷推乱
  之以小注大则为入水力稍相参配则为会而匿之
  行典江同道故于导江下释之一幽
  下传又云有北有中南可知是以北江中江南丘酬
  为北江而去此为北江则汉水又当决破安庆横
  疑经为误朱子云为江水所遏因却而自猪正合川
  恨山导江东别为沱
  州之沱东至于礼相去不太阔绝乎唯林氏兼二总
  州吕之权不可易
  百馀里至白马岭而历天彭阙亦谓之天谷丑
  麻关辔蛇丑幡醉江水又刚
  骊醴醴睡转睡鞠凿显凿骊体职又
  更东泾瞿巫难酬睡轴辄又东运阳离醴酬酬
  鲤又东运鱼腹县之故陵驸赫睡睡麟显岫
  又东运宜昌县之流头难轴显骊显雠鞠
  谊转囊逼狼尾难而历人难雠鲤雕又岫
  睡难骊骊骊让质东运奉节县南夷
  谨谭请而当时又有谓羊脾岭在笙
  羊膳步外也近志弓江源记云泯江发源于临桃
  木塔山山顶分东西流南流八百里经甘松岭又
  必非人情意者以汉武所名之昆仑即都宝所垣
  丽水为正源乎霞客不足道故斋一代钜公文采
  县笥以陵名羁幕乎按郡国志醴陵县属长沙郡
  东至长沙下旧县西北东注于洞庭湖俗谓之温
  江又在洛阳之北则战国时固以北江为正流而
  难考污水自石城以东尤多舛错道元亦自谓未岫
  梅县南羁骊显显雠骊醴骊羁骊
  正受汉口若至彭蠡则东流久矣醒字必因一丈惭
  匿会名之使天下因鼎错之实参难中之日而南丘
  隐然在二语中此圣经之书法也邵氏曰江水睿丰
  江并持而东则江为中江汉为北江彭蠡所人为重一
  细醴雠羁骊骊丛章受灵寿经
  悬绝一千之误理无可疑阎百诗云自江都至墓
  书纂吕载易氏之说云江源在松州交州县西北绣
  酬蛾又尚书章县北南入于河雕显鹊一
  水于温城西北与故渎分南逍温县故城西又南
  出进温城北又东逞虢公家北皇览曰虢公冢崖
  非有上流如某水至其处之至荣泽后既坛塞陶丘岫
  亦无实济渎故道不可复寻矣渭按书溢书出仅一一
  渡是也以济水截河南过为荣故以绝字解荣至
  一也雌识显办骊体关隋水经直谓之济
  故城北县囊运东昏县故城北关
  囊运究驹县南鳞关谓之南济宝济水之
  荡然无存矣一
  一下云有鸿沟水而不吕荣泽岂以其时已塞为圭岫
  地乎济枯之语击之温县盖尊谓北源故麟注遍幽
  尽波地中漫不见躁迹然则河侵荣泽去后安得
  流至下相县入泗嗣卢水自扶沟县首受东南
  上丈今山东充州府定陶县西南有定陶故城汉济
  阴郡治也陶丘亦在西南去县一里荷即荷泽地理
  纲恋显醴骊显骊又东北过定陶恭王陵
  据郑注清水分济于定陶东北此即经所谓济水
  济相接故汉志于轶出荣阳地中下即继之曰又
  见于陶丘不必以入河之济为上源亦不必杵泰
  泽东丘数之为三代二见也草庐之说虽圣人复
  鞭雏雌睡惭体骊显轻醴潮叉
  关转体受北运谷城县西酬谐
  驯关酬纲轻体雠显羁斐辈嵩重纲
  鳞韩骊显显睡雠辑体雠醴关麟叫
  分为二脉一合南清河入于淮一合北清河入土
  海南清河即泗水北清河即济渎也南渡后北遣
14.

  川转东南流逞其县南禹贡所谓导淮自桐柏者也
  冢渎山水曰河祠临晋溥祠汉中湫渊祠朝那江
  岳恭室于言高南岳濡山于洒西岳华山于华阴
  而未知所出岂好事者因汉王初封南郑萧何有
  鲤雠雠鳞谥蚤韦申陂枝水注字又东
  东北合黄水蹄缚又东连期思县
  注之洲醴辅醴蚕轻让虽骥庄蹑霸
  峭鹤辅麟鹤韩骊囊两小加
  雕绅醴骊醴辄蚀翻薛兽显雠羁睡时遇一
  日星垂湖者变也非正道也既非正道则高堰必
  宴渭自鸟鼠同穴
  传曰鸟鼠共为雌雄同穴处此山遂名山曰鸟鼠渭
  地理志陇西首阳县下云禹贡鸟鼠同穴山在重
  形状似鼠尾若赘疵有鸟曰本周见者其形似雀
  色作灰自当与兀儿鼠同穴而处所谓鸟鼠同穴
  者也以上诸说微有不同窃疑此二物禹所见在
  出同穴不出鸟鼠是则有事于经故其事亦不可
  以不辨也
  运源道县故城西佩让魏又东新
  轴又东连上都县北封山之阴谥轮
  轴睡赠右则磻溪水注之颛麟又东遑石黜
  门隋雕又东会成国故渠骊显羁骊骊迎
  怵趾又东与竹水合醴憩辄又东得白渠口
  鲤显懈州又东迁同州南华州北鹤罢雠福
  河过郡虫颛谭文童十里而易氏云
  有九百里之道此则古记己亡乡元亦无从考袭
  而其议则不可以不存也
  口轴照醉岫又东经檀山南又鉴库谷水注之
  骊又东合款水又东黍良谷水入焉又
  山东南黄中涧水注之又东禄泉注之又东共水州
  焉又东合昆涧水鹊辅增又东临亭川水注之又
  东北出散关南显体乡办开睡又东与豪荆
  霆东休水自南注之缚囊捶百谷鸠北又北一
  之骑辅懿禅拂骏蚕雠醴醴干别州
  东逼訾城北又东罗水注之兽雌讹䘏
  严上各州惟举一隅至此总结之以见九州之所同
  曰神农作殖五谷九州之民乃知谷食地理志曰
  公职录曰黄帝受命风后授图割地布九州帝王
  世纪曰颛帝帝喾建万国而制九州杜氏通典日
  可知矣
  洪范曰鲧乃殛死禹则嗣兴而尧典殛鲧次肇十
  禅赠饶辞琴按禹告成在尧时尧
  州并州分青州为营州始置十二州正义云以境
  功不如德德为世之所难堪此锡者恐亦不多请
  帝嘉禹德赐姓曰姒氏曰有夏昨四岳寿赐姓曰
  应薄泛属是也公子之后以王父字为氏鲁三枉
  侯亶薛庶姓也我不可以后之杜注云和姓非周
  宋朝陈恒蔡墨郭甲之类战国时若宋经宋句践
  曹交卫鞅蔡泽陈轸毛速茅焦之类皆以国氏然
  弼成五服外薄四海之事吕伯恭云史官恐后世
  本也京师声明文物之所萃四方百货之所聚其遮
  为粮豪以茨屋以饲国马以为薪刍凡杂用也渭按
  棋覆以什言里取民谓之贼出其所赋什之一市炼
  蔡传云半囊去皮曰枯古无此训盖其说亦以枯
  稼也二百里经即赫禾稼当积而贮之不在仓廪
  艳熟见导山
  以其青二州地广而分之殆非也幽则今涿易酬
  宁居旷土万里成其说之有所本也刘三吾书传
  礼有正祭有告祭周礼大宗伯职曰国有大故测
  洲雠雌糊轴干雌蹄诗序鲜
  般巡守而祀四岳河海也此皆天子之礼山川辽
  敬焉难者曰舜武之于山川亦告祭也何以谓之
  望曰受终巡守大事也虽告祭而以望礼行之故一
  谓睿畎沧距川则田里无水潦壅家之患也渭按全
  管子曰水有大小有远近水出山而流入海者锢
  为治田而无与于治水则何以币诸九川之下其
  田参政虽不可复而沟恤少法随地可行治河者
  民安之上策哉总之沟恤之设不专为田开备旱
  达则捐数百里之地以为泽所以使之有所容也潮
  浸即后世所谓湖也湛蓄渊深四时不改今太
  薮鲁有大野晋有大陆秦有杨降宋有孟诸楚有
  力即有废泽以为田者其后翟方进壤汝南鸿隙
  闾作滩自源而下审地高低以为陈密则晋水皆一
  异之间与夫水何自来遥指西山曰此泉源也又
  一尺可灌十里两遂为乐土阎百诗尝举此二
  独下流捐地以为川水游波之所也一
  流则分水既多水力缓弱不足以卫尉泥沙王道一
  四海会同关
  天下四方道路皆遏绝而不通至于万治九州以功
  毕每州之末皆载其达于河之道如江不通淮则曰
  皆西流注西海又曰奄蔡在康居西北可二千里岫
  交广黑水入焉而西海北海远在数万里之外与肌
  掌火焚山泽作虞若草木亦当兼木火之官稷播删
  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其序与此小丑
  异盖禹受洛书后所更定下文云土爰稼穑则谷岫
  彼此相视高下各得其正蔡氏曰土者则之自生谓祸
  孝庶土则非特谷土也本土有等当以肥瘠高下名
  四夷田赋止于中邦而已金氏曰中都中国也古者一
  一以来说经者不明此义唯金吉甫得之左传定里
  内九州州方千里此复纵横言自恒山而南
  一千里者此民田丰大数而疆理之详者也深得和
  经意亦不过谓此百里之中皆男爵小国不必更
  求其字义凡此类今皆不取
  书称万邦左传云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
  亦云周千八百国其封建岂反多衣古圣人因时
  天子之大夫而谷梁传云祭伯寰内诸侯临览
  固已不尽从其说矣奚待黎铎乎王臣称子自女
  十年苏千始其不字而曰子者盖文宣以后列国
  安思危有备无患者也谓苏关轻鳞辑鹄
  为万古不易之书积之则治违之则乱经斯世者
  所宜亟讲也
  王氏曰一百里夷者于此皆夷也夷易也无中国礼一
  法易而已蛮慢也甚于夷矣蔡放也放罪人怒此苏
  欲顺传为义互神醴辑转测陇类酬关黼慧嗣
  近传写老
  于要服矣渭按司马相如曰王者之于夷狄其义羁
  近之差则当视罪人所居之地以为限断如三苗
  在南则窜我西裔足以蔽其辜东北亦可但共驩
  周礼大行人职曰侯服岁壹见其贡祀物甸服悍
  服六岁壹见其贡货物九州城外谓之蕃国世壹
  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翟
  荒服甸服者祭侯服者祀宾服者享要服者贡荒
  大小悬绝矣愚尝谓春秋传杂采众记而成而冰
  传尤为疏驳左民间有不可信者如昭十三年叔
  正义云凡五服之别各五百里是王城四面面别
  马迁与孔意司王肃亦以为然故箫注此云贾焉
  三百八十八里验其所言山川不出禹贡之域山
  一也尚书所言据其虚空乌路方直而计之汉书
  所言乃谓著祸地尺迹屈曲而量之所以数不同
  自揭阳以此至沙漠多不过七千里愈西则愈短
  九州之界方七千里此读周官之误也盖禹贡言
  面周官言方言方则外各二百五十里非一面五
  五百里总为二千五百里两面相距凡五千里职
  斜七于古盖二百八十馀里言则是甸服之地自州
  尧南抚交趾于禹贡荆州章南垂幽荒之外故越
  也周礼南八蛮雕题交趾有不粒食者焉春秋不洲
  志云交州本属扬州为汉之南极其妄谈不足信雌
  先以抚之此说是也流貂朝鲜北与肃慎接壤谓
  之地哉为此说者惑于书陟方乃死之文曰要之
  当世之人情而曲为之迁就可乎哉
  海也渭按左传云树之风声司马相如云逃听者风
  禹锡玄圭告厥成功
  禹成万世永赖之功事其有大于此者故皆异其
  尧命舜摄位之辞曰乃言底可绩三载金履祥通
  也舜陟帝位咨四岳求可宅百揆者佥曰伯禹作
  四则当在丁巳虽较迟数年犹未离乎幼也窃谓驷
  四罪无死刑殛者拘囚困苦家使郁郁无聊不获祸一
[显示各种版本 (3)]
URN: ctp:wb528041

喜欢我们的网站请支持我们的发展网站的设计与内容(c)版权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网站上的内容,请同时加上至本站的链接:https://ctext.org/zhs。请注意:严禁使用自动下载软体下载本网站的大量网页,违者自动封锁,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