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关注我们,随时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关注我们,随时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关注我们,随时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关注我们,随时得到最新消息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简体字版
-> -> -> ->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章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章》

电子图书馆
1 吾十有五... :
或问“十五志学”章,曰“圣人是生知安行”云云。曰:“且莫说圣人,只于已分上说如何是‘志学’,如何是‘立’,如何是‘不惑’,如何是‘如天命’,如何是‘耳顺’,如何是‘从心所欲,不逾矩’,且理会这几个字教分晓。某所以逐句下只解其字义,直至后面,方说圣人分上事。今且说如何是‘志学’?”曰:“心有所之谓之志,志学,则其心专一向这个道理上去。”曰:“说文义,大概也只如此说,然更有意思在。世间千歧万路,圣人为甚不向别路去,只向这一路来?志是心之深处,故医家谓志属肾。如今学者谁不为学,只是不可谓之‘志于学’。如果能‘志于学’,则自住不得。‘学而时习之’,到得说后,自然一步趱一步去。如人当寒月,自然向有火处去;暑月,自然向有风处去。事君,便从敬上去;事亲,便从孝上去。虽中间有难行处,亦不惮其难,直做教彻。”广曰:“人不志学有两种:一是全未有知了,不肯为学者;一是虽已知得,又却说道‘但得本莫愁末’了,遂不肯学者。”曰:“后一种,古无此,只是近年方有之。却是有两种:一种是全未有知者;一种是虽知得了后,却若存若亡,不肯至诚去做者。然知之而不肯为,亦只是未尝知之耳。”又曰:“如人要向个所在去,便是志;到得那所在了,方始能立;立得牢了,方能向上去。”广

2 吾十有五... :
问圣人十年工夫。曰:“不须理会这个,且理会‘志于学’。能志学,许多科级须著还我。”季札

3 吾十有五... :
“吾十有五”章。曰:“看‘志’字最要紧,直须结裹在从心不逾矩上。然又须循乎圣人为学之序,方可。”

4 吾十有五... :
问志学与立。曰:“志是要求个道,犹是两件物事。到立时,便是脚下已踏著了也。”时举

5 吾十有五... :
周问:“‘三十而立,无所事志’,何也?”曰:“志方是趋向恁地,去求讨未得。到此则志尽矣,无用志了。”

6 吾十有五... :
汉臣问:“立者,立于斯道也?”曰:“立,只是外物动摇不得。”贺孙

7 吾十有五... :
问:“立是心有定守,而物不能摇动否?”曰:“是。”

8 吾十有五... :
问:“孔子‘三十而立’,似与孟子‘四十不动心’同,如何?”曰:“‘四十而不惑’,却相似。”壮祖

9 吾十有五... :
“四十而不惑”,于事上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知所从来。德明

10 吾十有五... :
文振问“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曰:“此两句亦相离不得。不惑,是随事物上见这道理合是如此;知天命,是知这道理所以然。如父子之亲,须知其所以亲,只缘元是一个人。凡事事物物上,须是见它本原一线来处,便是天命。”时举

11 吾十有五... :
问:“‘四十而不惑’,是于事物当然之理,如君之仁,臣之敬,父之慈,子之孝之类,皆晓之而不疑。‘五十知天命’,是天道流行,赋与万物,在人则所受之性,所谓仁义礼智,浑然无不该之全体;知者,知之而无不尽。”曰:“须是见得自家曾不惑,曾知天命否,方是切己。”又云:“天命处,未消说在人之性。且说是付与万物,乃是事物所以当然之故。如父之慈,子之孝,须知父子只是一个人,慈孝是天之所以与我者。”南升

12 吾十有五... :
问:“先生教某不惑与知命处,不惑是谓不惑于事物,知命谓知其理之当然,如或问所谓‘理之当然而不容已者’。某觉见,岂有至人既能不惑于事物矣,又至于十年之久,然后知其理之当然?”曰:“今且据圣人之言如此,且如此去看,不可恁地较迟速远近。若做工夫未到那贯通处,如何得圣人次第。如伊川说,虎伤人,须是真见得似那虎伤底,方是。”

13 吾十有五... :
问:“‘五十知天命’,集注云:‘天命,即天道也,事物所以当然之故也。’如何是‘所以当然之故’?”曰:“如孝亲悌长,此当然之事。推其所以然处,因甚如此?学者未便会知此理。圣人学力到此,此理洞然。它人用力久,亦须会到。”

14 吾十有五... :
辛问:“‘五十知天命’,何谓天命?”先生不答。又问。先生厉辞曰:“某未到知天命处,如何知得天命!”

15 吾十有五... :
十五志于学,三十守得定,四十见得精详无疑,五十知天命。天命是这许多柄子,天命是源头来处。又曰:“因甚恁地知得来处?”

16 吾十有五... :
问:“‘六十而耳顺’,在人之最末,何也?”曰:“听最是人所不著力。所闻皆是道理,无一事不是,可见其义精仁熟如此。”一之

17 吾十有五... :
问:“‘四十而不惑’,是知其然;‘五十知天命’,是其所以然。如此说得否?”曰:“如门前有一溪,其先得知溪中有水,其后知得水源头发源处。如‘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四十时是见得那‘率性之谓道’;五十时是见他‘天命之谓性’。到六十时,是见得那道理烂熟后,不待思量,过耳便晓。”义刚

18 吾十有五... :
问“圣人生知安行,所谓志学至从心等道理,自幼合下皆已完具”云云。曰:“圣人此语,固是为学者立法。然当初必亦是有这般意思,圣人自觉见自有进处,故如此说。圣人自说心中事,而今也不可知,只做得不可知待之。”曰:“立,是大纲处把得定否?”曰:“立,是事物侵夺它不得,须子细看志是如何,立是如何。”问:“伊川谓‘知天命而未至命,从心方至命’。此说如何?”曰:“亦是。这知天命是从不惑来。不惑,是见道理恁地灼然;知天命,是知个源头来处恁地彻。”淳。总论全章

19 吾十有五... :
问:“志学,便是一个骨子。后来许多节目,只就这上进工夫。‘从心所欲不逾矩’,自从容中道也。”曰:“固是。志学时,便是知了,只是个小底知;不惑,知天命,耳顺,却是个大底知。立,便是从心不逾矩底根子;从心不逾矩,便是立底事,只是到这里熟,却是个大底立。”文蔚

20 吾十有五... :
●问“志于学”章。曰:“就志学上,便讨个立底意思来;就立上,便讨个不惑底意思来。人自志学之后,十五年工夫方能有立。立比不惑时,立尚是个持守底意思,不惑便是事理不惑了。然不惑方是事理不惑,到知天命,又是天之所以命我者无不知也。须看那过接处,过得甚巧。”

21 吾十有五... :
叔蒙问:“看来此章要紧在志上。”曰:“固是。到圣人三十时,这志久交卸了。”又问“五十知天命”。曰:“初来是知事物合著如此;到知命,却是和个原来都知了。”器之问:“此章,圣人自是言一生工夫效验次第如此,不似大学格物、诚意、正心、修身,是随处就实做工夫处否?”曰:“是。圣人将许多铺摊在七十岁内,看来合下已自耳顺,不逾矩了。”

22 吾十有五... :
圣人亦大约将平生为学进德处分许多段说。十五志于学,此学自是彻始彻终。到四十不惑,已自有耳顺、从心不逾矩意思,但久而益熟。年止七十,若更加数十岁,也只是这个,终不然到七十便画住了!贺孙

23 吾十有五... :
志学,至从心所欲不逾矩,只是一理。先自人事做,做来做去,就上自长。如事父孝,事君忠,初时也只忠孝,后来便知所以孝,所以忠,移动不得。四十不惑,是于人事间不惑。五十,知皆自天命来。伊川说“‘以先知觉后知,以先觉觉后觉’,知是知此事,觉是觉此理”,亦此意。如行之而著,习矣而察,圣贤所说皆有两节,不可躐等。从周

24 吾十有五... :
吴仁父问:“‘十五志于学’章,知、行如何分?”曰:“志学亦是要行,而以知为重;三十而立亦是本于知,而以行为重。志学是知之始,不惑与知天命、耳顺是知之至;‘三十而立’是行之始,‘从心所欲不逾矩’是行之至。如此分看。”

25 吾十有五... :
“志于学,是一面学,一面力行。至‘三十而立’,则行之效也。学与不惑,知天命,耳顺相似。立与从心不逾矩相似。”又问:“‘四十而不惑’,何更待‘五十而知天命’?”曰:“知天命,是知得微妙,而非常人之所可测度矣。耳顺,则凡耳闻者,便皆是道理,而无凝滞。伊川云:‘知天命,则犹思而得。到耳顺,则不思而得也。’”

26 吾十有五... :
或问:“‘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集注云:‘立,守之固也。’然恐未有未不惑而能守者。”曰:“自有三节:自志学至于立,是知所向,而大纲把捉得定,守之事也。不惑是就把捉里面理会得明,知之事也,于此则能进。自不惑至耳顺,是知之极也,不逾矩是不待守而自固者,守之极也。”伯羽

27 吾十有五... :
问“十五志于学”章。曰:“志学与不惑、知天命、耳顺是一类。立与从心所欲是一类。志学一类,是说知底意思;立与从欲一类,是说到底地位。”问:“未能尽知事物之当然,何以能立?”曰:“如栽木,立时已自根脚著土,渐渐地生将去。”问:“未知事物之所以然,何以能不疑?”曰:“知事物之当然者,只是某事知得是如此,某事知得是如此。到知其所以然,则又上面见得一截。”又曰:“这个说得都精。”问耳顺。曰:“程子谓‘知天命为思而得,耳顺为不思而得’。耳顺时所闻皆不消思量,不消拟议,皆尽见得。”又问:“闻无道理之言,亦顺否?”曰:“如何得都有道理?无道理底,也见他是那里背驰,那里欠阙。那一边道理是如何,一见便一落索都见了。”胡泳

28 吾十有五...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古人于十五以前,皆少习父兄之教,已从事小学之中以习幼仪,舞象舞勺,无所不习。到此时节,他便自会发心去做,自去寻这道理。志者,言心之念只在此上,步步恁地做,为之不厌。‘三十而立’者,便自卓然有立,不为他物移动;任是说虚,说空,说功,说利,便都摇动他不得,以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四十而不惑’,于事物当然更无所疑。‘五十知天命’,则穷理尽性,而知极其至矣。立时则未免有所把捉,不惑则事至无疑,势如破竹,迎刃而解矣。不惑者,见事也;知天命者,见理也。伊川云:‘先知先觉,知是知此事,觉是觉此理。’”又问:“不惑者,是知其然;知天命者,是知其所以然?”曰:“是如此。如父之慈,子之孝,不惑者知其如此而为之。知天命者,谓因甚教我恁地,不恁地不得是如何,似觉得皆天命天理。”又曰:“志学是知,立与不惑是行;知天命、耳顺是知,从心所欲又是行。下面知得小,上面知得较大;下面行得小,上面又行得较大。”子蒙

29 吾十有五... :
刘潜夫问:“‘从心所欲,不逾矩’,莫是圣人极处否?”曰:“不须如此说。但当思圣人十五志学,所志者何事;三十而立,所立者何事;四十而不惑,不惑之意如何;五十知天命,知得了是如何;六十耳顺,如何是耳顺。每每如此省察,体之于身,庶几有益。且说如今学者,逐一便能检防省察,犹患所欲之越乎规矩也。今圣人但从心所欲,自不逾矩,是甚次第!”又曰:“志学方是大略见得如此,到不惑时,则是于应事时件件不惑。然此数者,皆圣人之立,圣人之不惑。学者便当取吾之所以用功处,真切体认,庶几有益。”壮祖

30 吾十有五... :
“十五志学”一章,全在志于学上,当思自家是志于学与否?学是学个甚?如此存心念念不放,自然有所得也。三十而立,谓把捉得定,世间事物皆摇动我不得,如富贵、威武、贫贱是也。不惑,谓识得这个道理,合东便东,合西便西,了然于中。知天命,便是不惑到至处,是知其所以然,如事亲必孝,事君必忠之类。耳顺,是“不思而得”,如临事迎刃而解,自然中节,不待思索。所欲不逾矩,是“不勉而中”。季札

31 吾十有五... :
问“耳顺”。曰:“到得此时,是于道理烂熟了,闻人言语,更不用思量得,才闻言便晓,只是道理烂熟耳。‘志学’字最有力,须是志念常在于学,方得。立,则是能立于道理也,然事至犹有时而惑在。不惑,则知事物当然之理矣。然此事此物当然之理,必有所从来。知天命,是知其所从来也。上蔡云‘知性之所自出,理之所自来’,最好。”

32 吾十有五... :
问:“‘七十从心’一节,毕竟是如何?”曰:“圣人生知,理固已明,亦必待十五而志于学。但此处亦非全如是,亦非全无实,但须自觉有生熟之分。”可学

33 吾十有五... :
蜚卿问“十五志于学”一段。曰:“圣人也略有个规模与人同。如志学,也是众人知学时。及其立与不惑,也有个迹相似。若必指定谓圣人必恁地,固不得;若说圣人全无事乎学,只脱空说,也不得。但圣人便自有圣人底事。”道夫

34 吾十有五... :
问“十五志学”章。曰:“这一章若把做学者功夫等级分明,则圣人也只是如此。但圣人出于自然,做得来较易。”

35 吾十有五... :
或问:“自志学、而立,至从心所欲;自致知、诚意,至治国、平天下;二者次第等级各不同,何也?”曰:“论语所云,乃进学之次第;大学所云,乃论学之规模。”

36 吾十有五... :
所谓以类而推,只是要近去不要远了。如学者且只是做学者事。所谓志学与立,犹易理会,至耳顺以后事,便去测度了。士毅

37 吾十有五... :
“三十而立”,是心自定了,事物不能动摇,然犹是守住。至不惑,则见得事自如此,更不用守。至知天命,则又深一节。如“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固是合当亲,合当义。更知得天初命我时,便有个亲,有个义在。又如“命有德,讨有罪”,皆是天理合如此。耳顺,则又是上面一齐晓得,无所不通矣。又问:“‘四十不惑’,是知之明;‘五十知天命’,是知极其精;‘六十耳顺’,是知之之至。”曰:“不惑是事上知,知天命是理上知,耳顺是事理皆通,入耳无不顺。今学者致知,尽有次第节目。胡氏‘不失本心’一段极好,尽用子细玩味。圣人千言万语,只是要人收拾得个本心,不要失了。日用间著力屏去私欲,扶持此心出来。理是此心之所当知,事是此心之所当为,不要埋没了它,可惜!只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至大至公,皆要此心为之。”又云:“人心皆自有许多道理,不待逐旋安排入来。铢录此下云:“但人有以陷溺其心,于是此理不明。”圣人立许多节目,只要人剔刮得自家心里许多道理出来而已。”明作。铢同。集注

38 吾十有五... :
问:“圣人凡谦词,是圣人亦有意于为谦,抑平时自不见其能,只是人见其为谦耳?”曰:“圣人也是那意思不恁地自满。”淳举东莱说:“圣人无谦。本无限量,不曾满。”曰:“此说也略有些意思,然都把圣人做绝无此,也不得。圣人常有此般心在。如‘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分明是有功有劳,却不曾伐。”

39 吾十有五... :
问“十五志于学”。曰:“横渠用做实说,伊川用做假设说。圣人不到得十年方一进,亦不解悬空说这一段。大概圣人元是个圣人了,它自恁地实做将去。它底志学,异乎众人之志学;它底立,异乎众人底立;它底不惑,异乎众人之不惑。”植。集注

40 吾十有五... :
问:“‘十五志于学’,至‘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程子云‘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如何?”曰:“这事远,难说。某尝解孟子‘瞽瞍底豫而天下之为父子者定’,曰:‘知此者为尽心,能此者为尽性。’”问:“穷理,莫是自志学时便只是这个道理,到耳顺时便是工夫到处?”曰:“穷理只自十五至四十不惑时,已自不大段要穷了。‘三十而立’之时,便是个铺模定了;不惑时便是见得理明也。知天命时,又知得理之所自出;耳顺时,见得理熟;‘从心所欲不逾矩’时,又是烂熟也。”问:“所学者便是格物至平天下底事,而立至不逾矩,便是进学节次否?”曰:“然。”问:“横渠说‘五十穷理尽性,至天之命,六十尽人物之性’,如何?”曰:“据‘五十而知天命’,则只是知得尽性而已。”又问:“尽性,恐是尽己之性,然后尽人物之性否?”曰:“只是一个性,不须如此看。”又曰:“自圣人言之,穷理尽性至命,合下便恁地。自学者言之,且如读书也是穷理,如何便说到尽性、至命处!易中是说圣人事。论语‘知天命’,且说知得如此,未说到行得尽处。如孟子说‘尽心、知性、知天’,这便是说知;‘存心、养性’,至‘所以立命’,这便是说尽性、至命。要说知天命分晓,只把孟子‘尽心、知性’说。”问:“‘四十不动心’,恐只是‘三十而立’,未到不惑处?”曰:“这便是不惑、知言处。可见孟子是义精理明,天下之物不足以动其心,不是强把捉得定。”问:“横渠说‘不逾矩’如何?”曰:“不知它引梦周公如何。是它自立一说,竟理会不得。”问:“范公说‘从心所以养血气’,如何?”曰:“更没理会。”

41 吾十有五... :
问“五十知天命”。曰:“上蔡云:‘理之所自来,性之所自出。’此语自是。子贡谓夫子性与天道,性便是自家底,天道便是上面一节。这个物事,上面有个脑子,下面便有许多物事,彻底如此。太极图便是这个物事。箕子为武王陈洪范,先言五行,次言五事。盖在天则为五行,在人则为五事。知之者,须是知得个模样形体如何。某旧见李先生云:‘且静坐体认作何形象。’”问:“体认莫用思否?”曰:“固是。且如四端虽固有,孟子亦言‘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又曰:“此个道理,大则包括乾坤,提挈造化;细则入毫厘丝忽里去,无远不周,无微不到,但须是见得个周到底是何物。”夔孙

URN: ctp:n589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