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U+58BB

簡體字

同義字

異體字
同義字

部首:+ 13筆 = 共16筆.
字典出處:宋本廣韻: 頁176第36 康熙字典: 頁239第30 辭海: 卷3頁3160第1 GSR: 第727.l 漢語大字典: 卷1頁0490第14
表面結構:左:,右:
國語發音:qiáng ㄑㄧㄤˊ
粵語發音:coeng4
宋本廣韻:廣韻·下平聲··》墻:俗。
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土部·十三》墻:俗牆字。
反切:在良 (《廣韻·下平聲··》)
英文翻譯:wall

原典出處

禮記·問喪》:婦人不宜袒,故發胸擊心爵踴,殷殷田田,如壞然,悲哀痛疾之至也。
The women could not bare their arms, and therefore they (merely) pushed out the breast, and smote upon their hearts, moving their feet with a sliding, hopping motion, and with a constant, heavy sound, like the crumbling away of a wall. The expression of grief, sorrow, and deep-seated pain was extreme.
揚子法言》:之戶,不可勝入矣。
A trail down a mountain ravine cannot be followed to the end; a door facing a wall cannot be entered.
詩經·將仲子》:將仲子兮、無踰我、無折我樹桑。
I pray you, Mr. Zhong, Do not come leaping over my wall; Do not break my mulberry trees.
韓詩外傳·卷三》:夫一仞之,民不能踰,百仞之山,童子登遊焉,凌遲故也。
白虎通德論·社稷》:或曰:皆當著明誡,當近君,置宗廟之南。
新書·連語》:以臣誼竊觀之,薄咫亟壞,繒薄咫亟裂,器薄咫亟毀,酒薄咫亟酸。
新序·雜事三》:今人主沈於諂諛之辭,牽於帷之制,使不羇之士,與牛驥同皁,此鮑焦之所以忿於世,而不留於富貴之樂也。
中論·虛道》:故視不過垣之裏,而見邦國之表。
孔子家語·論禮》:子夏蹶然而起,負而立,曰:「弟子敢不志之?」
潛夫論·浮侈》:晉靈厚賦以彫,《春秋》以為非君
論衡·幸偶》:立巖之下,為壞所壓。
風俗通義·十反》:甯戚啇歌以干祿,顏闔踰而遁榮。
孔叢子·廣器》:,謂之陴。
新語·術事》:季孫貪顓臾之地,而變起於蕭之內。
墨子·大取》:昔之知,非今日之知也。
周髀算經·》:其旨約而遠,其言曲而中,將恐廢替,濡滯不通,使談天者無所取則,輒依經為圖,誠冀頹毀重仞之,披露堂室之奧,庶博物君子,時逈思焉。
鬼谷子·謀篇》:壞於其隙,本毀於其節,斯蓋其分也。
史記·齊太公世家》:公踰,射中公股,公反墜,遂弒之
國語·晉語六》:人之有冠,猶宮室之有屋也,糞除而已,又何加焉。
晏子春秋》:田桓子見晏子獨立于陰,曰:「子何為獨立而不憂?」
戰國策》:國之有封疆,猶家之有垣,所以合好掩惡也。
周禮·夏官司馬》:射則充椹質,茨則翦闔。
焦氏易林·乾之》:比:中夜狗吠,盜在外。
釋名·釋宮室》:亦曰女,言其卑小,比之於城若女子之於丈夫也。
急就篇》:泥塗堊塈壁垣
文心雕龍·宗經》:然而道心惟微,聖謨卓絕,宇重峻,而吐納自深。
水經注·河水》:左水出于陽華之陰,東北流,逕盛亭西,東北流,與右水合。
三國志·高堂隆傳》:且秦始皇不築道德之基,而築阿房之宮,不憂蕭之變,而脩長城之役。
高士傳·段干木》:魏文侯欲見,就造其間,段干木踰而避文侯。
神異經》:東方外有東明山,有宮焉,左右有闕而立,其高百尺,畫以五色,青石為
群書治要·宣公》:厚斂以雕雕,畫也。
藝文類聚·河南郡》:又曰:樂廣為河南尹,郡中前廳,多怪病,後人皆於廊下督郵傳中治事,無敢在廳事者,唯廣處之,白日戶自●,二子凱橫等懾怖,廣使掘孔,得狸乃絕。
通典》:其內院,四面皆架為步廊。
意林·商君書四卷》:蠧衆則木折,隙大則壊。
三國演義》:慶童懷恨,夤夜將鐵鎖扭斷,跳而出,逕入曹操府中,告有機密事。
封神演義》:子牙歇下了擔兒,靠著城坐一坐,少憩片時。
廣韻·》::俗。
太平御覽·》:雖隙,無大雨不壞。
太平廣記·漢武帝》:帝下席跪謝曰:「臣受性凶頑,生長亂濁,面不啟,無由開達。」
朱子語類·雜類》:宮,即也。
墨子閒詁·天志下》:下文『踰人之垣,抯格人之子女者』,亦衍『抯』字。

您可以參考該字詞在本站先秦兩漢漢代之後原典中之出處。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