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首: | 艸+ 10筆 = 共16筆. |
---|
字典出處: | 宋本廣韻: 頁98第4 頁162第22 康熙字典: 頁1051第23 辭海: 卷1頁1615第02 GSR: 第355.b 漢語大字典: 卷5頁3267第14 |
---|
表面結構: | 上:艹,下:衰。 |
---|
國語發音: | suō sāi suī ㄙㄨㄛ ㄙㄞ ㄙㄨㄟ |
---|
粵語發音: | so1 |
---|
唐代發音: | suɑ |
---|
宋本廣韻: | 《···》蓑:蓑蓑蘂下垂皃本。又音莎。 《···》蓑:草名可爲雨衣。 |
---|
康熙字典: | 《··》蓑:〔古文〕𠱗𡔤《唐韻》蘇和切,音莎。《玉篇》草衣也。《·》何蓑何笠。《傳》蓑所以備雨。又《韻會》覆也。《公羊傳·定元年》仲幾之罪,何不蓑城也。《註》不以蓑苫城也。又《唐韻古音》初危切,音摧。《郭璞·山海經註》蓑,辟雨之衣也,音催。又《集韻》蘇回切,音毸。華蘂下垂貌。《張衡·南都賦》敷華蘂之蓑蓑。又蘇煎切,音暹。《郭璞·山海經贊》江疑所居,風雲是潛。獸有獓𤝱,毛如披蓑。 |
---|
反切: | 素回 (《···》) 蘇禾 (《···》) |
---|
英文翻譯: | rain coat made of straw, coir, etc. |
---|
原典出處
《·》: | 爾牧來思、何蓑何笠、或負其餱。 |
Your herdsmen come, Bearing their rain-coats and bamboo-hats, Or carrying on their backs their provisions. |
《·》: | 齊高廷問於孔子曰:「廷、不曠山,不直地,衣蓑提執精氣,以問事君之道,願夫子告之。」 |
《·》: | 楚丘先生披蓑帶索,往見孟嘗君。 |
《·》: | 漸臺五重,黃金白玉,琅玕龍疏,蓑蓑珠璣,莫落連飾,萬民罷極,此二殆也。 |
《·》: | 故當其有事也,則蓑笠竝載,擐甲揚鋒,不給于務。 |
《·》: | 數君者將守之,吾君方將被蓑笠而立乎畎畝之中,唯事之恤,行假念死乎? |
《·》: | 穫渠當脅𩊆,蓑笠當𢫕櫓,故耕械具則戰械備矣。 |
《·》: | 蓑薛、簦笠者,其甲冑、干楯也。 |
《·》: | 今之裘與蓑,孰急? |
《·》: | 譬如蓑笠,時雨既至必求之。 |
《》: | 故當其有事也,則蓑笠並載,擐甲揚鋒,不給於務。 |
《·》: | 稿車,載蓑笠。 |
《·》: | 其上有獸焉,其狀如牛,白身四角,其毫如披蓑,其名曰𢕟𢓨,是食人。 |
《·》: | 夫儲甲胄,蓄蓑笠者,蓋以為兵為雨也。 |
《·》: | 孫權率十萬衆攻圍合肥城百餘日,時天連雨,城欲崩,於是以苫蓑覆之,夜然脂照城外,視賊所作而為備,賊以破走。 |
《·》: | 又曰:楚丘先生,被蓑帶索,見孟嘗君。 |
《》: | 披蓑救火,鑿瀆止水,乃益多也。 |
《》: | 柳絮漫橋,橋邊漁叟掛蓑衣。 |
《》: | 忽有一隻漁船撐將下來,船上坐著個老翁,頭頂箬笠,身披短蓑,聽得啼哭之聲。 |
《》: | 柳絮滿撟,撟邊漁叟掛蓑衣。 |
《·》: | 蓑:蓑蓑蘂下垂皃本。 |
《》: | 又有似龍須而粗大者,名為虎須,不中為席,但以其蓑為燈炷。 |
《·》: | 嘗披蓑戴笠。 |
《·》: | 道士具大舟,躬蓑笠,立水滸,督善水者繩以俟。 |
《》: | 那裡討煙蓑雨笠捲單行? |
《·》: | 畢竟輸他老漁叟,綠蓑青竹釣濃藍。 |
《·》: | 又《集韻》蘇禾切,音蓑。 |
《》: | 看見有賣的蓑衣餅,叫打了十二個錢的餅喫了,略覺有些意思。 |
您可以參考該字詞在本站先秦兩漢或漢代之後原典中之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