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楊文公談苑

《楊文公談苑》[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1 楊文公談苑 宋 楊億
2 談苑序
3 王彥超
4 太宗作弈棋三勢
5 徐鉉改棋圖之法
6 禁教坊以夫子為戲
7 陶穀草祭文
8 錢若水草祝辭
9 敕字
10 砌台
11 銅牌記
12 麻胡
13 學士草文
14 白氏六帖
15 日本僧奝然朝衡
16 寂照
17 金雞肆赦
18 左右侍禁
19 三班奉職
20 三班借職
21 通判
22 禁節帥販易
23 本朝武人多能詩
24 蛙變為鶉
25 芋蘿卜
26 菩薩石
27 倚卓
28 王感化善詩
29 宋捷
30 重戴
31 永昌陵
32 馮道使虜
33 臥榻側他人鼾睡
34 吳綾汗衫寫詔
35 獺祭魚
36 題翠微詩
37 辜負口眼
38 太平興國
39 靈棋經
40 臍裂
41 周世宗作詩
42 地獄受苦
43 不欺神明
44 三多
45 比試制誥
46 兩制作詩賦
47 五禽以客名
48 筆法五事
49 築太一宮
50 洛陽宮闕似兜率天宮
51 毀銅佛鑄錢
52 謁金門詞
53 葑田
54 楊玢詩
55 王彥威粗官詩
56 盧延讓詩淺近自成一體
57 思賈誼詩
58 杜牧詩
59 劉經野韭詩
60 畬田
61 江東士人深於學問
62 滅蜀之兆
63 樂人王感化善詩
64 餘恕贊義山徐鉉詩文
65 太祖御將恩威並濟
66 太祖服用儉素
67 太祖不許公主服翠襦
68 太祖杵碎孟昶寶器
69 太祖禱雨霽
70 江南後主遺銀五萬兩
71 太祖遣周廣使吳越
72 劉鋹不敢飲御賜酒
73 太祖善御豪傑
74 太祖善訓戎旅
75 太祖御下嚴峻
76 太宗署名祈雨
77 太宗不欲宦者預政
78 太宗不事畋游
79 三館
80 太宗讀太平御覽
81 太宗贊日本頗有古道
82 太宗重內外制之任
83 太宗論內患外
84 太宗欲蠲租稅不果
85 太宗不許大臣具草
86 太宗獎勵循吏
87 太宗以唐莊宗為鑒戒
88 太宗以劍舞懼敵
89 太宗作上清宮
90 太宗以強弓示威
91 修河橋
92 太宗善書
93 修太宗實錄
94 編次太宗法書
95 蘇易簡最被恩遇
96 郭進
97 竇偁面叱賈琰
98 董遵誨
99 李沆
100 範質識大體
101 不信異端
102 竇儀不攻人之短
103 潘承裕
104 馮起
105 李至
106 更改禮記月令篇次序
107 諸監爐鑄錢
108 榜刻儀制令四條
109 江翱
110 賜衣服
111 賜帶
112 賜鞍轡
113 憲銜
114 勑書樓
115 學士預曲宴承旨預肆赦
116 駕親臨問臣僚
117 白麻
118 江南書籍
119 乾德鑄印
120 王化基
121 干越亭詩
122 雍熙以來文士詩
123 錢惟演劉筠警句
124 近世釋子詩
125 唱和聯句
126 大言賦
127 潘佑
128 趙鄰幾
129 徐鍇
130 錢昭序
131 湯悅
132 陳搏
133 江直木
134 種放
135 呂洞賓
136 華陰隱人
137 佛經
138 喻浩造塔
139 建寺
140 西域僧覺稱
141 云豁入定
142 郭忠恕
143 趙抱一
144 黑殺將軍
145 王處訥
146 陳洪進
147 升元寺石記
148 秦淮石志
149 千葉牡丹
150 蜀中桃符
151 陳昭遇
152 錢鏐治目疾
153 治面瘍
154 秘閣藏書
155 置御書院
156 太宗棋品第一
157 草書
158 僧善書
159 張維
160 縉雲醞匠
161 陳喬
162 相州部民張某
163 曹彬討金陵
164 武行德
165 呼延贊
166 楊業
167 崔翰
168 劉吉
169 王隱
170 張繼能
171 張洎見龍
172 百藥枕
173 濕紙化為菌
174 蜀人以去聲呼平聲字
175 劉吉論食魚
176 建州蠟茶
177 仕宦嶺南
178 小窯李
179 沈香木
180 麝裂臍狨犛牛斷尾
181 猩猩
182 病癭
183 土厚水深無病
184 白鹿洞藏書
185 建州多佛剎
186 五丈河
187 朱貞白善嘲詠
188 李濤題不動尊前詩
189 造五鳳樓手
190 蘇協
191 劉鋹欲為降王之長
192 黨進
193 盧文紀追兄草詔
194 徐鉉信鬼神
195 嚼舌而死
196 張格獻曲
197 銅雀台古瓦
198 執政戲授錢儀錢信官
199 宣徽角抵士
200 盧文紀為相
201 坡拜
202 湫神
203 擔夫頂有圓光
204 李符知春州
205 穆修
206 交州馴象
207 交州占城馴犀
208 高麗王論中國族望
209 高麗求賜板本九經
210 契丹邪律某詩
211 耶律琮求通好書
212 高昌
213 潞州李筠
214 侯舍人
215 室種
216 論義山詩
217 鴨能人言
218 太宗謁安陵
219 審刑房
220 用其長護其短
221 後主賜近臣黃金
222 錢若水全進退之道
223 太宗厚遇李昉
224 南唐帑藏豐盈
225 淮南道院
226 檢書蒼頭
227 鳳閣王家
228 王延範誤惑於術人
229 羅江犬
230 以蜥蝪求雨
231 給誥侍母
232 王延範頂戴金像
233 王彥超致仕
234 聰明絕人
235 願代女死
236 談苑序
237 宋庠
238 故翰林楊文公大年,在真宗朝掌內外制,有重名,為天下學者所服。文辭之外,其博物殫見又絕人甚遠。故常時與其游者,輒獲異聞奇說。門生故人,往往削牘藏弆,以為談助。江夏黃鑒唐卿者,文公之里人,有俊才,為公獎重,幼在外舍,逮於成立,故唐卿所纂,比諸公為多。餘雖耳剽有年,而求本未獲。前年春,始得其稿於宗人秘書郎敏求。秘書郎,宣獻公之令嗣。宣獻與楊為中表昆弟,文採風尚,皆一代之宗師。緒立所傳,可謂審而無愧。然按本錄,但雜抄旁記,交錯無次序,好事者相與名曰《談藪》。餘因為掇去重複,分為二十目,勒成一十二卷。昔隋有陽松玠紀南北朝事,已著此號行於世,今襲之,將為後生所惑,輒改題曰《楊公談苑》。其間有云公言某事云云者,皆黃志也。楊於國史自有傳。唐卿,天聖中預修正史,位太常博士、直集賢院。年未四十卒,搢紳痛悼。餘昔與之善,因詳錄之。慶歷丁亥孟春中書後閣宋庠書。
239 右《談苑》計二十類,曰《聖範》、曰《德量》、曰《風節》、曰《才品》、曰《武乾》、曰《奇逸》、曰《舊聞》、曰《記異》、曰《雜評》、曰《事志》、曰《正誤》、曰《名式》、曰《書藝》、曰《方技》、曰《敘釋》、曰《僭亂》、曰《豪侈》、曰《惡戒》、曰《戲謔》、曰《夷紀》,共十二卷。
240 《宋元憲集》卷三五,又見《楊文公談苑》卷首,道光《福建通志》卷四九,光緒《浦城縣志》卷三四
24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2 王彥超
243 太祖微時,嘗游鳳翔,王彥超遺十千遣之。後即位,悉徵藩侯入覲,宴苑中,縱酒為樂。諸帥競論疇昔功勛,惟彥超獨言:「久忝藩寄,無功能可紀,願納符節,入備宿衛。」上喜曰:「前朝異世事安足論?彥超之言是也。」後從容語彥超曰:「卿當日不留我,何也?」對曰:「蹄涔之水,安可容神龍?萬一留止,又豈有今日之事?帝王受命,非細事也。」上益喜,曰:「當複遣卿還鎮,一政以為報。」餘諸帥悉歸班。
244 《說郛》商務本卷二十一
245 太宗作弈棋三勢
246 太宗作弈棋三勢,使內侍裴愈持以示館閣學士,莫能曉者。其一曰獨飛天鵝勢,其二曰對面千里勢,其三曰大海取明珠勢,皆上所制。上親指授,諸學士始能曉之,皆嘆伏神妙。前後待詔等眾對弈,多能覆局,為圖藏於秘閣。
247 《說郛》商務本卷二十一
248 徐鉉改棋圖之法
249 古棋圖之法,以平上去入分四隅為記,文雜難辨。徐鉉改為十九字:一天、二地、三才、四時、五行、六官、七斗、八方、九州島、十日、十一冬、十二月、十三閏、十四雉、十五望、十六相、十七笙、十八松、十九客。以此易故圖之法,甚為簡便。
250 《說郛》商務本卷二十一
251 禁教坊以夫子為戲
252 至道二年重陽,皇太子、諸王宴瓊林苑,教坊以夫子為戲者,賓客李至言於東朝,曰:「唐大和中,樂府以此為戲,文宗遽令止之,笞伶人,以懲其無禮。魯哀公以儒為戲尚不可,況敢及先聖乎?」東朝驚嘆,言於上而禁止之,此戲遂絕。
253 同上
254 陶穀草祭文
255 陶穀,開運中為詞臣,時北戎來侵晉,楊光遠以青州叛,大將為節帥卒。少帝命草文以祭之,谷立具草以奏,曰:「漠北有不賓之寇,山東起伐叛之師。雲陣未收,將星先落。」少帝甚激賞。
256 錢若水草祝辭
257 錢若水為學士,一日,太宗自作祝辭,久而不成,令左右持詣翰院中,命即草之。若水對使者撰成,其首句云:「上帝之休,雖眇躬是荷;下民之命,乃明神所司。」上喜曰:「朕閣筆思之久矣,不能措辭。」尤激賞其才美。
258 同上
259 敕字
260 《千字文》題云:「敕員外散騎侍郎周興嗣次韻。」敕字乃梁字傳寫誤爾,當時帝王命令尚未稱敕。至唐顯慶中始云:「不經鳳閣鸞台,不得稱敕。」敕之名始定於此。
261 同上
262 砌台
263 砌台即今之擦台也。王侯家多作砌台,以為林觀之景。唐張仲素詩云:「寫望臨香閣,登高下砌台。林間見青使,意上直錢來。」即知唐來有之。太祖朝大王都尉家,其子曰承裕,幼時其父戲補砌台使。
264 同上
265 銅牌記
266 梁沙門寶志銅牌記,多讖未來事,云:「有一真人在冀川,開口張弓在左邊,子子孫孫萬萬年。」江南中主名其子曰弘冀,吳越錢鏐諸子皆連弘字,期以應之,而宣祖諱正當之也。
267 同上
268 麻胡
269 馮暉為靈武節度使,其威名羌戎畏服,號「麻胡」,以其面有黥文也。
270 同上
271 學士草文
272 學士之職,所草文辭,名目浸廣。拜免公王將相妃主曰制,賜恩宥曰赦書、曰德音,處分公事曰敕,榜文號令曰御札,賜五品以上曰詔,六品以下曰敕書,批群臣表奏曰批答。賜外國曰蕃書,道醮曰青詞,釋門曰齋文,教坊宴會曰白語,土木興建曰上梁文,宣勞錫賜曰口宣。此外更有祝文、祭文、諸王布政、榜號、薄隊、名贊、佛文、疏語,複有別受詔旨作銘、碑、墓志、樂章、奏議之屬。此外文表歌頌應制之作。舊說:唐朝宮中,常於學士取眠見歌,偽蜀學士作桃符,孟昶學士辛寅遜題桃符云:「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是也。
273 同上
274 白氏六帖
275 人言白居易作《六帖》,以陶家瓶數千各題門目作七層架,列置齋中,命諸生採集其事類投瓶,倒取之,抄錄成書,故其所記時代多無次序。
276 同上
277 日本僧奝然朝衡
278 公言:雍熙初,日本僧奝然來朝,獻其國《職員令》、《年代記》。奝然依錄自云:姓藤原氏,為真連,國五品官也。奝然善筆札而不通華言,有所問,書以對之。國有《五經》及釋氏經教,並得於中國。有《白居易集》七十卷。地管州六十八,土曠而人少,率長壽,多百餘歲,國王一姓,相傳六十四世。文武僚吏皆世官。
279 予在史局閱所降禁書,有《日本年代記》一卷及奝然表啟一卷,因得修其國史,傳其詳。奝然後歸國,附商人船奉所貢方物為謝。案日本,倭之別種也,以國在日邊,故以日本為名。或言惡倭之名不雅,改之。蓋通中國文字,故唐長安中遣其大臣真人來貢,皆讀經史,善屬文,後亦累有使至,多求文籍釋典以歸。開元中,有朝衡者,隸太學,應舉,仕至補闕,求歸國,授檢校秘書監,放還。王維及當時名輩皆有詩序送別,後不果去,歷官至右常侍、安南都督。
280 吳越錢氏多因海舶通信,《天台智者教》五百餘卷有錄而多闕,賈人言日本有之,錢俶置書於其國王,奉黃金五百兩,求寫其本,盡得之,訖今天台教大布江左。
281 《參天台五台山記》卷五
282 寂照
283 景德三年,予知銀台通進司,有日本僧入貢,遂召問之。僧不通華言,善書札,命以牘對,云:「住天台山延歷寺,寺僧三千人,身名寂服,號圓通大師。國王年二十五,大臣十六七人,郡寮百許人。每歲春秋二時集貢士,所試或賦或詩,及第者常三四十人。國中專奉神道,多祠廟,伊州有大神,或托三五歲童子降言禍福事。山州有賀茂明神,亦然。書有《史記》、《漢書》、《文選》、《五經》、《論語》、《孝經》、《爾雅》、《醉鄉日月》、《御覽》、《玉篇》、《蔣魴歌》、《老》、《列子》、《神仙傳》、《朝野僉載》、《白集六帖》、《初學記》。本國有《國史》、《秘府略》、《交觀詞林》、《混元錄》等書。釋氏論及疏鈔傳集之類多有,不可悉數。」寂照領徒七人,皆不通華言。國中多有王右軍書,寂照頗得其筆法。上召見,賜紫衣束帛,其徒皆賜以紫衣,複館於上寺。寂照願游天台山,詔令縣道續食。三司使丁謂見寂照,甚悅之。謂,姑蘇人,為言其山水可見,寂照心愛,因留止吳門寺,其徒不願住者,遣數人歸本國,以黑金水瓶寄謂,並詩曰:「提攜三五載,日用不曾離。曉井斟殘月,春爐釋夜漸。鄱銀難免侈,萊石自成虧。此器堅還實,寄君應可知。」謂分月俸給之,寂照漸通此方言,持戒律精至,通內外學,三吳道俗以歸向。寂照東游,予遺以印本《圓覺經》並詩送之。後寄書舉予詩中兩句云:「身隨客槎遠,心學海鷗親。」不可忘也,《圓覺》固目不暫舍云。後南海商人船自其國還,得國王弟與寂照書,稱野人若愚,書末云:「嗟乎!絕域殊方,雲濤萬里。昔日芝蘭之志,如今胡越之身。非歸雲不報心懷,非便風不傳音問,人生之限,何以過之?」云云,後題寬弘四年九月。
284 又左大臣藤原道長書,略云:「商客至,通書,誰謂宋遠?用慰馳結。先巡禮天台,更攀五台之游。既果本願,甚悅。懷土之心,如何再會?胡馬獨向北風,上人莫忘東日。」後題寬弘五年七月。
285 又治部卿源從英書,略云:「所諮《唐歷》以後史籍,及他內外經書,未來本國者,因寄便風為望。商人重利,唯載輕貨而來。上國之風絕而無聞,學者之恨在此一事。」末云:「分手之後,相見無期,生為異鄉之身,死會一佛之土。」書中報寂照俗家及墳墓事甚詳悉。後題寬弘五年九月。
286 凡三書,皆二王之跡,而野人若愚章草特妙,中土能書者亦鮮及。紙墨尤精。左大臣乃國之上相,治部九卿之列。
287 同上
288 金雞肆赦
289 杜鎬言金雞肆赦,不知起於何代。《關東風俗傳》曰:「宋孝王問司馬膺之後魏北齊赦日立金雞事,膺之曰:『按《海中星占》云:天雞星動為有赦,蓋王者以天雞為度。』」《隋書?刑法志》:「北齊赦日,令武庫設金雞及鼓於閶闔門右,撾鼓千聲。」宣赦建金雞,或云起於西涼呂光,未知孰是。究其旨,蓋西方主兌,兌為澤。雞者巽神,巽主號令,故合二物,置其形,楬於長竿,使眾睹之。
290 《事物紀原》卷三
291 左右侍禁
292 本朝太宗雍熙四年,增置左右侍禁。
293 同上卷六
294 三班奉職
295 宋朝建國之初,承舊制,有殿前承旨。雍熙四年,改為三班奉職。
296 同上
297 三班借職
298 舊制有借職承旨,太宗雍熙中,改曰三班借職。自供奉至借職,其員無數,亦漢三郎署比也。
299 同上
300 通判
301 通判,太宗始置,即古監郡也。
302 同上
303 禁節帥販易
304 五代以來,節帥牧專多遣親吏往諸道往來販易,所過不收算,率以致富,養馬至千匹,僕廝至一千餘人。國初,大功臣十數人猶襲舊風,太祖患之,未革其弊。太平興國初,遂下詔禁之,侯伯但給其俸及鹽酒商稅課利分數錢,後又罷之,定歲給公用自三萬貫及千貫,自此藩鎮量入為用,無複向之豪侈。
305 太平興國初,右拾遺李乾上言:諸道藩鎮所管支郡,多遣親吏掌其市征,留滯商賈不便。詔邠、寧、涇、原、渭、鄜、坊、延、丹、陝、虢、襄、均、房、複、鄧、唐、澶、濮、宋、亳、鄆、濟、曹、單、青、淄、兗、沂、貝、冀、滑、衛、鎮、深、趙、定、祁等支郡,並直屬京師,不隸節鎮。
306 《職官分紀》卷三十九。《類苑》卷二十一節引此文。
307 本朝武人多能詩
308 本朝武人多能詩,若曹翰句有:「曾經國難穿金甲,不為家貧賣寶刀。」劉吉父詩云:「一箭不中鵠,五湖歸釣魚。」
309 《臨漢隱居詩話》
310 蛙變為鶉
311 至道二年夏秋間,京師鬻鶉者,積於市門,皆以大車載而入,鶉才直二文。是時雨水絕,無蛙聲,人有得於水次者,半為鶉,半為蛙。《列子?天瑞篇》曰:「蛙變為鶉。」張湛注云:「事見《墨子》。」斯不謬矣。又田鼠亦為鶉,蓋物之變,非一揆也。
312 《政和本草》卷十九
313 芋蘿卜
314 江東居民,歲課種藝,初年種芋三十畝,計省米三十斛。次年種蘿卜二十畝,計益米三十斛,可知蘿卜消食也。《爾雅》:「葖,蘆萉。」郭璞注:「萉為菔,蘆菔蕪菁屬,紫花大根,俗呼雹葖。」更始敗,掖庭中宮女數百人幽閉殿門內,掘庭中蘆菔根食之,今蘿卜是也。
315 《政和本草》卷二十七
316 菩薩石
317 嘉州峨眉山有菩薩石,人多採得之。色瑩白,若太山狼牙石、上饒州水晶之類。日光射之,有五色,如佛頂圓光。
318 《政和本草》卷十二、《類苑》卷六十一
319 倚卓
320 咸平、景德中,主家造檀香倚卓一副。
321 《靖康緗素雜記》卷三
322 王感化善詩
323 伶人王感化,少聰敏,未嘗執卷,而多識故實,口諧捷急,滑稽無窮。會中主引李建勛、嚴續二相游苑中,適見系牛於株枿上,令感化賦詩,應聲曰:「曾遭寧戚鞭敲角,幾被田單火燎身。獨向殘陽嚼枯草,近來問喘更何人。」因以譏二相也。又中主徙豫章,潯陽遇大風,中主不悅,命酒獨酌。指北岸山問舟人,云皖公山,愈不懌。感化獨前獻詩曰:「龍舟萬里架長風,漢武潯陽事正同。珍重皖公山色好,影斜不落壽杯中。」中主大悅,賜束帛。
324 《靖康緗素雜記》卷七
325 宋捷
326 大平興國四年,北戎寇邊,車駕幸大名府。方渡河,有人持手版邀乘輿,前驅斥之,號呼通旁,自言獻封事。太宗令接取視之,乃臨河主簿宋捷,上甚喜,即以為將作監丞。
327 《靖康緗素雜記》卷九
328 重戴
329 重戴者,大裁帽也。本野夫岩叟之服,以皂為之。後魏孝文帝自雲中遷代,以賜百寮。五代以來,惟御史服之。淳化初,宰相、學士、御史台,比省官、尚書兩省五品以上,皆令服之。
330 《石林燕語辨》卷三
331 永昌陵
332 太祖生洛陽夾馬營,樂其風土,國初營繕宮室,有遷都之志。九年四幸郊祀,而宮殿宿衛多不安處,或見怪異,遂東歸。嘆曰:「我生不得居此,死當葬於此。」登闕發鳴鏑,指其所曰:「後當葬此。」永昌陵即其地也。
333 《類說》
334 馮道使虜
335 晉天福中,奏寶策戎衣之號,輔相中當一人為使,趙瑩、桑維翰、文崧咸懼,將命馮道,索紙書云:「道去。」遣人語妻子,不複歸家。不數日,北行,虜主以道有重名,留之,賜牛頭牙笏為殊禮,道作詩曰:「牛頭徧得賜,象笏更容持。」道凡得賜,悉市薪炭,云:「北地苦寒,老年所不堪,當為之備。」戎人頗感其意,乃遣歸。道三上表乞留,固遣始去,更住月餘。既行,所至留駐,凡兩月,出境即馳歸。左右曰:「得生還,恨無羽翼,公獨宿留,何也?」道曰:「戎人多詐,總急還,以彼筯腳,一夕即追及,亦何可脫?但徐緩,即不能測矣。」道歸作詩云:「去年今日奉皇華,只為朝廷不為家。殿上一杯天子泣,門前雙節國人嗟。龍荒冬住時時雪,兔苑春歸處處花。上下一行如骨肉,幾人身死掩風沙。」道在虜中有詩云:「朝披四襖專藏手,夜蓋三衾怯露頭。」其苦寒如此。
336 同上
337 臥榻側他人鼾睡
338 開寶中,王師圍金陵,李後主遣徐鉉入朝,對於便殿,懇述江南事大之禮甚恭,徒以被病未任朝謁,非敢拒詔。太祖曰:「不須多言,江南有何罪?但天下一家,臥榻之側,豈可許他人鼾睡?」鉉複命。未幾,城陷,隨後主歸期。鉉性質直,見士大夫寒日多被褐,曰:「中朝自五胡猾亂,其風未政,荷氈被毳,實煩有徒。」一日,見其壻亦被毛裘,責曰:「吳郎上流,安得效此?」淑曰:「晨興苦寒,朝中服者甚眾。」鉉曰:「士君子有操者亦未嘗服。」蓋自謂也。
339 同上
340 吳綾汗衫寫詔
341 唐末,有朱書御札徵兵方鎮,蓋危難中以此示信。昭宗以吳綾汗衫寫詔,間道與錢鏐,告以國難。
342 同上
343 獺祭魚
344 舊說李商隱為文,多檢閱書冊,鱗次堆積,時號獺祭魚。
345 同上
346 題翠微詩
347 翠微寺在驪山絕頂,舊離宮也,唐太宗避暑於此。後有人題詩云:「翠微寺本翠微宮,樓閣亭台幾十重。天子不來僧又去,樵夫時倒一枝松。」
348 同上
349 辜負口眼
350 諺曰:「不到長安辜負眼,不到兩浙辜負口。」
351 同上
352 太平興國
353 太宗改元太平興國,識者謂太平字一人六十也,太宗壽六十九,中間歲內改元,亦叶其數。
354 同上
355 靈棋經
356 《靈棋經》乃黃石公法,南齊江謐嘗以棋占,得金益玉杯之卦。《唐?經籍志》五行部有《十三靈棋經》十一卷,蓋所傳舊矣。凡一字再卜,卒不驗。
357 同上
358 臍裂
359 殿中丞王全嗜酒,忽臍裂有聲,以盎承之,得清酒斗餘而卒。
360 同上
361 周世宗作詩
362 周世宗嘗作詩以示學士寶儼,曰:「此可宣布否?」儼曰:「詩,專門之學。若勵精叩練,有妨幾務;苟切磋未至,又不盡善。」世宗解其意,遂不作詩。
363 同上
364 地獄受苦
365 人或疑釋經所述地獄受苦之期太長,公曰:「律文有流三千里,地甚遠;徒三年,日甚長。造罪之初,止一念頃耳。」
366 同上
367 不欺神明
368 江南處士朱真曰:「世云不欺神明,但不欺心,即不欺神明也。」
369 同上
370 三多
371 學者當取三多:看讀多、持論多、著述多。三多之中,持論為難。
372 同上。《錦繡萬花穀》前集卷二十節引。
373 比試制誥
374 張去華任拾遺,上言:「今制誥張淡不才,願得比試。」詔令中書引試,淡果不勝,去華遷補闕,淡罷知制誥。去華負時名,雖勝,遂為清議所鄙,而淡亦當引退,豈宜與新進士爭鋒?其亦失也。
375 《類說》
376 兩制作詩賦
377 晉開運中,詔兩制各作詩賦一篇,付禮部,為考試之目。李懌獨曰:「懌識字有數,因人成事,使令衣白袍入貢部,下第必矣,胡能作文章,為世楷模?」終不肯作。
378 同上
379 五禽以客名
380 李昉為詩慕白居易,園林畜五禽,皆以客名,白鷳曰佳客,鷺鶿曰白雪客,鶴曰仙客,孔雀曰南客,鸚鵡日隴客。又慕居易七老之會,得宋琪等八人,為九老會。
381 同上
382 筆法五事
383 錢鄧州若水嘗言:古之善書鮮有得筆法者,唐陸希聲得之,凡五字擫押鉤格抵,仍用筆雙鉤,則點畫遒勁而盡妙,謂之撜鐙法。希聲言:自斯翁及二王以至陽冰皆傳此法,希聲以授沙門上鞏下言光,上鞏下言光入長安為翰林供奉。今待詔尹熙古亦得之,而所書為一時之絕。查道始篆,患其體勢柔弱,熙古教以此法,仍雙鉤用筆,經半年,始習熟而篆體勁直甚佳。刁衍言江南後主得此法,書絕勁,複增二字,曰導送。
384 《新安志》卷十
385 築太一宮
386 太平興國中,方士楚芝蘭上言:「按《太一經》,五福太一為天九貴神,凡行五宮,四十五年一徙,今當入吳分,五福所至,民獲其佑,宜築宮於蘇州。」太宗從之。宮成,芝蘭又言:「祠太一於吳,但福及吳民,可徙築京城南三十里蘇村。」遂改築新宮,凡十殿,曰君棋太一、臣棋太一、民棋太一、九氣太一、大游太一、小游太一、十神太一、天太一、地太一,並五福為十八。
387 《類說》
388 洛陽宮闕似兜率天宮
389 西晉時有胡僧至洛陽,見宮闕,嘆曰:「此正是兜率天宮,但生人之力營構,非道力所成耳。」將終,與徒眾別曰:「山河天下皆變滅,而況人身,何得長久?但能專心清淨,屏除三毒,形數雖乖,其會必同。」
390 同上
391 毀銅佛鑄錢
392 周世宗毀銅佛像鑄錢,曰:「佛教以為頭目髓腦有利於眾生,尚無所惜,寧複以銅像為愛乎?」鎮州大悲銅像甚有靈應,擊毀之際,以斧钁自胸鏡破之,彼世宗北征,病疽發胸間,咸謂報應。
393 同上
394 謁金門詞
395 江南成幼文為大理卿,好為歌詞,嘗作《謁金門》曲,有「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之句,後因奏牘稽滯,中主曰:「卿試與行一池春水,又何缺於卿哉!」
396 同上
397 葑田
398 兩浙有葑田,蓋湖上有茭葑所相繆結,積久,厚至尺餘,潤沃可殖蔬種稻,或割而賣與人。有任浙中官,方視事,民訴失蔬圃,讀其狀甚駭,乃葑園為人所竊,以小舟撐引而去。
399 《能改齋漫錄》卷十四
400 楊玢詩
401 揚玢靖夫,虞卿之曾孫也。仕偽蜀王建,至顯官,隨王衍歸後唐,以老,得工部尚書,致仕,歸長安。舊居多為鄰里侵占,子弟欲詣府訴其事,以狀白玢,玢批紙尾云:「四鄰侵我我從伊,畢竟須思未有時。試上含元殿基望,秋風禾黍正離離。」子弟不複敢言。
402 《詩話總龜》卷一
403 王彥威粗官詩
404 長安舊以不歷台參省使出鎮廉車節鎮者為粗官,大率重內而輕外,今東都乾元門舊宣武軍鼓角門,節度王彥威有詩刻其上云:「天兵十萬勇如貔,正是酬恩報國時。汴水波濤喧皷角,隋堤楊柳拂旌旗。前驅紅旆關西將,坐間青娥趙國姬。寄語長安舊冠蓋,粗官到底是男兒。」彥威自太常博士出闢使府,至茲鎮,故有是句,至今不知所在。薛能亦有《謝寄茶》詩,云:「粗官寄與真拋擲,賴有詩情合得嘗。」
405 《詩話總龜》卷三
406 盧延讓詩淺近自成一體
407 盧延讓詩淺近,人多笑之,惟吳融獨重其作,盛稱於時,且云:「此公不尋常,後必垂名。」延讓詩至今傳之,亦有絕好者。《宿東林》云:「兩三條霓欲為雨,七八個星猶在天。」《旅舍言懷》云:「名紙毛生五門下,家僮骨立六街中。」《贈玄上人》云:「高僧解語牙無水,老鶴能飛骨有風。」《蜀路》云:「雲間聞驛騾馱去,雪裏殘骸虎拽來。」《懷江上》云:「餓貓臨鼠穴,饞犬舐魚砧。」《八月十六夜》云:「只訛些子緣,應耗沒多光。」《寄人》云:「吟成一個字,捻斷數莖髭。」又云:「樹上諮諏批頰鳥,窗間壁駁叩頭蟲。」餘在翰林嘗召對,上舉延讓詩云:「臂鷹健卒一氈帽,騎馬佳人卷畫衫。」雖淺近,亦自成一體。
408 《詩話總龜》卷八
409 思賈誼詩
410 錢鄧師嘗舉思賈誼兩句云:「可憐半夜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後人何可及。
411 《詩話總龜》卷十二
412 杜牧詩
413 牧之《寄人》云:「世味嫌為枳,時光怨落冥。」《閒居》云:「歌懷飯牛起,書憤抱麟成。」《蟬》云:「二子自不食,三閭何獨清。」《登樓》云:「遠水淨林色,微雲生夕陽。」《塵》云:「已傷花榻滿,休妬畫屏飛。」
414 同上
415 劉經野韭詩
416 劉經為虜政事舍人,來奉使,路中有野韭可食,味絕佳,作詩云:「野韭長猶嫩,沙泉淺更清。」
417 《詩話總龜》卷十七
418 畬田
419 江南人多畬田,先熂爐。熂音餼,縱火燎草也;爐,火燒山界也。俟經雨乃下種,歷三歲,土脈竭,不可複種藝,但生草木,複熂傍山。宋西陽王子尚所部鄞縣有疁田,音嘐留,畬田也。子尚言:「山湖之俗,熂山封水澤,山須熂爐後種。」劉禹錫謫連州,作《畬田詩》云:「團團縵山腹,鑽龜得雨卦,上山燒臥木。」又云:「下種暖灰中,乘陽拆牙蘗。蒼蒼一雨後,苕穎如雲發。」白樂天《子規歌》云:「畬田有粟何不啄?石楠有枝何不棲?」畬,音羊諸反。《爾雅》云:「一歲曰災,二歲曰新,三歲曰畬。《易》曰不災畬。」皆同音,凡三歲而不可複種,蓋取畬之義也。
420 《詩話總龜》卷二十七
421 江東士人深於學問
422 淮南張佖知舉進士,試「天雞弄和風」,佖但以《文選》中詩句為題,未嘗詳究也。有進士白試官云:「《爾雅》:螒,天雞、鶾,天雞,天雞有二,未知孰是?」佖大驚不能對,亟取《爾雅》,檢《釋蟲》有「螒,天雞,小蟲,黑身赤頭,一名莎雞,一名樗雞。」《釋鳥》有「鶾,天雞,赤羽,《逸周書》曰:文鶾若彩雞,成王時蜀人獻之」。江東士人深於學問有如此者。
423 同上
424 滅蜀之兆
425 偽蜀每歲除日,諸宮門各給桃符,書「元亨利貞」四字,時昶子善書札,取本宮策勛府書云:「天垂餘慶,地接長春。」乾德中伐蜀,明年,蜀除,二月,以兵部侍郎呂餘慶知軍府事,以策勛府為治所,太祖聖節號長春,此天垂地接之兆也。
426 同上
427 樂人王感化善詩
428 江南李氏樂人王感化,建州人,隸光山樂籍,建州平,入金陵教坊。少聰敏,未曾執卷而多識,善為詞,口諧捷急,滑稽無窮,時本鄉節帥更代餞別,感化前獻詩曰:「旌旆赴天台,溪山曉色開。萬家悲更喜,迎佛送如來。」至金陵宴,苑中有白野鵲,李景令賦詩,應聲曰:「碧岩深洞恣游遨,天與蘆花作羽毛。要識此來棲宿處,上林瓊樹一枝高。」又題怪石九八句,皆用故事,但記其一聯云:「草中誤認將軍虎,山上曾為道士羊。」
429 《詩話總龜》卷四十六
430 餘恕贊義山徐鉉詩文
431 餘知制誥日,與餘恕同考試。恕曰:「夙昔師範徐騎省為文,騎省其有《徐孺子亭記》,其警句云:『平湖千畝,凝碧乎其下;西山萬迭,倒影乎其中。』他皆常語。近得舍人所作《涵虛閣記》,終篇皆奇語,自渡江來,未嘗見此,信一代之雄文也。」其相推如此。因出義山詩共讀,酷愛一絕云:「珠箔輕明拂玉墀,披香新殿鬥腰支。不須看盡魚龍戲,終遣君王怒偃師。」擊節稱嘆曰:「古人措辭寓意,如此深妙,令人感慨不已。」
432 《詩話總龜》後集卷五
433 太祖御將恩威並濟
434 王全斌代蜀之歲,是時大寒,太祖著帽絮被裘,御講武殿氈帳曰:「此中寒尚不能御,況伐蜀將士乎?」即脫所服裘帽,遣使持賜全斌。其伐江南也,曹彬、李漢瓊、田欽祚入辭,以匣劍授彬曰:「副將而下,不用命,斬之。」漢瓊等皆股慄畏懾,此所以見御將之恩威,皆出於一。
435 《類苑》卷一
436 太祖服用儉素
437 太祖服用儉素,退朝常衣絁褲麻鞵,寢殿用懸青布緣簾,殿中設青布縵。
438 同上
439 太祖不許公主服翠襦
440 魏咸信言:故魏國長公主在太祖朝,嘗以貼繡鋪翠襦入宮中,太祖見之,謂主曰:「汝當以此與我,自今勿複為此飾。」主笑曰:「此所用翠羽幾何?」太祖曰:「不然,主家服此,宮闈戚里皆相效,京城翠羽價高,小民逐利,展轉販易,傷生寢廣,實汝之由。汝生長富貴,當念惜福,豈可造此惡業之端?」主慚謝。主因侍坐,與孝章皇后同言曰:「官家作天子日久,豈不能用黃金裝肩舁,乘以出入?」太祖笑曰:「我以四海之富,宮殿悉以金銀為飾,力亦可辦,但念我為天下守財耳,豈可妄用?古稱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苟以自奉養為意,使天下之人何仰哉?當勿複言。」
441 同上
442 太祖杵碎孟昶寶器
443 太祖平蜀,得孟昶七寶裝溺器,擲之於地,令杵碎之,曰:「汝以何器貯食?似此,不亡何待?」
444 同上
445 太祖禱雨霽
446 宋白言:開寶九年,雩祀西洛,陰雨逾月,齋宿之旦,尚未霽,太祖遣中使禱無畏三藏塔,與之誓言,儻不止,即毀其浮圖。又俾近臣齎三木與岳神宿,齋日雨不止,當施桎梏於汝。至太極殿宿齋,辰巳間雨霽,洛陽令督役夫輩除道上泥,布干土。及郊祀還,御明德門賜赦,觀衛士歸營,車駕還宮,雨複作。無畏,胡僧,唐開元中至長安,玄宗甚禮重之,每祈雨輙應,事具李德裕《次柳氏舊聞》及李華碑。
447 同上
448 江南後主遺銀五萬兩
449 開寶中,趙普猶秉政,江南後主以銀五萬兩遺普,普白太祖,太祖曰:「此不可不受,但以書答謝,少賂其來使可也。」普叩頭辭讓,上曰:「大國之體,不可自為寢弱,當使之勿測。」既而後主遣其弟從善入貢,常賜外,密齎白金如遺普之數,江南君臣始震駭,服上之偉度。
450 《類苑》卷一、《類說》卷五十三、《五朝名臣言行錄》卷一
451 太祖遣周廣使吳越
452 周廣者,開寶中為內外馬步軍都頭,親近,好言外事。一日白太祖曰:「朝廷遣使吳越,錢俶南面坐,傍設使者位。俶雖貴極人臣,況尊無二上,而奉命者不能正其名,此大辱國。」太祖曰:「汝頗能折之否?」廣曰:「臣請行。」俶生辰,即遣廣為使,俶猶襲故態,廣曰:「比肩事主,不敢就席。」俶遂移床西向,正賓主之禮。複命,廣氣甚驕,將希寵賞。太祖曰:「汝蓋倚朝廷威勢,不然者,俶何有於汝哉?」廣大慚,其御下之英略如此。
453 《類苑》卷一
454 劉鋹不敢飲御賜酒
455 劉鋹性絕巧,自結真珠鞍勒,為戲龍之狀,獻太祖,太祖以示尚方工,皆駭伏,償以錢三百索。上謂左右曰:「移此心以勤民政,不亦善乎?」鋹在國中,多置酖以毒臣下。太祖幸講武池,從官未集,鋹先至,詔賜巵酒,鋹心疑之,棒杯泣曰:「臣承父祖基業,違拒朝廷,煩王師致討,罪在不赦。陛下既待臣以不死,願為大梁布衣,觀太平之盛,未敢飲此酒。」太祖笑謂之曰:「朕推赤心於人腹中,安有此事?」即取鋹酒自飲,別酌以賜鋹,鋹慚謝。
456 同上
457 太祖善御豪傑
458 太祖善御豪傑,得人之死力。居常多幸講武池,臨流觀習水戰,因謂左右曰:「人皆言忘身為國,然死者人之所離,言之易耳。」時禁衛將帥軍廂主皆侍側,有天武廂主李進卿前對曰:「如臣者,令死即死耳。」遂躍入池中,上急令水工數十人救之,得免,幾於委頓。左右內侍數十人,皆善武藝,伉健,人敵數夫,騎上下山如飛,其慰撫養育,無所不至,然未嘗假其威權。泗州檻生虎來獻,上令以全羊臂與之,虎得全肉,決裂而食,氣甚猛悍,欲觀之也。俄口呿不合,視之,有骨橫鯁喉中,上目左右,內侍李承訓即引手探取,無所傷。嘗因御五鳳樓,有風禽罥東南角樓鴟尾上,上顧左右曰:「有能取之否?」一內侍,失其姓名,攝衣攀屋桷以登緣,歷危險,取之以獻,觀者膽落,蓋試其趫捷也。
459 同上
460 太祖善訓戎旅
461 太祖始自總戎,為士眾畏服,及踐祚,善訓戎旅,隸兵籍者多以配雄武軍。自此或習試武藝,或角力鬥毆,以較勝負,漸增俸緡,遷隸上軍。十月後,騎兵皆侵晨出城習馬,至暮歸飼馬,不令飽,雖苦寒,馬常汗洽,耐辛苦,不甚肥盛。初議取蜀,有天武軍主武超曰:「西川除在天上不可到,若舟車足跡可至,必取之耳。」士皆賈勇思奮,平蜀止六十日,用精兵才七千人。居常衛士直廬中,咸給以棋枰,令對弈為樂,曰:「此徒端居終日,無他思慮,以此使之適情耳。」
462 同上
463 太祖御下嚴峻
464 太祖平蜀,擇其親兵驍勇者百餘人,補內殿直,別立班院,號川殿直。南郊賞給,比本班減五千,遂相率擊登聞鼓訴其事,上大怒曰:「朝廷給賜,自我而出,安有例哉?」盡捕連狀者四十餘人,斬於市,餘悉配隸下軍,遂廢其班。一日,內酒坊火,悉以監官而下數十人棄市,詰得遺火卒,縛於火中,自是內司諸署,莫不整肅。
465 同上
466 太宗署名祈雨
467 至道二年夏,大旱,遣中使分詣五嶽祈雨,學士草祝,上自書名,隨其方設香,再拜而遣之。王禹偁時在翰林,上言:「五岳視三公,從前祝版御署,已逾禮典,固無君上親書之理。」上署之紙尾云:「昔成湯剪爪斷發,禱桑林之社,尚無愛,矧為百姓請命,豈於筆札而有所惜哉?」
468 《類苑》卷二
469 太宗不欲宦者預政
470 內侍王繼恩平李順之亂,中書議欲以為宣徽使,太宗曰:「宣徽者,執政之階也,朕覽前籍多矣,皆不欲宦者預政,止可授以他職。」宰相等懇言,繼恩有大功,今任昭宣使,河北團練使,非此拜不足以為貴。上不悅,因召翰林學士張洎、錢若水,議置宣政使之名,班在昭宣使之上,以授之,加領順州防禦使。
471 同上
472 太宗不事畋游
473 登州海岸林中,常有鶻,自高麗一夕飛度海岸,未明至者絕俊,號曰「海東青」。淳化中,夏帥趙保忠得獻上,上報曰:「朕久罷畋游,盡放鷹犬,無所事此,今卻以賜卿,當領之也。」
474 同上
475 三館
476 史館,貞觀三年置,以宰相監修,複有修國史、史館修撰、直館之員。集賢院,自開元五年置麗正修書院於集仙殿,十三年改為集賢殿,以麗正書院為集賢書院,有學士、侍講學士之名,後置大學士,以宰相領之,並有修撰、校理、直院之職。貞元中,增置校書、正字。梁氏都汴,貞明中,以今古長慶門東北小屋十數間為三館,湫隘卑庳,周廬徼道在旁,衛士騶卒喧雜,每受詔有所撰述,徙它所以就之。太宗即位,因臨幸周覽,曰:「若此之陋,何以待天下賢俊耶?」即日詔有司,度左升龍門東北車府地為三館,楝宇宏大,自舉役,車駕再臨視,勞賜工卒。又令作園囿,植卉木,引金水河以注焉。西序啟便門通乾元殿,以俟行幸。三年春,新館成,賜名崇文院。悉遷西館書分布西廊,為昭文書庫,南廊為集賢書庫。西廊為經史子集,南廊為史館書庫。初平蜀得書一萬三千卷,平江左又得二萬卷,參以舊書,為八萬卷,凡六庫,皆周雕木架,青綾帕冪之。昭文館、集賢殿大學士,監修國史,常以宰相兼領。此外有史館修撰、直史館、集賢院直學士、校理之名。淳化中,複置直昭文館、直集賢院,亦有修國史、崇文院檢討、編修、祗候,皆無定員,不常置。
477 同上
478 太宗讀太平御覽
479 大宗詔諸儒編故事一千卷,曰《太平總類》。文章一千卷,曰《文苑英華》。小說五百卷,曰《太平廣記》。醫方一千卷,曰《神醫普救》。《總類》成,帝日覽三卷,一年而讀周,賜名曰《太平御覽》。
480 同上
481 太宗贊日本頗有古道
482 太平興國八年,日本國僧奝然至,言其國王傳襲六十四世矣。文武僚吏,皆是世官。上顧宰臣等曰:「此蠻夷耳,而嗣世長久,臣下亦世官,頗有古道。中國自唐季,海內分裂,五代世數尤促。又大臣子孫鮮能繼述父祖基業。朕雖德不及往聖,然而孜孜求治,未嘗敢自暇逸,深以畋游聲色為戒。所冀上穹降鑒,亦為子孫長久計,使皇家運祚永久,而臣僚世襲祿位。卿等各思盡心輔朕,無使遠夷,獨享斯美。」
483 同上
484 太宗重內外制之任
485 太宗尤重內外制之任,每命一舍人,必咨詢宰輔,求才實兼美者,先召與語,觀其器識,然後授之。嘗謂近臣曰:「詞臣之選,古今所重,朕嘗聞人言,朝廷命一舍人,六姻相賀,諺以謂一佛出世,豈容易哉?郭贄,南府門人,朕初即位,以其樂在詞筆,遂命掌誥,頗聞制書一出,人或哂之,亦其素無時望,不稱厥任,朕亦為之靦顏,業已進用,亦終不令入翰苑。後因覽《唐書》故事,見其多自卑位作學士者,遂令杜鎬檢閱錄唐朝學士,不拘品秩,自校書正字畿尉至尚書,皆得為之。」會光祿丞尹少連上書,引馬周遇太宗事,其詞多捭闔,上異其才,召試何以措刑論,文理可觀,即欲超擢,詢及樞宰,無有知少連名者,慮不協時望,遂止。蘇易簡薦吳人浚儀尉周亨俊拔可任,因御試貢舉人,遂令亨考校,臨觀與語,以察器局,俾易簡索其文章,得《白花鷹賦》,以比張茂先《鷦鷯》之作,文彩亦可尚。上意其非大器也,語易簡曰:「且可令序遷京秩,更徐觀之。」改光祿寺丞,月餘,暴遇疾卒。上之衡鑒精審如此。
486 同上
487 太宗論內患外憂
488 太宗嘗謂侍臣曰:「國若無內患,必有外憂;若無外憂,必有內患。外憂不過邊事,皆可預為之防。惟奸邪無狀,若為內患,深可懼焉。」帝王當合用心於此。
489 同上
490 太宗欲蠲租稅不果
491 太宗初即位,幸左藏庫,視其儲積,語宰相曰:「此金帛如山,用何能盡?先皇居常焦心勞慮,以經費為念,何其過也!」薛居正等聞上言,皆喜。其後征晉陽,討幽薊,歲遣戍邊,用度寖廣,鹽鐵榷酤,關市礬茗之禁彌峻。太宗嘗語近臣曰:「俟天下無事,當盡蠲百姓稅。」終以多故,不果。
492 同上
493 太宗不許大臣具草
494 故錢侯若水言:至道中,嘗知樞密,太宗嘗召至玉華殿議邊事,議既定,向敏中取紙筆將批之,上曰:「卿大臣,不當自作文。李揆在外否?」即召入,授其意,令具草之。揆,副承旨也。
495 同上
496 太宗獎勵循吏
497 太宗留心政事,淳化五年,自署一幅云:「勤公潔己,奉法除奸,惠愛臨民,始可稱良吏。本官有俸,並給見緡。」凡手札三十餘通,命有司擇京朝官之有課最者賜之。殿中丞李虛己以循良清白預其選,得知遂州,虛己作敘感詩以獻,自陳祖母年八十餘,喜聞其孫中循吏之目。上喜甚,批紙尾云:「吾真得良二千石矣。」賜錢五十萬以遺祖母,翌日,對宰相言及之,云:「已與五十緡。」宰相曰:「前日所賜蓋五百緡。」上曰:「此誤也,不可以追改。」虛己父寅,舉進士,年六十餘,以母老,求致仕,得著作佐郎,有詞學,清苦。虛己亦純學篤慎,家極貧,雖至尊之誤筆,乃天之所賜,如郭巨得金、黃尋飛錢之比歟?然自是詔合門,不得受群臣詩賦雜文之獻,欲自薦者,授文於中書宰臣,第其臧否上之。
498 同上
499 太宗以唐莊宗為鑒戒
500 太宗淳化五年《日歷》載,上謂侍臣曰:「聽斷天下事,直須耐煩,方盡臣下之情。昔莊宗可謂百戰得中原之地,然而守文之道,可謂懵然矣。終日湛飲,聽鄭衛之聲,與胡家樂合奏,自昏徹旦,謂之聒帳。半酣之後,置畎酒篦,沈醉射弓,至夜不已,招箭者但以物擊其銀器,聲言中的。與徘優輩結十弟兄,每略與近臣商議事,必傳語伶人,敘相見遲晚之由。縱兵出獵,涉旬不返,於優倡猱雜之中,複自矜寫春秋,不知當時刑政如何也?」蘇易簡書於《時政》曰:「上自潛躍以來,多詳延故老,問以前代興廢之由,銘之於心,以為鑒戒。」上來數事,皆史傳不載,秉筆之臣,以記錄焉。
501 同上
502 太宗以劍舞懼敵
503 太宗將討太原,選軍中驍勇趫捷者數百人,教以舞劍,皆能擲劍高丈餘,袒裼跳躍,以身左右承之,妙絕無比,見者莫不震懼。會北戎使至,宴便殿,因令劍舞者數百人,科頭露股,揮劍而入,跳擲承接,霜鋒雪刃,飛舞滿空,戎使懼形於色,淮海國王錢俶等驚懼不敢仰視。俶言於上曰:「此《尚書》所謂『如熊如羆,如虎如貔』者也。」上甚悅,及親征,每巡城督戰,必令前導逞技,賊乘城望之,破膽。
504 同上
505 太宗作上清宮
506 太宗詔作上清宮,謂左右曰:「朕在藩時,太祖特鍾友愛,賞齎不可勝紀,今悉貿易以作一宮,為百姓請福,不令費庫物。」王沔曰:「土木之作,必有勞費,不免取百姓脂膏耳。」上嘿然。既營繕,命中人董役,役夫常不滿三千人,三司率多移撥三五百人給它作。中人言於上,上曰:「有司所須之人,皆要切,汝當自與計議圓融,勿令有妨。」既而數年功不就,言事者多指之,遂令罷役。歲餘,內道場與道流言及之,上即令出南宮舊金銀器數萬兩,鬻於市以給工錢,訖其役。宮成,常服一詣,焚香而已。
507 同上
508 太宗以強弓示威
509 至道初,李繼遷遣其大校張浦入貢。上御便殿,召衛士數百輩,習射御前,所挽弓皆一石五斗以上。先是,賜繼遷一弓,皆一石六斗,繼遷但以朝廷威示戎虜,識非人方所能挽,至是,衛士皆引滿平射,有餘力。上問浦:「戎人敢敵否?」浦曰:「藩部弓弱矢短,但見此長大,固已逃遁,豈敢拒敵?」上悅,後以浦為鄭州防禦使,留京師。
510 同上
511 修河橋
512 有司歲調竹索以修河橋,其數至廣,太宗曰:「渭川竹千畝,與千戶侯等,自河渠之役歲調寖廣,民間竹園率皆蕪廢,為之奈何?」呂端曰:「芟葦亦可為索,後唐莊宗自揚留口渡河,為浮梁,用葦索。」上然之,分遣使臣詣河上刈葦為索,皆脆不可用,遂寢。當莊宗渡河,蓋暫時濟師也。
513 同上
514 太宗善書
515 太宗善飛白,其字大者方數尺,善書者皆伏其妙。又小草特工,語近臣曰:「朕君臨天下,亦何事筆硯?但心好之,不能舍耳。江東人多稱能草書,累召誥之,殊未知向背,但填行塞白,裝成卷帙而已。小草字學難究,飛白筆勢難工,吾亦恐自此廢絕矣。」以數十軸藏秘府。
516 同上
517 修太宗實錄
518 咸平初,修《太宗實錄》,命錢若水主其事。若水舉給事中柴成務、起居舍人李宗諤,侍御史宗度洎予及職方員外郎吳淑。上指宗諤曰:「自太平興國八年已後,昉皆在中書,日事史策,本憑直筆,儻子為父隱,何以傳信於後代乎?」除宗諤不許,餘悉可之。
519 《類苑》卷三
520 編次太宗法書
521 太宗善草、隸、行、八分、篆、飛白六體,皆極其妙,而草書尤奇絕。今上悉賂求編次,凡三十餘卷,以於闐玉水晶檀香為軸,青紫綾摽文綿絛,黃綃帕,金漆櫃,作龍圖閣於含元殿之西南隅以藏之。頻召近臣觀覽稱嘆,上自作《太宗聖文神筆頌》,親書刻碑,以美其事。碑陰列其部粗名題,以墨本賜迎臣焉。
522 同上
523 蘇易簡最被恩遇
524 蘇易簡為學士,最被恩遇。初與賈黃中、李沆同時上擢,黃中、沆參知政事,以易簡為中書舍人,充承旨,並賜白金三千兩,諭旨曰:「朕之待卿,非必執政而為重矣。」上作五七言詩各一首賜之,為真草行三體,刻於石。又飛白書「玉堂之署」四字以賜本院,今龕於堂南門之上。易簡以御三體書石本,分遺秘書監李至及從祖修撰江陵公洎梁周翰,知制誥柴成務,呂佑之,錢若水、王旦,直秘閣潘慎修,翰林侍書王著,侍讀呂文仲等凡十五人。及召至等宴於翰林,以觀神筆之跡,上遣內可供擬坐客,各賦詩。宰相李昉等亦以詩貽易簡,易簡悉以奏御。上謂昉等曰:「易簡以卿等詩來上,有以見儒墨之盛,而學士之光也,可別錄一本進入。」以其本賜易簡。
525 《類苑》卷六
526 郭進
527 郭進少以壯勇,依漢祖於太原,開國,歷刺史、團練使。國初,遷洛水防禦使,為西山巡檢,以捍太原。進御軍嚴而好殺,部下整肅,每帥師入晉境,無不克捷,太祖因遣戍西山,必語之曰:「汝輩當謹奉法,我猶赦汝,郭進殺汝矣。」嘗擇御龍官三十人隸麾下押陣,適與晉人戰,多退卻,進斬十餘人。奏至,上方御便殿閱武,厲聲曰:「御龍官千百人中始選擇得一二,而郭進小違節度,遽殺之,誠如此龍種健兒,亦不足供矣。」潛遣中使諭進曰:「恃其宿衛親近,驕倨不稟令,戮之甚得宜矣。」進感泣,由是一軍精勇無敵。上為治第,令廳堂悉用?瓦,有司言,親王公主始得用此。上曰:「進事國盡忠,我待之豈不比吾子,有何不可哉?」太宗征太原,北戎自石嶺關入援,進大破之,獻俘行在,暴於城下,並人喪氣,遂約降。進功高負氣,監軍田欽祚所為不法,進屢以語侵之,欽祚心銜,因誣以佗事,進不能甘,自縊死。太宗微知之,黜欽祚,終其身不複用。
528 同上
529 竇偁面叱賈琰
530 竇偁為晉府賓佐,後至左諫議大夫、參知政事。僖起居郎,儼文甚高,皆有集在秘閣。偁亦有文,為晉府記室。賈琰為判官,每諸王宗室宴集,琰必怡聲下氣,動息褒贊,諂辭捷給,偁叱之曰:「賈氏子,何巧言令色之甚?獨不懼於心邪!」太宗甚怒,白太祖,斥出為涇州節判。後即位,思之,召為樞密直學士,數月參政,中謝,語之曰:「汝知何以及此?」偁曰:「陛下以臣往年霸府遭逢所至耳。」上曰:「不然,以卿嘗面折賈琰,故任卿左右,思聞直言耳。」
531 同上
532 董遵誨
533 董遵誨父宗本,嘗為隨州將,太祖微時往依,宗本令與遵誨游。常共臂鷹逐兔,小不如意,為遵誨所辱,太祖遂辭去,宗本固留,厚給遣之。即位之初,訪求遵誨,遵誨欲自殺,其妻止之,曰:「等死,亦未晚耳。萬乘之主,豈念舊惡?將因禍致福,豈可測哉?」遵誨感其言,幅巾見於便殿,叩頭請死。上笑曰:「汝昔日豪蕩太過,我方將任汝事。」即命左右掖起,賜冠帶,設食案,賜食上前。語及舊故歡笑,以為通遠軍使,專委一面之事,市租悉以給軍用,不藉於有司。每歲賜予無數,幕府許自闢署,選精甲數千人,隸麾下,不複更代。隔歲以春夏令歸,營省妻子。遵誨至,申嚴邊候,鎮撫蕃部,號令如一,戎族之強盛者,倚為腹心,有謀為寇者,必立以告,發所部襲之,剪滅無噍類。凡再出師,大克捷,黨項諸羌,畏威惕息。養馬數千匹,擇其良以入貢,親僕數百人,皆厚給衣食,日夕馳射畋獵,擊鞠呼盧,飲食作鼓吹為樂。羌中動靜,實時知之,朝廷不複西顧。歲時,其親表押馬來獻,上必召問遵誨晨夕所為,擊節大喜曰:「是能快活也。」多解服御衣物珠貝珍異以為賜,遵誨捧之,未嘗不泣下。三數歲一來朝,賜食御前,笑語移晷,賜御膳羊,上樽酒,皆五百數,金帛累萬,複遣去。終太祖朝,不易其任。末年,稍遷羅州刺史,有判官者,因朝廷訪利害,上言通遠軍養兵,每歲轉運使調發內地錢粟,勞費民力,本軍關榷之入,自可市糴給用。上遣錄判官所奏,下本軍,及申約外,計凡歲調如故,不得竊議市租,徙判官於佗郡。遵誨感激流涕,左右皆泣。
534 《類苑》卷七
535 李沆
536 公嘗言:李丞相沆重厚淳質,言無枝葉,善屬文,識治體,好賢樂善,為丞相,有長者之譽。頗通釋典,尤厭榮利,世務罕以嬰心。其自奉甚薄,所居陋巷,廳事無重門,其逼下已甚,頹垣壞壁,沆不以屑慮。堂前藥欄壞,妻戒守舍者勿令葺,以試沆。沆朝夕見之,經月,終不言。妻以語沆,沆笑謂其弟維曰:「豈可以此動吾一念哉?」家人勸治居第,未嘗答。維與言,因語次及之,沆曰:「身食厚祿,時有橫賜,計囊裝亦可以治第。但念內典以此世界為缺陷,安得圓滿如意,自求稱足?今市新宅,須一年繕完,人生朝暮不可保,又豈能久居?巢林一枝,聊自足耳,安事豐屋哉?」後遇疾,沐浴右脅而逝,時盛暑,停尸七日,室中無穢氣,亦履行之報也。沆在相位,接賓客常寡言。馬亮與沆同年生,又與維善,語維曰:「外議以大兄為無口匏。」維乘間嘗達亮語,沆曰:「吾非不知也,然今之朝士,得升殿言事,上封論奏,了無壅蔽,多下有司,皆見之矣。若邦國大事,北有強虜,西有戎遷,日旰條議,所以備御之策,非不詳究。薦紳中如李宗諤、趙安仁,皆時之英秀,與之談,猶不能啟發吾意。自餘通籍之子,坐起拜揖,尚周章失措。即席必自論功最,以希寵獎,此有何策而與之接語哉?苟屈意妄言,即世所謂籠罩,籠罩之事,僕病未能也。為我謝馬君。」沆常言,居重位,實無補萬分,唯中外所陳利害,一切報罷之,唯此少以報國爾。朝廷防制,纖悉備具,或徇所陳請施行一事,即所傷多矣。此蓋陸象先「庸人擾之」之論也。
537 範質識大體
538 範質初作相,與馮道同堂,道最舊宿,意輕其新進,潛視所為。質初知印,當判事,語堂吏曰:「堂判之事,並施簽表,得以視而書之,慮臨文失誤,貽天下笑。」道聞嘆曰:「真識大體,吾不如也。」質後果為名相。
539 《類苑》卷九
540 不信異端
541 李司空家,累世不置佛堂,不畜內典經文。王似宗家,不然楮鏹,祀其先人,酒炙而已。
542 同上
543 竇儀不攻人之短
544 竇儀,開寶中為翰林學士,時趙普專政,帝患之,欲聞其過。一日召儀,語及普所為多不法,且譽儀早負才望之意。儀盛言普開國勛臣,公忠亮直,社稷之鎮。帝不悅,儀歸,言於諸弟,張酒引滿,語其故曰:「我必不能作宰相,然亦不詣朱崖,吾門可保矣。」既而召學士盧多遜,嘗有憾於普,又喜於進用,遂攻普之短,果罷相,出鎮河陽。普之罷甚危,賴以勛舊脫禍。多遜遂參知政事,作相。太平興國七年,普複入相,多遜有崖州之行,是其言之驗也。儀弟儼、侃、偁、僖,並舉進士,父禹鈞,範陽人,為左諫議大夫致仕,諸子皆成名,士風家法,為一時之表。馮道贈禹鈞詩云:「燕山竇十郎,教子有義方。靈椿一株老,仙桂五枝芳。」人多傳誦。儀至禮部尚書,儼至禮部侍郎,皆為翰林學士;侃左補闕;偁為晉府賓佐,後至左諫議大夫,參知政事;僖起居郎。儼文甚高,皆有集,在秘合。偁亦有文,為晉府記室。
545 《類苑》卷十一
546 潘承裕
547 潘承裕,建安人,有才識,名重於州里。王延政建國,欲以為相,承裕力諫其僭號,不受偽署,延政將殺之,慮失人心,囚於私第。江南平建州,甚禮重之,以為禮部侍郎,判福建道。凡一道之征租、獄刑、選舉人物,皆取決焉。告老,以尚書致仕,歸洪州西山。子慎修,亦為要官,台城危蹙,入都為置宴使,館懷信驛,時後主弟從鎰先入貢,亦留驛中。每王師克捷,外庭入賀,邸使督金帛之獻,慎修獨建議,以國將亡,而旅賀非禮,但奉方物,以待罪為名,斯可也。太祖大喜,謂使者有禮,立遣易供帳物,加賜牢醴,深嘆重之。
548 《類苑》卷十三
549 馮起
550 馮起,父炳,有清節,任知雜卒。起官,僦舍圃田。時侍御史趙承嗣掌市征,炳歷任憲府,承嗣以官聯,素重之。屢往見起,知其賃廡,為出己俸百千市之,起固辭不受。未幾,承嗣以奸贓敗,棄市,由是名聞。於是蘇易簡在翰林,夜召語及此事,太宗因此知起名,後擢知制誥。
551 同上
552 李至
553 李至為參知政事,今上初即位,朝士韓見素、彭繪、淳于雍等數人,連乞致仕,上頗訝之,謂宰相曰:「搢紳中多求退跡,何也?」至對曰:「退跡者幾何人?躁進者蓋甚眾矣。」上默然。後或引疾者,皆遂其請,亦仁者之言也。
554 《類苑》卷十五
555 更改禮記月令篇次序
556 《禮記?月令篇》,舊第四,鄭玄注,孔穎達作疏,皆依此篇。自開元中,李林甫受詔,與學者重加增損,多所改易舊文,升其篇居第一,至今用之。李至任秘書監日,因召對,言其事。至道末,遂下館閣議,胡旦草議狀,取鄭、李二家對駁之,凡數百言,攻林甫之失。兼云:「貢舉三禮,所試用孔疏,而文注乃用林甫,甚相矛盾,請複用鄭玄為是。」宰相呂端不能決,報罷之。後至參政,亦不能厘正其事。
557 同上
558 諸監爐鑄錢
559 江南因唐舊制,饒州置永平監鑄錢,歲六萬貫。江南平,增為七萬貫,常患銅少。張齊賢任轉運使,求得江南舊承旨丁釗,盡知信、建等州各銅鉛處,齊賢即調發丁夫採之。初年增十數倍,明年得銅鉛八十五萬斤,錫六十萬斤,因雜為鉛錫錢鑄三十六萬貫,以釗為殿前承旨,領三州銅山。先是永平監所鑄錢,用開通元寶錢法,肉好周郭精好。至是雜用鉛錫,兼失古制,數雖增而錢惡。其後信州鉛山縣出銅無算,常十餘萬人採鑿,無賴不逞之徒,萃於淵藪。官所市銅錢數千餘萬斤,大有餘羨,而銅山所出益多,有司議減銅價,鑿山者稍稍引去。饒州官市薪炭不能給鼓鑄,分於池州置永寧監,建州置永豐監,並歲鑄錢二十萬貫,以鉛山銅給之。既有所洩,價乃複舊,而工徒並集。杭州置保興監,凡四監,歲鑄百餘萬貫,為極盛矣。唐天寶之制,絳、揚、潤、宣、鄂、蔚、益、柳十州,共置九十九爐,鑄錢一爐役丁匠三十人。每年六七月停,餘十月作十番。一爐約用銅二萬一千二百三十斤,白鑞三千七百九十斤,黑錫五百四十斤,每爐鑄錢三千三百貫,計一工日可鑄錢三百餘。國家之制,一工日千餘,用銅鉛鑞之法亦異於古,其數雖倍,而錢稍惡,每系擲亦多缺。予在史局,因錄唐制與今王丞相,後數月,有詔暑月諸監減半工,蓋主上勤恤之至也。
560 《類苑》卷二十一
561 榜刻儀制令四條
562 孔承恭為大理正,太平興國中上言,儀制令云:「賤避貴,少避長,輕避重,去避來。」望令兩京諸州於要害處刻榜以揭之,所以興禮讓而厚風俗。詔從之,處處衢肆刻榜,訖今多有焉。
563 同上
564 江翱
565 江翱,建安人,文蔚之兄子也。為汝州魯山令,邑多曠土,連歲枯旱,艱食。翱自建安取旱稻一種,此稻耐旱,繁實可久蓄,宜高原,至今邑人多種之,歲歲足食。
566 《類苑》卷二十三
567 賜衣服
568 國朝之制,文武官諸軍校在京者,端午、十月旦、誕聖節,皆賜衣服。其在外者,賜中冬衣襖,遣使將之。舊制,在內者,中書、樞密、察院、節度使至刺史,諸軍列校以上,學士、金吾、駙馬,冬給袍有差。而學士給黃師子錦,品極下,淳化中,改給盤雕法錦,在暈錦之亞。凡袍錦之品四,曰天下樂暈錦,以給樞宰、親王、皇族、觀察使以上,侍衛步軍都虞候以上,節度使。盤雕法錦,以給學士、中丞、三司使、觀察使、廂主以上,軍頭團練使以上,皇族、將軍以上,駙馬都尉,舊宰相。翠毛細錦,以給防團刺史、軍主軍頭領刺史者。黃師子,以給三司副使、知開封府、審刑、登聞、龍圖直學士。旋欄錦之品十,曰天下樂暈,以賜節度、觀察使、領部署者。次暈錦,以賜尚書以上及學士管軍者。盤雕,以賜觀察使、丞郎。翠毛,以賜合門使以上、防團刺史管禁軍者。倒仙牡丹,以賜刺史以上。方勝宜男,賜諸司使領郡以上。盤球雲雁,賜諸司使。方勝練鵲,賜河北、河東、陝西轉運使副。餘軍校,複有黃師子,寶照之品焉。
569 《類苑》卷二十五。《歲時廣記》卷三十七引首五句。
570 賜帶
571 腰帶,凡金玉犀銀之品,自樞宰、節度使賜二十五兩金帶,舊用荔枝、松花、倒仙三品。端拱中,詔作瑞草、地球、文路方圓胯帶,副以金魚,賜中書密院。其武臣有宣徽樞密使者,仍舊制。學士三司使、中丞觀察使、管軍四廂主而下,賜二十兩金帶。知制誥賜犀帶塗金魚,亦嘗賜金飾牯犀,副以金魚,非常例。凡面賜紫者,給犀帶。賜緋者,塗銀寶瓶帶。其賜伎術官,雖紫綠,皆給銀帶。出使賜金束帶,雨數如其官秩,刺史而上受邊寄者,辭日亦賜二十兩金束帶。其赴任者,出賜塗金銀帶。諸司使至崇班,出為邊城鈐轄者、都監者,亦賜金束帶,十五兩、十二兩凡二等。唯駙馬都尉初選尚,賜白玉帶。自親王皇族皆許通服工夫金帶,雕玉、白玉、通犀、牯犀等帶。
572 《類苑》卷二十五
573 賜鞍轡
574 鞍轡,除乘輿服,黃金、白玉、雕玉、玳瑁、真珠等鞍,垂六鞘轡,有三頷,諸王或賜金鞍者得乘之。宰相、使相賜繡寶百花韉,八十兩鬧裝銀裹銜鐙。參政、副樞、宣徽、節度使、駙馬,繡盤鳳雜花韉,七十兩陷銀銜鐙。學士、中丞、三司使、觀察使,麻皮錦韉,五十兩撤皇素銜鐙。複有三十兩決束鞍,以賜東宮官屬。
575 同上
576 憲銜
577 唐德宗幸奉天還京,應諸州郡衙吏並假憲銜,後至有郡王者,訖今用之。
578 同上
579 勑書樓
580 太祖朝令天下置勑書樓。
581 同上
582 學士預曲宴承旨預肆赦
583 故事,便殿宴勞將帥,翰林學士預坐。開寶中,閣門使梁迥輕鄙儒士,啟太祖以曲宴將相,安用此書生輩?遂罷之。淳化中,蘇易簡為參知政事,始引故事為請。詔自今後,當直學士與樞密直學士並預長春殿曲宴。又引元積《承旨廳記》:「御樓肆赦,唯承旨得升丹鳳樓之西南隅。」
584 《類苑》卷二十六
585 駕親臨問臣僚
586 邢昺常被疾,請告,真宗親臨問,賜藥一奩、銀器千兩、彩千匹。國朝故事,非宗戚將相,問疾臨奠,帝不親行,惟昺與郭贄以恩舊,特用此禮,儒者榮之。邢止問疾,郭上複臨喪。
587 《類苑》卷二十八
588 白麻
589 翰林規制,自妃后、皇太子、親王、公主、宰相、樞密、節度使並降制用白麻紙書,每行四字,不用印。進入後,降付正衙宣讀,其麻即付中書門下。當日本院官告院取索綾紙,待詔寫官告,只用麻詞。官告所署,中書三司官宣奉行,並依告身體式,常用閣長一人銜位。
590 《類苑》卷二十九
591 江南書籍
592 雍熙中,太宗以板本九經尚多訛謬,俾學官重加刊校。史館先有宋臧榮緒、梁岑之敬所校《左傳》,諸儒引以為証。祭酒孔維上言,其書來自南朝,不可案據。章下有司,檢討杜鎬引貞觀四年勑:「以經籍訛舛,蓋由五胡之亂天下,學士率多南遷,中國經術浸微之致也。今後並以六朝舊本為正。」持以詰維,維不能對。王師平金陵,得書十餘萬卷,分配三館及學士舍人院,其書多讎校精當,編帙全具,與諸國書不類。
593 《類苑》卷三十
594 乾德鑄印
595 乾德三年,重鑄中書門下、樞密院、三司使印。先是,舊印緣五代舊文非工,至是得蜀鑄印官祝溫集,自言其祖思,唐禮部鑄印官,世習繆篆,即《漢志》所謂屈曲纏繞以摹章者也。台省寺監及開封、興元尹印,悉令溫集政鑄。
596 《類苑》卷三十二
597 王化基
598 王化基言:任中丞日,鞫祖吉獄,吉知晉州,受賕事敗。詢其土豪王某者云:「吾小民,見州將貧乏,相醵率為一日之壽,豈知其犯法哉?」悵嘆不已。化基詰其前後郡守,王某言,三十年已來,唯梁都官不受一錢,餘無免者。乃梁勖也。勖,漢乾佑中司徒詡下進士及第,有文詞,太祖欲令知制誥,為時宰所忌,遂止。化基言於太宗,時勖以老病不任吏事,特授華州行軍司馬,給郎中俸料。其子昭璉,亦舉進士,得杭州從事。化基送以詩曰:「文章換柱雙枝秀,清白傳家兩地貧。」人多傳誦。
599 《類苑》卷三十六
600 干越亭詩
601 公言:咸平初罷處州赴闕,道經饒州餘干縣,登干越亭,前瞰琵琶洲,後枕思禪寺,林麓森鬱,千峰競秀,真天下之絕境。古今留題者百餘篇。張祜云:「扁舟亭下駐煙波,十五年游重此過。洲觜露沙人渡淺,風梢藏行鳥啼多。層欄漲水痕猶在,古板題詩字已訛。況是高秋正圓月,可堪聞聽異鄉歌。」劉長卿云:「天南愁望絕,亭下柳條新。落日獨歸鳥,孤舟何處人?生涯投越嶠,世業陷胡塵。草色迷征路,鶯聲傍逐臣。秦台悲白首,楚渚怨青蘋。杳杳鍾陵暮,悠悠鄱水春。獨醒翻取笑,直道不容身。得罪風霜苦,全生天地仁。青山數行淚,滄海一窮鱗。流落機心盡,空憐鷗鳥親。」二篇絕唱也。
602 《類宛》卷三十七
603 雍熙以來文士詩
604 公言:自雍熙初歸朝,迄今三十年,所聞文士多矣,其能詩者甚鮮。如侍讀兵部,夙擅其名,而徐鉉、梁周翰、黃夷簡、範杲皆前輩。鄭文寶、薛映、王禹偁、吳淑、劉師道、李宗諤、李建中、利瓦伊、姚鉉、陳堯佐,悉當時儕流。後來之著聲者,如路振、錢熙、丁謂、錢易、梅詢、李拱、蘇為、朱嚴、陳越、王曾、李堪、陳詁、呂夷簡、宋綬、邵煥、晏殊、江任、焦宗古。布衣有錢塘林逋、縉云周啟明。錢氏諸子有封守惟濟、供奉官昭度。鄉曲有今南鄭殿丞兄故黎州家君,及高安簿覺宗人字牧之子。並有佳句,可以摘舉,而錢惟演,劉筠特工於詩,其警策殆不可遽數。自兵部而下,公之所嘗舉,今略記之。兵部《春望》云:「杳杳煙蕪何處盡,搖搖風柳不勝垂。」《江行》云:「新霜染楓葉,皓月借蘆花。」《嘉陽川》云:「青帝已教春不老,素娥何惜月長圓。」《元夜》云:「雲歸萬年樹,月滿九重城。」徐鉉《游木蘭亭》云:「蘭煙破浪城陰直,玉勒穿花苑樹深。」《觀習水戰》云:「千帆日助陰山勢,萬里風馳下瀨聲。」《病中》題云:「向空咄咄頻書字,舉世滔滔莫問津。」《謫居》云:「野日蒼茫悲鵬舍,水風陰濕弊貂裘。」《陳秘監歸泉州》云:「三朝恩澤馮唐老,萬里江關賀監歸。」《宿山寺》云:「落宿依樓角,歸雲擁殿廊。」梁周翰《應制》云:「百花將盡牡丹拆,十雨初晴太液春。」黃夷簡《題人山居》云:「宿雨一番蔬甲拆,春山幾焙茗旗香。」範杲《講聖》云:「千里版圖來浙右,一聲金鼓下河東。」鄭文寶《春郊》云:「百草千花路,華風細雨天。」《重經貶所》云:「過關已躍樗蒲馬,誤喘猶驚顧兔屏。」《洛城》云:「星沈會節歌鍾早,天半上陽煙樹微。」《張靈州》云:「越絕曉殘蝴蝶夢,單于秋引畫龍聲。」《長安送別》云:「杜曲花光濃似酒,灞陵春色老於人。」《送人歸湘中》云:「滿帆西日催行客,一夜東風落楚梅。」《南行》云:「失意慣中遷客酒,多年不見侍臣花。」《淒靈》云:「舊井霜封仙界橘,雙溪晴落海邊鷗。」《送人知韶州》云:「人辭碧落春風晚,花老朱陵古渡頭。」《永熙陵》云:「承露氣清駒送日,觚棱人靜鳥呼風。」《邊上》云:「鬢間相似雪,峰外寂寒煙。」薛映《送人鄂州》云:「黃鵠晨霞傍樓起,頭陀秋草繞碑荒。」吳淑《送朱致政》云:「浴殿夜涼初閣筆,渚宮歲晚得懸車。」劉師道《寄別》云:「南浦未傷春草碧,北山仍愧曉猿驚。」《與張泌》云:「久師金馬客,勍敵玉溪生。」《荷花》云:「有路期奔月,無媒與嫁春。」《殘花》云:「金谷路塵埋國艷,武陵溪水泛天馨。」《寄陳龍圖》云:「城瞻北斗天何遠,夢斷南柯日未沉。」《嘆世》云:「野馬飛窗日,⺶雞舞甕天。」《春雪》云:「青帝翠華沈物外,素娥孀影吊雲端。」又《雪》云:「三千世界銀成色,十二樓台玉作層。」《湘中》云:「逝波帝子魂何在?芳草王孫怨未歸。」李宗諤《春郊》云:「一溪晚綠浮鸂?,萬樹春紅叫杜鵑。」《蘇承旨》云:「金鸞後記人爭寫,玉署新牌帝自書。」李建中《送人》云:「山程授館聞鴻夜,水國還家欲雪天。」利瓦伊《渚宮亭》云:「故宮芳草在,往事暮江流。」《朱致政》云:「清朝納祿猶強健,白首還鄉正太平。」《和人贈馬太保》云:「轉眄回岩電,分須磔蝟毛。」《寄洪湛》云:「謫去賈生身健否?秋來潘嶽鬢斑無?」姚鉉《錢塘郡》云:「疏鐘天竺曉,一雁海門秋。」陳堯佐《潮州征還》云:「君恩來萬里,客路出千山。」《送種放》:「風樵若邪路,霜橘洞庭秋。」《送朱荊南》云:「部吏百亟通爵里,從兵千騎屬鞬橐。」錢熙《送人金陵拜掃》云:「鶴歸已改新城郭,牛臥重尋舊墓田。」丁謂《和錢易》云:「珊瑚新筆架,雲母舊屏風。」《送章南安》云:「梅花過嶺路,桃葉渡江舡。」《章明州》云:「泣珠泉客通關市,種玉仙翁寄版圖。」《陳荊南》云:「楚呼夢云鈴閣密,郢人歌雪射堂開。」錢易《畫景》云:「雙蜂上簾額,獨鵲裊庭柯。」《芭蕉》云:「綠章封奏緘初啟,青鳳求皇尾乍開。」梅詢《陰陵》云:「千重漢圍合,一夜楚歌聲。」李拱《春題村舍》云:「犬眠花影地,牛牧雨聲坡。」蘇為《湖亭》云:「春波無限綠,白鳥自由飛。」《劉端州》云:「夜浪珠還浦,春泥象印蹤。」朱嚴《贈徐常侍》
URN: ctp:ws126836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