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卷五

《卷五》[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該資料的標點符號由人工智能製作。此過程難免引入錯誤;若遇到標點錯誤,敬請自行修改。
1
欽定四庫全書
2
《明詩綜》巻五
3
翰林院檢討朱彞尊編
4
劉 崧五十首
5
崧字子髙,泰和人。明初,以人材舉,授兵部職方司郎中,遷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輸作京師,尋放還,徵拜禮部侍郎,署吏部尚書,請老,許之,復召為國子司業,有《槎翁集》。宋景濓云:子髙天賦迢逸之才,加以稽古之力,雕肝琢膂,宵吟夕詠,而又得師友之資,江山之助,五美云備詩於是乎大昌,陵厲頓迅,鼓行無前,緩急豊約,隱顯出沒,皆中繩尺﨑。劉仲修云:「子髙日課一詩,多至千餘篇,遭亂 嶇,轉側二十餘年,不為少折,既貴,澹然如布衣,北平去家五千里,惟一僮侍側,巳復遣還,晡時吏退,獨處一室,據几吟詠,夜分不休,其年愈老,思愈壯,詩愈工,時豫章萬白、大梁辛敬、襄城楊士𢎞、秣陵周湞、鄭大同,皆以歌詩自雄子髙,與之馳騁上下,名聲相埒, 王元美云:「劉子髙如雨中素馨,雖復嫣然,不作寒梅,老樹風骨」。劉胡元瑞云:「國初吳詩派昉髙季迪越詩派。昉 伯溫閩詩派:昉林子羽嶺南詩派》,昉孫仲衍《江右詩派,昉劉子髙五家,才力咸足雄據一方,先驅當代,第格不甚髙體,不甚大耳氣。顧文玉云:子髙虚澹不墮習」。
6
靜志居詩話子》:髙句鎪字琢,頗具苦心,惜其體弱,局於方程,不能展拓於唐,近大厯十子於宋類永嘉四靈於元最肖薩天錫。
7
東方行
8
東方閃閃啼早鴉,美人愁眠隔窓紗。桐華樹下人來往,銀牀轆轤夢中響。
9
姑蘇曲
10
姑蘇城頭烏夜啼,姑蘇臺上風淒淒。芙蓉露冷秋香死,美人夜泣雙蛾低,銅龍咽寒更漏促。手撥繁絃轉紅玉。鴛鴦飛去屧廊空,猶唱吳宮舊時曲。
11
過南圳,訪友同,王子與羅子理分,韻得滿字。連阜衍。平皐深林閟虛館。揚襟暢,遐思散帙,延清款溪蓴花,羃羃田黍實纂纂。逕迴阡彌永水落澗初滿載欣秋稼登,矧愜人事罕欲往。悲曠塗言,歸理修疃。
12
嵗暮南歸,留別蕭翀。
13
旅寐不能旦,披衣坐牀帷,屋角曉色動,鳥鳴己多時,起坐出庭際,雲物正華滋,殘雪未盡消,羣山鬱叅差,即此念故園,焉得不懐思。矧属嵗運周返,駕固其宜,理䇿望前路,揖君從此辭,窮檐有穉子,但訝歸來遲」。
14
辛丑,正月二十二日述志
15
經年掩扉臥迹,與城市遙,誰為拔茹計,乃以仕見招本昧。平生素敢勞中道。要公檄。臨我門,戒命在夕朝。九江今雄州,邁往方迢迢。有母誰與居念之中心焦。起揖謝來,客我何希市朝澹然一室內,宴坐風寥寥。
16
游三華山。
17
龍門兩山負一水,下迴繞蒼峽。忽中開,飛橋出林杪。盤盤石磴,引羃羃,松林窅危闌。正西挂層閣復東繚樹暗盡。含雲花明,忽聞鳥懸。厓傍架棧,鑿石潛通突早聞三仙人,棲化迹巳杳。常疑雲月上顔色,覿清皎,丹井舊時深朝真。亂來少荒壇,翳霜蒹虛館,閟叢篠,凝神觀,衆妙屏迹。謝羣擾,懐賢嘅。重憩振翼,思逺矯佳。境能娱人,何因致清醥。
18
早行霧中過田家,失道。
19
我行煙霧中,不復辨原陸幽幽聞,雞犬隱隱見松竹。田家迷逺近,阪路有﨑曲。已覺瞻望勞,誰云往來熟?舍弟往三垇嶺尋觶子日夕未歸,坐候林下西林。己雞棲北澗,復蟲響沈沈,四山暝寥寥,一星上時危。劇鍾情期逝,勞紆想悵立。此溪陰欲休,未能往江干草居。
20
江干愜幽屏,草扉亦常闗,晩塗㫁歸人,虛市見寒山,林木變冬候,繁緑忽己殷,鳴鳥相因依,孤雲時去還唐虞既云逺,慨此時獨艱,四體豈不勤,我髮日己斑,遨遊千載上,偃仰一室間,樂詠古人書,庶幾無靦顔」。
21
《和答蕭國録》:八月十一夜,對月有懐之作:林塘澹清華,庭宇豁虛朗,露井波澄輝風,林葉交響髙言倡,令徳孤吟振遐想,亭亭江上月肅肅,雲鴈往美人,浩前期令節,延逺望池魚,既堪綸㫖,酒亦可釀,永懐契天游,庶以㑹心賞,宇宙本達觀,如何較銖兩?
22
題秋江待渡圖,為蕭學士賦。
23
小航衝風岸,將及行人下馬,沙頭立水濶雲深野渡間,天寒日暮歸心急,人生行役安可休?到江路盡還通舟,誰能裹足山中老,不識風波一日愁」。
24
題余仲揚畫山水,圖為《余自安》賦金華仙人余仲揚,筆墨蕭疎開老蒼。昨看新圖湖上宅,烟霧白日生。髙堂層峰上,蟠石皜皜絶島下瞰江茫茫。長松並立各千丈,間以灌木相低昂。松下上人坐,碧草秋影忽落衣巾涼。囊琴未發絃未奏,已覺流水聲洋洋。赤城霞氣通鴈蕩,巫峽雨色來瀟湘。誰能千里坐致此欲往久歎河無梁,風塵漲天蔽吳楚。六年悵望神惨傷,𤣥猨苦啼巖北樹,白鴈不到江南鄉。赭山焚林絶人迹,如此山水非尋常。此圖本為自安寫,亦感同姓悲殊方。幽軒素壁泉聲動。對此令我心為狂。何由捫蘿逐麋鹿,振衣直上雲中岡。登臨一寫漂,泊恨,長嘯清風生八荒。題溪山,春曉圖寄贈蕭翀。
25
土山戴石石角傾,偃樹雜出如幢旌。青天㣲茫曉色動,雨氣合沓千峰晴。野橋西邊有村路之子鳴鞘踏雲去。重巖花發似聞香,隔水鶯啼不知處。東南連年飛戰塵,如此山水何清新。石田到處長荊棘,豈有荷耒春耕人?我昨西遊登武姥,手抉雲霞望仙府。把酒忽逢東海生,醉臥溪南紫蘿雨。紫蘿陰陰覆巖扉,十日尋幽行未歸,雲峰流泉半空落,六月飛雪霑人衣,拂衣歸隱知何日?卻對畫圖心若失,不聞流水渡溪還,時見浮雲向山出,懐哉桃花修竹林,江海秋髙煙霧深,豈無耕釣在田野,誰識悠悠沮溺心」。
26
《寄曽郁文短歌》。
27
澄江水,向東流,流向東昌江上頭。我有故人在江上,十年不見増煩憂。白沙水聲寒活活,黄巖雲氣凝清秋。豈無沙棠枻吳女,謳可載酒同遨遊。狂風吹山波浪惡,使我不得回。輕舟翩翩,雲中雙飛燕,銜書寄我頻留戀書中展轉道深情,但恨相思不相見。春燕飛來秋復歸,報書不遣壯心違。碧蘭紫蕙何由采,即恐蕭條霜露稀」。題曽郁文所藏,山水小景。
28
隔溪望見林間屋,沙漵陰陰俯羣木,溪流合處一橋孤,春雨來時萬山緑。江南此景真可憐,米家筆意誰能傳。卻憶故廬珠浦上,短籬長繫釣魚船。
29
題山水畫軸。
30
瀑布雙垂下屏風九疊張。波光混彭蠡山,勢似潯陽。松塢棲茅屋,楓林帶石梁。扁舟如可具,吾意在滄浪。張氏溪亭雜興。二首
31
草閣經秋静柴扉,近水開,霜林收橘柚風磴坐莓苔,釣艇寒初放樵歌晩獨回城南車馬地,欲往更徘徊。寒霧依山斂,晴沙與岸頽。林塘無路入忩戶有時開野客鈔書去,鄰翁送酒來。幽期在蘿薜莫遣,暮鐘催題陽靈洞。
32
仙宇何年闢,靈泉盡日聞。石門通別殿,木棧倚髙雲。鸞鳳時來下,獼猴近作羣春風。城郭暮煙霧正紛紛,題彭氏背郭茅堂圖。
33
日薄金華嶺,雲深白石塘,茅茨元背郭,水竹自成鄉。圖畫看逾好,登臨興不忘。門前雙杏樹,葉葉是秋霜。過龍灣五王閣,訪友人不遇。
34
野橋秋水落,江閣暝煙微,白日又欲午,髙人猶未歸,青林依石墖,虛館浄柴扉,坐久思題字,翻憐柿葉稀,再懐伯兄子中。時有同客興國者,從間道先歸,兄以道阻,後期不果。
35
貧賤輕離別,艱危昧死生。獨違同里伴,仍阻異鄉程。愛想深山憩,愁聞間道行。幾時秋樹下,慰此淚縦橫。玉華山。
36
翠巘千峰合丹厓,一逕通樓臺上。雲氣草木動天風野曠行人外江平落鴈中傷心俯城郭煙雨正溟濛,題李志謙書含
37
《溫家亭子三:江口坐對東風兔子寮,錦石白沙寒厯厯,碧雲紅樹晩蕭蕭,簾虛易覺天光切,衣潤常疑霧氣飄,賴有石門支遁在,題詩長日出溪橋。
38
舟次樵墩,憶故人鄭同夫。
39
浦口維舟日欲晡,栁村桑塢帶縈紆。獨尋古道黃埃滿,忽憶故人秋興孤。螺蚌儘供溪女拾雞豚,偏稱野人呼西山。隔水清如玉,誰與題詩送酒壺。
40
奉同曠伯逵周叔用、徐仲孺,登秋屏閣,是日聞淮郡有警,風沙黯然,賦呈萬徳,躬孫伯虞諸君子,古刹蕭條隱石根,荒城髙下帶沙墩,㫁雲南鴈日初出,曠野北風天正昏,羽檄屢傳淮甸急,龍艘猶滯海,門屯,湖山不盡登,臨興回首鄉園獨愴魂。
41
入城
42
江水依然抱石磯獨行空感舊游非。晩山當戶日初落,秋草滿城人未歸。田鼠引羣穿井出,山雞求食傍簷飛。向來車馬東門路,忽憶朋游淚滿衣。
43
漫興。
44
山下碧溪渾欲平,溪邊春事總闗情,定巢新燕忽雙過,隔水雛鶯時一鳴凍入秧畦愁近雪,光涵風浦愛新晴,南園草緑無人到,應是滿林春筍生」。
45
客情
46
清明己過寒雨稀,客情物色共依微。庭前幽草忽如積,江上落花渾欲飛。風雲慘澹隨長㦸,塵土蕭條上短衣。雲亭江上麥田熟,昨夜月明還夢歸。
47
將歸南平,發舟戯賊。
48
梅演:山前聞鴈來,珠湖渡口放船回,晚雲出嶺作疎雨,秋水滿江生緑苔故里風煙頻入夢,中年世事獨興哀,飄搖莫戀詩,千首㫁送深慿酒一杯
49
《秋日承廬陵》、《曲》山蕭夀春、《過林居臨別賦》:《贈秋露》滿園桑葉飛逺煩,江上問柴扉,青山古道獨行晚白髮,故人相見稀細雨髙原禾黍熟,斜陽疎樹橘橙肥,殘年甚,欲留君住,何事驪駒只賦歸」。
50
早春,燕城懐古二首
51
金水河枯禁苑荒,東風吹雨入宮牆。樹頭槐子乾未落,沙際草芽青已黃。北口晚陰猶有雪,薊門春早漸無霜。城樓隱映山如㦸,笳鼓蕭蕭送夕陽。
52
宮樓粉暗,女垣欹禁苑塵飛,輦路移花外。㫁橋支贔屭草間,壊壁綴罘罳。酒坊當戶懸,荷葉兵壘縁渠挿栁枝。不見當年歌舞地,空餘松柏鎖荒祠。
53
陶皮石室自注即今北巖古陶皮二仙修鍊之所,天将雨,則巖竇有泉出焉。禱者嘗以為候。舊名觀音巖,今正之。
54
北巖極谽谺三面環絶壁,聞有山雨來。石泉先暗滴峭壁蘭。
55
巖石下陰陰,猗蘭緑,如翦花發人不知,秋香入苔蘚,題李唐牧牛圖》。二首
56
天寒放牛遲,野曠風獵獵,獨來長林下,吹火燒山葉。日夕山氣昏,獨歸愁路逺。猶戀草青青,遲回下長阪江上。
57
沙觜微波漾緑蘋。山頭落,日駐紅輪。依稀燈火楓林鼓,岸上人家賽水神。
58
59
乘涼步,月過西鄰草露霏,㣲濕葛巾,一逕竹陰無犬吠,飛螢來往暗隨人。
60
八月十一日,自水南渡江道,金華過北巖,訪蕭鵬舉。是日雲陰掩冉,不見日色,道中賦絶句。
61
八月,棠棃露葉紅,荒陂古水湛青銅,秋風依舊巖,前路髙下寒山落,日中。
62
正月十九日。
63
金魚洲下放船開華石,潭邊看雨來愛殺。南天雙白鷺,青山盡處卻飛回。
64
題枯木竹石二首
65
木葉欲脫天雨霜,竹枝乍低風巳涼。三湘落,日流波白。行子繫船思故鄉。
66
平沙竹樹晚毶毶楚客維舟近峽南。忽憶微雲將雨過,滿林秋色照江潭。
67
題超上人:墨菊。
68
露香秋色淺深中青蕊黃花自一叢。最憶南園微雨過,短籬扶杖看西風。
69
蒼石峽中見道人菴居隔水山,花盛開蒼石峽中花藥欄,舊時草屋傍,巖安道人去後松橋㫁,縦有花開隔水看。
70
題三岡寺。
71
石橋流水帶人家,紫殿春陰閣岸沙,啼鳥數聲山雨歇,門前落盡白桐花。
72
寒夜
73
馬齕枯荄寒夜長,風如箭鏃射陰房,不知門外三更雪誤起,開門看月光。
74
送別叔銘出順承門。
75
送客出城秋巳涼太行南上楚天長順承門外斜陽裏蕎麥花開似故鄉
76
望漢獻王陵
77
單家橋下雪,橫氷,草樹連雲掠凍鷹。漢業己荒河水在行人遙指獻王陵。
78
髙唐州道中。
79
北風吹沙官道長,兩旁楊柳間。榆桑何時走馬重來此要看清陰六月涼。
80
周 湞三首
81
,字伯寧,江寧人。明初,任饒州長史,陞湖廣都事,旋擢刑部尚書,降惠州經厯。周吉父云:伯寧望九華詩云:「巖囬氣如燌峰」,去勢猶引佳句也」。
82
始發建業,登龍江,山祠感懐有作去國思舊,遊尋山,發幽眺,遙凌天門石恍對,臨海嶠,神闗列雄鎮,危堞抱遺廟,秋陰散氛,翳炎景扇,餘燎天水逺自空雲,霞近争耀,客行始多感世事,紛難料同俗,豈素懐趨,時固殊調,既為達士,恥復被逐,臣誚行矣,庶無欺忠,信將可劭。
83
舟中望、九華山。
84
貞履無素期,勞生憶恒窘,誰云戒戎路,曽是返初隱。水宿淹長晷,山行阻修畛。縹緲對雄標,巑岏發竒藴。巖回氣如燌峰,去勢猶引。刻削。冠青蓮,雕鏤矗丹筍。嵁霞上斑剝石,乳下碖碅。山鬼從文貍,淵靈閟𤣥蜃。睠言志藜藿,未遂采芝菌。即事情巳悲,懐賢迹俱湣。潛吳媿梅福,去汶羞閔損。人徳險未夷,天道明可準。皐蘭豈徒歇,巖桂芳未隕。嵗暮山中人寤歌一作「結言」候歸軫。
85
賽小姑廟。
86
育秀凌華,嵩標竒奠淮楚陽闢啟神闗,陰沈開水府,林林聚商舳,淵淵聞戍鼔陳瑟㑹,安歌傳芭紛代舞,椒漿既芬潔,桂櫂方容與日暮懐歸情,含涕望修渚。
87
黃 肅五首
88
,字子邕,江西新城人。元季官禮部主事,自北平來見,命仍故官,陞侍郎,己降郎中,復陞工部侍郎,任尚書。未幾,出參政廣西,坐黨禍死。有醉夢豪王子充云:子邕詩,簡《易》平質,一本漢、魏,絶去近代聲律之習。
89
詩話尚書匣鏡一篇,當是懐故主,逺在沙漠而作,其云夫子新好合,不能思故家,則刺同時佐命之臣也。
90
短歌行
91
來日苦少,去日苦多人,生不滿百,痛當奈何?不如沽美酒,與君長笑歌。峻坂無停車,急川無停波。人生不滿百,當復奈何!來日苦少,去日苦多。
92
《詠懐》三首
93
少壯好游覽,不知中道憂,方兹懐故土,眷此成淹留,員闕蔽朝暉,𤣥雲陰以浮徘徊當永夕,嬿婉將焉逑。棲鳥翔不息,鳴蟲亦啾啾。人生無定止,卒嵗何能休。
94
流水日夜流,厚土何不盈。人生自不己,四運迭相承。達士識物化,昧者徒營營,蕩蕩晨風來,悠悠天宇清,㑹當撥塵務,聊復從吾生,追呼心所歡。置酒坐中庭。忘言勿復辨,觴盡還復傾。
95
匣鏡三十年,塵暗不復治,停餐且不寐,所思知為誰?蕩子不復返,眇在天一涯。綻衣終當組,道逺何能持。明明天邊月,三五入中閨。念與子歡愛,不得同光輝。寤言相與共,既覺將何依!
96
客中書懐。
97
《竹裏山雞啼未休,江南》二月景如秋。半簾花雨寒,侵袂一片江雲晚傍樓。亂世青春如過夢。少年華髮忽盈頭。故園動是經年別滿眼干戈添客愁。
98
牛 諒三首
99
士良,東平人,流寓吳興。以秀才舉,除翰林典簿。使安南還,擢工部員外郎,厯禮部尚書,降主事,尋復任。免有《尚友齋集》。郁伯承云:《弇州別集》,以公從主事為尚書,收入超遷之例,予檢科試。考有掌巻官工部員外郎牛諒。又《宋學士慶成宴詩,序》有工部侍郎牛諒,是由員外侍郎而至尚書,亦循序而遷也。公優於文學,嘗與唐應奉肅,有「丁未九月聮」句,蓋國初才士部。鄭芷畦云:《實録》洪武七年十二月癸丑,罷禮 尚書牛諒官。諒初為禮部尚書,以怠職降為本部主事,未幾復為尚書,至是又以不任職罷。是諒為工部員外侍郎,皆在洪武七年禮部尚書之前。《弇州別集》謂公從主事為尚書,收入超遷之例,似與《實録》及科試。考慶成宴詩序》不合。
100
詩話:尚書流寓吳興時,過檇李與、鮑恂、仲孚丘、民克莊、張翼、翔南王綸、昌言聞人麟彥昭、曹睿、新民徐一䕫、大章尤存,以仁及呂安坦、來志道、周棐、常真、釋智寛等集郭西景徳寺,擕酒賦詩,其在南京,則與唐肅處敬林、公慶、孟善、陳世昌、彥博、徐一䕫、大章、張翼、翔、南朱升、允升㑹飲聮句,及同張以寧志道使安南志道賦長句以贈,有云:「更喜清詩慰遲暮」,蓋當日風雅之林,毎屈一指,不徒以功名顯也。乂在元時中甲午,大魁亦見志道詩句。
101
西郭憩景徳寺分韻。
102
靈湫閟白,龍古殿敞。金粟僧歸林下。定雲傍,巖端宿。伊余陪勝引於此。避炎酷息,陰悟道性,習靜外榮辱。坐石飛清觴,每歎白日速。別去將何如,留詩滿青竹。
103
紅梅
104
隴頭人未來》江南春幾許惆:悵玉簫聲吹落,臙脂雨畫梅。
105
棃花雲底路參差,折得春風玉一枝。南雪未消江月曉,欲從何處寄相思」。
106
朱夢炎一首
107
夢炎仲雅,進賢人。元進士。入明為國子博士,遷翰林修撰。出為浙江按察司經厯,轉山西行省員外郎,入為禮部員外郎,擢本部侍郎,陞尚書。
108
錢塘西湖。
109
萬戶煙消一鏡空,水光山色畫圖中,青樓燕子家家雨,錦浪桃、花岸岸,風櫂轉舞衣凝暮紫簾開,歌扇露春紅,蘇公堤上垂楊栁,尚想重來試玉驄。
110
楊訓文二首
111
訓文,字克明,潼川人。元淮海書院山長,遇亂居江都。明初,徵為起居注,兩遷左司郎中。丙午年,自太常卿知湖州,移知汀州。厯禮部尚書,改戸部,出為河南行省叅知政事,卒。
112
詩話,元詩華者易流於穢貫,酸齋輩是也。清者毎失之弱,薩天錫等是也。明初,若劉子髙、蘇平仲、楊克明其源,皆出於天鍚,質羸之恨,諸公不免。
113
贈友
114
與子分攜後,星霜二十年,重逢驚老大惜別,更留連花落春江,雨鵑啼緑樹煙幽,懐浩難寫愁墮酒,尊前寄石仲文。
115
故人別後復如何,不寄新詩到薜蘿,賈誼書成何日上,張衡愁比向時多江城木落,霜連地澤,國天寒水不波,重約明年秋八月,紫薇花底共鳴珂」。
116
滕 毅三首
117
毅,字仲𢎞,鎮江人。以儒士徵授起居注,擢吏部尚書,出叅政江西。
118
詩話尚書詩不多傳,亦具風骨秋興二詩,仿佛宋文恪過故宮之作柹歸即楚,王臺舊基為「新城,春風䕫子國落日,楚王臺江遶西陵,下雲從上峽來壯遊今已遂,幽思獨難裁。闗塞猶戎馬,吟邊首重回,次韻黃秀才秋興。二首
119
西風如水灑絺衣,無數南來候鴈飛。朔漠地寒收王氣岷峨秋盡斂餘暉三泉忽報金棺𦵏,萬國同瞻玉璽歸,相見不須談。往事百年,耆舊眼中稀。
120
虎戰龍爭二十秋,江波日夜自東流。道旁無語王孫泣,天際含頻帝子愁。苜蓿風煙空壁壘,蒹葭霜露滿汀洲。古來維有西山月,永夜依依照白頭。
121
錢用壬一首
122
用壬,字成夫,廣徳人。元翰林國史院編修,出為江浙行省左右司員外郎。既而參平章張士信軍事於淮安,陞參政。歸附後,授按察副使,厯禮部尚書。洪武元年十二月告老,賜居湖州,題米敷文煙巒曉景。
123
江上亂峰生暮煙,隔江遙望水雲連西風戰艦今無數,不見米家書畫船。
124
李 質一首
125
,字文彬,徳慶人。元未,以府掾聚兵二萬,保障封川等四郡者。十五年,全城歸附,授中書㫁事,遷大都督府。洪武五年任刑部尚書,出為浙江叅政,終靖江王相。有《樵雲集》。
126
玉臺驛。亭子。
127
春去臺,空迹巳陳,危亭傑出澗之濵。清溪繞屋可濯足,好鳥隔江如喚人,明月委波金瀲灩。青山帶雪玉嶙峋桃花流水非人世,或有漁郎來問津。
128
吳 雲一首
129
,字友雲,宜興人。洪武初,授𢎞文館校書郎,厯刑部尚書參政。湖廣奉詔招諭雲南,死之。詩話:尚書送李民瞻一律,體格極似髙季迪送沈左司詩而聲色不同,未免近於土木形骸矣。録之以諗知言之君子。
130
送李民瞻侍郎宣諭陜西侍郎,將命出金鑾道路,傳呼逺近歡闗內官曹迎使節:秦中父老識衣冠,雲開太華三峰秀水,遶黃河九曲寒,寄語渭川千畝竹,西風還觧報平安」。
131
張 籌一首
132
,字惟中,無錫人。以薦授翰林應奉。洪武八年任禮部尚書,降員外郎。徐子元云:惟中剛健之氣未能全融,而金石鏘然足,洗俗樂之耳」。
133
朱中舍《恵麓秋晴圖》
134
湖上羣山臥九龍,泉頭一客坐雙松。定知別去還相憶,夢入秋雲第幾重。
135
吳 琳一首
136
,字朝錫,黃岡人。召為博士,厯浙江按察僉事,入充起居注。洪武三年,吏部尚書,出知黃州,以老致仕。
137
開化道。中。
138
重岡狹路倦登臨,喜見溪流華步深,楊栁樹邊舟,小小海棠花,上雨沈沈一春王事過三月千里家書繫寸心無補盛時縻好爵不才端合老雲林。
139
嚴震直二首
140
震直初名子敏,字震直,因御稱,其字乃互易焉。烏程人。明初,由糧長授河南布政司參議,累官工部尚書致仕。永樂初,召令宣諭山西,卒於澤州。有遣興集。朱平涵云:嚴公遇建文帝吞金事,見《吾學編、名卿績紀》二書,世所尊信,無有易者。然文皇入京在壬午六月,而嚴公之卒即在是年九月。是時但知建文帝焚死後數年,漸有傳在西南徼者,於是使胡尚書訪張邋遢,鄭太監賞賜西域。此時嚴公捐館已久矣。今其子孫據二書,請於所司立祠立碑,不知前後迥不相及也。
141
詩話:尚書由運糧萬石長舉為布政司叅議,未之官,留署通政司事,厯工部尚書。洪武三十一年春致仕。建文元年己夘,復以年老辭不與事。帝念其任事,久留住京師考遣。興集中有讌集,賜第之葵心堂詩,乃是年三月十五日事。分韻者為董學士倫、茹尚書瑺、髙太常遜志任尚書亨泰程都,御史本立、李尚書至剛、鄭庶子濟黃侍郎福張、尚書紞、髙經厯徳𤾉,凡十有一人。太常詩云:「偉哉尚書公,致政鳴珂里。賜第最幽敞,逈出京塵裏」。庶子詩云:「尚書遂休致,賜第居京洛」。侍郎詩云:「司空居廟堂,憂國鬢如絲挂冠神武門,賜第留京師」。厯厯可證而續藏書,謂尚書歸老在里,長陵以兩馬夾袋舁至京。致身錄又稱靖難兵起時,督餉山東,皆妄也。載攷文皇帝實錄,壬午七月二十三日詔云:朕居藩邸,凡百姓艱苦,靡不知之,數年來兵興,北方之民疲勞尤甚。朕所以舉義者,為宗社生民計。今宗社既安,而北方之民未安,朕夙夜不安,乃命前工部尚書嚴震直戶部致仕尚書王鈍、應天府尹薛正言等分往山西、山東、陜西等布政司巡視民瘼,何弊當革,何利當建,速具奏來。尚書受詔往山西,是秋九月十一日,病卒於澤州公廨。合之忠誠伯茹瑺所撰嚴公神道碑無異,初不聞奉長陵宻詔往雲南訪建文帝也。吾學編、遜國表、忠紀等書,不知何所據,信吞金為實,列尚書為後死忠臣之首。萬厯十九年,巡按御史黃鍾疏請建祠,榜曰旌忠列在祀典,越數十年,其裔孫祗,字文昭,作祠祀辨,大指謂吾祖功業,炳燿史冊,何藉吞金一死,以罔天下。後世黃公欲顯吾祖,適足以誣吾祖也。噫!文昭不欲誣其祖,可謂賢子孫矣。
142
棲霞真境。
143
棲霞有真境,逺在桂林間,春風洞中瑤草緑,桃花滿樹春斑斑,羣峰拔地幾千尺,上有樓臺耀金碧,興來直欲一登臨,王事有程留不得。
144
永州舟中。
145
瀟、湘二水,㑹零陵灘響,惟聞浪作聲兩岸青山,明月夜畫船行,過永州城。
146
朱 同一首
147
,字大同,休寜人,自號紫陽山樵。洪武中,以人材舉為東宮官,進禮部侍郎。尋被誣得罪。有《覆瓿集》。
148
題畫
149
紫陌紅塵沒馬頭,人來人去幾時休。誰家有酒身無事,長對青山不下樓」。
150
丘 民一首
151
民,字克莊,揚州人,徙居嘉興。洪武初,為松江學官,後至禮部侍郎。
152
送友人至杭。
153
又隨南鴈度錢唐,不道他鄉是故鄉,江上秋風蓴菜美,山中春雨石田荒,杜陵老去寜忘蜀,江總歸來不是梁,欲采芙蓉贈君去,錦雲零落倍淒涼」。
154
秦 約四首
155
,字文仲,鹽城人,徙居崑山。仕元為崇徳教授。洪武初,召拜禮部侍郎,以親老辭歸。再徵為溧陽教諭。有《樵海集》。
156
江之水寄楊鐵厓。
157
江之水流瀰瀰,蕩漾雙鳬舟,涉江采蘭芷。蘭芷青青露如洗,下有一雙魴與鯉。美人美,人胡不來相思,日暮江風起。
158
雜興
159
元冬十月交蟋蟀,近我牀。傷彼苕之華,含英委清霜。丈夫四方志千金戒垂堂,壯日不奮迅。老矣徒慨慷。紀夢簡,陳簡討。二首
160
宫車轆轆過神皐,五色雲中望赭袍,野膳不嫌涼餅,滑小奴花,下翦春蒿。查夏重云,是詩似指庚申君北狩時事。
161
吳蠶入繭,染春紅,繅盡柔絲未論功,若得君王迴,一顧不辭白髮上陽宮。
162
韓宜可一首
163
宜可,字伯時,㑹稽人。洪武初,徵拜御史。出為山西布政,謫雲南。後起為左副都御史。
164
詩話伯時見《滄海遺珠》句,如「松迷鶴徑渾無路,花暗簫聲不見人,青天有月來今夜,白髮無家度幾秋芳草東風沙上馬,青山遲日栁邉鶯,均有思致。
165
《五華山圖》
166
五華之山山上頭府,視東海如浮漚,豈無四萬八千丈?亦有五城:十二樓翠蕖,影落中天曉。玉柱光含大地,秋何日相從陪杖屨,西風林外一長謳。
167
蘇伯衡三首
168
伯衡,字平仲,金華人。明初,仕為國子學正,擢翰林院編修。宋濓以翰林承㫖致仕,薦以自代。召至,固辭,賜文綺,遣歸。起教授處州,以表箋忤㫖,坐罪,卒于獄。有《平仲集》。劉伯溫云:平仲詩,文辭達而義粹,識不凡而意不詭,蓋明於理而昌於氣也。藿徐子元云:平仲豐腴太牢之味,與藜 自別。
169
詩話:元時進賀表文,觸忌諱者凡一百六十七字,著之典章,使人不犯,其法良善,逮明孝陵恩威不測,毎因文字,少不當意,輒罪其臣,若蘇平仲、徐大章輩是也。當日有事圜丘,惡祝册「有予我」字,將譴撰文者,桂正字彥良,言於帝曰:「予小子履湯用于郊,我將我享武歌于廟,以古率今,未足深譴。帝怒乃釋,可謂善於悟主矣,惜未有為平仲調觧者,竟瘦死於獄,悲夫一百六十七字者,極盡歸化亡,播晏徂哀,奄昧駕遐仙,死病苦沒,泯滅凶禍,傾頽毀,偃仆壞破,晦刑傷,孤墜隳服布,孝短夭折,災困危亂,暴虐昏迷,愚老邁改替敗廢,寢殺絶忌,憂切患衰,囚枉棄䘮戾空,陷厄艱,忽除埽擯缺,落典憲法,奔崩摧殄,隕墓槁出,祭奠饗享,鬼狂藏怪,漸愁夢幻,弊疾遷塵,亢䝉隔離,去辭追考,板蕩荒古,迍師剥革暌違尸,叛散慘怨,尅反逆害,戕殘偏枯,眇靈幽沈,埋挽升退,換移暗了,休罷覆弔㫁,收誅厭諱,恤罪辜愆土别逝泉陵,此延祐元年十一月取定,擬至三年八月寛其禁矣,其字様雖難悉避,然亦玉堂視草者所宜知也。
170
送陳思可主簿赴進賢任。
171
一別十五年倏忽若昏旦相逢,京城中,幸脫戎馬,亂宦遊我何成鬢髮,子已換留連一尊酒寂寞,四門館,翦燭聽寒雨,話舊過,夜半居然消百憂,莞爾成一粲,維子才且賢,文采甚煥爛,起從有道徵,國光方縱觀,謂宜寘館閣,鴻猷藉宣贊,如何奉明命,鈎考親吏案,黎庶乃邦本,疾痛資抑按,要將逺猶敷,可以小邑翫,心懷簡書畏跡逐萍梗,散席挂遇順風潮,生失逺岸昨夕簪云:盍今朝袂還判,後㑹復何時?臨岐重嗟歎?
172
周伯《寜春晴江岫圖》
173
尚書襟懐絶瀟灑,揮毫往往凌董馬,平生一筆頗自珍,數尺新圖為君寫,齊山遙接吳山青碧波萬頃孤帆征,東風緑遍汀洲草,總是岐亭離別情,一向江南一江北,離情浩蕩嗟何極,正如江上之碧波,縱有并刀那翦得當時己足令心愁,如今況復隔羅浮掩圖卻上髙臺望,但見逺海連天流,暮歸朝出誰與侶,蜃霧蠻煙結悽楚,木棉花落鸚鵡飛,苦竹叢深鷓鴣語」。
174
絶句
175
落葉滿衡門,蕭蕭風雨夕。一燈溪上明,何處獨歸客唐。 肅六首
176
肅,字處敬,㑹稽人。元末,官嘉興儒學正。洪武初,召修禮樂書,擢應奉翰林文字兼國史院編修。以疾失朝,罷歸里,謫佃濠卒。有《丹崖集》。戴叔能云:處敬詩「文澹而華,質而麗,直而不倨,簡而不嗇翰。蘇平仲云:應奉律詩步驟盛。唐 。顧𤣥言云: 林思頗清僻。
177
詩話處敬文極為危太樸、宋景濓、戴叔能、申屠子迪所許詩,與謝僉事原功齊名,稱㑹稽二肅,其為學正也,盡挈其家居。檇李徐幼文送以詩云:「路出三江外,程淹一日間」。髙季迪詩云:「舟重全家去,詩多一路題」。處敬亦有《留別詩存《丹崖集》中。當元之季,浙西嵗有詩社,而濮市濮仲溫,豐於貲集,一時名士為聚桂文,㑹以巻赴者五百人,請楊亷夫評其優劣。於是紀風土者目為「樂郊」,及楊完者,亂州無完郛,然繆同知思恭,徳謙猶招羣彥,集南湖與㑹分韻者一十有四人。越二年,曹教授睿,新民復集諸公於景徳寺,亦一十有四人,是時聞人麟彥昭、葉廣居居仲金、絅子尚、潘著、澤民、劉堪、子輿,咸有詩名。吳鎮、仲圭居魏塘,貝瓊、廷琚居千金圩,鮑恂、仲孚居郡城之西溪。郁遵子路居商陳村,四方避地者,溫州陳秀民庶子,居竹鄰巷。閩人卓成大器之,居甓川江陰,孫作大雅,居南湖崑山顧徳輝。仲瑛居合溪天台,徐一䕫大章居白苧里,㑹稽江漢,朝宗居濮院桐廬,姚桐夀樂年,居海鹽之峨溪,而河南髙遜、志士敏、東平牛諒士良、江都丘民克莊、錢唐、陳世昌、彥博、建徳張翨、翔南皆來僑居四明,周棐以陸宣公書院山長,留居棃林,日以文酒唱酬,詩成,輒鏤板鑱壁,聞者傳為勝事,今也流風遺俗,未有存者,録處敬詩,因附及之,欲尋舊蹟,不勝海桑岸谷之感也。
178
銅井迎送龍辭二首
179
伐鼓兮吹簫,迎我龍兮山椒。龍之都兮何所。泉淵淵兮石為。戸叩龍車兮乞靈,龍不出兮我心若酲。我心若酲兮龍寜勿聆。
180
我叩龍兮龍䘏,風旋波兮龍出。龍之出兮福予,變旱熯兮為澍,龍為澍兮我弗饑。返山椒兮雲旗風,泠然兮龍歸。題張孟兼所注謝翺西臺,慟哭記後。有序
181
謝翺,字皐羽,文丞相館客,丞相既薨,皐羽哭之於子陵釣臺,作慟哭記今金華張子為之觧,云:「宮中六更初罷鼔,藍田洗玉沈厓浦,廬陵忠肝一斗血,去作燕然山下土。桐江水落秋日頽,有客歌上嚴光臺,石根敲㫁鐵,如意,萬里北魂招不來,西風又涸灤河水,故老寥寥知有㡬,珍重睢陽季葉孫,箋簡能裨兩朝史,過清流闗呈同行者闗在滁州,即宋太祖以周師擒南唐將,皇甫暉姚鳳之地。前月與君南入闗,五更月出山,霧寒行,人畏露復畏虎,十十五五同躋攀,今日與君仍北去,赤日黃塵汗如雨,息肩共憩石浮圖,欲喚天風便髙舉,當時宋祖百萬兵,擒暉戮,鳳闗險平,百年戰爭幾人守,空餘蔓草啼鼯鼪,闗南遙遙,白雲逺,闗北茫茫盡,平坂回頭野,燒起荒田,驅車度闗愁日晚。
182
題趙仲庸所畫滚塵馬
183
匹馬滚塵誰所寫,天水王孫最文雅,王孫系宋不系唐,那識唐人與唐馬。左輔白沙白于雪,四十萬頭名各別。廐中此馬帝常騎,一色紫霞名叱撥,奚官似𨽻王毛仲。左手執刷右持鞚,沙平草暖不被鞍,芻豆飽來筋力縦。翻身倒豎踣鐵蹄,霧尾風]亂不齊,元是滇池赤龍種,猶思躍浪涌春泥,太平無事征戰少,青絲絡頭可終老,不似交河赴敵時,夜蹴層,冰僵欲倒。
184
抵𤓰洲。
185
春雨春潮,撼客懐,舟中,十日九陰霾,江名天塹元通蜀地入𤓰洲始接淮,我笑銀杯能羽化,君看寶劍或塵薶。明朝又過揚州去,無復瓊花舊觀牌」。
186
《韓守益》一首
187
守益,字仲修,石首人。明初,以儒士攝教宜都,擢廣西按察僉事。入為河南道御史,改春坊中允。有樗壽稾。
188
詩話中允無詩名,七言:如「幽禽曉聚岸花動,錦鯉春肥溪水溫,椰葉雨晴鸚鵡語,木棉風暖鷓鴣飛,隔簾花影散,棠棣何處鳥聲啼,栗留具,有風致」。
189
過九江。
190
夷險休渝節,勤勞莫問家,暮船維栁樹,春水泛桃花,廬阜依霄漢,江州對渚沙,多情白司馬,曽此賦琵琶,申屠衡一首
191
衡,字仲權,大梁人,徙居長洲。洪武三年徵至京,草諭蜀文。稱㫖,授翰林院修撰,謫徙濠。有《叩角集》。
192
宮詞
193
青瑣春閒漏㸃稀,博山香暖翠煙㣲,隔簾誰撼金鈴響,知是花間燕子歸。
194
江 漢一首
195
,字朝宗,㑹稽人,徙居嘉興。洪武初,以文學徵仕翰林院編修。
196
題破窓風雨圖》
197
若有人兮青雲衣,佩玉玦兮光陸。離爰處兮爰居左,琴劍兮右圖書。輕富貴兮浮雲,保厥美兮天真。山房兮寥落,天㝠㝠兮雲漠漠。雨瀟瀟兮風夜,作心耿耿兮不寐。紛遑遑兮求索,彼薄夫兮貪婪。惟聲色兮是耽,文繡兮膏粱。蓀何為兮?懐慙秋蘭兮可紉,吾所思兮古人。寒檠兮雲案,甘與君兮相親。
198
趙 俶一首
199
,字本初,紹興人。元鄉貢進士。明初,官翰林待制。
200
續蘭亭㑹補參軍孔盛詩:「暄風播曠,宇欣懐託,陽春盥袚寄幽暢,虛襟遺世塵,擷芳遵丘阿,接杯沿澗濱,詠歸何逍遙遐哉,仰斯人」。詩話》詩不見佳,取其有晉人遺韻。
201
桂彦良一首
202
彥良名徳稱,以字行,慈溪人。洪武初,待詔公車,以白衣賜宴,除太子正字。尋為晉府右傅,改長史,追贈編修,諡敬裕。烏繼善云:先生詩文在鄉里曰《清節集》,在京師曰《清溪集》,春和詠言為王傳時,曰《山西集》。為長史時曰《拄笏集》。還鄉》,後曰《老拙集》,又有《和陶詩》。《中都紀行》皆不在集中。其字句雖刻削㸃綴,自令人稱「道」不己。
203
詩話長史以徳望重韻語,非其所長,然如巴園五月收丹橘丙穴,三春饌白魚,亦小有風致。吳江史明古為作傳,稱孝陵嘗咏科斗云:「池上看科斗,分明古篆文」。命長史續之。應聲曰:「惟因蔵水厎,秦火不能焚」,可稱敏絶」。
204
和陶
205
我生雖阨窮,牆屋亦茍完,集芳被荷衣,隠居思鶡冠,素無怨懟心,安有憂戚顔,明月照溪堂,清風隠柴闗,螺杯偶獨酌,焦尾時一彈。悠悠五噫歌,逺懐梁伯鸞,庭前種梧竹,清秋共髙寒」。
206
王 鏞一首
207
鏞,嘉興人,洪武庚戌舉人,翰林院編修。《詩話》:予年十七,避兵練浦,嵗己丑,雈、苻四起,乃移家梅㑹里里,在大彭、嘉㑹二都之間,市名王店。或曰石晉時鎮遏使逵居此,故名。或曰宋尚書居正之宅,或曰元學士㫤家,於是或曰元學正綸也,傳聞各異。己亥十月,訪蒋布衣之翹於射襄城蔣語余曰:子知王店之所由,名乎?洪武中,孝亷鏞及弟鈞之所居也。因出所輯《檇李詩乘》,則二王詩俱在焉。并出二王合刋詩稾舊本共一冊,燈下讀未竟,客至轟飲而罷。甲辰四月,再過之不值。又數年而蔣逝無子,遺書盡失,可歎也。後見《水竹居詩》一巻中載二王題咏各一首,因亟録之。水竹居者,處士朱克恭之宅,距語兒鄉東六十里,地曰澄林,當時郡人馬盛為記貝。瓊為志題詩者二。王而外,有金天藻、陳麟、陳熊、陳振、孫詢熊。詩云:到門碧色帶初雨,滿地緑陰遮暮天振詩云:玉簫吹徹天如水,釣艇歸來月滿村。鈞詩云:候門童子低於鶴,留客軒忩小似船。熊為清江弟子,見《清江游殳山記》,《詢府志》有二人一分宜丞,一汀州知府,餘皆不得而詳矣。梅㑹一作梅滙水曰梅溪鏞詩,所云「吾家舊在梅溪上」是也。梁孟敬《石門集》有題嘉興王氏梅花莊》詩,未審即是二王所居否?因録鏞詩,附志於此。
208
水竹居為朱克恭賦。
209
碧水澄潭自作洲,琅玕多種屋。東頭,旋燒新筍安茶竈,時斫嘉魚踞釣舟,客至罷邀明月飲人間何必五湖遊。吾家舊在梅溪上,遙憶清風度早秋。
210
劉 紹五首
211
子憲,後以字行,建昌新城人《明音類選》作吉安人。洪武中官《翰林應奉詩》載元音遺響。
212
詩話子憲與盱江胡布、子申、張達、季充為郡人,張烈光啟、胡福、元澤類編。其詩號《元音遺響度》,其初三人皆不仕于明者,而府志載紹於洪武中官翰林應奉文字,後以國子助教致仕,則不得謂之元音矣。登道山亭五言,遺響不録。考子申《詩序》云:「僕與子憲為世姻家,曩俱客閩師,不克所志,斯蓋客閩時作。子申又為紹作《山居十詠》,其三曰仙臺山則在新城縣西南三十里,而元澤編子憲詩題曰「黎川劉紹」。然則紹非吉安人審矣。
213
《秋懐》三首
214
緬俗結紆軫易初,吾弗為臨流采香薄日與佳人期,舉世厭芳草,薰蕕以同施,撫襟悵予懐䇿駕,臨海涯,聞有魯,連子千金,棄如遺髙,情儻可起,攜手斯與歸。
215
大化日,旋運曦娥去悠悠,俛仰宇宙間,身命誰能留?迷復眚,在巳不耕,寧有秋雞鳴起為善思與大徳,禱朝露竟幾何,悵然日増憂。
216
陰陽鼓槖籥,日月如轉丸。窅窅神化運,誰能測其端。春𤾉美萬物,秋露淒以寒。乘時變榮悴,天道終可言邯鄲。
217
訪古慕,英俠,壯游,過邯鄲。連山飛翠來馬,首如揚瀾。貰酒呼,美人浩歌弔。平原憶,昔致多士。儲才濟時艱賔筵粲。珠璣簫鼓,清夜䦨蹇,我匪脫頴懐賢邈難攀。干戈浩縱橫,長路方,漫漫感激。詎有巳登車摧肺肝。
218
登道山亭
219
名藩跨炎服,崇阜極幽爽。亭臺納元氣,磅礴俯深廣。我來屬初霽,心與孤雲往。蕭颯海樹秋,如聞暮潮響。摩挲石闌,古揮霍霄漢上。大有本空虛,河山一溟漲。淒涼乘槎意,迢逓紫霞想。濁世誰復然,臨風黙惆悵。
220
林公慶一首
221
松江《新舊府志》失書「公」字。慶,字孟善,處州人。明初,官翰林,出為松江知府。
222
詩話,孟善守松江𦵏三髙士子于山東麓,見魏文靖集,而顧東江作府志,官籍、民閥皆闕焉不詳,後來者更不足責矣。
223
長沙
224
岳麓道林何處是郡人,遥指水西邨,儒官佛寺,俱無迹,竹樹如麻,暮雨昏。
225
《明詩綜》巻五
URN: ctp:ws191612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