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八v14

《八v14》[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該資料是通過對對應底本影印本進行字符識別打造的初稿。若有錯字,請協助糾正
1
《十駕齋養新錄》

十駕齋養新錄卷十四》

1
              嘉定錢大昕。

太平寰宇記》

1
予所藏《太平寰宇記》寶山朱寄園所贈其闕卷與曝書亭藏本同其書成于太平興國中尚無十五路之分故仍唐十道名目幽涿雲朔諸州雖未入版圖猶著於錄亦見當日君臣志未嘗忘山前後也是書體例雖因李吉甫而援引更為詳審閒采稗官小說亦唯信而有徵者取之有宋一代志輿地者當以樂氏為巨擘竹垞有意貶抑謂不若《九域志》《輿地記》之簡要豈其然乎。

輿地紀勝》

1
王𧰼之《輿地紀勝》二百卷予求之四十年未得近始于錢唐何夢華齋中見影宋鈔本亟假歸讀兩月而終篇每府州軍監分子目十二曰府州沿革若有監司軍將駐節者别敘沿革於州沿革之後曰縣沿革、曰風俗形勝曰景物上曰:景物下曰古迹曰官吏曰:人物曰仙釋曰碑記曰《詩》曰:四六今世所傳輿地碑記目者蓋其一門不知何人鈔出想是明時金石家為之也此書所載皆南宋疆域非汴京一統之舊然史志於南渡事多闕略此所載寶慶以前沿革詳赡分明禪益於史事者不少前有嘉定辛巳孟夏自序及寶慶丁亥季秋李垂序及曾□鳳劄子𧰼之字儀父金華人嘗知江寧縣不審終於何官其自序云:少侍先君宦游四方江淮荆閩靡國不到又云:仲兄行父西至錦城叔兄中甫北趨武興南渡渝瀘而陳直齋亦稱其兄觀之為夔路漕則中甫疑卽觀之字予又記一書稱王益之字行甫金華人蓋卽儀父之仲兄而其父之名則無從攷矣此書體裁勝於祝氏《方輿勝覽》而流傳極少又失三十二卷想海內不復有完本也。

會稽志》

1
《會稽志》二十卷前有嘉泰元年十二月陸游序其略云直龍圖閣沈公作寳為守通判府事施君宿首發其端撫幹李君兼韓君茂卿為之助郡士馮景中陸子虞王度朱鼐永嘉邵持正相與參正累月乃成沈公去為轉運副使猶經營此書不已華文閣待制趙公不迹寶文閣學士袁公說友繼為守亦力成之而始終其事者施君也既成屬游參訂其槩且為之序是務觀但預參訂而《宋史·蓺文志》旣載沈作賓趙不迹《會稽志》又載陸游《會稽志》重複互異可謂不考之甚也攷作賓以慶元五年由淮東總領除越守六年除兩浙轉運副使而不迹代之嘉泰元年攺知潭州而說友代之志蓋初始於慶元庚申而蒇事於嘉泰壬戌前後凡閱三守而通判尚未攺秩則宿於此志誠有功矣作賓,吳興人,淳熙十六年以承議郎知台州有政譽罷時民擁其轍不得行且請留于朝事見《赤城志》

會稽續志》

1
《會稽續志》八卷梁國張淏𢰅有寶慶元年三月自序其提刑提舉進士題名皆前志所未有而人物一門亦多補前志之闕漏吳越錢氏嘗稱越州為會稽府前志不載獨見於此書可見其留心掌故矣志成於寶慶初而題名訖於景定蓋後來次弟續添也淏作志當汪綱為守之口故所紀綱政迹為詳末卷載餘姚孫因越問一篇亦多贊誦汪守之語。

赤城志》

1
《赤城志》四十卷陳耆卿壽老𢰅有嘉定癸未十一月自序稱前守黃營命余偕陳維等纂輯會黃去匆匆僅就未備束其藁十年矣今青社齊公碩復以命余於是郡博士姜君容總榷之邑大夫蔡君範以下分訂之又再屬陳維及林表民等採益之又云:意所未解者恃故老故老所不能言者恃碑刻碑刻所不能判者恃載籍載籍之內有漫漶不白者則斷之以理而折之於人情洵得著書之體而可為後代法者矣其辨誤門有一條云台州天慶觀有唐開元眞容應見碑蓋開元二十九年立也後題朝散大夫使持節臨海郡諸軍事守臨海郡太守及桐柏觀碑天寶元年立川作朝請大夫使持節諸軍事守台州刺史上柱國賈長源此一人耳,所載官稱及郡號不同如此。攷唐天寶元年改台州為臨海郡至乾元元年復為台州不應開元二十九年便稱臨海郡天寶元年却稱台州又唐武德元年改郡為州太守為剌史至天寶元年復攺刺史為太守不應開元二十九年已稱臨海郡太守而天寶元年旣改太守復號刺史非二碑有誤則史之誤也予謂壽老之辨當矣然以情理度之不特史文無誤卽碑刻亦未嘗誤蓋天寶改元卽𡉈開元二十九年之次年而改州為郡𡉈是歲二月則二月以前尚稱台州剌史也眞容應見勑雖𡉈開元二十九年而台州距長安遼遠守臣承詔刋石不妨遲至次年則此刻必𡉈桐柏觀碑之後其稱臨海太守亦非誤也耆卿臨海人嘉定七年進士《宋史》不為立傳攷中興館閣續錄稱寶慶二年正月召試舘職除祕書省正字十一月轉校書郞紹定元年十二月除祕書郞三年十二月除著作佐郞六年十月除著作郞端平元年二月兼國史院編修官是月除將作少監赤城新志言其官至國子司業但不云卒於何年亦未審壽若干也此《書經》明人重刻如第卅三卷載杜範為史嵩之所鴆第四十卷載蔡家橋事皆明人竄入殊非陳氏之舊安得宋槧本而刋正之乎。

嚴州重修《圖經》》

1
《嚴州圖經》予所見者淳熙重刻本僅存首三卷前有紹興巳未正月知軍州事董升序及淳熙丙午正月州學教授剽文富序文富蓋承郡守陳公亮之命訂正是書者也卷首載建隆元年太宗皇帝初領防禦使詔宣和三年太上皇帝初授節度使制及勑書榜文二道葢淳熙丙午之歲高宗尚𡉈德壽宮故有太上之稱攷董升初为此志本題《嚴州圖經》陳公亮重修亦仍其名而王氏《輿地紀勝》陳氏直齋書錄馬氏文獻通考皆作新定志葢宋人州志多用郡名標題續志載書籍亦但有新定志初無《圖經》之目名目雖異實非有兩本也。

新定續志》

1
《新定續志》十卷前有景定壬戌方逢辰序編纂者浙漕進士州學學錄方仁榮迪功郎差充嚴州州學教授兼釣臺書院山長鄭珏郡守則天台錢可則也可則字正已景定元年以直寶章閣知嚴州三年升直寶文閣任滿四月升直敷文閣知嘉興府五月除尚左郞官尋除直徽猷閣浙東提舉志稱五王之胄相國之孫相國謂象祖也此志成於可則莅郡之日而卷首載咸淳元年升建德府省劄其知州題名則可則後續列郭自中等八人蓋後來續有增入宋時志乘大率如此。

琴川志》

1
《琴川志》自宋慶元初縣令孫應時剏始編葺其書久失傳淳祐十二年龍泉鮑廉知縣事屬邑士鍾秀實胡淳討論裒輯列為十門曰敘縣敘官敘山敘水敘賦敘兵敘人敘產敘祠敘文每門又有子目題云重修《琴川志》有寶祐甲寅中元日朐山邱岳序元至正末知州盧鎮購得舊本刋行之題其後云其成書後凡所未載各附卷末今世所傳者僅汲古毛氏重刋本。攷各卷末別無附見之文則亦非鎭之舊矣鎭又有續志紀元時事今並湮没無存獨鮑氏書尚完好可讀予所見宋縣志若高似孫之剡錄楊潛之雲間志凌萬頃邊實之玉峯志并此而四然敘述有法條簡適中當以此志為最善也《宋史新編》德祐元年二月元兵入臨江知軍鮑廉死之五月贈華文閣官其一子是亦節義之士常熟東鄉地明宏治十年割入《太倉州志》所載雙鳳鄉許浦鎭塗菘鎭支塘市甘草市直塘市穿山七浦沙頭村皆今太倉境。

金陵新志》

1
張鉉《金陵新志》十五卷有至正三年南臺御史索元岱序鉉字用鼎關中學古書院山長前載文移稱浮光張鉉則光州人也此書本續《景定建康志》而作前志所有者不具載其於江南行御史臺建置本末及御史大夫以下題名最詳脩。

太倉州志》

1
《太倉州志》十五卷明崇禎十五年知州錢肅樂盧孫延邑士前臨川縣知縣張采受先刋修分封域營建官師學較風土𨕖舉水利賦役海運兵防海事名宦人物藝文瑣綴十五門每門各有子目受先復社名士於地方利病剀切言之洵非率爾操觚其書常作嘗由作繇校作較檢作簡則避明諱也予昔游四明於范氏天一閣見張寅《太倉州志》乃嘉靖丁未刻本頃館婁東訪藏書家求嘉靖志竟不可得卽此志亦曼患缺損非復初印面目矣。
2
吳越有國時嘗以蘇州為中吳府正史郡志皆失載此志敘沿革云五化屬錢氏中吳府勝於郡志多矣。
3
志又云:宋為崑山之域政和中陞州屬平江府後為姑蘇郡此則大誤政和中升蘇州為平江府其所屬五縣如故蘇州故有吳郡之稱南渡後范石湖修志尚稱吳郡初無改名姑蘇事如志所言似政和升崑山為州其後又改州為姑蘇郡矣豈不大可笑乎。
4
元末遂昌鄭元祐僑居蘇州所著有僑吳集明德卽元祐字也吳仲超謂鄉賢祠鄭公明德是何許人𡉈州志三大疑之一受先志仍收入文藝傳竟不知明德之為元祐明人好談名節而於紀載多失討論如此者蓋不少矣。

浙江通志》

1
《浙江通志》人物傳趙孟堅字子固海鹽人系出安定郡王初以父蔭入仕後登進士第歷官集英殿修𢰅知嚴州遷翰林學士承旨年九十七謚文簡厲太鴻《宋詩紀事》亦云:景定初遷翰林學士今攷周公謹《齊東野語》謂其終提轄左帑身後有嚴陵之命是嚴州亦未到任況入翰林乎南宋入翰林者但稱直院眞除學士者已不多見若承旨則必老成久次如牟子才者始得之更非其實矣朱存理《鐵網珊瑚》載子固梅竹譜有葉隆禮跋云子固晚年工梅竹步驟逃禪予自江右歸將與之是正而子固死矣末題咸淳丁卯是子固之卒𡉈丁卯以前宋猶未亡而姚桐壽樂郊私語乃謂子固入元不樂仕進從弟孟頫來訪既退使人濯其坐具此委巷無稽之談庸足信乎。

江西通志》

1
《江西通志》選舉門載元時進士題名皆誕妄不足信子嘗見元統元年進士題名錄以此志校之志載是年登科十五人有兩陳植一貫寧州一貫永豐據錄止有王充耘李炳李毅𡉈二甲陳植徐邦憲朱彬𡉈三甲其餘皆無之植貫永豐未嘗有寧州之陳植也而三甲第廿六名艾雲中第廿八名熊癰並籍龍興路此灼然可信者而志反遺之蓋志所采者多出於家乘墓誌凡曾應鄉舉者皆冒進士之名而修志者不能別擇也且如元之設科始於延祐二年而志乃有至元丙子鄉試大德戊戌進士大德鄉試諸人是并《元史》全未寓目矣又有因涉獵史傳而轉誤者人物門於瑞州收元之𭄘秉忠此舊志所無采《元史》補入自謂淹博而不知其大不通也江西之瑞州本名筠州至理宗朝始避諱更名若𭄘秉忠久居邢臺其先世居瑞州而仕于遼金則是遼金之瑞州非宋之瑞州矣志家不諦地理不校時代乃引藏春居士之先世冒籍江右豈不令人噴飯滿案乎。

風俗通義》

1
應氏《風俗通義》《隋書·經籍志》稱三十一卷錄一卷馬總《意林》亦云:三十一卷而《新、舊唐·志》俱作三十卷《宋史》及晁氏陳氏書目皆云十卷則已失其三之二矣今世所傳唯元大德刋本前有行都水監李果序後載宋嘉定十三年丁黼跋知其書𡉈南宋時已難得又言譌舛已甚得館中本及孔寺丞本互相參校始可句讀今刻之夔子好古者或得善本從而增改是所望云則其譌謬相承非一日矣盧學士召弓嘗寓書問愆禮篇載徐孺子負衡弁涉齎一盤醊𥭊𢌲二字何義予荅云:此必算字之說《史記》鄭當時傳其俛遺人不過算器食徐廣云算竹器也算與匴同。《說文》匴,淥米籔也。〈士冠禮〉爵弁皮弁緇布冠各一陳注匴竹器名,本算字,誤分為兩字,遂不可識矣予又嘗采輯應氏逸文一冊學士見而喜之為刋入《羣書拾補》中頃歲讀馬總《意林》僧元應《一切經音義》等書續有所得惜學士已逝不及增入矣。

顔氏家訓》

1
《顔氏家訓》七卷前有序一篇不題姓名當是唐人手筆後有淳熙七年二月沈揆跋又有攷證一卷後列朝奉郎權知台州軍州事沈揆朝請郎通判軍州事管銳承議郎添差通判軍州事樓鑰迪功郎州學教授史昌祖同校又有監刋同校諸人銜皆以左為上葢台州公庫本也淳熙中髙宗尚𡉈德壽宮故卷中構字皆注太上御名而闕其文前序後有舉長記云廉臺田家印宋時未有廉訪司元制乃有之意者元人取淳熙本印行間有修改之葉則于宋諱不避矣。

容齋隨筆》

1
洪氏《容齋隨筆》續筆三筆四筆各十六卷卷首皆有自序唯五筆僅十卷而無序蓋猶未成之本也隨筆初刻於婺州至嘉定壬申從孫伋由贑州守擢江西提刑合五筆刻之章貢有何異及邱橚前後兩序又十年伋守建寧再刻千郡齋伋自為跋稱從孫朝議大夫直華文閣知建寧軍府事新除知隆興府江西安撫使則嘉定十六年八月也最後有紹定改元臨川周謹跋稱贑本漫不可辨以建本參攷鋟梓則第三刻矣今世所傳者明季吾邑馬元調刻本唯存何異一序餘皆削之此明宏治八年活字印本板心有會迎館活字銅板印兩行八字前有錫山華怛序正文皆作夾注不依元刻不如馬本之精而序跋俱完好勝于馬本。

揮麈錄》

1
王明清《揮麈錄》四卷後錄十一卷第三錄三卷餘話二卷世所傳者常熟毛氏《津逮祕書》本予嘗見宋刻殘本僅後錄首兩卷及第三錄三〈卷耳〉卷首題朝請大夫主管台州崇道觀王明清姓名又有慶元元年實錄院移泰州牒二道並云訪聞泰州通判王明淸有揮麈前後錄而不及第三錄者據明清自述前錄乾道丙戌奉親會稽曰作後錄紹熙癸丑官都下作第三錄慶元攺元吳陵官舍作吳陵卽泰州也甫經脫稿尚未流傳都下故公牒未之及耳前錄言紹興丙辰明清甫十歲計其生年當𡉈建炎元年丁未至慶元乙卯倅泰州年已六十九矣朝請大夫蓋其所終之官享年若干則無從攷也仲言習于掌故所記載有裨正史者甚多予嘗汆宋次道及仲言所述謚彚為一編,淳熙以後則取正史參以它書補之較之王圻論法攷所得多矣《說文》無總字總管總領之總皆當从糸旁前史多作揔或作惣此隸體之論變治平改都部署為都總管其文从糸不从手是為復古仲言轉以稽攷不審訾之此以不狂為狂也。

履齋示兒編》

1
《履齋示兒編》廿三卷宋廬陵孫奕季昭𢰅顧千里云嘗見影宋鈔本首題廬陵禮津孫奕季昭有開禧元祀九月上浣自序《宋史》無傳不得其出處本末予嘗見蘇州府學石刻陳襄經筵薦士章疏稱尚書都官員外郞監泗州河南轉般倉孫奕士行著於鄉閭節義信于朋友所至以善政聞攷襄薦士疏𡉈熙寧十年與開禧遠不相及蓋別是一人非季昭也頃又見婺州題名有孫奕嘉祐五年四月以駕部員外郞知婺州𡉈任改虞部郞中嘉祐與熙寧相去不遠未審卽襄所薦否。

史繩祖學齋佔畢》

1
史繩祖《學齋佔畢》四卷前有自序題淳祐庚戌吉月眉山史繩祖慶長書於梓漕極堂後有景定壬戌冬至鄱陽郭函跋繩祖之大父武陽府君字子堅精於篆隸嘗集隸格一冊以補洪景伯漢隸之缺其書今不傳所載石室壁間刻古聖賢義夫節婦及車馬人物卽武梁祠石象也頃錢唐黃小松郡丞於嘉祥縣之紫雲山搜得之而繩祖謂此碑𡉈資州宅博雅堂下制梱又輦運寬之明新二字疑有譌脫是蜀中又有翻刻本亦異聞也史氏以梁高行至范且為第一碑伏羲至樊於其頭為第一一碑使者長婦兒至縣功曹為第三碑

石刻鋪敘》

1
石刻鋪敘二卷廬陵曾宏父所作首列紹興御書石經益部石經次鍾鼎彝器款識帖祕閣前帖卽《淳化帖》絳帖長沙廬陵清江武岡諸帖元祐祕閣前帖汝帖武陵帖淳熙祕閣前帖續帖羣玉堂帖而終以鳳墅前帖畫帖續帖鳳墅者宏父所居故自題鳳墅逸客云前帖二十冊畫帖二冊續帖二十冊皆宏父裒集宋朝名人眞蹟刻置廬陵鳳山別墅者宏父之父三復字無玷官至刑部侍郞《宋史》有傳而不見宏父名此書又不載于〈蓺文志〉唯秀水朱錫鬯曝書亭題跋有之而誤仞宏父為南豐曾惇之字不知其歲月不相應也宋時江西有三曾皆衣冠之族樓大防送無玷寺丞知池州詩云我朝衣冠盛名家數三曾南豐一蘄川後起參温陵邇來螺川族駸駸皆簪纓南豐之曾顯於東都至子固兄弟名益盛子宣遂至宰相贑川之曾則茶山與其兄開皆南渡侍從廬陵之曾則三復三聘《宋史》皆有傳所謂螺川族也温陵謂公亮宋時曾氏宰相自公亮始故樓詩牽連及之公亮閩人非江西人也竹垞所舉名惇字宏父者王明清之外祖揮塵錄屢見其名實子宣之孫仕紹興朝而此宏父著書𡉈理宗淳祐之世相距百餘年其非一人無疑。

癸辛雜識》

1
周公謹《癸辛雜識》今世流傳有二本一為商氏《稗海》所刻闕落非足本一為毛氏汲古閣本前集後集各一卷續集別集各二卷最為完善而魯魚亥豕之〈說難〉以枚舉其最可笑者別集上卷兀尤石靖修四朝國史其贊史浩略云云兀尤石蜟四字乃尤木石焴之論尤焰理宗朝史官木石蓋其號別集載蔡杭事此西山之孫九峯之子《宋史》本紀表傳並作蔡抗子曾見石刻題名乃是杭字雜識固誤《宋史》亦未可據公謹自言先君子於紹定四年辛卯出宰富春九月到任壬辰歲予實生于郡齋則宋亡之歲公謹僅四十有五而書中載大德改元事其年歲𡉈丁酉是六十六歲尚無恙也戴表元序《齊東野語》述公謹之言云我家中丞自齊遷吳及今四世又云:□□侍郎公踐歴六曹外大父參預文莊章公出入兩制以湖州府志攷之章文莊者良能也中丞名祕公謹之曾祖至所謂大父侍郞者志亦未之及也。

夢粱錄》

1
《夢粱錄》二十卷錢塘吳自牧𢰅有自序後題甲戌歲中秋日葢元順帝元統二年也若前六十年則為朱咸淳十年宋祚未亾不當有滄桑之感矣自牧事迹無可攷但其人旣目睹臨安槃華之盛而書成於元順帝之初則必隱遁而享高壽者矣。

輟耕錄》

1
元人說部莫善于南村《輟耕錄》然亦有傳聞失眞者,如第一卷載世皇取江南大軍次黃河苦无舟楫夜夢一老叟曰陛下欲渡河當隨我來引至一所曰此卽是已帝遂以物標識之乃覺歷歷可記明日循行河滸尋夢中所見處果是方驚顧閒忽有人進曰此閒水淺可渡帝因謂曰:汝能涉否其人乃行大軍自後從之無一不濟帝欲重旌其功對曰:富與貴悉非所願但得自𡉈足矣遂封為荅刺罕與五品印撥三百户以食之此楊太史瑀所云也予謂世祖取江南初未親𡉈行間其時河南久入版圖何至濟軍無舟時勢絕不相應此必太宗壬辰春由河清縣白坡渡河事而誤以為世祖也《金史·烏林荅胡土傳》正大九年正月戊子北兵以河中一軍由洛陽東四十里白坡渡河白坡故河清縣河有石底歲旱水不能尋丈國初以三千騎由此路趨汴是後縣廢為鎭宣宗南遷河防上下千里常以此路為憂河中破有言此路可徒涉者巳而果然

湧幢小品》

1
朱國禎《湧幢小品》三十二卷好談掌故品題人物不為刻深之論蓋明季說部之佳者至于援引古書多有差誤如張彪稱其妻為鄉里見《南史》而誤以為楊彪王文公父名益而誤以為葢止謗莫如自修魏司空王昶語見《三國志》而誤以為《文中子》宋置顯謨閣藏神宗御集寶謨閣藏光宗御集見《宋史·職官志》而誤仞寶謨為神宗閣名元進士分左右兩榜蒙古色目人為左漢人南人為右今元統癸酉至正辛卯兩科題名具𡉈左右榜各分三甲犂然不紊乃謂漢人不得居榜首以第二為狀元則紕謬之甚矣彼特見元本紀及〈選舉志〉例書廷試進士賜某某等及第出身有差漢人必𡉈第二故剏為此說而不悟其為史家省文且左右榜之分〈選舉志〉有明文朱亦未能細檢也。

日知錄》

1
顧氏《日知錄》辨《呂氏春秋》晉文公師咎犯隨會謂隨會不與文公同時攷《左氏傳》城濮之役舟之僑先歸士會攝右士會卽隨會也正是晉文公時《通鑑》載李景伯迴波詞云:迴波爾時酒巵微臣職𡉈箴規侍飲已過三爵喧譁竊恐非儀本是六言絕句張孟啟本事詩載沈佺期云迴波爾時佺期流向嶺外生歸又載優人詞云:迴波爾時栲栳怕婦也是大好俱以迴波爾時四字開端與景伯詞同蓋迴波之體如此大唐《新語》載景伯詩作迴波詞持酒巵當是傳寫之誤顧氏轉引以為據,且謂其體首二句三言,下三句六言,翻疑《通鑑》有誤豈其然乎。
2
謝肇淛云:宋眞宗名恒,而朱子於書中恒字獨不諱,顧氏引以為祧廟不諱之證,謂當寧宗之世,眞宗已祧,此亦非是。朱文公注《論語》《孟子》,正文遇廟諱則缺筆而不改字,注則無不避者;其注《易》亦然。見於趙順孫《四書纂疏》及吳革所刋《易本義》班班可攷。謝𡉈杭未見眞宋本,故有此言,豈可依據攷宋寧宗之世太廟自太祖至光宗九世十二室未嘗祧眞廟,顧氏偶未審爾。

池北偶談》

1
王阮亭《池北偶談》謂東坡詩司馬相如如作上聲攷東坡和陶雜詩昆蟲正相齧酒比藺相如如讀去聲與去慮住為韻非讀司馬相如為上聲也。

天祿識餘》

1
《天祿識餘》詹事平湖高士奇所𢰅有一條云《周禮》漏下三刻為商商音滴按《儀禮·士昏禮》《注》曰:入三商為昏《疏》云:商謂商量是漏刻之名旣以商量為義則讀如參商之商明矣商商二字形聲俱别豈可讀三商為漏滴之滴且其文出《儀禮》鄭注乃誤作《周禮》又妄改為漏下三刻是并《周禮》亦未嘗讀也邵長蘅古今韻略十二錫部商字下亦引曰入三商為昏其誤與高氏同兩君皆有文名而不讀書故涉筆便誤。

洗冤錄》

1
洗冤集錄五卷朝散大夫新除直祕閣湖南提刑充大使行府參議官宋慈惠父編前有淳祐丁未嘉平節前二日自序葢宋槧本却有聖朝頒降新例數葉列于首卷之前皆至元大德延祐閒文移則元人增入也慈不知何郡人其書不載于《宋史·藝文志》而至今官司檢驗奉為金科玉律但屢經後人增改失其本來面目唯初刻為可貴耳《輟耕錄》記勘釘事以為剙聞然此錄已先有之矣。

證類本艸》

1
此書有兩本其一題云經史證類大觀《本草》三十一卷目錄一卷前有大觀二年十月朔通仕郞行杭州仁和縣尉管句學事艾晟序序後有一方記云大德壬寅孟春宗文刋行後題春榖王秋捐資命男大獻大成仝校錄殆明人翻元刻也其一題云經史證類政和《本草》前載政和六年康州防禦使入內醫官曹孝忠序云:蜀人唐慎微因《本草》舊經衍以證類臣親奉玉音謂此書實可垂濟乃詔節使臣楊識總工刋寫又命臣校正而潤色之謹奉明詔刪槃緝紊務底厥理凡六千餘言請目以政和新修經史證類備用《本草》云是書初刋于杭州漕司艾晟序謂慎微不知何許人其云大觀《本草》者因校刋之年題之也其後曹孝忠被旨校刋乃系以政和之名若慎微著書實𡉈元祐之世不特非政和亦非大觀也其書本名經史證類備急《本草》大觀政和皆後來所題而政和之名出于朝旨則當以政和為正然南宋人多稱大觀《本草》者政和新修之本經汴京淪喪不及流播東南陳直齋所收亦祇浙漕司本故未暇訂正耳今所傳政和本乃元初平陽張𡥅惠重刻增入寇宗奭《本草》衍義亦非孝忠之舊題記云泰和甲子下已酉冬實元定宗后稱制之年距金亡已十有六載矣而𡥅惠猶以泰和甲子下統之隱寓不忘故國之思或以為金泰和刻則誤矣。

星經》

1
今世俗所傳甘石星經不知何人僞𢰅大約采晉隋二志成之續《漢書·天文志》注引星經五六百言今本皆無之是𭄘昭所見之星經久失其傳矣。

丹元子步天歌》

1
丹元子步天歌不著𢰅人姓名相傳以為唐王希明所𢰅鄭樵獨非之以為丹元子隋之隱者與希明各是一人然歌詞淺陋不似隋人文字《隋書·經籍志》亦無此書其非隋人明矣古天文家未有以太微天市配紫宮為三垣者《太史公書》太微屬南官天市屬東官晉隋二志則分中外官與二十八宿為三列而太微天市雜敘于中官之次使丹元果隋人則唐初李淳風修《隋·志》何不一述三五之說乎漁仲好異而無識欲取俚鄙之歌駕乎前志之上所謂棄周鼎而寶康瓠者也。

數學九章》

1
秦九韶《數學九章》十八卷其目曰大衍曰天時曰田域曰測望曰賦役曰錢穀曰營處曰軍旅曰市易葢自出新意不循古九章之舊有淳祐七年九月自序攷直齋書錄有數術大略九卷魯郡秦九韶道古𢰅前二卷大衍天時二類於治歷測天為詳《癸辛雜識》又作數學大略蓋卽此書而異其名耳直齋所錄崇天紀元二歷云近得之蜀人秦九韶道古然則九韶先世蓋魯人而家於蜀者也李梅亭集有回秦縣尉九韶謝差校正啟云善繼人志當為黃素之校讐有從吾游小試丹鉛之㸃勘秦少游元祐中嘗校對黃本書籍九韶豈其苗裔耶李梅亭嘗為成都漕九韶差校正當𡉈其時其任何縣尉則無可攷矣嘉熙以後蜀土陷沒寄居東南故得與直齋往還也。予又攷《景定建康志》得二事其一通判題名有秦九韶淳祐四年八月以通直郞到任十一月丁母憂解官離任其一制幕題名寶祐閒九韶為沿江制置司參議官又癸辛雜識稱九韶秦鳳閒人與吳履齊交尤稔嘗知瓊州數月罷歸晚竄梅州以卒合此數書觀之九韶生平仕宦蹤跡略可見矣。

測圓海鏡細草》

1
元欒城李冶仁卿測圓海鏡十二卷設問百有四十有問有答有法有草皆用立天元一布算自序謂得洞淵九容之說而衍之今洞淵書久失傳不知何人所作矣書成于戊申九月其時蒙古未有年號洎至元二十四年其子克修刋刻王德淵𢰅後序云:先生病且革語其子吾平生著述可盡燔去獨此書雖小數吾嘗致力後世必有知者其矜重如此郭守敬𢰅授時術求周天弧度立天元一為半徑卽李氏法也明儒無通算術者長興顧應祥得其書謂立天元無下手處別用句股帶縱求之而盡削其細草此鄭人之買櫝還珠也。

革𧰼新書》

1
趙緣督先生《革𧰼新書》元槧本門人三衢章濬纂輯不分卷每葉廿六行行廿四字明初義烏王禕有刪本其篇目前後與此互異王序謂其書有推步立成諸篇皆載占驗之術今檢此本初無之豈王所見別有一本耶邵康節元會運世之數後儒尊信莫敢有異議者獨緣督譏其不可準謂以諸家術求皇極之元不特七政無㧾會之事抑且散亂無倫此眞通人之論非精于推步者不能知非胷有定見者不能言也。

寶祐會天歴》

1
宋寶祐會天歴,予訪之五十年,今春始於姑蘇吳氏得見之。朱錫鬯跋,引農家諺,以元日立春為百年罕遇。予攷元世祖至元三十一年甲午歲正月一日立春,見於周宻《癸辛雜識》、陶九成《輟耕錄》,距宋理宗寶祐四年丙辰僅卅有八年耳。夫元日立春、猶之天正朔旦冬至也以古法十九年一章之率推之,本非罕覯之事,田家不諳推步,故有此諺,未可信以為實也。分卦直日,以坎离震兌各六爻主二十四氣、及五日一候,皆唐〈大衍〉術,而宋因之。元〈授時〉以後始不立求卦氣七十二候諸術,今疇人子弟遂不知六日七分為何語矣。崑山徐相國家宋槧本今已不𡥅,此從竹垞影鈔本、展轉摹寫,不無脫漏譌舛,要是世間希有之物。其書元鳥為𩾐鳥,姤為遇,恒為常,皆避宋諱。若八月三日下「大夫登」三字,當為「禾乃登」之譌。

三秝撮要》

1
吳門黃氏有宋槧《三秝撮要》,凡五十七葉,不題𢰅人姓名,又無刋印年月,而紙墨極精。攷《直齋書錄解題》載此書一卷,又一本名《擇日撮要秝大略》,皆同建安徐淸叟云:其尊人尚書公應龍所輯,不欲著名,卽是書也。其書每月注天德、月德,月合、月空所𡉈,次列嫁娶求婚送禮出行、行船、上官、起造架屋、動土、入宅、安葬掛服除服詞訟開店庫造酒麯醬醋市賈安床裁衣入學祈禱耕種吉曰凡卄二條葢司天監用以注朔日者其所引有萬通禾百忌秝萬年具注秫萬年集聖秝會要秝會同秝、廣聖秝,大率皆選擇家言也。鄭樵〈藝文略〉有太史百忌秝圖一卷,太史百忌一卷廣濟陰陽百忌秝一卷呂才𢰅廣聖秝一卷晉苗銳集萬年秝十七卷楊惟德𢰅集聖秝四卷楊可𢰅今皆不傳。此書又引𭄘德成方操仲王德昭倪和父諸人說,葢皆術數之士,今無有舉其姓名者矣。

太乙統宗寶鑑》

1
《太乙統宗寶鑑》二十卷,前有大德癸卯曉山老人序,其求太乙積年術日法一萬五百歲,實三百八十三萬五千零四十八分二十五秒。予嘗詢之元和李尚之尚之曰宋同州王湜易學曰每年於三百六十五日二千四百四十分之外有終於五分者有終於六分者有終於五六分之閒者終於五分五代王朴欽天秝是也。以七千二百為日法終於六分者近年萬分秝是也以一萬分為日法終於五六分之閒者。景祐秝法載於太一遁甲中者是也以一萬五百分為日法者此暗用授時法也試以日法為一率歲實為二率授時日法一萬為三率推四率得三百六十五萬二千四百二十五分卽授時之歲實也其氣朔二策竟用授時數則仍以一萬為曰法不以一萬五百為日法所謂欲葢彌章者也王肯堂筆塵載此書上元甲子距元大德七年癸卯歲積一千一十五萬五千二百一十九年予所見本積年至明正德十二年葢後人增改非復大德舊本矣。

梅花喜神譜》

1
宋伯仁梅花譜《宋史·藝文志》及諸家書目皆不及載唯錢遵王述古堂書目曾列其目今吳中黃氏有此書分上下二卷上卷為蓓蕾四枝小蕊十六枝大蕊八枝欲開八枝大開十四枝下卷爛熳十八枝欲謝十六枝就實六枝凡百圖每圖各有標目各綴五言一絕句題云喜神者宋時俗語以畫像為喜神也前有伯仁自序後有向士璧葉紹翁序跋葢初刻于嘉熙戊戌此則景定辛酉金華雙桂堂重鋟本也伯仁字器之湖州人自號雪巖耕田夫詩載江湖小集昔侍沈歸愚《尚書》每言爛熳之熳不當从火旁古人只用漫攷字書實無熳字疑始於明代今見南宋鋟本巳作爛熳乃知此字沿調有自要不得以是藉口致貽通人之誚也。

文心雕龍》

1
《文心雕龍·議對篇》《春秋》釋宋魯桓務議二句注家皆未詳惠學士士奇云案文當云魯僖預議《公羊》經僖二十一年釋宋公傳云:執未有言釋之者此其言釋之何公與為爾也公與為爾奈何公與議爾也預與與同轉寫譌為務耳。

文𨕖注》

1
潘岳〈閒居賦·注〉引安革猛詩祁祁我徒予向疑安革猛不知何人詢之海寧陳仲魚鱣乃知革猛為韋孟之譌安乃衍字也檢《漢書》〈韋賢傳〉果如仲魚言。
2
〈甘泉賦〉注引桓譚《新論》云雄作〈甘泉賦〉一首始成夢腸出收而內之明日遂卒〈文賦〉注引新論云成帝祠甘泉詔雄作賦思精苦困倦小臥夢五藏出外以手收而內之及覺病喘悸少氣二注不同當以後注為正蓋子雲因作賦而病未嘗因病而卒也前注明曰遂卒卒字殆心寫之誤不特非新論本文并非李善注之舊也何義門謂新論出于妄人附益者蓋未檢〈文賦〉注之故或据此注謂子雲卒于成帝之世未嘗仕莽何異癡人說夢邪。

文𨕖元槧本》

1
文𨕖李善注元槧本每卷首題奉政大夫同知池州路總管府事張伯顏助率重刋有前海北海南道肅政廉訪使余饉序稱伯顏字曰正卿而未詳其籍貫頃讀鄭元祐僑吳集有平江路總管致仕張公壙誌蓋代其子都中作文稱張氏長洲之相城人公諱世昌字正卿以謹飭小心仕于朝瀑直殿廬成宗賜名伯顏由將作院判官累任慶元路同知延祐七年陞奉政大夫池州路同知泰定五年改福寧州尹後遷漳州路總管告老以平江路總管致仕乃知伯顏為吾吳人宜其文雅好事異於俗吏矣。

宋名賢五百家播芳文粹》

1
《聖宋名賢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一百卷衢山精舍葉棻子質編富學堂魏齊賢仲賢校正每卷或析為上下或上中下以前所列目計之實不止五百人舉其大數耳竹垞所見崑山徐氏宋槧本稱二百卷今吳興𭄘氏藏本祇百卷豈竹垞併所析之卷計之耶《四庫全書》云今鈔本一百十卷亦不甚合。

陸宣公集》

1
《陸宣公集》廿二卷制誥十奏草六中書奏議六前有權德輿序後載元祐八年五月七日蘇軾等劄子其書邀構字小書太上御名慎字小書御名若先代諱但缺筆而已蓋乾道淳熙閒槧本錢遵王所見大字本卽此也權序所述三項名目與此刻同惟奏草中書奏議皆作七卷疑轉寫譌六為七耳《唐書·藝文志》所載翰苑集十卷卽制誥其云議論表疏集十二卷卽奏草與中書奏議驗其目錄無不腦合若晁氏所載奏議十二卷則元祐經進之本止取後十二卷不及制誥也權序雖標翰苑之名而中書奏議實非翰苑之作則此題宣公集者為得之權公序文絕不云翰苑集殆刋書者錄權序於翰苑集之首後來併為一集沿此名而不悟其非故略為辨正之此書向為徐氏傳是樓物頃歲鮑以文得之以贈嚴久能今久能又以遺予子孫其善守之。

韋蘇州集》

1
《韋蘇州集》十卷前有嘉祐元年王欽臣序後附沈作喆所𢰅補傳最後有拾遺三葉其目云熙寧丙辰校本添四首紹興壬子校本添三首乾道辛卯校本添一首驗其款式當卽是乾道槧本而於宋諱初不囘避蓋經元人修攺失其眞矣𭄘禹錫大和六年除蘇州刺史有舉韋應物自代狀與左司同姓名而實非一人作喆作傳聯合為一篇終雖有疑詞然失史家矜愼之義矣。

臨川集》

1
陳少章書《臨川集》後云《臨川集》一百卷宋紹興中知撫州詹大和校刋黃次山為序序言此集向流布閩浙詹子自言所校悉仍其故先後失次譌舛尚多今按集中七十六卷謝張學士書卽七十八卷與孟逸祕校手書之五文重出而題互異又九十九卷金太君徐氏墓誌自夫人天性篤於孝謹上凡脫一百七十六字後卷又有仁壽縣太君徐氏墓誌銘一篇具載全文則先後失次論舛尚多誠如詹守之言它若第九卷詠叔孫通詩載宋景文集卅卷春江詩乃方子通作詠叔孫通詩吳曾《漫錄》已辨之蔡絛《西淸詩話》謂春殘宻葉花枝少云云皆王元之詩金陵獨酌寄𭄘原甫皆王君玉詩臨津豔豔花千樹云云皆王平甫詩:七十卷《相鶴經》一條本浮邱舊文皆荆公偶書慎方冊閒而亦誤編入集此見於《困學紀聞》《中吳紀聞》《廣川書跋》者也據葉少藴詩話荆公集乃宣和中薛肇明奉敕編成肇明名屢見公詩則其人素出入門下宜所編皆精審不應有如上所疏諸條之失或肇明所編別是一本與閩浙刋布者異耶馬氏經籍攷載《臨川集》百卅卷與此本卷數不同則當時有二本明矣大昕案少章所舉詹本之失信矣薛肇明卽薛昻𡽪宗時以迎合蔡京執政此小人而無學者雖出入介甫門下其編次庸有當乎。

查氏注蘇詩》

1
查慎行注東坡和陳述古拒霜花詩引古靈先生行狀公名襄字述古文惠公堯佐長子按古靈福州候官人而堯佐閬州閬中人堯佐子名述古而古靈字述古兩人並非同族豈可溷而為一若非行狀差舛則查所引誤矣。

潏水集》

1
嘉慶壬戌重陽後三日訪俭山大令於雉城官署信宿東齋於架上得此集披閲再三歎其學有本原非蹈空逞辯者可比而《宋史》不為立傳其事迹遂無可攷今據集中可見者略言之蓋以元豐二年登進士歸里五年攝夏陽令又嘗為耀州教授元祐紹聖間官於潞州元符二年以朝散郎管勾熙河路經略安撫司機宜文字崇寧初累遷直祕閣熙河轉運使三年改知鄭州又攺陳州四年移冀州其秋除河東轉運副使其後嘗為刑部郞官奉祠又嘗知夔州再任提㸃雲臺觀終于集賢殿修𢰅其𢰅范恭人墓誌云熙寧二年予生十八計其生年當𡉈壬辰而集中又有賀皇太子登寶位表則靖康丙午歲履中尚無恙其壽已七十有五不知終于何年也履中家於長安而自題趙郡葢舉郡望而言又或自題東蒙則未詳其故矣。

野處類稾》

1
洪文敏野處類稾二卷吳門徐淡如鈔以見贈頃見戈小蓮家藏本前有自序一篇因鈔于簡端序稱甲戌之春家居臥病甲戌者紹興二十四年也然細讀此集似不出文敏之手如庚戌正月謁普照塔云重來得寓目歸枕尾殘汴當謂泗州大聖塔也公生于宣和癸卯至庚戌僅八歲卽早慧能詩不應有重來寓目之句又有呈元聲如愚起莘三兄及懷舍弟逢年時歸婺源詩與文敏兩兄字全別益可疑矣。

鹤山大全集》

1
《鶴山先生大全集》宋槧本黃孝廉蕘圃所藏有吳淵序吳潛後序又有跋一篇末題開慶改元夏五月甲子諸生朝請大夫成都府路提㸃刑獄公其下殘闕姓名不可攷矣細釋其文蓋亦蜀人登寶慶元年進士嘗通判靖州者此集先有姑蘇温溪兩刻本皆止百卷至是始合《周禮》折衷《師友雅言》并它文增入為百有十卷故有大全集之稱所憾闕失十有二卷卽存者亦不無魯魚亥豕之論又有合兩卷聯為一卷者然世間恐無第二本矣。
2
《師友雅言》第三卷有一條云自成都僉判主文眉山鶴山年二十四攷文靖生於淳熙戊戌嘉定元年登第年三十一次年除成都僉判其主文眉州年三十四非二十四也。

陵陽先生文集》

1
牟巘陵陽先生文集二十四卷次子應復所編蓋非生前手定之本應復跋稱悉心裒輯十未及一卽所知如閻平章先世墓銘程承旨藏書樓記雪樓記張左丞其山書院記三省堂記皆未得本則其散失多矣子家有趙子昻書松江寶雲寺記亦獻之作今不載集中此可補應復之闕者也跋稱至元丙子卽杜門隱居凡三十六年年八十五以終是獻之卒於元至大四年辛亥當生于宋寶慶三年丁亥矣。

石田集》

1
石田先生文集十五卷元槧本凡詩賦五卷文十卷俱完好集中有寄峱子山詩卽《元史》之巎巎本康里氏子山其字也,巎與猱同,乃高切,猱、峱音亦相似,譯語無定字耳。監本巎誤作巙,乃傳寫之譌,證以《石田集》,益信。

金華黃先生集》

1
予初見黃文獻公集十卷乃明嘉靖辛卯仙居張儉所刻以意刪削春風亭筆記本別為一編雜入文集次第紊亂尤為可憎頃𡉈吳門聞黃蕘圃收得元槧本假讀之雖不標曰損齋之名而合前後集數之與行狀卷數恰合蓋文獻手定本以齋名為集名厥後門弟子校刋改題金華黃先生以示尊崇之意非有兩本也。

偶桓江雨軒藳》

1
《江雨軒藳》八卷,自題義昜桓武孟。按《太倉志》偶桓,字武孟,少嘗接識楊維楨、倪瓚,瓚亟稱之,洪武二十四年應秀才舉,為崇安從事,授廣西桂林河泊大使終荆門州吏目致仕歸遇淮南故人蔣文用卽隨入京僑居建安坊下放情觴詠久之乃還卒年八十二家桃源涇築江雨軒每自題瞎牛又號海翁志所云桃源涇者卽茜涇也明初茜涇尚屬崑山縣故黃容敘其集稱為崑山偶武孟也其辛卯立春日試筆詩云:野老行年七十三是武孟生于元順帝至元五年已卯其卒當𡉈明永樂十八年庚子矣武孟有自題桃花書屋詩卷詩云野翁家住桃源曲手種桃花結書屋太平老作葛天民自喜無榮亦無辱又有元夕寫興寄茜上諸友詩予所藏乃葉文莊菉竹堂鈔本前有巡撫官府關防印。

曝書亭集》

1
朱竹垞博極羣書題跋皆不苟下筆百餘年來人無間言然涉獵既多未免千慮一失如石刻鋪敘本廬陵曾宏父𢰅與南豐曾惇字宏父者絕不相涉而誤以為一人曩歲李南澗刋此書予始為攷正今《四庫全書》目卽采予說也其跋宋本晞范子脉訣《集解》云咸淳二年臨川李馴子野𢰅自號晞范子其書引證周洽當時板行必多傳習者而《宋·藝文志》不載何歟其跋濟生拔萃方具列元時醫家則李希范居其一攷咸淳二年丙寅距德祐丙子宋亡僅十載耳希范與晞范子明是一人而朱別而為二不加訂正亦所謂明察秋毫不見目睫者矣。

崇文總目》

1
《崇文總目》一冊予友汪炤少山游浙東從范氏天一閣鈔得之其書有目而無敘釋每書之下多注闕字陳直齋所見葢卽此本題云紹興改定今不復見題字或後人傳鈔去之耳朱錫鬯跋是書謂因鄭漁仲之言紹興中從而去其注釋今攷續宋會要載紹興十二年十二月權發遣盱眙軍向子堅言乞下本省以《唐·蓺文志》及《崇文總目》所闕之書注闕字於其下付諸州軍照應搜訪是今所傳者卽紹興中頒下諸州軍搜訪之本有目無釋取其便於尋檢耳豈因漁仲之言而有意刪之哉且漁仲以薦入官𡉈紹興之末未登館閣旋卽物故名位卑下未能傾動一時著紹興十二年漁仲一閩中布衣耳誰復傳其言者朱氏一時揣度未及研究歲月聊為辨正以解後來之惑。

郡齋讀書志》

1
鼂公武《郡齋讀書志》宋時有兩本袁州本僅四卷淳祐庚戌番陽黎安朝知袁州刋之郡齋又取趙希弁家藏書續之謂之附志衢州本二十卷則晁之門人姚應績所編淳祐已酉南充游鈞知衢州所刋兩書卷數不同所收書則衢本幾倍之其後希弁得衢本參校為後志二卷以補其闕其與希弁同者不復重列葢已非完書矣馬氏經籍攷所引晁說皆據衢本不用袁本是當時兩本並行而優劣自判今世通行本皆依袁本翻刻予壻瞿生中溶購得鈔白衢本惜無好事者刋行之。

趙希弁讀書附志》

1
趙希弁《讀書附志》不載於《宋史·藝文志》攷宗室世系表燕王德昭子魏王惟正惟正子馮翊侯從讜從讜子馮翊侯世潭世潭子正議大夫令誠令誠子右奉議郞子孟子《孟子》伯釡伯崟子師向師向子希弁希弁實太祖九世孫此書稱生父師囘紹定戊子為衡山令則是本師囘子而為世父後者也其自署銜云江西漕貢進士祕書省校勘書籍殆家於江西者。

直齋書錄解題》

1
陳振孫《宋史》無傳《癸辛雜識》別集載徐元杰暴亡或以為史嵩之毒之而死其妻申省乞朝廷與之伸冤侍御鄭案率臺諫共為一疏少司成陳振孫察官江萬里並有疏遂將醫官人從廚子置獄令鄭案督之竟不得其情止以十數輩斷遣而已是振孫於淳祐四年官國子司業也厲鶚《宋詩紀事》稱端平中仕為浙西提舉改知嘉興府攷《會稽續志》浙東提舉題名有陳振孫端平三年二月初六日以朝散大夫知台州兼權八月正除十月二十六日到任嘉熙元年五月改知嘉興府是振孫由浙東提舉改知嘉興府非浙西也今《四庫全書總目》又引《癸辛雜識》莆田陽氏子婦一條稱陳伯玉振孫時以倅攝郡又陳周士一條稱周士直齋侍郞振孫之長子謂振孫始仕州郡終官侍郎不止浙西提舉予檢汲古閣毛氏所刋《癸辛雜識》無此兩條不知總目所據何本也。
2
此書有隨齋批注不著姓名攷元時有楊益字友直洛陽人官至撫州路摠管所著有隨齋詩集或卽其人乎。

菉竹堂書目》

1
《菉竹堂書目》者明崑山葉文莊公所藏書也今所傳者其五世孫恭煥所錄云得之周玉庵家以文莊自序證之殊不合序稱書目六卷敘列本鄱陽馬氏其不同者首聖制而終以葉氏書為後錄此目不分卷第自聖制而下初不依馬氏之次亦不載葉氏書則非文莊手定之本也據其六世孫國華跋云嘗見文莊手筆艸稿前載此序而卷分為六先聖制終葉氏書每部冊若干每冊卷若干今此目有冊數無卷數葢文莊本意欲依《文獻通攷》之例每書記其卷數而以葉氏書為後錄旣未克成而序幸傳文集中今所傳之目則平時簿錄所藏書麤分門類將有事於刋正而未定之本也文莊旣沒好事者從其家得此稿傳之故與序不相應而國華謂此目依鄱陽馬氏者尤為失攷矣。
2
吳自牧《夢粱錄》一見于雜一兒通志以王氏《困學紀聞》入文集類以《金石錄》《夷堅志》《書錄解題》入類書類其一書而本類中兩三見者不可勝數。

元𮒛文志》

1
予補𢰅《元𮒛文志》所見元明諸家文集志乘小說無慮數百種,而於焦氏《經籍志》黃氏《千頃堂書目》倪氏《補金元𮒛文》陸氏《續經籍攷》朱氏《經義考》采𫉬頗多,其中亦多譌踳、不可據者,略舉數事以例其餘,非敢指前人之瑕疵,或者别裁苦心,偶有一得耳:
2
郝經玉衡貞觀黃倪兩家俱入故事類,此書有自序,見《陵川集》《山西通志》列于天文類,今從之。
3
祝君澤《古賦辨體》十卷錢遵王以為宋人按祝堯字君澤延祐五年進士官無錫州同知其為元人無疑。
4
王圻《續文獻通攷》以石一鰲《五言總論》入集類,攷《黃文獻公集》有石先生墓表云:晚而覃思于《易》,著《互言總論》十卷,朱錫鬯亦收入《經義攷·易類》,王誤「互」為「五」,非也。
5
鄭起潛《聲律關鍵》八卷,黃、倪俱以為元人。按起潛南宋人,淳祐中直學士院,不當𡉈元人之列。
6
倪氏多以宋賢誤列元人如計有功仕于紹興朝其所𢰅唐詩紀事刻於嘉定中今汲古閣重刋本前載舊序甚明趙順孫宋季執政未仕元而卒黃溍集有格齋先生阡表稱卒於至元十三年實宋少主德祐二年卽宋亡之歲晉卿元臣不敢用宋《紀年》耳倪氏俱以為元人誤矣王厚之宋孝宗時人葉隆禮宋理宗時人倪皆誤仞為元人。
7
倪志醫方類有竇黙《瘡瘍經驗全書》十二卷又有竇漢卿《瘡瘍經驗全書》十二卷,漢卿卽黙字,倪不攷、而兩收之,或以漢卿為宋人,亦誤。
8
王元杰《春秋讞義》十二卷,前有干文傳序元杰吳江人與文傳同郡黃氏於《春秋》類別有干文傳《春秋》讞義十二卷顯係重出《蘇州府志·藝文》亦承黃氏之誤
9
胡天游傲軒吟稿天游本貫岳州之平江而《蘇州府志·𮒛文門》亦收之此以地名偶同而誤者也。
10
俞遠學詩管見一卷江南通志入經部一入小說部此書。
11
今已失傳姑列之文史當攷朱氏《經義攷》亦云:未見
12
程魚門家藏程復心孔子《論語》年譜《孟子》年譜各一卷不見於前人著錄或是好事僞託今不收。
13
來鶴亭詩旣白軒稿竹洲歸田稿皆呂誠作今《蘇州府志》誤以為吳肅。
14
胡方平《易學啟蒙通釋》二卷,前載淳熙十三年序,乃朱文公《啟蒙》之序也。《經義攷》誤仞為方平自序而載之,則方平為淳熙中人矣。攷《元史·儒學傳》:饒州沈貴寶受《易》于董夢程,夢程受朱熹之《易》于黃榦,而方平及從貴寶夢程學,則方平為考亭三傳弟子。
15
焦竑《志》以移刺楚材與耶律楚材為二人,周權與周衡亦為二人,揭徯斯與揭曼碩亦重出。
16
倪志之重出者如滕寳萬邦一覽集見史鈔類又見地理類而張宗說紀古滇說集一卷見霸史類張宗道紀古滇說集一卷又見地理類其人實名道宗不特非宗說亦非宗道也李延興字繼本亦分為二人呂誠一名肅亦誤分為二。
17
錢遵王敏求記有天文主管釋義以為李泰所葺未審泰何時人今據鄭明德僑吳集定為所煕載𢰅遵王所見或別是一書。
18
焦黃皆以趙孟堅入元人葢傳聞子固有譏松雪事而不知非其真也子固實卒於宋世與元代無涉今不取。
19
倪《志》小學類有程端蒙《大爾雅》。按:端蒙與朱文公同時,不當𡉈元人之列。又〈易類〉有林光世《水村易鏡》一卷,〈春秋類〉有章樵《補春秋緐露》,〈編年類〉有𭄘時舉《續宋中興編年》,光世、樵、時舉俱宋人。
20
黃、倪二《目》於〈醫類〉載《聖濟總錄》二百卷,此宋政和中太醫局所修書也。元大德四年,嘗命集賢學士焦惠等校刋,遂誤仞為元人𢰅,今不取。
21
朱氏《經義攷》有何夢中學《周禮》義一卷引王圻說謂元東陽內舍生何夢中與弟參知政事夢然所作按三舍法行于宋世元時未之有也夢然參知政事非宋景定二年亦非元所授官此王氏續《通攷》之誤竹垞未及辨正耳朱以《周禮》試士此必弟兄科舉之文不當混入經義也。
22
黃氏倪氏史類有尹起攀綱曰發明五十卷按趙希弁讀書附志載此書云:建康布衣尹起蒂所著別之傑帥金陵進其書于朝魏了翁為之序則非元人矣趙志云建康布衣而黃以為遂安人當攷。
23
倪志有孔元祚孔氏續錄五冊《注》云:孔子五十一代孫予嘗見元初刻本名孔庭廣記十二卷乃孔子五十一代襲封衍聖公元措所𢰅葢卽是書故指為祚音之論耳其書實五冊王鶚汝南遺事雜史也而倪志列于地理。
24
曾堅詩疑大鳴集黃目列于明人云吳江人仕元為禮部員外郞徐達克元都堅出降仍原官宣德初歷官雲南左布政使此大誤也按四朝詩堅字子白臨川人至正甲午進士官至翰林直學士元以經疑取士此云詩疑大嗚者當是科舉所用黃以吳江同姓名者當之失之逭矣。
25
朱氏《經義攷》禮類有葉起䘮禮會記又有䘮禮會經葢一書而重出也據虞伯生序當作記今刪其一。
26
黃倪二家制舉類有陳悅道書義斷法六卷按其書首帙自題鄒次陳悅道鄒其姓次陳其名悅道則其字也次陳宜黃人其字悅道見於吳草廬集證據分明今乃以陳為姓悅道為名豈其然乎次陳一字周弼有史抄十卷見倪志史鈔類又有遺安集十八卷見草廬序。
27
尤侗𢰅《明史·藝文志》稿收朱公遷史伯璿程端禮王憚楊允孚王楨張養浩李冶范停周伯琦陸輔之李存吳海皆以為明人潘昂霄河源志誤作潘昻。
28


《十駕齋養新錄》卷十四
URN: ctp:ws191980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5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