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卷三十唐

《卷三十唐》[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1
裴度中立。元和末為宰相,歷事四朝,以全德始終。李義山稱為聖相。微時寓洛,嘗策蹇天津橋,有二老人倚柱而立,語云:「適憂蔡州未平,須待此人為將。」其僕攜書囊從後聞之,歸述其事,度曰:「見我龍鐘,相戲耳。」洎留守洛,每語天津橋老人之事。有別墅於集賢里,具涼台燠館,號綠野堂。
2
元和中,裴度出征淮西,請韓愈為掌書記,及賊平入覲,以詩示幕中賓客,愈和一篇云:「南伐旋師太華東,天書夜到冊元功。將軍舊壓三司貴,相國新兼五等崇。鴛鷺欲歸仙仗裏,熊羆還入禁營中。長慚典筆非材職,得就閒官即至公。」時李僕射方為華州刺史,戎服橐接於道左,愈有詩云:「荊山行盡華山來,日照潼關四扇開。刺史莫嫌迎候遠,相公親破蔡州回。」
3
裴度征淮西日,掘得一碑,上有謠云:「井底一竿竹,竹色深深綠。雞未肥,酒未熟,障車兒郎且須縮。」有識之者曰:「『雞未肥』,肥去月乃己字,『酒未熟』乃酉字。」其後,吳元濟果以己酉日就擒。宋人四六有「學漸鼠獄,智乏雞碑。」下句正用此事。
4
劉虛白昔與裴令公同硯席,及公主文,虛白猶是舉子,試雜文日,簾前獻一絕云:「二十年前此夜中,一般燈燭一般風。不知歲月能多少,猶著麻衣待至公。」
5
白樂天求馬於裴令公,公贈以馬,因戲云:「君若有心求逸足,我還留意在名姝。」引妾換馬之事。樂天答曰:「安石風流無奈何,欲將赤驥換新娥。不辭便送東山去,臨老何人與唱歌。」
6
裴晉公在相位,有人寄槐癭一枚,欲削為枕。時郎中庾威世稱博物,召請別之,庾捧玩良久,曰:「此是雌樹生者,恐不堪用。」語次,偶及庚甲,庾曰:「某與令公同是甲辰生。」公笑曰:「郎中便是雌甲辰。」裴晉公除平章事,制有云:「十拜相詔,四登帥壇。」嘗自贊曰:「爾身不長,爾貌不揚。胡為將?胡為相?一片靈臺,丹青莫狀。」
7
裴晉公《中書即事》云:「有意效承平,無功益聖明。灰心緣忍事,霜鬢為論兵。道值身還在,恩深命轉輕。鹽梅非擬議,葵藿是平生。白日長懸照,蒼蠅謾發聲。嵩陽舊田地,終使謝歸耕。」
8
裴晉公不信術數,每語人曰:「雞豬魚蒜,逢著則吃。生老病死,時至則行。」
9
裴晉公臨薨,以平淮西所賜玉帶卻進,口占奏狀曰:「內府之珍,先朝所賜。既不合將歸地下,又不合留在人間。」聞者嘆其不亂。晉公午橋莊有文杏百株,其處立碎錦坊、小兒阪,草盈茂,時公使驅數群羊散阪上,曰:「芳草多情,賴此妝點。」臨終,告門人曰:「吾死無所繫,但午橋莊松雲嶺未成、軟碧池繡魚尾未長、《漢書》未終篇,為可恨耳。」
10
權德輿載之。三歲時能辨四聲。元和中,同平章事。卒謚曰文。
11
唐制,舉人試,日既暮,許燒燭三條。主文權德輿於簾下戲云:「三條燭盡,燒殘舉子之心。」舉子遽答云:「八韻賦成,驚破侍郎之膽。」咸通中,韋承貽試日,先畢,曾作詩賦此事云:「褒衣博帶滿塵埃,獨向都堂納卷回。逢巷幾時聞吉語,棘籬何日免重來?三條燭盡鐘初動,九轉丹成鼎未開。殘月漸低人擾擾,不知誰是謫仙才?」
12
權德輿以文為戲,嘗用古人姓名藏句中,其一篇云:「藩宣秉戎寄,衡石崇位勢。年紀信不留,弛張良自愧。樵蘇則為愜,瓜李斯可畏。不顧榮官尊,每陳農畝利。忌滿寵生嫌,養蒙恬勝智。疏鐘皓月曉,晚景丹霞異。澗谷永不諼,山梁冀無累。頗符生肇學,得展禽尚志。從此直不疑,支離疏世事。」
13
王播字明揚。弟起、鐸,一門三相。文宗嘗題詩太子笏賜起,詔畫像便殿,號當世仲尼。
14
王播少孤貧,嘗客揚州惠照寺木蘭院,隨僧齋粥,僧厭苦之,乃齋罷而後擊鐘。後二紀,播出鎮揚州,因訪舊遊,向之題處,皆以碧紗幕其詩。播繼以二絕句曰:「三十年前此院遊,木蘭花發院新修。如今再到經行處,樹老無花僧白頭。」又「上堂已了各西東,慚愧綻璺購籩印H十年來塵撲面,而今始得碧紗籠。」
15
陳通方與王播同年,播年五十六,通方甚少,因期集,撫播背曰:「王老奉贈一第。」播恨之。後通方丁家難,辛苦萬狀,播捷三科為正郎,判鹽鐵,通方窮悴求助,不甚給之,時李虛中為副使,通方以詩求為汲引云:「應念路傍憔悴翼,昔年喬木幸同遷。」播不得已,薦為江西院官。
16
王起四典貢舉,所取士皆知名者,人服其鑒。會昌中放第二榜,僧廣宣以詩寄賀曰:「從辭鳳閣掌絲綸,便向青雲領貢賓。再闢文場無枉路,兩開金榜絕冤人。眼看龍化門前水,手放鶯飛谷口春。明日定歸台席去,愈嗽上共陶鈞。」起和云:「延英面奉入春闈,亦選工夫亦選奇。在冶只求金不耗,用心空學秤無私。龍門變化人皆望,鶯穀飛鳴自有時。獨喜向公誰是論,彌天上士與新詩。」起子龜,從起在河中,于中條山山谷中起草堂,與山人道士游,朔望一還府第,人自為郎君谷。
17
初王起自中書舍人知舉,放進士周墀及第,後同在翰林,及會昌再放榜時,墀任華州,因寄詩賀敘同在翰林曰:「文場三化魯儒生,二十餘年振重名。曾忝木雞誇羽翼,又陪金馬入蓬瀛。雖欣月桂居先折,更羨春蘭最後榮。欲到龍門看風水,關防不許暫離營。」起答曰:「貢院離來二十霜,誰知更忝主文場。楊葉縱能穿舊的,桂枝何必愛新香?九重每憶同仙禁,六藝初吟得夜光。莫道相知不相見,蓮峰之下有龔黃。」人以為絕唱。
18
李逢吉虛舟。嘗知貢舉,榜未放而入相,王播代放榜,及第人就中書見座主,時稱好腳跡門生。
19
元和十一年,歲在丙申,李逢吉下三十三人皆取寒素,時有詩曰:「元和天子丙申年,三十三人同得仙。袍似爛銀衣似錦,相將白日上青天。」
20
李逢吉性強愎而沉猜多忌,好危人,略無怍色。劉禹錫有妓甚麗,李陰以計奪之,約某日皇城中置宴,朝賢寵嬖並請早赴境會,敕閽吏先放劉家妓從門入。傾都驚異,無敢言者。劉惶惑吞聲。又翌日,與相善數人謁之,但相見如常,從容久之,並不言境會之所以然,座中默然,相目而已。既罷,一揖而退。劉嘆吒而歸,無可奈何,遂憤懣而作四章以擬《四愁》。其一云:「玉釵重合兩無緣,魚在深潭鶴在天。得意紫鸞休舞鏡,傳言青鳥罷御箋。金盆已覆難收水,王軫長籠不續弦。若向蘼蕪山下過,遙將紅淚灑窮泉。」其二云:「鸞飛遠樹棲何處?鳳得新巢已去心。紅璧尚留香漠漠,碧雲初斷信沉沉。情知點污投泥玉,猶自經營買笑金。從此山頭似人石,丈夫形狀淚痕深。」其三云:「人曾何處更尋看?雖是生離死一般。買笑樹邊花已老,畫眉窗下月猶殘。雲藏巫峽音容斷,路隔星橋過往難。莫怪詩成無淚滴,盡傾東海也須幹。」其四云:「三山不見海沉沉,豈有仙蹤更可尋?青鳥去時雲路斷,嫦娥歸處月宮深。紗窗遙想春相憶,書幌誰憐夜獨吟?料得夜來天上鏡,只因偏照兩人心。」
21
李翱習之。父名楚金,故其所為文,皆以「今」為「茲時」。有毛傅者,好食鳩,人與己相得,必以鳩贈之,一見翱,贈十二籃。
22
李尚書在潭州,席上有舞《柘枝》者,顏色憂悴。殷堯潘侍御當筵贈詩曰:「姑蘇太守青娥女,流落長沙舞《柘枝》。滿座繡衣皆不識,可憐紅臉淚雙垂。」翱詰其事,乃姑蘇臺韋中丞愛姬所生之女。夏卿之裔,正卿之侄。曰:「妄以昆弟夭折,委身樂部,恥辱先人。」言訖涕咽,情不能堪。亞相為之吁嘆,且曰:「吾韋族姻舊。」速命更其舞衣,飾以桂襦,延與韓夫人相見。夫人吏部之女。顧其言語清楚,宛有冠蓋風儀,遂於賓榻中選士而嫁之。舒元輿侍郎聞之,自京弛詩曰:「湘江舞罷忽成悲,便脫蠻靴出絳幃。誰是蔡邕琴酒客?魏公懷舊嫁文姬。」
23
李尚書初守廬江,有重繫者當大辟,引慮之時,啟曰:「昔於小時專習一藝,願於貴人前試之。」乃長嘯也。公命緩繫而聽之,曰:「不謂蘇門之風,出於赭衣之下。」遂蠲其罪。有僧相打,斷云:「夫說法則不曾敷坐而坐,相打則偏袒右肩左肩。領來向佛前而作偈言,各笞去衣十五,以例三千大千。」又斷僧通狀云:「上歲童子,二十受戒。君王不朝,父母不拜。口稱貧道,有錢放債,量決十下,牒出東界。」
24
李尚書牧江淮日,進士盧儲投卷來謁,李禮待之,置文卷案間,赴公宇視事。長女及笄,見文卷尋繹數四,謂小青衣曰:「此人必為狀頭。」李聞之,深異其語,乃納為婿。來年果狀元及第。纔過殿試,即赴佳姻,作《催妝》詩曰:「昔年將事玉京遊,第一仙人許狀頭。今日已成秦晉會,早教鸞鳳下妝樓。」
25
李翱問樂山禪師:「如何是道」?師曰:「雲在天,水在瓶。」翱作偈曰:「煉得身形似鶴形,千株松下兩函經。我來問佛無餘話,雲在青天水在瓶。」翱問:「如何是戒、定、慧。」師曰:「太守欲保任此事,直須向高高山頂坐,深深海底行。閨閣中物割捨不得,便為滲漏。」師一夜登山大笑,翱贈詩曰:「選得幽居愜野情,終年無送亦無迎。有時直上孤峰頂,月下披雲笑一聲。」
26
李約存博。竟勉之子。梁武造寺,令蕭子雲飛白大書一「蕭」字。約自江淮竭產致歸洛中,扁於小亭,號曰「蕭齋」。
27
李約為兵部員外郎,與主客外郎張諗同官,每單床靜言,達旦不寐。贈韋徵君況詩曰:「我有心中事,不向韋三說。秋夜洛陽城,明月照張八。」
28
李約雅度簡遠,有山林之致,在潤州得古鐵一片,擊之清越;又養一猿,名山公。月夜泛江,登金山鼓琴,猿必嘯和。曾佐庶人李心唬至金陵,屢贊招隱寺標致。一日,庶人宴寺中。明日謂曰:「子嘗稱招隱標致,昨日遊宴,何殊州中?」約曰:「某所賞者,疏野耳。若遠山將翠幕遮,古松用彩物裹,膻腥ネ鹿跑泉,音樂亂山鳥聲,此則實不如在叔父大廳也。」
29
李員外《觀祈雨》云:「桑條無葉土生煙,簫管迎龍水廟前。朱門幾處耽歌舞,猶恐春陰咽管弦。」
30
李涉字清溪,與弟渤俱隱南康山中。渤嘗養一白鹿,號白鹿先生。
31
李涉《題鶴林寺僧室》云:「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因過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閒。」宋時,有數貴人遇休沐,攜歌舞僧舍者,酒酣誦此時,僧聞而笑曰:「尊官得半日閒,老僧卻忙三日。」謂一日供帳,一日燕集,一日掃除也。
32
李涉嘗過九江,至皖口遇盜,問:「何人?」從者曰:「李博士也。」其豪首曰:「若是李涉博士,不用剽奪。久聞詩名,願題一篇足矣。」涉贈一絕云:「春雨蕭簫江上村,綠林豪客夜知聞。相逢不用相回避,世上如今半是君。」豪首餞賂且厚,李不敢卻,而都斯人神情復異,復期會於淮揚佛寺。及至揚,遍歷諸寺,遇一女子拜泣,乃故劉員外愛姬宋態也。劉、李有昔年之分,贈詩曰:「長憶雲仙至小時,笑蓉頭上綰青絲。當時驚覺高唐夢,唯有如今宋玉知。」又;「陵陽夜宴使君筵,解語花枝在眼前。自從明月西沉悔,不見級鴝十年。」已而歎曰:「不見豪首而逢宋態,成終身之喜恨矣。」後番禺舉子李匯征客遊閩、越,弛車至循州,冒雨求宿,田翁指韋氏莊居,韋氏乃杖履迎賓,年已八十有餘,自稱曰野人韋思明。與李生談論,淹留累夕,因及詩語,韋叟吟曰:「長安輕薄兒,白馬黃金羈。」以匯征年少而事輕肥故也。李生還令云;「昨日美少年,今日成老醜。」韋乃喟然歎曰:「老其醜矣,少壯所嗤。至客改令,不離舊意。」曰:「白髮有前後,青山無古今。」韋微笑曰:「白髮不遠於秀才,何忽於老夫也。」叟復還令曰:「此公頭白真可憐,惜伊紅顏美少年。」於是共論數十家歌詩,次第及李涉絕句,主人酷稱善,匯徵遂吟曰:「遠別秦城萬里遊,亂山高下出商州。關門不鎖寒溪水,一夜潺鈾塗統睢!庇衷唬骸盎表千年一鶴歸,丹砂為頂雪為衣。泠泠仙語人聽盡,卻向五雲翻翅飛。」思明復吟二篇,曰:「因韓為趙兩遊秦,十月冰霜渡孟津。縱使雞鳴見關吏,不知餘也是何人。」又曰:「滕王閣上唱伊州,二十年前向此遊。半是半非君莫間,西山長在水長流。」孿生重詠贈豪客詩,韋叟愀然變色曰:「老身弱齡不肖,游浪江湖,交結奸徒,為不平事,後遇李涉博士,蒙簡此詩,因而至跡。李公待愚,擬陸士衡之薦戴若思,中心藏焉。遠隱羅浮山,經于一紀。李既云亡,不復再游秦、楚。」追惋今昔,因乃潸然,復數日別。
URN: ctp:ws195513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