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卷一百十三

《卷一百十三》[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該資料的標點符號由人工智能製作。此過程難免引入錯誤;若遇到標點錯誤,敬請自行修改。
1
欽定四庫全書
2
喻林卷百十三     明。 徐元太 撰性理門
3
守要
4
戸之開闔,必由於樞,情之通塞,必在於感。《後漢書廉范傳、論註。凡在天,非日不明,居地以斗而辨。宋書厯志下。
5
萬物有所生而獨知守其根,百事有所出而獨知守其門《淮南子原道訓》
6
今夫調絃者,叩宫宫應彈角角動,此同聲相和者也。夫有改調一絃,其於五音無所比鼔之,而二十五絃皆應,此未始異於聲而音之君已形也《淮南子覽㝠訓》。
7
猶本與末也,從本引之,千枝萬葉,莫不隨也《淮南子》《精神訓》。慎子曰:「匠人知為門,能以門,所以不知門也,故必杜,然後能門《淮南子道應訓》
8
風自動而依之德,自立而秉之,斯易持易行之道也」。郭子註,莊天運。
9
示應於近遠,有可察託,驗於顯,微或可包。是以寸管下傃,天地不能以氣欺。尺表逆立,日月不能以形逃。《文選》,陸士衡演連珠》。
10
通於變者,用約而利博。明其要者,器淺而應𤣥。是以天地之賾,該於六位,萬殊之曲窮於五絃《文選》、陸機《演連珠》。尺表能審璣衡之度,寸管能測往復之氣《世說》,《新語》言語。。終年為車,無一人之輪則不可馳意林,子思子
11
玉律追天,故躔次之期不變,緹室候景,則發歛之氣罔踰。《藝文類聚內典部寺碑》
12
此是世寶未足為上,於諸寶中法寶為上,此是世光未足為上,於諸光中智光為上,此是世明未足為上,於諸明中心明為上。五燈㑹元西天祖師,二十七祖。
13
夫約方者,猶約囊也,囊滿而弗約,則輪泄。方成弗約,則神與弗俱《黃帝素問》、「《靈樞》經禁服」。」。
14
家者,知人之本根也,身者,知天之淵泉也。《道德經指歸》卷八。去家出戶,不見天下,去身窺牖,不知天道,其出愈遠,其知益少,周流四海,其迷益甚!」《道徳經指歸》卷八。
15
茍解提綱而振領,自然掘土而得金,玉皇本行集經。萬象森羅,不離兩儀之育,百法紛凑,無越三教之境。華陽,陶隠居集。
16
譬如有人塊擲,師子師子,逐人而塊自息。《波羅蜜多經》卷五百六十九。
17
譬如桴筏,以繩貫穿,連綴竹木,不令分㪚於河流中,遊行自在。大方廣《佛華嚴經》卷三十六。
18
如人䕶身,先䕶命根,大方廣佛華嚴《經》卷七十八。譬如有人,調和藥汁,必當先取好清浄水」。《大方廣佛華嚴經》卷七十八。
19
如機關木人,若無有楔,身即離㪚,不能運動」。《大方廣佛華嚴經》卷七十八
20
菩提心者,如白㲲線,從本已來,性清浄,故菩提心者,如快利犁。能治一切衆生田。故菩提心者猶如快箭,能破一切諸苦的。故菩提心者猶如利矛,能穿一切煩惱甲。故菩提心者猶如堅甲能䕶一,切如理心。故菩提心者,猶如利刀能斬,一切煩惱首。故菩提心者猶如利劒,能斷一切憍慢鎧,故菩提心者如勇將幢,能伏一切諸魔軍。故菩提心者,猶如利鋸,能截一切,無明樹故《大方廣佛華嚴經》卷七十八。
21
菩提心者,如錬金藥能治,一切煩惱垢。故菩提心」者,猶如好蜜圓滿,一切功德味。故菩提心者猶如正道。令諸菩薩入智城,故菩提心者猶如好器,能持一切白净法《大方廣佛華嚴經》卷七十八
22
譬如人病喉咽痛,舉一身皆為痛佛遺日摩尼,寶經推六。云何貍?心謂順修徐進法云何狗心?謂得少分以為喜足。云何鼠心謂思惟斷諸繋縛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詩一。云何師子心?謂修行一切無怯弱。法云何鵂鶹心,謂常暗。夜思念云何?烏心謂一切處驚怖思念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詩一
23
如膏車轄令不敗傷,有所至到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詩七譬如工巧匠,善守於機發,亦如海船,師執柁而揺動,大乗密嚴經卷上。
24
以不放逸行為種子,故而成善。法果以尸波羅蜜行為足,故而能善去。以菩提心為命,根故而不死滅。以舍摩他毘婆舍那為手故而能善巧作業以信業,果報為眼故,而現見智慧修空慧為首,故而無所分別法集,經欲一如膏車,省牛氣力,車即易牽蘇婆呼童子經》卷中
25
猶如列陣共鬭戰時,唯《要誓》為第一,猶樓觀椽,彼一切皆依承椽,梁立承椽,梁承椽梁,皆攝持之,承椽梁者為最第一。《中阿含經》卷三十四
26
譬如國王有邊境城,四周堅固,巷陌平正,唯有一門立守門者。聰明黠慧,善能籌量。外有人來應入者聽入不應,入者不聽周市繞城。求第二門,都不可得,都無猫貍出入之處。況第二門,彼守門者都不覺悟,入者出者。然彼士夫知一切人,唯從此門,若出若入,更無餘處」。《雜阿含經》卷三十四。
27
譬如防水,善治堤塘,勿漏而已中本起經比丘品。佛以忍為鎧,精進為鋼鉀,持戒為大馬,禪定為良弓,智慧為好箭外破魔王軍,內滅煩惱賊《大智度論》卷二
28
忍為堅鉀胄慧,為利刀仗。天清問經當三。
29
信能度淵攝,為船師,精進除苦,慧到彼岸,法句經,篤信品。如逸象無鉤,終不順調道。三昧法門經卷上。
30
大慈悲為軸,智慧為兩輪,精進為快馬,戒定以為銜。忍辱心為鎧,總持為轡勒。《大智度論》卷四。
31
譬如人射,先得平地,地平然後心安心安,然後挽滿挽滿,然後䧟深戒,為平地,定意為弓挽,滿為精進,箭為智慧,賊是無明」。大智度論》卷十四。
32
如人上屋,非梯不昇,不得戒梯,禪亦不立《大智度論》卷十四。譬如國王有一大臣自覆藏罪,人所不知,王言取無脂肥羊來,汝若不得者,當與汝罪。大臣有智繋一大羊,以草榖好養,日三以狼而畏怖之,羊雖得養肥,而無脂牽羊與王,王遣人殺之,肥而無脂。王問云:何得爾荅以上事。菩薩亦如是見無常,苦空狼,令諸結使脂,消諸功德肉肥《大智度論》卷十五
33
是覺觀能生三昧,亦能壞三昧,譬如風能生雨,亦能壞雨」。《大智度論》卷二十一。
34
譬如農夫,遇好良田而無種子,雖欲加功,無以肆力」。《大智度論》卷三十
35
實智慧者,則是度老病死,海堅牢船也,亦是無明黒暗大明燈也。一切病者之良藥也,伐煩惱樹之利斧也遺教經論離十二
36
或復方之日月,譬若寶珠,義等塗香,事同惜水。越渡大海,號曰牢船,生長善芽,又稱平地。《法苑珠林》卷八十二。
37
若菩薩欲得浄土,當浄其心,隨其心浄,則佛土浄維摩詰所說,經佛國品
38
寶積當知直,心是菩薩浄,土深心是菩薩浄,土大乗心是菩薩浄土布施是菩薩浄土,持戒是菩薩浄土,忍辱是菩薩浄土精進是菩薩浄,土禪定是菩薩浄土智慧是菩薩浄土四無量心,是菩薩浄土四攝法是菩薩浄土方便是菩薩浄土三十七品是菩薩浄土廻向心是菩薩浄土說除八難,是菩薩浄土自守戒行不譏彼闕是菩薩浄土十善是菩薩浄土維摩詰所說,經佛國品
39
障蔽風雨,莫過於舍,滅除衆想莫妙於空,亦能絶諸問難,降伏魔怨,猶密宇深重,冦患自消,羅什譯維摩詰,經佛道品。三乗法以三十四心成道大,乗中唯以一念,則豁然大悟,具一切智也。羅什譯,維摩詰經,菩薩品。
40
夫欲響順必和,其聲欲影端必正其形,此報應之定數也。僧肇註:維摩詰,經佛國品。
41
至人
42
夫古之至人,藏器於靈,褞袍不能令暖,軒冕不能令榮,動如川之流,靜如川之渟《晉書董京傳》
43
舜者處民之中,則自齊乎士。處君子之中,則齊乎君子,上與聖人,則固聖人之林也晏子《春秋外篇》
44
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讁,善計不用,籌䇿善閉,無關鍵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老子巧用。
45
大丈夫恬然無思,淡然無慮,以天為蓋,以地為車,以四時為馬,以陰陽為御,行乎無路,遊乎無怠,出乎無門,以天為蓋,則無所不覆也。以地為車,則無所不載也。四時為馬,則無所不使也,陰陽御之,則無所不備也。是故疾而不揺,遠而不勞文子道原
46
其動若水,其靜若鑑。其應若響芒乎,若亡寂乎! 關尹子三極
47
入水不溺,入火不熱,斫撻無傷痛,指擿無痟癢,乗空如履,實寢虛若處牀,雲霧不硋,其視,雷霆不亂其聽,美惡不滑,其心,山谷不躓其步,神行而已《列子,黃帝
48
絶跡易無行地難》莊子人間世
49
予方將與造物者為人厭,則又乗夫莽眇之鳥以出六極之外,而遊無何有之鄉以處壙埌之野,莊子應帝王。孔子見老𥅆歸,三日不談,弟子問曰:夫子見老𥅆,亦將何規哉?」孔子曰:吾乃今於是乎?見龍龍合而成體,㪚而成章,乗乎雲氣而養乎陰陽,予口張而不能嗋予,又何規老𣆀哉!」子貢曰:然則人固有尸居而龍見,雷聲而淵默,發動如天地者乎?」莊子,天運。
50
至人神矣,大澤焚而不能熱河,漢沍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風振海而不能驚,若然者,乗雲氣騎日月而遊乎四海之外,死生無變於已,而況利害之端乎!莊子齊物論。夫水之於汋也,無為而才自然矣,至人之於德也,不修而物不能離焉,若天之自髙,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夫何修焉?莊子田子方。
51
在已無居,形物自著,其動若水。其靜若鏡,其應若響《莊子》,天下
52
內視若盲,反聽若聾,莫知所長河上公註》:老子顯德,猶如嬰兒之未言。雞子之未分,明珠在蚌中美玉處石間,內雖昭昭,外如愚頑河上公註:「老子體道」。
53
泰古二皇得道之柄,立於中央,神與化游,以撫四方,是故能天運地滯,輪轉而無廢,水流而不止《淮南子》,原《道訓》上昔者馮夷大丙之御也,乗雲車,入雲蜺,游微霧騖,恍忽厯遠,彌髙以極往,經霜雪而無迹,照日光而無景,扶揺抮抱,羊角而上,經紀山川,蹈騰崑崙,排閶闔,淪天門,末世之御,雖有輕車良馬,勁䇿利錣,不能與之争先《淮南子》原《道訓》
54
唯體道能不敗,湍瀨旋淵,呂梁之深不能留也,太行、石澗、飛狐旬望之險,不能難也。淮南子,俶真訓。
55
夫鉗且大,丙不施轡銜,而以善御聞於天下。伏羲、女媧不設法度,而以至德遺於後世。何則?至虛無純一,而不●喋苛事也《淮南子覽冥訓》。
56
昔者王良造父之御也,上車攝轡,馬為整齊,而歛諧投足,調均勞逸,若一心怡氣,和體便輕,畢安勞樂進,馳騖若滅,左右若鞭,周旋若環,世皆以為巧,然未見其貴者也。若夫鉗且大丙之御除轡,銜去鞭棄,䇿車莫動,而自舉馬,莫使而自走也!日行月動星輝而𤣥運電奔,而鬼騰進退,屈伸不見。朕垠故不招,指不咄叱,過歸鴈於碣石,軼鶤雞於姑餘,騁若飛騖若絶,縱矢躡風,追猋歸,忽朝發槫桑,日入落棠,此假弗用而能以成其用者也,非慮思之察,手爪之巧也,嗜欲形於胷中,而精神踰於六馬,此以弗御御之者也!《淮南子》:覽㝠訓。
57
召遠者使無為焉,親近者使無事焉,惟夜行者為能有之,故卻走馬以糞而車,軌不按於遠方之外,是謂坐馳陸沈,晝㝠宵明,以冬鑠膠,以夏造氷《淮南子》:覽㝠訓》
58
覩堯之道,乃知天下之輕也。觀禹之志,乃知天下之細也。原壺子之論,乃知死生之齊也,見子求之行,乃知變化之同也。夫至人倚不拔之柱,行不關之塗,稟不竭之府,學不死之師,無往而不遂,無至而不通,生不足以挂心,死不足以幽神屈伸,俯仰抱命而婉轉禍福,利害千變,萬紾孰足以患心!若此人者,抱素守精蟬蜕蛇解游於太清,輕舉獨往,忽然入㝠,鳯凰不能與之儷,而況斥鷃乎!淮南子精神訓。
59
甘暝太宵之宅而覺視于昭昭之宇。休息于無委曲之隅,而游敖于無形埓之野《淮南子》《精神訓》
60
通體于天地,同精于陰陽,一和于四時,明照于日月,與造化者相雌雄《淮南子》本經訓
61
蠢乎若新生之犢,而無求其故淮南子道應訓。剛柔炎涼,各有攸宜,安於一域,則困於餘方。至於聖人心與元氣𤣥合,體與陰陽,㝠諧方圓,不當於一象溫涼,不值於一器張湛註列黄帝」。
62
萌然不動,亦不自止,與枯木同其不華,死灰均其寂魄,此至人無感之時也。夫至人,其動也天,其靜也地。其行也水流其湛也,淵嘿淵嘿之與水流天行之與地,止其於不為而自然,一也張湛註列黃帝
63
髙巢不探,深淵不漉,鳯鸞栖息於庭宇,龍鱗羣遊於園池,饑虎可履,虺蛇可執,涉澤而鷗鳥不飛,入林而狐兎不驚。《抱朴子》外篇詰鮑。
64
知死生者命之極,非妄然也。若夜旦耳,奚其係哉!真人在晝,得晝在夜,得夜以死生為晝夜,豈有所不得乎!」郭子註:莊大宗師。
65
止若立枯木動,若運槁枝。坐若死灰,行若游塵。郭子註莊《齊物論》。
66
不滿不竭者,至人之心若鏡,應而不藏,故曠然無盈虛之變也郭子註莊《齊物論》
67
至人之道也,如鏡,有明、有照、有引、有致《初學記》器用部鏡註》。道德為父,神明為母,清浄為師,太和為友《道德經》指歸卷八,晝見星於天夜,見魚於淵耳。比八風之調,目領羣獸之毛,此思慮之極也《道德經指歸》卷九
68
夫月現于空,凡有水處,影無不沈也。雷震于天,凡可聞處,聲無不徹也。玉帝妙道真身,譬之虛空,無所不在,豈雷與月之可比哉!《玉皇本行集經》
69
法輪常自轉,希音不可聽。《玉清經》:中元品。見有劫火,徧燒三千大千世界天地,洞然欲以一氣吹令頓滅。《波羅蜜,多經》卷三。
70
見有三千大千世界所依風輪,飄撃上涌,將吹三千大千,世界蘇迷盧山、大蘇迷盧山、輪圍山、大輪圍山及餘小山大地等物,碎如糠糩,欲以一指障彼風力,令息不起」。波羅蜜,多經卷三。
71
欲析一毛以為百分,取一分毛,盡舉三千大千,世界大海江河、池沼、澗谷,陂湖中水,棄置他方,無邊世界,而不惱,觸水族生類波羅蜜,多經卷三。
72
地中出沒,如出沒水水上,經行如經,行地,身出煙熖如燎髙原,體注,衆流如消雪嶺。《波羅蜜多經卷九。
73
一切諸海水可知,其滴數無有能數知釋迦之夀,量析諸妙,髙山如芥,可知數無有能數,知釋迦之夀量,一四大地土,可知其塵數,無有能算知釋迦之夀量。金光明最勝王經卷一。
74
火中生蓮華,是可謂希。有在欲而行禪,希有亦如是維摩詰所說,經佛道品》
75
道之極者,稱曰菩提。菩提者,葢是正覺無相之真智乎僧肇註:維摩詰經菩薩品」。
76
去情
77
夢中、鑑、中水中皆有天地存焉,欲去夢天地者寢不寐,欲去鑑天地者形不照,欲去水天地者盎不汲,彼之有無在此不在彼,是以聖人不去,天地去識關尹子二柱篇。曰:想如思鬼心。慄思盜心怖曰:識如認黍為稷,認玉為石者,浮游罔象,無所底止,譬覩竒物生竒物,想生竒物,識此想,此識根不在我,譬如今日,今日而已,至於來日想識,殊未可卜。及至來日紛紛,想識皆緣有生曰:想曰:識譬如犀牛望月,月形入角,特因識生,始有月形,而彼真月初不在角,胷中之天地萬物亦然」。關尹子,五鑑。
78
昔遊再到,記憶宛然,此不可忘,不可遣。關尹子五鑑。衆罔兩問於景曰:「若,向也,俯而今也。仰,向也。括而今也,被髪向也。坐而今也,起向也。行而今也止,何也?」景曰:「捜捜蕭,一作「叟」。也。奚,稍問也?予有而不知其所以予蜩甲也,蛇蛻退也,似之而非也。火與日,吾屯也。陰與夜,吾代也,彼吾所以有待耶?而況乎以有待者乎莊子寓言。人大怒,破陰,大喜墜陽,薄氣發瘖,驚怖為狂,憂悲多恚病乃成。積好憎繁多,禍乃相隨,故心不憂樂德之至也淮南子原道訓》
79
夫函牛之鼎,沸而蠅蚋,弗敢入崑山之玉瑱,而塵垢弗能汚也!聖人無去之心而心無醜,無取之美而美不失,故祭祀思親不求福,饗賔修敬不思德,唯弗求者能有之淮南子詮言訓
80
念慮者不得臥止念慮,則有為其所止矣。兩者俱亡,則至德純矣。《淮南子說山訓》。
81
「遺腹子不思其父,無貌於心也。不夢見像,無形於目也《淮南子》說林訓》
82
意所偏感則隨念想而轉易,及其甚者,則白黒等色,方圓共形,豈外物之變,故語有之曰:「萬事紛錯,皆從意生。張湛註列《說符》。
83
今日適越,昔何由至未成乎心,是非何由生!郭子註莊《齊物論》。環,中空者也。今以是非為環而得其中空,則無是無非,故能應乎是非!」郭子註莊《齊物論》。
84
取其棄人間之好,若草木之無心,故為鳥獸所不畏」。郭子《註》:莊山木。
85
喜懼戰於胷中,固已結氷炭於五藏矣,郭子註莊人間世。有情於為,離曠而弗能也,然離曠以無情而聰明矣。有情於為賢聖而弗能也,然賢聖以無情而賢聖矣。郭子註:莊德充符。
86
體天地,㝠變化者,雖手足五藏,未嘗相與,而百節同和,相與於無相與也,未嘗相為,而表裏俱濟,相為於無相為也。若乃役心志以恤手足,運股肱以營五藏,則相為愈篤而內外愈困矣」。郭子註:莊大宗師。
87
夫體道合變者與寒暑同,其溫嚴而未嘗有心也郭子註:莊大宗師
88
人皆知金之有係為不祥,故明已之無異於金,則所係之情可解」。郭子註:莊大宗師。
89
志之所攖,焦火凝氷,故其為兵,甚於劒㦸。郭子註:莊庚桑楚。鑑之可喜,由於無情不問。知與不知,聞與不聞,來即鑑之,故終無已。若鑑由聞知,則有時而廢也。性所不好,豈獨久照聖人無愛若鏡耳」。郭子註,莊則陽。
90
若鏡者,鑒物而無情也。不將不迎,不藏來,即應去即止也。物來即鑒,鑒不以心,故雖天下之廣,而無勞神之累也」。郭子註:莊應帝王。
91
干將鏌鎁,與讎為用,然報讎者不事折之,以其無心,飄落之瓦雖復中,人人莫之怨者,由其無情,是以天下平均,凡不平者,由有情也,無情之道大矣!郭子註,莊逹生。
92
賊莫大乎德,有心而心有睫,及其有睫也,而內視內視而敗矣莊子列御冦
93
三人居室,二人交争,必取信於不争者,以辯彼此之得失。夫不争者未必平,而交争者未必偏,而信於不争者,何也?以争者之心,竝挾勝情故也。劉子去情。
94
今人目若驪珠,心如權衡,評人好醜,雖言得其實,彼必嫌怨。及其自照明鏡,摹倒其容,醜状既露,則內慙而不怨。向之評者,與鏡無殊。然而向怨今之慙者,以鏡無情而人有心也」。劉子去情。
95
使信士分財,不如投䇿探鈎,使㢘士守藏,不如閉局全封,何者?有心之於平,不若無心之不平也。有慾之於㢘,不若無慾之不㢘也」。劉子去情。
96
無情以接物,在遇而恒通,有情以接人,觸應而成礙,由此觀之,則情之所處,物之所疑也。是以媒揚譽人而受譽者不以為德,身膚強飯而蒙飽者不以為惠,嬰兒傷人而被傷者不以為怨,侏儒嘲人而獲嘲者,不以為辱。何者?挾利以為已有情於譽飽,雖蒙惠而非德,無情於傷辱也,雖獲毁而無憾,劉子去情。
97
魚不畏網而畏鵜,復讎者不怨鏌鎁而怨其人,網無心而鳥有情,劒無情而人有心也劉子去情
98
飄瓦撃人,虚舟觸已,雖有忮心而不怒者,以彼無情於撃觸也。劉子去情。
99
不知冒陰之可以無景,而患景之不匿,不知無惜之可以無患,而恨惜之不巧,豈不哀哉《藝文類聚》人部公平論》
100
國去其姦則邦寧人,去其情即身安。陰符經註。橐籥之器,在其用者,虛實有無,方圓大小,長短廣狹,聽人所為,不與人争。善人在於天下,譬如橐籥乎?非與萬物之交争,其德常歸焉,以其虛空無欲故也。西昇經。用心思公,不若無心之大同也。有欲禁過,不若無求之得忠也。《道德經指歸》卷十。
101
一、如麋鹿,一如鴻鴈,不在憂喜,亦不雜亂,《道德經指歸》卷十二除苦惱,根斷親愛,緣㝠㝠濁海,自得浄界,虚皇,四十九章。譬如耕田,秋耕為上,如諸迹中鳥迹為勝,於諸想中,元常為最。《元陽妙經》卷十。
102
是身如城血肉筋骨皮,裹其上,手足以為卻敵,樓櫓目為察,孔頭為殿堂,心王處中如是身城,諸善,真仙之所棄捨,凡夫愚人常所味著,貪婬瞋恚、愚癡羅刹,止住其中,是不堅固,猶如蘆葦、伊蘭、水沫、芭蕉之樹《元陽妙經》卷十,譬如智人見熱,時炎如大幻,師見所幻,事知非真,故心無所望大乗妙林經
103
「邪見生煩惱,蒺䔧荊棘叢大乗妙林經偈,不著眼界,不著耳鼻,舌目、意界不著色界,不著聲,香味觸法界《波羅蜜多經卷八
104
譬如天地,増之不喜,減之不憂。波羅蜜多經卷五百六十七。譬如火大,雖燒一切,樹木藥草而不念,言我能燒物」。《波羅蜜多經》卷五百六十七。
105
譬夫大浸稽空,而空無溺懼,積洿歸澤而澤無垢忿。況已謝之聲,毀譽一貫,既遷之色,損益同科。《波羅蜜多經》五百八十九卷序。
106
比慙愧而為衣,則龍袞不侔其麗。禦煩惱而成鎧,則犀渠有謝其堅。《波羅蜜多經》五百八十九卷《序》
107
譬如大地,雖以可愛色香味觸擲置其中,而都不生。髙欣喜愛,雖以非愛色香味觸擲置其中,而都不生,下慼憂恚。《波羅蜜多經》卷五百八十九。
108
譬如造作海中大船,所以者何作?欲度賈客船,亦不作是念,言我當度人,何以故船本無念故。道行波羅蜜經卷八。我觀世間,一切衆生,常為十種大毒箭所中。何謂為十?一者愛毒箭,二者無明毒箭,三者欲毒箭,四者貪毒箭,五者過失毒箭,六者愚癡毒箭,七者慢毒箭,八者見毒箭,九者有毒箭,十者無有毒箭。《大寶積經》卷三十五。
109
如是,彼人撃鼓已其鼓,不生憎愛心!大寶積經卷六十七。譬如四靣鏡輪,清徹明浄,無諸垢翳,懸於四衢,所對色像,皆於中現,無有増減,而此明鏡,亦不念言我能現此種種色像」。大寶積經卷八十三。
110
心如怨家,能與一切諸苦惱,故心如狂象,蹈諸土舍,能壞一切諸善根故心如吞鈎,苦中生樂想故」。《大寶積經》卷一百一十二。
111
譬如有人求娑羅枝為娑羅枝,故齎持利斧入娑羅林中,至一大樹下,斫其一枝餘枝,不作是念。彼已被斫,不斫我等,其被斫者亦不作是念。我已被斫,餘者不斫。大方等大乗經卷十一。
112
譬如燈炷之明不自念,言我當逐㝠去㝠也,然燈炷照,不知㝠所去處佛遺日摩尼,寶經推六
113
其心如地水火風,亦無所愛,亦無所憎。如來《三昧經》卷上。譬如有人,見牛鹿山羊,有角之獸,即於彪兎,生無角解,若使不見牛等,有角於彪,兎等决定,不生無角之見。大乗宻嚴經卷中。
114
當以智慧利斧,破汝根本,六情枝葉,自然墮落,無明羅刹經。當以念慧水洗,除煩惱垢」。《阿育王經偈》卷八。
115
種燋不復生,意盡如火滅。法句經泥洹品一切意流衍,愛結如葛藤。唯慧分別見,能斷意根源法句經,愛欲品
116
如無求士,遇入一林,雖見娑羅樹,或多羅樹,或夜鬘樹,或馬相樹,或鄔曇跋羅樹、或諾瞿陀樹等而不起,分別,此是娑羅樹,此是多羅樹乃至此是。諾瞿陀樹等唯起平等樹林勝解。逹磨法藴足論無量品七
117
往昔有一聚落其中,人民不識螺相,亦復未曽聞其螺聲,忽有一人從外而來,到彼聚落而便止住,是人常持一螺以為功業,每日執螺詣於聖像鳴螺,供養一切,人民忽聞螺聲,咸悉驚怪,共往螺處,問彼螺言爾從何來?可依實荅:若不言實,我當破汝。螺既無情,豈能言荅。大正句王經上。
118
昔有一人行來渴乏,見木桶中有清浄流水,就而飲之,飲水已足,即便舉手語木桶,言我已飲竟水莫復來。雖作是語,水流如故,便瞋恚言:「我已飲竟,語汝莫來,何以故來?」有人見之,言「汝大愚癡,無有智慧,汝何以不去?語言莫來,即為挽却,牽餘處去。世間之人,亦復如是為生死,渴愛飲,五欲鹹水,既為五欲之所疲厭,如彼飲足便作是言,汝色聲香味,莫復更來使我見也。然此五欲相續不斷,既見之,已便復瞋恚,語汝速滅,莫復更生,何以故來使我見之時,有智人而與之言,汝欲得離者,當攝汝六情,閉其心意。妄想不生,人得解脫,何必不見,欲使不生《百喻經卷》上
119
譬如人遭風雨寒熱,亦無所瞋。《大智度論》卷三十三。譬如除厠作舍,今雖無厠,猶有不浄。想若能知,厠本無幻,化所作則無厠想。《大智度論》卷五十三。
120
譬如草木,無有瞋心。大智度論卷八十八。又如火燒物,不擇好惡薪。《大莊嚴經論》卷八。瞋是失諸善法之根本,墮諸惡道之因。緣法樂之怨家,善心之大賊,惡口之府藏,福惠之刀斧。法苑珠林卷七十一。
121
喻林卷一百十三
URN: ctp:ws214133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