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卷七十三

《卷七十三》[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該資料的標點符號由人工智能製作。此過程難免引入錯誤;若遇到標點錯誤,敬請自行修改。
1
欽定四庫全書
2
山堂肆考七十三    明。 彭大翼 撰臣職。
3
太守。
4
歴代沿革,古州牧之任也。秦罷侯置守,分天下為三十六郡。郡守,秩二千石。漢景帝中元二年,始更名太守。
5
黄堂
6
《吳郡國志》:「太守所居之堂,即春申君子假君之殿也。因數失火,塗以雌黃,故曰黃堂。
7
皂葢。
8
漢景帝詔吏者,民之師也。車駕衣服,宜稱令長吏二千石,車朱兩轓。又《續漢志》,二千石皆皂葢朱轓。
9
熊軾
10
漢制,郡守車畫熊于軾上,故云熊軾《記室新書》:「隼飛旟,上熊伏軾前,皂葢分輝,彤襜耀彩」。
11
虎符
12
漢文帝初,郡守置銅虎符、竹使符,國家當發兵,遣使者至郡合符,符合乃聽發兵以代古之珪,璋從簡易也。隋樊子葢守東都有功,煬帝勞之曰:「今為公別造玉麟符以代銅獸」。又唐武徳元年,郡守領銅魚符以起軍旅,兩京、北都留守給麟符。《唐兵志》:東方諸州給青龍符,南方諸州給朱雀符,西方諸州給騶虞符。北方諸州給●武符,皆左四右三,左者進內,右者付外。
13
五馬列庭。
14
禮:「天子六馬,左右驂,三公九卿,駟馬左驂」。漢制九卿駟馬右驂,故有五馬。東方朔傳:太守,駟馬,駕車,一馬行春,故有五馬。又《遯齋閒覽》:漢時朝臣出使為太守,則増一馬,故為五馬。晉王羲之守永嘉,庭列五馬,繡鞍金勒,出則控之。宋謝靈運為永嘉太守,以五馬自隨,立五馬亭,或曰柳元䇿,兄弟五人竝為太守,故為五馬。
15
雙鴈隨軒。
16
輿地志:餘姚有虞國之宅,國為日南太守,愛民及物出,則雙鴈隨軒,秩滿還家,鴈與俱至。其卒也,棲於墓不去,後人名其水曰鴈池。
17
治平第一
18
漢文帝時,吳公為河南守,治平為天下第一,才氣無雙。
19
漢李廣為上谷太守,數與匈奴戰才氣,天下無雙。又南北朝于仲文,字次武,為安固太守。州刺史屈突尚坐事下獄,無敢繩者,仲文窮之,遂竟其獄。蜀中語曰:「明斷無雙有于公,不避彊禦有次武」。
20
遺金不受。
21
東漢楊震,字伯起,遷東萊太守。所舉荊州茂才王密為昌邑令,暮夜懐金遺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無知」。震曰:「天知地知,子知我知,何謂無知?」密愧謝而去。
22
去珠復還。
23
孟嘗伯周,上虞人。為合浦太守。郡不產榖實,而海出珠,民嘗採珠以易米。先是,守宰貪,穢珠漸徙,去交趾境界合浦無珠,餓死者盈路。及嘗到郡,革去前●未踰嵗,去珠復還。
24
政平訟理
25
漢宣帝嘗曰:「庶民所以安其里而亡嘆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訟理也。與我共此者,其惟良二千石乎!」
26
吏畏民懐。
27
東漢朱暉,字文季,明帝朝,為臨淮太守。民歌之曰:「南陽朱季,彊直自遂。吏畏其威,民懐其惠」。
28
願守㑹稽」。
29
漢㑹稽,嚴助舉賢良,對策百餘人,武帝善助對,擢為中大夫,助願為㑹稽太守,數年不聞問,賜書曰:「君厭承明之廬,勞侍從之事,懐故土,出為郡吏,乆不聞問,具以春秋對,毋以蘇秦縱橫助,恐上書願奉三年計最」。注云:「不聞問,謂無善聲也。
30
請治膠東。
31
《漢書》:宣帝即位,徙張敞為山陽太守,時膠東渤海盜賊竝起,敞上書自請治之,曰:「臣聞忠孝之道,退家則盡心于親,進宦則竭力于君臣。敞乆處閒郡,身逸樂而忘國事,非忠孝之節也。伏聞膠東、渤海左右郡,嵗數不登,盜賊竝起,願盡力摧挫,其暴虐存,撫其孤弱。書奏天子,徴敞為膠東相,賜黃金三十斤。
32
吏民投書
33
漢書》:趙廣漢為潁川守,潁川俗豪傑相朋黨,廣漢拜缿筩受吏民投書使相告訐,於是更相怨咨,奸黨散落,盜賊不得發。缿若今盛錢藏缾為小孔,可入不可出。筩,斷竹也,如今官受密事筩也。
34
官僮受事
35
《漢書》:文翁為蜀郡太守,常選學官僮子,使在便坐受事。每出行縣,益從學官諸生明經飭行者,與俱,使傳,教令止車問卒。
36
漢書》:韓延壽為東郡守,嘗出臨上車,騎吏一人後至,勅功曹議罰,及還至府門,門卒當車,願有所言,延壽止車問之,卒曰:「今早明府早駕,乆駐未出,騎吏之父來至府門,不敢入,騎吏聞之,趨走出謁,適㑹明府登車,是以後至,以敬父而受罰,得毋虧大化乎?」延夀舉手車中曰:「㣲子太守,不自知過」。歸舍召見,門卒卒本,諸生聞延夀賢,無因自達,故代吏言延夀,遂待用之。其納善聽諫,皆此類也。
37
開門接賔。
38
蜀向朗少以吏能見稱。嘗為巴西牂牁、房陵太守,潛心典籍,年踰八十,猶手自校書,開門接賔,引納後進,吏不入郵亭。
39
漢黃霸為潁川太守,嘗欲有所伺察,擇年長廉吏遣行屬令周密,吏不敢舍郵亭,食于道旁,烏攫其肉。後還,霸勞之曰:「甚苦,食于道旁」。乃為烏所攫肉。吏大驚,稱為神明。
40
妻不至官舍。
41
漢何,竝字子廉,徙潁川守。表善好士名。次黃、覇妻子,不至官舍。
42
摧抑豪強。
43
嚴延年,字次卿,東海人。為河南守務,在摧折豪強,扶植貧弱。
44
招聘隱逸
45
東漢岑熈,字景仁,為魏郡太守,招聘隱逸,與參政事。視事二年,輿人歌曰:「我有枳棘,岑君伐之。我有蟊賊,岑君遏之。吠犬不驚,足下生●。含哺鼓腹,焉知凶災。我喜我生,獨于此時。善哉岑君,於乎休兹」。
46
虎渡河
47
見光祿卿。
48
鳯集境。
49
漢黃霸守潁川,政化大行,嘉禾生於府,鳯凰集於境。宣帝賜金四十斤。
50
飛蝗去界。
51
東漢宋均為九江守,時山陽、楚、沛多蝗,其飛至者輙東西散去界外。又馬稜為武陵守,飛蝗赴海。宋趙抃知青州。京東大旱蝗,將入境,遇風,退飛墜水,而青州無害神馬出池。
52
漢王阜守益州,政化大行,有神馬出滇池中,甘露降白烏見。按益州,今雲南府四川成都,亦曰益州。
53
文翁化蜀郡。
54
漢文翁,景帝末為蜀郡太守,見蜀地僻陋,有蠻夷風,修起學宮於成都市中,招下縣子弟以為學宫子弟,由是蜀地大化,學於京師者比齊魯焉。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
55
衞颯教桂陽。
56
東漢衛颯遷桂陽太守,下車脩庠序之教,置婚姻之禮。朞年,邦俗大化。
57
躬勸農桑
58
漢召信臣,字翁歸,為南陽太守,躬勸農桑,出入阡陌,開通溝瀆,以廣灌溉,户口倍増,盗賊訟獄衰止。吏民親愛之,號曰「召父」。東漢杜詩君公,為南陽太守,修治陂池,廣拓土田,郡內比屋殷富,時人方之召信臣語曰:「前有召父,後有杜母」。
59
敦修學校。
60
東漢伏恭,字叔齊,為常山太守,敦修學校,教授不輟,由是北州多伏氏之學。
61
嶺南始有華風。
62
東漢任延,字長孫。建武初,為九真太守,教民耕種嫁娶。錫光在交趾,教民禮義,嶺南華風,始于二守。
63
河西頓改舊俗。
64
東漢鄧訓,字平叔,為張掖太守,河西舊俗為之頓改,懐綬歸鄉。
65
朱買臣,字翁子,吳人。武帝時,拜㑹稽太守,懐其印綬,歸郡邸㑹,稽吏輕之,及前,引其綬視其印,乃㑹稽太守也,皆驚駭拜謁,故妻自慚而死。
66
載車入殿
67
東漢蕭育,望之之子,為南郡太守,上以育為耆舊名臣之子,乃以三公使車載育入殿中。
68
郵亭皆畜雞豚。
69
漢黃霸守潁川,宣布詔令,使郵亭鄉官皆畜雞豚,以贍鰥寡貧窮者,及務耕桑,節用、殖財、種樹、畜養、去食、榖馬,米鹽靡遺,初若煩碎。然霸精力能推行之。注云:「米鹽,言事之雜而且細也」。
70
幹吏皆令習讀。
71
東漢欒巴為桂陽太守,以郡處南陲,不閑訓典,乃為吏人定婚姻喪祭之禮。雖幹吏卑末,皆令習讀程式,隨能遷授。
72
先訪徐孺。
73
東漢陳蕃為豫章太守,至郡,便問徐孺子所在,欲先訪之。主簿白羣情,欲公先入廨,陳曰:「武王式商容之閭,席不暇暖,吾之禮賢,有何不可?又蕃在豫章,以禮請孺子為功曹,不接賔客,惟孺子來,特設一榻,去則縣之。孺子,南昌人,家貧,自耕稼,非其力不食。
74
先候任棠
75
東漢龎參,字仲達,緱氏人,為漢陽太守,郡人任棠有奇節,參初到,先候之,棠不與言,但以薤一大本水一盂置户屏前,自抱兒孫伏戶,參思其㣲意,良乆曰:「水者,欲吾清也,拔大本薤者,欲吾擊強宗也!抱兒當戶者,欲吾開門恤孤也!」嘆息而還,參率而行之,漢陽大治。
76
懸魚
77
東漢羊續興祖,為廬江太守府丞,饋生魚,續受而懸于庭。後復進魚,續乃出前魚示之,以杜其意,丞慙而止買犢。
78
東漢龔遂少卿,為渤海太守。民有帶持刀劍者,使賣劍買牛賣刀買犢,曰:「何為帶牛佩犢?」
79
郭伋賢能
80
東漢郭伋,字細侯,初仕更,始為并州牧,有惠政,嘗行部至西河,美稷兒童數百騎竹馬,迎拜道左,事訖還,復拜送。建武中為潁川太守,帝勞云:「賢能太守,帝城不逺,河潤九里,京師䝉福也」。
81
虞斐才望。
82
晉虞斐為吳興太守,王導嘗曰:「孔愉有公才而無公望,丁潭有公望而無公才,兼之者,其在卿乎!」
83
借冦:
84
東漢冦恂,字子翼,昌平人,為潁川太守。徴為執金吾,後從上過潁川,百姓遮道願借冦君一年,又耿純請治一郡,盡力自効,上拜為東郡太守,後遷去,復過東郡,百姓數千隨車駕欲復得耿君。
85
歌廉
86
東漢廉范字叔度,為蜀郡守。成都民物豐盛,邑宇偪側舊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災,而更相隱蔽,燒者日屬,范乃毀削前令,但嚴使儲水而已。百姓以為便,歌之曰:「廉叔度,來何暮?不禁火民安作?昔無●今五袴」。
87
汲黯臥治
88
汲黯,字長孺。漢武帝拜淮陽太守,見上曰:「臣常有狗馬病,不能任郡事,願為中郎,出入禁闥,補過《拾遺》」。上曰:「君薄淮陽耶?吾今召君矣。顧淮陽吏民不相得,徒得君之重,臥而治之。黯在淮陽七嵗而卒。上以黯故,官其弟汲仁至九卿,子汲,偃至諸侯相。
89
謝安去思
90
晉謝安為吳興太守,在官無當時譽,而去後為人所思。弟萬子琰,皆為吳興守。
91
白鹿夾轂
92
漢鄭●,字巨君,㑹稽山隂人,為臨淮太守,政不煩苛,嵗大旱,●行春雨,隨車而至,有白鹿二夾轂而行。主簿董國賀曰:「聞三公車轓畫鹿,明府必為宰相」。至章帝元和初,拜太尉。
93
烏鵲擁車
94
李元紘,字大綱,守潤州,有惠政。代去,吏民遮留烏鵲,羣飛亦擁車行一云紘為潤州別駕。
95
麥、秀、兩、岐。
96
東漢張堪,字君㳺,南陽人,為漁陽太守,墾田八百餘頃,民致殷富,百姓歌曰:「桑無附枝,麥秀兩岐,張公為政樂不可支」。又為蜀郡守,在任秋毫無取,去職之日,乘折轅車,嚢一布被而已。
97
禾生九穗
98
北史》:孟業字敬業,遷東郡太守,以寛惠著名。麥生一莖五穗嘉禾,一莖九穗,咸以為政化所感。又梁柳惲文暢,為吳興太守,嘉禾同穎。
99
蒲鞭示辱。
100
東漢劉寛,字文饒,為南陽太守。溫仁多恕,吏民有過,但用蒲鞭示辱而已。每行縣,諭父老以農里之言,勉少年以孝弟之行。
101
皮鞭示恥。
102
崔伯謙士遜,為北地太守,改用皮鞭,不忍見血,示恥而已。
103
市無二價。
104
東漢宋登叔陽,為潁川太守。市無二價,路不拾遺,郡無一囚。
105
南北朝齊宋世良字元友,拜清河太守,才識閑明,尤善政術。郡有曲隄,盜多出沒,世良施八條之制,盜奔他境,謡曰:「曲隄雖險賊何益,但有宋公自屏跡」。後大赦,郡無一囚,但率羣吏拜詔而已。獄中生櫓桃樹,蓬蒿竝滿,每日圜門虗寂,無復訴訟,謂之神門。
106
攀轅臥轍
107
侯霸,字君房,為臨淮太守。王莽時,保國自守,卒全一郡。更始初被徴,百姓攀轅臥轍不得去,願乞復留,期年,絶橋閉門。
108
宋曽子固守齊州,㑹朝廷變法,遣使四出,公推行有方,民用不擾,及罷去,州人絶橋,閉門遮留,公夜乘間乃得去。
109
保全一郡。
110
東漢士燮,其先魯國汶上人,王莽時,避亂交趾。六世至桓帝朝,燮父賜為日南太守,燮治《左氏春秋》,舉孝廉,補尚書郎,以事免。後又舉茂才,拜交趾太守,保全一郡。二十餘年,疆場無事,天下喪亂,不廢職貢,詔封龍度亭侯。建安末,吳孫權遣歩隲刺交州,燮奉節使修貢不缺,封龍編侯。燮遂為交州人,又燮弟壹為合浦太守,鮪為九真太守,武為南海太守。子廞,三國時,仕吳為武昌太守,矜式一方。
111
唐李翺知循州,文學為一方矜式。循州今廣東惠州府歸善縣是也。
112
請身填堤。
113
漢王尊為東郡,守河溢,泛浸瓠子金堤,尊躬率吏民投沉白馬,祀水神,請以身填金隄,因止宿隄上,吏民數千爭叩頭救止。又宋趙士陴知遂寕江水暴漲,瀕江有隄水嚙其址,士陴索胡床坐隄上,左右請避去,不許,移時水落,時人以比王尊。
114
遣官守堵。
115
宋蘇軾知徐州時,河決曹村,水滙州城下,富民爭出避,軾使復入,躬率兵夫築長堤,首起●馬臺,尾屬於城,雨日夜不止,河勢益暴,軾宿于城上,使官吏分堵,而守卒全其城次,年復増築,故城民至今徳之。
116
賑施故人
117
魏華歆,字子魚,為豫章太守,所得祿賜以賑施親戚故人,家無擔石之儲。
118
存問遺老
119
南北朝,梁吳興太守張稷下車存問遺老,引其子孫,置之右職。
120
特賜車馬。
121
東漢韓崇為汝南太守,召見,特賜車馬束帛。又敕崇曰:「汝南心腹之郡,位次京師,故特召卿耳」。
122
截留鞭鐙。
123
唐姚崇牧荊州,受代之日,民擁馬首遮道,不使去,乗馬鞭鐙皆截留之。
124
家無私積。
125
梁西陽太守吉士瞻,在郡清約,家無私積,公無負租。
126
陳劉竺為廬陵守,公家無負租,私室無餘粟,出郊則白鹿隨馭。
127
止受一錢。
128
東漢劉寵,字榮祖,為㑹稽太守。桓帝延熹中,徴為將作大匠,有父老五六人,皆龎眉,皓髪從若邪,山谷間出人齎百錢以送寵曰:「他守時吏發求民間,至夜不絶。自明府下車以來,犬不夜吠,民不識吏。今聞當見棄去,故自扶奉送」。寵曰:「吾政何能及公言!」耶勤苦父老為人,選一大錢受之。又梁東陽太守謝諼秩滿去官,人送錢一萬,止留一百。答曰:「數多劉寵更以為愧」。
129
不持一硯。
130
包拯,字希仁,合肥人,為端州守州,嵗貢硯,前守所取輙數十倍,以遺權貴,公命製者纔足,貢數後,官滿一硯,不持以歸。又陶岳亦嘗知端州,余靖過端,訪諸父老言,前後刺史不求硯者,唯包公與陶公二人。
131
不止傳舍。
132
孟康公休,為●農太守。有所按行,皆預勑督郵,不遣送迎探候,又不欲煩吏人,所在自刈馬草,不宿傳舍,露宿樹下。
133
不受遺船」。
134
翟陽,字道淵,為始安守。干寳與陽通家遺陽一船勅吏曰:「翟公廉讓」。致書訖,委船而還。陽既不及致,乃以船貨之買絹物寄還寶寶,本以為惠,而反煩之,益嘆媿焉,騎紫馬。
135
南宋謝靈運出守永嘉人,曰:「騎紫馬者,太守也,故杜詩云:「使君騎紫馬,捧擁從西來」。
136
望黃龍。
137
沈豐為巴陵守,鞭朴不舉,市無刑戮。有三黃龍望府。中一說零陵守。
138
夢梁懸刀。
139
晉王濬為廣漢太守,夜,夢三刀懸於臥屋梁上,湏臾,又益一刀。主簿李毅曰:「三刀為州字,又益一刀,明府其臨益州乎?」卒如其言。唐雍陶詩「今宵難」作「刀州夢」。
140
夢山掛絲。
141
張亮,武定初,拜大中大夫。薛淑嘗夢亮於山上掛絲以告亮曰:「山上掛絲,幽字也,君其守幽州乎?」數日後,果然。又王隱《晉書》:鄧攸為汝南太守,夢行水邉,見一女虎在後,來斷鞶嚢,占者以為「水邉女是汝字,斷鞶嚢者,是新獸頭代,故獸頭也,公不作汝,隂當作汝南太守也!」果遷汝隂。
142
不在越裝。
143
梁王僧孺,天監中為南海太守。前郡守市,土物要利數倍,僧孺竝無所取,嘆曰:「昔人為蜀郡長史,終身無蜀物,吾欲遺子孫者,不在越裝」。視事二年,聲績著聞。
144
不市吳物。
145
宋、李及,字知幾,乾道中為杭州守。惡杭人,風俗輕靡,未嘗事宴逰,一日冐雪出郊,獨造處,士林逋清談,至暮而歸。居官數年,未嘗市吳中物,比去,惟市白樂天集》一部。蔡君謨嘗書小吳牋云:「李及知杭州,取《白集》一部,乃為終身之恨,此君殊清節,可為世勸」。
146
在官冩書。
147
北齊郎基,字世業,為潁川太守,嘗云:「任官之所,木枕亦不宜作,況重於此者乎?」唯頗令人冩書」。潘子美遺之書曰:「在官冩書,亦是風流罪過」。又劉宋、江秉之為新安太守,所得俸祿,悉散親故,在官止作一書案去官,留以付庫。
148
在郡獻傳:
149
宋樂黃目知黃州,性簡黙,能處劇,又好著述,在郡獻《廣孝傳》五十卷、《總山記》一百四十卷。又晉習鑿齒為衡陽太守,在郡著《晉漢春秋》,斥桓溫覬覦之心。
150
在官擁敗絮。
151
南宋阮長之,字景茂,除臨海太守。在官常擁敗絮,一生不侮闇室,所蒞皆有惠政,為後人所思。
152
罷郡獻乾薑。
153
南齊孔琇之為臨海太守,在任清約,罷郡時嘗獻亁薑二十斤,武帝以為薄,後知其清,乃嘆息之。
154
不舍奸人。
155
漢韓延夀為東都守,置正伍長,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閭里有非常之事,輙聞知,始若煩碎,後吏無追捕之苦,人皆便安。
156
喜,薦下吏。
157
宋李及為鳯翔守治,尚簡嚴,喜薦下吏,樂道人之善,載米之官。
158
鄧攸,字伯道,平陽府襄陵人。為吳郡太守,載米之官,不受俸祿,惟飲吳水而已。後稱疾去職,百姓數千人挽留船不得進,夜中遁去。吳人歌之曰:「紞如打五鼓,《雞鳴》天欲曙。鄧侯挽不留,謝令推不去」。按紞擊鼓聲。
159
市藥徃任。
160
宋向敏中知廣州,兼掌市舶,前後郡守多渉外議,敏中始至廣南,即市所需藥物以徃,在任一無所須。
161
兄弟踵来。
162
馮立,字聖卿,徙河西上郡太守,與兄野王相代治行,公廉亦相似。民歌之曰:「大馮君,小馮君兄弟,繼踵來相仍。聰明賢智,恩惠民政如魯、衛、徳化均周公、康叔猶二君」。
163
父子相代。
164
唐畢終敬與子元賔父子相代為兖州太守,當世榮之,元賔毎聽政,終敬乘板輿至元賔所,遣左右敕,不聽起,觀其决㫁,忻忻然喜見顔色。
165
不願閒適」。
166
梁裴邃為始安太守,志在立功邉陲,不願閒適,致書吕僧珍曰:「昔阮咸、顔延之有二始之嘆,吾才不逮古人,今為三始,非所願也。按始安,今桂林府,在吳為始安郡,不食肥鮮。
167
後周裴俠嵩和,除河北郡守,愛民如子,惟食菽麥而已。人歌曰:「肥鮮不食,丁庸不取裴公貞惠,為世規矩」。嘗與諸牧守俱謁周文,周文命俠別立,謂諸牧守曰:「裴俠清慎奉公,為天下最,衆中有如俠者,可與之俱立」。衆皆黙無敢應者,人號俠為「獨立使君」。
168
愛民恤物。
169
唐宋璟,邢州人。歴杭、相二州。所至愛民恤物,朝野歸美人,咸謂璟為有腳陽春。又開元已後,八十年間,治廣清節,只三人宋璟、李朝隱、盧奐而已。
170
尚徳尊賢。
171
宋曽集,紹興中,知南康軍勤理庶務,首慕劉渙之為人,修其墓亭,礲石以培其封,割公田以奉其祀,朱文公稱其有尊賢尚徳之心。
172
山堂肆考卷七十三
URN: ctp:ws214614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