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宋孔傳撰。傳字世文,至聖四十七代孫。建炎初,隨孔端友南渡,遂流寓衢州。紹興中,官至右朝議大夫,知撫州軍州事,兼管內勸農使。封仙源縣開國男。 |
1 | 宋趙子櫟撰。子櫟字夢授,太祖六世孫,元祐六年進士,紹興中官至寶文閣直學士,事跡具《宋史》本傳。子櫟與魯訔均紹興中人。然子櫟撰此譜時,似未見訔《譜》。故篇中惟辨呂大防謂甫生於先天元年之誤。考宋人所作甫年譜,又有蔡興中、黃鶴二家,皆以甫五十九歲為大歷庚戌。獨子櫟持異議,以為卒於辛亥之冬。不知辛亥甫年六十矣。且子櫟以《五年庚戌晚秋長河送李十二》為甫絕筆。甫生平著述不輟,若以六年冬暴疾卒,何至一年之內竟無一詩,此又其不確之証也。其所援引亦簡略,不及魯《譜》之詳。以其舊本而存之,以備參考焉爾。 |
1 | 宋魯訔撰。訔字季欽,嘉興人,官至福建提點刑獄公事。周必大《平園集》有《訔墓志》,述其官階始末甚詳。諸書或云字季卿,或云海鹽人,或云仕至太府卿,皆誤也。訔曾注杜詩,今存者惟此譜。篇首有訔《編次杜工部詩序》。末有《王士禎跋》,謂甫年譜創始於呂汲公大防,訔以甫生於睿宗先天元年壬子,卒於大歷五年庚戌,蓋承呂《譜》之舊也。考甫生卒之歲,諸書往往錯誤。《舊唐書》謂甫卒於永泰二年。永泰在大歷之前,甫詩有大歷三年以下諸作,則《舊書》為誤,王觀國辨之是也。然觀國云甫生於先天元年癸丑,卒於大歷五年辛亥。 |
1 | 宋王質撰。質有《詩總聞》,已著錄。質於淳熙中奉祠山居,以陶潛、陶弘景皆棄官遺世,其同時唐汝舟、鹿何可繼其風,因作此書。上卷載慄里、華陽二譜,而各摘其遺文遺事為題,別為詞以詠之。下卷紀唐、鹿事而附以林居詠物之詩。其曰《山友詞》者,皆詠山鳥。曰《水友詞》者,皆詠水鳥。曰《山友續詞》者,皆詠山草。曰《水友續詞》者,皆詠水草。曰《山水友續詞》者,則雜詠禽蟲諸物。蓋質以耿直忤時,厄於權幸。晚歲欲絕人逃世,故以鳥獸草木為友。 |
1 | 宋岳珂撰。珂有《九經三傳沿革例》,已著錄。是編為辨其祖岳飛之冤而作。 |
1 | 宋胡知柔編。知柔父夢昱,字季昭,號竹林愚隱,吉水人,嘉定丁丑進士,官大理評事。以論濟王事貶死象州。寶慶元年,追贈員外郎。咸淳三年,追謚剛簡。知柔始末未詳。考高斯得《恥堂存稿有感一首》,稱近者昌言,多出諸賢之後。其注中有胡評事夢昱之子,不著其名,或即知柔歟。則亦以忠諫世其家者也。知柔於寶祐四年編其奏疏遺文。後又益以謚議及諸家贈答題跋之作,以成此書,而彈文亦具載焉。其編次頗無法度。如第一卷《封事》及《上史彌遠書》之下,忽攙以李孝先、梁成大糾彈夢昱二疏及徐瑄《救夢昱書》。其下又為夢昱《祭弟文》一篇。其下又以追複省札之類。共為一卷。第二卷告詞行述之下,忽攙以夢昱所進札子四篇。其下又贅以趙文等所作《夢昱水石圖贊》五首。共為一卷。第三卷諸人贈詩十八首之下,忽攙入夢昱《自詠步王盧溪韻詩》二首。再寄二首。其下又載他人詩七首。共為一卷。夢昱《自詠榕陰圖》一首。其下又載他人詩十六首,共為一卷。第四卷為諸家哀詞、祭文、題跋。而第五卷省札、謚議反居其後。末附像贊六首,又與《水石圖贊》各編。而《出身印紙題跋》亦與《封事題跋》各編。均龐雜無緒。又其書作於宋理宗時,安得載及元、明人詩文,殆必其後人所竄亂,非知柔之舊矣。徒以夢昱氣節足重,故流傳至今。而《宋史》夢昱無傳,所載亦不免闕漏。今特著之錄,以示表章之義焉。 |
1 | 宋王當撰。當字子思,眉山人。元祐中,蘇軾以賢良方正薦。廷對策入四等,調龍游縣尉。蔡京知成都,舉為學官,不就。及京為相,遂不仕。事跡具《宋史》本傳。史稱其嘗舉進士不中,退居田野,嘆曰「士之居世,苟不見用,必見其言」,遂著《列國名臣傳》五十卷。則此書其未仕時作也。所傳凡一百九十一人,各以《贊》附於後。陳振孫《書錄解題》稱其議論純正,文詞簡古,於經義多所發明。 |
1 | 宋費樞撰。樞字伯樞,成都人。《自序》題宣和乙巳,蓋作於宋徽宗末年。 |
1 | 宋朱子撰。書成於乾道癸巳,記周子以下及程子交游門弟子言行。其身列程門而言行無所表見,甚若邢恕之反相擠害者,亦具錄其名氏,以備考。其後《宋史》《道學》、《儒林》諸傳多據此為之。蓋宋人談道學宗派,自此書始。而宋人分道學門戶,亦自此書始。厥後聲氣攀援,轉相依附。其君子各執意見,或釀為水火之爭。其小人假借因緣,或無所不至。葉紹翁《四朝聞見錄》曰:程源為伊川嫡孫,無聊殊甚,嘗鬻米於臨安新門之草橋。後有教之以乾當路者,著為《道學正統圖》。自考亭以下,剿入當事姓名。遂特授初品,因除二令。又以輪對改合入官,遷寺監丞。是直以伊雒為市矣。周密《齊東野語》、《癸辛雜識》所記末派諸人之變幻,又何足怪乎。然朱子著書之意,則固以前言往行矜式後人,未嘗逆料及是。儒以詩禮發家,非詩禮之罪也。或因是並議此書,是又以噎而廢食矣。 |
1 | 宋杜大珪編。大珪,眉州人。其仕履不可考。自署稱進士,而《序》作於紹熙甲寅,則光宗時人矣。墓碑最盛於東漢,別傳則盛於漢、魏之間。張晏注《史記》,據墓碑知伏生名勝。司馬貞作《史記索隱》,據班固《泗上亭長碑》知昭靈夫人姓溫。裴松之注《三國志》,亦多引別傳,其遺文佚事,往往補正史所不及。故講史學者恆資考証焉。由唐及宋,撰述彌繁。雖其間韓愈載筆,不乏諛言;李蘩摛詞,亦多誣說,而其議論之同異,遷轉之次序,拜罷之歲月,則較史家為得真。故李燾作《續通鑒長編》,李心傳作《系年要錄》,往往採用,蓋以此也。 |
1 | 宋袁韶撰。韶字彥純,慶元人,淳熙十三年進士,授吳江丞。歷參知政事,贈太師、越國公,事跡具《宋史》本傳。韶嘗知臨安府,請於朝,建許由以下三十九人之祠,而各為之《傳贊》,事在寶慶丙戌。至景定五年甲子而祠毀。至正二年,有呂淵者,複其祠,重鋟傳贊。後二年丙戌,浙江等處儒學提舉班惟志敘而行之。是編猶元時舊刻。所紀錄者雖止及一鄉之耆舊,其中郎簡、謝絳等十餘人,又俱見於正史。然是書為宋人所撰,又在元人修史之前,於事實多所綜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