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卷五

《卷五》[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1
◎鬱林王
2
王諱昭業,字元尚。文惠太子長子,小名法身。武帝即位,封南郡王。太子死,立為皇太孫。以永明十一年七月即位,明年,改元隆昌。在位一年,明帝廢之為鬱林王,見弒。
3
◇即位下詔永明十一年八月
4
朕以寡薄,嗣膺寶政,對越靈命,欽若前圖,思所以敬守成規,拱揖群後。哀荒在日,有懵大猷,宜育德振民,光昭睿範。凡逋三調及眾債,在今年七月三十日前,悉同蠲除。其備償封籍貨鬻未售,亦皆還主。御府諸署池田邸冶,興廢沿事,本施一時,於今無用者,詳所罷省。公宜權禁,一以還民關市征賦,務從優減。《南齊書·鬱林王紀》
5
◇放遣俘囚詔
6
近北掠餘口,悉充軍實。刑故無小,罔或攸赦,撫辜興仁,事深睿範。宜從蕩宥,許以自新,可一同放遣,還複民籍。已賞賜者,亦皆為贖。《南齊書·鬱林王紀》
7
◇序用勞人詔
8
往歲蠻虜協謀,志擾邊服,群帥授略,大殲凶醜。革城克捷,及舞陰固守,二處勞人,未有沾爵賞者,可分遣選部,往彼序用。《南齊書·鬱林王紀》
9
◇詔選部永明十一年九月
10
東西二省府國,長老所積,財單祿寡,良以矜懷。選部可甄才品能,推校年月,邦守邑丞,隨宜量處,以貧為先。《南齊書·鬱林王紀》
11
◇追崇竟陵王子良隆昌元年四月
12
褒崇明德,前王令典,追遠尊親,沿情所隆。故使持節、都督揚州諸軍事、中書監、太傅、領司徒、揚州刺史、竟陵王、新除督南徐州,體睿履正,神鑒淵邈。道冠民宗,具瞻允集。肇自弱齡,孝友光備。爰及贊契,協升景業。燮曜台陛,五教克宣。敷奏朝端,百揆惟穆。寄重先顧,任均負圖。諒以齊暉《二南》,同規往哲。方憑保蹋永翼雍熙。天不靡牛奄焉薨逝。哀慕抽割,震於厥心。今龜謀襲吉,先遠戒期。宜崇嘉制,式引風烈。可追崇假黃鉞、侍中、都督中外諸軍事、太宰、領大將軍、揚州牧,綠糸戾綬,備九服錫命之禮。使持節、中書監、王如故。給九旒鸞輅,黃屋左纛,せ蹙┏擔前後部羽葆鼓吹,挽歌二部,虎賁班劍百人,葬禮依晉安平王孚故事。《南齊書·竟陵王子良傳》,又見《文選·齊竟陵王行狀》,與此小異。案:《南齊書·鬱林王紀》有隆昌元年正月詔,《文苑英華》載有全文,以為沈約作。
13
◇征吳苞詔隆昌元年
14
處士濮陽吳苞,棲志穹谷,秉操貞固,沈情味古,白首彌厲。徵太學博士。《南齊書·吳苞傳》
15
◎海陵王
16
王諱昭文,字季尚。文惠太子第二子。永明四年封臨汝公,歷濟陽太守、南豫州刺史。鬱林即位,封新安王,為揚州刺史。以隆昌元年七月即位,改元延興。在位四月,為明帝所廢,降封海陵王,見弒。謚曰恭王。
17
◇即位詔延興元年七月
18
太祖高皇帝英謀光大,受命作齊;世祖武皇帝宏猷冠世,繼暉下武;世宗文皇帝清明懿鑠,四海宅心,並德漏下泉,功昭上象,聲教所覃,無思不洽。洪基式固,景祚方融,而天步多阻,運鍾否剝。嗣君昏忍,暴戾滋多,棄侮天經,悖滅人紀,朝野重足,遐邇側視,民怨神恫,宗祧如綴。賴忠謨肅舉,霄漢廓清,俾三後之業,絕而更紐,七百之慶,危而複安。猥以衝人,入纂乾緒,載懷馭朽,若墜諸淵,思與黎元,共綏戩福。《南齊書·海陵王紀》
19
◇敘用新安國臣詔
20
新安國五品以上,悉與滿敘,自此以下,皆聽解遣。其欲仕者,適其所樂。《南齊書·海陵王紀》
21
◇銓用淮關戍將詔延興元年九月
22
頃者以淮關徭戍,勤瘁於行役,故覃以榮階,簿酬厥勞。勛狀淹留,未集王府,非所以急舍爵之典,趣報功之旨。便可分遣使部,往彼銓用。《南齊書·海陵王紀》
23
◇亟婚嫁停徭役詔延興元年十月
24
周設媒官,趣及時之制,漢務輕徭,在休息之典,所以布德弘教,寬俗阜民。朕君制八叮志敷九德,而習俗之風,為弊未改,靜言多慍,無忘昏昃。督勸婚嫁,宜嚴更申明,必使禽幣以時,В梅息怨。正廚諸役,舊出州郡,徵吏民以應其數,公獲二旬,私累數朔。又廣陵年常遞出千人以助淮戍,勞擾為煩,抑亦苞苴是育。今並可長停,別量所出。諸縣使村長路都防城直縣,為劇尤深,亦宜禁斷。《南齊書·海陵王紀》
25
◎明帝
26
帝諱鸞,字景棲,小名玄度。始安貞王道生子。仕宋,歷安吉令,遷寧朔將軍、淮南宣城二郡太守。齊受禪,遷侍中,封西昌侯,為冠軍將軍、郢州刺史,進號征虜將軍。武帝即位,轉度支尚書,遷侍中,歷吳興太守、豫州刺史、尚書右僕射,領衛尉,轉左僕射,領右衛將軍,遷侍中、尚書令。鬱林王即位,加鎮軍將軍,進大將軍、中書監。海陵王即位,為驃騎大將軍、錄尚書事、揚州刺史。封宣城郡公,加黃鉞、都督中外諸軍事、太傅,封宣城王。以延興元年十月即位,改元二,建武、永泰。在位五年。謚曰明皇帝,廟號高宗。
27
◇即位大赦詔建武元年十月
28
皇齊受終建極,握鏡臨宸,神武重輝,欽明懿鑠,七百攸長,盤石斯固,而王度中蹇,天階薦阻,嗣命多違,蕃釁孔棘,宏圖景歷,將墜諸淵。宣德皇后遠鑒崇替,憲章舊典,疇咨台揆,允定靈策,用集寶命於予一人。猥以虛薄,纘承大業,仰系鴻丕,顧臨兆民,永懷先構,若履春冰,寅憂多惕,罔識攸濟,思與萬國,播此惟新。大赦天下,改元。宿衛身普轉一階,其餘文武,賜位二等。逋租宿責,換負官物,在建武元年以前,悉原除。劫賊餘口在台府者,可悉原放。負釁流徒,並還本鄉。《南齊書·明帝紀》
29
◇崇儉詔
30
自今雕文篆刻,歲時光新,可悉停省。蕃牧守宰,或有薦獻,事非任土,嚴加禁斷。《南齊書·明帝紀》
31
◇停息後渚稅詔
32
頃守職之吏,多違舊典,存私害公,實興民蠹。今商旅稅石頭後渚及夫鹵借倩,一皆停息。所在凡厥公宜,可即符斷。主曹詳為其制,憲司明加聽察。《南齊書·明帝紀》。
33
◇銓敘東西二省舊臣
34
日者百司耆齒,許以自陳,東西二省,猶沾微俸,辭事私庭,榮祿兼謝,興言愛老,實有矜懷。自縉紳年及,可一遵永明七年以前銓敘之科。《南齊書·明帝紀》
35
◇斷土貢詔建武元年十一月
36
邑宰祿薄俸微,不足代耕,雖任土恆貢,亦為勞費,自今悉斷。《南齊書·明帝紀》
37
◇滿敘宣城國臣詔
38
宣城國五品以上,悉與滿敘。自此以下,皆聽解遣。其欲仕,適所樂。《南齊書·明帝紀》
39
◇達下情詔建武元年十二月
40
上覽易遺,下情難達,是以甘棠見美,肺石流詠。自月一視黃辭,如有含枉不申,懷直未舉者,蒞民之司,並任厥失。《南齊書·明帝紀》
41
◇手詔王思遠建武初
42
此人殊可惜。□□□□□□□顧謚與思遠並屬文章。建武初,以疾歸,高宗手詔與思遠。
43
◇求直言詔建武二年正月
44
京師系囚殊死,可降為五歲刑,三署見徒,五歲以下悉原赦。王公以下,各舉所知。隨王公卿士,內外群僚,各舉朕違,肆心極諫。《南齊書·明帝紀》
45
◇防矸劌廒
46
京師二縣,有毀發墳壟,隨宜修理。《南齊書·明帝紀》
47
◇課農桑詔
48
食惟民天,義高姬載,蠶實生本,教重軒經。前哲盛範,後王茂則,布令審端,咸必由之。朕肅昭依齲思弘風訓,深務八政,永鑒在勤,靜言日昃,無忘寢興。守宰親民之主,牧伯調俗之司,宜嚴課農桑,罔令游惰,揆景肆力,必窮地利,固返譚潰考校殿最。若耕蠶殊眾,具以名聞。游怠害業,即便列奏。主者詳為條格。南齊書·明帝紀》
49
◇蠲南徐州三課詔建武二年三月
50
南徐州僑舊民丁,多充戎旅,蠲今年三課。《南齊書·明帝紀》
51
◇停雍豫等五州稅調詔
52
雍、豫、司、南兗、徐五州遇寇之家,悉停今年租調。其與虜交通,不問往罪。《南齊書·明帝紀》
53
◇誅蕭諶詔建武二年六月
54
蕭諶擢自凡庸,識用輕險,因藉幸會,早預驅馳。永明之季,曲頒恩紀。鬱林昏悖,頗立誠效。寵靈優渥,期遇兼隆,內總戎柄,外暢蕃威,兄弟榮貴,震灼朝野。曾不感佩殊荷,少答萬一。自以勛高伊、霍,事均難賞,才冠當時,恥居物後。矯制王權,與奪由己。空懷疑懼,坐構嫌猜。覘候宮掖,希覬非望。蔽上罔下之心,誣君不臣之跡,固以彰暴民聽,喧聒遐邇。遂潛散金帛,招集不逞,交結禁衛,互為唇齒,密契戚邸,將肆奸逆。朕以其任寄既重,爵列河山,每加彌縫,弘以大信,庶能懷音,翻然悛改。而豺狼其性,凶謀滋甚。夫無將必戮,《陽秋》明義,況釁積禍盈,若斯之大。可收付廷尉,速正刑書。罪止元惡,餘無所問。《南齊書·蕭諶傳》
55
◇贈仇池公楊元秀詔建武二年七月
56
仇池公楊元秀,氐王苗胤,乃心忠勇,醜虜凶逼,血誠彌厲,宣播朝威,招誘戎種,萬里齊契,響然歸從。誠效顯著,實有可嘉。不幸殞喪,淒愴於懷。夫死事加恩,《陽秋》明義。宜追覃榮典,以弘勸獎。贈仇池公。持歸國。《南齊書·氏羌傳》。元秀病死,符幼孫領其眾。高宗詔。
57
◇下氐王楊馥之詔建武二年七月
58
氐王楊馥之,世纂忠義,率厲部曲,樹績邊城,克殄奸醜。複內稟朝律,外撫戎荒,款心式昭,朕甚嘉之。以為持節、督北秦雍二州諸軍事、輔國將軍、平羌校尉、北秦州刺史、仇池公。沙州刺史楊炅進號安西將軍。《南齊書·氐羌傳》。氐楊馥之聚義眾據池。
59
◇崇儉詔建武二年十月
60
軌世去奢,事殷哲後,訓物以儉,理鏡前王。朕屬流弊之末,襲澆浮之季,雖恭已弘化,刻意隆平,而禮讓未興,侈華猶競。永鑒玄風,競言集愧,思所以還淳改俗,反古移民。可罷東田,毀興光樓。並詔水衡量省御乘。《南齊書·明帝紀》
61
◇方帝諸陵詔建武二年十二月
62
舊國都邑,望之悵然。況乃自經南面,負斟肪櫻或功濟當時,德覃一世,而塋壟贊穢,封樹不修,豈直嗟深牧豎,悲甚信陵而已哉。昔中京淪覆,鼎玉東遷,晉元締構伊始,簡文遺詠在民,而松門夷替,埏路榛蕪。年代殊往,撫事興懷。晉帝諸陵,悉加修理,並增守衛。吳、晉陵二郡失稔之鄉,蠲三調有差。《南齊書·明帝紀》
63
◇報江ぺ建武二年
64
柃必手訓,送終以儉,立言歸善,益有嘉傷,可從所請。贈散騎常侍、太常。謚曰敬子。《南齊書·江學又傳》
65
◇詔守長建武三年正月
66
申明守長六周之制。《南齊書·明帝紀》
67
◇血阜將士死亡詔
68
去歲索虜寇邊,緣邊諸州郡將士。有臨陣及疾病死亡者,並送還本土。《南齊書·明帝紀》
69
◇車府詔建武三年三月
70
車府乘輿有金銀飾校者,皆剔除。《南齊書·明帝紀》
71
◇停光新詔建武三年閏十二月
72
今歲不須光新,可以見錢為百官供給。《南齊書·明帝紀》
73
◇誅王晏詔建武四年正月壬寅
74
晏閭閻凡伍,少無持操,階緣人乏,班齒官途。世祖在蕃,搜揚擢用,棄略疵瑕,遂升要重。而輕跳險銳,在貴彌著,猜忌反覆,觸情多端。故以兩宮所弗容,十手所共指。既內愧於心,外懼憲牘,掩跡陳痾,多歷年載。頻授蕃任,輒辭請不行,事似謙虛,情實詭伏。隆昌以來,運集艱難,匡贊之功,頗有心力。乃爵冠通侯,位登元輔,綢繆恩寄,朝莫均焉。溪壑可盈,無厭將及。視天畫地,遂懷異圖。廣求卜相,取信巫覡。論薦黨附,遍滿台府。令太息德元淵藪亡命,同惡相濟,劍客成群。弟詡凶愚,遠相唇齒,信驛往來,密通要契。去歲之初,奉朝鮮於文粲備告奸謀。朕以信必申中,義無與貳,推誠委任,覬能悛改。而長惡易流,構扇彌大,與北中郎司馬蕭毅、台隊主劉明達等克期竊發。以河東王鉉識用微弱,可為其主,得志之日,當守以虛器。明達諸辭,炳然具存。昔漢後以反唇致討,魏臣以虯須為戮,況無君之心既彰,陵上之跡斯著,此而可容,誰置刑闢。並可收付廷尉,肅明國典。《南齊書·王晏傳》
75
◇興學詔建武四年正月庚午
76
嘉肴停俎,定方旨於必甘,良玉在攻,表驟辦都染停是以陶鈞萬品,務本為先,經緯九區,學學又為大。往因時康,崇建庠序,屯虞薦有,權從省廢,謳誦寂寥,倏移年稔,永言古昔,無忘旰昃。今華夏擄玻要荒慕向,締修東序,實允適時。便可式依舊章,廣延國胄,弘敷景業,光被後昆。《南齊書·明帝紀》
77
◇下謝フ詔建武四年
78
夫昭然榮觀,風流自遠;蹈彼幽人,英華罕值。故辰揖楚相,見稱南國;高謝漢臣,取貴良史。新除侍中、中書令フ,早藉羽儀,夙標清尚,登朝樹績,出守馳聲。遂斂跡康衢,拂衣林水止,抱箕穎之餘芳,甘憔悴而無悶。撫事懷人,載留欽想。宜加優禮,用旌素概。可賜床帳褥席,俸以卿祿,常出在所。《梁書·謝フ傳》フ為吳興太守。建武四年,詔徵為侍中、中書令,抗表不應。築室郡之西郭,明帝下詔。
79
◇報芮芮王求醫工等物詔建武中
80
知須醫及織成錦工、指南車、漏刻,並非所愛。南方治疾,與北土不同。織成錦工,並女人,不堪涉遠。指南車、漏刻,此雖有其器,工匠久不複存,不副為心吳。《南齊書·芮芮傳》
81
◇遣陳顯達北討詔永泰元年正月
82
晉氏中微,宋德將謝,蕃臣外叛,要荒內侮,天未悔禍,左衽亂華,巢穴神州,逆移年載。朕嗣膺景業,踵武前王,靜言隆替,思慮夏。但多難甫夷,恩化肇洽,興師擾眾,非政所先,用戢遠圖,權緩北略,冀戎夷知義,懷我好音。而凶醜剽狡,專事侵掠,驅扇異類,蟻聚西偏,乘彼自來之資,撫其天亡之會,軍無再駕,民不重勞,傳檄以定三秦,一麾而臣禹跡,在此舉矣。且中原士庶,久望皇威,乞師請援,結軌馳道。信不可失,時豈終朝。宜分命方岳,因茲大號。侍中太尉顯達,可暫輟槐陰,指授群帥,中外篡嚴。《南齊書·陳顯達傳》
83
◇複孔子祭秩詔永泰元年三月
84
仲尼明聖在躬,允光上哲,弘厥雅道,大訓生民,師範百王,軌儀千載,立人斯仰,忠孝攸出,玄功潛被,至德彌闡。雖反袂遐曠,而祧薦靡闕,時祭舊品,秩比諸侯。頃歲以來,祀典陵替,俎豆寂寥,牲奠莫舉,豈所以克昭盛烈,永隆風教者哉!可式循舊典,詳複祭秩,使牢餼備禮,欽饗兼申。《南齊書·明帝紀》
85
◇罪王敬則詔永泰元年五月
86
謝移羰綠諦煸懶腥纈搖M蹙叢蛸髦市諄,本謝人綱。直以宋季多艱,頗有膂力之用,驅獎所至,遂升榮顯。皇運肇基,預聞末議,功非匡國,賞實震主。爵冠報鄭身登袞,固已《風雅》作刺,縉紳側目。而溪谷易盈,鴟梟難改,猜心內駭,醜辭外布。永明之朝,履霜有漸,隆昌之世,堅冰將著,從容附會,朕有力焉。及景歷惟新,推誠盡禮,中使相望,軒冕成陰。乃嫌跡愈興,禍圖茲構,收合亡命,結黨聚群,外候邊警,內伺國隙。元遷兄弟,中萃淵藪,奸契潛通,將謀竊發。壹匆黽遙岳又邑子,取據匪他,昭然以信。方、邵之美未聞,韓、彭之釁己積。此而可容,孰寄刑典!便可即遣收掩,肅明國憲。大闢所加,其父子而已。凡諸詿誤,一從蕩滌。《南齊書·王敬則傳》。案:是年七月遺詔,編入沈約集中。
87
◇敕賜傅昭漆合燭盤
88
卿有古人之風,故賜卿古人之物。《南史·傅昭傳》
89
◎東昏侯
90
侯諱寶卷,字智藏,本名明賢。明帝第二子。建武元年立為皇太子。永泰元年七月即位,明年改元永元。在位三年見弒,追封東昏侯。
91
◇優詔免議陳顯達永元元年四月
92
昔衛、霍出塞,往往無功,馮、鄧入關,有時虧喪。況公規模肅舉,期寄兼深,見可知難,無損威略。方振遠圖,廓清朔土。雖執憲有常,非所得議。《南齊書·陳顯達傳》
93
◇誅謝フ詔永元元年
94
公等啟事如此,易市鄖嵯眨久彰物議。直以雕蟲薄伎,見齒衣冠。昔在渚宮,構扇蕃邸,日夜從諛,仰窺俯畫。及還京師,翻自宣露,江、漢無波,以為己功。素論於茲而盡,縉紳所以側目。去夏之事,頗有微誠,實擢曲加,逾邁倫序,感悅未聞,陵競彌著。遂複矯構風塵,妄惑朱紫,詆貶朝政,疑間親賢。巧言利口,見醜前志,涓流纖蘗,作戒遠圖。宜有少正之刑,以申去害之義。便可收付廷尉,肅明國典。《南齊書·謝掖》
95
◇徐孝嗣賜死下詔永元元年十月
96
周德方熙,「三監」迷叛,漢歷載昌,宰臣構戾,皆身膏斧鉞,族同煙燼。殷鑒上代,垂戒後昆。徐孝嗣憑藉世資,早蒙殊遇,階緣際會,遂登台鉉。匡翼之誠無聞,言舀黷之跡屢著。沈文季門世下缺,《南齊書·徐孝嗣傳》
97
◎和帝
98
帝諱寶融,字智昭,明帝第八子。建武元年封隨郡王。永元元年改封南康王,出為西中郎將、荊州刺史。二年,長史蕭穎胄、雍州刺史蕭衍舉兵。三年,擁立於江陵。改元中興。在位二年,禪位於梁,封巴陵王。尋死,追謚曰和帝。
99
◇舉義下教
100
吾躬率晉陽,翦此凶孽,戎事方勤,宜覃澤惠。所領內系囚見徒,罪無輕重,殊死已下,皆是遣。先有位署,即複本職,將吏轉一階。從征身有家口停鎮,給廩食。凡諸雜役,見在諸軍帶甲之身,克定之後,悉免為民。其功效賞報,別有科條。《南齊書·和帝紀》
101
◇複除荊雍義眾詔中興元年四月
102
荊雍義舉所基,實始王跡。君子勞心,細人盡力,宜加酬獎,副其乃誠。凡東討眾軍及諸向義之眾,可普複除。《南齊書·和帝紀》
103
◇詔報崔偃中興元
104
具卿冤切之懷。卿門首義,而旌德未彰,亦追以概然,今當顯加贈謚。《南齊書·崔慧景傳》
URN: ctp:ws258638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