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皇清書史卷二十

《皇清書史卷二十》[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該資料的標點符號由人工智能製作。此過程難免引入錯誤;若遇到標點錯誤,敬請自行修改。
1
●皇清《書史卷二十
2
義州李放古冥纂錄
3
下平(十一)。
4
十一尤(一)。
5
下平十一尤尤 牛 樓 游 劉 邱
6
7
8
9
10
11
12
13
尤侗,字同人,更字展成,號海庵,一號艮齋,晚號西堂老人,一號鶴樓老人,長洲人。順治五年拔貢生,官永平府推官。康熙十八年,舉鴻博,授檢討,加侍讀銜。卒,年八十七。
14
書有天趣書畫過目考。
15
尤本欽,字上官,號伯諧,吳江人。少游周忠毅之門,善草書,得《祝枝山筆意《松陵詩征》
16
尤桐字於岡書,摹平原鹿晡帖嘉興縣志》
17
尤蘭英,臨淮諸生。善真行書《安徽通志》
18
尤興詩宇肄三號春樊,一號月舫,長洲人。乾隆五十一年舉人,官內閣中書。
19
詩學、眉山、書學、山谷,皆不相似。《石竹堂》謂愈不似愈工梁章巨師友集》
20
尤崧鎮,字豫山,號榕疇,興詩子吳縣廩生。工分隸似石,獨學老人木葉厱法書記
21
22
牛運震,字階平,號空山,一號卓然,又號真穀,滋陽人。雍正十六年進士,舉鴻博,官泰安知縣。工分隸,精古文及碑版之學。著有金石圖說。卒,年五十二。木葉厱法書記
23
牛卓然如廉,頗善飯,以示可用國朝隸品
24
牛翊祖,號湘南,一號揮雲,天津人。官揚州清軍同知。
25
書法鍾繇揚州畫舫錄》
26
牛廷樞,字倫閣,曲周歲貢生。工書法,得唐人逸致廣平府志
27
牛應昌,字汝諧,曲周歲貢生。同治元年,以經明行修薦,工篆、隸。
28
29
樓鎮,字叔重,號悔庵。餘姚歲貢。工書法,所臨懷素千文,深得折釵遺意《兩浙輶軒錄》
30
31
游光繹,字彤卣,號磳田,霞浦人。先世長樂。乾隆五十四年進士,官御史。工行,楷書瘦勁,自成一家,諸城相國極稱之。《福建通志》
32
按:一號非熊。
33
34
劉元化,字季雅,號斗杓,諸城人。明萬歷三十七年舉人,官高陵知縣,明亡不仕。尤長草書,欲求書者多載酒以往,醉後淋漓揮灑,人人得滿意,去張貞半部稿
35
劉文照號雪舫,宛平籍,海州人。明孝純皇太后侄新樂忠恪侯文炳弟。
36
魏禧贈序云工書
37
工書《畿輔通志》
38
按《明詩綜小傳作「任邱人」,此從《明史後妃傳》。
39
劉淓,字學海,三原人。明諸生,遭亂棄去。
40
劉紹攽撰。家傳云年八十餘,能書細字九畹,古文
41
劉上延,字賓仲,蕪湖人。
42
家藏賓仲,為方邵村小真書,文賦卷子精麗勻圓,逼肖華亭。中年手筆,阮晉林跋略云:「賓仲先生書,秀上遒逸張壺山」。跋略云:「士大夫多師華亭,未有神似,如劉先生者何?第五。跋略云:「賓仲學書於華亭,而青於藍華亭書滿人間。賓仲則吉光片羽,未易數遘,三君皆善書,而推服賓仲如此,即賓仲之書可知矣」。木葉厱《法書記》
43
劉今度字象先,上元人。工章草《名人尺牘小傳》
44
工草書《金陵通傳》
45
劉光昱伯陽,宣城人。工書法施閏章《愚山集》
46
劉友光,原名自煜,字杜三,號魚計,一號鸞佣,又號輞庵,攸縣人。明崇禎九年舉人。國初,官沙河知縣。升行人,未赴卒。詩文書法,所至群推沅《湘耆舊集》
47
詩文書法,皆有聲於時《攸縣志》
48
劉楗,字玉罍,號公愚,大城人。順治三年進士,官刑部尚書,謚端敏。善臨池魏象樞寒松堂文集》。
49
劉芳聲,字何實,號山逋,別號未來僧,淮安人。順治六年進士,官山東提學僉事,書法亦雋潔可愛。金之俊撰墓誌。
50
劉芳躅,字增美,號鐘山,宛平人。順治十二年進士,官山東巡撫工部侍郎。書法晉人名人法書考。
51
劉宗亮,字去靡。順治十八年進士,官臨海知縣。書學柳誠懸,筆力遒健,卓然成家。滄州詩抄
52
劉永瀟,自號友菊居士,精書法《泰和縣志》
53
劉蔭樞,字喬南,一字相鬥,別號秉燭子,韓城人。康熙十年進士,官貴州巡撫。年八十餘日,書「忠孝仁恕」等大字,闊四五尺許,遒勁過於少年。所為趙元祚撰傳。
54
劉灝,字波千,號西谷,涇陽人。康熙十八年進士,官河南道監察御史。
55
趙執信曰:「詩古文書,法逼古名人《因園集》
56
吳雯《題西谷侍御書冊》詩云:「西谷先生書最妙,冰霜肌膚神綽約《蓮洋集》
57
小真書氣韻雋雅,予家所藏。《宋拓雲麾將軍碑》後有其《長跋》一首,淡墨斜行,自成馨逸木葉厱《法書記》
58
劉淇,字武仲,一字龍田,又字衛園,別號南泉山侶,先世,確山人,隸漢軍鑲白旗。其父毓英,官山東按察使,遂家濟寧。
59
書法會萃眾體自成一格《濟寧州志》
60
劉汶,字魯田,號叔子淇弟。康熙二十二年舉人,榜姓何。
61
書法精妙絕倫盛百二柚。《堂續筆談》
62
劉季學,字班生,高淳人。康熙二十六年,歲貢生。工書法金陵詩征
63
劉誠字存齋,江寧人。工小篆、同上
64
劉逢源,字津逮。貢生。手抄二十一史,又他書千卷,讎對精確《曲周縣志》
65
劉管,字昭華,號寄園老人,山陽人。工篆隸《淮安府志》
66
劉錫麟,字天石,宣城歲貢生。多識古文,奇字大小楷,遒勁溫潤藝林貴重。宛雅。
67
劉芳菁,字中陵,書法秀挺。同上
68
劉儀恕,涇陽人。官知州。工書。張五典《荷塘集》。
69
劉廷柱,字成憲,號忽庵,奉賢附監生。尤工書法江蘇詩征
70
劉正誼,字戒謀,別號宛,委山人,山陰貢生。
71
自云嘗從徐徵君咸清受漢隸書法《宛委山人集
72
劉夢金,字旉,來上。海貢生,工書《松江府志》
73
劉上駟,字天閒,號志千一,號漪園,丹徒人。康熙四十四年,召試舉人,官知縣。與周而衍、鄔維新同以書法受知遇潤故
74
劉青藜,字太乙,號嘯月一,號臥廬,襄城人。康熙四十五年進士,改庶吉士。
75
王士禎曰:劉太乙《翰林書來》云:「欲自作《八分書》、《予漁洋、蠶尾詩》,藏於少林《香祖筆記》
76
劉森峰,字一棣,永新人。康熙時舉人,官內閣中書。善懷素書法,酒酣一揮百幅,更入神妙吉安府志》
77
劉涵,字湛庵,榆林人。官絳州知州,工書。蔚州志》。
78
劉冠荀,字潁川,寶應諸生。工楷法,尤善雙鉤。《淮海英靈集》
79
劉欽,字輯五一,字勉齋。工書法。每縛舊竹,箬柔其端,以代鼠須,書小幅及扇。喜用嫩柳條細磨之,使圓滑如珠,字字作垂露態南昌縣志
80
劉湘煃,字允恭,江夏人。
81
胡虔曰:工書。
82
劉橒,字文中,號澹齋,平陽明經官通判。工八法沈德潛《竹嘯軒集》
83
劉嗣聖,字泗源。善八分,書人爭寶之《玉田縣志》
84
劉紹庭,字前昭,上元人。雍正元年拔貢善書。晚年病目所作擘窠大字,皆以意為之,而神致殊妙。《金陵通傳》
85
劉紹庭草榜書能品下國朝書品
86
劉重選,字文叔,文登人。雍正二年進士,官揚州同知。
87
書法學褚河南《揚州畫舫錄》
88
劉統勛,字延清,號爾鈍,諸城人。雍正二平平年進士,官東閣大學士,謚文正。工行,楷摹趙承旨,與梁文莊齊名木葉厱法書記
89
王昶曰:「公常謂少時書仿趙承旨,中年慕文待詔,晚年不複求工點畫,然不求工而自工,斯天下之至工也」。
90
王文治曰:劉文正師不多作書,然於書家境界甚深且備。今石庵前輩書名冠海內,諦觀之,皆自文正出也。
91
趙懷玉曰:「今世爭重劉石庵先生書,不知其先。文正公亦以書雄一代石庵先生自松雪入手,文正則神似松雪,學固有自來也。
92
按:文正薨於乾隆三十八年十一月,年七十五。
93
劉東,字長源,號古塘,寶應諸生。雍正二年,舉孝廉方正,發往直隸,以知縣用。
94
劉洛瑞撰。《行略》云,書幼學鍾繇,兼善章草,中年工隸書。
95
劉暐澤,號茗柯,長沙人。雍正八年進士,舉鴻博,官奉賢知縣。工八法,士民得其片紙珍如拱璧松江府志》
96
劉起,字韓忬,一字昌複,晚號可笑老人,嘉定人。雍正十年貢生。書摹大令,永興題榜大字師朱晦翁金元鈺竹人錄
97
劉毓珣,字蒼璞,號竹軒,寧河人。雍正十三年舉人。好草書,日聚古人墨跡而臨摹之,三十餘年無少間。筆法遒勁,自成一家寧河縣志
98
劉君輔,會澤人。由行伍官至湖廣提督。能作徑尺大字。滇系
99
劉士貴,字蕓友,號雲門山陰諸生書,得二王神骨越風
100
劉綸,字宸翰,一字眘涵,號繩庵,武進人。乾隆元年,舉鴻博,廷試第一,授編修,官至文淵閣大學士。三十八年六月,卒,年六十三,謚文定。
101
於敏中撰墓志云:「下筆極端謹,點畫不如意,必再三潤色合法乃已。
102
作書方嚴瘦勁,亦不猶人《西清筆記》
103
劉星煒,字映榆,一作印於,號國三武進人。乾隆十三年進士,官至兵部侍郎。
104
趙懷玉《唐王訓墓志拓本跋略云:「國三先生雖不以書名,而真行整秀,如層台緩步,高謝塵俗,予少時頗愛之。然先生謙讓,未遑每有所書,寧使親串子弟為之,不自涉筆,故當時亦未敢叩其所學何書。及得此碑,乃與先生書無毫髮,不似知前輩臨池無論顯晦,必宗一家也。
105
劉承業,字垂恢,號鶴田。乾隆十三年進士,官鉛山知縣。工書廈門志》
106
自十九行起至七頁、十四行止,皆衍文。 劉墉,字崇如,號石庵,初號木庵,又有勖齋,青原香岩日觀峰道人。諸號統勛子。乾隆十六年進士,官至體仁閣大學士。嘉慶九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卒,年八十五,謚文清。
107
梁同書曰:「今之能為魏、晉人書者,惟石庵先生雖隨意書尺,亦不可玩視頻羅庵題跋
108
王文治曰:石庵功力最深,極意追蹤古人,不肯少趨時徑,真書法中有寒松古柏之操者。石庵之書,其佳處輒含藏於筆墨蹊徑之外,石庵前輩書絕,去宋、元以來縱橫妍媚之態,而筆意高古。
109
劉綸,字宸翰,一字眘涵,號繩庵,武進人。乾隆元年,舉鴻博,廷試第一,授編修,官至文淵閣大學士。三十八年六月,卒,年六十三,謚文定。
110
於敏中撰墓志云:「下筆極端謹,點畫不如意,必再三潤色合法乃已。
111
作書方嚴瘦勁,亦不猶人《西清筆記》
112
劉星煒,字映榆,一作印,於號圃,三武進人。乾隆十三年進士,官至兵部侍郎。
113
趙懷玉《唐王訓墓志拓本跋》略云:「圃三先生雖不以書名,而真行整秀,如層台緩步,高謝塵俗。予少時頗愛之。然先生謙讓,未遑每有所書,寧使親串子弟為之,不自涉筆,故當時亦未敢叩其所學何書。及得此碑,乃與先生書無毫髮,不似知前輩臨池無論顯晦,必宗一家也。
114
劉承業,字垂恢,號鶴田。乾隆十三年進士,官鉛山知縣。工書廈門志》
115
劉墉,字崇如,號石庵,初號木庵,又有勖齋,青原香岩日觀峰道人。諸號統勛子。乾隆十六年進士,官至體仁閣大學士。嘉慶九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卒,年八十五,謚文清。
116
梁同書曰:「今之能為魏、晉人書者,惟石庵先生雖隨意書尺,亦不可玩視頻羅庵題跋
117
王文治曰:石庵功力最深,極意追蹤古人,不肯少趨時徑,真書法中有寒松古柏之操者。石庵之書,其佳處輒含藏於筆墨蹊徑之外。石庵前輩書絕,去宋、元以來縱橫妍媚之態,而筆意高古,拙中含姿,淡中入妙,近時罕有能及之者。《快雨堂題跋》
118
鐵保曰:先生書竊用瘞鶴筆意,其機趣則出入於楊少師。
119
張廷濟曰:「元明以來,書家率被吳興、華亭兩家籠住,文清相國宗法,魏、晉直欲抉破趙董藩籬。自是數百年一大宗匠。
120
吳德旋曰:「諸城醇厚,有六朝人遺意,但未縱逸耳論書隨筆
121
郭尚先曰:晉、唐、元、明諸大家,得力全是個靜字,須知火色純青,大非容易。國朝作者相望,能副是語,只有石庵先生芳堅館題跋》
122
吳修曰:「書法魏、晉,筆意古厚。嘉慶十年,奉旨刻清愛堂帖《名人尺牘小傳》
123
陳希祖曰:「二百年士大夫善學華亭者,惟諸城耳」。
124
包世臣曰:乾隆間,都下言書推劉諸城翁,宛平,按當作「大興」。
125
兩家戈,仙舟學士宛平之,壻按大興壻戈之侄,名寶樹。
126
而諸城門人也,嘗質諸城書,詣於宛平,宛平曰:「問汝師,那一筆是古人學士。以告諸城曰:「我自成我書耳」。問汝岳:「翁那一筆,是自己學士之子,以此語質於僕。僕曰:「宛平書只是工匠之細者耳。於碑帖無不徧搜默識,下筆必具其體勢,而筆法無聞,不止無一筆,是自己已也。諸城冥悟筆法而微變,其體勢正是深於古人,必云自成我書,亦太涉矜張矣」。僕嘗謁諸城於江陰舟,次論晉、唐以來名跡甚協,諸城曰:「吾子論古無不當者,何不一論老夫得失乎?」僕曰:「中堂可謂華亭高足諸城曰:吾子何輕薄老夫邪?吾書以拙勝,頗謂遠紹太傅。僕曰:「中堂豈嘗見太傅書乎?太傅書傳者,惟受禪乙瑛兩分碑受禪,莊重乙瑛飄逸匯帖。惟唐摹戎路,略有乙瑛之意。季直表乃近世無識者作偽中堂,焉肯紹之耶?中堂得力在華亭,然華亭晚年漸近古淡,中堂則專用巧,以此稍後華亭耳」。諸城默然良久,曰:「老夫數十年心力被吾子,一語道破矣」。近刻清愛堂帖被鉤摹者,以世行偽吳興法,逐字移改,至為失真。惟其家藏石十二方,乃諸城自督,良工所鐫者,皆小真書精妙,不減墨跡。
127
放按仙舟官,太僕非學士右,一則恐不足信。又按錢泳刻《清愛堂帖》。
128
又曰:「文清少習香光,壯遷坡老,七十以後,潛心北朝碑版,雖精力己衰,未能深造,然意興學識,超然塵外」。
129
又曰:「予在都巿得諸城書《許敬宗傳》三百餘言,字徑小半寸,行間頗任意,而樸茂中自在,恣肆絕去。平日作用,乃近八十時書,幾於拙,勝老去漸於詩律細亮哉。
130
又曰:近世諸城相國,祖述華亭,雖複結構傷巧較,華亭遜其遒逸,而入鋒潔淨,時或過之。蓋山東多北魏碑,能見六朝真相,此諸城之所以或過華亭也。
131
又書劉文清《四智頌》後云,近世小真書,以文清為第一,此尤其經心結撰者可珍也。黃庭洛神之遺法,至《諫議、護命經》而絕。坡老、思翁有意複古,而蘇苦出入無操,縱董苦布置,不變化外,此大都胥史之能事矣。諸城壯歲得力,思翁繼由坡老以窺閣本,晚乃歸於北魏,碑志所詣,遂出兩家之外。然其筆法,則以搭鋒養勢以折鋒取姿,墨法則以濃,用拙以燥。用巧結法,則打迭點畫,放寬一角,使白黑相當,枯潤亙映,以作插花援鏡之致。卷簾一顧,目成萬態。然其心思悴於字內,筯力盡於畫中,必責以琚、珩、璜、瑀之節,則朽不為柱,有不能辭其誚者矣。以上並見藝舟雙輯
132
劉墉小真書,妙品下榜書,能品上行書,能品下國朝書品
133
予於丁酉年親見諸城相國求書先生云:餘每日早起,必臨模閣帖數,則四十年來未嘗少懈。學書胡可一日離晉賢師範耶?先生論書之言如此《抱衝齋集》
134
錢泳曰:嘉慶十年七月,仁宗皇帝命吏部侍郎劉鐶之刻其叔父文清公墉所為書,予時在京,為之模勒,名曰《清愛堂石刻》四卷《履園叢話》下同
135
又曰:或論文清書如枯禪入定,餘謂此論太苛。文清本從松雪入手靈,峭異常,而誤於《淳化閣帖》,遂至模棱終老如商鼎、周彞,非不古而不適於用按泳之論書,直類盲人辨色,殆不可解
136
張維屏曰:陳星齋先生嘗論本朝書法,首推何義門,次則姜西溟。
137
趙橫山似屬偏,嗜以愚見言之,當以王文安、劉文清為最。次則張文敏、陳香泉、汪退、谷然、張、陳汪皆不及王、劉之厚。王猶依傍古人,劉則厚而能脫入乎古人,而出乎古人。其晚年妙境,蓋先生已歸,道山不及見矣《松軒隨筆》
138
又曰:「文清書初從松雪入手,中年後乃自成一家,貌豐骨勁,味厚神藏,不受古人牢籠超然獨出同上
139
吳仰賢曰:予嘗見文清初入翰林時所作,小楷結體,全仿吳興,皆左促右舒,而勁健過之。晚年隨意小札,則宛然華亭。世以公書比熟地黃,以《隨園詩》,比生甘草,聊供雅謔」,不盡然也《小匏庵詩話》
140
放按文清家刻之石名文清手跡,又有《曙海樓帖》,劉梁合璧兩種,皆勝於清愛堂石刻。先公極耆公書摹之亂,真舊藏多種,遭亂悉以易米。今所存《小楷》兩卷,雜體書一冊,皆此老至精之品,雖千金不與易也。
141
劉伊,字莘儒,號澹竺,南通州人。乾隆十七年進士,官鶴山知縣。書法遒逸。《崇川詩鈔》匯存。
142
劉鑾,字殿傳,號公御,保山人。乾隆十九年進士,書法尤著滇南詩略
143
劉墫,字象山,號松崦,墉從兄。乾隆二十五年進士,官江寧布政使。善行草書,予藏所臨十七帖卷。子其伯父文正公愛之,署為己作。後有文清跋,稱其刻意書法,為文正所賞雲木葉厱法書記
144
劉紹錡,字繼信,三原人。善書初,師顏魯公繼法趙松雪九畹古文
145
劉奐號瞻山,一號石夫,別號禮門道人,亦稱信天翁。工書法,予嘗見所臨景龍觀鐘銘、楷書,大冊筆法,古茂非常。其自記云:是拓人間少藏,學者罕見家。海南觀察有其一,餘獲見於廣東右翼都統安府中,借歸臨摹。是日共成七本。餘向學書,不求形似,惟師其法。此在七本之四時。乾隆癸亥按八年。六月二十有四日,劉奐書於仙城客,寓之求放心齋中。後有翁覃溪跋,謂瞻山是年六十有二《鬱棲書話》
146
劉允中,正定武舉人,以善書名碑記牌坊,多其手跡,文人學士莫不斂手推服《正定府志》
147
劉之璋,字德園,別號大翮山人,漢軍旗人,鎮江駐防。
148
姜恭壽曰:「善隸篆」。
149
劉安邦,山陽人。工行草,師米芾得其神淮安府志
150
劉洛瑞,字彥符,號望舟,寶應貢生。善書。清芬集
151
劉嘉玨字二如,揚州人。書法十七帖《揚州畫舫錄》
152
劉寶忠,字存愚,高郵諸生。善草隸書。高郵耆舊詩存
153
劉肇紳,字默園,洪洞人。官浙江同知,精書法。山右詩存。
154
劉冰,字鋤雪。貢生。候選布理問書臨鍾王《興國州志》
155
劉煥字遠岑,國學生。工書。同上
156
劉承謨,字琴齋,江寧諸生。工書。續纂江寧府志
157
劉棟,字函三,號雨亭,安邱諸生。
158
李季友曰:書法端嚴》,入古所抄《十三經》,《漢書》、《史記》、《唐》、《宋》諸集,皆裝潢成帙《續山左詩鈔》
159
劉光宇,字堯天,光化諸生。善書,一揮三五幅,人以張旭擬之《福建通志》
160
劉世謩,字仿魏,號蓼野,寶應貢生。官靖江訓導,書法遒勁。得孫過庭、筆法清芬集
161
劉躍雲,字服一作「伏」,先號青垣綸子。乾隆三十一年進士,官兵部左侍郎。
162
趙懷玉曰:「公書不名一家,而有天趣」。
163
劉大紳,號寄庵,一號潭西,晉寧人。乾隆三十七年進士,官武定府同知。
164
善書劉鴻翱《綠野齋集》
165
善書》家言隨記
166
劉大觀,字正孚,號松嵐,邱縣人。乾隆四十二年拔貢,官河東道。工行楷書,瘦健不俗。予藏其詩翰一卷。又得其舊藏何義門、朱評、宋槧漢文鑒目錄及覃溪杜詩附注精抄本,並有其題字木葉厱法書記
167
善書阮元揅《經室集》
168
詩筆書法,冠絕一時。吳照《聽雨齋集》
169
善書,興酣以往,數十幅立盡,有怒猊抉石渴驥奔泉之勢,得者珍為重寶搏沙錄》。
170
善書揮,素擘箋,無虛日《揚州畫舫錄》
171
劉召揚,字卣於,綸季子。乾隆四十九年南巡,召試舉人。工唐人楷法劉逢祿禮部集
172
劉鳳誥,字金門,一字承牧,號無廬,萍鄉人。乾隆五十四年進士,官兵部侍郎。
173
予嘗見其手寫《五代史注》,殘稿書極端楷,點畫皆遵字典朱克敬《瞑庵雜識》
174
劉耀祖,字以山。伊子工書崇川詩鈔匯存
175
劉惟容,南昌諸生。善書法《妄妄錄》
176
劉專三,紹興人。書仿《聖教序》,尤長擘窠大字。徐承烈《聽雨軒筆記》
177
劉恩奎,字紫垣,承謨子。歲貢生,工書金陵詩征
178
子元,得其父楷法。《金陵通傳》。
179
劉璇安寧州諸生,能八分述庵年譜》
180
劉德振,景州人。善小楷鑴,唐人。早朝詩於瓜子背,刻畫如發,論者以為絕技。《畿輔通志》
181
劉俊,臨淮諸生。善書《安徽通志》
182
劉志沂,字禹甸,穎州拔貢生。工書法,得永興筆意。同上
183
劉汝選,巢縣人,官縣丞。善書,尤精篆刻《廬州府志》
184
按汝選字承清,號穆齋,飛鴻堂印譜》有所制印。
185
劉泗沛,字二水,巢縣布衣,工鐵線篆,所鑴硯銘尤精善同上
186
劉廷時字若夏,舒城諸生。工草書同上
187
劉靜年,鹽山貢生。善書。《畿輔通志》
188
劉敏,字子遜,慶雲貢生。工草書。同上
189
劉潛蛟字躍然,號雨湖,順德人。善書《嶺海詩鈔》
190
劉彬華,字藻林,號樸石,番禺人。嘉慶六年進士,官編修。書法雅健木葉厱法書記》
191
劉華東,字三山,番禺人。嘉慶六年舉人。家龠、暗、丈藏三山七言,聯學唐隸。頗肖同上
192
劉逢祿,字申受,號申甫,一號思誤,召揚子。嘉慶十九年進士,官禮部主事。書法亦工。同上
193
劉淳,字孝長,天門人。嘉慶二十一年舉人,官教諭。
194
姚椿草書歌《送孝長之宜昌詩》云:「劉生奇氣強收拾,走入草書作歌泣。秋風迅掃妙石粗,春雷怒奮龍蛇蟄。《通藝閣詩錄》
195
劉喜海,字吉甫,號燕庭,統勛曾孫。嘉慶二十一年舉人,官浙江布政使。
196
以書名家語石
197
篆隸尤工木葉厱《法書記》
198
劉承寵,字麟石,逢祿子。嘉慶二十四年舉人。工篆隸禮部集
199
劉大懿,號葦間人。官湖北按察使。
200
林則徐跋《葦間墨跡》云:性喜,作《書》大雲山房稿》
201
劉麟,字魯青,歲貢生,官南康訓導。善行草書。《南昌縣志》
202
劉中澤,字悅堂,攸縣人,遷湘潭。工行草書,偶以易米及酒脯,自署鐵岩居士,不著名氏。其後盲猶能作徑寸書,結構精嚴。年八十七,道光中卒《湘潭縣志》
203
劉繹,號詹岩,永豐人。道光十五年第一人及第,授修撰,賞三品京堂銜。
204
王鍾霖曰:子貞太史有學古太過處,不及詹岩師書,法純粹家言隨記
205
劉同纓,字冕垂,號清溪,寧都人。道光十七年拔貢,官上元知縣,殉難,贈太僕寺卿,謚武愍。
206
書得,晉人,風格季傳琇好《雲樓集
207
劉永觀,字鏡海,道光十七年拔貢,任滿洲正黃旗,教習善書法贛榆縣志
208
劉琨,字玉昆,號蘊齋,景東人。道光二十一年進士,官湖南巡撫。
209
工書勁厚,得魯公意。時人比錢南園,求書者非其人不與瞑庵雜識
210
乾、嘉而後,滇中書派多以南園為法,力規平原趙蓉舫、尚書學顏而流於甜熟。然書名滿天下,韞齋中丞學,顏無槎丫,習氣森張渾厚,傳世絕少,蓋其書名為吏治文學所掩矣。近人樂禪室隨筆》
211
劉熙載,字伯簡,號融齋,別號寤厓子,興化人。道光二十四年進士,官右中允。
212
工書法見聞隨筆
213
蕭穆撰。傳雲早年工行楷書法,晚年喜橅漢、魏人,八分篆書。久之,鎔鑄一體,規模奇古,變化無端。人有求者,亦時應之。又嘗命工刻一石,時以餉人,亦自喜也。
214
工各體書法,著有藝概一書,談藝多精到語木葉厱法書記
215
劉翊宸,號雲樵,武進人。道光二十四年舉人,官福建道員,署按察使,不以書名,而極得褚登。善筆意《續名人尺牘小傳》
216
劉懌,字申孫,武進人。道光二十九年舉人,官雷州知府。書得二王真脈。同上
217
劉廷楷,字竹史,平湖人。能書,兼工鐵筆《兩浙輶軒續錄》
218
劉廉方,陽湖人。工北朝書藝舟雙楫
219
劉永禎號蘭函,山陽國學。生工書、法木葉厱《法書記》
220
劉與權,字壽廬,嘉興諸生。精小篆。咸豐庚申,死。難同上
221
繼又云:《婁壽碑》有與權篆書題簽予徧考,始得之。
222
劉文淇,字孟瞻,儀徵優貢生。工書包安、吳弟子。同上
223
劉雨飛,字雪厓,壽陽人。工書法,嘗模勒傅徵君遺墨為尊頡堂帖行。世同上
224
劉東藩,字星階,號心葭平湖,歲貢書法得香光神髓《兩浙輶軒續錄》
225
劉靖,字禹工,順德諸生,工擘窠書,深得李北海法《十二石山齋詩話》
226
劉庠,字慈民,號缽叟,南豐人。咸豐元年舉人,官內閣中書。
227
嘗手寫《十三經》,複自號寫《十三經》。老人近人云自在龕筆記
228
劉玉策,字蕓泉,鹽山歲貢生。居滄州。咸豐三年死。難工書法。《畿輔通志》
229
劉鶴齡,字梅尉,安福拔貢生。咸豐七年死。難工書《江西忠義錄》
230
劉培顯,字暗堂,滋陽貢生。殉發逆之難,著書法輯要山東通志
231
劉廷玉,字蘊白,宜興廩生。工書書畫家筆錄
232
劉廷珍,字複唐,廷玉弟諸生,書法挺秀似其兄
233
劉懋德,同治十二年拔貢山東,試用知縣,書法工、秀《無極縣志》
234
劉玉璋,字特舟,畢節人。官建寧知府。
235
路朝霖曰:草書。
236
劉汝霖,字雨生,上元人。光緒六年進士,官雷州同知,升知府。善楷書。《金陵通傳》
237
劉樹棠,字景韓,永昌人。官浙江巡撫。
238
宗源瀚《雙清堂石刻序略》云:精八法自商、周以逮隋、唐,吉金樂石,窮摹酷肖。
239
王祖光序略云:中丞素喜弄翰,於史籀、篆、隸以及鐘鼎行草,無不真源洞窺。
240
放按雙清堂石刻,共兩冊。末卷所臨。錢通副書最逼真、長沙章壽彞鼎
241
精刻
242
劉光第,字裴村,富順人。光緒十二年進士,官刑部主事,加四品銜。戊戌政變,坐法死。
243
工書近代名人小傳》
244
劉廷彬,字子粲。天津工行。楷書《書畫家筆錄》
245
246
邱學敏,至山,號鐵香,又號東河,鄞人。乾隆二十一年舉人,官臨江一作「南安」
247
知府善行楷書,藏明以來,隃麋最伙。著有百十二家墨錄木葉厱《法書記》
248
工書法,為梁山舟所推重《兩浙輶軒錄》
249
邱雲錦,字絅思,號玉林,長洲人。少從父游京師,因家焉。由《一統志》謄錄官寧州,州同善書朱圭知足齋文集》
250
邱孫錦,字餘甫,號質畇,吳江人。
251
工書蘇州府志》
252
邱重禧字清才,山陽人。書法冠一時《淮安府志》
253
邱開來,字覺吾,湖南黔陽人。嘉慶八年歲貢生
254
易夔、堯曰:「工書」。酒酣,數十紙立就。著有臨池心解。
255
邱應奎善草書贛縣志
256
邱廷揆,襄陽人。善書,游《豫章》,求書者,日踵於門《江西通志》
URN: ctp:ws282070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