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序

《序》[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1 序序
2 平居嘗與友輩讀報章,輒嘆吏治之風近歲愈下,貪黷枉貨,道民無方,而小民之憔悴於威力下者,終歲匍匐,不得見天日,則相與咨喪,以為國政若此。思所以澄清之者,殆未有其方也。又嘗於客居之隙,返家園經鄉里,故老相勞,聚談近事,則覼縷以告語者,又無非臨政者之苛暴、被虐者之呼號也!唏噓久之,百不一當。一日以語餘杭戚飯牛,飯牛曰:吾舌固尚在也,幸得多暇,試為子敘虞初言,果得一足為百世之表率者,播其餘風以示薄俗,亦庶幾收效於萬一乎。餘曰:顧安所得其人者?飯牛矍然曰:有清陸清獻公,以碩儒為循吏,道德文章百世不惑,而練川政績,至今猶在鄉老之口。得盡採之以實吾書,其興趣當何如也!於是相顧稱善。飯牛乃以其講課之隙,排日為之。餘更為之批末。書既成,複綴一言於此。果他日此書流行,而當世苛悍之風得以減殺其毫末,則吾二人蚊蚋之勞為不虛矣。民國十三年夏青浦魯莊云奇敘
3 目錄
4 第一回 崇禎帝吊死煤山 平南王借兵清國
5 第二回 多爾袞攝政治國 洪承疇貶節封侯
6 第三回 長平公主嫁周郎 骯髒書生魁芷榜
7 第四回 宴杏苑新狀元誇街 會花山老強盜排陣
8 第五回 廖軍畢軍大評議 蘇社錫社各經營
9 第六回 河南開榜得一士 浙西興師喪三賢
10 第七回 陸迂閣訓蒙秀水 湯介庵巡撫蘇城
11 第八回 下纖埠私行察訪 上方山淫祀邪神
12 第九回 中丞大怒擊五通 師爺小勸奏六部
13 第十回 泥神奉旨游街衢 木偶經火成石像
14 第十一回 崇正克邪朝珠顯法 安良除暴泥像游街
15 第十二回 燒神廟後圃得金銀 養老院前樓收孤寡
16 第十三回 建石坊循吏得賢名 遞狀紙酒鬼告忤逆
17 第十四回 老趙小趙共投官 振興鴻興各果腹
18 第十五回 東西席訛稱作賊 風雅事竟致告官
19 第十六回 取漢書詳革功名 考知事確定優劣
20 第十七回 大中丞統屬文武 小天子甄別賢奸
21 第十八回 交白卷知縣觸霉頭 泡綠茶堂倌開惡口
22 第十九回 勸相打陸知縣受辱 講斤頭馮地保留情
23 第二十回 遇幫閒親訪賭場 打白虎大贏籌碼
24 第二十一回 賢令尹竟得色彩 棧房主細說根由
25 第二十二回 陸知縣上院密告 湯撫官微服尋人
26 第二十三回 萬年橋尋覓賭棍 石牌坊寄慨先賢
27 第二十四回 顧全寶旁觀露破綻 沈繼賢當局得風聞
28 第二十五回 顧全寶報告細情 小月娟妝嬌掩泣
29 第二十六回 李子卿料理賭局 沈繼賢預備游山
30 第二十七回 湯巡撫親抄賭窟 姜知縣求教師爺
31 第二十八回 訪賭犯月下行舟 施妙計冥鴻見面
32 第二十九回 看梅花盡興而歸 返蘇州請君入甕
33 第三十回 邵達勤再定陰謀 徐掌明初番探望
34 第三十一回 徐巨猾進城上當 邵師爺到莊取銀
35 第三十二回 邵達勤隔牆聽壁腳 陸稼書入城審賭頭
36 第三十三回 訪茶館先捉賭奴 坐暖閣重審巨猾
37 第三十四回 姜知縣畏罪潛逃 邵師爺取銀賣主
38 第三十五回 寫告示忙煞貼告示 陸知縣密捉姜知縣
39 第三十六回 匿馬桶姜霞初成擒 認鈕相小南京痛哭
40 第三十七回 善惡到頭二猾殞命 甘棠遺愛五老留官
41 第三十八回 二百老翁推代表 萬家香燭送清官
42 第三十九回 觀音庵盛席接風 竹篁裏猛虎入柙
43 第四十回 浪子當堂說誑話 多嬌含淚訴前情
44 第四十一回 笪有才下酒偷香 曹金虎陳辭仗義
45 第四十二回 竹篁村仵作驗尸 郭家宅叔侄鬥氣
46 第四十三回 將虛作實必發控人 似有還無虎臣投謁
47 第四十四回 荇塘灣周城隍顯聖 小草屋毛哥哥發財
48 第四十五回 荇塘灣一掌肇禍事 小茶館兩造講斤頭
49 第四十六回 毛有光當場占勝利 王道士連夜借平房
50 第四十七回 孔希賢撰文居奇貨 王道士修屋奐新猷
51 第四十八回 結冤家新廟用武 捉正兇密室受刑
52 第四十九回 縲紲遭殃罪魁下淚 名儒說法頑石點頭
53 第五十回 陸知縣優游絳帳 戚旗牌跋涉長途
54 第五十一回 萬年橋一葉逍遙 接官亭百僚忙碌
55 第五十二回 棗市橋移舟小泊 河南館謁舊深談
56 第五十三回 新撫台慶壽送知單 苦秀才束裝趕鄉試
57 第五十四回 賀壽誕賢助制新鞋 送禮物衛兵觀冷眼
58 第五十五回 陸知縣親送布鞋 小天子大開內禁
59 第五十六回 明珠綺繡各鬥奇珍 風柳殘荷獨憐清景
60 第五十七回 約清談八仙趨內室 傳急信陸令會旗牌
61 第五十八回 一池春水驟起奇波 兩袖清風急謀歸計
62 第五十九回 留良吏老農下淚 說去就陸令達觀
63 第六十回 辭官瀟灑滿路遮留 吊古蒼涼全書結束
64 清朝聖人陸稼書
65 青浦魯莊云奇評 餘姚戚飯牛著
66 第一回 崇禎帝吊死煤山 平南王借兵清國
67 古語道:百年風水輪流轉,千年田地到三村。這二句話,是說天下斷無不散之筵席,皇帝江山亦然。你想朱太祖牧牛童出身,跟隨郭子興東征西戰十六年,辛苦打成大明江山,奄有天下,定鼎南京。後來傳位於長孫簡文,被燕王弒篡,遷都北京,一傳再傳。那一個不想學秦始皇萬世基業?然而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萬事終有結局開場。我先把一邊結局一邊開場的情形,細細講與列位聽聽。
68 卻說明朝思宗,雖然是個末代亡國皇帝,然而卻是個英明強幹、仁慈忠厚的英主,自從接位以來,前後十七年當中,所作所為,很想挽回造化,補救隙漏。但是已被上兩代的祖宗嘉靖、萬歷弄壞了,好像一個人滿身瘋癆臌膈,實病難醫。兼諸天災兵禍相逼而來,百姓個個驚恐;加以官場苛刻暴虐,人心思亂。於是挺而走險,東亦反,西亦變,大好神州,竟無一片乾淨土!其時最利害之反寇,總要算李闖。李闖擁兵百萬,自稱闖王,十三省盡被蹂躪。國庫空虛,將不用命,李闖所到之處,如入無人之境,兵皆倒乾相向。所以闖王聲勢滔天,一聞李闖名姓,徬佛張遼烕震逍遙津、小兒不敢夜啼。這時崇禎帝身在九重,各省告急的奏章渾如雪片飛來,不是失城,定是催餉,京城大小官員一籌莫展。年輕有錢的私自逃奔,年老貧弱的長噓短嘆。皇帝深坐宮中,愁眉暗鎖,究不知外邊到底如何?獨自一人在宮闈裏走來踱去,踱去走來,好似著了瘋魔的樣子。皇後田氏,亦不敢來問詢,不敢來解慰,也只得長籲短嘆,悶悶地在暗底裡彈淚。所有宮娥侍婢,看見帝後如此情狀,也各在階墀簾幕下交頭接耳的閒談。
69 皇帝出於無奈,傳旨黃門官:宣召國丈田奎到南書房商議國政。黃門官奉了密旨,趕到楊梅竹斜街田王府,自有田府門差入內稟報。那國丈田奎得知聖上宣召,安敢逗留,隨即整冠執笏,駕了驢車,與黃門官相見,一同登車,直抵紫禁城下。車進南書房,見過聖駕,賜坐賜茶,茶罷收杯,皇上對國丈看了一眼,連嘆了幾口冷氣,然後啟口道:「今日朕特召卿家入宮,實因四庫無一錢,各省告荒告災告變,諒卿家久已聞知。巧媳難為沒米之炊!工部鄭琳,亦心力交瘁,別無商量。萬不獲已,向國丈暫借紋銀三十萬兩,以濟倒懸之急。望國丈以國為重,速即如數解交工部。」田奎不待皇上說完,頓時滿頭臭汗,徬佛像落湯雞一般,跪倒地下磕了兩個響頭,奏道:「臣田奎蒙聖上天高地厚之恩德,風日雨露之栽培,草茅賤士,未答涓埃。一身除父母遺體之外,悉皆出於我主之賜。今國家多故,聖上勤憂,小臣踐土食毛,豈有不效忠盡職?視力能為,當盡心獻納。」皇帝聽他如此回答,於千萬焦慮中,倒覺一絲暢快,隨雙手在田奎肩上一握,強作笑顏道:「田卿起來!朕果知喬木之臣,休戚相關。倘得如朕之願,且圖目下之安……」田奎一面謝恩立起,頭上之汗,直與珍珠無異。小立片時,退朝回府。
70 皇帝亦退入西宮,面呈喜色。田後接駕,心中頗為驚奇,暗想:皇上從去年秋間直到現在,約及五六月光景,日日愁眉淚眼,真似西廂曲所云「一萬聲長籲短嘆,五千遍搗枕捶床」久矣,不見龍顏開霽,故而亦不敢多話多言,觸動震怒。今忽睹帶笑微微,必有可喜之事,不免待奴問問,亦足聊破妾憂。田後亦輕啟櫻唇,含笑而詢,崇禎帝道:「此事全仗卿家。」這一句話倒弄得田後如墮五里雲霧,疑上加疑。蘇州人打話: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路。「妾在深宮,那得辦國政兵權,弭災消禍?『全仗卿家』一語,教臣妾那裡可以擔當呢!」思宗說起方才與國丈借餉,承渠一口答應,極是難得。田後聽到這話,心上一怔,自想父親素來刻薄,只知有家不知有國,何以現在肯捐輸如此巨款?諒他或是假話……心中如是想,口中不敢與皇上直言,恐言之而轉增聖躬不悅。只得勉強作笑,以言語枝梧過去。皇上多日辛憂,一時身子疲倦,呵欠連連,遂和衣倒臥於龍床之上。宮娥忙將繡被為他輕輕蓋上。
71 迨至一夢醒來,已是紅日三竿。皇上陡然想起昨日面召國丈借銀一事,等候了一夜未有回音,心中忐忑不定:萬一言而無信,餉銀不發,御林軍變動真不得了。正在思想,忽宮門守衛太監凌金泉,氣急咆哮,趕至御座前起奏道:「現有御林軍統帶臣史繼香,急欲見駕。兵士騷動,無法勸阻,須立發餉銀,尚可遏止。若再遲延,萬難統御!」皇上聞奏,愁眉雙鎖,宛比螞蟻走熱鍋。一面宣召史統帶進見,一面飭黃門官急至國丈田府召田奎商議。史統帶陛見請安,照例三呼萬歲,賜平身站立,奏明兵變情形。不多片刻,黃門官掩淚而入,跪於丹陛號哭而奏曰:「臣奉旨赴田國丈府第,豈料國丈不問情由,大罵而回!」皇上聽報,這一氣非同小可!凌統帶見此狀態,亦呆若木雞,料想軍餉無著,如之奈何?
72 君臣默默無言了半晌,凌統帶要起立,正待請訓之際,忽聞宮牆外連天鉦鼓之聲。左右各各側耳凝神,凌統帶急忙不別趨出,早有黃門監飛報入宮,說李闖帶領雄兵七十萬殺奔前來,已將京城團團圍繞,彰儀門勢將不支,難免攻破。守城將官雖肯效忠死守,特是兵士多因連日不發餉糈,都是怨聲嘆苦,竟有倒戈相向,投入敵軍者。崇禎帝此時無可奈何,問國丈借銀又不肯,李闖又攻破彰儀門,看看大勢已去,天命無可挽回。「國存朕存,國亡朕亡!大明三百年天下,壞於朕躬,並使天下子民流離慘痛。上不能見祖宗,下不能對臣民,惟有一死以謝天下!」念頭打定,遂即回宮與田後說知,抱頭痛哭了一場。田後先閉宮闈,頃刻間宮娥大哭而出,跪奏皇上說田後已伏毒駕崩。
73 思宗大笑而走,至夾道,遇見長平公主徽娖。公主年十七歲,生得天姿國色。徽娖見父皇手提寶劍,淚痕滿面,吃了一驚,上前叫聲「父皇萬歲」。正待雙膝跪下,思宗趕上一步,將近徽娖身邊,手起一劍,劍光落處——這劍鋒利無比,早把公主連衣斫破,血流如注,暈倒於地。思宗見公主臂斷而死,心中罣礙已盡,走出後宰門。門監杳無一人,獨上煤山,望北跪下,呼天愴地,號啕痛哭了一場,將腰間玉帶解下,挂於松樹枝頭,自縊而崩。是日為庚申年三月十九日也!
74 皇帝一死,國內無人,所有朝廷大小臣工,盡節的盡節,逃走的逃走,投降的投降,紛紛擾擾,好似天翻地覆。十三頭城門,開得直堂堂,闖王長驅而入。入宮尋不見皇帝,尋到煤山,方始曉得殉國,闖王吩咐手下,將帝後尸首不可怠慢,用上好棺槨安殮。一面出榜安民,一面傳投降諸臣分部辦事,擇日登大寶,御海內。
75 這個信息,驚動了平南王吳三桂,率領大軍五十萬打入燕京。闖王領兵拒敵,連打幾仗,三桂每戰必敗,死亡過半。形勢抵擋不住,只得步步為營,望後而退。接連三十餘戰,相持約八十餘日。此時已經夏末秋初,氣爽天高,戰馬肥飽,正可大戰一場。扎營山海關,吳王以逸待勞,專等李兵殺來,進則可直搗燕京,退則可出關求救。七月七夕,那一天天上女牛相會,人間盜賊相殺。吳三桂兵微將寡,兼諸銳氣屢挫,怎當得闖王長勝軍一鼓作氣,吳營轍亂旗靡,前隊拋戈,後隊棄甲。所剩七零八落之殘軍,擁護著吳王落荒而走,徬佛曹操赤壁遇周郎光景。三桂抱頭鼠竄,一口氣逃出關外,方才驚魂稍定,一檢手下人馬,祇剩三千多步兵、七八百馬隊,並且大半衣衫不整,身帶傷痕。
76 吳王整理舊部,重編新伍,與偏稗將商議。內中有一書記官,姓魏名傑,原是東邊人氏,雖屈於下僚,胸中頗熟韜略,惜未能大用。現在吳王敗到如此田步,謀士大都陣亡,可以商量商量行軍大事者,惟此魏傑一人而已。此際吳王,竟像鬥敗的公雞,神志昏亂,志氣衰頹,莫衷一是,不識如何是好:若就此歸老林泉,長為農夫沒世,總要功成身退,才是英雄本色;大將軍馬革裹尸,本屬分內之事。今遭李賊挫辱,心實不甘,再欲與之一決雌雄,勝果欣然,敗亦可喜。將一片心腹事,就與魏書記細細說了一遍。魏傑聽了不語,點頭搖膝,目視吳王,似乎相面先生談流年看氣色,吳王倒好笑起來。魏傑接口說道:「將軍休笑。我且問將軍,到底要與李闖戰,還是不與李闖戰?如其欲與李閥戰,自問有力量可與對壘乎?兵法云『知己而不知彼,百戰十敗;知彼而不知己,百戰十勝;知彼知己,方許百戰百勝』。今將軍欲與決勝負,可謂不知彼而不知己矣。如將軍有意欲與李闖一決,據在下目光看來,不如卑禮厚幣,親赴蒙古,向愛新覺羅借精兵十萬,斷無不勝之理。將李闖驅逐出京,或僥幸擒獲,再與蒙古王開議,論功行賞,可以將明社江山,大將軍與清室平分。則大將軍非僅一吐今日之怨氣,且不失南面稱孤,名傳千古。未識殿下尊意如何?」
77 三桂聽了,不禁哈哈拍手大笑,離席拱手向魏書記長揖:「先生之言,頓啟茅塞。不啻撥雲霧而睹青天。當照計而行!」遂即飭部下收買珠玉錦繡、山珍海錯各種貴重寶物,不日備齊。一面按兵不動,一面帶了魏書記,立刻動身向黑龍江長白山來。此去乞借清兵,為報仇起見。不知清兵肯假與否?且聽下回分解。
78
79 明思宗以英明精察之才,而躬罹亡國之禍,萬壽山上寸帛長留,風雨淒其,幽恨無限。推原其故,皆由於嘉靖萬歷,已將國家元氣斷喪殆盡,故賢主雖興,國命難繼。易曰:履霜堅冰至。其由來也漸矣!君子觀於此,誠不能不興慨於先幾也。
80 宮內大亂,瑣尾流離,文筆描寫最力。思宗手刃長平公主一段,尤覺有聲有色。昔人有言:願子子孫孫毋再生帝皇家。持誦斯言,可為涕下!
81 吳三桂雄才大略,自是不凡。文筆亦極寫其不凡之致。
82 第二回 多爾袞攝政治國 洪承疇貶節封侯
83 話說吳三桂與魏記室,載了珍寶禮物,水行用舟,陸行用車,早夜趕路,匆匆投蒙古境界而來。一路沙漠,正是萬里黃天。遙望長白山高矗霄漢,四圍樹木層層密密,都是森林。山顛白雲覆護,紅日分外鮮明。魏記室博古通今,深曉堪輿之學,今見長白山氣勢崔巍,風景茂盛,斷非中原所有。即五嶽泰岱,亦無此雄壯。想鐘靈毓秀,地方上必有豪傑挺生。現當世亂時荒,國家兵戈迭迭,生民塗炭。安得聖主出世,奠定戡平,出萬姓於水火,而登於袵席,未始非閭閻之福。眼見中華絕少英俊,李闖好殺殘暴,吳三桂亦驕奢淫逸,不忠不孝,為了一個歌妓陳圓圓,竟把生身老父拋棄。這人豈成大事?此間地靈人傑,或者天意攸歸,真主不在華夏而在此蒙古部落乎?亦未可決。且待到那裡相機行事,看風使船。魏公自己思想,也不與吳王說起。
84 一日午牌時分,吳王等已到黃旗界,自有旗長探明來歷,一頭出接,一頭快報狼主可汗。此刻狼主可汗恰值天聰賓天,大阿哥正在衝齡,胞弟多爾袞代理朝政。國母天生絕色,古之西子太真昭君蔡琰,亦無其美麗。蒙古風俗,貞節二字不甚看重,不比中邦寡婦,當以柏舟苦守為上。將來太后下嫁攝政主,載在東華錄,恬不為怪。所以後世有清朝世界烏若若,爺死吃娘喜酒之諺,這是後話。
85 言歸正文,卻說清國攝政王多爾袞,聞報大明朝平南王吳三桂大將軍親自來旗,不知有無事故。遂問左右帶領多少人馬,左右回報:並無多少人馬,不過數百人而已。言罷,並將書札呈上。多王將書札拆開,從頭至尾一覽,上邊客套,下邊訴說李闖蠻橫,京城已失陷賊手,欲借我兵為之驅賊。下邊附贈各種寶物。多王看了又看,心中莫明其妙。一面吩咐手下開招賢留賓館,接待從豐,自有手下出來款待來賓。多王召集旗下八處大小臣工,商論借兵一事。有的主張借,有的主張不借,議論紛紛,莫衷一是。多王聽了各有意見,不能定誰是誰非,且行散席回府,再定計較。吳三桂住於館中,一班蒙古官將輪流前來把盞,看了他們的打扮,頭上矗起頂子,腦後拖根鳥毛,袖管反折,衣裳兩爿四爿,暗中好笑。看他們都是精神抖擻,規矩肅穆,雖屬外國,倒也有興隆景象。特因心事重重,急於回國報仇雪恨,催促晉謁。
86 那攝政王多爾袞命手下整頓陳設,鋪張揚厲,也耀自己威風,擇定吉日,恭請吳王台駕。吳王到了那日,亦肅衣冠而入。多王格外卑小,降階遠迎,兩王拱手見禮,賓主坐定肆筵,設席款待。堂下奏起細樂,堂上陪座者濟濟蹌蹌,徬佛蔣幹與周瑜群英集會。一時觥籌交錯,說說風景,講講兵戈。雖屬異國口音,尚可通達,無須翻譯。彼此相見恨晚。席中談起李闖猖獗無禮,崇禎帝殉國吊死煤山頂上,田國丈不肯捐輸,田後亦隨駕而亡,長平公主徽娖被斬,不知死活存亡,言下異常悲憤。多王亦扼腕唏噓,一時義憤填膺,准允借助精兵十萬,預備兵五萬,輜重隊、衝鋒隊五萬,共二十萬大軍,擇日興師,浩浩蕩蕩殺奔山海關來。
87 當夜席散,吳王非常快意,與多王握別,先行入關督理舊部,與清兵合而為一,分前後左右中五軍。吳王自領中軍,多爾袞領前部先鋒,魏記室挂將軍銜率領左軍,直逼燕京。早有探馬報與闖王,李闖得信大驚,欲待出戰,實因清兵火器凶猛利害,猛不可當,無計可施,只有緊閉城門,不敢越雷池一步。清兵把京師圍團圍繞,好像鐵桶相徬。一連圍了兩月光景,城中糧草缺乏,不戰自亂。吳王學漢朝張良故智,命謀士陳梁編作歌曲三首,令軍士高聲歌唱;並飭書手寫此歌曲幾千張,縛於箭頭之上,射進城中。城中小兵拾得,東也幾張,西也幾張,傾刻之間拾著無數。這曲中的意思,無非引動他思鄉之念。一時軍心大亂,都有越城而來投降吳軍者,亦有得了吳王賞賜還鄉者。李闖困守皇城,看看不能支持,只得背城一戰,開門衝鋒而出,與清軍混殺一陣,死亡不可勝計。李闖乘勢,落荒逃往西川去了。清軍亦並不追戰,打著得勝鼓,長驅而入皇城。
88 那多爾袞正是英雄人物,自從得勝以來,看看中原錦繡江山,誰肯舍之而去?況且目下無敵,中原無主,何不趁此機會就作中原之主?好在皇上年在衝齡,萬事皆我作主;料想吳三桂是敗軍之將,亦不能與我抵抗,不如加封王爵,錫土分茅,裨他永鎮南藩。他既得了好處,亦再不與明朝出頭。多爾袞想定主見,請吳三桂商議,甜言蜜語,騙得吳王歡喜之至。三桂亦想自己力量薄弱,不如趁水推船,做了好人,後日看風使篷,再作計較。當時一口答應。
89 多王入宮,大宴功臣,並下諭旨一道:明室已亡,清室繼統。政號順治元年。前朝大小文武諸臣,所有一切官職如舊,不事更張。願從者從,不從者悉聽己意,去留亦不相強。百姓剪發易服。明朝臣子也有貪生怕死者,也有倔強不服者。內中有一位文華殿大學士三邊總制經略大臣洪承疇,有經天緯地之才,不減興周姜子牙、旺漢張子房,在崇禎十六年的當兒,見國勢日非,權奸當道,無可挽救,與李闖打仗,假作陣亡,其實隱姓埋名,隱居遼陽村里。崇禎得報洪經略陣亡之信,痛哭失聲,御祭十九壇,營衣冠墓於陶然亭,可謂極人臣之哀榮;百姓亦大家曉得洪經略已死,「忠臣」「忠臣」之聲,街談巷議不絕於耳,孰知他優游林下,逍遙詩酒,嘯傲琴棋,暫作無懷葛天之民哉!順治登基,大赦天下,搜訪遺賢,有人舉薦洪承疇。多王在旗下亦素聞中原有此能臣,今既未死,正當開國之初,用人之際,如何不傳旨嘉獎?蒲輪徵召,近臣多方勸駕,郡縣逼迫催促上道,州司臨門急於星火,洪承疇出於無奈,只得進京拜職。
90 自洪承疇陛見之下,多王言聽計從,國政皆由洪定。洪承疇顧念先朝恩澤,遂勸多王大從小不從、陽從陰不從、男從女不從,清朝百姓皆受其賜。洪承疇入朝,見了多王確有英主器度,明朝氣數已絕,大丈夫應當識時務,俗言識時務者為俊傑,不妨效學王景略出相符堅,強兵富國。所以人稱之為洪經略是王景略。
91 但是人各有心如面不同,當明清交革之際,效其忭忭愚忠者不可計算。山西太原府知府陸靜,表字守墨,原是進士出身,規行矩步;原籍浙江嘉興平湖縣人氏,作秀才時,即以天下為己任,頗有範仲淹先天下憂、後天下樂之概。自從出守太原,官清民樂,案無留牘,農耕於野,商游於市,行旅皆出其途。一個邊僻區域,日見興盛。別處荒歉,獨有太原,三年餘一,九年餘三,從無飢饉之苦、疫癘之侵。自庚午至庚申,一載之間,五穀豐登,風調雨順,男有餘粟,女有除布,紅男綠女,白叟黃童,莫不熙熙攘攘,講讓型仁,太原府竟像鏡花緣小說裏的君子國,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照這太原地萬情形看來,禎祥迭見,毫無亡國的氣象,閉關安居樂事,不知兵戈為何物。庚申三月十九皇帝駕崩之噩耗,五月初七興朝順治皇帝登基之驚報,直至六月中旬方始得悉。知府事陸靜得信之下,形如瘋癲。順治謄黃聖諭頒布省中,特令庶民剃發易服。閭閻驚動,群集里社,共哭赴郡城中來。未知陸太守如何安插?且聽下回分解。
92
93 吳三桂借兵一舉,似是而非。雖此時出於萬不得已,然亦當酌量行之。明社之所以至屋,三桂亦不得辭罪矣!
94 清兵圍攻李闖一段,繪聲繪色,有三國志赤壁風味。寫明代沉亡景象,蕭條有致。洪承疇隱而複用一節,極盡波瀾詭譎。太原府治平一節,插於天下紛紛之際,尤耐玩味。文筆亦蕭灑堪誦。
URN: ctp:ws308910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