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卷十四

《卷十四》[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1
沉香
2
嶠南火地,太陽之精液所發,其草木多香。有力者皆降皆結。而香木得太陽
3
烈氣之全,枝幹根株,皆能自為一香。故語曰:「海南多陽,一木五香。」
4
海南以萬安黎母東峒香為勝。其地居瓊島正東,得朝陽之氣又早,香尤清淑,
5
多如蓮萼梅英鵝黎蜜脾之類,焚之少許,氛翳彌室,雖煤燼而氣不焦,多醞藉而
6
有餘芬。洋舶所番沉藥沉,往往腥烈,即佳者意味亦短,木性多尾煙必焦。其出
7
海北者,生於交,聚於欽,謂之欽香。質重實而多大塊,氣亦酷烈,無復海南
8
風味。粵人賤之。
9
海南香故有三品:曰沉、曰箋、曰黃熟。沉箋有二品:曰生結、曰死結。黃
10
熟有三品:曰角沉。曰黃沉。若敗沉者,木質既盡,心節獨存,精華凝固,久而
11
有力。生則色如墨,熟則重如金。純為陽剛,故於水則沉,於土亦沉,此黃熟之
12
最也。其或削之則卷,嚼之則柔,是謂蠟沉,皆子瞻所謂「既金堅而玉潤,亦鶴
13
骨以龍筋。惟膏液之內足,故把握而兼斤。無一往之發烈,有無窮之氤氳」者也。
14
凡採香必於深山叢翳之中,群數十人以往,或一二日即得,或半月徒手而歸,
15
蓋有神焉。當夫高秋晴爽,視山木大小皆凋瘁,中必有香。乘月探尋,有香氣透
16
林而起,以草記之,其地亦即有蟻,封高二三尺。隨挖之,必得油速伽南之數,
17
而沉香為多。其木節久蟄土中,滋液下流,既結,則香面悉在下,其背帶木性者,
18
乃出土,故往往得之。
19
沉香有十五種,其一曰黃沉,亦曰鐵骨沉,烏角沉。從土中取出,帶泥而黑,
20
心實而沉水,其價三換最上。其二,生結沉,其樹尚有青葉未死,香在樹腹,如
21
松脂液,有白木間之,是曰生香,亦沉水。其三,四六沉香,四分沉水,六分不
22
沉水。其不沉水者,亦乃沉香,非速。其四,中四六沉香。其五,下四六沉香。
23
其六,油速,一名士伽人南。其七,磨料沉速。其八,燒料沉速。其九,紅蒙花
24
鏟。蒙者,背香而腹泥。紅者,泥色紅也。花者,木與香相雜,不純鏟木而存香
25
也。其十,黃蒙花鏟。其十一,血蒙花鏟。其十二,新山花鏟。其十三日鐵皮速,
26
外油黑而內白木,其樹甚大,香結在皮,不在肉,故曰鐵皮。此則速香之族。又
27
有野豬箭,亦曰香箭。有香角、香片、香影。香影者,鋸開如影木然。有鴛鴦背,
28
半沉半速,錦包麻,麻包錦。其曰將軍兜、菱殼、雨淋頭、鯽魚片、夾木含泥等,
29
是皆香之病也。其十四老山牙香,其十五新山牙香。香大塊,剖開如馬牙,斯為
30
最下。然海南香雖最下,皆氣味清甜,別有醞藉。若渤泥、暹羅、真蠟、占城、
31
日本所產,試水俱沉,而色黃、味酸、香尾焦烈。若至雞骨香,乃雜樹之堅節,
32
形色似香,純是木氣。《本草綱目》以為沉香之中品,誤矣。
33
◎伽人南
34
伽人南雜出於海上諸山。凡香木之枝柯竅露者木立死,而本存者,氣性皆溫,
35
故為大蟻所穴。大蟻所食石蜜,遺漬香中,歲久漸浸,木受石蜜氣,多凝而堅潤,
36
則伽人南成。其香本未死,蜜氣未老者,謂之生結,上也。木死本存,蜜氣膏於
37
枯根,潤若餳片者,謂之糖結,次也。歲月既淺,木蜜之氣未融,木性多而香味
38
少,謂之虎斑金絲結,又次也。其色如鴨頭綠者,名綠結。掐之痕生,釋之痕合,
39
ソ之可圓,放之仍方,鋸則細屑成團,又名油結,上之上也。
40
伽人南木與沉香同類而分陰陽。或謂沉,牝也,味苦而性利,其香含藏,燒
41
乃芳烈,陰體陽用也。伽人南,牡也,味辛而氣甜,其香勃發,而性能閉二便,
42
陽體陰用也。然以洋伽人南為上。產占城者,剖之香甚輕微,然久而不減。產瓊
43
者名士伽人南,狀如油速,剖之香特酷烈,然手汗沾濡,數月即減。必須濯以清
44
泉,膏以蘇合油,或以甘蔗心藏之,以白萼葉苴之,瘞土數月,日中稍暴之,而
45
後香魂乃復也。占城者靜而常存,瓊者動而易散。靜者香以神行,動者香以氣使
46
也。藏者以錫為匣,中為一隔而多竅,蜜其下,伽人南其上,使薰炙以為滋潤。
47
又以伽人南末養之,他香末則弗香。以其本者返其魂,雖微塵許,而其元可復,
48
其精多而氣厚故也。尋常時勿使見水,勿使見燥風霉濕,出則藏之,否則香氣耗
49
散。
50
◎東莞香
51
東莞香以金釵腦所產為良。地甚狹,僅十餘畝。其香種至十年已絕佳,雖白
52
木與生結同。他所產者,在昔以馬蹄岡,今則以金桔嶺為第一,次則近南仙村、
53
雞翅嶺、白石嶺、梅林、百花洞牛眠石鄉諸處,至劣者烏泥坑。然金桔嶺歲出精
54
香僅數斤,某家有精香多寡,人皆知之。馬蹄岡久已五香,其香皆新種,無堅老
55
者。凡香,先辨其所出之地。香在地而不在種,非其地則香種變。其土如雞子黃
56
者,其香松而多水;熟沙黑而多土者,其香堅而多生結,能耐霜雪。又以泥紅名
57
朱砂管者,或紅如曲粉者,磽確而多陽者為良。土莞人多種香,祖父之所遺,世
58
享其利。地一畝可種三百餘株,為香田之農,甚勝於藝黍稷也。然可種之地僅百
59
餘里,他處弗茂且弗香。凡種香,先擇山土,開至數尺。其土黃砂石相雜,堅實
60
而瘠,乃可種。其壤純黃純黑,無砂,至雨水不滲,潮汐潤及,其香紋或如飴糖,
61
甜而不清,或多黑絲縷,味辣而濁,皆惡土也,不宜種香。木如樹蘭而叢密,行
62
人每折枝代傘,謂之香陰。其葉似黃楊,凌寒不落,種五六年即結子。子如連翹
63
而黑,落地即生,經人手摘則否。夏月子熟,種之,苗長尺許,乃拔而蒔。蒔宜
64
疏,使根見日。疏則香頭大,見日則陽氣多。歲一犁土,使土松,草蔓不生。至
65
四五歲,乃斬其正乾鬻之,是為白木香。香在根而不在乾,幹純木而色白,故曰
66
白木香。非香,故曰白木,而不離香,故曰白木香。此其別也。正乾已斬,留其
67
支,使益旁抽。又二三歲,乃於正乾之餘,出土尺許,名曰香頭者鑿之。初鑿一
68
二片,曰開香門亦曰開香口。貧者八九歲則開香門,富者十餘歲乃開香口,然大
69
率歲中兩鑿。春以三月,秋以九月。鑿一片如馬牙形,即以黃土兼砂壅之。明歲
70
復鑿,亦如之。自少而多,今歲一片,明歲即得二三片矣。然貧者鑿於三月,復
71
鑿於九月耳。富者必俟十閱月乃再鑿,蓋以十月香胎氣足,香乃大良也。既鑿矣,
72
其為雨露所漬而精液下結者,則其根美。其雨露不能漬,水不能腐者,其精液滲
73
成一縷,外黃內黑,是名黃紋黑滲,以此為上。蓋香以歲久愈佳,木氣盡香,氣
74
乃純。純則堅老如石,擲地有聲,昏黑中可以手擇。其或鬃紋交紐,穿胸而透底
75
者,或不必透底而面滲一黑線者,或黑圈斑駁如鷓鴣斑者,或作馬尾滲者,或純
76
黃者,鐵殼者,皆為生香。生曰生結,亦曰血格,曰黑格。熟曰黃熟,亦曰水熟。
77
黃熟者,香木過盛而精液散漫,未及凝成黑線者。又土壅不深,而為雨水所淋者,
78
是為黃熟。生結者,香頭之下,間有隙穴,為日月之光所射,霜露之華所漬,日
79
久結成胎塊,其實不朽,而與土生氣相接者,是為生結。以多脂膏潤澤,洽於表
80
里,又名血格。曝之日中,其香滿室,不必焚而巳氤氳有餘矣。
81
◎鶴頂香
82
鶴頂香在古榕之腹。常有鳥銜香子墮落其中,歲久香木長成,其枝葉微出榕
83
杪,白鶴之所盤旋,朝夕不散。久之,香木作結,堅潤如脂。人取而之,香煙
84
翔舞,悉成白鶴之形。白鶴大小,則視香煙之薄。是名鶴頂香。東莞或時有之。
85
或曰,是遁香也。身在榕中而氣與鶴相感,蓋以榕為體,以鶴為用者也。
86
◎諸香
87
諸香,有曰雞香,枝條似雞距,故名。一曰雞香,一曰雞藤香,一曰雞
88
骨香。有冷生香,似降香而小。降香一曰降真香,雜諸香焚之,其煙直上,輒有
89
白鶴下降。有馬眼香,其藤大如臂,歲久心朽皮堅甚香,周遭有小眼如雕刻香筒
90
狀,粵人多以供神,謂之比降。降之真者,從海舶而來,曰番降。根極堅實,色
91
紫潤似蘇方木。燒之初不甚香,得諸香和之特美。其屑可治刀傷。有水藤香,有
92
楓香,即楓膠也,一曰白膠香。有左紐香,石檀香有海漆香,產文昌海港,色甚
93
黑,焚之油出如漆。有龍骨香,其樹叢生,有刺,汁甚毒,枝老而根結者美。有
94
芸香,山中樹液所結,雜諸香焚之,能除濕氣。有思勞香,狀乳香而青黃褐色,
95
氣似楓膠。有橄欖香,橄欖之脂也,如黑飴狀,以黃連木及楓膠和之,有清烈出
96
塵之意。有薰陸香,一名馬尾香,《山記》羅浮有越王搗薰陸香。其曰白木香,
97
則東莞香木之枝幹也。經斫傷則成黃熟,否則歲久亦止白木,故曰白木香。廣中
98
香族甚多,其未知名者,味皆酷烈。廣人生長香國,不貴沉檀,顧以山野之香為
99
重也。
100
◎檀香
101
嶺南亦產檀香,皮堅而黃者,黃檀。白者,白檀。皮腐而色紫者,紫檀。皆
102
有香,而白檀為勝,與紫檀皆來自海舶。然羅浮亦有白檀,竺法真謂元嘉末有人
103
於羅山見一樹,大三丈餘圍,辛芳酷烈,其間枯條數尺,援而刃之,乃白梅檀也。
104
比年三水縣西北百餘里有香樹一株,大七八丈圍。其幹至四丈乃發枝,垂陰二畝,
105
通體純白,土人稱白旃香,蓋白檀也。某帥使數百人伐之,僅於樹根一竅為雨水
106
所浸漬者,得香二十餘斤,味如沉水,其餘枝條皆不香。又,新安黃松岡有香樹
107
三株,葉細如豆,類九里香。然不降不結,以不經斬伐,故精液不凝,而皆散為
108
枝葉也。
109
◎南方花皆可合香
110
南方花皆可合香,如素馨、茉莉、提、佛桑、渠那、大小含笑之類。又有
111
麝香花,夏開,與麝香木皆類真麝香。或傳美家香,用此諸花合之。
112
◎奇草
113
嶺南奇草,大抵多蕉竹類,葉多如芭蕉,乾多如竹。若檳榔、桄榔、椰、蒲
114
葵,皆木之也。木之竹以葉,而失其木,竹之木以幹,而失其竹者也。羅浮有芭
115
蕉竹,有檳榔竹,信宜之東山有木竹。皆以葉而名之為竹,故嶺南竹類繁。
116
◎芭蕉
117
草之大者曰芭蕉,雖復扶疏若樹株,而莖幹虛軟。苞裹重皮,皮之中無所謂
118
膚也。即有微心,亦柔脆不堅,蓋草之質為多,故吾以屬於草。其大者兼圍,高
119
二丈餘,葉長丈,廣尺至二三尺,中分如幅帛,有雙角。其葉必三,三開則三落,
120
落不至地,但懸掛莖間,乾之可以作書。陸佃云「蕉不落葉一葉舒」,則一葉蕉
121
巴是也。花出於心,每一心輒抽一莖作花,聞雷而拆。拆者如倒垂菡萏,層層作
122
卷瓣,瓣中無蕊,悉是瓣,漸大則花出瓣中。每一花開,必三四月乃闔。一花闔
123
成十餘子,十花則成百餘子,大小各為房,隨花而長。長至五六寸許,先後相次,
124
兩兩相抱。其子不俱生,花不俱落,終年花實相代謝,雖歷歲寒不凋,此其為異
125
也。子以香牙蕉為美,一名龍奶。奶,乳也。美若龍之乳,不可多得。然食之寒
126
氣沁心,頗有邪甜之目。其葉有朱砂斑點。植必以木夾之,否則結實時風必吹折,
127
故一名折腰娘。曰牛乳蕉,曰鼓槌蕉,曰板蕉,皆大而味淡。鼓槌蕉有核如梧子
128
大,而三棱。曰佛手蕉者,子長六七寸,小而皮薄味甜,是皆甘蕉之知名者。
129
蕉之可愛在葉,盛夏時,高舒垂蔭,風動則小扇大旗,蕩漾翻空,清涼失暑,
130
其色映空皆綠。其高五六尺者,葉長幹小,蕭疏如竹,曰水蕉。其花如蓮,亦曰
131
蓮花蕉。一種瘦葉,花若蕙蘭而色紅,日拆一兩瓣,其端有一點鮮綠。春開,至
132
秋盡猶芳,名蘭蕉,亦名美人蕉。宜種水中,其最小可插瓶中者曰膽瓶蕉。此三
133
種皆花而不實,但可名芭蕉,不可言甘蕉。言甘蕉者,以其實;言芭蕉者,以其
134
開花即萎,故名芭蕉。芭者,花也,所謂騾孕蕉花,花時無不萎耳。
135
粵故芭蕉之國,土人多種以為業。其根以蔬,實以餱糧餅餌,絲以布。其
136
與荃葛同,而柔韌遜之,名布蕉。布蕉多種山間,其土瘠石多,則絲堅韌。土
137
肥則多實而絲脆,不堪為布。諺曰:「衣蕉宜瘠,食蕉宜肥。肥宜蕉子,瘠宜蕉
138
絲。」子熟時,大小排比,或以十餘二十餘為一梳,彼此相餉。子瞻詩:「西鄰
139
蕉向熟,時致一梳黃。」其形相梳子長,短者如梳齒。黃時生割之,置稻穀中數
140
日即熟,熟乃大香可食。
141
增城之西洲,人多種蕉,種至三四年,即盡伐以種白蔗,白蔗得種蕉地,益
142
盛甜美。而白蔗種至二年,又復種蕉。蕉中間植香牙與小柑橘、芋蕷等,皆得
143
芳好。其蕉與蔗,相代而生,氣味相入,故勝於他處所產。
144
◎朱蕉
145
朱蕉,葉芭蕉而幹棕竹,亦名朱竹。以枝柔不甚直挺,故以為蕉。葉紺色,
146
生於於上。乾有節,自根至杪,一寸三四節或六七節,甚密。然多一干獨出,無
147
傍枝者,通體鐵色微朱。以其難長,故又名鐵樹。
148
◎蔗
149
蔗之珍者曰雪蔗,大徑二寸,長丈。質甚脆,必扶以木,否則摧折。《世說》
150
云「扶南蔗一丈三節,見日即消,風吹即折」是也。其節疏而多汁,味特醇好,
151
食之潤澤,人不可多得。今常用者曰白蔗,食至十挺,膈熱盡除。其紫者曰昆崙
152
蔗,以夾折肱,骨可復接,一名藥蔗。其小而燥者曰竹蔗,曰荻蔗,連岡接阜,
153
一望叢若蘆葦然,皮堅節促,不可食,惟以榨糖。
154
糖之利甚溥,粵人開糖房者多以致富。蓋番禺東莞增城糖居十之四,陽春糖
155
居十之六,而蔗田幾與禾田等矣。凡蔗歲二月,必斜其根種之,根斜而後蔗多。
156
蔗出根,舊者以土培壅,新者以水久浸之,俟出萌牙,乃種。種至一月,糞以麻
157
油之麩,巳成乾,則日夕揩拭其茲,剝其蔓莢,而蔗乃暢茂。
158
蔗之名不一,一作𤮽𤯋。蔗之甘,在乾在庶也,其首甜而堅實,難
159
食,尾淡不可食,故貴在乾也。蔗正本少,庶本多,故蔗又曰諸蔗。諸眾也,庶
160
出之謂也。庶出者尤甘,故貴其庶也。曰都蔗者,正出者也。曹子建有《都蔗詩》,
161
張協有《都蔗賦》,知其都之美,而不知其諸之美也。
162
增城白蔗尤美。冬至而榨,榨至清明而畢。其蔗無宿根,悉是當年,故美。
163
榨時,上農一人一寮,中農五之,下農八之、十之。以荔支木為兩轆,轆轆相比
164
若磨然。長大各三四尺,轆中餘一空隙,投蔗其中,駕以三牛之牯,轆旋轉則蔗
165
汁洋溢。轆在盤上,汁流槽中,然後煮煉成飴。其濁而黑者曰黑片糖,清而黃者
166
曰黃片糖,一清者曰赤沙糖,雙清者曰白沙糖,次清而近黑者曰糞尾。最白者以
167
日曝之,細若粉雪,售於東西二洋,曰洋糖。次白者售於天下。其凝結成大塊者,
168
堅而瑩,黃白相間,曰冰糖,亦曰糖霜。余嘗舟至羅定州之界牌塘,見岸上灶煙
169
沖突,停舟上岸訪之,始見作糖之法,一一不爽如此。
170
◎高州多種葛
171
高州多種葛,雷州人市之為。秋霜時,有葛花萊,即葛乳湧生地上,如
172
芝如菌。色赤,味甘脆,微苦。其性涼,乃葛之精華也。亦曰葛蕈。
173
◎蕨
174
從化山中多蕨,以雷鳴出土,故蕨惟雷鳴乃可食。蕨,決也。乘怒氣決然而
175
生,故曰蕨。其芽微也。初生萌甚微,故曰薇。
176
◎藜白
177
藜白者,葉心有粉如灰,名灰ワ,亦曰鹽菜。紅心者曰胭脂菜,嫩時可食,
178
莖老以作杖,謂之萊。
179
◎薯莨
180
薯莨產北江者良,其白者不中用。用必以紅,紅者多膠液。漁人以染え罾,
181
使芋麻爽勁,既利水,又耐咸潮,不易腐。薯莨膠液本紅,見水則黑,諸魚屬火
182
而喜水,水之色黑,故與魚性相得。染え罾使黑,則諸魚望之而聚云。
183
◎睡菜唾蓮
184
睡菜一名瞑菜。葉類茨菰,根如藕。採根為鹽俎。食之,使人好睡。與「五
185
味草」食之不睡,名「卻睡草」相背。睡蓮,布葉數重,葉如荇而大。花有五色,
186
當夏晝開,夜縮入水底,晝復出也。與「夢草」晝人地,夜即復出相背。廣州多
187
有之。
188
◎石花菜
189
石花一名海菜,產瓊之會同。歲三月,菜廠主人置酒,廣集萊丁,使穿木さ
190
入海採取。海有研石,廣數里,橫亙海底,海菜其莓苔也。白者為瓊枝,紅者為
191
草珊瑚。泡以沸湯,沃以姜椒酒醋,味甚脆美。以作海藻酒,治癭氣;以作琥珀
192
糖,去上焦浮熱。
193
◎舄樹石柏
194
南海有舄樹,附石而生。有枝無葉,側類石柏,氣似舄。歲久堅凝,風日雨
195
露不能舄損。色黝以蒼,大者咫尺,小數寸。根幹為決明、蛤蠣所因依,波濤所
196
噴齧,沙石所軋蹙。舄岈窟竇,勁峭曲詰,大類繡澀古鐵,亦謂之鐵樹。其紅者
197
脂膩瑩滑,曼衍柔脆,又若珊瑚然。以火揉之炙之,隨其形狀為松、栝、梅、柳
198
諸樹,可供几案之玩。石柏生陽江、電白海上,色潔白而質堅脆,扣之鏗然。乃
199
浮沫所積,海苔所化,入水不泛,火不焦。枝葉理致於側柏,亦無不肖,皆石樹
200
之珍也。
201
◎仙人掌
202
仙人掌,多依石壁而生。其葉勁而長,若齟齬狀。其花形如鳳,子生花下,
203
曰鳳慄。葉則曰鳳尾。力發苞外類芋渠,內攢瓣如球,各擎子珠於撐,一枝
204
一撐,自下而上。子自青赤而黃,有重殼,外厚內薄。熟其仁食之,味兼芡慄,
205
可以輕身延年。一名千歲子。
206
◎諸異草
207
粵多異草。有曰萬年松,非松也,苔成樹而枝葉類松者也。高數寸,莖端布
208
葉,葉上有毛,乾之數歲不死。漬以泉水,二三日碧綠如故。以他水及穢手觸之,
209
皆死。得天雨,仍生。羅浮山中所產,一名卷柏,亦曰苔松,有曰千歲竹。其葉
210
類竹而無枝,長數寸或尺。乾之,不死。有曰朱草,狀如小桑,栽長三四尺,枝
211
葉皆丹,朔望生落如莢,周而復始。有汁如血,以染絳,成黼黻文章。以金銀
212
投其汁,輒成圓泥,成水為金漿玉醴,飲之長生。有曰掛蘭、掛竹,皆生於空中,
213
雨露沾濡,久而彌秀。有曰長命草,多產潮陽。詠者云:「潮陽女兒梳掠好,鬢
214
邊斜插長命草。」瓊州有長生草,亦生類。有還魂草。一名地膽。葉如芥,花如
215
地茶。以蛤試之,能起死回生,產陽江山中。有接骨草。叢生,高二三尺,葉大
216
如柳而厚,莖有節,色綠而圓,花白,午開,自三月至九月不絕,折傷者裹之即
217
愈。始興玲瓏巖有琉璃草,莖如芹,食可已風,與肇慶七星巖風藥相類。風藥叢
218
生石隙,其葉圓厚,和酒嚼之,治風疾。一曰風草,亦曰風菜。諺曰:「風病須
219
風菜。」此皆不死之草也。
220
其可為餌者曰石菖蒲,以小者為貴。有一寸十二節者,以甲子日採,陰乾至
221
百日為末,每日服三四錢,能益智,聰耳明目。羅浮東澗石上所產,質甚堅,氣
222
味清芬,他產則辛。有曰白菖蒲,溪蓀也。根肥白,節疏作俎食殺蟲。有曰涼粉
223
草,莖葉秀麗,香猶藿檀,以汁和米粉煮之,止饑,名仙人凍。山人種之連畝,
224
當暑售之。有曰香薷,生石上,葉似白蘇,甚香柔。煎水及為餅,消暑散腫。一
225
名石香,亦曰香茸。有石蓴,似紫菜,色青,味甘平。此皆草之可資服食者也。
226
其可佩者曰排草,狀如白茅,對節生葉,葉兩兩相連。長五六寸,而幹中穿,
227
以細嫩者為貴。番禺人種之,動至數畝。以其葉售於海外諸番,諸番歲有瘡,
228
煎其葉為湯,浣之即愈。其根莖以合諸香為囊,能使眾味久而不滅。故一名留香
229
草,亦曰養香。一種夏開細粉紫花,如蒔蘿,乾之香。亦曰排草,有曰千步草。
230
香聞十里,然不可多得。或謂千步草即排草。廣人種之成畦,長至千步,故十里
231
聞香。有曰瑤草,生羅浮山中,如白茅而小,莖圓而香。有曰金縷草,色赤如金,
232
云麻姑金鈿所化,羅浮麻姑峰有之。其可用者曰龍芻,與莞與苮與龍修,皆
233
以充席簟及坐團。曰蕢者,種之流沙則成田,有方圓二種。曰鹹草,多以束物,
234
為箔席。
235
其無所可用者,曰白草。叢生,三四寸許,莖葉與眾草無異。每天雨,先一
236
曰變白,晴則如常。產仁化扶溪都。有曰知羞草,葉似豆瓣相向。人以口吹之,
237
其葉自合,名如羞草。有曰鶴草。葉似鶴,嘴翅尾足皆具。曲塵色,紫蒂,以其
238
葉如柳而短,亦曰蛾眉草。
239
◎斷腸草
240
斷腸草一名苦吻,亦曰苦藥,曰苦蔓公。然皆以為胡蔓花,如茶花黃而小,
241
又名大葉茶。葉按月數多寡,一葉入口,血漬百竅,腸斷而死。其死之緩急,則
242
視所下之水緩急。急水者,湍激之水也。高雷間,人有仇怨者,輒茹之,或置食
243
物中,以斃其親,或自含口中,勒人財物,急則咽下訟於官,以人頭錢償,則不
244
終訟。人頭錢者,被誣之人以錢抵命也。高雷人號為妖草。近之葉輒蠕動,將取
245
毒人,則招搖若喜舞狀,蓋以殺為性,所謂毒也。陶貞白云,斷腸草,其花美好,
246
名芙蓉花。故太白云:「昔作芙蓉花,今為斷腸草。」
247
◎嶺南藤類不一
248
嶺南藤有數百種。其可食者曰甘露藤。蔓如箸,花如指甲花,性甘以溫,久
249
服令人肥健,一名肥藤。有涼口藤,狀若葛,葉如枸杞。去地丈餘,絕之更生。
250
中含清水,渴者斷取飲之,甚美。沐髮令長。一名斷續藤,常飛越數樹以相繞。
251
一名東風萊,先春而生,東風乃至,農夫以驗土膏之動。東風一作東風,又名綠
252
耳,可為蔬。有白花藤,味如甘蔗,以美酒調服,能補衰老。有浮沉藤、蘭子藤,
253
子皆如梨,色赤如雞冠,生食甜酢。有紅藤,可代檳榔食。有小藤,產於東莞,
254
微細如髮,直起數丈無一節,常飛越數樹,如百千游絲牽綴。紅者名紅龍須,紫
255
者紫龍須,凡有五色。然生無根蒂,以穢物投之,即消釋不知所去。土人以其液
256
和細土石灰塗釁糖釜,其堅如鐵,雖猛火不裂。其花及子浸酒,可補骨筋。有盒
257
藤,其莢有白子數枚,殼扁狀如盒子。水浸數日炒食之,味佳。有乳藤,蔓如懸
258
鉤倒掛,葉尖而長,斷之有白汁如乳。婦人產後,以藤搗汁和米作粥食之,乳
259
水重自通。此皆食藤也。諸藤初生嫩條,為藿為筍。而以其大實曰冬榮子者,大
260
如柚子,中有瓤,瓣瓣相疊,白如豬脂,炙食皆甘美。身懷數日,香不滅。秋末
261
冬初間,採以相餉,矜為服食之珍云。
262
其可為藥者曰黃藤。熬其汁,則藤黃也。性最寒,以青魚膽和之,治眼疾。
263
間有白者,葉如土茯苓,身小而長,外有籜包。以莖浸水洗目,並除腫痛。有丁
264
公藤,蔓生,著地高尺許。葉長二寸,面綠,背微白。傷風者以一二葉煮酒服之,
265
汗下如雨,即愈。有皆治藤,蔓延墻壁野樹間,長丈餘,葉似泥藤。中暑者以根
266
葉作粉食之,虛損者雜豬胃煮服。有買麻藤,其莖多水,渴者斷而飲之,滿腹已,
267
餘水尚淋漓半日。可解蛇毒,乾之亦然。性柔易治,以製履,堅韌如麻,故名,
268
言買藤得麻也。藤名而麻實,人爭買取。又以他藤多而賤,聽人自取,是藤適中
269
頗貴,必須買之,而其子味微苦可食,因曰買子也。有青藤,仔葉長三四寸,多
270
芒刺。莖大如指而堅韌,人日用之,比北地之用柳條。花名假素馨,煎湯以洗瘡
271
疥甚良。有忍冬藤,名左紐。有曲藤。瓊州酒無曲蘗,似此藤葉辛香,雜米粉為
272
餅以釀,亦曰酒藤。有曰金藤,以為箸,遇毒,則煙氣迸出。此皆藥之藤也。
273
其為器物者,曰白藤。子斑駁可為素珠,出文昌山中。曰五色藤。以紅者為
274
簟,曰桃笙,色如天桃,甚瑩滑。白者名瓊枝,以紅紫間之,為席為盤及屏風、
275
盔甲、馬鞭之屬,其用甚奢。其可以為屋桁桷者曰泥藤,可以駕牛其大如圭
276
竹者曰苦藤,稍小而性柔可為牛繩船纜曰括藤,以磨礪器物能發光膩曰濕皮藤。
277
其葉饒有芒刺曰М葉,可為香者曰雞香藤。堅而酷烈,能闢水霧之氣,山中多用
278
之。大抵嶺南藤類不一,多貨於天下。其織作藤器者,十家而二五。芊汾水之肆,
279
衣食於藤,蓋多於果布也。
280
◎油草
281
油草,永安縣水際多產之。每開花結米,可占有年。粵人多植之。
282
◎蕨粉
283
蕨,永安最多。凡有二種:一以其芽者,名龍頭菜;一以其根為粉者,名粉
284
蕨。性寒,多食患黃腫。農家當早晚稻未收,多以蕨粉為食。廣州春間,爭以餉
285
客。
286
◎水蠟燭
287
水蠟燭,草本,生野塘間。秋杪結實,宛與蠟燭相似。有詠者云:「風搖無
288
弄影,煤具不燃煙。」
289
◎冬筍
290
《通志》云:《詩·義疏》謂筍皆四月生,巴竹筍八月生,眉竹筍冬夏
291
生。《永嘉記》:含隨竹筍六月生。今冬筍準浙中者行遠,嶺南則四時常有
292
之,地暖發生故也。按《雜記》又稱粵東之筍十九皆苦,須以黃豆同煮,先去苦
293
味。
294
◎油蔥
295
《嶺南雜記》:油蔥形如水仙花,葉厚一指,而邊有刺。不開花,結子從根
296
發生。長者尺餘,破其葉,中有一膏,婦人塗掌以澤髮代油。貧家婦多種之屋頭,
297
問之則怒,以為笑其貧也。
298
◎蘇合香
299
《通志》:按《神農本草》云,蘇合香生中臺川。今從西域來,色如紫檀,
300
重如石,燒之灰白者佳。大秦人採蘇合,先笮其汁以為香,膏曰蘇合油,乃賣其
301
滓與人。展轉達中國,不大香也。
302
◎薔薇露
303
《香譜》云:薔微露出大西洋國。花如牡丹,花露晶瑩,芬芳襲人。以澤體
304
發,香膩經年不滅。國人貯以鉛缶,行販他處。
305
◎洋艾
306
洋艾本不甚高,宜種盆盎。綠葉茸茸如車蓋,可療疾,兼卻火災。按仙家次
307
藥,有靈叢艾、張播之艾。贊云:「論藹靈叢,蔚彼修阪。」
308
◎山波羅
309
粵中凡村居,路旁多種山波羅。橫梗如拳,葉多刺,足衛衡宇。
URN: ctp:ws325132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