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欽定四庫全書 |
2 | 皇朝文獻通考》卷一百五十六樂考 |
3 | 樂制二 |
4 | 乾隆六年,重定中和樂章音律節奏,先是和碩莊親王等遵。 |
5 | 㫖奏試,殿陛、中和樂章歌音,將不協於律之處,詳細奏聞」。 |
6 | 詔令大學士、禮部㑹同內務府詳酌妥議。至是,奏覆,按現有樂章十二成,內元旦。 |
7 | 皇帝陞座,奏元平還宮奏和平。冬至陞座,奏遂平,還宮,奏允平。 |
8 | 萬夀聖節陞座奏乾平,還宮奏太平,太皇太后陞座奏升平,還宮奏恒平,皇太后陞座奏豫平,還宮奏履平,皇后陞座奏淑平,還宮奏順平。惟淑平、順平二成,每章八句,其十成每章各十句,每句四字按之音律。節奏則每章八句,每句六七八字不等,以十句四字之樂章,而和以八句、六、七、八字之音律,宜其不能盡協,請將樂章字句按音律之節,奏以調和之章,酌從八句句無拘四言,令翰林院酌擬,交內務府詳細按律奏試,務期調協盡善。從之。 |
9 | 詔續纂律呂正義後編和碩莊親王等奏:「臣等面奉諭㫖:朕因臨朝樂章句讀,與樂音不相比合,是以命大學士該部㑹議,重定樂章,期合於正,恭查康熈五十二年纂修律呂正義,重造中和韶樂既經。 |
10 | 皇祖聖祖仁皇帝欽定,豈得樂章樂音,尚乃如此逕庭及閱律呂正義》,凡 |
11 | 宗廟朝廷所用樂章,並不在《內律呂正義》一書,専為發明樂律而設,何以闕如及觀? |
12 | 御製序文則係雍正三年皇考所撰,意此書在。 |
13 | 皇祖時尚屬未完之本,至雍正三年刻成未暇補,足與抑皇祖聖意,待製造樂器,審比樂音之法,具有成書之後,再行考定,續纂入帙與否,則該館辦理之時,未經定議奏請,是以尚少樂章字譜也。夫大樂與天地同和,嘉感神祇、茂豫民物,其事甚鉅,不可少有闕遺。繼志述事,責在後人。如果有所未備,理宜紹續前典。著莊親王等將此書原委,悉心查明。朕思臨朝樂章,如此則壇。 |
14 | 廟樂章恐亦不相符合,著一,并查明具奏」。欽此。恭查康熈五十二年十月奉。 |
15 | 聖祖仁皇帝諭㫖,命臣等恭編御製律呂算法等書。五十三年十一月,臣等以《律呂正義》進呈,至六十一年六月,數理精藴告成,厯象考》成。 |
16 | 亦發刋刻,臣等恭請。 |
17 | 御製序文弁諸卷首奉 |
18 | 㫖:這部書甚好,實從古所未有。朕作此序文,不須別為結搆,只實述其道理,自然成文,序候頒發,然序文竟」。 |
19 | 聖祖仁皇帝世未㑹頒發也,雍正元年九月內,校刋全竣,世宗憲皇帝御製序文,御書交武英殿臣等敬謹勾摹刋刻。其製造樂器,則自康熈五十二、三等年陸續頒。 |
20 | 付太常,至於樂章句讀,與樂音不相符合之處,曽經禮臣奏請改定。奉有。 |
21 | 聖祖仁皇帝諭㫖遲遲辦理,臣等恭思聖意,必俟審比樂音之法,具有成書之後,再行考定續纂,誠有如我」。 |
22 | 皇上聖諭所云者,是則《律呂正義》之原委也。臣等詳查舊案,既知《律呂正義》一書,允宜續纂,恭請重修律呂正義後編》,與前書並垂萬世其。 |
23 | 壇 |
24 | 廟 |
25 | 朝廷樂章,將新舊所定,考訂宮商字譜,務使律呂克諧,尋考易曉。至凡有聲無字之樂章,及外藩蠻夷曽入中國之音樂,並應以字譜寫之,載入簡牘。其作何編集之處,統俟臣等考校之時,將所有管見,隨時具奏恭請。 |
26 | 訓定並請開館纂修,以襄鉅典。得㫖允行。 |
27 | 奏覆編鐘前後次序及設而不作之制,和碩莊親王等遵。 |
28 | 㫖查奏律呂之法,必有倍有半,而編鐘無倍,蕤賔、倍林鍾亦無六半,律者以編鐘具八,其音中和,已足於用,低不至倍。蕤賔、倍林鍾髙不至六半律,其序以從低至髙從濁至清倍夷則、倍無射當在黃鍾之前,倍南呂、倍應鍾當在大呂之前,與簫管琴絃同為一例,不可移易也。編鐘上八下八,上為陽律,下為陰呂考擊之節,用黃鍾為宮,則止擊上鐘,用大呂為宮則止擊下鐘。蓋臨時以下鐘易置上位而擊之,非下八鐘不擊也。若上八鐘內又有三鐘不擊者,則以八鐘原止七音。姑洗為宮,黃鍾起調為工字,調倍夷則無射為變徵,太蔟為變宮,三鐘不入調,是以不擊工。字調外則惟二鐘不擊。如以太蔟為宮、倍無射、起調為尺字調,則倍夷則、無射、太蔟三鐘皆擊,而黃鐘為變宮,夷則為變徵,二鐘又當不擊矣。因歴來俱以黃鍾調為黃鍾宫,故為考擊之所不及,非設而不作也。 |
29 | 定填註《樂章宫譜》,並考正有聲無字,樂章之音節時奉。 |
30 | 諭㫖: |
31 | 壇 |
32 | 廟朝廷新舊樂章,俱應填註宫譜,使依永和聲,悉有條理。至宴饗之樂,乃小雅遺意,國朝所用,由來已久。其有聲無字之樂章,並應考其音節,一并載入。 |
33 | 改定祭祀朝㑹、宴享樂、律呂為宮之制。和碩莊親王等奏言:「臣等詳查樂章字譜。 |
34 | 天壇 |
35 | 太廟 |
36 | 朝日,壇等處皆係黃鍾為宮地壇。 |
37 | 夕月壇係大呂為宮,近於南齊,只用黃鍾之說,而兼清濁二均,及於大呂,義亦有取。但編鐘等器內必有設而不作者,同於隋以前啞鐘之誚,而律呂之用多有闕而未備。惟唐時祖考孫所定,祭圜丘以黃鍾為宮,方澤以林鍾為宮,宗廟以太蔟為宮,朝賀宴饗則隨月用律,用呂為宫,最為合理。請將地壇樂改林鍾為宮。 |
38 | 太廟樂改太蔟為宮,至於社稷壇亦地也。宜用林鍾為宮,夕月壇改用南呂為宮」。 |
39 | 朝日壇雖應用夾鍾,但日為陽,亦宜以太蔟為宮,朝㑹宴享,各以其月之律為宮若夫。 |
40 | 先農壇,為農事也,宜以姑洗為宮,歴代帝王廟。 |
41 | 孔子廟則宜春以夾鍾,秋以南呂為宮,太歳壇則以嵗始之律太蔟為宮,除應改宮改調之樂章,其字譜自應另定外,其應用黃鍾之樂章,亦請將字譜逐一核定更正。若其文字與宮商必不䏻調者,亦斟酌更換,務使協律,方為盡善」。奏入,上以: |
42 | 社稷不可同於。 |
43 | 方澤或亦同。 |
44 | 文廟春秋分用夾鍾、南呂。又帝王廟秋祭以九月,或用無射,或仍用南呂,令更議之」。尋議奏伏查。 |
45 | 社稷典禮,既不與 |
46 | 方澤、齊等所用樂章,自應不同於地,允宜遵改,以夾鍾、南呂為宮至。 |
47 | 歴代帝王廟,以二月、八月致祭,然每年多有用三月九月者,據欽天監稱,係清明、霜降前擇吉致祭,蓋二八月祀典甚多,次第舉行,此則排至末後,但未屆清明霜降,仍是夾鍾、南呂,似未便以時日在三、九月,即用姑洗無射也。仍請照前議,以夾鍾南呂為宮」。從之。 |
48 | 七年,改定。 |
49 | 皇太后 |
50 | 皇后宮樂,用律呂為宮之制。先是,和碩莊親王等奏議,皇太后樂以大呂為宮。 |
51 | 皇后樂以南呂為宮得。 |
52 | 㫖。 |
53 | 皇后樂用南呂。 |
54 | 皇太后樂似,亦宜以南吕為宮」。至是,復議奏南呂位在第四,既不至與。 |
55 | 郊 |
56 | 廟有並尊之嫌,又與。 |
57 | 朝廷之樂,旋相為宫者,先後次序,兩無方礙,最為妥協,請即以南呂為宮」。從之。 |
58 | 重定丹陛樂章字句之制,和碩莊親王等遵㫖試演丹陛樂,考其節奏,既與樂章並不相合,并與明代樂章亦不相符,實係相沿訛謬,亟宜改正。奏請將廷臣行禮丹陛樂章,改用七言四句。 |
59 | 皇上於 |
60 | 皇太后宮行禮丹陛樂章改為五言四句,得㫖所奏五言七言,近於詩句樂章,仍以長短句為是凖,其字數與相彷彿可也。 |
61 | 定 |
62 | 皇太后 |
63 | 皇后宮樂為中和韶樂,和碩莊親王等奏言:「查丹陛樂與中和樂音節不同,因丹陛樂有章而不歌,故字句舊未詳審音律不相符合,應改正撰擬進呈冄查㑹典。惟 |
64 | 太皇太后宫用中和韶樂皇太后。 |
65 | 皇后宮均用丹陛樂,考諸掌儀司則自来陞座、還宮,並用中和韶》樂,蓋昔年撰擬樂章之時,以 |
66 | 皇太后 |
67 | 皇后不敢同於。 |
68 | 太皇太后便以丹陛名之,且樂章一式無別,而考擊之法則又全不循章協韵,今既查明,自應分別陞座還」。 |
69 | 宮為中和韶樂,行禮為丹陛樂。 |
70 | 上是之。 |
71 | 定冬至大祀用新定樂章,和碩莊親王等奏請將新定樂章於立秋後擇期演試,務於今年冬至大祀即用以後。凡遇祭祀,並用新定樂章。 |
72 | 等謹按,是年纂輯律書,釐定雅樂,凡壇。 |
73 | 廟祭祀樂章皆經 |
74 | 御定按宮協調,依永和聲。時圜丘樂章先已酌定字句節奏,交太常寺演習,其餘各樂亦陸續更正。以後隨四時所遇各祭祀並用。 |
75 | 欽定樂章 |
76 | 定 |
77 | 內廷丹陛樂章,名和碩莊親王等奏言,內廷行禮丹陛樂,㑹典不載,謹擬章名進呈,奉㫖用雝平。 |
78 | 奏准救䕶日食月食祇用金,鼔停止作樂,重定耕耤筵宴樂章。和碩莊親王等奏言:「耕耤筵宴時所奏雨暘時若,五榖豐登、家給人足三章,係大學士蔣廷錫所撰,但照古樂府體為之,實不能施於宴樂。請照海宇昇平日之例,另行撰擬。每篇字數較之,海宇昇平日止須四分之一,已可足用」。從之。 |
79 | 添設中和樂器樂工之數。時中和韶樂,內祇有笙四、簫二,笛二,殿廷髙敞,惟聞鐘鼔之聲,餘並不揚。莊親王奏請添用笙八,簫四笛四,歌工二名,増為四名。 |
80 | 內廷、中和韶樂,亦請一例添設,從之。定丹陛樂節奏之制,大學士等議覆和碩,莊親王奏稱酌定丹陛樂為五節,以一節為趨進,三節為三跪九叩頭一節為趨退。如有進表、宣表、禮儀則於第一節、樂闋廷臣已跪之後,進表宣表畢,樂冄作,總於賛禮排班之後。樂作。賛退之後,廷臣趨至仗末之時,樂止等語,所奏節次既分遲速,合度既有以逹,臣工祇肅之心復有以叶。 |
81 | 殿陛和平之聽,應如所奏」。從之。設立樂部,凡太常寺所祭祀之樂。和聲署,掌儀司所司朝㑹燕饗之樂,鑾儀衛所司鐃鼓、鼓吹,均𨽻樂部。 |
82 | 欽簡,禮部堂官、內務府堂官各一人,暨各部院堂官之諳於音律者,總理其事,有署正、署丞、侍從、待詔、供奉、供用等官。鼓手、樂工總名為署史,而以所司樂器分別其名。鐘曰司鐘、磬,曰司磬、琴、瑟、笙、簫等亦如之。署史、官服,有官者,各照品級服用,無官者仍用駕衣。其署史或有應穿補服之時,凖照未入流雜職官用黃鸝補,向來駕衣上花補,亦換黄鸝。其有頂帶官員,照內務府、鴻臚寺等衙門之例,不論品級,均掛素珠,侍班額設樂工內,逐一遴選出身,清白通曉音律者存留,令其承直。 |
83 | 飭太常寺調習宮商,並禁道士承充樂員,芟汰濫額奉。 |
84 | 諭㫖:「朕因時享,聆太常寺笙簫管籥之奏,至不能分別宮商,何以交神明而逹誠敬?朕命莊親王三泰、張照為總領樂部大臣,非祇轄和聲署也。嗣後一應太常寺樂部事務俱著管理。又聞向來太常寺樂員係道士承充。夫二氏異樂,不宜用之朝廷,今乃令道士掌宮懸、司燎、瘞為。 |
85 | 郊 |
86 | 廟大祀駿奔之選,暇日,則向民間祈禳,誦經以餬其口,成何典制?太常寺樂員,嗣後毋得仍習道教,有不願改業者,削其籍,聽為道士可也。朕詢問三泰知額設五六百人,得毋冗濫者,著莊親王等查議。如果額數太多,奏請芟汰,將錢糧歸併,酌増精選實能任事之人,令其承應。 |
87 | 重定 |
88 | 圜丘大祀樂制,先期鹵簿,大駕全設,皇帝詣齋宮。 |
89 | 午門鳴鐘,不作樂。祭日燔柴迎神,樂奏始平之章,奠玉帛,樂奏景平之章。進爼,樂奏《咸平之章》。初獻樂奏夀平之章,亞獻樂奏嘉平之章》終。 |
90 | 獻樂,奏《永平之章》:徹饌樂,《奏熈平之章》,送 |
91 | 神樂奏《清平之章》,望燎,樂奏《太平之章》。禮畢,和聲署樂奏《祐平之章,鹵簿大樂並作。 |
92 | 午門鳴鐘 |
93 | 皇帝還宮 |
94 | 重定。 |
95 | 方澤大祀樂制,鹵簿,大駕全設,皇帝詣齋宫。 |
96 | 午門鳴鐘,不作樂,致祭。瘞毛血迎神,樂奏中平之章,奠玉帛,樂奏《廣平之章,進爼,樂奏《含平之章。初獻樂奏太平之章,亞獻樂奏《安平之章》終。 |
97 | 獻樂,奏《時平之章》,徹饌樂,奏《貞平之章,送。 |
98 | 神望瘞樂,奏《寜平之章》。禮畢,和聲署樂奏《祐平之章》,鹵簿大樂並作。 |
99 | 午門鳴鐘 |
100 | 皇上還宮 |
101 | 重定。 |
102 | 祈榖壇樂制 |
103 | 皇帝親詣行禮,燔柴迎 |
104 | 神樂奏《祈平之章》,奠玉帛,樂奏綏平之章。進爼,樂奏《萬平之章。初獻樂奏《寳平之章,亞獻樂奏《穰平之章終。 |
105 | 獻樂,奏《端平之章》:徹饌,樂奏《渥平之章》,送。 |
106 | 神樂奏《滋平之章》:望燎,樂奏《榖平之章》。餘樂與圜丘大祀同。 |
107 | 定 |
108 | 雩祭樂制迎。 |
109 | 神樂奏《靄平之章》。奠玉帛,樂奏《雲平之章。進爼,樂奏《需平之章。初獻樂奏《霖平之章》。亞獻樂奏《露平之章》終。 |
110 | 獻樂,奏《霑平之章》。徹饌,樂奏《靈平之章送。 |
111 | 神樂奏《霮平之章》。望燎,樂奏霈平之章,餘樂與圜丘、大祀同。 |
112 | 定 |
113 | 大雩樂制終,獻後文舞生退,司樂官引舞童,執羽翳,進舞《童按舞歌。 |
114 | 御製《雲漢詩》八章,歌畢退,餘樂與常雩同重定。 |
115 | 太廟時享樂制鹵簿,大駕全設,皇帝出宮。 |
116 | 午門不鳴鐘,不作樂。致祭、迎神樂,奏《貽平》之章。奠帛、初獻,樂奏《敉平之章》。亞獻樂奏《敷平之章,終獻,樂奏《紹平之章。徹饌,樂奏《光平之章。 |
117 | 送 |
118 | 神還宮望燎,樂奏《乂平》之章。禮畢,和聲署,樂奏《禧平之章。午門鳴鐘: |
119 | 皇帝還宫。 |
120 | 重定 |
121 | 太廟祫祭樂制迎。 |
122 | 神樂奏《開平》之章。奠帛初獻樂,奏《肅平之章》。亞獻樂奏《協平之章。終獻樂奏《裕平之章》。徹饌,樂奏《諴平之章。 |
123 | 送。 |
124 | 神還宮望燎,樂奏《成平之章》:餘樂與時,享同重定。 |
125 | 奉先殿樂制與時享同。 |
126 | 重定。 |
127 | 社稷壇樂制鹵簿,大駕全設午門鳴鐘,不作樂。 |
128 | 皇帝出宮致祭,瘞毛血迎神樂,奏《登平之章》。奠玉帛初獻,樂奏《茂平之章》。亞獻樂,奏《育平》之章。終獻樂,奏《敦平之章。徹饌,樂奏《博平之章》,送。 |
129 | 神樂奏《樂平之章》。望燎,樂奏《徵平之章。禮畢,和聲署樂奏《祐平之章,鹵簿大樂並作。 |
130 | 皇帝還宮,偶遇歳旱,遣親王祈禱雨足報祀,迎神樂奏《延豐》之章。奠玉帛初獻,樂奏《介豐》之章。亞獻,樂奏《滋豐》之章。終獻樂奏霈豐之章。徹饌,樂奏《綏豐》之章送。 |
131 | 神樂奏《貽豐之章》,望瘞樂奏《博豐》之章,俱用《中和韶樂》。祈用夾鍾為宮,報用南呂為宮。 |
132 | 等謹按: |
133 | 社稷壇樂詞章名,本年奉㫖更定,至乾隆二十一年増設望瘞樂章,嗣後並照新定儀制用樂。 |
134 | 定。 |
135 | 神祇壇樂制迎 |
136 | 神樂奏《祈豐》之章:奠帛、初獻,樂奏《華豐》之章。亞獻樂奏《興豐》之章。終獻樂,奏《儀豐之章。徹饌,樂奏《和豐之章》送。 |
137 | 神望燎瘞,樂奏《錫豐》之章。等謹按: |
138 | 神祇壇凡遇水旱,則遣官祈祀獲應報謝,舊制未定樂章我。 |
139 | 皇上軫恤民,依崇修祀典,特用中和韶樂。天神壇奏樂,以黃鍾為宮,倍夷則起調地祗壇,奏樂,以林鍾為宮,夾鍾起調,仍倣從祀圜丘。 |
140 | 方澤之樂制也,其章名歌詞,兩壇並同重定。 |
141 | 朝日壇 |
142 | 夕月壇 |
143 | 先農壇樂制 |
144 | 等謹按以上。 |
145 | 三壇各樂制章名,與順治八年十一月所定並同。其樂奏歌詞,則是年奉。 |
146 | 㫖重加訂正也。 |
147 | 定 |
148 | 先蠶壇樂制,每嵗季春吉已,皇后親祭。 |
149 | 先蠶壇迎 |
150 | 神樂奏《庥平之章》。初獻樂,奏《承平之章》。亞獻樂,奏均平之章。終獻,樂奏《齊平之章。徹饌,樂奏《柔平之章,送神樂奏《洽平》之章。 |
151 | 重定。 |
152 | 歴代帝王廟樂制迎 |
153 | 神樂奏《韶平之章》,奠帛、初獻樂,奏《興平之章》。亞獻樂奏《崇平之章》。終獻,樂奏《恬平之章。徹饌,樂奏《淳平之章》,送 |
154 | 神望燎樂,奏《匡平之章。如遇親祭,和聲署,照例奏導,迎樂重定。 |
155 | 文廟樂制迎。 |
156 | 神樂奏《昭平之章》:奠帛初獻,樂奏《宣平之章》。亞獻,樂奏《秩平之章》,終獻樂,奏《敘平之章。徹饌樂,奏《懿平之章》,送。 |
157 | 神望燎樂,奏《徳平之章。如遇詣學、致祭,和聲署,照例奏導,迎樂重定。直省。 |
158 | 文廟樂制 |
159 | 等謹按直省春秋丁祭樂歌,是年更定,另撰其樂奏章名,並與國學。 |
160 | 文廟同。 |
161 | 重定 |
162 | 太嵗壇樂制迎。 |
163 | 神樂奏《保平之章。奠帛初獻,樂奏《定平之章》。亞獻樂,奏《嘏平之章。終獻樂,奏《富平之章。徹饌,樂奏《盈平之章。送 |
164 | 神望燎樂,奏《豐平之章》: |
165 | 重定羣祀樂制: |
166 | 三皇廟 |
167 | 顯佑宮。 |
168 | 東嶽廟 |
169 | 城隍廟。 |
170 | 闗帝廟 |
171 | 火神廟。 |
172 | 黑龍潭。 |
173 | 時應宫 |
174 | 風伯廟 |
175 | 雨師廟 |
176 | 雷師廟。 |
177 | 門神 |
178 | 司工。 |
179 | 司機等凡各祭祀,並用慶神歡樂章。重定,耕耤暨筵宴樂制,前期進種綵,亭導迎樂前導。至日,和聲署司官帶領署官署史齊集綵棚,南歌禾詞者十四名,司鑼、司鼓、司板、司笛、司笙、司簫者各六名,麾五色綵旗者五十人祭。 |
180 | 先農壇畢,行耕耤禮。是時綵旗招颭禾詞,發歌唱和,隨行諸樂俱奏禮成,導迎樂作。 |
181 | 駕至齋宮內門,樂止。中和韶樂作,皇帝御後殿,樂止。報終畝畢,中和韶樂作。皇帝御齋宮,陞殿,樂止。羣臣慶賀行禮,丹陛大樂作,皇帝進茶、賜茶畢,中和韶樂作。 |
182 | 皇帝乗輦出和聲署樂,鹵簿大樂並作耕耤禮成筵宴,皇帝進茶、賜茶,丹陛清樂奏喜春光之章,進酒賜酒,丹陛清樂,奏雲和迭奏之章,進饌賜各筵食品中和清樂奏風和日麗》之章。 |
183 | 皇帝陞座、還宮,中和樂章與三月常朝同羣臣行禮丹陛樂章與元旦同。 |
184 | 重定 |
185 | 皇帝三大節慶賀樂制元旦,皇帝御太和殿,陞座中和韶樂,奏《元平之章》,羣臣行禮丹陛大樂,奏《慶平之章。外藩行禮丹陛,大樂奏《治平之章。還宮中和韶樂,奏《和平之章。 |
186 | 皇帝御內殿中和韶樂,奏《元平之章》,皇后率。 |
187 | 貴妃 |
188 | 妃 |
189 | 嬪等行禮丹陛,大樂奏《雝平》之章》降座,中《和韶》樂奏《和平之章。 |
190 | 萬夀聖節,陞座,中和韶樂,奏《乾平之章》。還宮中和韶樂奏《泰平之樂》,冬至陞座中和韶樂奏遂平之章。還宮,中和韶樂奏《允平之章,餘樂並與元旦同,重定常朝樂制。 |
191 | 皇帝陞座,中和韶樂,奏《隆平》之章,還宮,中和韶樂奏《顯平》之章》,餘樂與元旦同。 |
192 | 等謹按:常朝自正月至十二月,各有樂詞,皆以隆平、顯平名章各以其月之律呂為宮。至於閏月,則乾隆八年奉有。 |
193 | 諭㫖交節之前,用上月宫調,交節之後,用下月宮調永著為例。 |
194 | 重定文武傳臚樂制 |
195 | 皇帝御太和殿陞座中和韶樂奏《隆平之章》,讀卷執事官行禮丹陛,大樂奏《慶平之章傳。 |
196 | 制唱名畢,諸進士行禮丹陛大樂奏《慶平之章》。皇帝還宮中,和韶樂,奏《顯平》之章》。榜亭出導,迎樂奏《祐平之章。 |
197 | 重定。 |
198 | 皇太后三大節慶賀樂制是日,皇太后御慈寜宮,陞座,中和韶樂奏豫平之章,皇帝率諸王、群臣行禮丹陛大樂奏益平之章,皇太后還後宮中和韶樂,奏履平之章。 |
199 | 皇后率 |
200 | 貴妃。 |
201 | 妃。 |
202 | 嬪等及公主、王妃、命婦至皇太后宮行禮所奏中和韶樂》、丹陛大樂,並同重定。 |
203 | 皇后三大節慶賀樂制是日,皇后陞座,中和韶樂奏《淑平之章,貴妃以下等行禮丹陛大樂,奏正平之章,皇后還後宮中和韶樂奏《順平之章重定。 |
204 | 皇帝三大節筵晏,樂制。是日,皇帝陞座,中和韶樂作,進茶、賜茶中和清樂奏海宇昇平日之章,進酒、賜酒中和清樂奏玉殿雲開之章,進饌賜各筵,食品中和清樂奏萬象清寜之章,羣臣謝。 |
205 | 恩行禮,丹陛大樂作 |
206 | 皇帝還宮,《中和韶》樂作。 |
207 | 等謹按筵晏陞座、還宮所奏《中和韶樂,並依三大節朝賀樂章。惟上元筵晏,陞座中和韶樂奏《怡平之章,還宮中和韶樂奏《昇平之章。除夕筵宴、陞座、還宮,即用十二月常朝樂章。其行禮丹陛樂章,均與元旦同。 |
208 | 重定。 |
209 | 皇太后三節暨上元筵宴樂制。是日,皇太后陞座還宮所奏中和韶樂,行禮所奏丹陛大樂,與三大節慶賀同,進茶、進酒用丹陛,大樂進饌用中。 |
210 | 《和清樂》所奏歌詞樂名與。 |
211 | 皇帝筵宴同 |
212 | 重定部宴樂制。 |
213 | 賜衍聖公筵宴樂,奏《洙泗發源長》之章:正一真人筵宴樂,奏《上清碧落》之章。文進士筵宴樂奏啟天門之章。武進士筵宴樂,奏和氣洽之章。 |
214 | 御製《補笙詩》《鄉飲樂》制:初舉觴,樂正先升,立於西階東,工入,升自西階,北面座。乃歌《鹿鳴》、《四牡》、《皇皇者華》。卒歌再舉,觴笙入堂下,磬南,北面立,樂南陔《白華華》黍畢,三舉,觴乃間歌《魚麗,笙由庚。歌《南有嘉魚》,笙《崇邱》,歌《南山有臺》。笙由儀,畢供湯。乃合樂《周南闗雎葛,覃卷耳。《召南鵲巢、采蘩采蘋工告樂備乃降。 |
215 | 八年定。 |
216 | 先農壇遣官致祭,用中和韶樂。奉諭㫖向來。 |
217 | 先農壇親祭,始用中和韶樂,遣官則同。小祀之例,不用中和韶樂查。 |
218 | 朝日 |
219 | 夕月等中祀,雖遣官仍用中和韶樂,但不飲福受胙而已。朕思國之大事在農。 |
220 | 先農宜在中祀之列,此次遣和親王恭代著用中和韶樂永著為例。 |
221 | 定 |
222 | 巡幸樂制,鑾儀衛奏: |
223 | 皇上巡幸盛京接。 |
224 | 駕細樂,奏與不奏奉。 |
225 | 㫖:此次巡行,需日甚久,每日迎送,不必奏樂。至熱河之日,奏樂迎接,早晩仍舊奏樂」。 |
226 | 定 |
227 | 幸盛京。 |
228 | 頒詔慶賀筵宴樂制 |
229 | 皇帝於行營起程至。 |
230 | 盛京儀仗全設馬上鼓吹,導引,駕至崇政殿陞座,王公、文武大臣行禮。賜茶畢,還宮,鼓吹止。翼日,設丹陛大樂於兩樂亭。禮部衙門設龍亭安置慶賀表文校尉舁亭用導,迎樂,皇帝詣。 |
231 | 皇太后宮行慶賀禮畢。 |
232 | 御崇政殿陞座,中和韶樂,奏《元平之章,諸王文武大臣行禮宣表丹陛,大樂奏《慶平之章,朝鮮陪臣行禮丹陛大樂奏治平之章。 |
233 | 頒詔賜茶畢,中和韶樂,奏《和平之章》。皇帝還宮,樂止。 |
234 | 詔書龍亭出導迎樂作。是日御崇政殿,筵宴所奏中和清樂,與太和殿筵宴同。 |
235 | 定 |
236 | 幸翰林院暨筵宴樂制。是日,鹵簿全設樂部,設中和韶樂於翰林院後堂東西廊下,設中和清樂於東廊下,設丹陛大樂於敬一門內兩旁。 |
237 | 午門鳴鐘。 |
238 | 皇帝出宮,至翰林院詣。 |
239 | 至聖先師祠行禮畢。 |
240 | 陞御座中和韶樂奏隆平之章,掌院大學士率各官行禮丹陛大樂奏慶平之章,進茶、賜茶丹陛樂奏文物京華盛之章進。 |
241 | 御宴桌中和清樂奏玉署延英之章,進饌,樂止。承應上呈伎畢,進。 |
242 | 御酒宴桌及各官酒席桌、進酒、賜酒丹陛清樂,奏延閣雲濃之章,各官謝。 |
243 | 恩宴行禮丹陛大樂,奏慶平之章,駕出還宮,中和韶樂奏顯平之章。定樂舞生春秋,二季赴掌儀司演習諭。 |
244 | 郊 |
245 | 廟朝㑹鉅典攸闗其登歌下管各工,必肄業有素,方免臨期舛誤。太常寺樂舞生,每月在神樂所演習,雖有定例,再當於春秋二季令赴掌儀司演習。禮部遵㫖,議准:每年春秋於三月九月赴掌儀司演樂一次,令總理樂部大臣悉心考騐。 |
246 | 十三年,定。 |
247 | 巡幸致祭。 |
248 | 《岱嶽樂制時》 |
249 | 上東巡。先是,大學士等遵㫖,議奏致祭泰山,應遵康熈二十三年之例行,惟是致祭方嶽,向未用樂,今特舉盛典,秩於岱宗,請用中和韶樂,令儒臣増撰樂章,交太常寺協律郎,率樂生預習備用至是 |
250 | 親祭 |
251 | 岱嶽迎 |
252 | 神樂奏《祈豐》之章:奠帛初獻,樂奏《華豐》之章。亞獻,樂奏《興豐之章。終獻樂,奏《儀豐之章》。徹饌,樂奏《和豐之章》,送。 |
253 | 神望燎,樂奏《錫豐之章》。樂人用太常寺樂生,自京隨往樂器於闕里移用。 |
254 | 駕還行宫,照例奏導迎樂。十月,重定。 |
255 | 命將出師樂制。是月二十七日,命大學士傅恒為經畧,討金川,陳設鹵簿,大駕樂器如常朝儀。 |
256 | 皇帝御太和殿陞座中和韶樂,奏隆平之章,經畧大學士傅恒跪受。 |
257 | 「勅行禮:丹陛大樂奏《慶平之章,經畧大臣隨捧勅大臣由丹陛東階下,樂止。 |
258 | 皇帝還宮,中和韶樂,奏《顯平之章》。十一月初三日,設鹵簿大駕於。 |
259 | 堂子外設角於柵欄外之東,設旗纛於大門外之南,設導迎樂於紅樁之北。 |
260 | 駕至紅樁鳴角進。 |
261 | 堂子角止 |
262 | 皇帝行禮畢,復鳴角,至纛前行禮畢,出,至紅樁角止,導迎樂作。 |
263 | 駕至東長安門外。 |
264 | 御武帳陞座。 |
265 | 親賜經畧酒,飲畢,經畧及出師大臣皆佩弓矢,跪辭啟行。 |
266 | 皇帝還宮,導迎樂作。 |
267 | 十四年三月,重定凱旋,暨筵晏樂制。時經畧大學士忠勇公傅恒平定金川凱旋,陳設鹵簿、大駕樂器如常朝儀。 |
268 | 皇帝御太和殿陞座,中和韶樂奏隆平之章,經畧大臣官員謝。 |
269 | 《恩行禮》:丹陛大樂,奏《慶平》之章。皇帝還宮中和韶樂奏《顯平之章。幸豐澤園,筵宴,設中和韶樂,於帳殿外設丹陛大樂於 |
270 | 帳殿南 |
271 | 駕至帳殿,陞座,中和韶樂奏《隆平之章,皇帝進茶、賜茶,丹陛清樂,奏《景運乾坤泰》之章,掌儀司官捧臺盞巵壺進丹陛,清樂,奏聖徳誕敷之章,經畧大臣跪進爵,大臣跪進爵。 |
272 | 皇帝進酒畢,樂止。 |
273 | 皇帝進饌,《中和清樂》奏《日耀中天》之章,賜各筵食品樂止。 |
274 | 親賜經畧及凱旋大臣等酒,各樂伎以次呈畢,中和韶樂奏《顯平之章》。 |
275 | 皇帝還宫。 |
276 | 十五年,定祭。 |
277 | 嵩嶽樂制時 |
278 | 上巡幸中州致祭。 |
279 | 嵩嶽各樂與祭。 |
280 | 岱嶽同。 |
281 | 十八年,定祈雨致祭,仍用樂。先是,十七年,禮部奏言: |
282 | 神祇壇本無専祀,惟祈雨則祈告於壇而不作樂,自乾隆七年始増樂章,揆之一應因事祇告之禮,均不作樂,殊未畫一。至甘雨霑足,報祭之時,僅用酒果脯醢,與祈告相同,又與報祭之禮未稱,請嗣後各壇告祭,停止作樂,至報祭時,均應加籩豆,牲牢即將。 |
283 | 神祇壇樂章用於報祭,得㫖祭祀用樂,以導和氣,而格神祇乃事神之禮,與齋戒徹懸,自致誠恪,其義各別。且樂足以宣通陰陽之氣,祈雨致祭,仍當用樂為是」。至是,復議奏:「凡祈雨之祭,時當待澤孔殷蠲誠致禱與因事祇告之禮,原有不同,儀文自宜周備應遵。 |
284 | 㫖仍用樂章其 |
285 | 太嵗壇祈雨樂章,交樂部另行撰擬」。從之,増定。 |
286 | 太嵗壇祈雨樂章,嵗旱遣官祈禱、雨足、報祀,均用中和韶樂,迎 |
287 | 神樂奏《需豐》之章,奠帛、初獻樂,奏《宜豐之章》。亞獻樂奏《晉豐之章。終獻樂奏《協豐》之章。徹饌樂,奏《應豐》之章,送。 |
288 | 神樂奏《洽豐》之章》: |
289 | 十九年,定致祭。 |
290 | 長白山樂制時》 |
291 | 皇帝再謁 |
292 | 祖陵,望祭。 |
293 | 長白山,樂制與祭。 |
294 | 岱嶽同。 |
295 | 改定神樂署及官名。舊制,太常寺神樂觀設提㸃、知觀等員,掌各壇祭祀之樂。乾隆八年,改神樂觀廟額為神樂所。至是,禮部奏准神樂所改為神樂署,提㸃改為署正,知觀改為署丞,品級仍舊,以昭畫一。 |
296 | 二十四年十一月,増定慶賀,頒詔中和樂章,時囬部悉平,於冬至次日,王公羣臣行慶賀禮。 |
297 | 欽頒恩詔。 |
298 | 皇帝御太和殿,陞座,中和韶樂,奏《遂平之章,還宮中,和韶樂,奏允平之章。 |
299 | 増定。 |
300 | 皇太后宮慶賀中和樂章皇帝詣 |
301 | 皇太后宮率王公、羣臣行慶賀禮:皇太后陞座,中和韶樂,奏豫平之章,還宮中和韶樂奏履平之章。 |
302 | 等謹按:是時回部悉平,西陲底定,凱音奏㨗,正值新陽初復之時,乃更定中和樂章,増撰武成慶語以誌。 |
303 | 膚功以昭 |
304 | 盛典其詞,詳見樂歌,其章名則仍同於舊云。二十五年二月,重定凱旋,郊勞筵宴樂制,將軍武毅、謀勇公兆恵平定西域凱旋。 |
305 | 皇帝駐蹕黃新莊行宮,是日鹵簿大駕全設張黃幄御座,於郊勞處正中,南向,築臺於黄幄正南,設凱旋纛於南面,樂部內班署史等承應之。鐃歌樂、鼓吹樂鳴螺,軍士於臺左右排立。 |
306 | 駕至郊勞處,軍士鳴螺,鐃歌大樂作,皇帝拜。 |
307 | 天行禮畢。 |
308 | 御黃幄陞座,王公大臣及將軍、從征大臣官員兵丁行禮畢候。 |
309 | 㫖將軍大臣行抱見禮,將軍大臣及囬部人等行禮賜坐,賜茶畢。 |
310 | 皇帝出黃幄乗騎,鐃歌樂止,停鳴螺,凱歌樂,奏《鬯皇威》之章,在鹵簿前行。 |
311 | 駕還行宮,樂止。 |
312 | 幸豐澤園筵宴,設中和韶樂於帳殿外,設丹陛大樂於 |
313 | 帳殿南。 |
314 | 皇帝陞座,中和韶樂奏《遂平之章》。皇帝進茶、賜茶,丹陛清樂,奏《聖武光昭世》之章。掌儀司官奉臺盞巵壺進丹陛,清樂奏禹甸遐通之章,將軍大臣跪進爵,大臣跪進爵。 |
315 | 皇帝進酒、賜酒畢,樂止。進饌,賜各筵食品中和清樂,奏《聖治遐昌》之章。 |
316 | 皇帝還宮中和韶樂,奏《允平》之章二十六年。 |
317 | 詔定中和韶樂鎛鐘之制。先是,古鐘十一圜出於江西,撫臣摺奏恭進。 |
318 | 上為正注疏之異同,辨編懸之制度,訓示廷臣,定為「鎛鐘。至是奉。 |
319 | 諭㫖著莊親王欽遵」。 |
320 | 皇祖御定《律呂正義》,鐘律尺度,參考定制,鑄造十二律鎛鐘一分,以備特懸。其舊有鎛鐘,內缺一圜,亦著依式補鑄。嗣經莊親王奏言:「臣謹考 |
321 | 聖祖仁皇帝御定律呂正義》引《隋書樂志》。金之屬二:一曰鎛鐘,每鐘縣心一簨虡,各應律呂之音,即黃帝所命伶倫鑄十二鐘和五音者也。臣欽遵。 |
322 | 聖祖仁皇帝御定鐘律之黃鍾尺度,參考定制,加一倍半,得黃鍾之數。以下十一鐘俱按本律,尺度亦各加。 |
323 | 一倍半其鐘體上柄旋蟲、乳照三分損益各用遞減,以合十二律呂遵照舊鐘式様,敬謹鑄造。俟鑄成後,率同樂部官對凖聲音燒古進。 |
324 | 呈以備特懸。至舊有鎛鐘,內多損壞,即或完好,而土花剝蝕,曽試考擊,未能盡諧,今祇就其大小之次,擬鑄一圜,以補第三鐘之缺,抑臣更有請者。古者功成樂作,原為鼓吹,太平盛軌,故鑄鐘鼎以紀功徳我。 |
325 | 皇上聖武逺揚,西陲闢地二萬餘里,為從古所未有,乃當大功告成之時,是鐘適出以應。 |
326 | 昌期臣奉 |
327 | 命鑄造鎛鐘伏祈。 |
328 | 皇上御製銘詞,臣按照舊式鐫入,以垂永乆,得㫖不必燒古著鍍金鐫識處前面寫鐘銘,後面寫本鐘律名。 |
329 | 奏定中和韶樂特磬之制,和碩莊親王等奏言兹當西師奏凱,西江古鐘,應時而出。 |
330 | 命臣等遵按。 |
331 | 聖祖仁皇帝欽定黃鍾真度,上下損益,鑄為鎛鐘十二,御製銘詞,昭示無極。竊以條理宜備始終,金聲必兼玉振。方今和闐奉賮,美材豐博,可叶鳴球,洵當與泗濵所産同資戛擊,應請仿周禮磬氏句博股鼔依律長短之法,製造特磬十二虡,與鎛鐘俱為特懸,以備中和之盛。其樂懸位次奏樂儀節。臣等詳考古制,鎛鐘在東居編鐘之左,特磬在西,居編磬之右,皆北向。凡樂作起,柷、鎛鐘一鳴繼之,樂闋撃特磬一,乃奏敔凡。 |
332 | 壇 |
333 | 廟大祀 |
334 | 慶賀朝㑹大典,並依應月之律,各設鎛鐘、特磬一虡,以昭羙備得」。 |
335 | 㫖大學士、禮部議奏,尋議覆。臣等伏念天子建中和之極,制作宜隆大樂與天地為昭,條理必備。當此武功耆定,殊域輸誠,河成五色之珍,律應九成之奏。宮商既協,戛擊攸司。應如所請,照周禮磬氏句博股鼓依律製造特磬十二虡,與鎛鐘俱為特懸,以符體制。至所稱樂懸位,次奏樂儀節。臣等伏思古今樂不相沿,懸架本無一定。現今樂部編鐘、編磬乆,列東西則特懸,應各從其器其北向之處。考儀禮大射樂懸之法,編鐘、編磬之外,又有所謂其南鑮者:鑮,即鎛也,是特懸鐘磬,東西定位而向北,自古而然。叅酌經史,若合符契,亦應如所奏。每遇。 |
336 | 慶賀朝㑹大典,設應月本律之鎛鐘、特磬各一,三擊柷一,鳴鎛鐘,中和韶樂作,樂闋,一擊特磬,乃奏敔其壇。 |
337 | 廟大祀並依應用之律,各制鎛鐘、特磬一虡,以昭羙備。其製磬尺度,應聽莊親王等詳推器數恭請」。 |
338 | 睿裁其位次儀節,亦應交樂部查照,敬謹辦理」。從之。三十三年重定。 |
339 | 闗帝廟樂章。 |
340 | 等謹按舊制,闗帝廟樂章,春秋時祭奏樂一闋,無初亞、終獻、徹饌、樂章,至是,和碩莊親王奏請加増。 |
341 | 闗帝廟署史十六名,合前八名,共二十四名。所奏樂以迎神送神三獻,各為一章。 |
342 | 四十一年四月,重定凱旋,郊勞筵宴。樂制將軍、誠謀、英勇公、大學士阿桂平定兩金川紅旗㨗,至御製凱歌三十章,並増製鐃歌十六章。 |
343 | 命於郊勞時奏之。是月戊辰。 |
344 | 上御龍袍補服,至良鄉城南行郊勞禮。大駕鹵簿,排設軍士,鳴螺,鐃歌樂作。將軍阿桂率副將軍豐昇額及隨征大臣、官員兵丁俱甲胄跪迎。 |
345 | 上登壇拜。 |
346 | 天行三跪九叩禮,將軍等及王公以下官員,俱隨班位行禮。 |
347 | 上御黃幄,將軍等及王公以下各官行禮訖,將軍趨進御座前,行抱見禮。 |
348 | 上慰勞有差。 |
349 | 賜坐。 |
350 | 賜茶禮成。 |
351 | 駕旋凱歌樂,前導將軍等扈從至行宫己巳。 |
352 | 上御紫光閣。 |
353 | 賜將軍阿桂、副將軍豐昇額及有功將士,並王公大臣筵宴。 |
354 | 陞座,中和韶樂奏《隆平之章》,進茶、賜茶、進酒、進饌並奏清樂。 |
355 | 還宮中和韶樂奏《顯平之章。五月,重定,凱旋慶賀樂制時兩金川平定,是月辛未,王公羣臣行慶賀禮。 |
356 | 皇帝御太和殿陞座,奏《隆平之章,還宮,奏《顯平》之章。 |
357 | 等謹按兩金川負固梗頑,蠢迷不率,皇上赫怒行師,旄鉞所指,風馳電掃,蟻穴全平,郊勞凱宴。 |
358 | 特命樂部定製樂章復。 |
359 | 御製凱歌三十章,以紀蕩平之畧,仰見聖天子不得已用兵之心。 |
360 | 皇威宣鬯,遐邇歸誠,誠足垂示萬古已四十五年八月。 |
361 | 皇上七旬 |
362 | 萬夀増製《喜起舞樂章》。 |
363 | 等謹按:乾隆四十五年八月,皇上七旬萬夀和,碩莊親王等請増撰喜起舞樂詞九章。 |
364 | 上俞所請。 |
365 | 古稀錫羨,萬國臚歡。洵足昭夀,㝢昇平之盛典已。 |
366 | 十月,藏僧班禪額爾徳尼進古稀祝嘏樂章。 |
367 | 等,謹按班禪額爾徳尼自藏入覲撰。 |
368 | 古稀祝嘏,樂章以獻。仰見聖化,覃敷前代聲教未通之域,莫不効悃輸忱,歌詠至徳。實為隆古所未有云。 |
369 | 四十八年正月,定。 |
370 | 乾清宮普宴宗室樂章。是月壬寅,上御乾清宫。 |
371 | 賜宗室王、貝勒、貝子、公以下及四品頂帶,宗室等宴,陞座,奏《隆平之章,進茶、奏瑞旭中天麗之章,進酒,奏珠斗杓逥之章,進饌,奏景麗仙瀛之章,奏《世徳舞》,禮畢。 |
372 | 還宮,奏《慶平之章: |
373 | 五十年正月定。 |
374 | 賜宴千叟樂章。是月丙辰,上御乾清宮,自王公大臣以下,年逾百嵗及六十以上入宴者,共三千人。 |
375 | 陞座,奏《隆平之章》。進茶奏夀愷昇平瑞之章進酒,奏《紫禁》,春開之章進饌,奏夀宇同登之章。 |
376 | 還宮,奏《慶平》之章: |
377 | 等謹按:康熈六十年。 |
378 | 聖祖仁皇帝肇舉千叟,宴我皇上,久道化成,時熙物阜,迺以元辰復行,慶典夀祺普錫遐邇攸同。 |
379 | 聖祖 |
380 | 神孫後先同揆,重熙累洽,洵非蓼蕭湛露之休,所能比擬於萬一也。 |
381 | 二月,定。 |
382 | 辟雍殿講學樂章。是月上丁,上以肇建辟雍。 |
383 | 親詣太學行釋奠,禮畢。 |
384 | 御辟雍殿講學。 |
385 | 陞座,奏盛平之章,羣臣行禮,奏《慶平》之章,賜講官以下諸臣。茶奏仰。 |
386 | 《君師之章 |
387 | 還宮,奏《道平之章》。 |
388 | 等謹按太學,為首善之區。皇上稽古剙制,肇建辟雍,親臨講學。 |
389 | 特命増製樂章,以昭盛典,凡笙詩抑戒,《鹿鳴》、《棫樸》諸章,莫不追復古音。間奏登歌,一歸大雅,藻金石而澤膠庠,俾圜橋觀聴,漸摩移易,於不自知。 |
390 | 大聖人制作,動與天合,誠所謂樂由天作者矣」。八月,奉。 |
391 | 諭古樂以宮、商、角、徴、羽為五音,合諸變宮變徴則為七音。今之樂猶古之樂,何以樂部所奏樂章僅以五、六工尺上等字為音,而問之以宮、商、角徴羽,則茫然不知為何事。近偶閱張照所奏論樂劄子,辨析頗詳。其所謂五六工尺,上即宮、商、角徴羽,甚合古意。因復取律呂正義再加叅核,本屬相合因思今之五六工尺,上古之宫,商、角徴羽,名雖異而實則同。聲音之道,原欲避俗趨雅。今反援雅而歸於俗,甚非道也。況郊? |
392 | 廟樂章格 |
393 | 天歆 |
394 | 祖正朝御殿敷政、臨民、鐘簴、元音,自應用古制為節奏。今樂部所定樂章,俱取便注工尺,揆諸名義,殊乖莊雅,但相沿已久,若猝令樂工等改習宮商,角徴羽,則心手俱所未嫻,其勢亦有所難。朕意俗用工尺,既與宮商角徴羽相同,嗣後雖令樂工等取便用工尺等字,而於樂章每章每字下,則兼注宮商、角徴羽變宮變徴字様,皆令兼知,則不但用諸。 |
395 | 郊 |
396 | 廟朝廷倍彰莊雅,而以此潛移黙化,漸復古音,未始非返樸還淳之一道。再古樂中琴瑟與金石並重,近來樂部奏樂琴或間能操縵,而瑟則竟屬虛陳,即業儒之人雖偶有學琴者,已非古道,至今瑟則未有能鼓者,是瑟之為道,乆已失傳。夫八音迭奏,琴瑟相宣,豈容偏廢?向來樂部奏樂,俱因笙笛聲壯琴瑟聲細為其所掩絲,不如竹古已有其語,是以樂工等罕有嫻習者,殊非八音咸備之意。從前勵宗萬為太常寺少卿,時寺丞張樂盛編輯。 |
397 | 壇 |
398 | 廟樂章勵宗萬為之作序,維時已有律呂正義一書,而張樂盛所編書內樂章並不仿照,兼注宮商,輒專注工,尺勵宗萬又不為之定正。所謂不學無術,不可與言樂,亦安能窺律呂正義之博洽賅備耶?然律呂正義一書,卷帙既繁,剖析又極精㣲,樂工未易領㑹,徳保係禮部尚書、太常寺樂部,皆所綜理。莊存與則禮部侍郎而兼管樂部著徳保莊,存與向武英殿咨取律呂正義刋本一部,將律呂正義書內每字下駢注宮商角徴羽及五六工尺上字様者摘出,令樂工等按書演習精熟,並著將琴瑟二樂,飭令樂舞生一體,用心嫻習,盖黃鍾為萬事根本五音十二律,還相為宮,而所謂三分損一、隔八相生之說,其義原可貫乎?今之工尺,盖黃鍾生大呂至半大呂,而又生黄鍾。夫黃鍾宮也,以宮、商、角徴羽變宮變徴之位,言之則為七,以其相生之數言之則為九。此隔八之說所由來也。如歳時之有八節,八節遞嬗而歳時成矣。今之五六工尺上四合合字音之終也,而即以生五生生不窮自為循環,所謂貞下起元聲音之道與政通也。著徳保莊,存與悉心講求,檢閱於律呂正義一書,取要節繁,輯為簡要一編,㑹同軍機大臣酌定繕寫,進呈刋發。再律呂正義中原有御製補笙詩六首,駢注工尺宮商字様著一,併入編,頒發學官肄習,以示作樂崇徳協律同和之至意。 |
399 | 十一月奉。 |
400 | 諭前因樂部所用樂章,僅以五六工尺上為音問,以宫商角徴羽,茫然不知為何事,因命徳保、莊存與將《律呂正義》一書,取要節繁,輯為簡要,㑹同軍機大臣酌定繕寫進呈。今據將各樂章酌定案語,開單呈覽,朕詳加披閱,與從前張照所論,原屬相合,不過拘泥黃鍾為宮之說各調,俱以羽字起羽字止其實。如郊壇及御殿萬夀所用樂章,自應以黃鍾為宮,羽字起止。至每月所用樂章,則應以每月本律為宫,如太蔟為正月主宫,正合人生於寅之義,其餘逐月皆依律。呂相生所謂旋相為宮者,此也。今閱所進清單按照樂章,將五音配合兼注已屬明晰,毋庸另為一編,著與旋宫圖,俱附入律呂正義後編,並於四庫全書內一體補入,并將前降諭㫖及此㫖冠於《律呂正義》後。編篇首俾講求樂律之士及肄習伶官,俱曉然於宮商角徴羽五音,共知避俗趨雅,援今入古,而仍不禁其五六工尺。上俾雅、頌各得其所云爾。 |
401 | 等謹按,四上競氣,見於《楚詞》。至《宋史》、《燕樂書》,遂有合四乙工,凡勾尺六五等字,嗣後互相沿襲。《太常樂譜》因但注字色,轉遺聲,律古名。 |
402 | 皇上身律聲度特重雅樂,命樂臣取太常寺樂譜補註,宮商以古正俗,以俗證古誠為。 |
403 | 聖王崇徳之盛典,至於羽主、調宮、立宫之說,蓋以下羽大於宫位於宮前,與國語羽逐宫音相合,然黃鍾為宫,固當以下羽主調,其他律旋宮、主調者,不必皆因下羽之名經。 |
404 | 聖明指示,改用每月本律為宮,於旋宮之義更為曠若發蒙。近又因朱載堉《樂律全書,較之《律吕正義》,不免疎漏岐誤,凡縱黍横黍,一字數音諸說,無不詳加訂正仰見。 |
405 | 聖人之徳,實與天地同和。鼓舞鏗鏘,釐然得所,洋洋乎洵駕,《咸》、《莖》、《韶》、《濩》而上之已。 |
406 | 皇朝文獻通考》卷一百五十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