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卷五十

《卷五十》[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該資料的標點符號由人工智能製作。此過程難免引入錯誤;若遇到標點錯誤,敬請自行修改。
1
欽定四庫全書
2
記纂淵海卷五十    宋 潘自牧 撰性行部。
3
有忌憚。
4
經豈敢愛之,畏我父母,仲可懐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豈敢愛之?畏我諸兄,仲可懐也!諸兄之言,亦可畏也,豈敢愛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懐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豈不懐歸,畏此罪罟? 豈不懐歸,畏此簡書並詩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
5
史豈不欲徃畏我友?」朋左。」上謂侍臣曰:「人言天子至尊,無所畏憚,朕則不然。上畏皇天之監臨,下憚羣臣之瞻仰。唐太宗
6
本朝家有主母,而豪奴悍婢不敢與弱子抗老泉無忌憚。
7
經不惕予一人。 乃㒺畏畏。 謂已有天命,謂敬不足行,謂祭無益,謂暴無傷。 狃于姦宄,敗常亂俗。 以蕩陵徳,實悖天道並書,小人而無忌憚也《記》,不愧于天,不畏于人」。 乘我乘駒,朝食于株。 胡不相畏,不畏于天,匪先民是程,匪大猶是《經》並詩。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
8
子出則為宗族,患入則為鄉里憂,小人之行也《家語》。事君無義,進退無禮。言則非先王之道者,猶沓沓也,齊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之市,適鬻金者之所攫金而去好憎,尚怒小人哉文中子
9
史殺人不忌為賊。 肆行無度,無所還忌,不思謗讟,不憚鬼神。神怒民痛,無悛於心。 單旗劉狄,剝亂天下,帥羣不弔之人以行,亂於王室,侵欲無厭,規求無度,貫瀆鬼神,慢棄刑法,傲狠威儀並左李斯曰:「三代之事,何足法也!」 李斯請史官非秦語,皆燒之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並《秦紀》。敢為大言,處之不疑《漢武紀》。秦滅六國,上古遺烈,掃地盡史田儋傳》。宋康王欲霸之亟成,故射天笞地,斬社稷而燒滅之,以示威服鬼神為長夜之飲於室中,室中人呼萬歲,則堂上應之,堂下之人又應之,門外之人又應之,以至於國中無敢不呼萬歳者。天下之人謂之桀宋《周紀》,矯制以令天下漢《高五王傳》。姍笑三代,蕩滅古法《西漢表》。顓作威福廟堂之上西漢諸侯王表》,觸情妄行淮南王。方今布衣乃窺國家之隙,見間而起者,蜀郡是也。及山陽亡徒蘇令之郡,蹈籍名都,大羣求黨,與索隨和,而亡逃匿之意。此皆輕量大人,亡所畏忌,國家之權輕,故匹夫欲與上爭衡也《漢梅福傳》橫厲無畏忌,欲以熏轑天下《漢杜欽傳》。梁冀暴李固、杜喬尸於城北四衢,令有敢臨者如其罪《漢質紀》。吳樹為荊州刺史,辭梁冀,冀鴆之,出死車上。遼東太守侯猛初拜不謁,冀託以他事腰斬之《漢桓紀》戲弄神祇,歌頌禍殃東漢《隗囂傳》。杜塞天下之口,聾盲一世之人漢陳蕃傳》入吾室,操吾戈以伐我《漢鄭𤣥傳》祖珽私謂和士開曰:君之寵幸,振古無比,宮車一日晩駕,何以克終?宜令皇太子早踐大位,以定君臣之分,若事成中宮,少主皆徳君,此萬全計也。請君說主上令粗解,當自外入表諭之。於是上書齊主從之,傳位於太子緯陳世祖。阮佃夫人納貨賄,所餉減二百疋絹,則不報書宋太祖。右司郎中馮翊喬知之有美妾曰碧玉,知之為之不昬,武承嗣借以教諸姬,遂不還,知之作緑珠怨詩以寄之,碧玉赴井死,承嗣得詩於裙帶,大怒,諷酷吏羅吉族誅之唐武后來,俊臣倚勢貪淫,士民妻妾有美者,百方取之,自宰相以下,籍其姓名而取之同上武三思嘗言:我不知代間何者謂之善人,何者謂之惡人,但於我善者則為善人,於我惡者則為惡人耳。唐中宗盧把秉政,薦吏部侍郎關播為中書侍郎、平章事,上嘗從容與宰相論事,播意有所不可,起立欲言,把目之而止,還至中書,把謂播曰:以足下端慤少言,故相引至此,曏者奈何發口欲言耶唐徳宗小人之慮,遂以為天道難知為善,未必福而為惡,未必禍也唐中宗贊。李振曰:此輩自謂清流,宜投黃河為濁流
10
傳記上小堯、舜,下邈三王劉向戰國䇿序集白晝攫金顔魯公坐位帖,行與義乖,言與法違。韓文本朝小人,不主於禮義,則無忌憚,所以反中庸也。二程語録:安石謂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䘏,實録本傳。有顧藉。
11
子齊景公問晏子曰:「為人何患?」曰:「患社」。䑕出竊於外,入託於社,灌之恐壊牆熏之,恐燒木」。《家語》。
12
史鄧侯曰:人將不食吾,餘欲投䑕而忌器,䑕近於器,尚憚不投西漢《賈誼傳》。社鼷不灌,屋䑕不熏西漢靖王勝傳》。孔融薦禰衡於曹操,衡乃著布單衣,持三尺,梲杖坐大營門以杖,捶地大罵,操怒曰:「禰衡豎子,孤殺之,猶雀䑕耳!顧此人素有虛名,逺近將謂孤不容之東漢。妻子以累其心,産業以重其志,舍此以為非者,有必不多矣。《漢殤紀》。羅仇曰:「吾家世以忠孝著於西土,寧使人負我,我不忍負人也」。晉安紀》。
13
傳記稷,蜂不攻社,䑕不熏唐詩外傳集薙草,恐傷蕙孟東野
14
無顧藉。
15
經子曰:「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易繫辭》。史史舉以茍賤不亷聞於世《史甘茂傳》。吾日暮途逺,故倒行逆施之漢主父偃《傳》。子獨不見家人寡婦邪?始自約敕之。時意廼慕宋伯姬及陳孝婦不幸,壹為盜賊所汙,遂行淫佚,知其非禮,然不能自還,吾猶此矣漢原涉傳。且被刑之人,心不念生,志在思死,類多趨惡,莫復歸正。夙沙亂齊,伊戾禍宋,趙高、英布,為世大患《孔融傳》
16
傳記楊國忠謂客曰:「某起家細微,因縁椒房,以至於是,未知稅駕之所,終不能致令名,更當取樂於富貴耳」。明皇雜録。
17
表裏相應。
18
經君子黃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而暢於四支,發於事業,和順積中而英華發外。 其哀心感者其聲噍,以殺其樂心。感者其聲嘽,以緩其喜心。感者,其聲發以散其怒心。感者其聲粗以厲其敬心。感者,其聲直,以廉其愛。心感者,其聲和以柔。 清明在躬,志氣如神,君子服其服,則文以君子之容,有其容則文以君子之辭,遂其辭則實以君子之徳。 富潤屋徳潤身心廣體胖並記
19
子中心,逹於面目。 胷中正則眸子瞭焉,胷中不正,則眸子眊焉。 仁義禮智,根於心,其生色也。睟然見於靣,盎於背,施於四體。 有諸內必形諸外並孟,源清則流清,源濁則流濁。 文貌情用相為內外表裏,並荀,體痛者,口不能不呼心恱者,顏不能不笑。尹鄧子鄧析子篇威儀,文辭表也。徳行,忠信裏也。楊仲黎
20
史心和則氣和,氣和則形和,公孫𢎞傳。愛待敬而不敗,徳須威而久立。故制禮以崇敬,作刑以明威。前漢刑法志》。形氣發於根柢兮,柯葉彚而靈茂。西漢班固傳》。表曲者影必斜,源清者流必潔。猶叩樹本,百枝皆動也。漢紀:木心不正則脈理皆斜。唐紀:根朽者葉枯,源涸者流竭。唐書:吳兢。
21
集滿內而外揚《楚辭、厭着也,白玉以為面,懐琬琰以為心同上,泉竭則源涸,根朽則葉枯,枝繁者䕃多,條落者本孤《六代論》。氣,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小大畢浮氣之與言猶是也。氣盛則言之短長,與聲之高下皆宜。 未嘗聞有響大而聲微也。 夫所謂文者,必有諸其中,是故君子慎其實實之美惡,其發也不揜,本深而末茂,形大而聲閑,行峻而言厲,心醇而氣和,昭晰者無疑,優游者有餘。體不備不可以為成,人辭不足不可以為成文並韓文、溫潤發於外,其間韜、璵、璠。 言者志之苗,行者文之根。所以讀君詩,亦知君為人並白侍郎。粹和絪緼積于中,鏗鏘發越見乎文。 五行秀氣,得之居多者,其色㶑灧於顏間,其聲發而為文章。 既稟之而生,亦有涯而落,其文章,貴壽之氣焰歟? 孝弟為根柢神明,枝葉之直,方為天質,禮讓縁飾之並劉賓客。神歡體自輕《韋應物集》。藴為志氣,播為事業唐文粹
22
本朝栁公權曰:「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孔氏《續世說》腹有詩書氣自華歐公集人之不學者,照鏡則面目可憎,對人則語言無味山谷集
23
表裏不副。
24
經象恭滔天《書》枝葉未有害,本實先撥色。取仁而行,違居之不疑,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
25
子聲聞過情羊,質而虎皮,見草而說,見豺而戰。魯人縫掖,實非儒行
26
史外強、中乾」。宋肥義曰:公子章聲善而實惡。周紀。絳、灌曰:「平雖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漢陳平傳。多聲過實。史記:袁紹色厲而膽薄,高幹有雄志而無雄才,東漢張磔綱羅而自理甚踈。高獻紀。高仙芝謂程千里曰:「公面雖男子,心如婦人。唐紀:迺䃉中而玉表。唐賈耽傳。齊著作郎祖珽,有文學,多技藝,而踈率無行。嘗為高祖中外府功曹,因宴,失金叵羅,於珽髻上得之,陳世祖。
27
本朝潘郎曉踏河陽春明珠,白璧驚市人,那知望拜馬蹄下,胷中一斛泥與塵」。坡詩
28
言行相顧
29
經有其言,無其行,君子恥之可言也。不可行,君子弗言也。可行也,不可言,君子弗行也」。記緇衣注:言不高於行,行不高於言,言行相副。言顧行行,顧言「君子胡不慥、慥爾!」記中庸注慥,慥,言行相應之貌。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並語
30
子聖人言行不失毫釐,荀子言取而行違,温、彦博惡之。文中子。
31
能言不能行。
32
經靜言庸違《書》,有其言,無其行,君子恥之。其言之不怍,則為之也。難
33
子言不顧行,行不顧言口言善身行惡國,妖也,孔子讀而儀。秦行●,淵騫
34
史羣臣上言宜封禪泰山,詔曰:「即位三十年,百姓怨氣滿腹,吾誰欺欺天乎?曽謂泰山不如林放乎?何事汚七十二代之編録?若郡縣逺遣吏上壽,盛稱虛美,必髠令屯田。既上讀《河圖》,㑹昌符,幸泰山,禪祭地於梁隂。漢光武。魏比年將帥多寵貴子孫,銜杯躍馬,志逸氣浮,軒眉攘腕,以攻戰自許,及臨大敵,憂怖交懐,雄圖銳氣,一朝頓盡。梁高祖。牛僧孺口道先王語行如市人,唐書本贊。
35
集遇客多言:愛山水,逢僧盡,道厭囂塵,玉潭泉畔,松間宿要,見經年無一人白樂天相逢,盡道休官去林下何曽見一人唐僧靈
36
矜持
37
經率履不越,燕處則聽《雅》《頌》之音,行步則有環珮之聲,升車則有和鸞之音。居處有禮,進退有度。 砥礪廉隅。 君子言不過辭,動不過則。 不戲色。 致禮以治躬則莊,敬莊敬則嚴威。 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君子於玉比徳焉」。 行中規還中矩。 君子不失足於人,不失色於人,不失口於人,是故貌足,畏也,色足憚也,言足信也。 今世行之後,世以為楷並記君子,矜而不爭
38
子君子言有壇宇,行有防表荀儒效為冠,所以莊其首也。為履,所以重其足也。衣裳襜如,劒佩鏘如,皆所以防其躁也《文中子
39
史斷斷,自修整《榖梁傳》:莊公,如布帛之有幅,君子目以定體,足以從之。 人之有冠,猶宮室之有牆屋也,糞除而已。並《國語》。進退容止,非禮不行。西漢董仲舒。霍光出入省殿門,止進有常處,郎、僕射竊識眂之,不失尺寸。《西漢本傳。矜嚴好禮,動止有則,居處幽室,必自修整,雖遇妻子,若嚴君焉。及在鄉黨,詳言正色三輔以為儀表。東漢張堪傳。陳登處身循禮,非法不行,《東漢陳球傳》。雖在燕居,必以禮自整。東漢仇覽。君子當正威儀,何有蓬頭跣足自謂宏逹耶!九十三。謝𢎞微精神端審,時然後言,婢僕之前,不妄語笑。《南史》:宋高祖。傳記:南山有文豹,霧雨七日不下食者,何也?欲以澤其衣毛而成其文章也。《烈女傳》。楊愔曰:「裴讓兄弟都無鄉音,三國典畧。
40
集余好修,以為常雖體解,吾猶未變。 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並《楚辭》。與人有畛域,不為戲狎韓文。本朝趙光逢,規矱自持。 栁仲郢私居束帶正色並孔六《帖》持重
41
經虎視眈眈易,重其體貌也,正色率下,其容不改,出言有章坐如尸,立如齊。 君子不失足於人,不失色於人,不失口於人,是故貌足,畏也,色足憚也,言足信也。 君子之容舒,遲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聲容靜。頭容直氣容肅立容,徳色容莊。 山立時行,揚休玉色。 不旁狎並記,夫子,時然後言,人不厭其言,樂然後笑,人不厭其笑。 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並語集與人有畛域,不為戲。狎《唐文粹
42
本朝包孝肅未嘗有笑容,人謂包希仁笑,比黃河清筆談放蕩。
43
經欲敗,度縱敗禮 不矜細行並書,不知其秩常也,詩,載號載呶同上
44
子猖狂妄行。
45
史使酒難近《西漢季布傳》數以酒失過丞相西漢灌夫跅弛之士《西漢武紀》:師古曰:「無檢局也。弛者放廢,不遵禮度也」。、儻●音蕩。西漢《陳湯傳》。師古曰:「無行檢也」。為人失音鐵《西漢揚雄傳》不修廉隅以徼名當世。同上,何晏與夏侯𤣥、荀粲、王弼之徒競為清談,尚虛無謂《六經》為聖人糟粕,天下士大夫爭慕效之,遂成風流魏邵陵厲公、譙郡嵇康,文辭壯麗,好言老莊,而尚竒任俠,與陳留阮籍、兄子咸、河內山濤、河南伺秀、琅邪王戎、沛人劉伶特相友善,號「竹林七賢」。皆崇尚虛無輕蔑禮法,縱酒昏酣,遺落世事《魏元紀》放者因斯,或悖吉凶之禮,忽容止之表,瀆長㓜之序,混貴賤之級,甚者至於裸裎䙝慢,無所不至。晉《惠紀》。時王澄、胡毋輔之等皆以放任為逹,或至裸體。《晉書樂廣傳》:文帝求婚於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晉書阮籍傳》:隣家少婦美色,當壚沽酒,籍嘗詣婦飲醉,便臥其側。籍既不自嫌,其夫察之,亦不疑也。同上。阮咸素幸姑之婢,姑當歸於夫家,初云留婢,既而自從,咸聞之,借馬追既及,與婢累騎而還。晉書本傳》。王獻之卒,徽之奔䘮不哭,直上靈牀,取獻之琴彈之。晉書王徽之傳。謝鯤任逹,不拘鄰家。高氏女有美色,鯤嘗挑之,女投梭,折其兩齒,鯤傲然長嘯曰:「猶不廢我嘯歌!」晉書本傳。謝安愛好聲律,朞功之慘,不廢妓樂。晉書王坦之傳。秘書監謝靈運好稱疾,不朝時或出郭遊行,且二百里,經旬不歸,既無表聞,又不請,急以貴陵物物不服,以威加人,人不厭。宋太祖溫庭筠薄於行,無檢幅,多作側辭艷曲,唐書本傳。脫冠露髻,諠譁自恣,唐莊宗
46
傳記阮籍嫂嘗歸家籍,相見與別人,或譏之曰:「禮豈為我輩設耶?」世說。王澄嘗之荊州,送者傾邑,所別樹上有鵲巢澄,便脫衣着犢鼻上樹,探鵲𪆪而弄之,旁若無人。晉中興書。謝郎中云:「王修載樂託之性,出自門風。 王武子好驢鳴,既𦵏,文帝臨其䘮,顧語同遊曰:「王子好驢鳴,可各作聲以送赴客,皆一時作驢鳴並《世說。史丹儻蕩無檢,阮籍不拘禮教孔白帖,縱逸類。華堂,今日綺筵開,誰喚分司御史來!忽發狂言,驚滿座,兩行紅粉一時迴杜牧之為御史,分務洛陽,有李司闕者,罷鎮,閒居聲妓,為當時第一,嘗開筵,以杜持憲,不敢邀致,杜遣客達意,李馳書招之,杜聞命遽來,時女妓百餘人,皆絶藝殊色,杜獨坐南行,注目瞻視,引滿問李曰:「聞有紫雲者」。杜凝睇良久曰:「名不虛得,宜以見惠」。李大笑諸妓亦皆囘首破顏。杜又自飲三爵,即吟而起。本事詩。杜牧佐宣城幕,聞湖州多竒麗,往遊之。刺史崔君張水嬉,使州人畢觀令杜牧閱之。牧因見一女娃,期之曰:「吾不十年來守此郡,不來從適」。洎牧守湖州,女已從人三載矣,牧因賦詩曰:「自是尋春去較遲,不須惆悵怨芳時」。雜記張祜客懐南幕中,赴宴杜牧同坐,有所屬意,索骰子賭酒,微吟曰:「骰子逡巡裹手,拈無因得,見玉纎纎」。祜曰:「但知報道金釵落,髣髴還應露指尖。摭言
47
集觀古今文人,類不護細行,鮮能以名節自立魏文帝與呉質書,幕天席地,縱意所如《文選》,以《莊老》為宗而黜《六經》,以虛薄為辨而賤名,檢以放蕩為通而狹節信,以茍得為貴而鄙居正,以望空為高而笑勤恪干令,升總論。少年氣真狂,有意與春競韓集,野鳥終難縶元微之,醉來,擬共天公爭杜茍鶴酒腸,寛似海,詩膽大如天劉叉
48
本朝醉後,粗狂膽滿軀東坡威儀。
49
經威儀棣、棣不可選也」。 威儀反反,重慎威儀抑抑,謹宻,抑抑威儀,維徳之隅」。 顒顒卬卬,如圭如璋。 令儀令色並詩威儀,容止宣著。 端行,頤霤如矢。 朝廷濟濟翔翔,君子之容舒遲。 山立時行,揚休玉色注:揚讀為陽,赫兮喧兮者,威儀也並記。趨進,翼如也。 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並語。容止可觀,進退可度《孝經》。子步中,武象趨中、《韶》、《濩》,君子貌重則有威」。史劉子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謂命也。是以有動作禮義威儀之則,以定命也」。 北宮文子,有威而可畏,謂之威。有儀而可象,謂之儀。君有君之威,儀其臣,畏而愛之,則而象之。故能有其國家,令聞長世。臣有臣之威儀,其下畏而愛之,故能守其官職,保族宜家。 君子在位,施舍可愛,進退可度,周旋可則,容止可觀,作事可法,徳行可象,聲氣可樂,動作有文,言語有章,以臨其下,謂之有威儀也並左。魯徐生善為容,為禮官霍光每出入省殿門,止進有常處,郎、僕射竊識視之,不失尺寸西漢《霍光傳》。威儀之盛,如圭如璋西漢班固敘傳》。進止皆有表識東漢馮異傳》。儀貌堂堂,國之輝光東漢。舒紳緩佩鳴玉,以步綽有餘裕後漢蔡邕傳》。溫彦博進止詳華人拭目觀」。 張垍舉止都雅,裴休為人醖藉,進止雍閒。 馮定端凝若植 權徳輿動止外,飾其醖藉風流,為縉紳羽儀並《唐書》
50
集風儀與秋月齊明《文選褚淵碑》賀琛為散騎常侍,梁主與語,常移晷刻,故省中語曰:「上殿不下有賀雅」。琛容止都雅,故人呼之《藝文志》。巉巖容儀,削成風骨李白文,風儀甚雅劉賓客,日光玉潔李漢韓文序
51
無威儀。
52
經而無望兮 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威儀不類 威儀幡幡並詩
53
史視流而行速。 邾子執玉高其容,仰公受玉,卑其容俯。子貢曰:「高仰,驕也。卑俯,替也。驕近亂替,近疾並左張敞為京兆尹,無威儀,罷朝,走馬章臺街,自以便面拊馬《西漢本傳》。羞怍,俛首刮席不敢視。東漢劉𤣥傳。李程簡脫無威儀,韓思彥儀矩梗野。並唐書本傳。
54
《傳》記:「王戎簡脫,不持儀刑,好乘巴、滇馬。雖為三司率爾,私行巡省園田,不從一人以手巾揷腰戎,故吏多至大官相逢,戎輒下道避之《竹林七賢話》
55
風度
56
史王商為人多質,有威重,身體鴻大,容貌甚過絶人。單于來朝,仰視商貌,大畏之,遷延卻退。天子聞而嘆曰:「此真漢相矣!」《西漢本傳。為人明徹鬚髪,眉目如畫,東漢《馬援傳》。燕頷虎頸,飛而食肉,此萬里封侯相也。東漢班超。蔡邕狀異常人,每行,觀者盈集,東漢本傳。凜凜皜皜焉,其與崑玉秋霜比質可也。東漢孔融。裴楷目夏侯𤣥云:「肅肅如入宗廟中,但見禮樂器」。 衛瓘見樂廣而奇之,曰:「此人如氷鏡見之瑩然」。夏侯湛美容觀,與潘岳友善,每行止同輿接茵,京師謂之「連璧」。 王戎神彩秀徹,視日不眩。裴楷見而目之曰:「戎眼爛爛,如巖下電」。 裴楷風神高邁,容儀俊爽,時人謂之「玉人」。 衛玠風神秀異,見者以為玉人。 王濟俊爽有風姿,每見玠,輒嘆曰:「珠玉在側,覺我形穢」。又語人曰:「與玠同遊,若明珠之在側,恍然照人」。 嵇康長七尺八寸,美音氣,好容色,土木形骸,不自藻飾,人以為龍章鳳姿,天質自然。並晉書本傳。王衍神姿高徹,如瑤林瓊木,自然風塵表物。晉書:王戎。顧榮少有珪璋,符采爽徹,五行,晉書。王衍每持玉柄麈尾,與手同色。晉王衍。王羲之見杜乂而目之曰:「膚若凝脂,眼如㸃漆,此神仙中人也」。晉書本傳。王恭美姿儀,人目之云:「濯濯如春月栁」。晉王恭。桓𤣥曰:劉裕風骨不常,蓋人傑也。晉紀。褚彥囘美儀貌,善容止,俯仰進退,咸有風則,每朝㑹,百僚國使莫不延首目送之,宋書本傳。姿貌修潔,與圭璧等質。王智宋紀。齊和士開曰:「琅琊王儼,眼光奕奕,數歩射人」。陳紀。李繪儀貌端偉,邢晏曰:「若披雲霧,如對珠玉,北史:李渾。風神洒落。南史:宋璟風度凝逺」。唐書本傳。王彧美風姿,為一時推許」。袁粲見之,嘆曰:「景文非但風流可恱,乃哺歠亦復可觀」。宋書本傳。上嘗陳樂於勤政樓下,垂簾觀之,兵部侍郎盧絢謂上已起,垂鞭按轡,橫過樓下。絢風標清粹,上目送之。唐𤣥宗。李義琛神情爽㧞,唐書本傳。帝每用人,必曰:「風度能如九齡否?」唐書張九齡。日角珠庭,非庸人相唐李珏郭子儀風姿若神,人望之岩岩如華山,郭子儀家傳。鄭畋姿采如峙玉。 蕭遇風采整峭。 崔澹舉止秀峙,時謂玉而冠者並《唐書》本傳孔季翔,永昌初擢制科,陳子昂常稱其神清韻逺,可比衛玠唐書房琯見徳秀,歎曰:「見紫芝眉宇,使人名利之心都盡唐元徳秀,姿宇魁秀唐書:魏謩崔逺,風姿峻整,世目為飣坐梨。新唐書本傳。
57
傳記衛玠從豫章下,都人久聞其姿容,觀者如堵牆,見裴叔則如玉山上行,光照映人。 山公曰:「嵇叔夜之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將崩。 時人目王右軍,飄如遊雲,矯若遊龍。 岩岩清峙,壁立千仞並世說張緒少而閒雅風,流吐納觀者忘疲。永明主見靈和殿前栁條,嫩弱披靡,可愛嗟賞,曰:此楊栁風流可愛,似張緒少年楊松玠談藪、唐蔣凝美風標,每到朝士家,以為祥瑞,朝士中號為玉筍班《北夢瑣言》。李白神氣高朗,軒軒若霞舉酉陽雜爼
58
集情純潔而罔薉兮,姿盛質而無愆。 金相玉質並《楚辭》、天姿玉裕應瑒建章臺詩,江漢炳靈文選,清如玉壺氷鮑明逺《白頭吟》,河目龜文公侯之相劉孝標《辨命論》,金昭玉粹》顏延年《曲水詩》,風標秀舉,清暉映世齊故安陸碑,天骨踈朗,牆宇高巍文選《三國名臣贊》,姿狀嶽立,靡然屬目陳子昻,風情踈朗,霜明月湛之姿,氣骨端嚴,雪白氷清之潔駱賓王,秋水為神玉為骨。 眉宇,真天人。 魏侯骨聳,精神𦂳華,嶽峯尖見秋隼。 炯如一段,清水出萬壑,置在迎風寒露之玉壺。 符彩高無敵,玉府標孤映。並杜詩皎皎鸞鳳。姿飄飄,神仙氣。 符彩照滄溟,精輝陵白虹。 裴公有仙標㧞俗數千丈並李太白,愛其風骨,粹美無可揀韓文見王馬燧也,於北亭猶高山,深林,龍虎變化不測,傑魁人也,退見少傅,翠竹碧梧,鸞鵠停峙,幼子娟好靜秀,瑤環瑜珥,蘭茁其芽並韓文,人之異,在乎風神之清濁,不在於倒置眉目,反易冠帶也裴度寄李朝書》觀者,識承平王孫故態。 分明氷玉容並栁集珠生照乘光氷瑩環坐熱。 星辰讓光彩並元稹集若霜鴻清唳松雪孤映李義山石骨無濁肉。 飄飄鶴骨仙並《孟東野》神仙餘氣色,列宿炳輝光劉叉文秀氣獨禀,皇甫湜,祭栁宗元文眸子瞭然,炯炯清立。望之真白圭振鷺也皇甫湜,風儀秀偉,神氣深厚,即之如鏡,望之如春杜牧之眉宇儼圖畫,神秀、謝朝輝同上清潤。潘郎玉不如唐楊巨源生而美姿,河目海口王維集,玉山迥立,瓊樹無對劉長卿。明眸白晳,玉潤珠輝,美秀備於儀容,風流發於言笑王建集,英盼橫溢,神鋒秀發孫可之丈,野鶴無俗質唐文粹孟浩然,骨貌清淑,風神散朗唐楊士源、孟浩然詩序。本朝氣剛而毅,望之可畏,色粹而仁,近之可親《歐公集》。紫芝眉宇傾一坐,笑語但聞雞舌香。 韓侯氷玉人不可塵土雜並《臨川集》,風采鑠雲烟。 《氷壺》貯《秋水》並《東坡詩》
59
醜惡
60
經六極五:曰惡,乃見狂且,子厲之人,夜半而生子,遽取火而視之,汲汲然,惟恐其似已也
61
史賈大夫惡娶妻而美,三年不言不笑,今子少不颺,注:顔貌不揚顯左。田蚡為人貌侵,短,小也。西漢本傳。蔡義為丞相,短小無鬚眉,貌似老嫗,行歩俛僂,兩吏扶夾乃能行。西漢本傳。張孟陽醜,每出,人惡之,擲瓦礫盈車。孫秀形陋短小,奴僕之下者也。並晉書。歐陽詢貌甚侵陋。唐書本傳。盧把貌陋而色如藍,人皆鬼視之。舊唐書本傳。
62
傳記劉伯倫形小貌醜《書林》本傳云「容貌甚陋」。文雅
63
經好古博,雅君子書序
64
子君子、安、雅。 雅文,辨》惠之君子。 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內不自以誣,外不自以欺,以是尊賢畏法而不敢怠傲,是雅儒者也並荀
65
史大雅卓爾不羣,河間獻王近之矣,前漢河間獻王贊儒雅則公孫𢎞、董仲舒西漢經書文雅,足以謀王體㫁國論。西漢薛宣傳。劉愷辭氣高雅。後漢山簡性溫雅,有父風,晉書:雅有逺韻,晉書庾凱傳。謝安文雅過於王𨗳,晉書。張九齡文雅為帝知,唐書本傳。
66
集文雅涉風騷杜詩霜松貞雅節月桂朗沖襟駱賓王笑語和,風騷雍容事文墨皇甫湜
67
本朝文采風流諸謝上陳後山詩鄙俗
68
經鄙夫,可與事君也與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茍患失之,無所不至矣。
69
子有俗人者,有俗儒者
70
史家累萬金,門下不見一賢者《史記孟嘗君傳》俗吏之所務,在於刀筆、筐篋西漢賈誼傳》,俗儒不逹時宜《西漢宣紀》
71
集抗塵容而走俗狀。文選
72
●善。
73
經君子遏惡揚善彰人之善,美人之功子。不沒纖芥之善,不掩螢爝之光。
74
史子貢,喜揚人之美。《史記本傳》。曹丘生謂季布曰:「僕將捉足下之名於梁、楚間。《漢書》:丙吉為丞相於官屬掾吏,務掩惡揚善,《西漢本傳》。禰衡稱劉表之美盈口。《漢獻紀》。房𤣥齡曰:「餘人不足惜,至於杜如晦、王佐之才,大王欲經營四方,非如晦不可」。世民驚曰:「微公言,幾失之」。唐高祖。禮部侍郎崔郾試進士,公卿咸祖道武陵,後至,謂郾曰:「君方為天子求奇才,敢獻所益!」出袖中書,搢笏為郾,讀之,乃杜牧所賦阿房宮。武陵曰:「請以第一人處之」。郾謝已得其人,至第五,郾未得。武陵曰:「不爾,宜以賦見還。《新唐書吳武陵傳。
75
集東野吃吃,說足下不離口韓文、栁惟深,充江東路判官出巡,其有非常之政裕於人者,必舉其課績,又以文采殷勤歌詠之,俾其風謡頌聲聞于他部,達于京師而後已,栁丈栁渾行狀。
76
本朝唐楊敬之《贈項斯詩》曰:「幾度見詩詩盡好,及觀標格過於詩。平生不解藏人善,到處相逢說項斯南部新書錢易撰
77
勸善。
78
史子文無,後何以勸善?」 叔向,社稷之臣也,猶將十世宥之,以勸能者並左
79
蔽賢
80
經臧文仲其竊位者,與知栁下惠之賢而不與立也子言無實不祥,不祥之實,蔽賢者當之
81
史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並行,厥有我師,今或闔郡至,不薦一人,是積行之君子壅於上聞也,蔽賢蒙顯,戮古之道也,《漢武紀》。何以知朝廷之衰?人人自賢,不務於通人,故世陵夷」。《西漢李尋傳》:通人,謂薦逹賢才也。杜宻曰:「劉勝知善,不薦,自同寒蟬」。《東漢書》:唐彬當世英彥,見彬,莫不欽恱,稱之於文帝。帝問孔顥,顥忌其能,良久不答」。陳騫曰:「彬為人勝騫甚逺」。帝辟彬為屬,他日,謂孔顥曰:「近見唐彬,卿受蔽賢之責矣。晉書》。
82
集好蔽賢而嫉妬《楚辭》,知善不言,與嚚瘖同栁文序嫉妬。
83
經人之有技,冐疾以惡之,人之彥聖而違之,俾不達子愚者,好專事而妬賢,能抑有功而濟有罪。 士有妬友則賢交不親。君有妬臣,則賢人不至。 小人不能則嫉妬怨、誹以傾覆人。 害良曰賊。 隱良者謂之嫉並荀日月欲明,浮雲蔽之,藂蘭欲茂秋風敗之文中子。史屈原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賔客,應對諸侯王,甚厚之。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而害其能。王使屈原為憲令,屬草藁未定,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不與,因讒之。 藺相如為上卿,在廉頗之,右頗曰:「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之大功。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居上且素賤人,吾羞不忍為之下!宣言曰:我見,必辱之。韓非使秦王未之信,用李斯、姚賈害毀之。王以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遺非藥自殺。並史記本傳。妬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史記漢高紀。天子議以賈生為公卿,絳灌馮敬之屬盡害之,乃短賈生曰:「洛陽之人,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於是天子䟽之,不用其議。史記本傳。翟方進舉明經,遷議郎。時宿儒有胡常與方進同經名譽,出方進下,乃心害其能,論議不右方進,西漢本傳。公孫為人意忌。史記本傳。女無美惡,入宮見妬士,無賢不肖,入朝見嫉。西漢鄒陽傳。初,孫臏與龎涓俱學兵法,涓自以能不及臏,乃以法斷其兩足而黥之,欲使終身廢棄,周紀:有妬●之心,西漢五行志。王式為博士,諸大夫博士共持酒肉勞式,皆注意高仰之。博士江公世為魯詩,宗心嫉式,謂歌吹諸生曰歌驪駒,式曰:「聞之於師客歌驪駒,主人歌客,無庸歸今日諸生為主,人日尚早,未可也」。江公曰:「經何以言之?」式曰:「出曲禮」。江公曰:「何拘曲也!」式恥之,陽醉逿墬。古地字。式客罷,讓諸生曰:「我本不欲來,諸生彊勸我,竟為豎子所辱」。西漢王式傳。董仲舒言:「道徳見妬於公孫,李廣奮節於匈奴,見排於衛青」。東漢馮衍傳。唐彬當世英彥,見彬莫不欽恱稱之於文帝。文帝問孔顥,顥忌其能,良久不答。陳騫曰:「彬為人勝騫逺甚!」帝辟彬為屬,他日,謂孔顥曰:「近見唐彬,卿受蔽賢之責矣。晉書:燕封裕曰:「已無骨鯁,嫉人有之。晉紀。外似柔謹,內實忌克。梁高祖。孔頴達老師宿儒恥出其下,隂遣客刺之。隋書本傳。李林甫為相,凡才望功業出己右及為上所厚,勢位將逼己者,必百計去之。尤忌文學之士,或陽與之善,啗以甘言而隂陷之。世謂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劒,唐書。
84
傳記馬融筭渾天,不合,召鄭𤣥,令一筭便決。及𤣥歸,融心忌焉。𤣥亦疑有追者,乃坐橋下,在水上據屣。融果欲追之,左右曰:「𤣥亦疑下土下水,上據木,此必死矣!」遂罷追。語林。天寳初,帝顧林甫曰:「嚴挺之安在?其材可用」。林甫退,召其弟損之與道舊,諄復欵曲,且許美官,因曰:「天子視絳州,挺之也。厚要當以事自解歸,得見上,且大用」。因紿挺之使稱疾,願就醫京師。林甫已得奏,即言:「挺之春秋高,有疾,幸閒官得就養。唐書嚴挺之傳。盧把居相,忌能妬善小不附者,必致之於死惡。顏真卿之直言,令奉使李希烈竟殁於賊。唐書本傳。
85
集世溷濁而嫉妬。 衆僉諧以妬賢,孤聖特而易傷,並《楚辭》。人惡俊異,俗疵文雅。 斵善害能醜正惡直,肆其噤害,則皆妬之徒也。 妨功害能之臣,盡為萬户侯並選文。靜思、屈原沈逺憶賈誼貶,椒蘭爭妬忌,絳、灌共讒諂,妬腸務生敵。 忌者畏人,修事修而謗興,徳高而毀來並韓集來時畏有他人,上截斷龍胡,斬鵬翼元稹集權臣妬逸才心如斗筲窄文粹
86
讒譖
87
經誣善之人,其辭游,讒說殄行。 起信險,膚 協比讒言並書萋兮斐兮,成是貝錦。彼譖人者,亦已大甚,哆兮侈兮,成是南箕。箋云:箕,星舌廣。彼譖人者,誰適與謀?」 緝緝翩翩,謀欲譖人。捷捷幡幡,謀欲譖言。 取彼譖人,投畀豺虎。豺虎不食,投畀有北。有北不受,投畀有昊。 營營青蠅止于樊,豈弟君子,無信讒言。注:蠅之為蟲,汚白使黒,汚黒使白,喻佞人變亂善惡也。營營青蠅,止于棘,讒人㒺極,交亂四國。 盜言孔甘亂,是用餤。 無罪無辜,讒口囂囂並詩,浸潤之譖,膚受之愬。
88
子傷良曰:讒,搖唇鼔舌,擅生是非。墨子所以悲絲,楊朱,所以泣岐路,以其變為青黄,迥為左右也。 點素為緇並劉讒妬之人,必好聞人惡惡,聞人善。 讒邪之蔽善人也,猶朝日洞明,霧甚則不見天,沙石至淨,流濁則不見,地雖有明淨之質,而不發明,霧水蔽之也並劉賓客。昔直不疑,未嘗有兄,而讒者謂之盜嫂。第五倫三娶孤女,而世人云笞婦翁,此聽虛而責響,悖情倒理,罔之甚也劉傷讒
89
史猶有內讒。 毀信廢忠,崇飾惡言,靖譖庸囘,服讒蒐慝,以誣盛徳,謂之窮奇。並左若衆口之鑠金,國語:言之太甘,其中必苦譖在中矣」。國語,晉吳太宰嚭既與子胥有隙,因譖曰:「子胥為人,剛暴少恩,今不見用,常鞅鞅怨望」。吳王乃使使賜子胥屬,鏤之劒以死。史記本傳。屈原為憲令,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不與,因讒之曰:「王使屈平為令!」衆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為非我莫能為也!」王怒而䟽屈平,史記屈平傳。積毀銷骨。史記張儀傳。范雎謬曰:「秦安得王,秦獨有太后、穰侯耳。臣居山東時,齊知有孟嘗君,不聞有王。聞秦有太后、穰侯,不聞有王,大其都者危其國,尊其臣者卑其主。今自百秩以上至諸大吏下及王左右,無非相國之人者,見王獨立於朝」。周紀。田蚡曰:「魏其灌夫,日夜招聚天下豪傑壯士,與論議腹誹而心謗,不仰視天而俯畫地,睥睨兩宮,幸天下有變而欲有功」。《史記灌夫傳。絳灌讒陳平曰:「平雖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居家盜其嫂,今大王令護軍受諸將金」。《漢文紀。張湯曰:「嚴助出入禁門,腹心之臣而外與諸侯交私如此,不誅,後不可治」。助竟棄市,漢武紀。孔、墨之辯不能免於讒䛕。西漢鄒陽傳。師丹使吏書奏吏書,冩其草丁。傅子弟聞之,使人上書告丹上封事,行道人徧持其書。上以問將軍中,朝臣皆對曰:「忠臣不顯諫,大臣奏事,不宜漏泄,漢成紀。讒言蠶生。西漢中山王傳。馬援在交趾,嘗以薏苡實能輕身省,慾以勝瘴氣援,欲以為種。軍還,載之一車,時人以為南土珍怪。卒後,有人上書譖之者,以為「前所還載,皆明珠文犀。東漢本傳。邪徑敗良田,讒言敗善人。荀恱《漢紀。周公大聖而四國流言,樂毅王佐而被謗騎,刼巷伯有豺獸之慨,蘇公興飄風之刺,惡直醜正,何代無之!」晉書:𤣥宗曰:「是子妬賢嫉能,舉無比者。新唐書李林甫傳。
90
傳記三人成虎,十人撓椎,衆口所移,毋翼而飛。《戰國策》:衆口鑠金,俗說有美金,衆人咸共詆訾,言其不純。賣金者欲其售,因取鍜以見真,偽此為衆。口鑠金風俗衆口所毀,浮石沈木陸賈
91
集䲭鴞,鳴衡軛,豺狼當路衢,蒼蠅間,白黑讒,巧令親䟽,曹子建贈白馬王彪詩》。飛塵穢清,流朝雲蔽,日光秋蘭,豈不芬鮑,肆亂其芳,晉傅𤣥《飛塵篇》。積毁銷金,積讒磨骨。江文通書:飛金沈羽,蔣子《萬機論》。欲構南箕成貝錦文選。青蠅,一相點,白璧遂成冤。羣誣成罪,聖人不能救。並陳子昂集。讒口到骨,杜甫祭房相文。黃金銷衆口,白璧竟難投。 白璧何辜,青蠅屢前,羣輕折軸,下沈黄泉,衆毛飛骨,上凌青天,萋斐暗成,貝錦粲然,泥沙聚埃,珠玉不鮮,交亂四國,播于八埏,拾塵掇蜂,疑聖猜賢,擢髪數罪,罪乃孔多,傾海流奔,惡無以過,積毀銷金,沈憂作歌。並李太白集有道士,言人,皆有尸蟲,三處腹中,伺人隱微,失誤輒籍,記日庚申,幸其人之昏睡,出䜛于帝以求饗,以是人多謫過,疾癘夭死栁文。罵尸蟲。側肩帖耳,有舌如刀,韓文喑嚙堪銷骨,潛飛有禍胎。 蚊蚋與利嘴枳棘與鋒鋩。 巧隨清影觸,處行好學,春鶯百般囀,讒譖,消骨髓。並元稹集。巧言構人,罪至死人不疑。 如有膚受譖久,則瘡痏成,並白侍郎。蒼蠅難袪,貝錦方織,好丹非素,變白成黑李義山白璧,衆求瑕素,絲易成汚,韋應物人或罹譖,比肩狐疑,借有解紛,毀輒隨之。劉賓客蒼蠅,點垂棘巧,舌成錦綺盧仝常恐衆毁至春,葉成秋黃,孟東野微瑕,懼掩瑜溫飛卿能用傾巧之智,構成疑似之端,李深之鑠肉銷骨,皇甫湜每被銷於㕳。 初因起毫髪,漸可離骨肉。 嘉木忌深蠧,哲人悲巧誣並唐文粹
92
本朝自從蒙衆說,日月遭蔽虧,歐公詩積毀銷骨,巧言鑠金,市虎成於三人,投杼起於屢至。東坡文。天螻伏隙,録人語射工含沙須影過黄魯直詩止棘之詩,垂之六經,宜乎以爾刺讒人之亂國,誠可嫉而可憎。歐陽公《蒼蠅賦》。
93
樂善。
94
經人之有技若已有之,人之彥聖,其心好之,不啻如自其口出。,衛文公臣子多好善。 愛莫助之。 好賢如緇衣。 彰人之善,美人之功。 推賢而進,逹之不望其報並記君子成人之美」。 見善如不及並語
95
子樂善不倦。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並孟史晉:叔向適鄭鄭,鬷蔑立於堂下,一言而善叔向下,執其手以上曰:「子若無言,吾幾失子矣!」鮑叔既進管仲以身下之。史記。鄭當時推轂士及官屬丞吏,常引以為賢於己,聞人之善,言進之上,惟恐後諸公以此翕然稱鄭莊。前漢本傳。何武為人,好奬人之,善為內史,厚兩龔在沛郡厚兩唐,及為公卿,薦之朝廷,此人顯於世者,何侯力也?漢武帝讀相如賦而善之,曰:「朕不得與此人同時哉!並同上。聞人之善,若出諸口,言有可采,必演而成之,薦逹賢士,多所奬進,知而未言,以為己過,孔融傳:天下之寳,故為天下所惜,王坦之荅謝安書。好賢樂善,情如饑渇」。通鑑。楊敬之推愛項斯為詩,所至稱之。唐書本傳。荀文若之進善不進,不休。通鑑
96
集田文之愛士,鄭莊之好賢,見一善則盱衡扼腕,遇一才則揚眉扺掌嵇叔夜絶交書》。片善經心,揖虞宣於蔡席。一言合道,接然明於鄭階。 片善必甄揖,虞翻於東箭,一言可紀。許顧榮以南金並駱賔王集執事好賢,樂善孜孜以薦進良士為己任。方今天下一人而已,韓愈與陸員外書。一字愜心,金玉不顧,片言合趣,布褐無間。吕和叔文。
97
本朝文忠公見子瞻書,語聖俞曰:老夫當避此人放出一頭地」。蘇子由集。歐陽文忠公喜士為天下第一。冷齋夜話。冦萊公聞一善薦𨗳,推輓不進用不已。五朝言行録。
98
服善
99
子孔子見老耼出,以告顏,囘曰:「丘之於道,其猶醯雞歟?微夫子之發吾覆也,吾不知天地之大全也項槖,年七歳,為孔子師,孔子有以聽其言也淮南
100
史見有禮於其君者事之,如孝子之養父母也。 自今請雖吾家聽子而行,並左。韓信募生得廣武君者,有縛致麾下,信解其縛,東鄉坐師事之。西漢信傳。漢文帝曰:「吾久不見賈生,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西漢本傳。上曰:「吾久不見班生,今日復聞讜言」。漢成紀。魏徵曰:「文宣狂暴,然人與之爭,事理屈則從之。唐太宗。上說曰:「理到之語,不得不服,朕以私愛忘公議,曏者之忿,自謂不疑。及聞徵言,方知理屈。同上。杜淹對太宗曰:天下之務,當盡至公善則從之。徳彛所言,直得大體,臣誠心服,不敢遂非」。唐太紀。蕭至忠素有雅望,嘗自公主第門出,遇宋璟,璟曰:「非所望於蕭君也」。至忠笑曰:「善乎宋生之言!」遽策馬而去。唐𤣥宗。蘇廷碩為中書舍人,李嶠曰:「舍人思若湧泉,吾所不及」。唐書本傳。傳記李相讀春秋,誤以叔孫婼勅,畧反,呼為勅晷,有小吏曰:某縁師受誤呼文字,今聞相公呼婼為姼方悟之耳。公曰:不然。因檢釋韻果勅畧反。公大慚,號小吏為一字師。摭言。
101
集僕嘗好人譏彈其文,有不善者,應時改定文集,選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韓文,衆口貪歸,美何顔敢妬姝!元微之集。本朝溫公退居洛陽,每論當世人物,必曰:呂獻可之先見,范景仁之勇决皆予所不及,心誠服之。劉諌議集。蔡天申得溫公撰呂獻可墓銘以獻王安石,天申初欲中溫公,安石得之掛壁間,謂其門下士曰:「君實之文,西漢之文也。聞見録。昔吾舉進士試於禮部,歐陽文忠公見吾文曰:此我輩人也,吾當避之。東坡文。竊謂人臣之納忠,譬如醫者之用藥,藥雖進於醫手,方多傳於古人。若已經効於世間,不必皆從於已出。東坡進陸贄奏議。
102
不服善。
103
史藺相如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頗曰:「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之大功。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居上且賤人,吾羞,不忍為之下!」宣言曰:「我見,必辱之」。《史記本傳》。揚雄著太𤣥,劉歆觀之曰:「吾恐後人用覆醬瓿也」。《西漢本傳。孔頴逹議論為冠,又年最少,老師宿儒恥出其下。《隋書》本傳。
104
《傳記》揚雄作太𤣥造法言》,張伯松不肯一觀論衡,疾惡。
105
經噬膚滅,鼻无咎除惡務本。 狃于姦宄,敗常亂俗,三細不宥。 報虐以威,遏絶苗民,無世在下並書,夫也不良」。 人而無禮,胡不遄死!」 取彼譖人,投畀豺虎,豺虎不食,投畀有北,有北不受,投畀有昊。並詩公家不畜刑人,大夫弗養,士遇之途,弗與言也。屛之四方,唯其所之,屏之逺方,終身不齒。 惡惡如巷伯並記」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惡稱人之惡者惡居下,流而訕上者惡,勇而無禮者惡,果敢而窒者。 見不善如探湯。並語
106
子孔子謂子路曰:「見長者不能黜其色,見幼者不能盡其辭,雖有疾風暴雨,吾不入門矣《家語》」。立於惡人之朝,與惡人言,如以朝衣朝冠坐於塗炭。姦人之雄,聖主所以先誅,為不善乎?幽闇之中者,鬼得而誅之。草茅不去則害禾稼,盜賊弗誅則傷良民管,明法。梟鳴出聲,人皆惡之魯連。墨子非樂,不入朝歌。 蝮蛇不可為足,虎豹不使縁木並淮南
107
史祭仲曰:「不如早為之所,無使滋蔓蔓難圖也。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 周任有言曰:「見惡如農夫之,務去草焉,芟夷藴崇之,絶其本根,勿使能殖,則善者信矣」。石祈子曰:「天下之惡一也,惡於宋而保於我,保之何補!」 不如殺之,無聚慝焉。 除君之惡,惟力是梘。 季文子曰:「見無禮於其君者誅之,如鷹鸇之逐鳥雀也」。投諸四裔,以禦魑魅。 右師為已短策,茍過華臣之門必騁。 鄭然明曰:「見不仁者誅之,如鷹鸇之逐鳥雀也」。子產曰:「人誰不死?凶人不終,命也。作凶事為凶,人不助天,其助凶人乎!」 《春秋》書齊豹曰:「盜三叛人名,以懲不義」。 不令之臣,天下之所惡也」。 去疾莫如盡,以上並左傳。君子惡惡疾,其始榖梁五子貢不能匿人之過。史記:肥義曰:姦臣在朝,國之殘也,䜛臣在中主之蠧也。史趙世家。舜有四放之罰,而孔子有兩觀之誅,漢劉向傳。面折不能容人之過。漢武紀。灌夫,潁川人,宗族豪橫。潁川謡曰:潁水濁,灌氏族。西漢本傳:里名勝母,曽子不入邑號,朝歌墨子囘車。西漢鄒陽傳注:曽子至孝,以勝母之名不順,故不入紂作朝歌之,音不時也。朱雲欲以上方斬馬劒,斷佞臣頭,西漢本傳。車如雞,栖馬如狗,疾惡如風,朱伯厚,東漢朱震傳。越、楚之竹不足以書其惡。東漢隗囂傳。張綱分行州郡,埋其車輪於雒陽都亭,曰:「豺狼當道,安問狐狸!」東漢本傳。清心忌惡。范滂、張儉東漢黨錮序。王允剛稜疾惡,東漢本傳。范滂曰:「臣之所舉,自非叨穢姦暴,深為害民,豈以汙簡札哉!漢桓紀。農夫去草,嘉穀必茂,忠臣除姦,王道以清。同上。李膺復拜司𨽻校尉。時小黃門張讓弟朔為野王令,貪殘無道,畏膺威嚴,逃還京師,匿於兄家合柱中膺知其狀,率吏卒破柱取朔,付洛陽獄,受辭畢,即殺之。漢紀。宗資以范滂為功曹。滂尤剛勁,疾惡如讐。漢桓紀。太原太守劉瓆、南陽太守成瑨志除姦邪,其所誅剪,皆合人望。漢靈紀:陽球見帝曰:「臣無清高之行,横蒙鷹犬之任,前雖誅王甫、段熲,葢狐狸小醜,未足宣示天下。願假臣一月,必令豺狼䲭梟,各服其辜」。同上。荀公逹之去惡,不去不止。荀攸祖逖牙門童建殺新蔡內史童宻,降于後趙,勒斷之曰:「逃吏,吾之深仇,將軍之惡,猶吾惡也。逖深徳之。通鑑。晉傅𤣥每有奏劾,或值日暮,捧白簡,整簪帶,竦踊不寐,坐而待旦。於是貴游懾伏,臺閣生風,晉書𤣥傳。疾惡如仇,同上。葅筋醢骨,抽舌探肝,南史侯景傳。罄南山之竹,書罪無窮。决東海之波,流惡難盡,隋恭紀。惡木垂䕃,志士不息,盜泉飛溢,廉夫不飲。唐后妃傳。王義方乞誅姦臣於白日,唐書:天后時酷吏放歸草澤,終身不齒。唐𤣥宗。熊執易疏論裴延齡,相以示歸,登登動色曰:「願竄吾名,雷霆之下,君難獨處!」唐歸登傳。䞇上言裴延齡妄誕,小人用之交駭物聽。唐徳宗徳宗欲遂相裴延齡,城顯語曰:延齡為相,吾當取白麻壊之」。唐書陽城傳。元稹倚宦官知制誥武元衡厭鄙之食,𤓰蠅集其上,元衡揮以扇曰:「適從何處來,遽集於此!」唐書武元衡傳。
108
傳》記:水名盜泉,仲尼不漱語撰考䜟,耳聞所惡,不如無聞,目見所惡,不如無見《呂氏春秋》。盧奐累任大郡,凡治姦惡,既斷罪,又以所犯刻石竪其門,時謂記惡碑王元祐《開元天寳遺事》。鍾離意曰:孔子忍渴於盜泉之水,曾參囘車於勝母之閭,惡其名也《東漢紀》
109
集要領不足以膏蕭斧,名字不足以汙簡墨陳琳檄,鷹揚虎視,肅清違慢傅咸《中丞箴》剛腸疾惡山巨源絶交書簡上霜飛,筆端風起,崔彖《御史箴》董卓稱亂,徒藉羣雄之手,王莽偷安,卒成光武之業,故市耀臍燈,府傳飲器梁任孝恭檄文𢎞量不以容非文選王文憲集序》渴不飲,盜泉水熱不息,惡木隂猛虎行疾惡,懐剛腸杜詩人,其人火其書,廬其居韓原道,守正為心,疾邪不懼栁文魯司,冦三日之間,戮正卯於兩觀之下。漢司𨽻一旬之內,取張朔於合柱之中李義山文,聞惡若已讐栁文,暴虐得於天生,憸悍著於心中,扺冐刑憲,縱盜胷臆,法所惡者爾,皆為之白晝九衢,指憎萬手,杜牧之膚革既平,雖疥癬而必去,豺狼已斃,在狐鼠而宜除。栁文
110
本朝常情共惡人,將不食其餘歐公集世之小人,書字雖工,而其神情終有睢盱側媚之態,不知人情隨想而見,如韓子所謂竊斧者乎?抑真爾也。然至使人見其書而猶憎之,則其人可知矣。東坡書唐六家書後。聊借舊史,誅姦強,雖無尺箠當,寸刃口吻,排擊含風霜並東坡詩有刀難割公,閭腹無木,可梟元海頭邵堯夫詩
111
懲惡
112
經怙,終賊刑。 降霍叔于庶人,三年不齒。 三細不宥。並書。
113
史裴豹𨽻也,著於丹書,懸頭槀街《西漢陳湯傳》,集聲其惡於天下也栁文辯《侵伐論》
114
黨惡
115
經為天下逋逃,主萃淵藪《書》,教猱升木子,是輔桀也
116
史助桀為虐,西漢張良傳》日夜縱臾,西漢《衡山王傳。假賊兵為虎翼者也。《西漢《賈誼傳》。養稂莠者傷禾稼,惠姦宄者殘良民。《後漢王符傳》。見非不舉,聞惡不察,《漢殤紀》。是為虎傅翼也。《通鑑》《三國魏史》傳記,籍賊兵而齎盜食者也。《戰國䇿》
117
本朝蘇舜欽監奏院,因十月賽神㑹館中同列御史劉元瑜彈擊下獄,坐監主自盜削籍,同坐者皆坐斥。劉謂時相賈昌朝曰:「與公一網打盡」。張師正倦游録
118
同惡。
119
經莫赤、匪狐、莫黑匪烏,注:君臣相承為惡,如一詩。衛君無道,夫人無徳。詩序。相覿以貨,相賂以利。
120
史同惡相求,如市賈焉,凶徳參㑹,西漢灌夫等贊。招呼元惡以自營衛,專為羣逆,主萃淵藪。《東漢孔融傳》。
121
傳記:豹則虎之弟,鷹則鷂之兄古樂府掩惡。
122
史為賢者,諱也。穀梁。孔子曰:「臣子不可以言君親之惡為諱者,禮也。《史巫馬期傳》。大臣有坐不廉者,不曰不廉,曰簠簋不飭。坐汙穢淫亂者,不曰汙穢。曰:帷簿不修,坐罷軟不勝任者,不謂罷軟」,曰:「下官不職。西漢賈誼傳》。張安世為光祿勲郎,有醉小便殿,上主事白行法。安世曰:「何以知其不翻水漿耶?如何以小過成罪郎,淫官婢,婢兄自言。安世曰:「奴誣汙衣冠」。其隱人過失皆類此。西漢本傳。丙吉為丞相於官屬掾吏,務掩過揚善,同上戴聖九江守,行治,多不法。何武為刺史,廉得其罪,聖懼,自免。後為博士,毀武於朝廷。武聞之,終不揚其惡。西漢何武傳。
123
傳記忠臣,令誹在己,譽在上,宋君奪民,時以為臺,而民非之,無忠臣以掩葢之也。子罕執朴為司空,民非子罕而善其君。桓公宮中七市,女閭七百,國人非之。管仲為三,歸之臺以掩桓公之非《戰國䇿》
124
●惡
125
子言:「人之不善,當如後患」。何史欲摘觖以揚我惡西漢孫寳傳觖,謂挑發之也,訐揚幽昧之過《西漢趙后傳》
126
集好蔽美而稱惡。《楚辭》。
127
不遷怒。
128
經罰弗及嗣,顏囘不遷,怒子罪人不孥
129
史敵怨不在後,嗣忠之道也集不遷,怒以臨下。《文選》書
130
遷怒
131
史大旱,公欲焚巫尩。 當其時,不能治也。後之人何罪?室於怒市於色!並左司徒期作亂,攻衛侯,出適城,鉏曰:「期則為此令,茍有怨於夫人者報之,夫人,期姊。期聘於越公,攻而奪之幣,期告王,王命取之。公怒,殺期之甥之為太子者。注忿期而及其姊為夫人者,遂及夫人子左。信襲破齊,歴下軍,遂至臨淄。齊王以酈生為賣已,乃烹之。漢高紀。趙王倫怒,解系曰:「我於水中見蟹尚惡之,況此人兄弟輕我耶!此而可忍,孰不可忍!」遂害之。《晉書》:苻堅聞桓溫廢立,謂羣臣曰:「溫前敗灞上,後敗枋頭,不能思愆自貶,方便更廢君以自說。諺曰:怒其室而作色於其市,其溫之謂矣」。晉簡文紀。李振屢舉進士,竟不中第,故深疾縉紳之士,言於全忠曰:「此輩常自謂清流,宜投之黃河,使為濁流」。唐昭宗。
132
《傳記太公曰:「不愛人者,盡其胥餘胥餘,里落之壁也。《尚書大傳大戰篇》」。遷怒所至,毀及高曾史通。憎其人者,惡其餘胥說苑立則篇晉新安王遵曰:「我聞人姓木,邊便欲殺之,況諸桓乎!」晉中興書?」本朝怒,移水中蟹坡詩
133
記纂淵海卷五十
URN: ctp:ws374093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