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卷十

《卷十》[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1
◎宣武帝
2
◇立醫館詔
3
朕乘乾御歷,年周一紀,而道謝擊壤,教慚刑厝。至于下民之煢鰥疾苦,心常愍之,此而不恤,豈為民父母之意也。可敕太常于閒敞之處,別立一館,使京畿內外疾病之徒,咸令居處。嚴敕醫署,分師療治,考其能否,而行賞罰。雖齡數有期,脩短分定,然三疾不同,或賴針石,庶秦扁之言,理驗今日。又經方浩博,流傳處廣,應病投藥,卒難窮究。更令有司,集諸醫工,尋篇推簡,務存精要,取三十餘卷,以班九服,郡縣備寫,布下鄉邑,使知救患之術耳。《魏書·宣武紀》
4
◇詔盧昶永平四年四月
5
彭宋地接邊疆,勢連淮海,咸御之術,功在不易。朐山險塞,寇之要防,水陸交湊,揚、郁路衝,畜聚凶徒,虔劉邊鄙,青、光、齊、兗,每罹其患。卿妙算既敷,克城殄眾,展疆闢土,何善如之。庸勛之懋,朕用嘉止。故遣左右直長閻遵業具宣往懷。此戍郁洲之本,存亡所系。今既失守,有不存之心;彼見扼喉,將圖救援之計。今水雨盛行,宜須防守。卿可深思擬捍之規,攘敵之略,使還具聞。《魏書·盧玄附傳》。盧昶為徐州刺史,表言掩據朐山,宣武詔。
6
◇報盧昶請兵詔永平四年
7
克獲朐山,計本於昶,乘勝之規,終宜有寄。是以起兵之始,即委處分,前機經略,一以任之。今既請兵,理宜速遂。可遣冀、定、瀛、相四州中品羽林、虎賁四千人赴之。《魏書·盧玄附傳》
8
◇東堂餞蕭寶寅詔永平四年四月
9
蕭衍送死,連兵再離寒暑,卿忠規內挺,孝誠外亮,必欲鞭尸吳墓,戮衍江陰,故授卿以總統之任,仗卿以克捷之規,宜其勉歟?《魏書·蕭寶寅傳》
10
◇令刺史監括僧只穀詔永平四年夏
11
僧只之粟,本期濟施,儉年出貸,豐則收入。山林僧尼,隨以給施;民有窘弊,亦即賑之。但主司冒利,規取贏息,及其徵責,不計水旱,或儻利過本,或翻改券契,侵蠹貧下,莫知紀極。細民嗟毒,歲月滋深。非所以矜此窮乏,宗尚慈拯之本意也。自今已後,不得專委維那、都尉,可令刺史,共加監括。尚書檢諸有僧只穀之處,州別列其元數,出入贏息,賑給多少,並貸儻歲月,見在未收,上臺錄記。若收利過本,及翻改初券,依律免之,勿復徵責。或有私債,轉施儻僧,即以丐民,不聽收檢。後有出貸,先盡貧窮,徵債之科,一準舊格。富有之家,不聽輒貸。脫仍冒濫,依法治罪。《魏書·釋老志》
12
◇原僧暹等詔
13
暹等特可原之,餘如奏。《魏書·釋老志》。尚書令高肇奏,言僧暹等違旨乖法,逼令趙苟子等課輸。詔云云。
14
◇遣兵赴盧昶詔永平四年
15
朐山之克,實由于卿,開疆拓土,實為長策。然經討未服,非卿而誰?而蟻徒送死,規侵王略,天亡小賊,數在無遠。故前者命卿親臨指授,尋以卿疾未瘳,且待消息。今既痊復,宜遵前旨,秉戈揮銳,殄寇為懷。已發虎旅五萬,應機電赴,指辰而至,遂卿本請。截彼東南,亮委高算。《魏書·盧玄附傳》
16
◇又詔盧昶永平四年
17
取朐置戍,並是卿計,始終成敗,悉歸于卿。卿以兵少請益,今已遂卿本意。如聞東唐陸道甚狹,一軌之外,皆是大水。彼必據之,以斷軍路。若已如此,更設何策?其軍奇兵變,遽以表聞。又聞衍軍將帥,每有流言,云魏博淮揚、宿豫,乃是兩宜。若實有此,卿可量朐山薪水得支幾時。脫事容往返,馳驛速聞。如薪水少急,即可量計。若理不可爾,亦將軍截決。《魏書·盧玄附傳》
18
◇以李崇揚州刺史永平四年
19
應敵制變,算非一途,救左擊右,疾雷均勢。今朐山蟻寇,久結未殄,賊衍狡詐,或生詭劫,宜遣銳兵,備其不意。崇可都督淮南諸軍事,坐敦威重,遙運聲算。《魏書·李崇傳》。崇出除征南將軍、揚州刺史,詔云云。
20
◇通攷景明二年以來功過詔永平四年十二月
21
進善退惡,治之通規,三載考察,政之明典。正始二年以來,於今未考,功過難齊,寧無升降?從景明二年至永平四年,通攷以聞。《魏書·宣武紀》
22
◇許陳終德為祖母持重詔永平四年十二月
23
嫡孫為祖母,禮令有據,士人通行,何勞芳致疑請也?可如國子博士孫景邕所議。《通典》八十九。《魏書·禮志》四載此詔,有脫誤。
24
◇答安定王燮詔
25
一勞永逸,便可聽移。《魏書·安定王休附傳》。燮為華州刺史,表移華州治馮翊,詔云云。
26
◇密遣中使詔於忠永平中
27
比股肱褫落,心膂無寄。方任雖重,比此為輕。故輟茲外任,委以內務。當勤夙無怠,稱朕所寄也。《魏書·于慄└醬》
28
◇詔田益宗永平中
29
風聞卿息魯生在淮貪暴,擾亂細民,又橫殺梅伏生,為爾不已,損卿誠效。可令魯生與使赴闕,當加任使。如欲外祿,便授中畿一郡。《魏書·田益宗傳》。益宗衰老,諸子及孫競規賄貨,部內咸言欲叛。世宗詔之。又見《北史》三十七。
30
◇嚴敕立學成限詔延昌元年四月丁卯
31
遷京、嵩縣,年將二紀,虎圍闕唱演之音,四門絕講誦之業,博士端然,虛祿歲祀,貴遊之胄,嘆同子衿,靖言念之,有兼愧慨。可嚴敕有司,國子學孟冬使成,太學、四門明年暮春令就。《魏書·宣武紀》
32
◇遣醫就治肆州傷民詔延昌元年四月癸未
33
肆州地震陷裂,死傷甚多,言念毀沒,有酸懷抱。亡者不可復追,生病之徒,宜加療救。可遣太醫、折傷醫,并給所須之藥,就治之。《魏書·宣武紀》
34
◇詔免盧昶官延昌元年四月
35
朐山之敗,傷損實深,推始究末,罪鍾元帥。雖經大宥,輕重宜別,昶一人可以免官論坐,自餘將統以下,悉聽依赦復任。《魏書·盧玄附傳》。朐山失利,世宗遣黃門甄琛馳驛鎖盧昶,窮其敗狀。詔云云。案:此詔《紀》、《傳》未載年月,據文云「雖經大宥」,知在四月乙酉大赦改年之後。
36
◇檢校艱敝詔延昌元年六月
37
去歲水災,今春災旱,百姓饑餒,救命靡寄,雖經蠶月,不能養績。今秋輸將及,郡縣期于責辦,尚書可嚴勒諸州,量民資產,明加檢校,以救艱弊。《魏書·宣武紀》
38
◇立皇太子恩賜詔延昌元年十一月
39
朕運承天休,統御宸宇,太子體藉靈明,肇建宮華,明兩既孚,三善方洽,宜澤均率壤,榮汎庶胤。其賜天下為父後者爵一級,孝子、順孫、廉夫、節婦,旌表門閭,量給粟帛。《魏書·宣武紀》
40
◇定攷格詔延昌元年十二月
41
考在上中者,得汎以前有六年以上遷一階,三年以上遷半階,殘年悉除。考在上下者,得汎以前六年以上遷半階,不滿者除。其得汎以後,考在上下者,三年遷一階。散官從盧昶所奏。《魏書·郭祚傳》
42
◇又詔
43
獨著、超倫及才備、寡咎,皆謂文武兼上上之極言耳。自此以降,猶有八等,隨才為次,令文已具。其積負累殿及守平得濟,皆含在其中,何容別疑也。所云通考者,據總多年之言,至于黜陟之體,自依舊來年斷,何足復請。其罰贖已決之殿,固非免限,遇赦免罪,惟記其殿者除之。《魏書·郭祚傳》、《北史》四十三。
44
◇水旱減降徒流已下詔延昌二年八月
45
頃水旱互侵,頻年饑儉,百姓窘弊,多陷罪辜,煩刑之愧,朕用懼矣。其殺人、掠賣人、群彊盜首,及雖非首而殺傷財主,曾經再犯公斷道路劫奪行人者,依法行決。自餘恕死。徒流已下,各準減降。《魏書·宣武紀》
46
◇聽高季賢赦後復仕詔延昌二年秋
47
死者既在赦前,又員外非在正侍之限,便可悉聽復仕。《魏書·刑罰志》
48
◇報李崇延昌二年
49
卿居藩累年,威懷兼暢,資儲豐溢,足制勁寇。然夏雨汎濫,斯非人力,何得以此辭解?今水涸路通,公私復業,便可繕甲積糧,脩復城雉,勞恤士庶,務盡綏懷之略也。《魏書·李崇傳》。崇以洪水為災,請罪解任,世宗詔。
50
◇地震寬刑詔延昌三年正月
51
肆州秀容郡敷城縣、雁門郡原平縣,並自去年四月以來,山鳴地震,於今不已,告譴彰咎,朕甚懼焉,祗畏兢兢,若臨淵谷,可恤瘼寬刑,以答災譴。《魏書·宣武紀》
52
◇答江式詔延昌三年三月
53
可如所請,并就太常,翼兼教八書史也。其有所須,依請給之。名目待書成重聞。《魏書·江式傳》。式上表,詔云云。於是撰集字書,號曰《古今文字》,凡四十卷,大體依許氏《說文》為本,上篆下隸。其書竟未能成。
54
◇贈高貞詔延昌三年四月
55
故太子洗馬高貞,器業始茂,方加榮級,而秀潁未實,奄彫夏采。今宅兆有期,宜蒙追陟。可特贈驪驤將軍、營州刺史,以旌戚俊。其墓次所須,悉仰本州營辦。《高貞碑》拓本
56
◇宮臣直從詔延昌三年
57
自今已後,若非朕手敕,勿令兒輒出。宮臣在直者,從至萬歲門。《魏書·揚播附傳》。肅宗在懷抱之中,至於出入,左右乳母而已,不令宮寮聞知。楊昱諫,於是詔。
58
◇清河王懌為生母服詔延昌三年
59
《禮》有從無服而有服,何但從輕而重乎?懌今自以厭,故不得申其過隙,眾臣古無疑厭之論,而有從輕之據,曷為不得申其本制也。可從尚書及景林等議。《魏書·禮志》四
60
◇又詔
61
比決清河國臣為君母服期,以禮事至重,故追而審之。今更無正據,不可背章生條。但君服既促,而臣服仍遠。禮緣人情,遇厭須變服。可還從前判,既葬除之。《魏書·禮志》四
62
◇費羊皮張回事詔延昌三年。《通典》作「景明中」
63
羊皮賣女葬母,孝誠可嘉,便可特原。張回雖買之於父,不應轉賣,可刑五歲。《魏書·刑罰志》,又見《通典》一百六十七,「羊皮」作「羌皮」。
64
◇宗室犯罪依常法詔延昌三年。《通典》作「景明中」
65
雲來綿遠,繁衍世滋,植籍宗氏,而為不善,量亦多矣。先朝既無不訊之格,而空相矯恃,以長違暴。諸在議請之外,可悉依常法。《魏書·刑罰志》、《通典》一百六十七。
66
◇冊謚李謐詔延昌四年
67
謐屢辭徵闢,志守沖素,儒隱之操,深可嘉美。可遠傍惠、康,近準玄晏,謚曰貞靜處士,并表其門閭,以旌高節。遣謁者奉冊。《魏書·逸士李謐傳》
68
◇以田益宗為濟州刺史詔延昌中
69
益宗先朝耆艾,服勤邊境,不可以地須其人,遂令久屈。可使持節、鎮東將軍、濟州刺史,常侍如故。《魏書·田益宗傳》
70
◇報田益宗上表自理詔延昌中
71
既經大宥,不容方更為獄。《魏書·田益宗傳》
72
◇三藩妻從妃例詔
73
夫貴於朝,妻容於室,婦女無定,升從其夫。三藩既啟王封,妃名亦宜同等。妻者,齊也,理與己齊,可從妃例。《魏書·廣平王洛侯附傳》
74
◇賞封軌詔
75
權宜徵口,使人常體。但光揚有稱,宜賞一階。《魏書·封懿附傳》
76
◇報崔楷詔
77
頻年水旱為患,黎民阻饑,靜言念之,昃不遑食,鑒此事條,深協在慮。但計畫功廣,非朝夕可合,宜付外量聞。《魏書·崔辯附傳》
78
◇詔崔鴻
79
聞卿撰定諸史,甚有條貫,便可隨成者送呈,朕當于機事之暇覽之。《魏書·崔光附傳》。世宗聞崔鴻撰錄《十六國春秋》,遣散騎常侍趙邕詔鴻。
80
◇詔報甄琛
81
里正可進至勳品,經途從九品,六部尉正九品,諸職中簡取,何必須武人也?《魏書·甄琛傳》
82
◇監庫莫奚國交市詔
83
庫莫奚去太和二十一年以前,與安、營二州邊民參居,交易往來,並無疑貳。至二十二年叛逆以來,遂爾遠竄。今欲款附,猶在塞表,每請入塞與民交易。若抑而不許,乖其歸向之心;聽而不虞,或有萬一之警。不容依先任其交易,事宜限節,交市之日,州遣上佐監之。《魏書·庫莫奚國傳》
84
◇賜奚康生棗柰果面敕
85
果者果如朕心,棗者早遂朕意。《北史》三十七。
86
◇賜裴叔業璽書景明元年正月
87
前後使返,有敕,想卿具一二。寶卷昏狂,日月滋甚,虐遍宰輔,暴加戚屬,淫刑既逞,朝無孑遺,國有瓦解之形,家無自安之計。卿兼茲智勇,深懼禍萌,翻然高舉,去彼危亂。朕興居在念,深嘉乃勛。前即敕豫州緣邊諸鎮兵馬,行往赴援。楊大眼、奚康生鐵騎五千,星言即路;彭城王勰、尚書令肅精卒十萬,絡繹繼發。將以長驅淮海,電擊衡巫。卿其并心戮力,同斯大舉。殊勳茂績,職爾之由,崇名厚秩,非卿孰賞?并有敕與州佐吏及彼土人士,其有微功片效,必加褒異。《魏書·裴叔業傳》
88
◇賜夏侯道遷璽書玉始元年閏十二月
89
得表,具誠節之懷。卿忠義夙挺,期委自昔。中有事因,以致乖舛。知能乘機豹變,翻然改圖,獎率同心,萬里投順,遠舉漢中,為開蜀之始。洪規茂略,深有嘉焉。今授卿持節、散騎常侍、平南將軍、豫州刺史、豐縣開國侯,食邑一千戶。並同義諸人,尋有別授。王師數道,絡繹電邁,遣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征梁漢諸軍事、鎮西將軍、尚書邢巒指授節度。卿其善建殊效,稱朕意焉。《魏書·夏侯道遷傳》
90
◇賜邢巒璽書正始三年九月
91
知大龕醜虜,威振賊庭,淮外霧披,徐方卷鯽攏王略遠恢,混一維始,公私慶泰,何快如之!賊衍此舉,實為傾國。比者宿豫陷沒,淮陽嬰城,凶狡人舟張,規抗王旅。將軍忠規協著,火烈霜摧,電動岱陰,風埽沂嶧,遂令逋誅之寇,一朝殲夷;元鯨大憝,千里折首。殊勳茂捷,自古莫二。但揚區未安,餘燼宜盪,乘勝掎角,勢不可遺。便可率厲三軍,因時經略,申威東南,清彼江介,忘此仍勞,用圖永逸,進退規度,委之高算。《魏書·邢巒傳》
92
◇與彭城王勰書太和二十三年十一月
93
恪奉辭暨今,悲戀嗚咽,歲月易遠,便迫暮冬,每思聞道,奉承風教。父既辭榮閑外,無容頓違至德。出蕃累朔,荒馳實深。今遣主書劉道斌奉宣悲戀,願父來望,必當屆京。展洩哀窮,指不云遠。《魏書·彭城王勰傳》
94
◇修家人書與彭城王勰
95
恪言,奉還告承,猶執沖遜,恪實暗寡,政術多秕,匡弼之寄,仰屬親尊。父德望兼重,師訓所歸,豈得近遺家國,遠崇清尚也。便望紆降,時副傾注之心。魏書·彭城王勰傳》
URN: ctp:ws384027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