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 檢索 "ctext:898516"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條件: 提到「
Total 30

卷159 集部·別集類十二

1
鄭樵撰。有《爾雅注》,已著錄。樵銳於著述,嘗上書自陳,稱所作已成者凡四十一種,未成者八種。當時頗以博洽著,而未嘗以文章名。其集自陳振孫書錄解題》以下亦皆不著錄。此本前後無序跋,不知何人所編。上卷古近體詩五十六首。中卷記一篇、論一篇、書二篇。下卷書三篇。其詩不甚修飾,而蕭散無俗韻。其文滉漾恣肆,多類唐李觀、孫樵、劉蛻。在宋人為別調。其《獻皇帝書》,自譽甚至。《上宰相書》、《上方禮部書》,益放言縱論,排斥古人。
1
史浩撰。有《尚書講義》,已著錄。其集見於陳振孫書錄解題》、《宋史藝文志》者皆五十卷。此本卷數並合,而目錄別為三卷。首題門人周鑄編,則猶宋時刊行舊式也。浩事孝宗於潛邸,隆興、淳熙中兩為宰揆。沒後至配享廟庭。其推轂善類,寬厚不爭,亦頗為世所稱許。當孝宗任張浚,銳意用兵,浩獨以為不然。遂以論劾罷去。元代史臣作浩傳贊,亦頗詆其不能贊襄、恢複之謀。今考集中如《論山東未可用兵》、《論歸正人》、《論未可北伐》、《回奏條具弊事》諸札子,皆極言李顯忠、邵宏淵之輕脫寡謀,不宜輕舉。而欲練士卒,積資糧,以蓄力於十年之後。既而淮西奔潰,其言竟驗,不可為非老成謀國之見。
1
周麟之撰。麟之茂振海陵人。紹興十五年進士。中宏詞科。任起居舍人。歴擢兵部侍郎直學士給事中知制誥翰林學士。官至同知樞密院事
1
趙公豫撰。公豫仲謙常熟人。紹興中由進士知真州。官至寶謨閣待制
1
吳儆撰。益恭。初名偁,避秀邸諱,改名。休寧人。紹興二十七年進士。歴朝散郎、廣南西路安撫使,主管台州崇道觀。卒謚文肅。其集《宋史藝文志》、《書錄解題》、《文獻通考》皆不著錄。集首有端平乙未敷文閣學士程珌序,稱其文峭直而紆餘,嚴潔而平澹,質而非俚,華而不雕。今觀其詩文,皆意境劖削,於陳師道為近。雖深厚不逮而模範略同,蓋以元祐諸人為法者。
1
廖剛撰。用中,順昌人。紹興中為御史中丞,出提舉明道宮,致仕。
1
羅願撰。有《爾雅翼》,已著錄。淳熙甲辰願由知南劍州改鄂州。乙巳卒於官。州佐劉淸之為刊其遺稿,名《鄂州小集》,止六卷。史稱十卷,與原集不合。蓋《宋史》多訛,不足為據。此本卷數雖符,然編次無法。又以《新安志》中小序二篇入之,疑經後人掇拾而成,亦非其舊也。願父汝楫,助秦檜以害岳飛,犯天下之公怒。而願學問該博,文章高雅,乃卓然有以自立,不為父惡之所掩。
1
林光朝撰。光朝謙之莆田人。登隆興元年進士。歴官國子祭酒,兼太子左諭德。除中書舍人,兼侍講。以集英殿修撰知婺州卒。事跡具《宋史儒林傳》。光朝為鄭俠之婿,又從陸子正游。學問氣節,俱有自來。長朱子十六歲,朱子兄事之。其為舍人日,繳還謝廓然詞頭一事,尤為當世所稱。平生不喜著書。
1
朱子撰。《書錄解題》載《晦庵集》一百卷、《紫陽年譜》三卷,不云其集誰所編,亦不載《續集》。成化癸卯莆田黃仲昭跋,稱「晦庵朱先生文集一百卷,閩、浙舊皆有刻本。浙本洪武初取置南雍,不知輯於何人。今閩藩所存本,則先生季子在所編也。又有《續集》若干卷、別集若干卷,亦並刻之」云云。是正集百卷,編於在手。然朱玉《朱子文集大全類編》稱在所編實八十八卷,合《續集》、《別集》乃成百卷。是正集百卷又不出在手矣。《別集》之首有咸淳元年建安書院黃鏞序曰:「先生之文,正集、續集,潛齋、實齋二公已鏤版書院。
1
周必大撰。必大有《玉堂雜記》,已著錄。是集即史所稱《平園集》者是也。開禧中,其子綸所手訂。以其家嘗刻《六一集》,故編次一遵其凡例,為《省齋文稿》四十卷、《平園續稿》四十卷、《省齋別稿》十卷、《詞科舊稿》三卷、《掖垣類稿》七卷、《玉堂類稿》二十卷、《政府應制稿》一卷、《歴官表奏》十二卷、《奏議》十二卷、《奉詔錄》七卷、《承明集》十卷、《辛巳親征錄》一卷、《龍飛錄》一卷、《歸廬陵日記》一卷、《閒居錄》一卷、《泛舟游山錄》三卷、《乾道庚寅奏事錄》一卷、《壬辰南歸錄》一卷、《思陵錄》一卷、《玉堂雜記》三卷、《二老堂詩話》二卷、《二老堂雜志》五卷、《唐昌玉蕊辨証》一卷、近體樂府一卷、書稿三卷、札子十一卷、小簡一卷。其年譜一卷,亦綸所編。又以祭文、行狀、謚誥、神道碑等別為《附錄》四卷終焉。陳振孫謂初刻時以《奉詔錄》、《親征錄》、《龍飛錄》、《思陵錄》十一卷所言,多及時事,托言未刊。鄭子敬守吉時,募工人印得之,世始獲見完書。今雕本久佚,止存抄帙。而《玉堂雜記》、《二老堂雜志》等編,世亦多有別本單行者。已各著於錄。茲集所載,則依原書編次之例。仍為錄入,以存其舊第焉。
1
王質撰。有《詩總聞》,已著錄。其集久佚不傳。僅散見《永樂大典》中。史稱其嘗著論五十篇,言歴代君臣治亂,謂之《樸論》。今止存《漢高帝》、《文帝》、《五代梁末帝》、《周世宗》四篇。質自序《西征叢記》云:「自丁亥庚寅,得詩一百三十有九、詞五十有一、記十、序六、銘二。」又於淳熙二年作《退文》,有六悔六變。《永樂大典》所載乃總題曰《雪山集》,不可辨識。
1
尤袤撰。有《遂初堂書目》,已著錄。《宋史》袤本傳載所著《遂初小稿》六十卷、內外制三十卷。陳振孫書錄解題》載《梁溪集》五十卷。今並久佚。國朝康熙中,翰林院侍講長洲尤侗,自以為袤之後人,因裒輯遺詩,編為此本。蓋百分僅存其一矣。厲鶚作《宋詩紀事》,即據此本為主。而別摭《三朝北盟會編》所載《淮民謠》一首,《茅山志》所載《庚子歲除前一日游茅山》一首,《荊溪外紀》所載《游張公洞》一首,《揚州府志》所載《重登鬥野亭》一首,《鬱氏書畫題跋記》所載《題米元暉瀟湘圖》二首,《後村詩話》所載逸句四聯。
1
李石撰。有《方舟易學》,已著錄。《宋史》不為石立傳,其集亦不見於《藝文志》。惟《書錄解題》載《方舟集》五十卷、《後集》二十卷。自明以來,絕無傳本。今從《永樂大典》採掇編次,猶可得十之六七。考鄧椿畫繼》,稱其出主石室案此指由太學博士黜為成都學官時,就學者如云。閩越之士,萬里而來,刻石題諸生名幾千人。蜀學之盛,古今鮮儷。李心傳建炎以來朝野雜記》稱:「石在太學時,適右學生芝草,學官稱賀,石獨以為兵兆。由是坐斥。
1
林亦之撰。亦之學可,號月漁,福淸人。林光朝之弟子也。光朝講學於紅泉,及卒,學者請亦之繼其席。趙汝愚帥閩,嘗薦於朝,未及用而卒。景定間贈迪功郎。原集刊於紹定辛卯劉克莊序稱:「嘗謂艾軒高處逼《檀弓》、《穀梁》,平處猶與韓並驅。至於《網山》論著,句句字字,足以明周公之志,得少陵之髓。其律詩高妙者,絕類唐人。疑老師當避其鋒。他文稱是」云云。其推之可謂至矣。今觀此本,詩僅二卷,而挽詩居一卷。文凡六卷,而祭文居二卷,祝文聘書居一卷,青詞、募疏之類不軌於正者,又居一卷。殊不類克莊之所稱。
1
呂祖謙撰。祖謙有《古周易》,已著錄。其生平詩文,皆祖謙殁後,其弟祖儉及從子喬年先後刊補遺稿,厘為文集十五卷。又以家範、尺牘之類為別集十六卷。程文之類為外集五卷。年譜、遺事則為附錄三卷。又附錄拾遺一卷。即今所傳之本也。祖謙雖與朱子為友,而朱子嘗病其學太雜。其文詞閎肆辨博,凌厲無前,朱子亦病其不能守約。又嘗謂「伯恭是寬厚底人,不知如何做得文字似輕儇底人。如《省試義》,大段鬧裝館職,策亦說得漫不分曉,後面全無緊要」。
1
陳傅良撰。傅良有《春秋後傳》,已著錄。此集為其門人曹叔遠所編,前後各有叔遠序一篇。所取斷自乾道丁亥訖於嘉泰癸亥。凡乾道以前之少作,盡削不存,其去取特為精審。末為附錄一卷,為樓鑰所作神道碑、蔡幼學所作墓志、葉適所作行狀。而又有雜文八篇綴於其後,不知誰所續入。據乙丑王瓚序,稱澤州張璡欲掇拾遺逸,以為外集,其璡重刊所附入歟?自周行己傳程子之學,永嘉遂自為一派,而傅良及葉適尤其巨擘。本傳稱永嘉鄭伯熊、薛季宣皆以學行聞。伯熊於古人經制治法,討論尤精,傅良皆師事之,而得季宣之學為多。及入太學,與廣漢張栻、東萊呂祖謙友善。祖謙為言本朝文獻相承,而主敬集義之功得於栻為多。然傅良之學,終以通知成敗,諳練掌故為長,不專於坐談心性。故本傳又稱傅良為學,自三代、秦、漢以下,靡不研究。一事一物,必稽於實而後已。蓋記其實也。當寧宗即位之初,朱子以趙汝愚薦內召。既汝愚與韓侂胄忤,內批與朱子在外宮觀。傅良為中書舍人,持不肯下,其於朱子亦不薄。然葉紹翁四朝聞見錄》稱:「考亭先生晚注《毛詩》,盡去序文,以『彤管』為淫奔之具,以『城闕』為偷期之所。止齋陳氏得其說而病之,謂以千七百年女史之彤管與三代之學校,以為淫奔之具、偷期之所,竊有所未安。獨藏其說,不與考亭先生辨。考亭微知其然,嘗移書求其《詩》說。止齋答以公近與陸子靜互辨無極,又與陳同甫爭論王霸矣。且某未嘗注詩。所以說詩者,不過與門人為舉子講義,今皆毀棄之矣。蓋不欲滋朱之辨也」云云。則傅良雖與講學者游,而不涉植黨之私,曲相附和。亦不涉爭名之見,顯立異同。在宋儒之中,可稱篤實。故集中多切於實用之文,而密慄堅峭,自然高雅,亦無南渡末流冗沓腐濫之氣。蓋有本之言,固迥不同矣。
1
王子俊撰。子俊材臣,吉水人。安丙帥蜀,嘗闢為制置使屬官。其始末則未詳也。所著有《史論》、《師友緒言》、《三松類稿》諸書,俱已不傳。此編原本題曰《格齋三松集》,疑即《類稿》中之一種,散佚僅存者。朱彞尊《曝書亭集》有是書跋,稱抄得宋本《格齋四六》計一百二首。今檢勘其數,與所跋相同,當即彞尊所見之本。楊萬里嘗謂其《史論》有遷、固之風,古文有韓、柳之則,詩有蘇、黃之味。至於四六,踵六一、東坡之步武,超然絕塵,自汪彥章、孫仲益諸公而下不論。其推之甚至。今其他文已湮沒不傳,無由証所評之確否。
1
王十朋撰。十朋有《會稽三賦》,已著錄。是集為正統五年溫州教授何水橫所校,知府劉謙刻之,黃淮為序。凡奏議五卷,而冠以廷試策。前集二十卷,後集二十九卷,而附以汪應辰所作墓志。後有紹熙壬子其子宣教郎聞禮跋,稱文集合前後並奏議五十四卷。與此本合。而《文獻通考》作《梅溪集》三十二卷,續集五卷,並載劉珙之序。今無此序,卷數更多寡不符。應辰墓志則稱《梅溪》前後集五十卷。與此本亦不相應。疑珙所序者初稿,應辰所志者晚年續增之稿,而此本則十朋沒後其子聞詩、聞禮所編次之定稿也。觀應辰稱《尚書》、《春秋》、《論語》、《孟子》講義皆未成書,而此本後集第二十七卷中載《春秋》、《論語》講義數條。則為蒐輯續入明矣。十朋立朝剛直,為當代偉人。應辰稱其於文專尚理致,不為浮虛靡麗之詞。其論事章疏,意之所至,展發傾盡,無所回隱,尤條鬯明白。珙稱其詩渾厚質直,懇惻條暢,如其為人。今觀全集,淳淳穆穆,有元祐之遺風。二人所言,良非溢美。曹安讕言長語僅稱其祭漢昭烈帝諸葛亮、杜甫文各數語,未足以盡十朋也。
1
喻良能撰。良能叔奇,義烏人。登紹興二十七年進士。補廣德尉,遷國子監主簿。複以國子監博士召,兼工部郎中。除太常寺丞,兼舊職,出知處州。
1
陳棣撰。始末諸書不載。惟凌迪知萬姓統譜》載陳汝錫師予紹聖四年進士。官至浙東安撫使。子棣字鄂父。以父任,官至通判潭州。今考集中《知軍劉公挽詞》第三首,自注稱「紹興初,先子帥越」。與汝錫時代官階皆符,當即其人。惟譜稱通判潭州,而集中《食枸杞菊》詩自序稱「僕官桐川」。又有「我今作掾嘗苦飢」句,稍為不合。或初仕為桐川掾,後終潭州歟?集中有《甲子除夕》詩,甲子為紹興十四年,則猶高宗時人也。《栝蒼匯紀》載:「汝錫嘗有『閒愁莫浪遣,留為痛飲資』句,為黃庭堅所賞。」則其家學淵源,亦從元祐而來。棣詩乃於南渡之初,已先導宋季江湖之派。蓋其足跡游歴,不過數郡,無名山大川以豁蕩心胸。所與唱和者不過同官丞簿數人,相與怨老嗟卑,又鮮耆宿碩儒以開拓學識。其詩邊幅稍狹,比興稍淺,固勢使之然。然統各體而觀之,雖乏鴻篇,實殊偽體。大都平易近情,不失風旨。較以生硬晦澀為奇偉,以鄙俚蕪雜為真切者,其品固有間矣。宋代遺篇,日傳日少。錄而存之,俾談藝家見所未見,亦稽古者所不廢也。自明以來,選宋詩者皆未及。厲鶚作《宋詩紀事》,亦不載其姓名。則原集之佚已久。其卷帙多少,不可複考。詩惟一篇,題甲子,其年月先後亦不可知。謹從《永樂大典》所載,按體區分,厘為上、下二卷,以略存梗概焉。
1
崔敦禮撰。敦禮有《芻言》,已著錄。焦竑國史經籍志》載有敦禮集二十卷。其本久佚。他家書目亦罕著於錄。故厲鶚宋詩紀事》不及敦禮之名。惟《永樂大典》載有敦禮宮教集》,其詩文篇帙尚富。大抵格律平正,詞氣暢達。
1
倪樸撰。文卿,浦江人。居於石陵村,因以為號。嘗應進士舉。紹興末為萬言書擬上高宗而不果。鄭伯熊、陳亮皆極稱之。後為里人所構,徙置筠州,以赦得還。吳師道、宋濂皆為作傳。師道稱其究悉用兵攻守險要,尤精地理,著《輿地會元志》四十卷。今不傳。傳者僅此集。前載吳宋二傳,次《擬上高宗書》,又書札八篇、書唐史諸傳七篇、辨一篇。大抵皆古健有法。惟其《觀音院鐘刻辨》,論吳越所以改元者,乃因梁滅於唐,不肯反面事仇,奉正朔於唐,為錢氏立國之大節。夫錢鏐,固唐遺民也。當朱溫僭逆之時,羅隱之言,凜然大義。乃不以篡唐之梁為仇,而反以滅梁之唐為仇,是非顛倒,莫甚於是。樸因汴京喪亂,務伸複讎之義,遂並此事而附會之。可謂斯言之玷。鄭楷、杜極二跋,乃特稱是篇,其傎甚矣。卷末又有吳萊一序,乃為謝翱輯樸雜著而作者。獨不舉此篇,其識固在二人上也。翱所輯久無傳本,其序蓋自《淵穎集》錄出。此本則明嘉靖丙戌麻城毛鳳韶所輯。其不曰集而曰書者,鳳韶自序謂以《上高宗書》為主,舉所重雲。
1
陳藻撰。元潔,福淸人。林亦之之弟子。樂軒其自號也。是集為其門人林希逸所編。劉克莊希逸竹溪詩集》稱:「乾、淳間,艾軒林光朝始好深湛之思,加鍛煉之功,有經歲累月繕一章未就者。盡生平所作,不數卷。能以約敵繁,密勝疏,精掩粗。一傳而為網山林亦之,再傳而為樂軒陳藻。」又稱「艾軒殁,門人散,或更名他師。獨網山、樂軒篤守舊聞,窮死不悔」云云。今觀集中所載諸體詩,頗涉粗率,而真樸之處實能自抒性情。古文亦主於煅鍊字句,不為奔放閎肆之作,與《艾軒集》體格相近。雖其蹊逕太僻,不免寒瘦之譏;然在南宋諸家中,實亦自成一派也。
1
衛博撰。宋史》無傳。其集諸家亦未著錄。惟散見《永樂大典》中。
1
李呂撰。濱老,一字東老邵武軍光澤人。其行事不見於史傳。惟周必大《平園續稿》第三十五卷內有所作呂墓志一篇,稱其端莊自重,記誦過人。
1
樓鑰撰。有《範文正年譜》,已著錄。其集載於諸家書目者,或作百卷,或作八十五卷。而世所傳鈔本有僅存四十二卷者。蓋流傳既久,多所佚脫。此本原作一百二十卷,與《宋史藝文志》及陳振孫書錄解題》所載相同,猶為舊帙。惟中闕第七十七卷,據原目為《宣王內修政事》、《光武大度同高祖》二賦,《玉卮為壽》、《宅道炳星緯》二詩,《用人》、《安民》、《治兵》三策。又闕第七十八卷,據原目為御試進士、舉人召試、館職閣職省試、別試、解試、上舍州學諸試所擬策問十五篇。又闕第七十九卷,據原目為宴會、慶賀、致語十五篇,上梁文四篇,勸農文二篇。其第七十三卷據原目闕《跋王伯奮所藏文苑英華》、《跋淸閟居士臨修禊序》二篇。第七十四卷據原目闕《跋劉元城、江諫議、任諫議、鄒道鄉、陳了齋五人帖》一篇。而第五十六卷中《揚州平山堂記》亦闕其後半。諸家所藏刻本、鈔本並同。今俱無從校補。至第四十八卷、第八十卷、第八十一卷、第八十二卷有青詞、朱表、齋文、疏文之類,凡一百六十七篇,均非文章之正軌。謹稟承聖訓,概從刪削,重編為一百一十二卷。用聚珍版摹印,以廣其傳。鑰居官持正有守,而學問賅博,文章淹雅,尤多為世所傳述。本傳稱其「代言坦明,得制誥體。」葉紹翁四朝聞見錄》載:「鑰草光宗內禪制詞,有『雖喪紀自行於宮中,而禮文難示於天下』二語,為海內所稱。」此言其工於內外制也。本傳又稱鑰試南宮,以犯諱請旨冠末等,投贄諸公,胡銓稱為翰林才。
1
虞儔撰。壽老,寧國人。隆興初入太學,舉進士。累官兵部侍郎,奉祠卒。其行事不見於《宋史》,而志乘所載頗詳。始為績溪令,即以治行被薦,遷察御史。搏擊權貴,朝廷肅然。為浙東提刑,徙知湖州,值歲祲,推行荒政,所全活甚眾。蓋亦不徒以文學見長者。集中有《使北回上殿札子》,是又嘗銜命使金。考《金史交聘表》:「泰和元年三月乙亥,宋使刑部尚書虞儔、泉州觀察使張仲舒等來報謝。」即其事也。儔慕白居易之為人,以「尊白」名堂,並以名集。其《讀白樂天詩》云:「大節更思公出處,寥寥千載是吾師。」生平志趣,可以想見。故所作韻語,類皆明白顯暢,不事藻飾。其真樸之處,頗近居易。而粗率流易之處,亦頗近居易。蓋心摹手追,與之俱化,長與短均似之也。然如《除日獄空》、《春蠶行》及《勸農》、《禱雨》、《喜雨》諸篇,剴切慈祥,詞意懇到。足以驗其心勞撫字,固不當僅求之吟詠間矣。集中古文僅存制誥、札子二體,已不免多所散佚。而辭命溫雅,議論詳明,於當時廢弛積弊,言之尤切。
1
袁說友撰。說友起岩,建安人。流寓湖州。登隆興元年進士第。嘉泰中官至同知樞密院參知政事。說友學問淹博,留心典籍。官四川安撫使時,嘗命屬官程遇孫等八人輯蜀中詩文,自西漢迄於淳熙,為《成都文類》五十卷。深有表章文獻之功。其集則《書錄解題》、《宋史藝文志》皆不載。故厲鶚宋詩紀事》僅從楊慎《全蜀藝文志》採其《巫山十二峰》詩一首,從郁逢慶《書畫題跋記》採其《題米敷文瀟湘圖》詩一首,而不言其有集。則非惟詩文散佚,並其集名亦湮沒不傳矣。今據《永樂大典》所載,蒐羅排纂,得詩七卷、文十三卷。又家傳一篇,不知誰作。後半文已殘闕,而前半所敘仕履頗詳。亦並存之,以備考証。集中題跋諸篇,於司馬光、韓琦、歐陽修、蘇舜欽、蘇軾、黃庭堅、蔡襄、米芾諸人皆慨想流連,服膺甚至。而《跋默堂帖》一篇,於王安石新學之失,辨之尤詳。知其學問淵源,實沿元祐之餘派。故其論事之文,曲折暢達,究悉物情,具有歐、蘇之體。其詩與楊萬里倡和頗多。五言近體,謹嚴而微傷局促。七言近體,警快而稍嫌率易。至於五七言古體,則格調淸新,意境開拓,置之《石湖》、《劍南》集中,淄澠未易辨別矣。說友敭歴中外凡三十年,其政績雖不盡見於後,然章奏敷陳,多切時病。今集中尚見大凡。其《論守淮宜用武臣》一疏,謂文臣不諳兵事,不宜以邊務委之。切中當時坐談僨事之弊,非講學家所肯言。又《蜀將當慮其變》一疏,引崔寧、劉闢、王建、孟知祥為戒。說友殁後,卒有開禧吳曦之變,若先事而預睹之,其識慮亦不可及。魏了翁鶴山集》有《祭袁參政文》,以耆臣宿弼相推。惋悼頗深,當非無故。《宋史》不為立傳,殊不可解。
1
王阮撰。南卿,德安人。王韶之曾孫,隆興元年進士。仕至撫州守,召入奏。韓侂胄欲見之,卒不往。怒,使奉祠歸廬山以終。少謁朱子於考亭。
1
周孚撰。信道,濟南人。寓家丹徒。乾道二年進士。官真州教授。集首有京口陳珙序,稱遺文共三十卷。《儀真縣志》並同。而鄜延解百禴跋語又稱三十二卷。與今集本相合。蓋珙序專指詩文而言。末二卷為《非詩辨妄》。原自別本單行,百禴取以附入,故通為三十二卷耳。又《宋詩紀事》稱孚卒後,辛棄疾刊其集。今考集中多與棄疾贈答之作,然絕無刊集之文。世所傳本,實淳熙己亥歲百禴為鏤版以傳,跋語可証。疑《宋詩紀事》有誤也。孚七歲通《春秋》。為詩初學陳師道,進而學黃庭堅。俱能得其遺矩。詩中分注,自甲戌歲始,距其卒於淳熙初,凡二十餘年。蓋皆其中年之作。學問日進,故大抵詞旨淸拔,無纖仄卑俗之病。文章不事雕繢,而波瀾意度,往往近於自然。至鄭樵作《詩辨妄》,決裂古訓,橫生臆解,實汨亂經義之渠魁。南渡諸儒,多為所惑。而孚陳四十二事以攻之,根據詳明,辨証精確,尤為有功於詩教。今樵書未見傳本案《經義考》載樵此書,注曰未見,而孚書巋然獨存。豈非神物呵護,以延風雅一脈哉!是尤可為寶貴者矣。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