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欽定四庫全書 |
2 | 浙江通志》卷二百三十 |
3 | 寺觀 |
4 | 寧波府 |
5 | 天寧禪寺。 嘉靖浙江通志在府治西南,惠政橋北。延祐四明志》,唐為國寧寺,大中五年置。宋崇寧二年改崇寧、萬壽。政和元年改天寧、萬壽。紹興七年改報恩廣孝。是年又改報恩光孝、成化四明郡志》後又名天寧報恩,建炎間寺燬。。元至元十九年復燬。僧可舉重建,至大二年燬於倭。至治元年,僧善德重建。明洪武二十年佛殿圯,住持嗣。曇重建,永樂五年建山門。宣德十年,郡守鄭璐建鐘樓,正統六年建藏殿,十年建千佛閣。景泰二年建方丈,成化元年建。羅漢堂,國朝順治間重修佛殿。康熙六年建山門,二十三年三月燬。五十八年,僧明文重建。 |
6 | 萬壽禪寺。 嘉靖《寧波府志,在縣治南大梁街。延祐《四明志》:唐咸通十三年,使臣周景遇捨廨宇以建賜額。慧燈,宋開寳間重建,太平興國七年,改崇壽。政和八年,改廣慧。建炎四年,燬重建,嘉定十三年燬,即復成化。《四明郡志》或云「慧」字從心從彗,皆火䜟為額不利郡聞於朝。紹定元年改今額。元至元十九年燬。至大二年又燬住,持子文復建。明洪武三十年殿圯。永樂三年重建方丈,二十年建大雄殿,山門廊廡,視昔有加,遂成叢林。 |
7 | 國朝康熙十年,僧永慈重修延慶講寺。 寧波府志,在縣治東南日湖中,周廣順三年建名報恩院。延祐《四明志》:宋至道中,僧知禮講天台,教行學,聞於朝,真宗累遣使加禮之,是為法智大師。《延慶紀畧》:大中祥符三年,改為延慶院。紹興十四年,改賜寺額延祐四明志:嘉定十三年,燬丞相史魯公重建,扁曰南湖福地。元至元二十六年,火僧善良重,建至正四明。續志:泰定元年火。元統元年,僧本無重建成化四明郡志,明永樂六年重修寺為天下講宗五山之第二山。國朝順治間,建大悲殿。康熙十一年,重建鐘樓崇教教寺。 寧波府志,在縣治西南。舊名甲乙院。唐乾符元年建。宋大中祥符元年賜今額。建炎間燬。紹興二年重建。元至元二十五年,至大二年連燬。延祐元年重建。明永樂二年殿圯。十三年,重建天封講寺。 鄞縣志在縣治東南。延祐《四明志》,唐通天,登封年間建僧伽塔,髙十有八丈,以鎮郡城。漢乾祐二年建天封塔院。宋大中祥符三年改今額,建炎間燬。紹興十四年郡守莫將重建。嘉定十一年火廢為民,居成化。《四明郡志》。元至元二十三年復建,泰定三年塔圯。至順元年,僧妙壽重建,至正二十一年修。明永樂八年重修,十年雷火,燬塔三層,復修《嘉靖寧波府志》。嘉靖三十六年七月,颶風作,塔頂墜。郡守周希哲修鄞縣,志天啓,崇禎間屢葺國朝。順治十六年重修。雍正九年分廵道孫詔,知府曹秉仁勸募鼎新之。 |
8 | 廣福禪寺。 嘉靖寧波府志:在縣西南木欄橋。漢乾祐二年建號羅漢院。宋太平興國八年賜今額鄞縣志,嘉定十三年,燬重建。元至大二年,又燬其址,沒於軍營。明成化二十一年重建,嘉靖間燬,四十三年重建。崇禎四年建後殿。 |
9 | 國朝康熙間,修葺重建山門、寳雲講寺。 延祐四明志》:在行春坊東。宋開寳元年,僧義通,髙麗人,自三韓來,譽振中國漕使,顧承徽捨宅為義通傳道,處名傳教。太平興國七年,賜額寳雲。嘉靖。寧波府志》:元至元二十六年至大二年屢燬,後至元間重建,明永樂十四年,重建山門寺,與鄞學相鄰。𢎞治十三年,有司徙寺於竹湖坊,僧如璋建殿宇方丈山門,為天下講宗十刹之一,白衣講寺。 成化《四明郡志》在縣治西北,舊在府治內。唐長興元年建,號淨居報仁院,俗呼「白衣觀音院」。宋治平元年,賜白衣廣仁額。建炎四年燬重建。元至元十九年又燬,復建。明洪武三年圯其址,改創本府廨宇,撥府治之,廢寺以建。永樂五年殿圯重建,天順五年重建山門方丈。嘉靖寧波府志》,嘉靖十九年圮,二十一年重修。 |
10 | 國朝順治間復修。 |
11 | 壽昌教寺。 成化四明郡志:在縣治東南,舊名西壽甲。乙住持院,宋乾道間建,嘉定十三年燬,元至元二十五年重建,明洪武二十九年重修,後圯。宣德四年重建。 |
12 | 國朝康熙十七年重修。 |
13 | 佑聖觀。 寧波府志:府治西北二里。舊名佑聖道院。元至治間建,後廢。明正統間,差內官歐成重建。國朝康熙三十三年,提督馬三奇重修玊皇閣。四十三年,海關監督寳善重建真武殿。四十八年,海關監督穆爾薩重建靈官殿。雍正四年,郡人章炳等重修寧紹台道孫詔捐建山門。 |
14 | 長春道院。 寧波府志。府西北一里許。宋淳祐元年建。 |
15 | 沖虛真觀。 寧波府志,在府治東南太和坊。唐天寳二年,命天下皆置紫極宮,祀老子。梁貞明元年改為真聖觀。宋祥符間改名天寳,紹定間,燬重建。元至元間,改名𤣥妙,明永樂間圯。天順間,重建真君殿、三清殿、鐘鼓樓、方丈山門。七年,奏賜今額。鄞縣 |
16 | 勅賜𢎞法禪寺。 寧波府志:在郡治東六十里太白山。延祐四明志》:晉永康中,僧義興結屋山間,有一童子日給薪水,後辭去,曰:「吾太白星也」。上帝以師篤道行,遣侍左右,語既不見天童寺集。由是山名太白,寺名天童。延祐四明志寺,後經兵火。唐開元二十年,僧法璿復故迹,建精舍於山麓之東。正字萬齊,融造多寳塔於西南隅天童寺志。至德中,宗弼之徒徙寺於太白峯,下距義興開山處一里,而遙天童寺賦注:乾元初,相國第五琦請賜名天童玲瓏寺。咸通間,賜名天壽、成化四明郡志》。宋景德四年,改賜景德額。紹興初,宏智禪師,撤而新之,建千佛閣宏麗甲東南鄞縣志:寳祐四年寺燬。六年,住持祖智重建,景定四年,僧居敬建千佛閣。元大德五年,僧日新増新賜朝元寳閣額,天厯二年閣燬。至元十九年,僧元良復建。明洪武十五年,定為天童禪寺,稱天下禪宗五山之第二。宣德三年,佛殿燬。七年住持圓愷重建。萬厯十五年七月二十一日,龍作殿圯於水。崇禎四年,延密雲悟禪師住持,十載內鼎建重新。 |
17 | 國朝順治十六年,住持道忞應召因。 |
18 | 賜𢎞法禪寺額,重修大殿。康熙七年,住持本㒥建奎煥閣恭藏。 |
19 | 宸翰暨奉。 |
20 | 賜佛神諸像。十七年,住持本晢復古山門。二十二年,修葺佛殿,諸寮室濬萬工池,寺有幻智伏,翠堆、雲西歸大雲、桂花、方嶺諸菴,嶺外則小白下院。 |
21 | 雍正十一年。 |
22 | 御賜慈雲密布四字額。 |
23 | 阿育王禪寺。 明一統志在阿育王山中。成化四明郡志:縣東五十里名勝志,昔阿育王現靈建寺,其下有舍利塔阿育王山志。晉義熙元年,敕造塔亭禪室,宋元嘉中,廣興創建,梁普通三年,勅建堂殿房廊,賜額阿育王寺」。《鄞縣志:周顯德五年寺災。宋初,重建延祐四明志。大中祥符元年,賜名廣利大覺禪師,璉公居之,名振天下。仁宗召對,御製《釋典》頌授之。熙寧三年,建宸奎閣寺東北山上有東塔,即劉薩訶所禮舍利塔湧出之處西塔院,去寺五十歩,乃唐明皇時建鄞縣志,明洪武十五年,定為育王禪寺,稱天下禪宗五山之第五住,持崇裕修復塔寺莊田。永樂十四年,殿圯,僧宗正重建,嘉靖四年山門燬。重建、萬歴間,僧傳瓶重建佛殿,崇禎間,僧正理重修 |
24 | 國朝康熙十九年,僧法鍾重修海㑹寺。 至正四明《續志》在縣西三里,元延祐六年創名海㑹菴。。至正二年,建額為寺。《嘉靖寧波府志:明洪武二十三年建千佛殿,三十一年建舍利浮圖并塔殿,永樂六年建法堂。 |
25 | 國朝順治間,重修殿宇。康熙十年,重建山門,補陀禪寺。 成化《四明郡志》,縣東三里原昌國,東海梅岑山寳陀寺。洪武二十年,因懸海徙郡城之栖心寺內,空址重建,改名補陀。永樂十二年建圓通寳殿。宣德七年建毘盧閣。天順三年建藏經閣大悲殿及廊廡。嘉靖《浙江通志》,嘉靖間建十王殿。國朝康熙年間重修。 |
26 | 金峨禪寺。 延祐四明志,縣東南八十里。舊號羅漢院。唐大厯元年,建嘉靖寧波府。志宋治平元年,賜金峨山真相寺額。明洪武間廢。宣德間重建。成化間廢。正德二年,復建法堂,後圮。嘉靖二年,改建升於山麓。 |
27 | 國朝順治十八年,重建佛殿、天王教寺。 鄞縣志:距縣五十里。唐咸通十三年建名天王院。宋大中祥符三年賜額。普寧、乾道間,里人朱世則施《大藏經》,建夕陽閣以藏。明洪武十五年仍名天王。宣德八年,僧可深重建山門,萬厯間重修。 |
28 | 國朝康熙六年,建僧堂後重新佛殿,布金講寺。 鄞縣志:距縣二十里。宋寳元二年建。初名保安。治平二年改今額。乾興元年,僧道文建佛殿。明天順四年重修。八年,建山門。成化元年,重建兩廊。嘉靖三十八年重修。 |
29 | 國朝順治十八年建大悲殿。康熙十八年,建大殿月波講寺。 鄞縣志:距縣五十里。宋淳熙五年,建越王史浩創月波樓,疊石成嵓,為寳陀洞。天又於寺建四時水陸道塲。孝宗賜慈悲普濟寺額,又御書水陸無礙道塲,以揭於殿後。志磐、法師,續成《水陸新儀》六卷於寺。明洪武十五年定名月波。二十年寺圯。正統十四年重建,後又圯。萬厯間,大學士余有丁構五柳莊御書名山洞府,賜以建坊。 |
30 | 國朝康熙十年,余氏歸地,僧超祖重建殿宇仗錫禪寺。 舊浙江通志:縣西一百二十里,奉化、餘姚、上虞、嵊五縣交界。延祐四明志:唐龍紀元年,天童山紀禪師飛錫至此建。鄞縣志:宋寳元二年,賜仗錫山延勝院額,元季僧仁讓起予重興。 |
31 | 寳嚴講寺。 延祐四明志:「縣西南五十里。舊號孝義院,唐元和十二年建。宋大中祥符六年賜今額。成化四明郡志》,元至正八年,僧嗣曇重修,二十五年圮。明永樂間,重建山門外有牌門一,座上有「錫山」二字,張即之書。正統十一年,僧恩溶建法堂天王殿。著衣亭、鄞縣志。嘉靖四十四年重建佛殿。國朝康熙三十八年重修,改成禪林。 |
32 | 方廣教寺。 嘉靖寧波府志:縣西南三十五里。舊名泗洲院,唐咸通十一年建宋。治平二年賜今額。鄞縣志,明正統間重建、萬厯間重修。 |
33 | 國朝順治五年,建法堂。康熙十年,建山門蓬萊觀。 《寧波府志:府西二十五里廣德湖之望春山。先是,白龍祠側有郡守樓,异祠堂。宋紹興十三年,請象山、蓬萊廢觀額以顔之。 |
34 | 雲濤觀。 寧波府志:府西南六十里。它山堰傍。宋嘉定十二年賜額。 |
35 | 慈谿縣。 |
36 | 普濟教寺。 延祐四明志:縣東北一里。呉赤烏二年,太子太傅、都鄉侯闞澤書堂,後捨為寺。唐大中初,縣令李楚臣因澤字德潤,故以名寺。乾符中,勅賜應天德潤寺,宋大中祥符初,改今額。寺之東岡,有松如龍,有石如虎,因以「龍虎名軒。。 |
37 | 永明教寺。 《名勝志:縣西南一里。唐儀鳯初,邑大夫呂珂捨宅,建髙宗,賜名大寳院。天啓,慈谿縣志,天寳間,改大寳寺,宋大中祥符元年,改賜今額。寺前有橋,紹興中扁其山門曰祝延聖壽都道塲。明天啓二年,僧道緣重修。國朝康熙三十一年,僧明澄重建鐘樓,鑄大鐘縣其上。五十四年,僧明逺鼎建藏樓藏經六百六十三函,六千三百十四卷。 |
38 | 保國教寺。 成化《四明郡志》:縣東二十里始建於唐,名靈山。㑹昌中廢。廣明元年賜保國額。宋治平元年改精進院,今仍名保國成叢林。 |
39 | 觀音講寺。 嘉靖寧波府志:縣東北二十里。唐大中六年,建名大中觀音院。晉天福十三年,河南刺史夏敬章即院旁靈巖寺故址建海慧道塲,又名靈巖菴。後院廢,合於菴。宋治平二年,賜補陀教院額。建炎間重建,元至元,改今名。明永樂七年重建,成化二年,重修天啓。慈谿縣志後燬。天啓元年,重建五磊禪寺。 天啓慈谿縣。志在縣西北三十五里,五峯磊磊,相對如聚米所成,南巖如門,以通出入。唐文德中,建名靈山禪院。宋大中祥符初,改賜五磊普濟。天聖九年,僧岑繼葺。明萬厯四十六年重修白龍禪寺。 名勝志,縣東南十里五代僧師𧦬結屋持戒於此,常有白龍聽經,因名白龍院。延祐四明,志里人,唐居惠捨基建寺,宋治平間賜今額。天啓,慈谿縣志。明洪武七年燬,二十二年重建,嵗久將圮,萬厯四十八年重建。 |
40 | 寳慶講寺。 延祐四明志:縣東三十里。宋瑞拱初,僧宗本建西資菴,開禧間,僧廣清請今額,天啓,慈谿縣志:元至正四年燬,八年重建,明萬歴乙卯重建。 |
41 | 永樂教寺。 天啓慈谿縣志:縣西南六十里龍山東。宋淳祐間,僧志先建名報慈菴。景定三年,請今額改為「寺」。明嘉靖中燬,萬厯四十八年重建。 |
42 | 清道觀。 延祐四明志,縣東南三里,唐天寳八年建,後廢。宋紹興三十年,道士葉景虛重建,又於其右建東嶽祠尚書樓鑰,扁其關曰列仙游館」。成化《四明郡志》:元至元間,燬二十四年,重建山門之東,塔山之阿,舊有東山道院,為雲水,往來息肩之地,崇奉真靈像,扁為真道觀,後圯遂併於本觀。明洪武二十四年,又併至道、崇壽二宮立為叢林。王志靜重修《天啓慈谿縣志》。成化四年,道士呉以誠重建,其東一室曰天然,圖畵面江,帶野境,最幽寂,其山多鬻於民間。萬厯壬辰,郡守龍德孚或贖,或勸諭而歸之本觀。。國朝康熙年間,重建大殿文昌閣官㕔。雍正八年,住持馮守恒創建符官閣靈官殿。 |
43 | 奉化縣。 |
44 | 雪竇資聖禪寺 雪竇寺志縣西北五十里,肇創於晉、唐、咸、通間,名瀑布、觀音院。景福元年常通禪,師撤而新之。宋淳化三年,賜御製賦,詠建成藏閣。咸平二年,賜雪竇資聖禪寺額祥符。三年,度僧免徭役,乾興中明覺,禪師重増廣焉。仁宗夢遊此山,景祐四年,免徭役,禁樵採,度僧行。紹興丁卯冬,釋如湛重建。至道元年,孝宗勅鑄銅鐘。淳祐五年,理宗賜御書應夢名山四大字,元至元二十五年燬。越二年,僧善來重建奉化縣志,明仍其額,為天下禪宗十刹之一。崇禎末年,復燬石竒禪師重建成化四明郡志:寺前有含珠林、錦鏡池、千丈巖、瀑布泉、藤龕、隱秀。亭左有妙髙峯,右有隱潭、徐鳬巖、桃花坑,其方丈扁,曰「天開圖畵岳林禪寺。 嘉靖浙江通志》:在縣東北三里。延祐《四明志》:梁大同間,聰禪師建小菴曰長汀,後有童氏捨基建寺,成化《四明郡志》布袋,和尚流寓道塲。《奉化縣志始創溪,西名崇福院,唐㑹昌中燬。大中三年,僧閒曠徙建溪東。宋大中祥符八年,賜額大中岳林寺。文岳禪師,建崇寧閣,後燬復建。明永樂癸卯火。宣德、正統間修復。萬厯間,火復建大殿。崇禎間,復建崇寧閣。 |
45 | 國朝康熙十二年,建天王殿方丈兩廊普同塔,規模宏敞。 |
46 | 西山禪寺。 嘉靖寧波府志:縣西南五里。唐元和十四年,建名䕶國院。宋治平二年,改西山資國院。明洪武初改今名。《延祐四明志》有洗缽池,羅漢跡。駐錫峯。應供泉乃天台第四尊者,成道之地。上有樂亭 |
47 | 法海禪寺。 奉化縣。志在縣東南二十里。元至元間無盡燈。禪師建,名福泉菴,明初號法海寺。崇禎間妙行戒禪,師重興。 |
48 | 國朝康熙七年,僧自牧創天王殿,同雪竇岳林塔院告成。及方丈,兩廊煥然大觀。 |
49 | 法喜禪寺。 舊奉化縣志,在縣西四十五里。唐咸通九年建,名永泰院。宋治平二年改法喜院,後為寺,明永樂年廢,成化三年重建。 |
50 | 鹿苑講寺。 成化四明郡志:縣西一十里。唐清泰二年建,名鹿苑院。宋治平二年改演教院。明洪武初改今名。正統五年重修。 |
51 | 證道講寺。 嘉靖寧波府志:縣西七十里,唐光啓二年建名靈橋院,宋治平二年改證道院,明洪武初,改為寺。延佑四明志:西登山半里有龍湫,南百歩有深穴,曰風谷,谷下有泉曰氷鑑,路轉縈紆,有地方,丈可憩息,曰振衣嵓,又數歩,列嶂如屏,曰「宜晚」。漸入平曠,有堂曰蘊秀,摭少陵剡溪蘊秀異」之句名之。又築清心亭於氷鑑之左,臨淵疊磯垂釣,榜曰桐廬古意渭水遺風云。 |
52 | 虛白觀 明一統志:「在縣治東北,舊名興唐,觀唐葉靖天師講經處,奉化縣志光啓中建,昭宗時賜今額後廢,宋元祐中復興。 |
53 | 國朝康熙十五年,建殿樓其側鎮海縣。 |
54 | 總持律寺。 延祐四明志:在縣東北一里。唐咸通初,慧鑑禪師,創乾寧中賜額曰䕶境。宋大中祥符初,改今額。建炎間,燬後重建寧波府志,俗呼七塔寺。明崇禎間,僧真拙修。 |
55 | 國朝都督張杰常進功重修。康熙七年,都督朱萬化創建後殿。雍正五年,邑令龔彞重建鐘樓。 |
56 | 補陀禪寺。 舊《定海縣志:縣東北二里候濤山,威逺城內。明嘉靖間,總制胡宗憲、都督盧鏜徙海外,補陀洛伽山大士,像建寺於山巔,故名。萬厯四十年,燬重建,易西向。天啓四年,知縣顧宗孟修。 |
57 | 國朝康熙五年,總督兵部尚書趙廷臣重修 |
58 | 瑞嵓禪寺 嘉靖浙江通志》:在縣東南九十里。延祐《四明志》:唐㑹昌中,郡守黃晟為普化禪師,創立精舍,景福初改為寺。宋治平初,賜額名開善,祥符中,因産靈芝名瑞䓵。舊定海縣志嵗久傾圯,明洪武三十一年重建, |
59 | 國朝康熙十年,僧本㒥重興觀音教寺。 成化《四明郡志》在縣東北二里,宋皇祐初建,紹興中賜今額。舊《定海縣志》,明成化間重建,國朝康熙六年,都督朱萬化修。 |
60 | 淨居禪寺。 《明一統志「在縣南二十里。《成化四明郡志》,唐乾寧初建,名龍明,宋治平元年改今額。舊傳寺之青松山有鰻井,久而湮塞。宋嘉泰中旱,令商逸卿訪故跡而禱之,即應商信之篤政,成抔土以往。後守劔南,因旱取土置水得鰻,遂雨。 |
61 | 妙勝禪寺。 延祐四明志:在縣西三十里,唐清泰中名永安,宋治平初,改今額。 |
62 | 佛嵓禪寺 嘉靖定海縣志,縣南七十里。唐天復初建名啓霞。宋寳慶元年改崇梵,後改今額。舊定海縣志,山有大佛嵓、淨瓶、石、鸚𪃿山,頗稱佳勝。 |
63 | 靈峯禪寺。 舊《定海縣志:在縣南三十里,周廣順元年建名保安。宋治平初改今額。明崇禎初,重建改向。 |
64 | 國朝順治十三年,僧自聞重興淵德觀。 成化《四明,《郡志》。縣東北二里。宋元豐元年,建淵聖廣德王廟。崇寧三年,詔天下建天寧、萬壽觀,以崇壽宮改置。四年,請其額寘本廟。宣和五年,改今額。建炎四年火。紹興二年重建。 |
65 | 象山縣。 |
66 | 等慈禪寺。 延祐四明志:在縣西北一里,舊名鳯躍院,宋元嘉初置,治平初改今額。象山縣志:明洪武二十四年立為叢林,嘉靖四年重建。 |
67 | 智門禪寺。 嘉靖浙江通志在縣西二十五里,周顯德初,建舊名保安院,宋治平間,改今額。《象山縣志》明洪武二十四年立為叢林,嘉靖二十八年重修 |
68 | 延壽禪寺。 延祐四明志:在縣北七里,舊名龍壽,漢乾祐初置,治平初改今額。象山縣志後圯。明成化間重建,嘉靖三十七年重修。 |
69 | 保寧講寺。 成化《四明郡志》:在縣南二十五里舊名保寧院,周顯德五年建。宋熙寧元年賜壽聖額,紹興三十二年改今額。 |
70 | 常樂禪寺。 舊《象山縣志:在縣東北三十里。唐乾寧中,刺史黃晟建。宋乾德初改名寳慶,治平初改今名。明永樂四年重建。 |
71 | 蓬萊禪寺 象山縣志在縣西三十里,舊名蓬萊院,漢乾祐元年建。宋熙寧間改名壽聖,紹興三十二年改今額。 |
72 | 棲霞觀。 延祐四明志:在縣西南二百五十歩。蓬萊山下,舊名蓬萊觀,秦徐福、梁陶、𢎞景皆隱迹於此,隋大業元年廢。唐天寳十三年,台州刺史袁仲宣復置,大中元年,令楊𢎞正重修,宋治平二年改今額,淳熙末,遷於山之西。嘉定十三年,道士張太原於舊址重建,象山縣,志後圯。明洪武元年重建,嘉靖三十二年,築城知縣毛德京徙城內下舊址二十歩。 |
73 | 大瀛海道院。 至正四明《續志》:在縣東二十里爵溪,元至元二十七年里人王一真建。定海縣。 |
74 | 勅建普濟禪寺。 普陀山志在補陀山南。梁貞明二年,日本僧慧諤得觀音相於五臺山,將迎歸本國,舟觸新螺礁,諤禱曰:「使我國衆生,無緣見佛,當從何所立精藍?」有頃,舟向潮音洞泊焉,居民張氏目覩斯異,遂捨所居,築室奉之,號為不肯,去觀音院。宋元豐三年改建,賜額寳陀觀音寺,置田度僧,紹興三年,殿摧,賜錢萬緡修飾,七年,殿成,御書圓通寳殿,以賜僧德韶,創龍章閣藏之。元大德四年,命治演法堂。。元統元年,宣讓王施鈔千錠,建太子塔於寺南。明洪武二十年,信國公湯和徙居民入內地,焚其殿宇,供瑞相於郡棲心寺,僅留鐵瓦殿一所。正德十年,僧淡齋於潮音洞南建正殿五間,方丈二十間。嘉靖二十年,總督胡宗憲遷殿宇於定海之招寳山,迎大士像供焉,餘舍盡焚。隆慶元年,五臺僧真松來山稍為修復。萬厯六年,僧真表創天王殿雲㑹堂。十四年,建藏經殿,頒賜藏經,立靜室五十三處。二十六年,火金石盡爍,惟大士寳軀獨存。三十年,發帑遣太監張隨更建藏殿。三十三年正月,復發帑金,遣張隨重建圓通等殿,賜額䕶國永壽普陀禪寺定海縣志後,嫌舊基淺隘,遷靈鷲麓,今其址也 |
75 | 國朝順治八年夏,燬大殿獨存。康熙十年,徙僧內地。二十八年,定海總兵官黃大來奏請重修。 |
76 | 欽差侍衛萬爾逹等齎帑金一千兩,分賜普陀、法雨兩寺,重建佛殿。三十八年。 |
77 | 聖祖仁皇帝南廵,復賜帑金五百兩,重修,勅改今名。 |
78 | 御賜自在觀世音一尊銀製吉慶阿哥一尊寳印一顆,滲金佛三尊金剛經一部,佛塔心經、金字心經各一。 |
79 | 部臨米芾書,單條一幅。 |
80 | 御書普濟羣靈潮音洞皓月禪心」扁額。四十二年,又御書大圓通殿、獅子窟二額。四十三年, |
81 | 御製南海普陀山重建普濟禪寺碑文勒石寺中。又御書「宣布聲聞」四字。四十六年又 |
82 | 賜旃檀林。五十九年,又 |
83 | 御書海月常輝諸扁額。雍正九年,奉㫖賜帑金,遣官修建。 |
84 | 御製普陀山普濟寺碑文勒石寺中,勅建法雨禪寺。 寧波府志:在白華頂左光熙峯下,普陀山志有麻城僧真融。明萬厯八年,來普陀結茅數楹於峯下,漸建圓通等殿,以海潮名菴。二十二年,郡守呉安國改額曰海潮寺,真融徒如壽等又為増建殿宇,規制宏麗。二十四年,太監黨禮請於朝,賜額䕶國鎮海禪寺。 |
85 | 國朝康熙二十八年 |
86 | 聖祖仁皇帝賜帑金,同普濟寺重建。三十八年,復賜帑金重修。 |
87 | 勅改今名。 |
88 | 御賜救度佛母一尊、赤金大士一尊,御書天花法雨梵音洞」并「修持淨業諸扁額。又御賜金剛經一部臨米芾書一幅。四十三年,御製南海普陀山重建法雨禪寺碑文、勒石寺中。雍正九年,奉 |
89 | 㫖賜帑金重修。 |
90 | 御制普陀山法雨寺碑文,勒石寺中祖印寺。 至正四明,《續志》在城東南。元在朐山,舊名蓬萊山,晉天福五年建。宋治平二年賜今額。嘉熙二年,邑令余桂遷於此,以接待寺,併為一。定海縣。《志》明廢,縣遷入城中。宣德間,都指揮張翥重建。正統七年災。成化五年,總督張勇復新之。後燬獨大殿,巋然獨存。 |
91 | 國朝康熙三十一年,總兵藍理增建普慈寺。 《定海縣志在城北二里至正四。《明續志》:唐大中十四年名觀音院。宋治平元年賜今額。慶元間重建。淳祐五年火,復建成化、四明郡志》。明洪武二十年殿圯。永樂二年,僧志辨於舊址重建 |
92 | 萬壽寺。 成化四明郡志:在城東北三十里,舊名永福,宋建隆元年建,治平元年賜今額。《定海縣志》後燬,今復建。舊傳有秋蓀,綠葉、紫莖生於山,名「萬壽香」,蓋在寺旁云。 |
93 | 石佛菴。 《定海縣志在大周嶺西溪山曲折蓬海之别洞天也。明洪武間,僧法通從慈谿回見石佛浮來創此菴。天啓初僧,如登重建。 |
94 | 柏子菴 普陀山志僧心一建 |
95 | 浙江通志》卷二百三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