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卷七

《卷七》[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1
◎順帝
2
帝諱保,安帝子。永寧元年立為皇太子,延光三年廢為濟陰王明年,安帝崩,徵濟北王子北鄉侯懿入啁。尋薨,奉迎以位。改元五:永建、陽嘉、永和、漢安、建康。在位十九年。謚曰孝順皇帝,廟號敬宗。
3
◇封孫程等十九侯詔延光四年十一月辛巳
4
夫表功錄善,古今之通義也。故中常侍長樂太僕江京、黃門令劉安、鉤盾令陳達與故車騎將軍閻顯兄弟謀議惡逆,傾亂天下。中黃門孫程、王康、長樂太官丞王國、中黃門黃龍、彭愷、孟叔、李建、王成、張賢、史汎、馬國、王道、李元、楊佗、陳予、趙封、李剛、魏猛、苗光等,懷忠憤發,戮力協謀,遂埽滅元惡,以定王室。《詩》不云乎:「無言不讎,無德不報。」程為謀首,康、國協同。其封程為浮陽侯,食邑萬戶;康為華容侯,因為酈侯,各九千戶;黃龍為湘南侯,五千戶;鼓愷為西平昌侯,孟叔為中廬侯,李建為復陽侯,各四千二百戶;王成為廣和賢為祝阿侯,史泛為臨沮侯,馬國為廣平侯,王道為范縣侯,李元為褒信侯,楊佗為山都侯,陳予為下雋侯,趙封為析縣侯,李剛為枝江侯,各四千戶;魏猛為夷陵侯,二千戶;苗光為東阿侯,千戶。《後漢·孫程傳》
5
◇舉賢良詔十二月辛亥
6
朕以不德,纂承洪緒。今陰陽不和,疾疫為害,思聞忠正,以匡不逮。其令三公卿士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之士各一人。《後漢紀》十七
7
◇大赦詔永建元年正月甲寅
8
先帝聖德,享祚未永,早棄鴻烈。姦慝緣間,人庶怨ゥ,上干和氣,疫癘為災。朕奉承大業,未能寧濟。蓋至理之本,稽弘德惠,蕩滌宿惡,與人更始。其大赦天下。賜男子爵,人二級,為父後、三老、孝悌、力田人三級,流民欲自占者一級;鰥、寡、孤、獨、篤癃、貧不能自存者粟,人五斛;貞婦帛,人三匹。坐法當徙,勿徙;亡徒當傳,勿傳。宗室以罪絕,皆複屬籍。其與閻顯、江京等交通者,悉勿考。勉修厥職,以康我民。《後漢·順紀》
9
◇免租詔十月甲辰
10
朕以不德,統承大業。虐氣流行,厲疾為災,重以水潦,秋稼漂沒。每州郡所了,惻然自刻其令當輸今年租者,一切勿責。《後漢紀》十八
11
◇增封東海王臻詔二年
12
東海王臻以近蕃之尊,少襲王爵,膺受多福,未知艱難,而能克己率禮,孝敬自然,事親盡愛,送終竭哀,降儀從士,寢苫三年。和睦兄弟,恤養孤弱,至孝純備,仁義兼弘,朕甚嘉焉。夫勸善厲俗,為國所先。曩者東平孝王敞兄弟行孝,喪如禮,有增戶之封《詩》云:「永世克孝,念茲皇祖。」今增臻封五千戶,儉五百戶,光啟土宇,以酬厥德。《後漢·東海王彊傳》
13
◇詔南陽太守二年
14
詔書告南陽太守,五官中郎將樊英,委榮辭祿,不降其節,志不可奪。今以英為光祿大夫,賜還家。在所縣給穀千斛,常以八月存問。高年時致羊一頭,酒胖,如前世故事,如有不幸,祠以中牢。《後漢·樊英傳》,《後漢紀》十八,又見《藝文類聚》四十九、《御覽》二百四十三引《樊英別傳》
15
◇恤地震災民詔三年正月午
16
實核傷害者,賜年七歲以上錢,人三千;一家被害,郡縣為收斂。《後漢·順紀》
17
◇免漢陽田租詔正月乙未
18
京師地動,漢陽尤甚加以比年民饑饉,夙夜心氐懍。群公卿士,其深思古典,有以消災復異,救此下民。忠信嘉謀,靡有所諱。其勿收漢陽今年田租。《後漢紀》十八
19
◇大赦詔四年正月丙寅
20
朕託王公之上,涉道日寡,政失厥中,陰陽氣隔,寇盜肆暴,庶獄彌繁,憂悴永嘆,如疾首。《詩》云:「君子如祉,亂庶遄已。」三朝之會,朔旦立春,嘉與海內洗心自新。其赦天下。從甲寅赦令以來復秩屬籍,三年正月已來還贖。其閻顯、江京等知識婚姻禁錮,一原除之。務崇寬和,敬順時令,遵典去苛,以稱朕意。《後漢·順紀》
21
◇封還大珠詔五月壬辰
22
海內頗有災異,朝廷倏政,太官減膳,珍玩不御。而桂陽太守文礱,不惟竭忠,宣罕境,而遠獻大珠,以求幸媚,今封以還多。《後漢·順紀》
23
◇令冀部勿收田租詔六年十一月辛亥
24
連年災潦,冀部尤甚比蠲除實傷,贍恤窮匱,而百姓猶有棄業,流亡不絕。疑郡縣用心怠惰,恩澤不宣。《易》美「損上益下」,《書》稱「安民則惠」。其令冀部勿收今年田租、芻隆#ā逗蠛骸に臣汀罰
25
◇祈雨詔陽嘉元年二月甲戌
26
政失厥和,陰陽隔並,冬鮮宿雪,春無澍雨。分禱祈請,靡神不洹I羈衷謁慢違「如在」之義,今遣侍中王輔等,持節分詣岱山東海、滎陽、河、洛,盡心祈焉。《後漢·順紀》
27
◇改元陽嘉恩詔三月庚寅
28
宗室絕屬籍者,一切復籍;稟冀州尤貧民,勿收今年更、租、口賦。《後漢·順紀》
29
◇太學新成詔七年丙辰
30
試明經者補弟子,增甲、乙之科員各十人。除京師及郡國耆儒年上以上為郎、舍人、諸王國郎者百三十八人。《後漢·左雄傳》「陽嘉元年,太學新成,詔」云云。
31
◇減死贖罪詔九月
32
郡國中都官繫囚,皆減死一等,亡命者贖,各有差。《後漢·順紀》
33
◇狼災詔十一月甲申
34
災暴緣類,符驗不虛。政失厥中,狼災為應,至乃殘食孩幼。朝廷愍悼,思維咎徵,博訪其故。山嶽尊靈,國所秩,而遂比不奉祠,怠慢廢典,不務懇惻,淫刑放濫,害加孕婦,毒流未生,感和致災。其詳思改救,追復所失,有不遵憲,舉正以聞。《續漢·五行志一》注補,《後漢·順紀》注並引《東觀書》「中山相朱遂到官,不出奉祠北嶽。詔」云云。
35
◇簡核刺史二千石詔閏十二月辛卯
36
間者以來,吏政不勤,故災咎屢臻,減賊多有。退省所由,皆以選舉不實,官非其人,是以天心未得,人情多怨。《書》歌股肱,《詩》刺三事。今刺史、二千石之選,歸任三司。其簡序先後,情核高下,歲月之次,文武之宜,務存厥衷。《後漢·順紀》
37
◇貸災詔二年二月甲申
38
吳郡、會稽饑荒,貸人耕種。《後漢·順紀》
39
◇地震求直言詔五月庚子
40
朕以不德,統奉鴻業,無以奉順乾坤,協序陰陽,災眚屢見,咎徵仍臻。地動之異,發自京師,矜矜祗畏,不知所裁。群公卿士,將何以匡輔不逮,奉答戒異?異不空設,必有所應,其各悉心袁宏《紀》作「各舉敦樸士各一人」直言厥咎,靡有所諱。《後漢·順紀》,又略見袁宏後漢紀》十八
41
◇下詔徵楊倫詣廷尉二年
42
倫出幽升喬,寵以藩傅,稽留王命,擅止道路,托疾自從,苟肆狷志。《後漢·楊倫傳》
43
◇大赦詔三年五月戊戌
44
昔我太宗,丕顯之德,假于上下,儉以恤民,政致康隆k薇事不明,政失厥道,天地譴怒,大變仍見。春夏連旱,寇賊彌繁,元元被害,朕甚愍之。嘉與海內,洗心更始。其大赦天下,自殊死以下,謀反大逆諸犯不當得赦者,皆赦除之。賜民年八十以上米,人一斛,肉二十斤,酒五斗;九十以上加賜帛,人二匹,絮三《後漢·順紀》
45
◇詔中官四年二月丙子
46
自今中官,得以養子為後。袁宏《後漢紀·十八》
47
宦官養子,悉聽得為後,襲封爵,定著乎令。《後漢·孫程傳》
48
◇日食詔閏八月
49
朕以不德,謫見于天。零陵言日食,京師不覺。《後漢·順紀》注引《東觀紀》
50
◇詔問加謚北鄉侯永和元年正月己巳
51
言事者多云,昔周公攝天子事,及薨,成王欲以公禮葬之,天為變動。及更葬以天子之禮,即有反風之應《通典》作「天即反風,歲即大孰」。北鄉侯親為天子,而葬以王禮,故數有災異,宜加尊謚,列于昭穆,與木主否。《後漢·周舉傳》,袁宏後漢紀》十八,《通典》八十
52
◇地震詔上封事正月乙卯
53
朕秉政不明,災眚屢臻。典籍所忌,震、食為重。今日變方遠,地搖京師,咎徵不虛,必有所應。群公百僚,其各上封事,指陳得失,靡有所諱。《後漢·順帝紀》
54
◇封馬賢孫詔永和六年十二月
55
故將軍馬賢,前伐西夷,克敵深入,父子三人同命。其以漢中南鄭之武陽亭,封賢孫承先為武陽亭侯,食租稅。《東觀漢記》
56
◇下詔告河南尹漢安元年
57
故長陵令張楷,行慕原憲,操擬夷、齊,輕貴樂賤,竄跡幽藪,高志確然,獨拔群俗。前此徵命盤桓未至,將主者玩習于常,優賢不足,使其難進歟?郡時以禮發遣。《後漢·張楷傳》
58
◇德行張綱子續為郎中詔二年
59
故廣陵太守張綱,大臣之苗,剖符統務,正身導下,班宣德信,降集劇賊張嬰萬人,息於戈之役,濟蒸庶之困,未升顯爵,不幸早卒。嬰等琳齲若喪考妣,朕甚愍焉。拜綱子續為郎中,賜錢百萬。《後漢·張綱傳》
60
◇贈沛王廣祖周幻詔漢安中
61
沛王祖母太夫人周,秉心淑慎,導王以仁,使光祿大夫贈以妃印綬。《後漢·沛獻王輔傳》
62
◇桉行地震詔建康元年正月辛丑
63
隴西、漢陽、張掖、北地、武威、武都,自去年九月以來,地百八十震,山谷坼裂,壞敗城寺,殺害民庶。夷狄叛逆,賦役重數,內外怨曠,惟咎歎息。其遣光祿大夫案行,宣憾髟螅惠此下民,勿為煩擾。《後漢·順紀》
64
◇遺詔八月
65
死則委尸原野。《文選·顏延陽給事誄》注引司馬彪《續漢書》
66
無起寢廟,斂以故服,珠玉玩好,皆不得下。《後漢·順紀》,又見袁宏後漢紀》十九
67
◇孝廉限年令陽嘉元年十一月辛卯
68
郡國舉孝廉,限年四十以上,諸生通章句,文吏能箋奏,乃得應選。其有茂才異行,若顏淵、子奇,不拘年齒。《後漢·順紀》
69
◇冊袁良為梁相
70
頃者連遇運害,災條備至,陰陽不和,寒暑不節。昔孔子制義,承奉則有興盛之福,慢期即致來咎之變。朕以眇身,裘裘繼業,二九之戒,今直其際,圖記占□,恆在藩國。自先帝至德,猶有七國之謀。蓋治世者,不諱其難。朕追寤社稷之重,恐有交會諸國王侯,開導以驕滿之漸,令姦邪因緣生慝,相以顯選,簡練內升。昔掌符竟,惠撫我民,故連拔授,不問勛次;典郡職重,親執經緯,隱括在手。往者王尊發縱于平陽,清約藩輔,其節ぅ然,忠臣之義,有獻善去否,其加精微,測切防絕,朕疚心以戒。今特賜錢十萬,雜繒卅匹,玉具劍佩、書刀、繡文印衣、無極手巾各一。往悉乃心,勉崇協同,便宜數上。《隸釋》六《袁良》
71
◇策祠楊震
72
故太尉震,正直是與,俾匡時政,而青蠅點素,同茲在藩。上天降威,災眚屢作,爾卜爾筮,惟震之故。朕之不德,用彰厥咎,山崩棟折,我其危哉!今使太守丞以中牢具祠,魂而有靈,儻其歆享。《後漢·楊震傳》
73
◇會葬宋漢永建中
74
太中大夫宋漢,清修雪白,正直無邪。前在方外,仍統軍實,懷柔異類,莫匪嘉績,戎車載戢,邊人用寧。予錄乃勛,引登九列。因病退讓,守約彌堅,將授三事,未剋而終。朝廷愍悼,怛其愴然。《詩》不云乎:「肇敏戎功,用錫爾祉。」其令將相大夫會葬,加賜錢十萬,及其在殯,以全素絲羔羊之潔焉。《後漢·宋宏傳》
75
◇策問周舉陽嘉三年
76
朕以不德,仰承三統,夙興夜寐,思協大中。頃年以來,旱災屢應,稼穡焦枯,民食乏困。五品不訓,王澤未流,群司素餐,據非其位。審所貶黜,變復之徵,厥效何由?分別具對,勿有所諱。《後漢·周舉傳》
77
◇敕禱雨陽嘉元年二月庚申
78
郡國二千石各禱名山嶽讀,遣大夫、諸者詣嵩高、首陽山,並祠河、洛,請雨。《後漢·順帝紀》
79
◎桓帝
80
帝諱志,章帝曾孫。襲父翼爵蠡吾侯。本初元年閏六月,質帝遇弒,奉迎即位。改元七:建和、和平、元嘉、永興、永壽、延熹、永康。在位二十一年。謚曰孝桓皇帝,廟號威宗。案:和平元年正月以前詔令編入順烈梁後卷內
81
◇贈中常侍曹騰費亭侯制
82
制曰:中常侍費亭侯曹騰,騰見克先帝。能自奮拔于險阻之中,不陷乎群小害己之譖,遂亦□□□□□前後策謀□□進賢納□。踐阼之初,受爵於東土,厥功章然。騰守足退居,約身自持,遭離擾,孝行純篤□慎禮紀喪能過哀,服祥有不忍遠離之恩情□感病,毀性早薨,朕甚閔焉。《詩》曰:「靡不有初,鮮克有終。」騰能終之。《春秋》之義,旌□采介,以勸為善及其在殯,使兼諫議大□□□□□□特進,贈費亭侯印綬。魂而有靈,嘉其寵榮。嗚呼哀哉!《隸釋》十五《曹騰碑陰》
83
◇尊貴人為孝崇皇后詔和平元年
84
博陵園貴人,覆高明之懿德,容美淑之嘉會,與天合靈,篤生朕躬。欲報之德。《詩》所感歎。今以貴人為孝崇皇后。官輯本《東觀漢記》
85
◇以胡憲等為太子舍人詔元嘉二年
86
書生汝南胡憲,陳留恭幸爽或六十以下,常以月朔會辟雍,垂白安貧,童子潁川王□通經,拜太子舍人。《通典》五十三。案:此詔不他見,「恭幸爽」必有衍誤,姑依《通典》舊刻本錄之。
87
◇申明輿服制度詔永興二年二月
88
比者星辰繆越,坤靈震動,災異之降,必不空發。敕己修政,庶望有外,其輿服制度有踰侈長飾者,皆宜損省。郡縣務存儉約,申明舊令,如永平故事。《後漢·桓紀》
89
◇令種蕪菁詔六月
90
詔司隸校尉、部刺史曰:「蝗災為害,水變仍至,五穀不登,人無宿儲。其令所傷郡國,種蕪菁以助人食。」《後漢·桓紀》
91
◇禁郡國賣酒詔九月丁卯
92
朝政失中,雲漢作旱,川靈涌水,蝗螽孳蔓,殘我百穀,太陽虧光,飢饉薦臻。其不被害郡縣,當為饑餒者儲。天下一家,趣不糜爛,則為國寶。其禁郡國,不得賣酒,祠祀裁足。《後漢·桓紀》
93
◇恤太山琅邪難民詔永壽元年六月
94
太山、琅邪遇賊者,勿收租、賦,復更、算三年。《後漢·桓紀》。永興二年冬,公孫舉反叛,殺長吏,至是下詔。
95
◇洛水溢下詔同上
96
被水死,流失屍骸者,令郡縣鉤求收葬;及所唐突壓溺物故,七歲以上賜錢,人二千。壞敗該舍,亡夫穀食,尤貧者稟,人二斛。《後漢·桓紀》
97
◇封謚樊重詔永壽三年十月
98
存善繼絕,食藉德貞。武騎都尉樊演高祖父重,以光武皇帝元舅,扶助中興,追封壽張侯,謚曰敬。祖父茂,封冠軍平望鄉侯。五國並建,其二絕者嗣之。《東觀漢記》,桓帝永壽三年十月幸雲夢,至新野,公主壽張敬侯主廟,乙醜謚。
99
◇遣居車兒還單于詔延熹元年
100
《春秋》大居正,居車兒一心向化,何罪而黜!其遣還庭。《後漢·南匈奴傳》
101
◇追贈中常侍樊安詔延熹元年八月
102
制詔:「中常侍樊安,宿衛歷年,恭恪淑慎,嬰被疾病,不幸蚤終。今使湖陽邑長劉操,追號安為騎都尉,贈印綬。魂而有靈,嘉茲寵榮。嗚呼哀哉!」《隸釋》六《樊安碑》
103
◇封單超等詔二年八月
104
梁冀奸暴,濁亂王室。孝質皇帝聰敏早茂,冀心懷忌畏,私行殺毒。永樂太后親尊莫二,冀又遏絕,禁還京師,使膠離母子之愛,隔顧復之恩。禍害深大,罪釁日滋。賴宗廟之靈,及中常侍單超、徐璜、貝瑗、左蕁⑻坪狻⑸惺榱鉅勳等激憤建策,內外協同,漏刻之間,桀逆梟夷。斯誠社稷之蹋臣下之力,宜班慶賞以酬忠勛。其封超等五人為縣侯,勳等七人為亭侯。《後漢·桓紀》
105
◇封黃瓊伉鄉侯詔十二月
106
太尉黃瓊,清儉不撓,數有忠謇,加以典謀深奧,有師傅之義,連在三司,不阿權貴,疾風知勁草,朕甚嘉焉。其封瓊伉鄉侯。袁宏後漢紀》二十一
107
◇封張彪鮑吉詔三年五月甲戌
108
汝南太守張彪,故河南尹鮑吉,與朕有潛龍之舊,皆封列侯。袁宏後漢紀》二十人。又見《北堂書鈔》四十八,「桓帝即位,良曰:吉與朕有龍潛之舊,其封西鄉侯」。又《御覽》二百十引《魯國先賢志》與《書鈔》同
109
◇因水旱減奉詔五年七月
110
減虎賁、羽林住寺不任事者半奉,勿與冬衣。其公卿以下,給冬衣之半。《後漢·桓紀》
111
◇詔策車騎將軍馮緄五年
112
蠻夷猾夏,久不討攝,各焚都城,蹈籍官人。州郡將吏,死職之臣,相逐奔竄曾不反顧,可愧言也。將軍素有威猛,是以擢授六師。前代陳湯、馮、傅之徒,以寡從,郅支、夜郎、樓蘭之戎,頭懸都街,衛、霍北征,功列金石,是皆將軍所究覽也。今非將軍,誰與修復前跡?進赴之宜,權時之策,將軍一之,出郊之事,不復內御,已命有司祖于國門。《詩》不云乎:「進厥虎臣,闞如齷ⅲ敷敦淮蹋仍執醜虜。」將軍其勉之。《後漢·馮緄傳》
113
◇贈朱穆益州刺史詔六年四月
114
制詔:「尚書朱穆,立節忠亮,世篤爾行,虔恪機任,守死善道,不幸而卒,朝廷閔焉。今使權謁者中郎楊賁,贈穆益州刺史印綬,魂而有靈,嘉其寵榮。嗚呼哀哉!」《蔡中郎集·朱公叔鼎銘》
115
◇旱災盜賊郡免租詔九年正月己酉
116
比歲不登,人多饑窮,又有水旱疾疫之困。盜賊徵發,南州尤甚。災異日食,譴告累至。政亂在予,仍獲咎徵。其充大司農絕今歲調度徵求,及前年所調未畢者,勿復收責。其災旱盜賊之郡,勿收租,餘郡悉半入。《後漢·桓紀》
117
◇詔從事中郎應奉延熹中
118
蠻夷叛逆作難,積惡放恣,鑊中之魚,火熾湯盡,當悉ㄡ爛,以刷國恥。朝廷以奉昔守南土,威名播越,故復式序重任。奉之廢興,期在於今。賜奉錢十萬,駮犀方具劍、金錯把刀劍、革帶各一。奉其勉之。《後漢·應奉傳》注引謝承《書》,又《御覽》三百四十二引同
119
◇問段Χ討詔永康元年
120
先零東羌造惡反逆,而皇甫規、張奐各擁強眾,不時輯定。欲σ票東討,未識其宜,可參思術略。《後漢·段Υ》
121
◇詔報喬玄年月未詳
122
邊穀不得妄動,玄擅出,于是玄有汲黯憂民之心,後不以為常。《蔡邕集·太尉喬玄碑陰》
123
◇敕司隸冀州賑飢永壽元年二月
124
敕州郡賑給貧弱。若王侯吏民有積穀者,一切英勇菏分之三,以助稟貸;其百姓吏民者,以見錢雇直。王侯須新租乃償。《後漢·桓紀》
125
◇祠恭懷皇后祝文
126
孝曾孫皇帝志,使有司臣太常撫,夙興夜處,小心畏忌,不墮其身,一不寧。敢用煨砸輝大武,柔毛剛鬣,商祭明視,薌萁嘉薦,曾淖鹹鹺,豐本明粢,醪用薦酎,事于恭懷皇后。尚饗。《續漢·祭祀志下》注補引丁孚《漢儀》
URN: ctp:ws478905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5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