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序

《序》[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該資料是通過對對應底本影印本進行字符識別打造的初稿。若有錯字,請協助糾正
1
三垣筆記序
2
《三垣筆記》者何?崇禎丁丑,以司李內召入京,其明年戊寅,蒙懷宗端皇帝親策,簡入刑垣。又明年庚辰,清以大司寇不職,屢牘規之,為所噬,外遷,未及任,丁內艱。會司寇以罪廢,帝念清言,壬午蒙恩賜環,補吏垣。癸未春,間關淮濟入京,轉本垣右,尋轉工垣左。其秋,奉命冊封淮藩。明年甲申春三月,方脂車,值北變,隨復命金陵,晉掌兵垣,斯所歷『三垣』也。云『筆記』者,蓋自丁戊訖甲乙凡九載,舉清所聞見,以筆之書;非清所聞見,不錄也。所上諸疏,止錄其留中者,其已報,則亦弗悉錄也。蓋內之記註邸抄,多疑多諱;外之傳記誌狀,多諛多誣,故欲借清所見聞,誌十年來美惡賢否之真,則又清所不敢不錄也。然猶云目見與耳聞,不無疑信之别,故先舉清所灼見以筆之書。其因聞記者,猶云『附述』,終致其慎焉,而搃以數言括之;則于己恩固不敢飾瑜,即于己怨,亦不敢益瘢,惟存其公且平者云耳。
3
清初讀蔡孝來《尚論錄》,或曰「此君子之言也」。然清不是其言,其言之非,間有之,間有非,則偏。繼讀吳純所《吾徵錄》,或曰「此小人之言也」。然清不盡非其言,其言之是,間有之,間有是,則愈偏。獨夏彝仲《幸存錄》出,乃得是非之正,則以存公又存平,斯貴乎存耳。若清作是記,與是錄相先後,時殊事殊,而惟立言之不偏則無殊,苟彞仲見此,毋乃首頷是記亦如清首頷其錄,各許同心乎?
4
興化李清自序
URN: ctp:ws4967914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5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Do not click this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