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卷三十三

《卷三十三》[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該資料的標點符號由人工智能製作。此過程難免引入錯誤;若遇到標點錯誤,敬請自行修改。
1
欽定四庫全書
2
皇朝通志卷三十三
3
都邑畧
4
暢春園,在
5
京城西直門外十二里,地名海淀,聖祖仁皇帝以萬㡬之暇。
6
駐蹕於此,酌泉而甘,因明武清侯李偉故園址,改建周方十餘里,築宮設籞。
7
賜名暢春園時奉。
8
孝莊文皇后。
9
孝惠章皇后憩焉,政事㡬務,即裁決其中。
10
皇上御極後葺新園宇,每逢駐蹕圓明園敬奉。
11
聖母皇太后安憩於此宮門內。中為九經,三事殿後為。
12
春暉堂。其後為寢殿曰:
13
夀萱春永,其後為雲涯館館,後踰橋循山而北,有河池,南北立坊二,為玉澗,金流門內為瑞景,軒、軒後為林。
14
香山翠又後為延爽樓,樓左為式古齋,齋後為綺榭。園內築東西二隄,各數百步。東曰丁香隄,西曰蘭芝隄,皆通瑞景軒西隄外,別作一隄,曰桃花隄,東西兩堤之外,河流數道,環遶苑內,出西北門牐,注於垣外雲涯館。東南角門外,轉北為劍山,南為澹寧,居前殿為康熈年間。
15
聖祖御門聽政引。
16
見之所後殿為
17
皇上舊時讀書處,由大東門土山北循河岸西行為淵,鑑齋後臨河為雲容水態,左廊後為佩文齋。齋後西為葆光齋,東為蘭藻齋,淵鑑齋之前為藏輝閣。佩文齋之東為養愚堂,相對為藏。拙齋。小東門東垣內溪,北為清溪書屋後為𨗳和堂,西為藻思樓,後為竹軒。
18
春暉堂之西,出如意門為玩芳齋,山後為韻。松軒二層宮門外船塢之西,為無逸齋。
19
皇上詣園問。
20
聖母皇太后安,每傳膳視事於此。凝春堂在淵鑑齋之西,其東室為純約堂,其右為迎旭堂,純約堂東為迎。
21
凉精舍,迎旭堂後為曉烟榭河岸,以西為松栢室,其左為樂善堂,河上有閣曰蘂珠院。其北為觀瀾榭、蘂珠院西踰橋而北,為集鳳軒軒,後度河橋而西,為俯鏡清流。又循河而南,即苑之大西門,延樓列亘。其外即西花園之馬厰也。
22
暢春園西南垣為西花園,正宇為討源書屋,皇上問。
23
安之便率詣是園聽政,中有閲武樓,為肄武之所恭載。
24
聖祖仁皇帝御製《暢春園記》,都城西直門外十二里曰海淀淀,有南有北,自萬泉莊平池,湧泉奔流,㶁㶁滙於丹稜,沜沜之大以百頃,沃野平疇,澄波逺岫,綺合繡錯,蓋神臯之勝區也。朕臨御以來,日夕萬㡬,罔自暇逸,久積辛劬,漸以滋疾,偶縁暇時於兹游,憩酌泉水而甘顧而賞焉,清風徐引,煩痾乍除,爰稽前朝戚畹武清侯李偉,因兹形勝,構為別墅,當時韋曲之壯麗,歴歴可考,圯廢之餘,遺址周環十里,雖嵗逺零落,故蹟堪尋,瞰飛樓之鬱律,循水檻之逶迤,古樹蒼藤,往往而在,爰詔內司,少加規度,依髙為阜,即卑成池,相體,勢之自然,取石甓夫,固有計庸,畀值不役,一夫宮館苑籞,足為寧神怡性之所,永惟儉徳捐泰去雕,視昔亭臺邱壑林木泉石之勝絜,其廣袤十僅,存夫六七,惟彌望漣漪水,勢加勝耳!當夫重巒極浦,朝烟夕霏,芳萼發於四序,珍禽喧於百族,禾稼豐稔,滿野鋪芬,寓景無方,㑹心斯逺,其或穱稌,未實暘雨,非時臨陌以憫胼胝,開軒而察溝澮,占離畢則殷然望詠,雲漢則悄然憂宛,若禹甸周原在我戶牖也,每以春秋佳日,天宇澄鮮之時,或盛夏鬰蒸炎景,鑠金之候,㡬務少暇,則祗奉頥養,游息于兹,足以迓清和而滌煩暑,寄逺矚而康慈顔,扶輿後,先承歡愛,日有天倫之樂焉,其軒墀爽塏以聴政事,曲房邃宇以貯簡編,茅屋塗茨,畧無藻飾于焉,架以橋梁,濟以舟楫,間以籬落,周以繚垣,如是焉而已矣,既成而以暢春為名,非必其特宜于春日也。夫三統之迭建,以子為天之春丑,為地之春寅,為人之春,而易文言稱「乾元統天,則四徳皆元,四時皆春也。先王體之以對時育,物使圓頂,方趾之衆,各得其所,跂行喙息之屬,咸若其生,光天之下熙熙焉,皥皥焉八風,罔或弗宣六氣罔或弗達,此其所以為暢春者也。若乃秦有阿房,漢有上林,唐有繡嶺,宋有艮嶽金釭璧帯之飾,包山跨谷之廣,朕固不能為,亦意所弗取,朕匪敢希蹤古人,嫓美曩軌,安土階之陋,惜露臺之費,亦惟是順時宣滯,承顔致養,期萬類之乂和,思大化之周浹,一民一物,念兹在兹,朕之心豈有已哉?於是為之記,而系以詩詩曰:
25
昔在夏姒,克儉卑宮,亦越姬文,勿亟庶攻。若稽古訓,是欽是崇,箴銘戶牖,夙夜朕躬。棟宇之興,因基前代,巖宿丹霞,檐棲翠靄。營之度之,以治蕪廢。有沸泉源,汪濊斯在。駕言西郊,聊駐綵斿。甘彼挹酌,工築斯謀,瑩澈明鏡,縈帶芳流,川上徘徊,以泳以游。因山成峻,就谷斯卑,咨彼將作,毋曰改為。松軒茅殿,實惟予宜,亦有樸斵。予尚念兹,撰辰經始,不日落成,豈曰游豫,燕喜是營,展事慈闈,那居髙明,遐矚俯瞰,聊用娛情,粵有圖史,藏之延閣,惟此大廡,㑹彼朱襮,鬰鬰溝塍,依然耕鑿,無假人工,𣺌彌雲壑,有鷁其舟,有虹其梁,可帆可涉於焉徜徉文武之道,一弛一張,退省庶政,其罔弗臧。嘗聞君徳,莫大於仁,體元出治,於時為春。願言物阜,還使俗醇,暢春之義,以告臣鄰。
26
圓明園在。
27
暢春園北康熈四十八年,建世宗憲皇帝潛邸時。
28
聖祖賜園也。
29
御極後,稍加修葺,具朝署之規。大宮門內為出入賢良門中為
30
正大光明,殿東為
31
勤政殿為常時聴政之所。皇上御極後,毎嵗初春,即駐蹕於此,咨度機務,引見百官,皆日以為常,為門凡十有八:園中之水,發源玉泉山,由西馬厰入進,水牐支流派衍至園內由出水牐,一在明春門北,一在蘂珠宮,北達苑牆,經長春園,東入清河,園內四十,景各有。
32
御製詩詞紀之首曰正大光明,即園中正殿也。後為夀山口,東為洞明堂,一曰勤政親賢,為勤政殿中。
33
世宗御書額後楹額曰為「君難」,東為飛雲,軒為「靜鑑」,閣閣後殿宇為「保合」,太和後為「富春樓」,一曰「九州清晏」。
34
前層恭懸。
35
聖祖御書圓明園額,次層殿為奉三,無私。後殿為九州清晏,東為天地一家,春西為樂安和,又西為清暉閣。
36
閣左右有松雲樓、露香齋、涵徳書屋茹古堂諸勝,别為清暉閣四景:一曰鏤月開雲,在富春樓之後,舊名牡丹臺,康熙壬寅春。
37
皇上覲
38
聖祖於斯堂之內承奉。
39
恩㫖養育宮中,乾隆三十一年御題額為「紀」。
40
恩堂後宇為御蘭芬。一曰天然圖,畫北為朗吟閣,又北為竹薖樓,東為五福堂。迤北宇為竹深荷淨,其東渡
41
河為蘇堤春曉,一曰碧桐書院,其西巖有雲岑亭,一曰慈雲普䕶樓中奉觀音大士,前殿南臨後湖為歡喜佛塲。一曰上下天光,為臨湖樓宇,其後為平安院,一曰杏花春館,西北為春雨軒,軒西為杏花村,軒後東為鏡水齋,西北室為抑齋。又西為翠㣲室,一曰坦坦蕩蕩,前宇為素心堂,後宇為光風霽月,東北為知魚亭。又東北為萃景齋,西北為䨇佳齋,一曰茹古涵。今其後方宇為韶景軒,軒前東為茂育齋,西為竹香齋,又北為靜通齋。一曰長春仙館,為皇上舊時。
42
賜居之所。
43
登極後,復加修飾。其後恭值佳辰令節迎奉聖母,皇太后為膳寢之所,後宇為緑,䕃軒正宇,西廊後為麗景軒,仙館之西為含碧堂,堂後為林虛桂靜左。
44
為古香齋東楹有閣,為抑齋堂。稍東為隨安室,由仙館西南門迤西為藻,園內為曠然。堂堂後為貯清書屋。堂東池上為夕佳書,屋稍北為鏡瀾榭。東南為凝眺樓,為懷新館,西北為湛碧軒,一曰「萬方安和建宇池中,形如卍字。南面正室為萬方安和,餘為佳氣。迎人為四:方寧靜為碧溪,一帶為山水,清音為神洲。三島為髙山,流水為枕流,潄石為洞天深處。得景凡九:一曰武陵春色,舊名桃花塢,雍正四年。
45
皇上讀書於此,顔曰樂善堂,旋移居長春仙館池,北軒為壺中,日月長,東為天然佳妙,武陵、春色之西為全璧堂,堂後由山口入桃花塢東為綰春,軒軒東北為品詩堂,一曰山髙水長,重樓亘峙,地勢寛敞為外藩,朝正錫宴,陳設火戲,及平時宿衞士較射之所,一曰月地雲居,為梵宇最勝處,東為法源樓,一曰鴻慈永祜,即
46
安佑宮,坊座額也,為供奉聖祖。
47
世宗神御之所。東南為致孚殿,宮之後垣西北為紫碧山,房前宇為橫雲堂,東南為豐樂軒,北為霽華樓迤。
48
東為景暉樓,橫雲堂西池上為澄素樓,一曰彚芳書院內宇為抒藻,軒後為涵逺齋齋之前,西垣內為翠照樓,東垣內為倬雲樓,又東為睂月軒、倬雲樓,南稍東為隨安室。又東逾溪橋為斷橋。殘雪,一曰日天琳宇。有中前樓、中後樓、西前樓、西後樓,東別院為瑞應宮,凡樓宇上下皆供佛像及諸神位。一曰澹泊。寧靜殿為田字式,凡四門。東北面皆有樓樓,下稻田彌望。東為曙光樓,殿之東門外為翠扶樓。西門外別垣內為多稼軒,左右有靜香、書屋、互妙樓諸勝,別為多稼。軒十景:一曰映水蘭香,東南為釣魚磯,北為印月池。池北為知耕織,又北稍東為濯鱗沼,西南為貴織山堂中祀蠶神,一曰水木明瑟。其北稍西為文源閣,藏貯四庫。全書閣西為栁浪聞鶯,一曰濓溪樂處,後宇為雲香、清勝。東垣為芰荷深處,折而東北為香雪廊。其東有樓為雲霞舒卷,其南為彚萬、總春之廟中祀花神。東北有樓為香逺益清,其西為樂天,和為味真。書屋:一曰多稼如雲,前宇為芰荷香,一曰魚躍鳶飛,四面為門,東廂為暢觀。軒西南為鋪翠,環流樓南為傳妙室。一曰北逺山村,北岸為繪雨精舍,其西南為水村圖。又西有樓,前後相屬,前為皆春閣,後為稻涼樓。又西為涉趣樓,右為湛虛書屋。東北踰橋而西,為湛虛翠軒,又西為耕雲堂。又西為若帆之閣,一曰西峯秀色。其東為含韻齋,東南為自得,軒後垣之西為花港觀魚。一曰四宜書屋,即安瀾園之正宇也。皇上幸海寧陳氏園。
49
賜名安瀾,兹畧仿其意,因以命名,東南為葄經,館西南為無邉風月之閣,又西南為涵秋堂,北為烟月清真樓樓,西稍南為逺秀山房,其北踰橋為染霞樓大。 共為安瀾園十景:一曰方壺勝境樓宇臨池南建坊座,其北樓宇為噦鸞殿,又北為瓊華樓,噦鸞殿東為蘂珠宮,方壺勝境之西北為三潭印,月又西北為天宇空明,其後為澄景堂堂,東為清曠樓,西為華照樓,一曰澡身浴。徳在福海西南隅,即澄虛榭正宇也,西為靜香館,又西為解慍書屋,西南為曠然閣,其北度橋為望瀛洲,又北為深栁。讀書堂堂北為溪月松風,一曰平湖。秋月在福海西北隅,東南度橋為兩峯插雲,又東南為山水樂。其北為君子軒,為藏密樓,一曰蓬島。瑤臺在福海中央,舊名蓬萊洲,殿前東為暢襟樓,西為神洲,三島東偏為隨安室,東南度橋為東島,西北度橋為北島,一曰接秀山,房在福海東,其後稍東為琴趣軒,其北為尋雲樓,東南為澄練樓樓,後為怡然書屋,山房之南為攬翠亭,一曰别有洞天,西為納翠樓,西南為水木清華之閣閣西稍北為時賞齋,一曰夾鏡鳴琴,南為聚逺樓,東為廣育宮中奉君碧霞元,前建坊座後為凝祥殿,宮之東為南屏晚鐘,又東度橋為西山,入畫為山容水態,夾鏡鳴琴之西為湖,山在望為洞裏長春:一曰涵虛朗,鑑在福海東,即雷峯夕照正宇也。有尋雲榭貽蘭庭諸勝,一曰廓然大公在福海西北隅,有䨇鶴齋、峭蒨居、影山樓、綺吟堂諸勝,别為廓然大公八景。一曰坐石臨流,溪水周環其下,一曰麴院風,荷其西佛樓,為洛伽勝境。其南跨池為橋,立坊楔,西為金鼇,東為玉蝀、金鼇,西南宇為四圍,佳麗玉蝀,東亭為飲練長虹。又東南度橋,折而北,設城關為寧和鎮麴院,風荷之北為同樂園。其前為清音閣,東為永日堂,中有南北長街,街西為抱樸草堂,街北為舍衞城,城南面為多寳閣。正殿為夀國,夀民後為仁慈殿,又後為普福宫,城北為最勝閣,一曰洞天深處在如意館西稍南。前宇四所,乃諸皇子所居西為。
50
諸皇子肄業之所,前為前垂,天貺中為中天景物,東宇為斯文在兹中奉師,至聖先。後為後天不老。
51
圓明園之東曰:
52
長春園本園東垣外隙地,就添殿宇數所,依長春仙館。
53
賜號即以名園園門內正宇為澹懐,堂後為衆樂亭。其後河北敞宇為雲容,水態南北為含經堂,後為淳化。
54
軒又後為藴真齋,含經堂之東為味腴書屋,亦名霞翥樓,為淵映。齋堂之西為梵香樓,為涵光室,自澹懐堂迤西濱河為蒨園,有朗潤齋、湛景樓諸勝,別為蒨園、八景蒨園,後河北岸為思永齋,齋東別室曰小,有天園齋,西稍南河,外為得全閣,南為寳雲樓,北為逺風樓。齋北河流滙處為樓,宇三層,曰海嶽,開襟樓之東為法慧寺,又東為寳相寺,由寳相寺、度城闗而東,迤南為翠交,軒北為愛山樓,又北為澤蘭堂愛山樓,東北宇為平疇,交逺風,其東為叢芳榭,後為琴清齋。叢芳榭之東為獅子林,有納景堂、清閟閣,諸勝別為獅子林八。景又有清淑齋、探真、書屋諸勝為獅子林,續八景。其南為玉玲瓏館,北為林光澹碧,東為鶴安齋,西南為蹈和堂。玊玲瓏館之東南為映清齋,齋東為鑑園,北為潄瓊齋,其東為師善堂。鑑園之西南為如園,內為敦素堂,堂北稍東為冠霞閣。又東為明漪樓,由如園山徑西行,即澹懐堂之東垣門。
55
恭載。
56
世宗憲皇帝《御製園明園記》:圓明園在暢春園之北,朕藩邸所居賜園也,在昔。
57
皇考聖祖仁皇帝聴政餘暇,遊憩於丹稜沜之涘,飲泉水而甘,爰就明戚廢墅,節縮其址,築暢春園,熙春盛暑,時臨幸焉。朕以扈蹕拜。
58
賜一區林臯清淑,波淀渟泓因高就深,傍山依水,相度地冝,構結亭榭,取天然之趣,省工役之煩。檻花堤樹,不灌溉而滋榮巢,鳥池魚樂,飛潛而自集。蓋以其地形爽塏,土壤豐嘉,百彚易以蕃昌,宅居於兹,安吉也園,既成仰荷。
59
慈恩錫以園額,曰「圓明。朕嘗恭迓,鑾輿欣承。
60
色笑慶天倫之樂,申愛日之誠,花木林泉,咸增榮寵。及朕纉承大統,夙夜孜孜,齋居治事,雖炎景鬱蒸,不為避暑。迎涼之計,時踰三載,僉謂大禮告成,百務具舉。宜寧神受福,少屏煩喧,而風土清佳,惟園居為勝,始命所司,酌量修葺,亭臺邱壑,悉仍舊觀。惟建設軒墀,分列朝署,俾侍直諸臣,有視事之所,構殿於園之南,御以聴政,晨曦初麗,夏晷方長,召對咨詢,頻移晝漏,與諸臣相接,見之時為,多園之中,或闢田廬,或營蔬圃,平原膴膴,嘉頴穰穰,偶一眺覽,則遐思區夏,普祝有秋,至若慿欄觀稼,臨陌占雲,望好雨之知時,冀良苖之應候,則農夫勤瘁,穡事艱難,其景象又恍然在苑囿間也。若乃林光晴霽,池影澄清,淨練不波,遥峯入鏡,朝暉夕月,映碧涵虛,道妙自生,天懐頓朗,乘幾務之少暇,研經史以陶情,拈韻揮毫,用資典學,凡兹起居之有節悉由。
61
聖範之昭,垂隨地恪。遵㒺敢越,軼其采椽。栝柱素甓,版扉不斵。不枅不施,丹艧則法。
62
皇考之節儉也,晝接臣僚,宵披章奏。校文於墀,觀射於圃。燕閒齋肅,動作有恒則法。
63
皇考之勤勞也,春秋佳日景物芳,鮮禽奏和聲花凝湛露偶召,諸王大臣,從容遊賞。濟以舟楫,餉以果蔬。一體宣情,抒寫暢洽。仰觀俯察,游泳適宜。萬象畢呈,心神怡曠此則法
64
皇考之親賢禮下,對時育物也,至若嘉名之錫以圓明,意㫖深逺,殊未易窺,嘗稽古籍之言,體認圓明之徳,夫圓而入神,君子之時中也,明而普照,達人之睿智也,若舉斯義以銘戶牖,以朂身心䖍體。
65
天意永懐。
66
聖誨含煦品彚,長養元和。不求自安,而期萬方之寧謐。不圖自逸,而冀百族之恬熙。庻幾世躋春臺,人遊樂國。廓鴻基於孔固,綏福履於方來。以上答。
67
皇考垂祐之深恩,而朕之心,至是或可以少慰也,夫爰宣示予,懐而為之記。
68
恭載。
69
皇上御製圓明園後記。
70
昔我
71
皇考因。
72
皇祖之賜園,修而葺之,畧具朝署之規,以乗時行,令布政親賢,而軒墀、亭榭凸山凹池之紛列於後者,不尚其華,尚其樸,不稱其富稱,其幽樂蕃植,則有灌木叢花、怒生笑迎也,騐農桑則有田廬蔬圃,量雨較晴也。松風水月入襟懐,而妙道自生也。細旃廣廈,時接儒臣,研經史以淑情也,或怡悅於斯,或歌詠於斯,或惕息於斯我。
73
皇考之先,憂後樂一
74
皇祖之先憂後樂,周宇物而圓明也。圓明之義,蓋君子之時中也」。皇祖以是名賜。
75
皇考
76
皇考敬受之而身心以朂戶,牖以銘也。不求自安,而期萬方之寧謐。不圖自逸,而冀百族之恬熙則又我。
77
皇考綏履,垂裕於無窮也。予小子敬奉。
78
先帝宮室苑囿,常恐貽羞,敢有所增益,是以踐阼後。所司以建園請郤之,既釋服爰仍。
79
皇考之舊園而居焉。夫帝王臨朝視政之暇,必有遊觀曠覽之地,然得其宜適,以養性而陶情,失其宜適以玩物,而䘮志宮室服御竒技玩好之念切,則親賢納諫、勤政愛民之念踈矣,其害可勝言哉。我
80
皇考未就。
81
暢春園而居者,以有此。
82
圓明,園也,而不斵不雕,一皇祖淳樸之心。然規模之宏敞,邱壑之幽深,風土草木之清佳,高樓邃室之具備,亦可稱觀。止實天寶地靈之區,帝王豫遊之地,無以踰此,後世子孫必不舍此而重費民力,以創建苑囿,斯則深契朕法。
83
皇考勤儉之心,以為心矣。藉曰:
84
祖考所居,不忍居也則。
85
宮禁又當何如?晉張老之善頌,甚可味也。若夫建園之始末。
86
聖人對時,育物修文,崇武煦萬彚。保太和期,躋斯世。於春臺,遊斯人,於樂國之意則已具。
87
皇考之前記予小子,何能贊一辭焉?靜明園在。
88
圓明園西玉泉山麓,康熙十九年建。初名澄心,三十一年易名靜明我。
89
皇上幾餘臨憩,畧加修葺。園為門凡六,園內有十六景,首曰廓然大公宮門內。
90
正殿也為
91
臨幸時,聴政之所,北臨後湖,一曰芙蓉,晴照西為虛受堂,一曰玉泉趵突,為天下第一泉,一曰竹罏山房,仿恵山聴松庵製得名,南為開錦齋,後為觀音洞,其上為賞遇,樓南為呂祖洞。一曰聖因,綜繪仿西湖行宮景得名,其西為寫流軒軒後為層明宇,又西為福地幽居,後為冠峯亭,一曰繡壁,詩態北為水月庵,其北為聖縁寺,又北為仁育宮中祀齊東嶽天 聖帝,一曰溪田課耕,又西為迸珠泉,一曰清凉禪窟,後為嘉䕃堂堂,東為霞起樓,西為犁雲亭,清涼禪窟之北為涵漪齋,西為飛淙閣,東為練影堂,稍南為掛瀑簷涵漪,齋之西為妙喜寺。一曰采香雲徑,其南有樓為靜怡書屋,采香雲徑稍北,折而東為招鶴庭。一曰峽雪琴,音額為麗矚軒,一曰玊峯塔,影仿金山,妙高峯為之,前為香嚴寺,右為妙高室,北峯上為妙高寺,殿後為妙高塔,又後為該妙齋,峯之西為崇靄軒,其東為含醇室,後為詠素堂妙高寺東山麓為含經堂,東北臨溪,為書畫舫,一曰風篁清聴,東為如如室,西為近清閣,又西稍南為飛雲㟪風篁,清聴之西,逾橋而南,池東為延緑㕔,池西為試墨泉,一曰鏡影涵虛,南為分鑑曲。又南為寫琴廊,迤南為含暉堂,後為清音齋。齋西山麓為碧雲深處,東為心逺閣,一曰裂帛湖,光當玊峯東麓,臨裂帛湖,由心逺閣,折而北為羅漢洞,又上為水月洞,一曰雲外鐘聲,在古華嚴寺之後。一曰翠雲嘉䕃,即華滋館也,後為翠雲堂,東為甄心齋,其東即小南門,稍南為東宮門。
92
靜宜園在。
93
圓明園西香山即香山寺故址,聖祖仁皇帝於此置行宮。乾隆十年,重加修葺,賜名靜宜園。園有二十八景宮,門內首曰勤政殿園中。
94
正殿也為
95
臨幸時,聴政之所,殿前為月河,殿後北為致逺齋,西為韻琴,齋為聴雪,軒東有樓為正直,和平殿後西為橫秀館,由山南折而東為清寄軒,一曰麗曯樓,一曰緑雲舫,一曰虛朗,齋南為畫禪室,後為學古堂,東為郁蘭堂,西為佇芳樓,其外東西南北各設四面宮,門東為帶水屏山,其西為對瀑,北為懷風樓,其左為琢情之閣,東南為得一書,屋西為山陽,一曲精廬,一曰瓔珞巖,其上為緑。筠深處一曰翠微亭,一曰青未了,亦亭名,一曰馴虎坡,一曰蟾蜍峯,其北稍東為松隖雲莊。又東有樓為憑虛致爽,一曰栖雲樓,一曰知樂濠,一曰香山寺,舊名永安寺,亦曰甘露寺。
96
皇上易今名,一曰「聴法松,即香山寺,殿門外松也。北為海棠院,一曰來青軒,西為妙高堂,軒之西南為歡喜園。一曰唳霜臯,亦亭名。由香山寺西北,由盤道上為洪光寺。一曰香嵓室,即洪光寺中殿宇,一曰霞標磴,一曰玉乳泉,一曰絢秋林,一曰雨香館。其後為洒蘭書,屋南為林天石海自。
97
勤政殿以迄雨香館,是為內垣為景凡二十:一曰晞陽阿,其西為朝陽洞,一曰芙蓉坪。其東宇為靜如太古:一曰香霧窟,即靜室也。東南宇為竹罏精舍。其北巖間碣為西山晴雪。一曰栖月崖,其西宇為得趣書屋,一曰重翠,崦東南為玉華寺,一曰玊華岫,有泉名玊華泉。其東為臯塗精舍,一曰森玉笏,東北為超然堂。堂南為曠覽臺,後為碧峯館,一曰隔雲鐘,亦亭名,自晞陽阿以迄隔雲鐘,是為外垣,為景,凡八。
98
恭載。
99
皇上御製靜宜園記》。
100
乾隆乙丑秋七月,始廓香山之郛,薙榛莽,剔瓦礫,即舊行宫之基,葺垣築室,佛殿琳宫,參錯相望,而峯頭嶺腹。凡可以占山川之秀,供攬結之竒者,為亭,為軒、為廬、為广、為舫,室為蝸寮,自四柱以至數楹,添置若干區。越明年丙寅,春三月而園成,非創也,葢因也昔我
101
皇祖於西山名勝古刹,無不曠覽遊觀興至,則吟賞託懐,草木為之含輝,巖谷因而增色,恐僕役侍從之臣或有所勞也,率建行宮,數宇於佛,殿側無丹艧之飾,質明而徃信,宿而歸牧圉,不煩如岫雲皇姑香山者皆是而惟香山去圓明園十餘里而近。乾隆癸亥,余始徃遊而樂之,自是之後,或值幾暇,輒命駕焉。蓋山水之樂,不能忘於懐,而左右侍御者之揮,雨汗而冒風塵,亦可厪也於是乎就。
102
皇祖之行宮,式葺式營,肯堂肯構樸儉,是崇志則先也。動靜有養,體智仁也,名曰靜,宜本周子之意,或有合於先天也。殿曰勤政,朝夕是臨,與羣臣咨政要而籌民瘼,如圓明園也,有憩息之樂,省徃來之勞,以恤下人也。山居望逺村平疇,耕者耘者,饁者穫者斂者歴歴在目杏花、菖葉足以騐時令而備農經也。若夫巖巒之怪特,林薄之華滋,足天成而鮮人力,信乎造物靈奥,而有待於靜者之自得耶?凡為景二十有八,各見於《小記》而系之詩。
103
清漪園在
104
圓明園西萬壽山之麓,本名甕山。乾隆十六年,恭逢聖母皇太后六旬萬夀,建大報恩延夀寺於山之陽,命名萬夀山,並疏導玉泉諸派滙於西湖,易名曰昆明湖。中設戰船,仿福建、廣東廵洋之制。香山健鋭營弁兵於湖內,按期水操,就昆明湖堤岸為園,賜名清漪宮門內。
105
正殿亦曰勤政,為
106
臨幸時,聴政之所,殿後北達怡春堂,西為玉瀾堂,北為宜芸館,館之西為樂夀。堂堂前為青芝岫堂,後折而西,方池之北為樂安和,又西北為養雲軒,軒後為飡秀亭,西為無盡意。軒又西稍北為圓朗齋,無盡意軒之西為。
107
慈福樓西即大報恩延夀寺,寺西為羅漢堂,堂後為寳雲閣,閣西為邵窩,為雲松巢。又西為澄輝閣,閣東南。
108
有樓曰山色湖,光共一樓,樓西為聴鸝館,館西為石文亭,為石舫,其北有樓為延清賞,西為曠觀齋,又西為水周堂。自怡春堂後,城闗迤北為恵山園,仿恵山寄暢園,規制為之。有載時堂、墨妙軒、就雲樓、澹碧齋、水樂亭,知魚橋尋詩,逕涵光洞諸勝,別為恵山園,八景園之西為雲繪,軒軒東為延緑,軒後廊有樓為隨安室,雲繪軒,又西為花承閣,閣之左為多寶琉璃塔閣,西北度城闗樓。又西折而北,即園之北樓門。
109
恭載
110
皇上御製萬夀山《昆明湖記》,嵗己巳,考通恵河之源,而勒碑於麥莊橋,元史所載引白浮甕山諸泉云者,時皆湮沒不可詳。夫河渠,國家之大事也,浮漕利渉灌田,使漲有受而旱無虞,其在導洩有方而瀦蓄不匱乎?是不宜聴其淤閼,泛濫而不治,因命就甕山前,芟葦茭之叢雜,浚沙泥之隘塞,匯西湖之水,都為一區,經始之時,司事者咸以為新湖之廓與深,兩倍於舊,踟蹰慮水之不足,及湖成而水通,則汪洋漭沆,較舊倍盛,於是,又慮夏秋汛漲,或有疏虞,甚哉,集事之難可與樂成者,以因循為得計,而古人良法美意,利足及民而中止不究者皆是也。今之為牐、為壩、為涵洞,非所以待汛漲乎,非所以濟溝塍乎?非所以啟閉以時,使東南順軌以浮漕而利涉乎?昔之城河水不盈尺,今則三尺矣,昔之海甸無水田,今則水田日闢矣,顧予不以此矜其能而滋以懼,蓋天下事必待一人,積思勞慮,親細務有弗辭,致衆議有弗恤,而為之以僥倖,有成焉,則其所得者必少,而所失者亦多矣,此予所重慨夫集事之難也。湖既成因,賜名萬夀,山昆明湖,景仰放勲之蹟,兼寓習武之意,得泉甕山而易之,曰萬夀云者,則以今年恭逢。
111
皇太后六旬大慶,建延夀寺於山之陽故爾,寺别有記,兹特記湖之成,並《元史》所載泉源始末廢興所由云。
112
恭載。
113
皇上御製萬夀山清漪園記》、《萬夀山昆明湖記,作於辛未,記治水之由,與山之更名,及湖之始成也,萬夀山清漪園成於辛巳,而今始作記者,以建置題額間,或緩待而亦有所難於措辭也。夫既建園矣,既題額矣,何所難而措辭以與我初言有所背,則不能不愧於心,有所言,乃若誦吾過而終不能不言者,所謂君子之過,予雖不言,能免天下之言之乎?蓋湖之成,以治水山之名以臨湖,既具湖山之勝,槩能無亭臺之㸃綴,事有相因,文縁質起,而出內帑給僱直,敦樸素祛藻,飾一如圓,明園舊制,無敢或踰焉,雖然,圓明園後記有云:不肯舍此重,費民力,建園囿矣,今之清漪園非重建乎?非食言乎以臨湖而易山名,以近山而創園囿,雖云治水,誰其信之?然而暢春以奉東朝,圓明以恒莅政,清漪靜明,一水可通,以為勅幾,清暇㪚志澄懐之所,蕭何所謂無令後世有以加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及憶司馬光之言則又爽,然自失園雖成,過辰而徃,逮午而返,未嘗度宵,猶初志也,或亦有以諒予矣。
114
長河樂善園在西直門外長河之上,其水發源於玊泉,由昆明湖之秀漪橋東流注於此,謂之長河。自西直門外高梁橋之北為倚虹堂。乾隆十六年,聖母皇太后六旬萬夀,自長河至高梁橋,易輦進宮,因建是堂。其西二里許為樂善園,舊為康邸,園亭頽廢。
115
已乆,乾隆十二年重加修葺,有含清齋、藴真堂,鸞舉軒諸勝為
116
皇上幸
117
圓明園,進舸所必經之路。南苑在永定門外二十里,元為下馬飛放泊,明永樂中增廣。其地中有海子,大小凡五。以禁城北之積水潭,亦名海子,故此別名南海子。
118
本朝設總尉、防禦等官守之。周垣百二十里,為門凡九。蕃育禽獸其中,為行圍講武之地。南紅門及舊衙門、新衙門、團河等處俱設有。
119
行宮
120
等,謹案:禹貢首列冀州,以其為帝都所在,第考其時堯都平陽,舜都蒲坂,禹都安邑,皆居河東之界,雖在冀州境內,非即燕薊之地也。鄭氏都邑,畧謂中原無事則居河之南,中原多事則居江之南,以汴梁為戒,而特取南陽,可以建都,蓋其時燕薊之境久入於金,故置而不論,其所稱依河為固,依江為固者,猶是偏安之見,豈議都之定論哉?自漢桓寛鹽鐡論,謂燕之涿薊,富冠海內,為天下名都」,宋朱子亦謂古今建都之地,莫過於冀,自為不易之論。遼之南京,金之中都,元之大都,明之北京,歴代相因,未之或改我。
121
朝誕膺
122
景命都邑,由舊而政教維新列。聖相承治,隆化洽我。
123
皇上握健行廣運之模,厪保泰持盈之計。建中立極久,道化成用奠我。
124
國家億萬世,丕丕基,猗歟盛哉!
125
皇朝通志卷三十三
URN: ctp:ws499857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