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卷一百七十四

《卷一百七十四》[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該資料的標點符號由人工智能製作。此過程難免引入錯誤;若遇到標點錯誤,敬請自行修改。
1
欽定四庫全書
2
山堂肆考卷一百七十四 明。 彭大翼 撰宫室。
3
僧寺。
4
事物紀原,漢明帝時,攝摩騰竺法蘭始自西域,以白馬䭾經来,初止鴻臚寺,遂取此寺名剏白馬寺,此寺之始也。
5
白馬
6
通鑑梁紀》:天竺國有伽藍,名招提。其處大富,有惡國三,利其財,將毀之,有一白馬繞塔,悲鳴,即停毀。自後改招提為白馬。
7
烏龍
8
寺在衡州沅江縣西內,有龍墨池、雲門。
9
雲門寺在紹興府城南雲門山,晉王獻之居此,嘗有五色祥雲,故詔建寺,號「雲門杜甫詩若耶溪。雲門寺青鞋布襪,從此始。
10
雪竇
11
奉化縣西北雪竇山中。有雪竇寺,唐時建。宋淳祐中,賜御書「應夢名山」四大字。
12
净覺。
13
寺在瑞州府新昌縣西,劉宋武帝建唐栁公權書額真空。
14
寺在台州府西南。舊  宋李輔詩:「括蒼山上雲山,好雲,亦好可憐山下僧,㸔雲不知老。
15
金山
16
寺在潤州金山上,唐有頭陀㫁手以建伽藍,忽一日,江邉獲金數鎰表聞,因賜名金山寺。唐張祜詩:「一宿金山寺,㣲茫水國分,僧歸夜●月,龍出曉堂雲,樹影中流見鐘聲,兩岸聞,因悲在朝市,終日醉醺醺」。又湖廣武昌府興國州北有銀山寺,蘇軾與李仲覽過此,書「鐡壁」二字,世傳以為銀山鐡壁。
17
鐡塔
18
寺在應天府西北岡上,劉宋時建。前有二鐡塔,因名。又揚州城內有石塔寺,舊名木蘭院,即唐王播題詩處。宋改院曰石塔寺。
19
甘露
20
寺在潤州北固山上呉甘露中,建因名,內有梁武帝所書天下第一江山」六字,及所鑄大鐡鑊二、可容百斛,畫獅子一、菩薩二,皆陸探㣲筆,又有石如羊,謂之「狼石」,相●、孔明、孫仲謀,論曹公坐石也。李衛公徳裕所建祠堂,有「手植桂合抱宋沈存中詩:「丞相髙齋半草萊,舊時風月滿亭臺,地從日月生時見,天到江山盡處回,三國是非春夢㫁,六朝城闕野花開心隨流,水漫漫去,流徧烟村半日来」。
21
慈雲。
22
寺在金壇縣,治之東《黃山谷詩:城東寳坊,金碧重道人,脩惠剪蒿蓬,一瓶一鉢三十年,瓊榱碧瓦上秋空,稻田摹衲擁黄髪,更築書閣諸天中,三后在天遺聖墨,百神受職扶琳宮。文思帝澤餘溫潤,雨露下國常年豐。貢川章川結襟帶,梅嶺桂嶺來朝宗。參旗斗柄略,欄楯清坐耳。聞河漢風道人飽,參口掛壁頗喜作,詩如巳公家風秀,句刻琬琰,邀我落筆何能工,安得雄文壓聖境,九原喚起杜陵翁。
23
虎丘
24
寺在蘇州虎丘山,晉司徒王珣與弟珉捨宅為之。其寺有生公講堂、劉禹錫《虎丘西寺詩》、呉王冠劍作塵埃,塟地翻為七寳臺,石砌百尋光似鏡,井輪千轉響成雷,昔年棣蕚聨枝發,今日蓮宮並蒂開,更有女郎墳在此,時時雲雨試僧來」。
25
鶴林
26
寺在潤州黄鶴山上,舊名竹林寺,劉宋髙祖㣲時常獨臥,講堂上有五色龍章,及登極,改今名。唐李涉《題寺中僧室》詩:「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閒」。
27
棲霞
28
寺在金陵攝山上,齊時建。中有隋文帝藏舍利塔,後有天開巖。
29
落星
30
《黃山谷》詩:落星開士深結屋,龍閣老翁來賦詩,小雨藏山客坐久,長江接天帆到遲宴寢清香與世隔」,畫圖妙絶無人知」,蜂房各自開户牗」,處處煮茶藤一枝」。按南康府,彭蠡湖西北有落星湖,湖有小山,相傳星,墜水所化。又陳王僧辯破侯景於落星灣,及宋孟太后過落星寺,舟覆,宫人溺死者十數,惟太后舟無虞,皆此處也。長干。
31
寺在金陵聚寳門外呉赤鳥間,有康居國,異僧領徒至長干里,結茅行道,能致如来,舍利孫權為建塔奉焉。名寺曰建初,實江南塔寺之始。梁名長干寺,宋改名天禧。及明朝,永樂初,徹其舊而斥大之,賜名大報恩寺。按聚寳門外地名有大長干,小長干寺在其中也,江東人謂山隴之間曰干。
32
大果。
33
寺在南康府建昌縣治東,唐大厯間建,因寺有梨樹結,實大如斗,故名。
34
慈恩。
35
慈恩寺在西安府城南曲江池側,本隋無陋寺之地,唐武徳初,廢貞觀三十年,髙宗在春宫,為其母文徳皇后祈福,即其地建寺,故名慈恩。南院臨黃蕖,竹木森邃,為京城之最。西院浮圖六級,髙三百尺。永徽三年,沙門●奘立浮圖內,有梵本諸經數十匣,浮圖前東堦,立太宗皇帝三藏聖教敘及髙宗皇帝述聖記二碑,并禇遂良書。
36
祥符
37
寺在南康縣治東北,宋時建邑人鍾福肄業於此,手植小松。一夕,夢朱衣●冠者告曰:「松圍三尺子,當䇿名」。後三十始登科,南歸視松,果如所夢。
38
兩塔
39
譬喻經罽賔,國有兩塔寺、五臺。
40
大理府㸃蒼山十四峰之半,有鶴雲寺。其北有石雲寺,又十五峰,下有盤龍、聖元、五臺三寺。
41
衡嶽
42
寺在衡山縣集賢峰,唐韓愈宿。此有題門樓詩湘宮。
43
劉宋虞愿為散騎常侍,明帝起湘宫寺,費極奢侈,又起莊嚴刹十層不可立,分為兩刹,各五層,帝曰:「卿至湘宮寺未?我起此寺,是大功徳」。愿曰:「陛下起此寺,皆是百姓賣兒販婦錢所為,佛若有知,當慈悲哀愍,罪髙浮圖,何功徳之有?」帝怒,使人馳曵下殿。
44
戒珠
45
越州戒珠寺,即王羲之宅也。有洗硯池,水常黑色法石。
46
寺在晉江縣東南。宋時建香山。
47
寺在河南府城西南龍門,唐白居易記龍門十寺遊觀之盛,香山為冠。
48
醴泉
49
寺在濟南鄒平縣黌堂山下。宋范仲淹讀書時,甞見窖銀覆之,不取。後僧求修寺,資公使發銀,適周於用葆光。
50
寺在湯隂縣西,唐天寳中,建本晉孫登學,道之所有嘯臺,及煉丹井、白雲洞存焉。
51
章敬
52
唐代宗朝,魚朝恩以賜莊為章敬寺,以資㝠福,窮極壯麗,奏毀曲江院及華清宮館以給之。
53
寒山
54
寺在蘇州城西十里楓橋之傍,唐張繼有《楓橋夜泊詩》:「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又宋孫覿詩:「白首重來一夢中,青山不改舊時容,烏啼月落橋,邉寺欹枕猶聞半夜鐘」。又武昌有寒溪寺。初,陶侃刺廣州,有漁者得金文殊像於海上,乃阿育王所造也,侃送諸武昌寒溪寺,及侃督江州,使迎像來江州,積十力不能動,比入舟,舟輙沒,遂已,其後東林寺成慧逺黙籲之像,泠然自至,慧逺為建閣以事之。
55
冰井
56
寺在梧州府東門外半里許,以寺傍有冰井,因以名寺清源。
57
寺在西安府藍田縣。輞谷本唐王維山,居捨為寺也。靈谷。
58
寺在金陵鍾山之東南,晉時建。宋改太平興國寺,中有寳誌公塔。
59
劍水
60
唐李紳詩:「劍水寺前芳草合鏡湖,亭上野花開鼓山」。
61
宋趙汝愚詩:「幾年奔走厭塵埃,此日登臨亦快哉。江月不隨流水去,天風常送海濤來」。朱文公摘詩中「天風海濤」字題扁,嚴次山有《水龍吟》題於壁。
62
東林
63
廬山疏東林寺者,晉沙門慧逺之道場也。初,慧逺自樓煩至廬山,結庵以居,曰龍泉精舍。其後刺史桓伊為之請立寺曰東林,而名其殿曰神運。又有西林寺在東林之西,故沙門竺曇之禪室也。竺死,其徒慧永自太行至潯陽,因就居之。太府卿潯陽陶範為之立寺曰西林。而永又別立庵於寺後山上,名伏虎庵,而庵又常香,故名谷曰香谷,泉曰香谷泉,事見歐陽詢西林寺碑》。
64
西丘
65
白居易《夜遊寺》詩:不厭西丘寺,閒来即一過州,●轉雲島樓閣出煙蘿路入青松影。門臨白月波,魚跳驚秉燭。猿覷怪鳴珂,搖曵雙鴻影,娉婷十翠娥,香花助羅綺,鐘梵雜笙歌,領郡時將久,遊山數幾何?一年十二度,非少亦非多」。
66
孤山
67
寺在杭州西湖孤山上唐張祜詩:「樓臺聳碧岑,一徑入波心。不雨山常潤,無雲水自隂。㫁橋荒蘚合,空苑落花深。猶憶西牕夜,鐘聲在北林」。
68
少林。
69
寺在河南登封縣少室山北麓,後魏建梁時逹摩居此面壁。九年,唐、宋以來多名賢題詠。
70
安國
71
唐憲宗元和中,吐突承璀領功徳使,盛脩安國寺,奏立聖徳碑,先構樓,請學士撰文,欲以萬緡酬之,上命李絳為之,絳言:堯、舜禹、湯未甞立碑,自言:聖徳惟秦,始皇刻石髙自稱述,未審陛下欲何所法?且敘脩寺之美,豈所以光聖徳耶?上命曵倒碑樓,承璀言樓大不可曵,上厲聲曰:多用牛曵之承!璀不敢言,乃用百牛曵之,遂倒開先。
72
寺在廬山下,梁昭明太子棲隱之地石鏡。
73
唐盧照鄰詩》《古墓芙蓉塔神銘》,松栢煙,鸞沉仙鏡底花沒梵輪前。
74
玉局。
75
寺在大理府㸃蒼山,六峰之半●氏,建中有唐御史杜光庭祠。元李伯強詩:「海風吹曉上層臺,玉局仙人安在哉?一帶山河無限好,百年懐抱此時開」。
76
歸宗
77
寺在廬山金輪之南,晉王羲之故宅也。初,羲之守九江,時西域僧佛䭾耶舍來廬山,羲之雅重其說,因捨宅為寺以居之。
78
薦福
79
見貧人
80
招隱
81
江淮肥遯陳景沂《書》曰:戴顒字仲居,捨宅為招隱寺,在京口放鶴門外,與鶴林古竹院相望數里,孤處於萬山荒涼之巔,所由山逕石卵纍之,不絶如綫。有宋米元章●碑》,以紀仲居之。出處方丈有閣,號增華梁。昭明太子選文,於中閣之左有亭名虎,距鹿跑甘泉。清泚閣之右有亭名玉蕋亭之下有玉蕋二株,對峙一架,其株條彷佛乎葡萄,而非葡萄之可,比輪囷磊瑰,有古君子氣象焉。
82
悟真。
83
藍田玉潤山有悟眞寺髙僧,於此冩湼盤經》,羣鴿自空中飛來,銜水添硯。
84
遺愛
85
《白樂天草堂記》:匡廬竒秀甲天下山,北峰曰香爐峰,北寺曰遺愛寺,介峰寺間,其境絶勝。又甲廬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樂天見而愛之,若逺行,客過故鄉,戀戀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為草堂。
86
旌忠
87
寺在茶陵州治西。宋時建塟戰沒之士於此,因名雨花。
88
雜爼大同坊雲花寺。唐大厯初,僧儼講經天雨花,至地咫尺而滅,夜有光燭室,因勅改寺名曰雨花。
89
落桂
90
杭州城西有下、中上三天竺等,下天竺,晉咸和中僧慧理建。中天竺,隋開皇十七年,僧寳掌建上天竺,晉天福中,建三竺之勝,周圍數十里,而前後有飛來蓮花、月桂諸峰。唐天聖中,八月十五夜,朗有靈實降於月桂峰,狀如珠璣,璀璨奪目,有異人識之曰:「此月中桂子也」。遂以名峰白居易天竺寺詩一山門作兩山門,兩寺元從一寺分西澗水流東澗水,南山雲引北山,雲前臺花發後臺見上界鐘聲下界聞,遙想吾師行道處,仙花桂子落紛紛。
91
乾明。
92
寺在漢巾府中,梁山,劍外叢林,惟牛頭與此為勝。國清
93
寺在台州府天台縣北十里,舊名天台,後名國清。隋煬帝為智顗禪師,建唐僧一行禪師,嘗於此學筭。杜荀鶴詩:「一到天台寺,髙低景旋生,共僧巖上坐,見客海邉行,野色人耕破山根浪打驚,忙時向閒處」,不覺有閒情。宋晏《殊類要》:齊州靈巖、荊州玉泉、潤州棲霞、台州國清,世稱「四絶」。
94
梁武捨身
95
同泰寺在金陵臺城內,梁武捨身於此,畨僧持像。
96
金花寺在成都府西南,即司馬相如故宅,劉宋時有畨僧持金花王像至此,因名。又龍馬寺在平凉府、涇州長武鎮,宋太祖㣲時甞過,此寺,僧守嚴者異其骨,隂使畫工圖於寺壁。
97
鳥雀不汚:
98
酉陽雜爼都下佛寺神像,徃徃有鳥雀不汚者,鳳翔山人張盈言,或有佛寺金剛、鳥雀不集者,非其靈驗也。葢由取土處及塑像時偶與辰王相相符也。
99
鳩、鴿不入
100
見壁。
101
●奘譯經
102
玉華寺,在延安府宜君縣西,即唐玉華宮也。髙宗時廢為寺,●奘法師於此譯經。
103
真如會法。
104
兠率寺,在四川潼川州南二里,中有劉文蛻塜,杜甫詩兠,率知名寺,真如會法堂。江山有巴蜀,棟宇自齊、梁。庾信哀須久。何顒好不忘白牛車逺近,且欲上慈航金地。
105
經符異相,佛大檀越須逹多長者,居舍衛國,常施孤獨,故曰給孤,獨因徃王舍城䕶彌長者家,為男求聘,因見其家,請說佛法,遂生歡喜,心接足作禮,而白佛,言我舍衛國人多信邪弟子,欲營精舍,請佛住化佛黙受請,即遺舍利弗指授,規則徧處求踏,唯有祗陀太子一園,廣八十頃,林木鬱茂,幽靜可居,既得勝地,往白太子,太子戲曰:滿以金布地,便當相與須逹多長者,出金布地八十頃,精舍告成,凡千二百處,白王遣使請佛,安居珠林。
106
佛經黃金七寳為地摩尼珠為林鴈堂。
107
《釋氏要覽》:毗舍離于大林,為佛作堂,形如鴈字,一切具足,因名「鴈堂。又《西域記》:昔有比丘見羣鴈,飛翔忽有一鴈落下自殞,衆曰:「此鴈垂戒,宜旌彼徳」。於是瘞鴈建塔,遂名鴈塔。
108
牛洞。
109
同安志舒州皖公山,乃三祖璨大師道場,即山谷寺也,旁有石牛洞。
110
龍井
111
國一大師因獵者,導自徑山重岡之西,至於危峰之北,有素衣老人,前而致拜,請師,登山絶頂,入五峰之間,曰:「願捨此地,為師立錫之所」。因指大湫,謂師曰:「吾家若去,此湫當涸,留一水穴,幸勿墟之。我將時至,而衛師言訖,雲霧晦㝠,風雨驟作,及明既霽,湫水盡涸,惟一穴尚存,謂之「龍井。
112
雞園
113
無憂王造小乗大衆出家,寺在摩竭陀園,佛滅後衆名徳,比丘皆住雞園。
114
猴池。
115
佛國有五精舍,一給孤園二靈鷲山,三獮猴池、四菴羅樹、五竹、林園。又王勃寺碑云:「髙臺與鴈塔俱平,曲峰與猴池共盡」。
116
鷲峰
117
六帖精舍梵宫、寳地、化城浄土鷲峰、紺園紺宇,皆佛寺名。
118
柰林
119
白馬寺有柰林故寺,稱柰園、蓮社。
120
《廬山記》:劉宋謝靈運,一見逺公,肅然心服,乃即寺翻《湼盤經》,因鑿池植白蓮於中,名臺曰翻經臺,因號曰白蓮社。
121
珍樓寳屋。
122
唐髙力士於来廷坊建佛寺,珍樓寳屋,竭盡國貲,廣殿長廊。
123
唐韋蟾《道林寺詩》:石門迥接蒼梧野,愁色隂深二妃寡。廣殿崔嵬萬壑間,長廊詰曲千巖下。靜聽林飛念佛鳥細,㸔壁畫䭾經馬暖日斜。明螮蝀梁濕煙散,羃鴛鴦瓦道觀。
124
釋名:觀,樓也,於上觀望也。今道家亦謂之觀,又謂之宫多為祠官典領之地。
125
問道宫。
126
宫在平涼府崆峒山下,相傳軒轅,黃帝問道之所,蕃釐觀。
127
觀在●州府城東門外,即古土地廟,又名唐昌。觀中有無雙亭,即今瓊花觀是也。
128
昇真洞。
129
武夷山第十六昇真元,化洞天昔有神仙降,此曰《武夷君統録》地仙,授館於此。俗傳,玉帝與太姥、魏真人、武夷君建幔亭,綵屋數百間,宴鄉人男女千餘於其上,皆呼為曾孫。石壁上有室曰昇真洞,洞上有神仙蛻骨,莫計其數。室前有黃心木棧,又有四木●,兩兩相覆,亦盛仙人骸骨,半枕室棧不墜,不壊其下,曰沖祐觀,遊仙者多,自此買舟,泝流而上觀之。
130
延真觀。
131
觀在南康府北,唐李林甫女,騰空所居,李白詩:羡君相門,女學道,愛神仙,一往屏風疊乗鸞,著一鞭。
132
紫極宮。
133
唐李白:潯陽紫極宮》:感秋之作,何處聞,秋聲翛翛北牕竹。回薄萬古心,攬之不盈掬。靜坐觀衆妙,浩然媚幽獨。白雲南山來,就我簷下宿,嬾從唐生決羞訪季主卜。四十九年非一往,不可復。野情轉瀟散,世道有翻覆。陶令歸去來,田家酒應熟。
134
●都觀。
135
觀在西安府城內崇業坊,唐貞元二十一年,劉禹錫以屯田貟外郎出牧連州,貶朗州司馬,居十一年,召還京師,過●都觀,見道士植桃,其盛若霞作戲,贈㸔花諸君子》詩:「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㸔花回,●都觀裏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未幾,又被讒,出牧居十四年,復入為主客郎中,重遊此觀,蕩然無復一株,惟兎葵燕麥動搖春風耳,復作遊●都觀詩:「百畆庭中,半是苔桃花,净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時太和二年三月也。
136
青羊宮。
137
宫在成都府西,昔老子別闗令尹喜曰:「後尋我於成都,青羊之肆即此」。
138
白鶴觀。
139
觀在岳州石門縣西北。宋時《建元何有成詩》,曾有仙人雙白鶴,可無老子一青牛」。
140
陳摶居。
141
《神仙傳》:陳摶,亳州真源人。始隱武當山,後居華山雲臺觀。唐孟郊有《遊雲臺觀詩》。
142
蔡經宅
143
建昌府麻姑山髙九里山門,榜曰丹霞小有洞天,其下有水簾巖,逺峰秀出如畫,自是而入,地勢寛平,路之東南隅則碧蓮池坦途,一望間即仙都觀也,乃蔡經宅麻姑,王方平所㑹之所。
144
玉局觀。
145
見道士
146
金庭宮。
147
唐崔尚書碑:天台,山髙一萬八千丈,周圍八百里,其山八重,四面如一,中有洞天,號金庭宫,即王子晉脩道之處,唐時司馬錬師承禎居焉,賜名崇道觀。
148
千秋觀
149
鑑湖在紹興府城南,東西二十里,南北數里,縈郊帶廓,連屬峰岫,白水翠巖,互相映發,若鑑若圖,故謂之「鑑湖」。賀知章入道,賜鑑湖一曲,後捨所居宅為觀,始名千秋,後賜名千秋鴻禧觀在湖上。
150
萬壽宮。
151
晉太康中,許旌陽於洪州西山舉家四十二口,俱上昇。初,旌陽學道於丹陽黄堂,嘗以五色錦帷飛還故宅,鄉人立為還帷觀祥符,改賜「玉隆萬壽宮」額。
152
五洞九峰。
153
洞霄宮在杭州太滌山,漢武帝元封間,開創,宋祥符中,改今名宫有五洞交扄九峰,囬抱蘇軾詩,「上帝髙居愍世頑,故留瓊館在凡間,青山九鎻不可到,作者七人相對閒,亭下流泉翠蛟舞,洞霄飛鼠白鴉翻,長松怪石宜霜鬢,不用金丹苦駐顔」。
154
鶴壇龍壁。
155
趙師秀《桐栢觀詩》:「石壇遺鶴羽,粉壁,剥龍形紫臺」。
156
陳隂鏗遊始興道館詩,紫臺,髙不極,青溪千仞餘壇邉,逢藥銚洞裏閲仙書,庭舞經行,鶴池遊,被控魚稍昬薤葉歛,欲暝槿花疎,徒教斧柯爛㑹,自不凌虛。
157
碧洞。
158
丹臺碧洞,出道徳經》。
159
福區。
160
唐王嶼建言:「唐家宜崇表福區,招致神靈、靈境。
161
唐崔尚書桐栢觀頌》:不死之福鄉,養真之靈境琳館。
162
歐陽公集珠庭琳館
163
瑤壇
164
《唐文粹》:金榜瑤壇。
165
澹泊居。
166
張少愚《道觀詩》,獨宿澹泊境,杳然心事,空簡寂居。
167
東坡道觀詩》:山行漸覺鳥,聲殊漸近神仙簡寂居門外長溪容净足,山腰苦笋耿盤蔬,喬松定有藏丹處,大石仍存拜斗餘。弟子蒼顔年八十,養生世世授遺書。
168
山堂肆考卷一百七十四
URN: ctp:ws50200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