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 檢索 "畧"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居家必用事類全集
條件: 包含字詞「畧」
Total 9

居家必用事類全集

1
真行草書之法。其源出於蟲篆。八分飛白章草等。員勁古淡。則出於蟲篆。點畫波發。則出於八分。轉換向背。則出於飛白。簡便痛快。則出於章草。然而真草與行。各有體製。歐陽率更顏平原輩。以真為草。李邕李西台以行為草。亦以古人有專工正書者。有專工行書者。信乎其不能兼羙也。或云草書千字。不抵行書十字。行書十字。不抵真書一字。意以為草至易而真至難。豈真知書哉。大抵下筆之際。盡仿古人。則少神氣。專務遒勁。則俗病不除。所貴熟習兼通。心手相應。斯為妙矣。白雲先生率更書訣。亦能言其梗槩。孫過庭論之甚詳。恐可參稽真書以平正為善。此世俗之論。唐人之失也。古今真書之妙。無出於鍾元常。其次則王逸少。今觀二家之書。皆瀟灑縱橫。何拘平正。良由唐人以書判取士。而士大夫字畫。類有科舉習氣。顏魯公作干祿字書是也。矧歐虞顏柳前後相望。故唐人下筆應矩入規。無複晉魏飄逸之氣。且字之長短小大。斜正疏密。天然不齊。熟能一之。謂如東字之長。西字之短。口字之小。體字之大。朋字之斜。黨字之正。千字之疏。萬字之密。畫多者宜疏。畫少者宜肥。魏晉書法之高。良由各盡字之真態。而以私意參之耳。或者專喜方正。極意歐顏。或者唯務勻員。專師虞永或謂體須少匾。則自然平正。此又徐會稽之病。或云欲其蕭散。則自不塵俗。此又有王子敬之風。豈足以盡書法之羙哉。吾嘗採古人之字。列之為圖。今言其指點者。字之眉目。全藉顧盻精神。有背有向。隨字形勢橫直。畫者字之體骨。欲其堅正勻精。有起有止。所貴長短合宜。結束堅實。撇捺者字之手足。伸縮異度。變化多端。要如魚翼鳥翅。有翩翩自得之狀。挑剔者。字之步履。欲其沉實。晉人挑剔。或帶斜拂。或橫引而外至。顏柳始正鋒為之。正鋒則無飄逸之氣。轉折者。方員之法。真多用折。草多用轉。折無少駐。駐則有力。轉不欲滯。滯則不遒。然而真以轉而後遒。草以折而後勁。不可不知也。懸針者。筆欲極正。自上而下。端若引繩。若垂而複縮。謂之垂露。故翟伯壽問於米老曰。書法當何如。曰。無垂而不縮。無往而不收。此必至精至熟。然後能之。古人遣墨。得其一點一畫。皆昭然絕異者。以其用筆精妙故也。大令以來。用筆多失。一字之間。長短相補。斜正相柱。肥瘦相混。求妍媚於成體之後。於今世尤甚
3
用筆如折釵股。如屋漏痕。如錐畫沙。如壁拆。此皆後人之論。折釵股。欲其屈折員而有力。屋漏痕。欲其無起止之跡。皆不必若是。筆正則藏鋒。筆偃則鋒出。一起一倒。一晦一明。而神奇出焉。常欲筆鋒在畫中。則左右皆無病矣。故一點一畫皆有三轉。一波一拂。皆有三折。一?又有數樣。一點欲與畫相應。兩點欲自相應。二點者。必一點起。一點帶。一點應四點者。一起兩帶一應。筆。陳圖云。若平直相似。狀如算子。便不是書。又如口當泯其棱角。以寬閑圓羙為佳。心正筆能正。意在筆前。字居心後。皆名言也。故不得中行。與其工也寧拙。與其弱也寧勁。與其鈍也寧速然極須陶寧俗姿。則妙處自見矣。大要執之欲緊。運之欲活。不可以指運筆。當以腕運筆。執之在手。手不主運。運之在腕。腕不知執。又作字者。亦須考篆文。須知點畫來歷先後。如左右之不同。剌刻之相異。王之與玊。示之與衣。以至秦奉泰春。形同體異。理殊源本。既同斯不浮矣。孫過庭有執使轉用之法。執謂淺深長短。使謂縱橫牽掣。轉謂鉤環盤紆。用謂點畫向背。豈偶然哉。
229
通用 會見有期茲得以 胥晤非遙茲不敢瀆
309
通用 匆匆裁荅崖。姑塞來辱 謹此以謝先施
455
通用 比承藻翰。誨諭諄複。使人鶴俟。治報膚。惶懼逮今
579
凡子始生。若為之求乳母。必擇良惠婦人。稍溫謹者。子能食。飼之教以右手。子能言。教之自名。及唱諾萬福安置。稍有知。則教之以恭敬尊長。有不識尊卑長幼者。則嚴訶禁之。六歲教之數與方名。男子始習書字。女子始習女工之小者。七歲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始誦孝經論語。雖女子亦宜誦之。自七歲以下謂之孺子。早寢晏起。食無時。八歲出入門戶及即席飲食。必後長者。始教之以謙讓。男子誦尚書。女子不出中門。九歲男子誦春秋及諸史。始為之講觧。使曉義理。女子亦為之講觧論語孝經及列女傳女戒之類。曉大意。十歲男子出就外傅。居宿於外。讀詩禮傳。為之講觧。使知仁義禮智信。自是以往。可以讀孟荀楊子。博觀群書。凡所讀書。必擇其精要者而讀之。其異端非聖賢之書傳。宜禁之勿使妄觀以惑亂其志。觀書皆通。始可學文辭。女子則教以婉娩聽從及女工之大者。未冠笄者質明而起。總角靧面以見尊長。為供養祭祀。則左執酒食。若既冠笄。則皆責以成人之禮。不得復言童幼矣
613
富人有愛其小兒者。以金銀珠寶之屬飭其身。小人有貪者於僻靜處壞其性命。而取其物。雖聞于官置于法何益。小兒非有壯夫攜抱。不可令游行街巷。恐有誘之人
618
婢僕有頑狠全不中使令者。宜善遣之不可留。留則生事。主或過於歐傷。此輩或挾怨。為惡有不容言者。婢僕有姦盜及逃亡者。宜送之於官。依法治之。不可私自鞭撻。亦恐有意外之事。或逃亡非其本情。或所竊止於微物。宜念其平日有勞。只懲之。仍前留備使令可也
649
婚禮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