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四v6

《四v6》[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該資料是通過對對應底本影印本進行字符識別打造的初稿。若有錯字,請協助糾正
1
《讀書雜識》

讀書雜識卷第六》

1
               仁和勞格著
               歸安丁寶書述

賈逵國語注》

1
汪輯本失釆
2
缺字:⿰冫秦聚也文選三十一袁陽源効曹子建樂府白馬篇注。 若未晚矣《文選》三十一江文通雜體詩注

孝經鄭注》

1
嚴輯本失采
2
《孝經》曰:從父之令焉得為孝乎鄭𤣥曰:委曲從君父之令善只為善惡只為惡又焉得為忠臣孝子乎臣軌上匡諫章注
3
《孝經》曰:子不可以不諍於父臣不可以不諍於君鄭𤣥曰:君父有不義臣子不諫諍則亡國破家之道也同上。

論語鄭注》

1
古訓本無
2
《論語》曰: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歟鄭𤣥曰:言人有其本性則成功立行也臣軌上至忠章注。《論語》曰危而不持顚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鄭𤣥曰:相扶工者也臣軌上匡諫章注 孔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鄭𤣥曰:不知其可者言不可行也臣軌下誠信章注 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鄭𤣥曰:大車柏車小車羊車輗穿轅端著之軏因轅端節之以下十五字古訓無車待輗軏而行猶人之行不可無信也同上。 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人信之矣鄭𤣥曰:政有此三者則國强同上 子貢曰人無信不立鄭𤣥曰:言人所特急者食也自古皆有死必不得已食又可去也同上。

劉道眞錢塘記輯本

1
防海大塘在縣東去邑一里往時郡議曹華信家富乃議立此塘以防海水始開募有能運土石一斛卽與錢一升范作千旬曰之間來者雲集塘未成而誦不復取土於是載土石者棄置而去塘以之成既遏絕潮源一境蒙利《太平御覽》七十四 《後漢書》朱儁傳註節引縣本名泉亭於是改錢塘百姓懷德立碑塘所《事類賦》十 靈隱山北有石穴傍入行數十步有淸流水廣丈餘昔有人採鍾乳水際見異迹或云:是龍迹聞穴裏隆隆有聲便出不測所採近遠《御覽》九百八十七 臨平山在縣東周四十五里山弦石遠近資用鑿穴傍入深至數十丈一百五十八原本《北堂書鈔》。 靈隱山山布似蓮花中央夾生穀樹甚高大《御覽》九百六十 靈隱山榖樹樹下生莪鬱茂若沃土所生《御覽》九百九十七石姥山有一石甑厥狀殊似居絕嶺之巔大數十圍下有三石足支之《御覽》四十八 縣西有姥山絕嶺之上有石豔一人搖之輒動縱使千百人引之與一人不異《御覽》七百五十七 明聖湖在縣南去縣三里父老相傳有金牛時見神化莫測故以明聖垂名《御覽》六十六。去邑十里有詔息湖故老相傳昔秦始巡狩經塗所憩因以詔息為同上 縣東南有峴山長老相傳採金於此《御覽》八百十一
2
 咸湻《臨安志》五十一劉道眞一本作眞道宋元嘉十三年文帝遣揚州治中從事巡行上表曰錢唐令劉道眞餘杭令劉道錫為二邦之首最治民之良宰文帝嘉之。

晉公卿禮秩校》

1
御覽七百七十三晉公卿禮秩安平王孚齊王攸梁王肜給靑蓋車達九旒駕四馬太常何曾太傅楊駿梁王肜乘車入殿依漢田千秋故事光祿魏館轺車施黑孚薨葬給徘徊黑耳車一乘諸王及縣主皆給靑徘徊車花爪蓋孤李降給雲母陽遂車一乘犢車二十乘鹿車五十乘 案達九當作建九太常當作太宰魏館當作魏舒孤李當作孫秀陽遂當作陽燧以意校。

𢈔開府集》

1
〈哀江南賦〉序云:新野有生祠之廟河南有胡書之碣吳兆宜箋新野河南廟碣必庾氏先世事今無考格案元和《姓纂》庾曾為新野太守百姓為之立祠支孫𢈔告雲為靑州刺史羌胡為之立碑吳注失考。

古文苑

1
宋玉笛賦 奇篠異幹《文選·南都賦》薛注引作奇簳
2
 董仲舒七不遇賦 若不返身於素業兮不字据文選任彥升為范尚輩讓史部封侯第一懷注補
3
雍州收箴 自彼互羌當作氐羌
4
 東觀箴 在强奮矯而戮彼逢平疑左强考《史記》日者傳
5
 侍中箴 暇彼宗夷用肆其虐疑榮夷
6
 城門校尉箴 國有城溝家有柝柜各有攸堅民以不虞疑攸曁嚩假樂攸曁是也
7
桐柏廟碑 遣行氶事疑遺丞行事《後漢書·西域傳》西域長史索班稱行事。
8
漢金城太守殷君碑 其艾檐輅旌顯才良其艾疑貝艾《御覽》八百七引《相貝經》曰:有靑地綠文謂之殺貝《蔡中郞集》五光武濟陽宮碑銀艾封侯

劉騊駼集》

1
《隋書·經籍志》别集《後漢書》校書郞劉騊駼集一卷 集佚逸句見《北堂書鈔》《文選注》等書又《藝文類聚》產業部有劉騊駼上書諫鑄錢事案此是劉陶之誤與《後漢書》劉陶傳文相同惟節去數句及字句稍異耳當改正。

陳琳集補》

1
据各書節引
2
 大荒賦《韻補》云:魏人有文集九卷在建安諸子中字學最勝大荒賦幾三千言相龍極可古光為難知 武庫賦《韻補》案當作武軍為是《抱朴子外篇》云:等稱征伐而出車六月之作何如陳琳武軍之壯乎 〈車渠椀賦〉《韻補》《古今注》曰:魏武帝以車渠為酒杯 柳賦《文選注》二十三 初學記二十八 《韻補》。 悼龜賦補韻 荅客難同上。 韋端碑《文選注》三十五 《北史》廣平王懷傳校補
3
崔豹《古今注》獸十九《北史》後魏廣平王懷嘗獵於河北馬場間逐一魔入草命人圍遶將自射之田已先經燒不見其出遂失魔所在惟有塼塔存焉懷乃悵然動仁恕之心解鷹放大遂不復獵 今本懷傳已缺。

華陽國志校補

1
《太平御覽》六十張翕字子陽巴郡人為平陰郡布衣蔬食儉以化民自乘二馬之官久之一馬死一馬病翕曰吾將步行矣夷漢甚安其惠愛在官十九年卒百姓號慕送葬者千數天子嗟歎賜錢十萬為立祠堂後太守數煩擾夷人叛亂翕子端方察孝廉天子起家拜越影太守迎者如雲 案《華陽國志》越巂郡上脫一葉僅存九字。

陳囂》

1
虞預《會稽典錄》陳囂山隂人宗正劉向黄門侍郞揚雄薦囂待義可厲薄俗孝成皇帝特以公車徵囂時已年七十每朝請上常待以師傅之禮《御覽》四百七十四陳囂與民紀伯為鄰伯夜竊蕃地自益囂見之伺伯去後密拔其簪一丈以地益伯伯覺之慙惶旣還所侵又却一丈太守周府君高囂德義刻石旌表其閭號曰義里《御覽》百五十七 《會稽典錄》太中大夫山陰陳囂漁則化盜居則讓鄰感侵退潘遂成義理攝養車嫗行足厲俗自揚子雲等上書薦之粲然傳《吳志》傳注 官本《東觀漢記》校云:未審係何時代他書亦無可考編附於二十一卷。

田俅子》

1
輯本 《隋書·經籍志》梁有田休子一卷
2
黄帝時有草生於帝庭階若佞臣入朝則草指之名曰:屈軼是以佞人不敢進也文選王元長〈曲水詩序·注〉 少昊氏之時赤燕一雙《御覽》作銜羽而飛集少昊氏之戸遺其丹書婺文類聚祥瑞部下
3
堯為天子蓂莢生於庭為帝成暦也《文選·曲水詩序·注》 商湯為天子都於毫有神手牽白狼口銜金鉤而入湯庭類聚祥瑞部下 堯時獲獬豸緝其尾以為帝帳《御覽》八百九十 渠搜之人服夏禹德獻其珍裘毛出五彩光曜五色 少昊氏都於曲阜鞬鞮毛人獻其羽裘並《御覽》六百九十四。

隨巢子》

1
輯本 《隋書·經籍志》《隨巢子》一卷
2
大聖之行兼愛萬物疏而不絕賢則欣之不肖則矜之太平《御覽》四百一 禹產於礙石啟生於石王韶之云:啟生 御覽母卽化為石  五十一。 召人以環絕人以玦又六百九十二 昔三苗大亂龍生於廟大哭於市又九百五。 天命夏禹於𤣥宮有大神人首鳥身降而福之司祿益富而國家實司命益年而民不夭《海錄碎事》十

王逸正部論》

1
輯本 《隋書·經籍志》梁有王逸正部論八卷後漢侍中王逸撰亡。
2
或問玉符曰赤如雞冠黄如蒸栗白如猪肪黑如純漆玉之符也《文選》四十二與鍾大理書注 《易》與《春秋》同經總一機之織經營天道以成人事《御覽》六百九。 屈原宋玉枚乘相如王褒揚雄班固傅毅灼以揚其藻斐以敷其艷原本《北堂書鈔》百 仲尼門人餔道醇飲道宗《御覽》四百三 顏淵之簞瓢則勝慶封玉杯何者德行高遠能絕殊也《藝文類聚》七十三 或問張騫可謂名使者歟曰周流絕域東西數萬里其中胡貊皆知其習俗使還始得大蒜菖蒲苜蓿等《御覽》七百七十九 自幽厲禮壊樂崩天綱弛絕諸侯力攻轉相吞滅德不能懷威不能制至於赧王遂喪玉斗又七百六十五。 草元巨暢威熹木有扶桑梧桐松柏皆受氣湻美異於羣類者也又九百九十四
3
 案引稱一作王逸正部一作王逸子一作王叔師正部何校《文選》正政玉陳同非也。

孫綽子》

1
輯本 《隋書·經籍志》孫子十二卷孫綽撰
2
銜轡衡軛無心於馬而所以御馬典籍禮度無心於治而所為治 典籍文章之言也理出於天辭宜於人並《御覽》六百八 撫明鏡則好醜之貌可見《文選》謝靈運晚出西射堂門注或問賈誼不遇漢文將退耕於野乎薄遊於朝乎《文選》二十七注 或問雅俗曰判風流正位分涇渭殊流雅鄭異調題帖分明標榜可觀斯謂之雅俗矣《文選》三十八注 或問人物曰察虛實審眞僞斷成敗定終始斯可謂之人物矣又。 《莊子》寄言渾沌得宗象罔得珠旨哉言乎 聖賢極其標榜有大力矣《文選》四十七注。 海人與山客辨其方物海人曰橫海有魚額若華山之頂一吸萬頃之波山客曰:鄧林有木圍三萬尋直上千里傍蔭數國東極有大人斬木為策短不可杖釣魚為鮮不足充餔《御覽》三百七十七 動而不乘不理若汎舟而無柂又七百七十一 仲尼見滄海橫流故務為舟航又七百七十 北阜有木焉名曰:時好又九百六十 火光明於天者燈燭何施焉又八百七十
3
 案引稱孫綽子者當以別於兵家之孫子《書錄解題》云: 孫子十卷題晉孫綽興公撰恐依託唐志及《中興書目》並無之陳氏未及細檢故云爾。

鄭康成墓》

1
《太平寰宇記》廿四鄭康成墓在密州高密縣西北十里高士《傳》曰:案今本《高士傳》無此文袁紹屯兵官渡謂元隨營不得帶病至魏郡元病篤卒葬於劇東後以墓壞歸葬之礪草郡守以下衰絰者千餘人礪草在高密城西北五十里唐貞觀十一年詔去墓面十步禁樵採焉 萬疋梁《郡國志》高密縣西有鄭康成宅亦曰:鄭城後移葬於礪草墓側有稻田十萬頃斷水造魚梁歲收億萬號為疑萬疋梁 《殷芸小說》郭𤣥葬城東後墓壞改遷厲草縣令車子義為𤣥起墓亭名曰昭仁亭績談助四。  案郭是鄭之誤小說此卷並後漢人物附錄《海錄碎事》鄭𤣥與傅嘉同門學相友善注同門謂同 師也。

婦人集》

1
婦人集曰沒太子妻李氏為夫所遣婦與夫書并致安嚴扇兩雙《御覽》七百二。 案安嚴縣屬南陽郡見兩《漢·志》没當作 汲《北戸錄》婦人集汲太子妻李與夫書云致尚書墨十螺

左輔頓僚西嶽廟中刻石記》

1
開元二十四年十月
2
刻石記已分裂為三段碑題年月皆殘泐首行僅存刻石記三字今据《復齋碑錄》校補《寶刻叢編》十引文多殘闕難讀締審記文有云上缺八字十月缺九字。晡左馮翊太守息缺八字之事旬有二日奉迎云云又云:自明辟而下逮王公卿士泊趣馬小下缺云云考舊書元宗紀開元二十四年十月戊申車駕發東都還西京甲子至華州丁丑至自東都新紀則云十月甲子次華州免供頓州今歲稅賜刺史縣令中上考丁卯至自東都所記年月與此記正同葢是時𤣥宗自洛陽還長安同州刺史於華州奉迎供頓故其僚因刻石于西嶽廟中也記所稱左馮翊太守尊公不詳其姓名考《文苑英華》四百三孫逖授孟温太子賓客等制稱金紫光祿大夫使持節同州諸軍事行同州刺史上柱國魯國公孟温同州卽馮翊郡時代正合當卽其人《元和姓纂》四十三映孟珩居相州十一代孫唐禮部尚書温葢記其所終之官也記所載勾掾功掾馮翊朝邑澄城河西韓城諸宰尉皆同州屬官俱頓僚也惟碑錄云:李琚八分書石刻則云韓城縣主簿杜釋書微有不同孟温疑卽孟温禮温禮事迹詳郞官石柱題名考主客員外郞下。

夢眞容碑》

1
開元廿九年六月
2
夢眞容碑後刻博州刺史李成裕奏成裕兩《唐書》俱無傳考新書〈宰相世系表〉隴西李氏姑臧大房給事中亶子成裕祕書監舊書李揆傳祕書監贈吏部尚書成裕子張曲江文集附錄載張九齡授洪州刺史制稱大中大夫前行尚書都官郞中上柱國始疑姑臧縣開國子李成裕體仁以善率禮以訓守官闕以獨茂履忠信而不騫可使持節金州諸軍事守金州刺史散官勳封如故末署開元十五年三月十三日則在博州刺史之前又舊書〈禮儀志〉四天寶十載正月宗正少卿李成裕祭北嶽安天王大唐郊配錄同厯官始末大略可考者如此又据成裕奏請於開元觀具寫綸言勒於貞石諸州亦望准此云云知當時諸州俱刻此勑《赤城志》四十載台州天慶觀有唐開元眞容應見碑開元二十九年立後題朝散大夫使持節臨海郡諸軍事守臨海郡太守賈長源亦其一証今所存者僅此爾盩厔本系後人重摸今不數。

大唐嵩陽觀紀聖德感應頌》

1
天寶三載二月
2
感應頌題額者裴迴兩書無傳結銜稱太中大夫守河南尹河南水陸運使上柱國賜紫金魚袋兼東京留守判留司尚書省事考李華唐故東光縣主神道碑銘少子德位兼盛曰逈今河南尹兼東都留守上柱國《唐文粹》五十五結銜與此正合舊史良吏傳天寶中長史裴迥委洛陽尉蔣沇以推覆檢勾之任新書〈地理志〉河南伊水有石堰天寶十載尹裴迥置葢卽其人又新書紀王慎傳女東光縣主適太子司議郞裴仲將碑云:聞喜公不書名則是迥之父〈宰相世系表〉不載此枝當以是房無入相者故耳錢少詹事跋尾引本紀天寶三載二月河南尹裴敦復討吳令光云:未審逈與敦復卽一人否今考敦復開元十二年將帥科及第累官考功員外郞檢校吏部郞中中書舍人陳留太守河南尹刑部尚書嶺南五府經畧等使貶淄川大守天寶六載為羅希奭所殺詳見郞官石柱題名考王氏疑此碑立於二月五曰而敦復討吳令光在二月丁丑推長歷二乙丑朔丁丑是十三日其時敦復尚任河南尹而此已云裴迥案敦復時已去任特未落下河南尹結銜耳《文苑英華》載孫逖授裴敦復刑部尚書制亦稱河南尹是其證也。

宣州刺史陶府君德政碑》

1
《寶刻類編》宣州刺史陶大舉德政碑僧靈廓撰陶德甄書永昌元年二月十三日立 《輿地碑記目》陶府君大舉德政碑在太平州當塗縣東六十里丹陽鎭南之禪那院乃唐僧所撰永昌元年已丑建碑今存 《集古錄》跋尾陶雲德政碑雲字大舉河南伊闕人髙宗時為恆州刺史碑永湻三年立 案叢編引錄目同則雲卽大舉特是時以字行爾陶君厯刺十二州位望通顯恆州宣州皆碑頌德政顧舊新書俱不為立傳何耶碑載君在宣州有禦亂之勳而碑文殘缺不見亂者姓名以時地考之當指徐敬業又《金石錄》目錄第九百五十一唐懷州剌史陶大舉碑姚崇撰徐嶠之正書開元八年類編引同葢卽其所終之官也。

鄭準墓誌銘》

1
大和四年八月
2
唐故右內率府兵曹鄭準墓誌銘潁川陳齊之撰準字道其先滎陽人曾王父璿河南少尹王父溥尚書右部郞中厯靑邢相衞兖幽懷七州刺史入為左庶子皇考華駕部郞中吉州剌史準子宗儒宗韞宗慶宗遜一子奉釋氏敎名曰:宏直考〈宰相世系表〉璿官河南少尹子溥左庶子平吉州刺史溥子華太常博士失書準名又所載官位亦微有不合皆當以此為正此誌歐趙諸家皆不著錄惟古刻叢鈔錄有全文相與比校間有不同如而未嘗滑其口石刻無而字其名曰:宏直無其字嗚呼作嗟乎權窆作權葬有女二人作有女三人請文於余作請余於文又叢鈔僅缺十四字今則殘缺者廿三字漫漶者十一字然如叔季之季字卽以是年之卽字叢鈔已缺今則字甚完好疑是覆本也《唐書·職官志》有右司郞中無右部郞中此誌右部當是有司之誤然叢鈔亦作右部殊可疑也。

東林寺題名》

1
昇元三年
2
朝議郞檢校兵部尚書賜紫金魚袋上黨郡公食邑一千戸景迢自京城隨侍伯父江上歸郡獲從家兄桂陽郡公訪諸絕景時春林鬬芳晚雨新霽踵步忘倦塵心頓淸竟日方還故絕於此昇元三年太歲巳亥三月二十三曰書景迢當姓徐非姓景也江上當作江王陸游《南唐書》烈祖本紀昇元元年十月丁亥封弟知證為江王又徐知證廬山太乙眞人廟記云予撫江民之五稔後有昇元三年云云則昇元初元鎭江州者正是知證知證弟為知諤此云伯父江王則當是知諤之子傳僅云十子皆貴顯桂陽郡公名景邈烈祖本紀昇元元年十一月丁巳立姪眞邈為桂陽郡公《南唐書》失載景迢名故此遂以為景姓耳又《南唐書》知證事吳厯州刺史至節度使烈祖初王江改王魏不書所厯方鎮据此則昇元初鎭江州又廟記末云:予再任宣州之二載是時昇元六禪嵗在壬寅秋七月有六日給銜稱應運匡國佐理功臣寧國軍節度宣州營田觀察處置等使特進檢校太尉兼中書令使持節宜州諸軍事宜州刺史上柱國食邑一萬戸韓王知證記可補《南唐書》之闕知證初任宣城當在楊吳時其自江州移宜州當在升元五年。

郭求》

1
《元和姓纂》十九鐸司農郞中懷州刺史郭齊宗曾孫求校書郞京兆人 《唐摭言》府元落郭求元和元年 《文苑英華》一百八十七有郭求省試日暖萬年枝詩 重修承旨學士壁記郭求元和十一年十一月六曰自藍田尉史館修撰充八月遷左拾遺十一月八曰出守本官 韋執誼翰林院故事元和已後郭求藍田尉授集賢校理充拾遺又充出守本官《翰苑羣書》上案壁記年月有誤。 《新書·韋貫之傳》韋貫之罷相翰林學士左拾遺郭求上疏申理詔免求學士按憲宗紀元和十一年八月壬寅韋貫之罷 舊文宗紀大和五年九月甲辰貶太子左庶子郭求為婺王府司馬以其心疾與同僚忿競也 《唐會要》七十六元和二年四月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郭球及第 白居易吟四維詩有云家雖貧猶富於郭庶子《注》云:分司同官中庶子求貧苦最甚《白氏文集》二十九。

王右丞集》

1
王維河陽郡太守王公夫人安喜縣君成氏墓誌銘曾祖休寧某官祖某某官襲封常山公貳公執帛調護儲闈九伯剖符典司方岳父某某官漢雄右輔實拜翁歸周命僕臣惟茲伯問夫人卽太僕府君之第二女也 長子濡前某官次子澄某官。
2
 《文苑英華》九百二十楊烱唐贈荊州剌史成公知禮神道碑曾祖休密後魏汾州刺史齊特進左右衞大將軍宇文朝江州刺史隋城陽郡公諡曰武祖少遐北齊民曹耶中宇文朝地官上士襲城陽公父君綽隋金紫光祿大夫唐深州刺史上柱國公襲城陽公厯箕州平城洛州邯鄲二縣令 長子司衞少卿兼檢校魏州刺史大辨中子左鷹揚將軍大方少子朝議大夫行司漢主簿大琬等据知禮碑則成氏誌當有脫文其刺同州官太僕者未知卽大辨否。

河東先生集》

1
河東先生集十二柳宗元故弘農令柳府君墳前石表辭剌史盧杞加禮褒旌考績絕尤推君之政風於下邑命為吏部尚書郞庾河南受命黜陟狀君理績殊異宜升天朝注建中元年二月命趙贊為晏洪經綸等十一人分巡天下 案命為吏部旬有大𢈔河 南疑𢈔何之誤南字衍新書陸贄傳德宗立遣黜陟使𢈔何等十一人行天下。

皇甫持正文集》

1
韓文公神道碑 復為兵部侍郞銓不鎖入吏選父七十母六十身七十悉與三利取才財勢路絕 考異曰三利取才未詳其義疑銓法有此語或是有脫誤也王云:三利恐當作書判因版本漫滅致誤唐以書判取士凡試判登科謂之入等選未滿而試判三條謂之拔萃中者卽予官公選士專憑書判是為書判取才以財勢求官者皆不取是謂財勢路絕以上王說格案三利當作三科三科者拔萃科宏詞科平判入等也三科俱吏部主之三科亦見《東觀奏記》下又案:悉與二字為句蓋選人有父年七十母年六十及已身年七十者悉與注官不復駁放也王氏誤以悉與屬下三利取才為句故疑身七十下有闕文。

李文公集》

1
《昭德先生郡齋讀書志》四上李翺集十八卷集皆雜文無歌詩前有蘇舜欽序云:唐之文章稱韓柳翺文雖辭不迨韓而理過於柳 洪盤洲集六十三右李文公集十八卷以唐〈藝文志〉校之多八卷蓋常山宋次道所定也建陽小本獨多答開元寺僧書一篇亦不著目其辭反復温潤與他文相類而集中又有所作鍾銘知其為習之文昭昭矣旣是正之冠以蘇公序附其傳於後。
2
 明   邵武郡守蜀馮師處刻本前有賜進士出身通奉大夫廣西等處承宣布政司使布政使玉融何宜 序總一十八卷凡一百三首二首元闕
3
 第九卷 疏數引見待制官問以時事元注闕
4
 第十二卷 歐陽詹傳元注闕
5
 第十五卷 馬少監墓誌有目無文 《文苑英華》有秘書少監史館修撰馬君墓誌
6
 第十八卷末有戲贈詩一首毛本退入跋中云鄙拙之甚又於 燈錄載其贈藥山僧一首又韓文公遠遊職句亦載一聯俱見毛跋
7
 今本十八卷無答開元寺僧書當卽宋次道定本惟前無蘇序後無傳知非從洪本錄出蘇學士文集不載此序

置考判官》

1
選部舊制每歲孟冬以書判選多士至開元十八年乃擇公廉無私工於文者考校甲乙丙丁科以辨論其品是嵗公受詔與徐安貞王敬從吳雖裴朏李宙張烜英華作恆等十學士參焉凡所英華凡所升獎皆當時才彦考判之目由此始也毘陽集八權徹神道碑 初吏部試判別差考判官三人校能否元和初罷之七年吏部尚書鄭餘慶以疾請告乃復置考判官以兵部員外郞韋顗屯田員外郞張仲素太學博士陸亘為之楊於陵自東都來言曰:本司考判自當公心非次置官不知曹內公事考官祗論判之能否不計闕員本司祇計員闕幾何定其留放置官不便宰執以已置顗等祇令考科目選人其餘常調委本司自考舊書楊於陵傳

堂印》

1
《遼史·國語解》堂印博袋之名劉攽《漢官儀》李淸照打馬圖皆有堂印杭堇浦云堂印不獨為契丹語格案唐時已有之《唐語林》李程謂李石曰汝向忙鬧時把唐印將去又玉泉于鳳翔從事以般于祝夏侯孜王生曰:二秀才若俱得登第當擲堂印舊書杜讓能傳崔紹緯鄭延昌喪堂印公服故博采家因謂重四為堂印。

文苑英華辨證補》

1
百七十七唐太宗餞中書侍郞來濟詩 舊來濟傳永徽二年拜中書侍郞都穆跋云木之閒詩。
2
三百五十九歐陽詹唐天志云貞元七年淸河張公式為冬官之五年 彭云式川文作或刊本文集亦作或案或當作或工部侍郞張或見《通鑑》唐紀四十八貞元二年攷權載之文集四十九祭故呂給事文張式於貞元九年官尚書駕部郞中知制誥舊書鄭餘慶傳張或貞元十三年官刑部郞中。
3
三百八十八授韓滉戸部侍郞制 蒙上孫逖韋濟制作前人誤案舊書韓滉傳大麻六年自尚書右丞知兵六年改戸部侍郞判度支舊〈文苑傳〉孫逖上元中卒前人二字衍
4
三百九十一賈至授柏庭昌憲部員外郞制稱監察御史柏庭昌 案柏當作桓新書〈宰相世系表〉桓氏京兆尹臣範子庭昌刑部郞中。
5
三百九十七孫逖授武三思鴻臚卿制金紫光祿大夫行國子祭酒武三思 全文九百六十一校云:逖知制在開元二十四年時三思久誅新舊書亦不載三思官鴻臚卿題與撰人必有一誤今存疑編入闕名格案思當作忠三字衍舊書〈后妃傳〉上元宗貞順皇后武氏同母弟忠累遷國子祭酒新傳同。新書〈宰相世系表〉武昕忠鴻臚卿《元和姓纂》同昕當是忠兒表設合一人姓於當作忠。厯官與此制正合。
6
四百蘇廻授楊驕國子祭酒制魏州刺史上柱國北平縣開國子楊驕 案楊當作陽新陽骨傳其先北平人世徙洛陽北齊尚言右僕射休之四世孫再為魏州刺史入為國子祭酒。
7
四百三孫逖授盧詢太子詹事制稱太中大夫使持節華州諸軍事守華州刺史上柱國盧詢可太子詹事員外置同正員 彭云詢當作綸下同格案詢綸二字俱誤當作絢新書姦臣上李林甫傳帝愛兵部侍郞盧絢醯籍稱美之林甫因出為華州刺史俄授太子員外詹事絢由是廢事跡正合。
8
四百三十三安養百姓及諸改革制云其中岳等三方典禮猶闕朕以眇身 顧澗濱云:猶闕下有脫文朕上脫去題目是別一篇誤連十年前在文局讀得今記於此道光乙酉八月思適居士書。
9
四百五十三授李燧總目作隱平盧軍節度使制玉堂遺範 新蕭倣傳宣宗以李璲為嶺南節度使倣封還詔書《資治通鑑》唐紀六十五大中十二年五月以右金吾大將軍李燧為嶺南節度使給事中蕭倣封還詔西考異曰此出《東觀奏記》不知何時按實錄大中十二年四月李覺自同辰卿為右金五大將軍蓋於此除也格案李燧奏記作李遂明本考異亦作李遂李遂當宣宗時人。
10
授王安實天雄軍節度使制正議大夫前守右金吾將軍上柱國太原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戸賜紫金魚袋王安實可起復忠武將軍守一本脫金吾衞將軍兼秦州刺史御史大夫充天雄軍節度秦州一本城誤河渭等州營田觀察處置等使散官勳賜如故案安實當作晏實資治《通鑑》唐紀六十六咸通四年二月置天雄軍於秦州以成河渭三州隸焉以前左金吾將軍王晏實為天雄觀察使新皆王晏宰傳子晏實祖智興自養之故名與諸父齒劉愼平擢淄州剌史終天雄節度使。
11
授鄭涯山南東道節度使制有云屢解交於都座兼尹正於二原 彭云交字疑格案《漢官儀》漢制八座丞郞初拜並集都座交禮遷又解交御覽二百十三引《晉書·職官志》《宋書》並同又云:今惟八座解交丞郞不復解交。
12
四百六十六常衮答元和南省請上徽一作尊號表尾注元和十四年 常衮卒於建中四年正月見舊書當改入憲宗
13
四百六十七。常衮太皇答顏眞卿賀肅宗卽位表 常衮寶應二年始選為翰林學士見舊書案《顏魯公文集》不載常衮名全文四百十五常衮文亦誤載三十七元宗文已載當校併。
14
魏知古答張九齡賀西幸延期表 舊書開元三年魏知古卒此非知古文案《唐丞相曲江張先生文集》十三亦不載知古名少前首五字全文三十七元宗文已載又二百三十七魏知古文誤載當校併。
15
五百九十七□良士代韋令公謝先人贈官表 表云贈臣父尚書右丞司農卿先臣某揚州大都督此是韋玢元甫父見郞官石柱題名考左中全文良士無考案舊房式傳劉闢反髙崇文至成都房式王良士崔從盧士玖等白衣麻蹻銜土請罪崇文寛禮之表其狀末云:彷徨海隅是韋元甫無疑本是二首一脫其文一脫其目耳。
16
六百六裴度李大夫請朝覲表裴度集無 李大夫未詳何人表云始事憲宗過蒙驅策復事先帝猥加爵命又云:起在山南不遠甸服又云:李光顏薛平皆武臣也淮海以為要重然猶邐迤而至述職明庭臣儒臣也梁漢無事道途孔邇考舊書〈裴度傳〉穆宗時裴度出為山南西道節度使長慶四年復兼同平章事寶歷元年十一月度疏請入覲京師明年正月度至則鎭山南者卽是裴度此表當是人代裴度作者故度集無之英華誤。
17
呂頌為張侍郞乞入覲表德宗時任黔府觀察使略云:貞元五年於延英殿賜面辭之日親奉進止令臣一考卽來者又云:自到黔中首末三年更入新正卽及四載 案張侍郞名無考舊〈德宗紀〉亦不載其名据再請入覲表云近曰已來楊或作暢案暢是悅孫成李速裴腆皆在遐裔相次喪亡李迹於貞元五年觀察黔中則張當卽繼李速之任者然考英華五百八十五呂頌黔州剌史謝上表云去年某月曰恩敕授臣使持節都督黔州諸軍事守黔州刺史兼御史中丞類表大夫今年某月日到所部上訖又權載之文集四十九祭故呂給事文不著頌名案其事迹與謝上表正合有云出領符竹澄淸遠部夕拜黃扉昭宣王度前署貞元九年正月則頌拜黔中當在九年之前考舊〈德宗紀〉貞元五年三月以大理卿李述為黔州刺史黔中觀察使八年五月戊午以光祿少卿崔穆為黔州觀察使据再請表則李速當卽於五年喪亡而呂頌卽繼其任當亦在五年至頌入拜給事而崔穆代之則當在八年自貞元五年至八年首末正得四年中間不容又有張侍郞其人為張侍郞四字當是衍文英華於此類誤謬甚多如柳冕靑帥乞朝覲表裴度李大夫乞朝覲表之類不可盡依。
18
六百三十八裴晃舉杭州刺史韋皐自代狀 臣在福建與韋皇鄰近譜其為政甚得人心逃亡悉歸遠近皆悅頃在京兆以公造出官今領餘杭以理行高第云云豈裴晃曾為福建觀察使耶然攷舊書韋皐傳不云刺杭州攷韓皐傳貞元十四年自京兆尹貶撫州司馬員外置同正員無幾移杭州剌史與狀文正合知韋皐是韓皇之誤又舊柳昆傳出為婺州刺史貞元十三年兼御史中丞福州刺史充福建都團練觀察使時正相接則裴晃當作柳晃。
19
又百一顧況湖州刺史廳壁記云洎于頓大夫作塘貯水溉田三千頃今使君辭也唐景皇帝七代一有之字孫先公尚書先公大夫奕葉之勛一作勳有功於民公實嗣之案三千頃下今使君上文義不屬當有脫文下文云:天王褒拔于公陟襄陽節度李公陟當道觀察統諸道鹽鐵轉運二牧旣陟唯公盤桓云云今記上文僅述于順無李公名攷吳興志湖州刺史于順後有劉全白王浦李綺李詞諸人攷舊書李鏘傳貞元中累至湖杭二州刺史多以寶貨賂李齊運由是遷潤州刺史兼鹽鐵使記所云李公當卽李錡則三千頃下蓋述李鍮政蹟疑因錡以反誅故刊去其文爾《唐文粹》七十三與英華同新書宰相世系表大鄭王房有太子賓客守散騎常侍詞于太祖正七代孫卽記所稱使君辭也詞高祖臨川郡公刑部尚書德懋父司農卿諡曰敬亦與記文先公尚書先公大夫語合又舊書李齊運傳薦李錡為漸西觀察使受賂數十萬計舉李詞為湖州刺史旣而邑人告其贓犯上以齊運故不問而遣之吳興志李詞正元十六年自萬年縣令授遷光祿少卿統記作十四年案記末響貞元十五年十二月哉生魄統記是。
20
八百九韋表微翰林學士院新樓記有云夏四月中書鄭舍人駕部郞中皆以鴻文碩學為侍講學士 案重修承旨學士壁記大和元年四月二十三曰鄭澣自中書舍人許康佐自度支郞中攺駕部郞中充侍講學士此記郞中上脫許字。
21
八百五十九李華台州乾元國淸寺碑 碑云:盈川非古邑也襟束江山因而城之則此寺當在盈川案舊書〈地理志〉台州無盈川縣惟如意元年析衢州龍𠀉置盈川縣新志同又云:元和七年省又元和郡縣圖志二十六。分信安龍邱兩縣置不云曾屬台州則此台州當作衢州。
22




《讀書雜識》卷第六       勞檢丁士諤校字
URN: ctp:ws587025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