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 檢索 "刵"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孝經鄭注疏
條件: 包含字詞「刵」
Total 1

五刑章第十一

2
疏曰:鄭注云:「墨、劓、臏、宮割、大辟也」者,白虎通五刑篇曰:「墨者,墨其額也。劓者,劓其鼻也。臏[1]小字本作臏者,脫其臏也。宮者,女子淫,執置宮中,不得出也。割者,加二字,從王引之說。丈夫淫,割去其勢也。大辟者,謂死也。」錫瑞案:鄭君此注,引今文尚書甫刑篇文。穿窬盜竊罪輕,劫賊傷人罪重,刑法墨輕劓重,嚴氏謂「劓」當作「墨」,「墨」當作「劓」,是也。古文尚書「劓刖椓黥」,「刖」俗譌「」,從王引之說改正。說文引周書作「刖劓斀黥」。夏侯等書作「臏、宮割、劓俗譌「臏宮劓割」,從王引之說改正。頭庶剠」,是古文作「刖」,今文作「臏」之眀証。漢書刑法志,白虎通五刑篇皆從今文作「臏」。鄭注周禮司刑云「臏辟」不云「剕辟」,亦從今文尚書也。孝經本今文說,引甫刑不作呂刑,是其証。緯書多同今文,鄭注孝經如社稷、明堂、大典禮,皆從孝經緯文,是鄭君用今文說作注。此注云「臏、宮割」,與夏侯等書作「臏、宮割」正合,則此注乃用今尚書甫刑篇無疑。鄭注古周禮猶引用伏生大傳,豈有注今孝經反用古文尚書者哉!鄭用今文尚書,而此注與伏生大傳不盡同者,蓋鄭別有所本,疑即本漢律文。漢興,高祖入關,約法三章曰:「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鄭云「手殺人者大闢」,即「殺人者死」也;「劫賊傷人」與「穿窬盜竊」,即「傷人及盜」也。「劫賊傷人者劓」,與伏傳「姦軌盜攘傷人者,其刑劓」合,但少「觸易君命,革輿服制度」二語。「男女不以禮交者,宮割」,與伏傳同。「壞人垣牆,開人關者,臏」,亦與伏傳「決關梁、踰城郭而略盜者,其刑臏」相近,惟伏傳云:「非事而事之,出入不以道義,而誦不詳之辭者,其刑墨;降畔、寇賊、劫略、奪攘、撟虔者,其刑死」,此注不盡用其義耳,並未嘗截然不合也。伏傳五刑之目,或出古法家言。蕭何攈秦法作律九章,不必盡與之合,故鄭君此注與周禮注又有異同。鄭注禮箋詩,前後不同者甚多,不當以此致疑。陸氏疑其與周禮注不同,固屬一孔之見,嚴氏不攷今古文異同之義,乃云鄭用古文,亦未免強作解事。鄭注周禮云:「此二千五百罪之目略也,其刑書則亡。」謂刑書亡,而二千五百之條所以用刑者不可盡知,故僅存此二千五百之目略,非謂並此五刑之目略亦不可知,故鄭君不敢以此注尚書也。嚴說殊誤。周禮疏引孝經緯云:「上罪墨蒙赭衣雜屨,中罪赭衣雜屨,下罪雜屨而已。」緯說解五刑篇之文,與伏生大傳「上刑赭衣不純,中刑雜屨,下刑墨蒙」略同,是孝經緯用今文說之證也。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