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滇畧卷三

《滇畧卷三》[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該資料的標點符號由人工智能製作。此過程難免引入錯誤;若遇到標點錯誤,敬請自行修改。
1
滇畧卷二
2
●欽定四庫全書
3
謝肇淛 撰。
4
○產畧
5
語曰:「十步之內,必有豐草」。禹貢黑水,梁州土青黎而賦下中三錯」,聖人羈縻荒服,固不竭澤而漁之也。商周西南之獻,及於象齒矩狗,已非卻獒之懿軌矣。至漢書始言滇土平敞,有鹽池田漁之饒,金銀畜產之富,人俗豪忲,居官者皆富及累世,夫官之富,民之瘠也,至於今,而惟正之徵發歲増筐篚之羔鴈日廣,市僧箕斂以鴟張,貪估壟斷而罔利,刮金佛面削鐵針頭,鮒已涸而決無時,馬方逸而求未已,滇自此困矣。故上有閉闗焚裘之令,而後源可清,下有馬羊金粟之長,而後流不竭,其以為陸海而捆載之,非餘所敢知也。
6
湯四方獻令曰:「西南產里即今車里,百濮以象齒矩狗為獻」。孔氏曰:「矩,狗狗之善者也」。今志作「短狗,誤。
7
周王會白民即滇白人貢乘黃似麒,有角卜人即濮人、貢砂丹砂也、黑齒即永昌夷,貢白鹿。
8
漢元狩間,張騫使大夏,見卭竹杖,問所從來,曰:「卭西二千里,身毒國所產」。遂遣使至滇,指求身毒。身毒,今天竺也。距麗江可二千里。又《廣志》云:「永昌有濮竹,圍三尺餘,大者一節,受一斛可為船,小者數升,可為㯢榼。
9
杜詩籠竹,和煙滴露稍籠,吐蕃地名也。《舊唐書吐蕃傳》有籠官大籠官」。又《韋皋傳》,擒籠官四十五人,擒主籠官節度。則其地產竹,因以名之耳。張志淳《南園漫録》載之。
10
唐蒙使南越,食蒟醬,問所從來,曰:「道西北牂牁。今臨安、大理俱有之,即蓽茇也」。其實似蔞子,土人以和五味。宋司馬光《送張寺丞詩》:漢家尺五道,置吏撫南夷,欲使文翁化兼令。孟獲知盤堆、蒟醬、實歌、雜竹枝詞。《本草》、《通鑒》諸注及張志淳《南園漫録》,皆以蔞子為蒟醬,誤矣。然蔞子一名扶留,而扶留有三種,蓽苃與焉。見《廣州記》二者名亦相通,但今所合檳榔食者,的非蒟耳。
11
唐昭宗時,南詔大旱,二蕎不收,飢民食,烏昧不給,至取草根木葉啖之。烏昧者,野燕麥也,滇中霑益一路有之,土人亦皆採食,謂之鬼麥,黔中尤多。諸葛元聲曰:「古樂府田中,燕麥何嘗可獲,不知燕麥實有麥,豈當時滇未通中國,徒聞其名耶?」
12
釣藤,藤也,可以釀酒。土人漬米麥於罌熟,而著藤其中,內注沸湯,下燃微火。主客執藤以吸,按釣藤即千金藤,主治霍亂及天行瘴氣,善解諸毒。其功似與檳榔同也。
13
樹頭酒,緬出其樹類,椶櫚高五六尺,結實大如掌。緬人納曲罌中懸之實,下劃實使汁入罌,久則成酒。其葉即貝葉也,古以寫經,今緬以書字。
14
檳榔樹高十餘丈,臨安、廣南諸郡有之,葉如芭蕉,花如金粟,實如桃李。土人四剖其房,并實乾而貫之。食者,佐以石灰。及扶留、扶留,蔞子也,似桑椹而緑味辛烈,其功消宿,食袪瘴癘,故閩、廣人亦啖之。但閩廣人於檳榔,去皮而啖,實於蔞啖葉而棄子,此為異耳。
15
荔枝臨安有二樹,其一近北山寺,大可合抱,一在王參、戎墅,僅六寸徑耳。熟以三月,形味皆劣,於閩、廣又有龍眼一株,味皆差似嶺南。然此三樹之外,土人百計種之不育也。
16
閩廣有橄欖,又有餘丼二,物味相似而形逈,別橄欖長大,兩頭纎餘丼,圎小而短,樹亦不同,滇有餘丼蜜而薦之,土人亦謂之橄欖。
17
大理、賓川之黃柑色,味甚佳,大者如椀,謂之獅頭柑。舊志謂北勝州產,非也。自秋及春,皆啖之香。櫞尤大,如瓜、味、勝、閩中逺甚。
18
猩猩果、曲靖、大理俱有之,高數丈,春花秋實,狀如彈丸,色如血,故名味酸,可食。
19
雞㚇、菌屬,以形似名。永平產者最佳,以六、七月大雷雨,後生沙土中,或在松下林間。鮮者多蟲間有毒,出土一日即宜採,過五日即腐採,後過一日,即香味俱盡,所以為珍。土人鹽而脯之,熬液為油以代醬豉,亦作「㙡」。《集韻》:㙡,土菌也。㚇者,鳥飛而縮其足之象。雞取其形,或作「蟻」,誤也。余按古人謂蕈為樹雞,唐肅宗取作博子與張良娣戲者,名或取此。閩村谷中亦有之,俗不知珍,謂之雞肉菰。又有白生牛、乳菌,栁菌、松、菌,皆其屬也,而味不逮。蒙榆山中亦產天花,而土人不識,謂之八擔柴。
20
抹,猛果也。形如小豬。夷語果曰「抹豬曰「猛」,又謂之「抺母。樹高大葉長如掌實,與芭蕉相類而差短,夏月熟味丼酸。滇程記曰:「色類櫻桃,形如橄欖」。
21
馬金囊,其味似文,官果而非文,官果樹生,而此蔓生也。咀之飲水,留丼不散。一云傅惡瘡良。
22
波羅蜜,形如瓜,短瓣,攢生如椀,其味黃者丼赤者,酢潞江及虧容夷地所產。
23
大理上闗和山之麓,有樹高七八丈,葉如桂花,開白色,每朶十二瓣,以應月數,遇閏輒多一瓣,相傳仙人所種,更無別本,土人因其地名之曰和山花。豫章鄧渼詩有云:「此花種來不知歲,要識歲功驗花蒂。霜葉青青雪作葩,風前十二釵橫斜」。又云:「古來才士有棄置,不信請看和山花」。
24
龍尾闗以西,山中產和木,肌理膩白而甚,松如南方,杉木然,取以為器,絕佳。
25
古度臨安、賓川山中俱有之。《記》云:「不花而實實,從皮中出,大如安石榴,色赤可食,實中有如蒲梨者,取之為粽。數日不煮,皆化成蟲,如蟻有翼,穿皮飛出,俗謂之無花果。然閩亦有無花果,與記所載殊異。楊慎《古度賦》曰:「有木詭容,在句之東,脩梯盤壤,巨乾撐空。閟華青帝,垂實玄工」。蓐收傳:「紺屏翳敷,紅子穿皮出房,殊卉叢膚,無纎蠧,腹育飛蟲」。又曰:「烜比景灌菵露果,星燭葉雲布,楠榴相思。為黨鄰平,仲君遷為朋,故君子識之,是曰古度。
26
滇中茶花甲於天下,而會城內外尤勝,其品七十有二,冬春之交,霰雪紛積,而繁英艷質,照耀庭除,不可正視,信尤物也。豫章鄧渼,稱其有十徳焉,艷而不妖,一也。壽經二三百年,二也。枝幹高踈,大可合抱,三也。膚紋蒼黯,若古雲氣尊罍,四也。枝條夭矯,似麈尾,龍形,五也。蟠根輪囷,可几可枕,六也。豐葉如幄,森沈蒙茂,七也。性耐霜雪,四序常青,八也。自開至落,可曆數月,九也。折入瓶中,旬日顏色不變,半含亦能自開,十也。為詩一百韻賞之。其紫薇樹尤極繁盛,皆高十數丈,蔭數畆許,公署尤多,盡千百年物也。自夏徂秋,紺英照耀,庭廡令人,留連吟賞,不忍舍去,足稱二絕。
27
地湧蓮高一二丈,形類椶櫚花,如蓮,亦名木蓮,其小而蔓生者,曰西畨蓮雞足,僧寮多植之。
28
楚雄之響水坡,產蘭甚繁,楊慎稱其葉大而香逺實,《離騷》所稱可佩之真蘭,莖葉皆香,不獨花也。
29
血樹似芭蕉,枝葉如血根干紫黑色,高者七八尺,惟臨安有之,高第詩血樹。真如血染成,細看疑是赤龍精。與君不惜連床話,試聽中宵風雨聲。
30
念珠樹生大理之下闗,每結穂百有八顆,相傳元時,有日本僧四人同日坐,化棄念珠於地而生。
31
杜鵑俗謂之映山紅花色,有十數種,鮮麗殊甚,家家種之盆盎。又有燈籠花開如小燈籠紅色,其葉近乾者,青近梢者赤。又有蝶戲珠花,以其形似名之。《宋蘇子由詩》:「誰唱殘春蝶戀花,一團粉翅亞枝斜,美人欲向釵頭插,又恐驚飛鬢上鴉」。
32
刺桐,一名蒼梧花,正赤色發宻葉中,傍照他物皆朱殷然,如是者竟歲。土人以其形似,名曰鸚哥花。又有蔬亦名刺桐肥潤若芝志,謂鮮可貳肉,菹可經年」。
33
赤藤產緬甸朱色,可為杖。緬婦篾之,以為腰飾。唐元微之詩友親過滻,別車馬到江回。惟有紅藤杖,相隨萬里來」。韓愈和虞部,盧汀酬翰林。錢徽赤藤杖,歌赤藤為杖。世未窺臺郎,始攜自滇池。滇王掃宮避,使者跪進再拜,語嗢咿繩橋拄,過免傾墮性命造。次蒙扶持途,經百國,皆莫識。君臣聚觀,逐旌麾,共傳滇神出水獻,赤龍拔須血淋漓」。又云:「羲和操火鞭,暝到西極睡。所遺幾重包裹自題署,不以珍怪誇荒夷歸來奉贈同舍子,浮光照手欲把疑,空堂晝眠倚牖戶,飛電著壁搜蛟螭。南宮清深禁闈宻。唱和有類吹塤篪。妍詞麗句不可繼,見寄聊且慰分司」。又裴夷直《南詔朱藤杖詩》「六節南藤色似朱,拄行階砌勝人扶,會須將入深山去,倚看雲泉作老夫」。
34
楚雄山中產斑竹,不規而圓,節去逾尺,作筯殊佳,謂之「天生筯」,記云云。南有實心竹,文采斑駁,殊可為器物,即此是耶?
35
火把花,一名,酒弔藤。諸山俱有葉如杏,大毒服,無不立死者。乾之亦可毒人。滇中以六月廿五日火把節,則采此草束而燎之,故名。蓋欲絕其種類,而蕃滋彌甚,村氓自盡圗賴,時見訟牘,厲禁之,不得也。
36
安寧溫泉西岸有寺曰曹溪,其中有曇花樹一株,相傳自西域來者,扶疏百尺,緑葉白花,移蘗他種,終不復活。其溫泉之側,有無名樹,僅四五尺,蟠根石崖,四時不彫,亦不復長。楊用脩遊其地,有「瑤草蟠千歲」之語,今距用脩,又且百年矣,而形質如故,不知其為何木也。
37
江川縣北二十里雙龍鄉有古樹,不知其名。初春茁葉,自南則旱,自北則雨。自東自西,則風雨時禾稼登。四圍並發,則饑饉旱澇,驗之無爽,亦不知昉於何代也。
38
瑣梅,草實也,似桑椹而短味亦似之。其採以三月,又有草叢生,山徑白花若薇子,赤可啖,四五月間,飢者茹之,謂之救軍糧」。
39
蒙自山中有仙草葉,圎枝細採其葉,乾之一二年蘸以井泉,或氣呵之,復鮮茂如故,此亦太和山、萬年松之屬也。
40
南方草木狀:興古有果名劉,三月花,七月熟,其色黃,其味酢。又有豆蔲樹,大如李。二月花,七、八月熟,曝乾剝食。其核味辛香。
41
梧實大如豆,殻脆易剝,不與他處類。俗謂之「山松子,亦曰「飛松。
42
金剛,纂木也,出僰夷中,北勝州亦有之,青色狀如刺桐,最毒,土人種以編籬,人莫敢觸。《滇程記》云:「碧乾而蝟芒,孔雀食之,其漿殺人」是已,然以為草誤也。
43
魏武帝四時食製曰:「滇池鯽魚,至冬極美。今滇河冬月產者最佳,腹中白腴長六七寸,若切麵然,烹之丼甚」。楊慎圖贊》云:滇池鯽魚,冬月可薦,中含腴。白號水母線北客乍餐,以為面纜。魏武未嘗至滇,豈亦得之傳聞耶?樊綽《南夷志》:蒙舎鯽魚,重者五斤,然未之見也。
44
西洱河產「公魚」一作「魟」,又作工作弓,僅如指,長三寸許,而味甚佳。楊慎圗贊云:西洱弓魚三寸,其脩誰書,以公音是字謬。又哂多子,亦孔之羞。慎嘗作戲語云:「大理公魚皆有子雲,南和尚豈無兒」。張志淳曰:「工即江也。古韻江,亦音工。陶淵明詩:「時雨濛蒙平陸,成江李翱別灊山神文,我亦何功?路沿大江,未知是否。又上闗石穴中,八九月產油魚,視魟更小而肥美,過之炙則腴溢。趙州產丁魚,又小僅如釘耳。諸河中蚌蜆充牣,人無捕者。螺大如拳,有黃,有卵,有腐。秋夏之交盈肆,亦竒錯也。
45
細鱗魚產金沙,江中大者三尺許,肥丼異常,魚龍尾闗濞水中亦有之,而味不及也。澄江江中產大頭魚,尤佳。江川又有䆲䆡魚,二水相通,而二魚不相往來,見則交嚙。
46
𪅂雞,水鳥也,出通海,然非土產,每歲以上已前來重陽前去。來時以夜群飛聲如雷,其形金頂紅嘴,色類鴉身似鷺,烹之。香脆柔美,甲於水。陸之鳥宦澄江者,謡云:「䆲䆡不入湖,大頭不入海,十年萬里滇,雲夢惟有𪅂,雞沒處買。
47
《滇程記》云云。南百夷中有小孟,貢江產䰾魚,食之日御百婦,故夷性極淫,貴賤俱有數妻。山中又產彎姜,餌一刀圭,終身斷絕人道。土人以飼牡馬,不宦也。
48
異魚圖贊,滇中尚有二魚,今未之見,聊志之。一曰《發魚贊》,云髪魚帶髮,形如婦人。出於滇池,肥白無鱗。一曰竹頭䱢贊云:張揖廣雅,𢶏竹頭䰾,滇池所饒,亦名竹丁。烹以為䱓,案酒薦馨。按此恐即丁魚。
49
脆蛇,一名片蛇,產順寧大候山中,長二尺許,遇人輒自斷為三四人去,復續乾之。治惡疽腰以上用首,以下用尾。又治大麻風及痢。
50
䗲蛇蟒,屬四足,長丈餘,能吞豕鹿。臨安諸郡及鎮康,孟養有之。冬春在山,夏秋在水,其膽治齒䗲,解毒藥黃鱗為上,黑者次之。
51
蚺蛇產孟艮山中,土人欲取之,先以雞卜問諸神,得吉兆則入麓求之,蛇見人輒伏不動。夷人語之曰:「中國天子求爾膽,爾可伏死,否則吾亦不汝貰也」。蛇反背就戮。今相傳云去膽復活者,葢謬說耳。一蛇有三膽,居頷下者以傅毒矢。居腹間者入藥,有病疽者以童便研一合服之。又以傅患所頃刻而愈居尾者,棄勿用。
52
《寰宇記》云:「滇池黃津江有大蛇,名曰青蔥,好食人。又有大蛇藏樹上,伺鹿過繞之,鹿死,乃吞而繞,樹其角骨皆鑽皮而出,蛇亦殆死,創差即更吞之」。又《郡國志》云:「興古郡有大蛇,長數丈,尾有兩歧如鉤,在水中,以尾鉤取岸上人馬食之」。然今俱未之有聞也。
53
《元志》:烏蒙山峽多小黃蠅,生毒蛇鱗甲中,嚙人痛癢,搔之即成瘡,惟以冷水沃之,搽鹽即愈。張志淳云:「永昌山中亦有問,土人乃蛇糞中所生也」。
54
山呼似鸚鵡而差,小樊之易馴。宋蘇。軾有詠山呼詩,終日鎖筠籠回頭。惜翠茸,誰知聲,㗲㗲亦自意重重。夜宿煙生浦朝鳴,日上峰。故巢何處?是鷹隼豈能容。
55
鸚鵡滇山中甚眾,僅值數十錢耳。馴於隴產者教之甚易,言語亦有黃者。產百夷中,永樂中嘗貢此金。幼孜有《黃鸚鵡賦》,至於鸜鵒趙州、鳳山,以千計能言,又易於鸚鵡也。
56
孔雀自惜其毛,常巢深草中,或依灌木,時於杲日舒翼,崖陽文採,照耀山谷,尾色最麗,展之如屏,故稱「孔雀屏也。性啖蛇虺,或云亦與惡蛇交其膽,毒人立死。夷人取其卵,使家雞伏之。可畜但不甚文耳。《華陽國志》云:「雲南郡孔雀常以二月來翔,月餘而去」。今殊不然。
57
朱秉《器楮談》云:緬甸有鳥,四足而肉翅,其大如鵝,其鳴似鶴,能飛而不能逺,其雛胎生飛行則負雛于背,不踐稼穡,不食生蟲,殺之者不祥。
58
唐咸亨中,永昌之西,野桑生石,上其材上屈西向而下直,南詔取以為弓,不筋漆而利,名曰「螟弓」。今鶴慶產巖桑,猓猓,取以為弓,發矢千步,其遺種也。
59
越睒之西,產善馬,世稱越睒駿。始生若羔,歲中以紐莎縻,飲之以米,瀋七年可御,日馳數百里。至宋建炎、紹興,常以錦彩買馬於大理。范成大桂海虞衡志云:「大理馬為西南蕃之最」。今滇絕無馬,惟緬產者稍為雄駿,次則昆明、宜良,陸涼世稱「西馬,黔國有牧場焉,其馬自生自育,一牡九牝,隨向飲齕,他牡至輒蹄之,非牧人不敢近也。
60
《博物志》云云,南郡出茶首,其音蔡茂,是兩頭鹿也。其腹中胎可治蛇,虺毒土人,常以四月中取之」。按《後漢書》,兩頭鹿見雲南,其即是耶?然亦不恒有矣。
61
象產,緬甸之擺古,距永昌可四千餘里,莽酋居焉,得象馴而習之,以供戰。陳其梟者,直千金,貢象可三百金,景東土官常畜,以備宣索。
62
常璩南中志》云:「永昌有貊獸,能食鐵,有猩猩能人,言其血可以染朱罽。
63
《博物志》云:「越嶲有牛,稍割取肉,經日復生」。釋法盛曆國傳》亦云:「天竺有稍割牛,十日一割,不便困病」。
64
犛牛產刺,次香羅、瓦魯諸夷地,毛可為帽為纓,莊子》所謂「大若垂天之雲,而不能捕,鼠」是已。
65
騰衝有地名緬箐,常有二獸出,見大如槖,駝毛色碧緑,獅首象蹄,牛尾有齒,無牙頂,戴肉角,見人則伏地而鳴,土人誤殺其一。暴露數日,都不臭腐。父老云:「此獸見則有兵」。
66
《史記》稱莋馬僰,僮髦、牛髦即犛也。僰僮信實而忠於其主,至死不變。人得此僮為僕,甚為利益。今之僰夷獰獷,樂戰鬥,詎堪畜養哉?
67
百夷雞、產、永昌諸蠻地視家,雞足短而善鳴,晝夜無時音,穉若鷓鴣然,雌者亦鳴。又夏秋之交生秧,田中者曰秧雞,小而黠不可捕,其五色俱備,日中吐綬者曰錦雞。
68
薄辰,大如狐,而人立,手足類熊,亦曰「熊弟」,炙之甚美。福羅似猴,而毛赤可為裘。性嗜蜜,土人置蜜罝之,出鶴慶山谷中。
69
哈芙蓉,夷產也。以鶯粟汁和草烏合成之,其精者為鴉片價埒,兼金可療,泄痢風蟲諸症,尤能堅陽不泄。房中之術多用之,然亦有大毒。滇人忿爭者,往往吞之即斃。
70
百鵲膽,一名蘆薈,亦夷地,草滴脂淚而成,凝黑若餳,味苦甚,故名也。又謂之鴉覽,亦名黑藥。治小兒五疳最良,解巴豆毒及頭癬齒䘌,服過七分者死。
71
阿魏亦出者樂甸,相傳大樹凝脂,下灑著物,即化市之鬻者,皆其化也。故諺曰:「阿魏無真,此物極臭而能止臭殺蟲消痞闢瘟治瘧諸鬼物畏之。一曰合昔泥,夷人以醃羊肉甚美。
72
唵叭香,不知何物所製,以其國名氣味稍似阿魏可和,諸香爇之。昔人有賃凶宅者,既知其凶,不得,便徙槖中,有唵叭香取焚之,數夕中夜,聞鬼語曰:「彼焚何物?令我頭痛不堪,亟避之」。翌日,宅遂清,吉無患。
73
香又有白檀、甘檀、紫榆、青木、降真諸種,而麝為之最。然土人不知製香售之,估客而已,焚供皆劈檀榆之屬爇之。
74
緬茄枝葉皆類家。茄結實似荔枝,核而有蒂。土人雕刻其上而繫之,拭眼去翳,亦解瘡毒。緬豆者如豆蔓,生子大如慄,斑文點點咀之,傅瘡良。然性迅惡,誤服之,吐瀉致死。又有神黃豆調水飲,能解小兒痘毒,然亦不甚驗也。
75
白龍鬚草名出蒙化、永昌間,有大毒,袪風發汗,軟人肌骨,治痿痺最效,然每服止可二三分,至五分極矣,須以無灰酒咽之,或與烏骨雞同,煮服後仍坐宻室,三日不可風,滇人不甚用,惟女子洗足用之,云骨軟易纒也。
76
蛤蚧沅江山中有之,穴於枯樹。其鳴雄曰蛤,雌曰蚧,聲相和然後合。捕之相抱至死不脫,房中藥用之。
77
雪蛆產麗江之雪山,形如竹䶉,土人於積雪中捕得臛食之,云愈心腹熱,疾間有脯至鶴慶鬻者,然不恒有也。
78
仙人骨出楚雄之呂合驛,相傳南詔時,張、王二生遇呂仙於此,王得度上昇,張不能從,憤而死,埋骨山中,化為石瑩,徹如水晶傅,一切瘡瘍立愈,詳見雜畧。
79
蒙山產草,烏最毒。弘治間,有周、朱二醫,採以釀酒。比熟,周將以進,要人夕先嘗之,迨曉斃矣。朱則邀道侶四人共飲,二人先至飲之,主客俱斃,座上二人以後至得免。僰爨諸夷煉以傅矢中,人畜無不立死者。讎家取置衣領及冠巾中,遺人著之,即腦裂頭斷。然其方秘不傳也。
80
人參出姚州及大理山中,性視遼產燥烈不可服,土人亦不知製也。其小而脩者曰竹節,參性彌緩。
81
高河菜似芹菹之良,出點蒼之高河,故名相傳云採者不可有聲聲,則致雷雨。
82
語云:「金生麗水,今麗江其地也。其江曰金沙,源出吐蕃,經鐵橋、寳山、永寧、北勝,以逹東川、江滸、沙泥、金麩雜之,貧民淘而煆焉,日僅分文售蜀估,轉諸四方,其稅屬之土府,漢不得有也。朝廷歲責滇賦金五千,其直可四萬緡,皆蜀估,有力者先期受直於官而走四逺裒入之間,有逃且死者,累及姻族,桁楊纍纍,至於黔巫瘴癘,十死一生,又不具論也。永平山中間有金,沙色更赤而利甚微。
83
麗江之金,不止沙中,又有瓜子、羊頭等金大。或如指產山谷中,先以牛犁之,俟雨後即出土,夷人拾之,納於土官,然近亦絕無矣。
84
博物志補》云:「金一也,產于金。沙江者,紫色光瑩,產於麗江者,色赤而沾,垢膩銀一也。產於梁王山者,白瑩而有茶花,黃點撲之,有聲琤琤然,產於細花、明光諸場者,微有鉛色撲之,其聲黯麗。江府產金尤多,每雨後,其金散拾如豆如棗,大者如拳,破之中空有水,亦有包石子者,銀則穴地數十丈,取礦石煉之,其所產最甚者,莫如磨乃場。
85
滇銀礦共二十有三所,置場委官以徵其課,歲約二萬緡,然脈有盛衰,課隨盈縮。又有銅礦十九所,鉛礦四所,碌礦一所。按《禹貢》,梁州貢鐵銀鏤」,漢書地理注銀出朱提屬寧州部,其來久矣。錫則臨安者最佳,上者為芭蕉,葉扣之聲如銅鐵,其白如銀作器。殊良出市者雜以鉛,遂頓減價。
86
瑪瑙,產永昌之哀牢山,紅、白二色,其相間者謂之纒絲」。又有土瑪瑙,其色微紅而堅不足,近遼東瑪瑙盛行,而滇產廢矣。
87
寳石產猛宻木邦及永平以西皆有之,生山坳溪澗注水之所,謂之寳井」,色類不一,值亦懸絕,蔚藍色而重數,兩者即逾千金,然亦不多得也,其雜碎者為寳砂,傳聞先朝時,寳井得一寳石,中有蒼蠅二頭,置几上,能辟蠅,鎮守中官聞之,以三百金購去。
88
琥珀產緬爨諸西夷地,相傳松脂入地,千年所化。又云「楓木精液凝成,未知信否」。但其中亦有蚊蠛等形,想不誣也。其直火珀及杏紅為上,血珀、金珀次之,蠟珀最下,又其下者可供藥餌而已。宋劉裕南征時,寧州獻琥珀枕,裕大悅,以其治金創碎以分將士,今重三五兩以上者,即不可多得矣。萬厯甲午,有詔下藩司取二百斤,一時騷然。惟永昌郡帑舊貯二十餘斤,悉以上供搜括,數年竟不能充其數而止,民破家者無算。
89
催生石亦出西陲山下色翠而間以白,作酒器飲之,云能治產難,然不甚驗。至于紫英、雲母、石青深緑、石黃地所時有不足珍也,其它如水精緑、玉墨玉、碧瑱、古喇錦、西洋布、孩兒茶之屬,皆流商自猛宻,迤西數千里而至者,非滇產也,而為滇病最甚,然後漢書已稱永昌出金、銀、光珠、琥珀、水晶、琉璃、軻蟲、蚌珠、孔雀、翡翠、犀象、猩猩、貊獸,以今較之,又不逮矣。
90
南中志云:永昌產光珠,有光珠穴,呂凱子祥,太康中獻光珠五百斤。又云「瀾滄水有珊瑚。今俱絕無。
91
文石出點蒼山之北麓,白質黑章,膩若截肪,琢為屏障,其最佳者,蒼素分明,山川逺近,雲林晻曖,若天生圖畫不脛而走四方,好事者爭購之,相傳李徳裕,平泉莊,醒酒石,即此也。然贗作者亦復不少,其作人物驢馬以媚俗眼者,皆饞鼎耳。大內鼎建,不時採取,頗為民累。嘉靖辛酉,詔取四尺以上至七尺者五十,巡撫蔣宗魯奏罷之。萬厯癸巳,詔取鳳凰石百餘,皆擇石中有花草鸞鶴形者名之,然僅三四尺而止。閩鄧原岳點蒼山石歌》:「點蒼山頭日吐雲,紫光白氣長氤氳,卻產竒石作屏障,終朝開採徒紛紛,頻年貢入長安道,濃淡之間山色好,君王便作圗畫看,豈識閭閻刳肝腦,朝鑿暮解苦不休」,詔書昨下仍苛求,前運後運相結束,道傍嘆息聲啾啾,耳目之玩豈少此?十夫供役九夫死,從來尤物是禍胎。吁嗟乎,當時作俑者誰子?
92
永昌人善造料絲,初由鎮守內使有之,珍秘殊甚。永昌人試效為及成,反精於彼,又長大數倍。其法以紫石英赭石合饒磁諸料,煆之於烈火中,抽其絲織以成片,加之彩繪,以為燈屏,故曰「料絲」。李文正公以為繚絲誤矣。又以瑪瑙合紫石粉而煆之以成碁,子瑩潤細膩,甲于天下。
93
滇苦無茗,非其地不產也。土人不得採取,製造之方即成,而不知烹瀹之節猶無茗也。昆明之泰華,其雷聲初動者色香不下松蘿,但揉不勻細,耳點蒼感。通寺之產過之,值亦不亷,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團瀹作草,氣差勝飲水耳。
94
滇水皆以海名,而味不鹹,鹽皆自井中出也。楚雄有黑井、白石泉、井巖、泉井、東井、琅井、阿陋井、猴井,姚安有白羊井、白石谷井、觀音井、舊井橋、井界井中井、灰井、尾井、阿拜小井。大理有諾鄧井、大井山井、天耳井、師井、順盪井、石門井、洛馬井、石縫井、河邊井、天生井。安寧州有大井、石井、河中井、大界井、新井。鶴慶有彌沙井、橋後井、武定,有只舊井,草起井。其餘小井無數,皆熬波。成鹽。迤西者圎如瓜,迤東者如巖石,惟順盪自岩穴湧出,有池盛之熬作,楪形最潔,白無滓。此泉初出甚盛,日百餘斛,所司遣官驗視,土人懼其増課也,以木石壅其源,令緩既去,泉流遂微矣。又威逺州莫蒙寨,有河汲而澆諸火,上即成鹽。
95
氎者,織羊毛為之,其細如絨,堅厚如氈,染成五色,謂之縹氎。永昌、麗江人能為之。其在廣西者曰氆氌,本一種也。氈則諸郡皆為之,而鄧川最良,然亦粗甚。桂海虞衡志》云:「蠻氈以大理為最,蠻人晝披夜臥,無貴賤人有一畨。
96
布以永昌之細布為佳,有千扣者。其次有桐花布、竹布、井口布火麻布、莎羅布,象眼布,而洱海紅花膏染成最艷,謂之洱紅。永昌善造青,謂之金齒青,其直獨倍他所。《南中志》云:「有闌干細布闌干,獠言紵也,文如綾錦華嶠。《後漢書》云:「哀牢夷之染彩,細布織成文章如綾錦,有梧桐木華績,以為布幅廣五尺,潔白不受垢污,先以覆亡人而後服之。今西洋布,豈其遺種耶?
97
南詔通紀云:兜羅綿出金齒木邦甸,又有火草布草葉三四寸,蹋地而生葉,背有綿,取其端而抽之,成絲織以為布,寛七寸許,以為可以為燧取火,故曰火草。然不知其何所出也。
98
紙出大理蒸竹及榖皮為之,其水必用藥,師井者良膩而不燥,謂之青抄」,可以久藏,但差狹小耳。其用米粉抄者,鮮白有餘而善腐蠧,字畫易脫,若華亭粉箋,然其製稍長,滇無柬紙,以此代之。
99
蘇易簡曰:「雞足山古松心,燒煙為墨最佳。今大理工人取松煙、膠和入丹砂,雜以腦、麝硫黃為之,雖不及歙、墨之良,較之他處稍勝。然歙、墨用油煙,非古法也。曹子建詩云:「墨出青松煙,仇池筆記真。松煤逺煙自有龍,麝氣則滇猶有古之遺法耶?但持以作字,一點如漆,不能不遜新安耳。
100
桂海虞衡志云:「蠻甲惟大理國最工,甲胄皆用象皮,胷背各一,大片如龜殻,堅厚與鐵等,又聨掇小皮片為披膊,護項之屬,製如中國鐵甲,葉皆朱之兜鍪及甲身,內外悉朱地間黃黑漆,作百花蟲獸之文,如世所用犀毗器,極工妙。又以小白貝纍纍絡甲縫,又裝兜鍪,疑猶傳古貝胄朱綅遺制云。
101
又云:雲南刀即大理所作,鐵青黑,沉沉不䤾,南人最貴之,以象皮為鞘,朱之上亦畫犀毗花文,一鞘,兩室各函一刀,靶以皮條纒,束貴人以金銀絲。今大理無刀,惟鶴慶刀劍馳譽四方,其法取古宗鐵,濯以鶴川,水利可剸犀柔者,可以繞腹,然古宗鐵不易得,貿之四逺者,皆凡鐵耳,而以金銀裝飾取媚,無當於用也,書刀則新興,安寧者良。
102
緬鈴相,傳鵬精也。鵬性滛毐,一出諸牝悉避去,遇蠻婦,輒啄而求合。土人束草衣絳衣,簪花其上,鵬嬲之,不置精溢衣,上跳躍不休,采之,裹以重金,大僅如豆,嵌之於勢以御。婦人得氣愈動,然秘不外售,殺夷取之。始得滇人偽者,以金作蒺藜形,裹而搖之,亦躍,但彼不搖自鳴耳。一云名太極丸。
103
景東、蒙化之間,夷民能織斑絲,葢亦土蠶之繭,織成紫白相間如記。所稱吉貝者劉禹錫,詩蠻衣斑斕布,其謂是耶?然幅狹而短,不堪作衣耳。
URN: ctp:ws663850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