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三十四:淮南內篇v20泰族

《三十四:淮南內篇v20泰族》[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該資料是通過對對應底本影印本進行字符識別打造的初稿。若有錯字,請協助糾正

淮南內篇弟廿      讀書雜志九》

1
             高𨞄王念孫

泰族》

泰族·雨露所以濡生萬物瑤碧玉珠翡翠瑇瑁》

1
天地所包陰陽所嘔雨露所以濡生萬物《道藏》本如是瑤碧玉珠翡翠瑇瑁瑇各本作玳俗字也今據《太平御覽》引改依《漢書》當作毒冒文彩明朗潤澤若濡摩而不玩久而不渝。念孫案:雨露所以濡生萬物本作雨露所濡以生萬殊瑤碧玉珠本在翡翠毒瑁之下《道藏》本濡以二字誤倒萬殊誤作萬物翡翠毒瑁又誤在瑤碧玉珠之下案雨露所濡為句以生萬殊為句如藏本則失其句矣且此段以嘔濡殊珠濡渝為韻如藏本則失其韻矣𭄘本作雨露所濡生萬物又脫去以字《漢魏叢書》本乃於生萬物上𡚶加化字而莊本從之斯為謬矣《太平御覽·工藝部九》引此正作雨露所濡以生萬殊翡翠瑋瑁瑤碧玉珠。

泰族·日月合明鬼神合靈》

1
故大人者,與天地合德,日月合明,鬼神合靈,與四時合信。念孫案:此用〈乾·文言〉語也。「日月、鬼神」上竝脫「與」字。《文子·精誠篇》正作「與日月合明,與鬼神合靈」。

泰族·衍四海》

1
故聖人懷天氣抱天心執中含和不下廟堂而衍四海。念孫案:《文𨕖·東都賦·注》引此作不下廟堂而行於四海於義為長《文子·精誠篇》亦作不下堂而行四海。

泰族·陰陽化𠛱星朗非有道而物自然》

1
天致其高地致其厚月照其夜日照其晝陰陽化𠛱星朗非有道而物自然忿孫案下三句本作𠛱星朗陰陽化非有為焉正其道而物自然自天致其高至𠛱星朗是說天地日月星而陰陽化一句則總承上文言之今本𠛱星朗句在後則失其次矣且厚晝為韻化焉然為韻化字古音在歌部焉然二字在元部歌元二部古或相通〈陳風·東門之枌篇〉以差原靡娑為韻〈小雅·桑扈篇〉以翰廣難那為韻隰桑篇以阿難何為韻《逸周書·時訓篇》明烏猶嗚國有訛言虎不始交將帥不和荔挺生卿士事權《莊子·天運篇》孰隆施是孰居無事淫樂而勸是淮南並言篇為善則觀為不善則議觀則生責讓則生患〈說林篇〉百梅足以為百人酸一梅不足以為一人和〈泰族篇〉其美𡉈和其失𡉈權水火金木土穀異物而皆任規矩權衡準繩異形而皆施丹青膠漆不同而皆用各有所適物各有宜皆其證也差施議宜四字古𡉈歌部說見《唐韻正》若𠛱星朗句𡉈後則失其韻矣非有為焉正其道而物自然者然成也《廣雅》然成也《大戴禮·武王踐阼篇》毌曰胡殘其歸將然謂其禍將成也《莊子·繕性篇》莫之為而常自然衢常自成也《楚辭·遠遊》無滑而魂兮彼將自然謂彼將自成也又見下言天地陰陽非有所為但正其道而萬物自成也〈原道篇〉云:萬物固以自然以與已同聖人又何事焉語意正與此同下文云:故陰陽四時非生萬物也雨露時降非簪草木也神明接陰陽和而萬物生矣卽此所謂非有為賈正其道而物自然也《道藏》本非有下脫為陽正其四字則文不成義劉本作正其道而物自然無非有為陽四字亦非若本無非有為焉四字則藏本不得有非有二字矣〈主術篇〉曰是故繩正於上木直於下非有事焉所緣以脩者然也語意正與此同莊本作非其道而物自然則其謬益甚《文子·精誠篇》作𠛱星朗陰陽和非有為焉正其道而物自然是其明證矣和字亦與焉然為謂

泰族·流源 淵㴱》

1
流源千里淵㴱百仞非為蛟龍也。念孫案:《太平御覽·鱗介部二》引此流源作源流淵㴱作㴱淵是也源流者有源之流〈原道篇〉云源流泉浡沖而徐盈是也今作流源則文不成義㴱淵與源流相𡭊為文猶上文言高山㴱林大木茂枝也今作淵㴱則與上文不類矣。

泰族·榮水》

1
故邱阜不能生雲雨榮水不能生魚鼈者小也。念孫案:榮水小水也《說文》榮絕小水也《韓詩外傳》曰:榮澤之水無吞舟之魚《漢書·楊雄傳》梁弱水之瀑淡兮服虔曰:昆侖之東有弱水度之若瀑淡耳師古曰:瀑淡小水之兒淡與榮同《道藏》本劉本皆作榮《太平御覽·鱗介部四》引此同朱本攺榮為涔而莊本從之斯為謬矣朱不知榮為小水爾誤以為〈禹貢〉災波旣豬之熒故𡚶假之

泰族·卵割》

1
夫蛟龍伏寢於淵而卵割於陵。念孫案:割當為剖字之誤也《漢書·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剖符世對今本剖誤作割剖謂破卵而出也原道篇羽者嫗伏高《注》曰:嫗伏以氣剖卵也《文𨕖·海賦》剖卵成禽李善曰:剖猶破也《初學記·鱗介部》《白帖》九十五《太平御覽·鱗介部二》引此並作卵剖《開元占經·龍魚蟲蛇占》引作卵孚又引許愼《注》曰:孚謂卵自孚也孚剖聲相近故高《注》曰:蛟龍乳於陵而伏於淵其卵自孚也今本自孚作自孕此後人𡚶攺之也《說文》孕褢子也,孚卵孚也其義魍殊《一切經音義》二引《通俗文》曰:卵化曰孚《淮南·人閒篇曰夫鴻鵠之未孚於卵也一指蔑之則靡而無形矣

泰族·訟繆》

1
靜漠恬淡訟繆胸中繆與穆通顏師古注《漢書·東方朔傳》曰:穆靜思貌故高《注》曰:繆靜也各本繆作謬左畔言字因上訟字而誤今改正高《注》曰:訟容也繆靜也引之曰:高所見本作訟故訓為容訟容古同聲也其實訟乃說字之誤說古悅字繆與穆同穆亦和悅也〈大雅·烝民·箋〉曰穆和也《管子·君臣篇》穆君之色尹知章曰:穆猶悅也說繆胸中者所謂不改其樂也《文子·精誠篇》正作悅穆胷中。

泰族·所責》

1
秦穆公為野人食駿馬肉之傷也飲之美酒韓之戰以其𣦸力報非券之所責也。念孫案:責上脫能字上文云:非令之所能召也下文云:非刑之所能禁也非法之所能致也是其證。

泰族·市買不豫賈》

1
孔子為魯司寇道不拾遺市買不豫賈。念孫案:買字卽賈字之誤而衍者也市不豫賈謂市之鬻物者不高其價以相誑豫誑豫見《周官》司市注非謂買者也《荀子·儒效篇》作魯之鬻牛馬者不豫賈《淮南·覽冥篇》及《史記·循吏傳》竝云市不豫賈多一買字則文不成義且與上句不𡭊矣。

泰族·正心》

1
夫矢之所以射遠貫牢者弩力也其所以中的剖微者正心也。念孫案:正心本作人心與弩力相𡭊為文今作正心者後人妄改之耳《羣書治要》及《太平御覽·工藝部二》引此竝作人心。

泰族·化則細》

1
聖人之治天下,非易民性也,拊循其所有而滌蕩之,「滌蕩」與「條暢」同,《文子》作「條暢」。故因則大、化則細矣。念孫案:「化」字義不可通。「化」當為「作」,字之誤也。「作」字本為「●缺字:⿰亻𠆦」,與「化」相似而誤。聖人順民性而條暢之所謂因也反是則為作矣〈原道篇〉曰任一人之能不足以治三畝之宅也循道理之數因天地之自然則六合不足均也故曰:因則大作則細矣高《注》本作能循則必大也欲作則小矣今本欲作上有化而二字則後人依已誤之正文加之耳《文子·道原篇》作因卽大作卽細自然篇作因卽大作卽小皆其證《呂氏春秋》〈君守篇〉曰作者擾因者平任數篇曰為則擾矣因則靜矣語意略與此同。

泰族·饗飲》

1
鄕飲習射以明長幼。念孫案:饗當為鄉字之誤也經解〈射義〉並云〈鄉飲酒〉之禮所以明長幼之序是其證羣書《治要》引此正作鄉飲。

泰族·故立父子之親 淸濁五音》

1
乃澄𠛱金木水火土之性故立父子之親而成家別淸濁五音六律相生之數以立君臣之義而成國察四時季孟之序以立長幼之禮而成官。念孫案:故立父子之親亦當為以立父子之親與下文相對《文子·上禮篇》正作以立淸濁五音亦當依《文子》作五音淸濁。

泰族·以歸神及其淫也反其天心》

1
神農之初作琴也以歸神及其淫也反其天心。念孫案:此文本作神農之初作琴也以歸神杜淫反其天心《白虎通義曰:琴者禁也所以禁止淫邪正人心也《琴操》曰㫺伏羲氏作琴所以禦邪僻防心淫以脩身理性反其天眞也及其衰也流而不反淫而好色至於亾國流而不反正對反其天心言之淫而好色正對杜淫言之下文曰:夔之初作樂也皆合六律而調五音以通八風及其衰也以沈湎淫康不顧政治至於滅亾,句法皆與此相對此以淫心為韻色國為韻下文以音風為韻風字古音在侵部說見《唐韻正》康亾為韻《文子·上禮篇》作聖人之初作樂也以歸神杜淫反其天心至其衰也流而不反淫而好色今本此下有不顧正法流及後世八字葢後人所加《羣書治要》引《文子》無此八字至於亾國是其明證矣。《文選·長笛賦·注》引上三句云:神農之初作瑟瑟字與今本不合所以葢許愼本以歸神反望反其天心杜淫作反望反其作及其皆傳寫之誤反望之反葢涉下反其天心而誤淫甘主反及皆以形近而誤而句法正與《文子》同若今本則錯脫不成文理且失其韻矣。

泰族·志遠》

1
蒼頡之初作書以辯治百官領理萬事愚者得以不忘智者得以志遠。念孫案:志遠本作志事以書記事無分於遠近不當獨言志遠後人以兩事字重出故改志事為志遠耳不知古人之文不嫌於復且兩事字自為韻上下文皆用韻若作志遠則失其韻矣《文子》正作智者以記事**罷民之力
2
馳騁獵射以奪民時罷民之力。念孫案:罷民之力當作以罷民力與上句相對為文上文以解有罪以殺不辜與此文同一𠊖《文子》正作以罷民力。

泰族·推舉》

1
朋黨比周各推其與廢公趨私內外相推舉姦人在朝而賢者隱處。念孫案:內外相推舉句法與上下文不協且推字與上文各推其與相復葢衍文也《文子》無推字。

泰族·故易之失也卦六句》

1
故《易》之失也卦,《書》之失也敷,《樂》之失也淫,《詩》之失也辟,禮之失也責,《春秋》之失也刺。念孫案:此六句非《淮南》原文,乃後人取〈詮言篇〉文附入而加以增改者也。〈詮言篇〉曰:《詩》之失辟,《樂》之失刺,《禮》之失責。此文詩之失也辟,禮之失也責,全用〈詮言篇〉文,而改樂之失刺,為《春秋》之失也刺,又加「《易》之失也卦,《書》之失也敷」二句以合六藝之數。下文云:故《易》之失鬼,《樂》之失淫,《詩》之失愚,《書》之失拘,《禮》之失忮,《春秋》之失訾,與此六句相距不過數行,而或前後重出,或彼此參差,其不可信,一也。
2
下文《易》之失鬼六句,高氏皆有注,而此獨無注;若原文有此六句,不應注於後而不注於前。其不可信,二也
3
《太平御覽·學部二》所引,有下「《易》之失鬼」六句、而無此六句,其不可信,三也。

泰族·乖居》

1
〈關雎〉興於鳥而君子美之為其雌雄之不乖居也。念孫案:乖當為乘字之誤也羅願《爾雅翼》引此已誤乘者匹也言雌雄有別不匹居也《廣雅》曰:雙耦四乘二也〈月令〉乃合累牛騰馬鄭《注》曰累騰皆乘匹之名《家語·好生篇》曰〈關雎〉興于鳥、而君子美之,取其雌雄之有別《毛詩傳》亦云:雎鳩摯而有別鄭《箋》曰:摯之言至也謂王雎之多雌雄情意至然而有别戴先生《毛鄭詩考正》曰案古字慧通用摯〈夏小正〉鷹始摯〈曲禮〉前有華獸是其證《春秋傳》郯子言少嗥以鳥名官曜塲氏司馬也說曰驚而有別故為司馬主法制義本《毛詩》不得如箋所云明矣。念孫謹案:《淮南·說林篇》神龍不匹、猛獸不羣、鷙鳥不雙,義與《毛詩》同有別卽此所云不乘居也漢張超誚靑衣賦亦曰:感彼關雎性不雙侶劍女傳仁智《傳》曰:夫雎鳩之鳥猶未嘗見其乘居而匹處也張華陽舊賦云:繁滋族類乘居匹游此尤其明證矣。

泰族·可謂忠臣也而未可謂弟也》

1
周公誅管叔蔡叔以平國弭亂可謂忠臣也而未可謂弟也。念孫案:此當作可謂忠臣矣而未可謂弟弟也上文云:可謂養性矣而未可謂孝子也是其證。

泰族·必𥳑》

1
小見不達,必𥳑。念孫案:「必𥳑」上當更有「達」字。此言見大者達,達則必𥳑,猶〈樂記〉言大樂必易、大禮必𥳑也。《文子·上仁篇》作道小必不通通則必簡是其證。

泰族·陰陽無為故能和》

1
河以逶蛇故能遠山以陵遲故能高陰陽無為故能和道以優游故能化。念孫案:陰陽無為故能和後人所加也此以河之逶蛇山之陵遲喻道之優游若加入陰陽無為二句則與逶蛇陵遲優游之義咸不相比附矣且陰陽無為與河以逶蛇三句句法亦屬參差《太平御覽·地部二十六》引《淮南》無此二句,《說苑·說叢篇》《文子·上仁篇》竝同。

泰族·而猶》

1
故法者治之具也而非所以為治也而猶弓矢中之具而非所以中也。念孫案:而猶當為亦猶隸書而亦下半相似故亦誤為而〈趙策〉趙雖不能守亦不至失六城舊本亦誤作而

泰族·治之上》

1
此治之上也。念孫案:治之上當為治之本對下文治之末而言上文養性之本養性之末卽其證今作治之上者涉上文治國太上養化而誤《文子·下德篇》正作治之本。

泰族·萬一》

1
夫欲治之主不世出而可與興治之臣不萬一以萬一求不世出此所以千歲不一㑹也。念孫案:以萬一求不世出當作以不萬一求不世出不萬一三字卽承上句言之《文子·下德篇》作以不世出求不萬一《呂氏春秋》觀世篇注引《淮南》作以不萬一待不世出皆其證。

泰族·乘衰》

1
掘其所流而深之茨其所決而高之使得循勢而行乘衰而流高《注》曰:衰下也引之曰:衰與下義不相近衰當為衰字之誤也《說文》窊污襃下也字通作邪《史記·滑稽傳》污邪滿車《集解》引司馬彪曰:污邪下地田也故高《注》訓衺為下。

泰族·繩之法法》

1
若不脩其風俗而縱之淫辟乃隨之以刑繩之法法雖殘賊天下弗能禁也。念孫案:繩之法法文不成義當依劉本作繩之以法茅本作繩之以法法雖殘賊天下以次法字屬下讀亦非莊本同《文子·下德篇》作棄之以法隨之以刑雖殘賊天下不能禁其姦矣則劉本是也。

泰族·抱寶牽馬而去》

1
荀息伐之兵不血刃抱寶牽馬而去。念孫案:去當為至此涉上文越疆而去而誤僖二年《公羊傳》正作虞公抱寶牽馬而至。

泰族·越為之》

1
夫刻肌膚鑱皮革被創流血至難也然越為之以求榮也。念孫案:越下脫人字高《注》越人以箴刺皮卽其證《羣書治要》引此正作越人。

泰族·義理》

1
上唱而民和上動而下隨四海之內一心同歸背貪鄙而向義理其於化民也若風之搖草木無之而不靡。念孫案:義理本作仁義此後人𡚶改之也貪則不義鄙則不仁貪鄙與仁義正相反〈本經篇〉曰毀譽仁鄙不立齊俗信曰仁鄙在時不在行《漢書·董仲舒傳》曰或夭或壽、或仁或鄙。故曰:背貪鄙而向仁義若作義理則失其指矣且義與和隨靡為韻義隨靡三字古音皆在歌部說見《唐韻正》若作義理則失其韻矣《文子·上禮篇》正作背貪鄙嚮仁義。

泰族·直大道》

1
將欲以直大道成大功。念孫案:《羣書治要》引此直作興是也興大道成大功文義正相比附今作直大道者涉下文不得直道而誤。

泰族·自為辟》

1
醜必託善以自為解邪必蒙正以自為辟。念孫案:辟字義不可通當是辭字之誤辭或作辝與辟相似自為辭猶自為解耳。

泰族·蹖馳》

1
趣行躇馳。念孫案:蹖與舛同《說文》云楊雄作舛字如此《莊子·天下篇》其道舛駁《文選·魏都賦·注》引作躇駁又引司馬彪《注》曰:蹖與舛同蹖馳謂相背而馳也〈俶眞篇〉曰二者代謝舛馳〈說山篇〉曰分流舛馳《玉篇》引作儛馳氾論篇曰見聞舛馳於外《法言》敘曰諸子各以其知舛馳舛露儛字異而義同《道藏》本作踌各本皆誤為跼蹐之蹐而莊本從之斯為謬矣又下文知能踐馳各本亦誤作蹐。

泰族·知者不𡚶發》

1
夫知者不𡚶發擇善而為之計義而行之故事成而功足賴也身死而名足稱也。念孫案:夫知者不𡚶發《羣書治要》引作夫知者不𡚶為勇者不𡚶發是也下文擇善而為之及事成而功足賴皆承知者不𡚶為而言計義而行之及身死而名足稱皆承勇者不妄發而言今本脫為字及勇者不𡚶四字此因兩不𡚶相亂故寫者誤脫之則與下文不合《說苑·說叢篇》亦云:夫智者不𡚶為勇者不𡚶發今本發誤作殺

泰族·欲成霸王之業》

1
欲成霸王之業者必得勝者也能得勝者必強者也能強者必用人力者也能用人力者必𢔶人心者也能𢔶人心者必自𢔶者也。念孫案:欲成霸王之業欲亦當為能言必𢔶勝而後能成霸王之業也下文四能字皆與此文同一例若云欲成霸王之業則與下句不合且與下文不類矣〈詮言篇〉能成霸王者必𢔶勝者也以下八句竝與此同是其證。

泰族·節用》

1
故為治之本務在寧民寧民之本在於足用足用之本在於勿奪時勿奪時之本在於省事省事之本在於節用節用之本在於反性未有能搖其本而靜其末濁其源而淸其流者也。念孫案:節用皆當為節欲此因上文足用而誤也《文子·下德篇》作節用亦後人以誤本《淮南》攺之〈齊俗篇〉云治欲者不以欲以性又云:欲節事寡故曰省事之本在於節欲節欲之本在於反性今本節欲作節用則非其指矣〈詮言篇〉云省事之本在於節欲節欲之本在於反性以上八句皆與此同《齊民要術》引此亦作節欲又引《注》云:節止欲貪此皆其明證矣或謂《齊民要術》所引為〈詮言篇〉文,非也。案〈詮言篇〉節欲之本在於反性下有反性之本在於六數二句而门求有能攝其今而靜其末二伺今要術引節欲之本在於反性下即繼以未有能搖其本云云是所引乃泰族儀文非〈詮言篇〉文也

泰族·一人之德》

1
紂有南面之名而無一人之德此失天下也。念孫案:德本作譽無一人之譽謂無一人稱譽之也此言紂失人心故雖有南面之名而實無一人之譽譽與名相對為文後人改為無一人之德則文不成義矣《太平御覽》皇王部八引此正作無一人之譽《文子·下德篇》同御覺皇王部七又引譙周法訓云桀紂雖有天子之位而無一人之譽。

泰族·周處酆鎬之地方不過百里》

1
周處酆鎬之地方不過百里。念孫案:酆鎬下衍之字此以周處酆鎬為句地方不通百里為句兩句中不當有之字《呂氏春秋·疑似篇》亦以周宅酆鎬為句。

泰族·挺肳》

1
乃折枹毀鼓偃五兵縱牛馬挺肳而朝天下《道藏》本𭄘本如是各本挺肳皆作搢笏。念孫案:物當為曶曶古笏字也〈皋陶謨〉在治忽鄭本作曶《注》云:曶者笏也臣見君所秉書思對命者也君亦有隱見《史記·夏本紀·集解》《穆天子傳》曰:天子搢曶今作物者曶變為吻又誤為物耳無煩改為笏也挺當為捷隷書捷字或作揵凡從建從建之字多相亂說見〈漢書·揵之江〉下。形與挺相似,因誤為挺《說苑·說叢篇》猿𢔶木而捷,魚𢔶水而驚。續《史記··孝武紀》薦紳之屬《索隱》薦音搢,猶捷也。今本捷字竝誤作挺捷與插同言插笏而朝天下也〈小雅·鴛鴦篇〉戢其左翼《韓詩》曰戢捷也捷其喟於左也〈士冠禮·注〉报相於醴中鄕射禮注搢插也〈大射儀〉注搢报也〈內則·注〉搢猶报也《釋文》插报二字竝作捷《管子·小匡篇》管仲詘纓捷衽字竝與插同捷曶猶搢笏也後人不知挺為捷之誤而改挺為搢義則是而文則非矣。

泰族·相率而為致勇之寇 方面》

1
昭王奔隨百姓父兄攜幼扶老而隨之乃相率而為致勇之寇皆方面奮臂而為之鬬。念孫案:此當作乃相率致勇而為之寇與下句相對為文各本而為二字誤在致勇之上則文不成義方面與奮臂亦相對為文《道藏》本𭄘本皆作方面《漢魏叢書》本面誤為命而莊本從之斯為謬矣。

泰族·將卒》

1
當此之時無將卒以行剿之各致其死。念孫案:卒當為率率與帥同將帥所以統三軍故無將帥則無行劍若卒則卽在行劍之中不得言無將卒以行剿之也隸書率或作率見〈漢韓勑造孔廟禮器碑〉形與卒相似故書傳中率字多誤為卒說見〈史記·建元以來矦者年表·將卒〉下

泰族·快然而嘆之》

1
穿隙穴見雨零則快然而嘆之。念孫案:嘆與快然義不相屬快然而嘆之當作快然而笑衍之字下文肆然而喜曠然而樂與此文同一倒俗書笑字作笑嘆字作嘆二形相似而誤文𨕖求自試表注《太平御覽·人事部百二十》竝引《呂氏春秋·愛士篇》繆公笑曰:今本笑誤作歎

泰族·又況》

1
又況登太山履石封以望八荒視天都若葢江河若帶又況萬物在其閒者乎。念孫案:下又況因上又況而衍萬物在其閒卽承上文言之非有二義。

泰族·射快》

1
人欲知高下而不能敎之用管準則說欲知輕重而無以予之以權衡則喜欲知遠近而不能敎之以金目則射快高《注》金目深目所以望遠近射準也陳氏觀樓曰:則快二字與則說則喜相對為文快上不當有射字葢因高《注》射準而衍下文豈直一說之快哉正與此句相應莊本依劉本作快射亦非。

泰族·害人》

1
人莫不知學之有益於已也然而不能者嬉戲害人也。念孫案:害人本作害之此涉上下文人字而誤《羣書治要》及《太平御覽·學部一》引此並作嬉戲害之也。

泰族·一性也》

1
本末一體也其兩愛之一性也。念孫案:下一字因上一字而衍此言本末兼愛人性皆然性也二字與《孟子》食色性也同義性上不當有一字劉依《文子·上義篇》刪去一宇是也。

泰族·所在》

1
君子與小人之性非異也所在先後而已矣。念孫案:所在當為在所。

泰族·天地之性也天地之生物也》

1
天地之性也天地之生物也有本末。念孫案:此本作天地之性物也有本末性卽生字也《淮南》書中生字多作性後人不識古字乃於天地之性下加也字又加天地之生四宇斯為謬矣上文𠊊其口而百節肥二句皆指人事言之與天地之生物無涉不得於天地之性下加也字以承上文也。

泰族·棄義》

1
曰法之生也以輔仁義今重法而棄義是貴其冠履而忘其頭足也。念孫案:義上脫仁字《太平御覽·治道部五》引此已誤上下文皆言仁義無但言義者。

泰族·故亾其國語曰》

1
趙政不増其德而累其高故滅知伯不行仁義而務廣地故亾其《國語》曰:不大其棟不能任重重莫若國棟莫若德。念孫案:亾下本無其字故亾為句《國語》曰:為句後人誤以故亾國為句語曰:為句因妄加其字耳不大其棟四句〈魯語〉文也。

泰族·本固》

1
國主之有民也猶城之有基木之有根根深卽本固基美則上寧。念孫案:本當為木上文木之有根卽其證。

泰族·山水》

1
趙王遷流於房陵思故鄉作為山水之嘔。念孫案:山水當為山木字之誤也高《注》同《史記·趙世家》《集解》《正義》及《文選·恨賦·注》引此並作山木。

泰族·吠聲》

1
故無聲者正其可聽者也其無味者正其足味者也吠聲淸於耳兼味快於口非其貴也。念孫案:吠聲淸於耳義不可通吠當為唳字之誤也唳與咬同張衡〈東京賦〉咸池不齊度於繩咬薛綜曰:繩咬淫聲也《玉篇》吹於交切婬聲《廣韻》咬於交切淫聲是吹與咬同故曰:吠聲淸於耳非其貴也。

泰族·琴不鳴》

1
琴不鳴而二十五弦各以其聲應。念孫案:𭄘本琴作瑟與下文二十五弦合,《文子·微明篇》亦作瑟。

泰族·然後成曲》

1
弦有緩急小大然後成曲車有勞軼動靜而後能致遠案《史記》《漢書》多以軼為逸《道藏》本𭄘本皆作軼漢魏叢書本以軼為逸而莊本從之未達假𠎥之義。念孫案:成曲上亦當有能字《文子·微明篇》正作然後能成曲。

泰族·下不相賊 民無匿情》

1
至治寬裕故下不相賊至中復素中與心同𭄘本依文子攺中為心而莊本從之亦未達假𠎥之義。故民無匿情。念孫案:下不相賊相字後人所加賊害也政寬則不為民害故曰:至治寬裕則下不賊。若云下不相賊則非其指矣《文子·微明篇》作至治優游故下不賊是其證民無匿情情字亦後人所加匿與慝同〈齊俗篇〉曰:禮義飾則生僞匿之士《逸周書·大戒篇》曰克禁淫謀羅匿乃雍《管子·七法篇》曰百匿傷上威《韓子·主道篇》曰:處其主之側為數匿《荀子·樂論篇》曰亂世之文早匿而深字竝與慝同又《管子·明法篇》比周以相為匿〈明法解〉匿作慝《韓詩外傳》仁義之輕車馬之飾《新序·節士篇》匿作慝《史記·酷吏傳》上下相為匿《漢書》匿作慝《後漢書·班固傳》典引隱必迥而不泯文選隱作匿言至忠復素則民無姦慝也後人誤以匿為藏匿之匿而於隱下加情字則非其指矣且匿與賊為韻若作匿情則失其韻矣《羣書治要》引此作至德樸素則民無慝是其證。

泰族·減𣝣祿之令》

1
商鞅為秦立相坐之法而百姓怨矣吳起為楚減爵祿之令而功臣畔矣引之曰:減爵祿之令本作張減爵之令張施也施減爵之令也〈秦策〉云吳起為楚悼損不急之官卽此所謂減爵也高《注》云:減爵者收減羣臣之爵祿則正文本作減爵明矣〈道應篇〉載吳起之言曰將衰楚國之爵而平其制祿葢減爵則祿亦因之而減故注言收減羣臣之爵祿非正文內本有祿字也張減爵之令與立相坐之法相對為文今本作減爵祿之令則文不成義此因高《注》而誤衍祿字又脫去張字也《文子·微明篇》曰相坐之法立則百姓怨減爵之令張則功臣叛語皆本於《淮南》則此文本作立相坐之法張減爵之令明矣。

泰族·禍福》

1
聖人見禍福於重閑之內而慮患於九拂之外者也。念孫案:禍字因上文兩禍字而衍見福於重閑之內此承上文鲍叔輔小臼咎犯輔重耳及句踐脩政於㑹稽言之慮患於九拂之外此承上文史蘇歎晉獻子胥憂吳王及襄子再勝而有憂色言之相對為文則福上不當有禍字《文子·微明篇》無禍字。

泰族·再收》

1
原蠶一歲再收非不利也然而王法禁之者為其殘桑也。念孫案:收本作登此後人以意改之也《爾雅》曰:登成也〈天文篇〉曰蠶登蠶不登是也《爾雅翼》引此作收則所見本已誤《齊民要術》《本草圖經》及《太平御覽》資產部五、木部四,引此並作登《太平御覽·木部》又引《注》云:登成也景其證。

泰族·初絻》

1
聘納而取婦初税而親迎絻與冕同。孫守真按:字形結構換部首耳。引之曰:初字義不可通初當作冠字書冠字左畔作冠與衣相似寸與刀相似故冠誤為初冠謂弁也齊風甫田《傳》曰:弁冠也〈士昏禮〉主人𣝣弁鄭《注》曰𣝣弁元冕之次大夫以上親迎冕服是也冠絻而親迎兼貴賤言之𭄘本改作級絻諸本及莊本同則但有大夫以上於義為不備矣且紱與初字不相似,若是紱字無緣誤為初也。

泰族·然而傷和睦之心而構仇讐之怨》

1
使民居處相司有罪相覺於以舉發非不掇也然而傷和睦之心而構仇讐之怨。念孫案:末二句當從《羣書治要》所引作然而不可行者為其傷和薩之心而構仇讐之怨也今本然而下脫去不可行者為其六字及也字則語意不完且與上五條不𡭊矣。

泰族·弗庠》

1
昌羊去蚤敎而人弗庠者為其來蛤窮也。念孫案:庠當為席字之誤也昌羊昌蒲也岭窮蚰蜒也竝見〈說林·注〉言昌蒲能致蚰蜒故人不以為席也《太平御覽·蟲豸部》八引此正作席。

泰族·此三代之所昌》

1
上無煩亂之治下無怨望之心則百殘除而中和作矣此三代之所昌。念孫案:此三代之所昌當從《羣書治要》所引作此三代之所以昌也今本脫去以字也字則文義不明。
2
《淮南內篇》弟廿
URN: ctp:ws675784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