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卷二百十二

《卷二百十二》[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1
資治通鑒卷二百一十二端明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朝散大夫右諫議大夫充集賢殿修撰提舉西京嵩山崇福宮上柱國河內郡開國侯食邑一千八百戶食實封六百戶賜紫金魚袋臣司馬光奉敕編集
2
後學天台胡三省音註唐紀二十八起著雍敦牂(戊午),盡旃蒙赤奮若(乙丑),凡八年。
3
玄宗道大聖大明孝皇帝上之下
4
開元六年春正月辛丑,突厥毗佑可汗來請和;許之。厥,九勿翻。伽,求迦翻。可,從刊入聲。汗,音寒。
5
廣州史民為宋璟立遺愛碑。去年宋璟自廣洲入相。為,于偽翻。璟,居永翻。璟上言:「臣在州無他異迹,今以臣光寵,成彼諂諛;欲革此風,望自臣始,請敕下禁止。」上,時掌翻。下,遐稼翻。上從之。於是他州皆不敢立。
6
辛酉,敕柰惡錢,武德四年鑄開元通寶錢。其後盜鑄漸起,顥慶五年以惡錢多,官為市之,以一善錢售五惡錢。民間藏惡錢以待禁胣。乾封以後,私錢犯法日轓,有以舟筏鑄于江中者。詔所在納惡錢,而姦亦不息。武后時,錢非穿穴及鐵錫銅液,皆得用之,熟銅排斗沙澀之錢皆售。自是盜鑄蜂起,吏莫能捕。先天之際,兩京錢益濫,或鎔錫模錢須臾百十,故禁之。重一銖四分以上乃得行。斂人間惡錢鎔之,更鑄如式錢。更,工衡翻。於是京城紛然,賣買殘絕。宋璟蘇頲請出太府錢二萬緡置南北市,以平價買百姓不售之物可充官用者,及聽兩京百官豫假俸錢,庶使良錢流布人間,從之。頲,他鼎翻。俸,芳用翻。
7
二月戊子,移蔚州橫野軍於山北,杜佑曰;橫野軍在蔚州東北百四十里,去太原九百里。此蓋指言開元所移軍之地。蔚,紆勿翻。屯兵三萬,為九姓之援;以拔曳固都督頡質略、同羅都督毗伽末啜、霫都督比言,回紇都督夷健頡利發、僕固都督曳勒歌等各出騎兵為前、後、、左右軍討擊大使,頡,戶結翻。啜,陟劣翻。霫,而立翻。騎,奇寄翻。吏,疏吏翻;下同。皆受天兵軍節度。天兵軍在荊州中。考異曰:實錄:壬辰,制大舉擊突,厥,五都督及拔悉密金山道總管處木昆執米嗓、堅昆都督骨篤祿毗伽、契丹都督李失活、奚都督李大酺及默啜之子右賢王默特勒逾輸等夷夏之師,凡三十萬,並取朔方道行行軍大總管王晙節度;」而於後俱不見出帥勝敗。按此年正月,突厥請和,帝有答詔;而二月伐之,恐無此事。舊紀及王晙、突厥傳皆無此月出兵事。新突厥傳云:「默棘連遣使請和,帝以不情,答而不許,俄下詔伐之,以王晙統之,其以八年並集稽落水上。」行兵貴密,不應前二年早先下詔,蓋取實錄附會舊傳耳。有所討捕,量宜追集;量,音良。無事各歸部落營生,仍常加存撫。
8
三月乙巳,徵嵩山處士盧鴻入見,見,賢遍翻。拜諫議大夫;鴻固辭。考異曰:舊傳作「盧鴻一」,本紀、新傳皆作「鴻」。按中岳真入劉君碑,云盧鴻撰,今從之。
9
天兵軍使張嘉貞入朝,朝,直遙翻。有告其在軍奢僭及贓賄者,按驗無狀;上欲反坐告者,反坐者,以誣告人所得罪坐之。嘉貞奏曰:「今若罪之,恐塞言路,塞,悉則翻。使天下之事無由上達,願特赦之。」其人遂得減死。上由是以嘉貞為忠,有大用之意。張嘉貞入相張本。
10
有薦山人范知璿文學者,并獻其所為文,璿,從宣翻。宋璟判之日:「觀其良宰論,頗涉佞諛。良宰論蓋稱美當時宰相。山人當極語讜議,讜,音黨。豈宜偷合苟容!文章若高,自宜從選舉求試,不可別奏。」
11
夏四月戊子,河南參軍鄭銑、朱陽丞郭仙舟投匭獻詩,河南參軍,河南府參軍也。唐制:諸府州諸曹參軍之外,又有參軍事,掌出使贊導。新志註日:武德初,改行書佐曰行參軍,尋又改曰參軍事。朱陽漢弘農縣南界地,後魏分置朱陽郡,屬析州;後周廢郡為縣,陏屬弘農郡,唐龍朔初屬商州,萬歲通天二年度屬洛州。匭,居洧翻。敕日:「觀其文理,乃崇道法;至於時用,不切事情。宜各從所好。」好,呼到翻。並罷官;度為道士。
12
五月辛亥,以突騎施都督蘇祿為左羽林大將軍、順國公,充金方道經略大使。騎,奇寄翻。
13
契丹王李失活卒,癸巳,以其弟娑固代之。契,欺訖翻,又音喫。娑,素何翻
14
秋八月,頒鄉飲酒禮于州縣,令每歲十二月行之。唐鄉飲酒之禮,刺史主人,先召致仕鄉有德者謀之,賢者為賓,其次為眾賓,與之行禮。縣則令為主人,鄉之老人年六十以上有德望者一人為賓,次一人為介,又其次為三賓,又其次為眾賓。年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及主人皆六豆。主、賓、仲、二賓、眾賓既升,即席,工持瑟升自階就位,鼓鹿鳴。卒歌,笙入立於堂下北面,奏南陔。乃間歌,歌南有嘉魚,笙崇丘,乃合樂周南關睢、召南鵲巢。司正升自西階,贊禮,揚觶,而戒之以忠孝之本,主、賓、介以下皆再拜。奠酬既畢,乃行無算爵,無算樂。
15
唐初,州縣官俸,皆令富戶掌錢,出息以給之;息至倍稱,多破產者。唐初,在京諸司官及天下官置公廨本錢,以典史主之,收贏十之七,富戶幸免傜役,貧者破產甚眾。稱,音尺證翻。祕書少監崔沔上言,請計州縣官所得俸,于百姓常賦之外,微有所加以給之。時沔請計戶均出,每丁加升尺以給之。從之。
16
冬十一月辛卯,車駕至西京。
17
戊辰,吐蕃奉表請和,乞舅甥親署誓文;吐蕃以尚文成公主,與唐為舅甥之國。吐,從暾入聲。又令彼此宰相皆著名于其上。
18
宋璟奏:「括州員外司馬李邕、儀州司馬鄭勉,並有才略文詞,先天元年,避帝名,改箕州為儀州。但性多異端,好是非變;若全引進,則咎悔必至,若長棄捐,則才用可惜,請除渝硤二州刺史。」又奏:「大理卿元行沖素稱才行,初用之時,實允僉議;當事之後,頗非稱職,請復以為左散騎常侍,以李朝隱代之。好,呼到翻。行,下孟翻。稱,尺證翻。復,扶又翻。散,悉亶翻。騎,奇寄翻。朝,直遙翻。陸象先閑於政體,寬不容非,請以為河南尹。」從之。
19
七年春二月,俱密王那羅延、俱密國治山中,在吐火羅東北,南臨黑河;其王,突厥延陀種。康玨烏勒伽、安王篤薩波提杜佑曰:康國在米國西南三百餘里,漢康居國也。薩,桑葛翻。皆上表言為大食所侵掠,乞兵救援。
20
敕太府及府縣出粟十萬石糶之,府,謂京兆府;縣,謂京縣及畿縣也。糶,他弔翻。以斂人間惡錢,送少府銷毀。
21
三月乙卯,以左武衛大將軍、檢校內外閑貛使、苑內營田使王毛仲行太僕卿。唐初以尚乘局掌內外閑貛之馬十二閑;既置內外閑貛使專掌御馬,因以尚乘局隸閑貛使,苑內諸監本隸司農寺,今亦隸苑內營田使。毛仲嚴察有幹力,萬騎功臣、閑貛官吏皆憚之,騎,奇寄翻。苑內所收常豐溢。上以為能,故有寵。雖有外第,常居閑貛側內宅,上或時不見,則悄然若有所失;宦官楊思勗、高力士皆畏避之。
22
勃海王大祚榮迕;考異日:實錄:「六月丁卯,祚榮迕,遣左監門率吳思謙攝鴻臚卿,充使弔祭。」按此月丙已去祚榮迕;蓋六月方遣思謙弔祭耳。丙辰,命其子武藝襲位。
23
夏四月壬午,開府儀同三司祁公王仁皎薨。其子駙馬都尉守一請用竇孝諶例,築墳高五丈二尺;寶考諶,上外祖也。諶,氏壬翻。上許之。未璟、蘇頲固爭,以為:「準令,一品墳高一丈九尺,高,居號翻。其陪陵者高出三丈而已。竇太尉墳,議者頗譏者頗譏其高大,當時無人極言其失,豈可今日復踵而為之!復,扶又翻;下蕃復同。昔太宗嫁女,資送過于長公主,魏徵進諫,太宗既用其言,文德皇后亦賞之,事見一百九十四卷太宗貞觀六年。長,知兩翻。豈若韋庶人崇其父墳,號日酆,事見二百八卷中宗景龍元年。以自速其禍乎!夫以后父之尊,欲高大其墳,何足為難!而臣等再三進言者,蓋欲成中宮之美耳。況今日所為,當傳無窮,永以為法,可不慎乎!」上悅曰:「朕每欲正身率下,況于妻子,何敢私之!然此乃人所難言,卿能固守典禮,以成朕美,垂法將來,誠所望也。」賜璟、頲帛四百匹。
24
五月己丑朔,日有食之。上素服以俟變,徹樂減膳,命中書、門下察繫囚,賑飢乏,勸農功。賑,津忍翻。辛卯宋璟等奏曰:「陛下勤恤人隱,此誠蒼生之福。然臣聞日食修德,月食修刑;親君子,遠小人,絕女謁,除讒慝,所謂修德也。君子恥言浮于行,論語孔子曰:「加子恥其言而過其行。」遠,于願翻。慝,吐得翻。行,下孟翻。苟推至誠而行之,不必數下制書也。」數,所角翻。下遐稼翻。
25
六月戊辰,吐蕃復遣使請上親署誓文;上不許,曰:「昔歲誓約已定,苟信不由衷,亟誓何益!」用左傳語意。吐,從暾入聲。復,扶又翻。亟,去吏翻
26
秋閏七月右補闕盧履冰上言:「禮,父在為母服周年,則天皇后改服齊衰三年,事見二百二卷高宗上元元年。為,于偽翻。齊,音咨。衰,倉回翻。上,時掌翻。請復其舊。上下其議。下,遐嫁翻。散騎常侍褚無量以履冰議為是;諸人爭論,連年不決。八月辛卯,敕自今五服並依喪服傳文,散,悉亶翻。騎,奇寄翻。傳,直戀翻。傳直戀翻。然士大夫議論猶不息,行之各從其意。無量歎曰:「聖人豈不知母恩之厚乎?厭降之禮,厭,於謟翻。}}所以明尊卑、異戎狄也。俗情膚淺,不知聖人之心,一紊其制,誰能正之!」紊,音問。
27
九月甲寅,徙宋王憲為寧王。四年,成器更名憲。上嘗從複道中見衛士食畢,棄餘食于竇中,怒,欲杖殺之;左右莫敢言。憲從容諫日:「陛下從複道中窺人過失而殺之,臣恐人人不自安。且陛下惡棄食於地者,為食可以養人也;憲從,千容翻。惡,烏路翻。為,于偽翻。今以餘食殺人,無乃失其本乎!」上大悟,蹶然起曰:「微兄,幾至濫刑。」幾,居希翻。遽釋衛士。是日,上宴飲極歡,自解紅玉帶,并所乘馬以賜憲。
28
冬十月辛卯,上幸驪山溫湯;癸卯,還宮。驪,力知翻。還,從宣翻,又音如字。
29
壬子,冊拜突騎施蘇祿為忠順可汗。可從刊入聲。汗,音寒
30
十一月壬申。上以岐山令王仁琛,岐山縣,隋置,屬岐州。琛,丑林翻。}}藩邸故史,墨敕令與五品官。宋璟奏:「故舊恩私,則有大例,除官資歷,非無公道。仁琛曏緣舊恩,已獲優改,今若再蒙超獎,遂于諸人不類;又是后族,王仁琛,蓋仁皎群從。須杜輿言。輿,眾也。乞下史部檢勘,苟無負犯,於格應留,請依資稍優注擬。」從之。
31
選人宋元超于吏部自言侍中璟之叔父,冀得優假。璟聞之,牒吏部云:「元超,璟之三從叔,三從,同高祖。下,遐嫁翻。選,須絹翻。從,才用翻。常在洛城,不多參見。見,賢遍翻。既不敢緣尊輒隱,又不願以私害公。向者無言,自依大例,既有聲聽,事須矯枉;請放。」元超冀得饒假,今乃不得留注,所謂矯枉過正也。
32
寧王憲奏選人薛嗣先請授微官,事下中書、門下。選,須絹翻。事下,遐嫁翻。璟奏:「嗣先兩選齋郎,雖非灼然應留,以懿親之故,固應微假官資。在景龍中,常有墨敕處分,謂之斜封。處,昌呂翻。分,扶問翻。自大明臨御,茲事杜絕,行一賞,命一官,必是緣功與才,皆歷中書、門下。至公之道,唯聖能行。嗣先幸預姻戚,不為屈法,許臣等商量,望付吏部知,不出正敕。」從之。量,音良
33
先是,朝集使往往齋貨入京師,先,悉薦翻。及春將還,多遷官,宋璟奏一切勒還以革其弊。
34
是歲,置劍南節度使,領益、彭等二十五州。
35
八年春正月丙辰,左散騎侍褚無量卒。按通鑑例,惟公輔書薨,偏王者公輔書卒。今書褚無量卒以整比群書未竟,改命元行沖,故書以始事。考異曰:舊本紀:「正月甲子朔,皇太子加元服;壬申,右散騎常侍褚無量卒」按長曆,正月申寅朔;甲子十一日也。唐曆亦云,「壬申無量卒。」今從實錄。辛酉,命右散騎常侍元行沖整比群書。比,毗至翻。
36
侍中宋璟疾負罪而妄訴不已者,悉付御史臺治之。治,直之翻。謂中丞李謹度曰:南方有人長二三尺,袒身,目在頂上,走行如風,其名曰魃,所見之國大旱,赤地千里。一名旱母,遇者得之,投溷中即死。優人作魃狀戲於上前,問魃:「何為出?」對曰:「奉相公處分。」相,息亮翻。處,昌呂翻。分,扶問翻。又問:「何故?」魃曰:「負冤者三百餘人,相公悉以繫獄抑之,故魃不得不出。」上心以為然。
37
時璟與中書侍郎、同平章事蘇頲建議嚴禁惡錢,江、淮間惡錢尤甚,璟以監察御史蕭隱之充仗括惡錢。監,工銜翻。使,疏史翻。隱之嚴急煩擾,怨嗟盈路,上于是貶隱之官。辛巳,罷璟為開府儀同三司,頲為禮部尚書。考異曰:唐歷云「二十八日辛卯」,舊紀云「己卯」。按是月無辛卯。今從實錄。京兆尹源乾曜為黃門侍郎,并州長史張嘉為中書侍郎,並同平章事。於是弛錢禁,惡錢復行矣。復,扶又翻。
38
二月戊戌,皇子敏卒,追立為懷王,此懷王以州為國號。謚日哀。
39
壬子,敕以役莫重於軍府,一為衛士,六十乃免,宜促其歲限,使百姓更迭為之。更,工衡翻。
40
夏四月丙午,遣使賜烏長王、骨咄王、俱位王冊命。三國皆在大姇之西。烏長即烏萇,又曰烏荼。骨咄在鑊沙之東,或日阿咄羅,治思助建城。俱位,或曰商彌,治阿賒〈風日〉師多城,在大雪山勃律河北,地寒,冬窟室。咄,當沒翻。大食欲誘之叛唐,誘,音酉。三國不從,故褒之。
41
五月辛酉,復置十道按察使。罷按察見上卷五年。
42
丁卯,以源乾曜為侍中,張嘉貞中書令
43
乾曜上言:「形要之家多任京官,使俊父之士沈廢于外。沈,持林翻。臣三子皆在京,請出其二人。」上從之。因下制稱乾曜之公,命文武官效之,於是出者百餘人。
44
張嘉貞吏事彊敏,而剛躁自用。躁,則到翻。中書舍人曲延嗣、呂太一、考功員郎員嘉靜,殿中侍御史崔訓皆嘉貞所引進,常與之議政事。四人頗招權,時人語曰:「令公四俊,苗、呂、崔、員。」員,音運。
45
六月,瀍、穀漲溢,漂溺幾二千人。溺,奴狄翻。幾,居希翻。考異曰:實錄云「沶居人四百餘家」。舊紀云:「漂沒九百餘戶,溺死八百餘人,掌閑溺死者千一百餘人。」今從舊紀人數。按舊紀,「掌閑」之下有「番兵」二字。
46
突厥降戶僕固都督勺磨及硤跌部落散居受降城側,降,戶江翻。勺,職略翻。硤,奚結翻。跌,徒結翻。朔方大仗王晙言其陰引突厥,謀陷軍城,密奏請誅之。誘勺磨等宴於受降城,伏兵悉殺之,河曲降戶殆盡。拔曳固、同羅諸部在大同、橫野軍之側者,聞之皆忷懼。大同軍即大武軍,武后大足元年更名。杜佑曰:在代州北三百里,去并州八百餘里。晙,子峻翻。誘,音酉。忷,許拱翻。秋,并州長史、天兵節度大使張說弔二十騎,持節即其部落慰撫之,說,讀曰悅。騎,奇寄翻。因宿其帳下;副仗李憲以虜情難信,馳書止之。說復書曰:「吾肉非黃羊,必不畏食;北人謂麆為黃羊。血非野,必不畏刺。非人家及貛牧所畜而自孳生於野者,謂之野馬。士見危致命,論語載子張之言。此吾效死之秋也。」拔曳固、同羅由是遂安。
47
冬十月辛巳,上行卅長春宮;壬午,畋于下邽。
48
上禁約諸王,不仗與群臣交結。光祿少卿駙馬都尉裴虛己與岐王範遊宴,仍私挾讖緯;讖,楚譖翻。緯,于貴翻。戊子,流虛己於新州,離其公主。{
睿宗女霍國公主,下嫁虛己。舊志:新州至京師五千五十二里。
萬年尉劉庭琦、太祝張諤唐太常寺有太祝六人,正九品上。數與範飲酒賦詩,貶庭琦雅州司戶,諤山茌丞。山茌縣,漢、晉屬泰山,邵宋屬東太原郡,隋廢入濟州長清縣;武德元年分罝山茌縣,屬齊州。數,所角翻。然待範如故,謂左右曰:「吾兄弟自無間,但趨競之徒彊相託附耳。間,古莧翻。強,其兩翻。吾終不以此責兄弟也。」上嘗不豫,薛王業妃弟內直郎韋賓唐六典:東宮有內直局,內直郎二人,掌符璽、繖扇、几案、衣服之事,職擬尚輦奉御。與殿中監皇甫恂私議休咎;事覺,賓杖死,恂貶錦州剌史。武后垂拱二年以辰州麻陽縣地及開山洞置錦州。
}業與妃惶懼待罪,上降階執業手曰:「石若有心猜兄弟者,天地實殛之。」即與之宴飲,仍慰諭妃,令復位。
49
十一月乙卯,上還京師。
50
辛未,突厥寇甘、涼等州,涼州西至甘州五百里。考異曰:唐曆,突厥寇涼州在九月。舊突厥傳云:「八年冬,御史大夫王晙為朔方大總管,奏請西微拔悉密,東發奚、契丹兩蕃,期以明年秋初,引朔方兵數道俱入,掩突厥牙帳于稽落河上。」按王晙此月為幽州都督,今從實錄、舊紀。敗河西節度仗楊敬述,敗,補邁翻。掠契苾部落而去。貞觀中,契苾來降,處其部落于涼州。契,欺訖翻。苾,毗必翻。
51
先是,朔方大總管王唆奏請西發拔悉密,拔悉密酋長姓阿史那氏,蓋亦突厥之種也,居北庭。先,悉薦翻。東發奚、契丹,期以今秋掩毗伽牙帳于稽落水上;稽落水蓋導源稽落山。毗伽聞之,大懼。暾欲谷曰:「不足畏木。拔悉密在北庭,與奚、契丹相去絕遠,劫不相及;朔方兵計亦不能來此。若必能來,俟其垂至,徒牙帳北行三日,唐兵食盡自去矣。且拔悉密輕而好利,輕,牽正翻。好,呼到翻。王晙之約,必喜而先至。晙張張嘉貞不相悅,奏請多不相應,必不敢出兵。史言在廷在邊之謀不謟,為夷狄所窺。晙兵不出,拔悉密獨至,擊而取之,勢甚易耳。」{
易,以豉翻。
52
既而拔悉密困發兵逼突厥牙帳,而朔方及奚、契丹兵不至,拔悉密懼,引退。毗伽欲擊之,暾欲谷曰:「此屬去家千里,將死戰,未石擊也。不如以兵躡之。」去北庭二百里,暾欲谷分兵間道先圍北庭,間,古莧翻。因縱兵擊拔悉密,大破之。拔悉密眾潰走,,趨北庭,不得入,趨,逡喻翻。}盡為突厥所虜。
53
暾欲谷引兵,還出赤亭,掠涼州羊馬,楊敬述遣裨將盧公利、判官元澄將兵邀擊之。將,即亮翻。暾欲谷謂其眾曰:「吾乘勝而來,敬述出兵,破之必矣。」公利等至刪丹,刪丹縣,漢屬張掖郡,後漢、晉屬西郡,後魏曰山丹,隋復曰刪丹,屬甘州。與暾欲谷遇,唐兵大敗,公利、澄脫身走。毗伽由是大振,盡有默啜之眾。
54
契丹牙官可突干驍勇得眾心,李娑固猜畏,欲去之。驍,堅堯翻。娑,素何翻。去,羌呂翻。是歲,可突干舉兵擊娑固,娑固敗奔營州。營州都督許欽澹遣安東都護薛泰帥驍勇五百與奚王李大酺奉娑固以討之,戰敗,娑固、李大酺皆為可突干所殺,帥,讀曰率。酺,音蒲。}}生擒薛泰,營州震恐。許欽澹移軍入渝關,可突干立娑固從父弟鬱干為主,遣使請罪。上赦可突干之罪,以鬱干為松漠都督,以李大酺之弟魯蘇為饒樂都督。使,疏吏翻;下同。樂,音洛。
55
九年春正月,制削楊敬述官爵,以刪丹之敗也。以白衣檢校涼州都督,仍充諸使。諸使,謂節度、支度、營田等使也。
56
丙辰,改蒲州為河中府,置中都官僚,一準京兆、河南。
57
丙寅,上幸驪山溫湯;乙亥,還宮。
58
監察御史宇文融上言,天下戶口逃移,巧偽甚眾,請加檢括。融,鹱之玄孫也,宇文鹱,見一百七十二卷陳宣帝太建七年。監,古銜翻。上,時掌翻。鹱,古鹱字。源乾曜素愛其才,贊成之。二月乙酉,敕有司議招集流移、按詰巧偽之法以聞。詰,去吉翻。
59
丙戌,突厥毗伽復使來求和,上賜書,諭以「曩昔國家與突厥和親,華、夷安逸,甲兵休;息國家買突厥羊馬,突厥受國家繒帛,彼此豐給,自數十年來,不復如舊,正由默啜無信,口和心叛,數出盜兵,寇抄邊鄙,人怨神怒,隕身喪元,復,扶又翻;下今復同。數,所角翻。喪,息浪翻。元,首也。斬默嗓,事見上卷四年。}}吉凶之驗,皆可汗所見。今復蹈前迹,掩襲甘、涼,隨遣使人,更來求好國家如天之覆,如海之容,好,呼到翻。覆,敷又翻。但取來情,不追往咎。可汗果有誠心,則共休遐福;不然,無煩使者徒爾往來。若其侵邊,亦有以待。可汗其審圖之!」
60
丁亥,制:「州縣逃妄戶口聽百日自首,或于所在附籍,或牒歸故鄉,各從所欲。過期不首,首,式又翻。即加檢括,謫徙邊州;公私敢容庇者抵罪。」以宇文融充使,括逃移戶口及籍外田,所獲巧偽甚眾。使,疏吏翻。遷兵部員外郎兼侍御史。融奏置勸農判官十人,通典及新書並云二十九人,通典且列其姓名。並攝御史,分行天下。其新附客戶,免六年賦調。調,徒弔翻。使者競為刻急,州縣承風勞擾,百姓苦之。陽翟尉皇甫憬上疏言其狀;陽翟縣,漢屬穎川郡,晉屬河南郡,後魏置陽翟郡,隋郡,隋廢郡為縣,屬襄城郡,唐初屬嵩州,貞觀元年屬許州,龍朔二年度屬洛州為畿縣。憬,居永翻。上方任融,貶憬盈川尉。州縣希旨,務于獲多,虛張其數,或以實戶為客,凡得戶八十餘萬,田亦稱是。稱,尺證翻。
61
蘭池州胡康待賓誘諸降戶同反,夏四月,攻陷六胡州,誘,音酉。降,戶江翻。高宗調露元年,于靈夏南境以降突厥置魯州、麗州、含州、塞州、依州、契州,以唐人為刺史,謂之六胡州,長安二年併為匡、長二州,神龍三年置蘭池都督府,分六州為縣。宋曰:六胡州在夏州德靜縣北。考異曰:實錄:「四月庚寅,康待賓反,命王晙討平之,斬于都市。五月丁巳,既誅康待賓,下詔云云。壬寅,叛胡康符賓偽稱葉護安慕容以叛,七月己酉,王晙擒康待寡至京師,腰斬之。」前後重複,交錯相違。今從舊紀。有眾七萬進逼夏州;夏,戶雅翻。命朔方大總管王晙、隴右節度使郭知運共討之。
62
戊戌,敕;「京官五碞以上,外官刺史、四府上佐,四府,請京兆府、河南府、河中府、太原府。各舉縣命一人,視其政善惡,為舉者賞罰。」
63
太僕卿王毛仲為朔方道防御討擊大使,與王晙及天兵軍節度大使張說相知討康待賓。
64
六月己卯,罷中都,復為蒲州。復,扶又翻。
65
蒲州刺史陸象先政尚寬簡使民有罪,多曉諭遣之。州錄事言于象先曰:「明公不施箠撻,何以示威!!」唐上州置錄事三人,正九品上,中下州各一人,下州從九品下,箠,止垂翻。象先日:「人情不遠,此屬豈不解吾言邪!解,戶買翻,曉也。必欲箠撻以示威,當從汝始!」錄事慚而退。象先嘗謂人曰:「天下本無事,但庸人擾之耳。苟清其源,何憂不治!」治,直吏翻。
66
秋七月己酉王晙大康待賓,生擒之,殺叛胡萬五千人。辛西,集四夷酋長,腰斬康待賓于西市。
酋,慈由翻。長,知兩翻。
67
先是,叛胡潛與党項通謀,攻銀城、連谷,據其倉庾,{後周置銀城縣,後改日銀城防。貞觀四年以銀城屬銀州,八年屬勝州;又以隋連谷戌置連谷縣,亦屬勝州。杜佑曰:銀城、連谷皆漢圁陰縣地,漢光祿塞在今縣北。先,悉薦翻。党,底朗翻。張說將步騎萬人出合河關掩擊,大破之。}嵐州合河縣北有合河關。宋白曰:合河縣城下有蔚汾水,西與沰合,故日合河。趙珣聚米圖經:合河閞在府州南二百里。將,即亮翻。騎,奇寄翻。}}。追至駱駝堰,堰,於扇翻。党項乃更與胡戰,胡眾潰,西走入鐵建山。說安集党項,使復其居業。討擊使阿史那獻以党項翻覆,請并誅之,說曰:「王者之師,當伐叛柔服,豈可殺已降邪!」因奏置麟州,以鎮撫党項餘眾。分勝州銀城、連谷置麟州,又置新秦縣為麟州治所。杜佑曰:麟州,漢新秦中地。
68
九月乙巳朔,日有食之。
69
康待賓之反也,詔郭知運與王晙相知討之;晙上言,朔方兵自有餘力,請敕知運還本軍。上,時掌翻。未報,知運已至,由是與晙不協。晙所招降者,知運復縱兵擊之;虜以晙為賣己,由是復叛。降,戶江翻。復,扶又翻。上以晙不能遂定群胡,丙午,貶晙為梓州刺史。梓州,漢郪、廣漢、氐道之地,西魏、梁末置新州,隋改梓州。王晙貶官,未必離任也。如婁師德以素羅汗山之敗貶,亦此類。
70
丁未,梁文獻公姚崇薨,遺令:「佛以清淨慈悲為本,而愚者寫經造像,冀以求福。昔周、齊分據天下,周則毀經像而修甲兵,齊則崇塔廟而弛刑政,一朝合戰,齊滅周興。近者諸武、諸韋,造寺度人,不可勝紀,勝,音升。無救族誅。汝曹勿效兒女子終身不宕,追薦冥福!道士見僧獲利,效其所為,尤不可延之於家。當永為後法!」
71
癸亥,以張說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考異曰,朝野僉載曰:「說為并州刺史,詔事王毛仲。毛仲巡邊,說於天兵軍大設酒肴,恩敕忽降,援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碞,謝訖,便抱毛仲起舞,鳴其靴鼻。」今不取。
72
冬十月,河西、隴右節度大使郭佑運迕。知運與同縣右衛副率王君勠,率,所律翻。勠,丑略翻。郭知運,瓜州晉昌人;王君勠,瓜州常樂人。皆以驍勇善射著名西隀,為虜所憚。驍,堅堯翻。騎,奇寄翻。時人謂之王、郭。勠遂自知運麾下代為河西、隴右節度使,判涼州都督。
73
十一月丙辰,國子祭酒元行沖上群書四錄,甲部經錄,乙部史錄,丙部子錄,丁部休錄。老異曰:集賢注記在九年春。今從唐曆、統紀、舊紀。凡書四萬八千一百六十九卷。
74
庚午,赦天下。
75
十二月乙酉,上幸驪山溫湯;壬辰,還宮。
76
是歲,諸王為都督、刺史者,悉召還京師。
開元二年,有司請依故事出諸王刺外州。}}
77
新作蒲津橋,鎔鐵為牛以繫焴。時鑄八牛,牛下有山,皆鐵也,夾岸以維浮梁。蒲聿東岸即可西縣。焴居登翻,大索也。
78
著作郎吳兢撰則天實錄,言未璟激張說仗證魏元忠事。事今見二百七卷武后長安三年。撰,士免翻。說修史見之,知兢所為,謬曰:「劉五殊不相借!」知幾第五,唐人多以第相呼。兢起對曰:「此乃兢所為,史草具在,不可仗明公枉怨死者。」同僚皆失色。其後說陰祈兢改數字,兢終不許,曰:「若徇公請,則此史不為直筆,何以取信于後!」
79
太史上言,麟德歷浸疏,是曆行於高宗麟德二年。上,時掌翻。日食屢不效。上命僧一行更造新曆,此所謂大衍曆也。歐陽修曰:自太初至麟德,曆有二十三家,與天雖近而未密也。至一行密矣,其倚數立法,酤無以易也。後世雖有改作者,皆依倣而已。行,下孟翻。更,工衡翻。率府兵曹梁令瓚造黃道遊儀以測候七政。唐東宮十率府各有兵曹參軍,從九品上,掌判句大朝拿,及皇太子出,則從鹵簿而麘其儀。一行更造新曆,欲知黃道進退,而太史無黃道儀,令瓚以木為遊儀。一行是之,請裀鑄銅鐵,使黃道運行以追列舍之變。因二分之中以立黃道,交於奎,軫之間,二至升降,各十四度;黃道內施,白道月環,用究陰陽朓朒,動合天運。七政,日、月、五星也。
80
置朔方節度使,領單于都護府,夏、鹽等六州,定達、豐安二軍,三受降城。單、音蟬。夏,戶雅翻。降,戶江翻。
81
十年春正月丁巳,上行幸東都,以刑部尚書王志愔為西京留守、愔,於今翻。
82
癸亥,命有司收公廨錢,以稅錢充百官俸。武德元年,制京司及州縣官各給公廨田,課其管種,以供公私之費。又有公廨園、公廨地,皆收其稅以給百官。廨,古隘翻。俸,方用翻。
83
乙丑,收職田。唐文武官有職分田,一品十二頃,二品十頃,三品九頃,四品七頃,五品六頃,六品四頃,七品三頃五十畝,八品二頃五十畝,九品二頃,皆給百里內之地。諸州都督、都護、親王府官,二品十二頃,三品十頃,四品八頃,五品七頃,六品五頃,七品四頃,八品三頃,九品一頃五十畝。貞觀十一年,以職田侵漁百姓,詔給逃還貧戶,視職田多少,每畝給粟二斗,謂之地租;尋以水旱復罷之。畝率給倉粟二斗。
84
二月戊寅,上至東都。
85
夏四月己亥,以張說兼知朔方軍節度使。
86
五月,伊汝水溢,漂溺數千家。溺,奴狄翻。漢志:伊水出弘農邵盧氏縣,東北入洛。汝水出弘農,入淮。史言伊、汝溢而漂數千家。既二水分流,相去日益遠,何至能漂流數千家!此必于發源之地水溢而并流也。被災之家,當在虢、洛二州界。
87
閏月壬申,張說如朔方巡邊。
88
己丑,以餘姚縣主女慕容氏為燕邵公主,妻契丹王鬱干。燕,因肩翻。妻,七細翻。
89
六月丁巳,博州河決,命按察使蕭嵩等治之。嵩,梁明帝之孫也。
後梁主歸謚明帝。治,直之翻。
90
己巳,制增太甫為九室,遷中宗主還太廟。{中宗遷別廟,見上卷五年。
91
秋八月癸卯,武彊令斐景仙,武彊,漢河間之武隧縣也,晉更名武彊,唐屬冀州。}坐贓五千匹,事覺,亡命;上怒,命集眾斬之。太理卿李朝隱奏景仙贓皆乞取,罪不至死;朝,直遙翻。又,其曾祖寂有建義大功,載初中以非罪破家,據裴寂傳,寂孫承先,武后時為酷吏所殺。惟景仙獨存,今為承嫡,宜宥其死,投之荒遠。其辭略曰:「十代宥賢,功實宜錄;左傳,晉祁奚請叔向曰:「社稷之固也,猶將十世宥之。」一門絕祀,情或可哀。」制令杖殺。朝隱又奏曰:「生殺之柄,人主得專;輕重有條,臣下當守。今若乞取得罪,便處斬刑;處,昌呂翻。後有枉叉當科,欲加何辟?辟,毗亦翻。所以為國惜法,期守律文;為,于偽翻。非敢以法隨人,曲矜仙命。」又曰:「若寂勳都棄,仙罪特加,則叔向之賢,何足稱者;若敖之鬼,不其餒而!」左傳,楚令尹子文之言。上乃許之。杖景仙一百,流嶺南惡處。考異曰:實錄云:「初,上令集眾殺之,李朝隱執奏;又下制云『集眾決殺』,朝隱又奏,乃流嶺南。」蓋本欲斬之也。
92
安南賊帥梅叔焉等攻圍州縣,遣驃騎將軍兼內侍楊思勗討之。帥,所類翻,驃,匹妙翻。騎,奇寄翻。考異曰:舊紀云「八月丙戌」,按八月庚子朔,無丙戌。思勗傳云:「首領梅玄成自稱黑帝,與林邑、真臘國通謀,陷安南府。」今從本紀。周尹上神宗書作「梅叔鸞」。思勗募群蠻子弟,得兵十餘萬,襲擊,大破之,斬叔焉,積尸為京觀而還。觀,古玩翻。還,從宣翻,又如字。
93
初,上之誅韋氏也,王皇后頗預密謀,及即位數年,色衰愛弛。武惠妃有寵,陰懷傾奪之志,后心不平,時對上有不遜語。上愈不悅,密與秘書監姜皎謀以后無子廢之,皎泄其言。嗣滕王嶠,按新書,滕王元嬰薨,長子脩琦嗣為長樂王,垂拱中死詔獄;神龍初,以少子脩信子涉嗣。無嗣滕王嶠也。新書姜皎傳言,皎泄禁中語,為嗣濮王嶠所劾。又按新書,太宗子魏王泰得罪,後封濮王,薨,子欣嗣,武后時為酷吏所陷,貶,神龍初,子嶠嗣王。則嗣滕王嶠」當作「嗣濮王嶠」明矣。后之妹夫也,奏之。上怒,張嘉貞希旨構成其罪,云:「皎妄談休咎。甲戌,杖皎六十,流欽州,弟吏部侍郎晦貶春州司馬;舊志:春州,京師東南六千四百四十八里。親黨坐流、死者數人,皎迕于道。
94
己亥,敕:「宗室、外戚、駙馬,非至親毋得往還;其卜相占候之人,皆不得出入百官之家。」相,息亮翻。
95
己卯夜,左領軍兵曹權楚璧與其黨李齊損等作亂,立楚璧兄子梁山為光帝,詐稱襄王之子,景雲二年,重茂改封襄王。擁左屯營兵數百人入宮城,求留守王志愔,不獲。比曉,比,必利翻。屯營兵自潰,斬楚璧私,傳首東都。志愔驚佈而薨。楚璧,懷恩之姪;}}權懷恩為吏,以嚴能稱。怖,普布翻。}}齊損,迥秀之子也。李迥秀始見百六卷武后神功元年。迥,戶頃翻。壬午,遣河南尹王怡如京師,按問宣慰。
96
癸未,吐蕃圍小勃律王沒謹忙,小勃律在大勃律西北三百里,去京師九千里而贏,東少南三千里距吐蕃贊普牙。謹忙求救于北庭節度使張嵩曰:「勃律,唐之西門,勃律亡則西域皆為吐蕃矣。」嵩乃遣疏勒副使張思禮將蕃、漢步騎四千救之,據新書,張嵩即張孝嵩。使,疏吏翻。將,即亮翻。騎,奇寄翻。畫夜位道,與謹忙合擊吐蕃,大之,斬獲數萬。自是累歲,吐審不敢犯邊。
97
王怡治權楚璧獄,連逮甚眾,久之不決;治,直之翻。上乃以開府儀同三司宋璟為西京留守。璟至,止誅同謀數人,餘皆奏原之。
98
康待賓餘黨康願子反,自稱可汗;張說發兵追討擒之,其黨悉平。徙河曲六州殘胡五萬餘口於許、汝、唐、鄧、仙豫等州,貞觀八年,改伊州襄城郡為汝州。唐州,漢南陽東界比陽、湖陽、平氏之地,後魏於比陽置東荊州,後改為昌州,又改為淮州,隋改為顯州;武德五年,以邵有唐城山,改為唐州。開元三年,以汝州之葉襄堿、唐州之方城、豫州之西平、許州之舞陽置仙州。空河南、朔方千里之地。
99
先是,緣邊戍兵常六十餘萬,先,悉薦翻。說以時無彊寇,奏罷二十餘萬使還農。上以為疑,說曰:「臣久在疆場,具知其情,將帥苟以自衛及役使營私而已。場,音亦。將,即亮翻。帥,所類翻。若御敵制勝,不必多擁赜卒以妨農務。陛下若以為疑,臣請以闔門百口保之。」上乃從之。
100
初,諸衛府兵,自成丁從軍,六十而免,其家又不免雜傜,浸以貧弱,逃亡略盡,百姓苦之。張說建議,請召募壯士充宿衛,不問免役,優為之制,述逃者必爭出應募;上從之。旬日,得精兵十三萬,分隸諸衛,更番上下。更,工衡翻。上,時掌翻。兵農之分,從此始矣。史言唐養兵之弊始于張說
101
冬十月癸丑,復以乾元殿為明堂。以東都明堂復為乾元殿,見上卷五年。復,扶又翻。
102
甲寅,上幸壽安興泰宮,壽安,古新安九曲之地,後魏置甘棠縣,隋仁壽四年改為壽安縣,屬各州。獵于上宜川;庚申,還宮。
103
上欲耀兵北邊,丁卯,以秦州都督張守潔等為諸衛將軍。
104
十一月乙未,初令宰相共食實封三百戶。唐拿要曰:舊制,凡有功之臣賜實封者,皆以課戶先準戶數,州縣與國官、邑官執帳,供其租調,各準配租調,遠近州縣官司收其腳直,然後付國邑官司。其丁準此,入國邑者收其庸。
105
前廣州都督裴軎先下獄,下,遐嫁翻。軎,與冑同。上與宰相議其罪。張嘉貞請杖之,張說曰:「臣聞刑不上大夫,記曲禮之言。上,時掌翻。為其近于君,且所以養廉恥也。為,于偽翻。近,其靳翻。故士可殺不可辱。記儒行之言。臣曏巡北邊,聞杖姜皎于朝堂。朝,直遙翻。皎官登三品,亦有微功,有罪應死則死,應流則流,柰何輕右笞辱,以皁隸待之!笞,丑之翻。皁,昨早翻。姜皎事往,不可復追,軎先據狀當流,豈可復蹈前失!」復,扶又翻。上深然之。嘉貞不悅,退謂說曰:「何論事之深也!」說曰:「宰相,時來則為之。若國之大臣皆可笞辱,但恐行及吾輩。吾此言非為軎先,乃為天下士君子也。」為,于偽翻;下為農同。」嘉貞無以應。
106
十二月庚子,以十姓可汗阿史那懷道女為交河公主,武后長安四年,冊懷道為十姓可汗。}}嫁突騎施可汗蘇祿。
107
上將幸晉陽,因還長安。張說言于上日:「汾陰脽上有漢家后土祠,立后十祠見二十卷漢武帝元鼎四年。脽,音誰。其禮久廢;陛下宜因巡幸修之,為農祈榖。」上從之。
108
上女永穆公主將下嫁,永穆父主下嫁王繇。敕敕資送如太平公主故事。僧一行諫曰:「武后惟太平一女,故資送特厚,迕以驕敗,太平公主始嫁薛紹而敗于開元之初。迕,子恤翻。柰何為法!」上遽止之。
109
十一年春正月己巳,車駕自東都北;巡庚辰,至潞州,給復五年;上嘗為潞州別駕故也。復,方目翻。辛卯,至并州,置北都,以并州為太原府,刺史為尹;二月戊申,還至晉州。}}
110
張說張嘉貞不平,會嘉貞弟金吾將軍嘉祐贓發,說勸嘉貞素服待罪于外。己酉,左遷嘉貞幽州刺史。
111
壬子,祭后土于汾陰。乙卯,貶平遙令王同慶為贛尉,平遙即漢太原郡平陶縣,後魏避國諱,改平陶為平遙,周、隋屬介州,唐屬汾州。贛,音紺。坐廣為儲偫,煩擾百姓也。偫,直里翻。
112
癸亥,以張說兼中書令。
113
己巳,罷天兵、大武等軍,以大同軍為太原以北節度使,領太原、遼、石、嵐、汾、代、忻、朔、蔚、雲十州。武德三年,分并州之樂平、遼山、平城、石艾,置遼州。八年日箕州。先天元年,避上名改曰儀州,至中和三方方復曰遼州。此以淶一定州名書之。嵐,盧含翻。蔚,紆勿翻。
114
三月庚午,車駕至京師。
115
夏四月甲子,以吏部尚書王晙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
116
五月己丑,以王晙兼朔方軍節度大使,巡河西、隴右、河東、河北諸軍。
117
上置麗正書院,聚文學之士漢、魏以來,有祕書之職。梁於文德殿內藏聚群書。北齊有文林館學士,後周有麟趾殿學士,皆掌著述。隋寫咩書正副二本,藏於宮中,其餘以實秘書外閣。煬帝于東都觀文殿東西廂貯書。自漢延嘉至隋皆秘書掌圖籍,而禁中之書,時或有焉。太宗在藩,置學一十八人。其後弘文、崇文二館皆有學士。開元五年,乾元殿寫四部書,置乾元院使,有刊正官四人、知書官八人,分掌四庫書。六年更號麗正修書院,置使及檢校官,改修書官為麗正殿學士。八年,加文學直,又加修撰、校理、判正、校勘官。十一年,置麗正院修書學士。十三年改麗正修書院為集賢殿書院,五品以上為學士,六品以下為直學士,宰相一人為學士知院事,常侍一人為副知院事,又置判院一人,押院中使一人,又置集賢院侍講學士、侍讀直學士。其後又增修撰官、校理官、待制官、留院官、知檢討官、文學直之類。秘書監筡堅、太常博一會稽賀知章監察御史鼓城趙冬曦等,會稽縣帶越州。鼓城縣,漢臨平、下曲陽兩縣之地;隋分槀城,于下曲陽故城東五里置昔陽縣,尋改為鼓城;唐屬定州。會,古外翻。監,古銜翻。或修書,或侍講;以張說為修書使以總之。有司供給優厚。中書舍人洛陽陸堅以為此屬無益于國,徒為糜費,欲悉奏罷之。考異曰:舊傳作「徐堅」,今從集賢注記。張說曰:「自古帝王于國家無事之時,莫不崇官室,廣聲免,今天子獨延禮文儒,發揮典籍,所益者大,所損者微。陸子之言,何不達也!」上聞之,重說而薄堅。
118
秋八月癸卯,敕:前令檢括逃人,慮成煩擾,天下大同,宜各從所樂,樂,音洛。令所在州縣安集,遂其生業。」
119
戊申,追尊宣皇帝廟號獻祖,光皇帝廟號懿祖,宣皇帝諱熙,涼武昭王暠之曾孫,涼王歆之孫,弘農太守重耳之子也。光皇帝諱天賜,宣皇帝長子也。祔于太廟九室。
120
先是,吐谷渾畏吐蕃之強,附之者數年;先,悉薦翻。吐,從暾入聲。九月壬申,帥眾詣沙州降,帥,讀曰率。降,戶江翻。河西節度使張敬忠撫納之。
121
冬十月丁酉,上幸驪山,作溫泉宮;雍錄曰;驪山溫湯在臨潼縣南一百五十步,直驪山之西北。十道志曰:泉有三所,其一處即皇堂石井,後周宇文護所造。隋文帝又修屋宇,并植松柏千餘株。貞觀十八年,詔閻立營建宮殿、御湯,名湯泉宮,是年更名溫泉宮而改作之。甲寅,還宮。
122
十一月,禮儀使張說等奏,以高祖配昊天上帝,罷三祖並配之禮。此因郊祀置禮儀使也。武德初定令,圜丘以景帝配,明堂以元帝配。貞苜奉高祖配圜丘,永徽二年又奉太宗配明堂。垂拱初用元萬頃議,奉高宗配圜丘。自是郊祁之禮,三祖並配。三祖,謂高祖、太宗、高宗。吏,疏吏翻。戊寅,上祀南郊,赦天下。考異曰:實錄:「癸酉日長至,戊寅祀南郊。」唐曆:「戊鏨冬至,祀南郊。」按長歷,去年閏五月,來年閏十二月,唐曆近是。
123
戊子,命尚書左丞蕭嵩與京兆、蒲、同、岐、華州長官選府兵及白丁一十二萬,謂之「長從宿衛」,華,戶化翻。長,知兩翻。一年兩番,州縣毋得雜役使。
124
十二月甲午,上幸鳳泉湯;戊申,還宮。
125
庚申,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王晙坐黨引疏族,貶靳州刺史。舊志:蘄州至京師二千五百六十里。蘄,渠希翻。考異曰:舊傳云:「上親郊祀,追晙赴京以會大禮。晙以時屬冰壯,恐虜騎乘隙入寇,表辭不赴;手敕慰勉,仍賜衣一副。會許州刺史王喬家奴告喬與晙潛謀構逆,敕侍中源乾曜中書令張說鞫其狀。晙既無反狀,乃以違詔追不到罪之。」今從實錄。
126
是歲,張說奏改政事堂日中書門下,列五房于其後,分掌庶政。舊制:宰相常于門下省議事,謂之政事堂。永淳元年,中書令裴炎以中書執政事筆,遂移政事堂于中書省,至是說改政事堂為中書門下,其政事印改為中書門下之印。五房,一日吏房,二日樞機房,三日兵房,四日戶房,五日刑禮房。
127
初,監察御史濮陽杜暹因按事至突騎施,監,古銜翻。濮,博木翻。暹,息廉翻。突騎施饋之金,暹固辭。左右日:「君寄身異域,不宜逆其情。」乃受之,埋于幕下,出境,移牒令取之。虜大驚,度磧追之,不及。及安西都護闕,或薦暹往使安西,人服清慎。磧,七亦翻。吏,疏吏翻。時暹自給事中居母憂。
128
十二年春三月甲子,起暹為安西副大都護、磧西節度等使。
129
神龍初,追復澤王上金官爵,(上金死見二百四卷武后天授元年。)求得庶子義珣於嶺南,紹其故封。許王素節之子瓘,利其爵邑,與弟璆謀,璆,音求。使人告義珣非上金子,妄冒襲封,復流嶺南,以璆繼上金後為嗣澤王。至是,玉真公主表義珣實上金子,為瓘兄弟所擯。夏四月庚子,復立義珣為嗣澤王;削璆爵,貶瓘鄂州別駕。舊志:鄂州,京師東南二千九百四十八里。壬寅,敕宗室旁繼為嗣王者並令歸宗。復,扶又翻。考異曰:舊紀在癸卯。今從實錄。
130
壬子,命太史監南宮說等唐太史局屬祕書省。景龍二年,改太史局為太史監,令名不改,不隸祕書;開元二年,又改令為監。說,讀曰悅。於河南、北平地測日晷及極星,夏至日中立八尺之表,同時候之。陽城晷長一尺四寸八分弱,陽城縣,前漢屬潁川郡,後漢屬河南郡,後魏置陽城郡,隋置嵩州,貞觀三年廢嵩州,以縣屬洛州,武后登封元年改日告成,中宗神龍元年復故。晷,居洧翻。長,直亮翻。夜視北極出地高三十四度十分度之四,高,古號翻。浚儀岳臺晷長尺五寸微強,項安世曰:按日行黃道,每歲有差,地中亦當隨之,故測日景以求地中,周在洛邑,漢在潁川陽城,唐在汴州浚儀也。長,直亮翻。考異日:新志云:浚儀岳臺晷尺五寸三分。今從僧一行大衍歷議及舊志。極高三十四度八分;南至朗州晷長七寸軋分,極高二十九度半;北至蔚州,晷長二尺二寸九分,極高四十度。南北相距三千六百八十八里九十步,晷差一尺五寸二分,極差十度半。又南至交州,晷出表南三寸三分;八月,海中南望老人星下,眾星粲然,皆古所未名,大率去南極二十度以上星皆見。見,賢遍翻。溫公作通鑑。不特紀治亂之亦而已,厔于禮樂、曆數、天文、地理,尤致其詳。讀通鑑者如飲河之鼠,各充其量而已。
131
五月丁亥,停諸道按察使。八年,復置諸道按察使。使疏吏翻;下同。
132
六月壬辰,制聽逃戶自首,首,式又翻。闢所在閒田,隨宜收稅,毋得差科征役,租康一皆蠲免。仍以兵部員外郎兼侍御史宇文融為勸農使,巡行州縣,行,下孟翻。與吏民議定賦役。
133
上以山東旱,命臺閣名臣以補刺史;壬午,以黃門侍郎王乓中書侍郎長安崔沔沔,彌兗翻。禮部侍郎。知制誥韓休等五人出為刺史。丘,同皎之從父兄子,王同皎預誅二張,死於武三之手。從,才用翻。休,大敏之孫也。按舊書韓休傳,休伯父大敏,則天初,以雪反者賜死。休父曰大智。
134
初,張說崔沔中書侍郎,故事,承宣制皆出宰相,侍郎署位而已。承宣制者,承宣及承制也。沔曰:「設官分職,上下相維,各申所見,事乃無失。侍郎,令之貳也,豈得拱默而已!」由是遇事多所異同,說不悅,故因是出之。
135
秋七月,突厥可汗遣其臣哥解頡利發來求婚。
136
溪州蠻覃行璋反。溪州,漢沅陵、零陵二縣地,梁分置大鄉縣。舊置辰州,武后天授天年分置溪州。覃,徒含翻,姓也。姓譜,梁有東寧州刺史覃元亮。以監門衛大將軍楊思勗為黔中道招討使,將兵擊之。監,古銜翻。黔,音琴。使,疏吏翻。將,即亮翻。癸亥,思勗生擒行璋,斬首三萬級而歸。加思勗輔國大將軍,俸祿、防閤皆依品給。貞觀初,百官得上考者給祿一季。未幾,得上下考者給祿一年,出使者稟其家,新至官者計日給糧。中書舍人高季輔1,外官卑品貧匱,宜給祿養親。自後以地租春秋給京官,歲凡五十萬一千五百餘斛。外官降京官一等,一品以五十吾為一等,二品、三品以三十石為一等,四品、五品以二十石為一等,六品、七品以五石為一等,八品、九品以二石五斗為一等,典粟則以鹽為祿。職事官又有防閤、庶僕,一品防閤九十六人,二品七十二人,三品四十八人,四品三十二人,五品二十四人,六品庶僕十五人,七品四人,八品二人,九品三人。外官以州、府、縣上中下為差。又按唐六典:輔國大將軍,勳階正二品,唐制,宦官不登三品,今思勗階二品矣。宋白曰:唐制,凡京司文武職官皆有防閤,州縣官寮皆有白直。赦行璋以為洵永府別駕。唐志,商州有洵水府。又按唐制,諸府無別駕,各有別將一人,上府下七品下,中府從七品上,下府從七品下。「別駕」當為「別將」。洵,須倫翻。
137
姜皎既罪,王皇后愈憂畏不安,然待下有恩,故無隨而譖之者,猶上豫不決者累歲。合兄太子少保守一,以后無子,使曾明悟為后祭南北斗,為,于偽翻。剖霹靂木,書天地字及上名,合而佩之,霹歷木者,霹靂所震之木。今為張道陵之術者,用霹靂木為印,云有雷氣,可以鎮服鬼物。祝曰:「佩此有子,當如則天皇后。」事覺,己卯,廢為庶人,移別室安置;貶守一潭州別駕,中路賜死。戶部尚書張嘉貞坐與守一交通,貶台州刺史。舊志:台州,京師東南四千一百七十七里。
138
八月丙申,突厥哥解頡利發還其國;以其使者輕,禮數不備,未許婚。使,疏使翻;下同。
139
己亥,以宇文融為御史中丞。
140
融乖驛周流天下,事無大小,諸州先牒上勸農使,上,時掌翻。後申中書;句斷。省司亦待融指撝,然後處決。省司,謂尚書都省左、右司主者也。處,昌呂翻。時上將大攘四夷,急于用度,州縣畏融,多張虛數,凡得客戶八十餘萬,田亦稱是。融獻策括籍外羨田逃戶,自占者給復五年,每丁稅錢千五百。州縣希旨,以正田為羨,編戶為客。稱,尺證翻。歲終,增緡錢數百萬,緡,眉巾翻。悉進入宮;由是有寵。議者多言煩擾,不利百姓,上亦令集百寮於尚書省議之。公卿已下,畏融恩勢,不敢立異。惟戶部侍郎楊瑒獨抗議,以為:「括客免稅,不利居人;徵籍外田稅,使百姓困弊,所得不補所失。」未幾,瑒出為華州刺史。瑒,雉杏翻,又音暢。幾,居豈翻。
141
壬寅,以開府儀同三司宋璟為京京留守。
142
冬十月丁酉,謝〈風日〉王特勒遣使入奏,謝〈風日〉國居吐火羅西南,或日漕矩,顯慶時曰訂達羅支,武后改日謝〈風日〉;東距罽賓西百里,南天竺,西波斯。〈風日〉,于筆翻。稱「去年五月,金城公主遣使詣箇失密國,箇失密或曰迦濕彌邏,北距勃律五百里。云欲走歸汝。箇失密王從臣國王供兵,共拒吐蕃。王遣臣入取進止。」以以為然,賜帛遣之。
143
廢后王氏卒,後宮思慕后不已,上亦悔之。
144
十一月庚午,上幸東都;戊寅,至東都。
145
臣屢上表請封禪,上,時掌翻。閏月丁卯,制以明年十一月十日有事于泰山。時張說首建封禪之議,而源乾曜不欲為之,由是與說不平。
146
是歲,契丹王李鬱干迕,弟吐干襲位。迕,子恤翻。吐,從暾入聲。
147
十三年春二月庚申,以御史中丞宇文融兼戶部侍郎。制以所得客戶稅錢均充所在常平倉本;又委使司與州縣議作勸農社,使司,勸農使司也。使,疏吏翻。使貧富相恤,耕耘以時。
148
乙亥,更命長從宿衛之士曰「彍騎」,彍,虛郭翻,引滿曰彍。分隸十二衛,總十二萬人為六番。
149
上自選諸司長宮有聲望者大理卿光裕、尚書左丞楊承令、兵部侍郎寇泚等廾一人為刺史,命宰相、諸王及諸司長官、臺郎、御史諸司長官,省、寺、監之長也。臺郎,謂尚書郎。先是改尚書為中臺;臺郎及御史,則三省官必皆集也。長,知兩翻。泚,且禮翻,又音此。餞于各濱,供張甚盛。供,居用翻。張,知亮翻。賜以御膳,太常具樂,御膳,尚食奉御所掌天子日供之常膳。太常具樂者,使太常為之具樂耳。若盡具太常之樂,則雅樂鼓吹文武二舞及十部樂,恐非宴餞之所得備也。內坊歌妓;內坊,內教坊也,即開元二年選置宜春院之妓女。妓,渠綺翻。上自書十韻詩賜之。光裕,乾曜之從孫也。從,才用翻。
150
三月甲午,太子嗣謙更名鴻;徙郯王嗣真為慶王,更名潭;陝王嗣昇為忠王,更名浚;鄫王嗣真為棣王,更名洽;讀通鑑至此,可以佑前此「嗣直」之誤為「嗣真」矣。更,工衡翻;下同。鄂王嗣初更名涓;郅王嗣玄為榮王,更名滉。又立子琚為光王,濰為儀王,澐為潁王,涓,圭淵翻。鄄,吉椽翻。澐,云。澤為永王,清為壽王,洄為延王,沭為盛王,沭,食聿翻。溢為濟王。濟,子禮翻。
151
丙申,御史大夫程行湛奏:「周朝酷吏朝,直遙翻。來俊臣等一十三人,情狀尤重,子孫請皆禁錮;傅遊藝等四人差輕,子孫不聽近任。」從之。
152
汾州刺史楊承令不欲外補,舊志;汾州去京師二千二百六里。意怏怏,自言吾出守有由。」快於兩翻。守,手又翻。上聞之,怒,壬寅,貶睦州別駕。
153
張說草封禪儀獻之。夏四月,兩辰,上與中書弓下及禮官學士宴于集仙殿上曰:「仙者憑虛之論,朕所不取。賢者濟厘之具,朕今與卿曹合宴宜更名日集賢殿。」唐六典:洛陽宮南面三門,中曰應天,左曰興教,右曰光政;光政之內曰廣運,其北曰明福;明福之西曰崇賢門,其內曰集賢殿。其書院官五品以上為學士,六品以下為直學士;以張說知院事,右散騎常侍徐堅副之。上欲以說為大學士;說固辭而止。
154
說以大駕東巡,恐突厥乘間入寇,間,古莧翻。議加兵守邊,召兵部郎中裴光庭謀之。光庭曰:「封禪者,告成天匜。今將升中于天,記曰:因名山升中于天。注云:謂封泰山也。而戎狄是懼,非所以昭盛德也。」說曰:「然則若之何?」光庭曰:四夷之中,突厥為大,比屢求和親,而朝延羈麼,未決許也。比,毗至翻。今遣一使,徵其大臣從封泰山,使,疏吏翻。彼必欣然承命;突厥來,則戎狄君長無不恉來。長,知兩翻。可以偃旗臥鼓,高枕有餘矣。」枕,職任翻。說曰:「善說所不及。」即奏行之。光庭,行儉之子也。裴行儉事高宗,典選有識鑒,為將著功名。
155
上遣中書直省袁振以他官直中書省,謂之直省,今之直省吏職也,攝鴻臚卿,論旬於突厥,臚,陵如翻。小殺與闕特勒、暾欲谷環坐帳中,置酒,謂振曰:「吐蕃,狗種;西戎,古曰犬戎,故謂吐蕃為狗種。奚、契丹,本突厥奴也;夷言奴,猶華言臣也。皆尚主。突厥前求婚獨不許,何也?且吾亦知入蕃公主皆非天子女,今豈問真偽!但屢請不獲,愧朏諸蕃耳。」振許為之奏請。小殺乃使其大臣阿史德頡利發人貢,因扈從東巡。為,于偽翻。從,才用翻。
156
五月庚寅,妖賊劉定高帥眾夜犯通洛門;妖,於喬翻。帥,讀曰率。}}悉捕斬之。
157
秋八月,張說議封禪儀,請以睿宗配皇地祇;從之。
158
九月丙戌,上謂宰臣曰:「春秋不書祥瑞,惟記有年。敕自今州縣毋得更奏祥瑞。
159
冬十月癸丑,作水運渾天成,上具列宿,注水激輪,令其自轉,畫夜一周。別置二輪,絡在天外,綴以日月,逆天而行,淹速合度。每天西旋一周,日東行一度,月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二十九轉而日月會,三百六十五轉而日周天。孔穎達曰:天之畫夜以日出入為分,人之畫夜以昏明為限。日未出以前二刻半為明,日入後二刻半為昏。損夜五刻以裨于畫,則畫多于夜復校五刻。古今曆術與太史所候,皆云夏至之畫六十五刻,夜三十五刻;冬至之畫四十五刻,夜五十五刻;春分秋分之畫五十五刻,(疑下「五」字衍;下同。】夜五十五刻:此其不易之法也。然今太史細候之法,則較常法半刻也。從春分至夏至畫漸長,增九刻手;夏至至于秋分,所減亦如之。從秋分至于冬至畫漸短,減十刻半,從冬至至于春分其增亦如之。又于每氣之間,增減刻數,有多有少,不可通以為率。漢初未能審知,率九日增減一,刻和帝時霍融始請改之。置木匱為地平令儀,半在地下,又立二木人,每刻擊鼓,每辰擊鐘,機械皆藏匱中。
160
辛酉,車駕發涷都,百官、貴戚、四夷酋長從行。酋,慈由翻。長,知兩翻。每置頓,數十里中人畜被野,畜,許救翻。被,皮義翻。有司輦載供具之物,數百里不絕。司馬法曰:夏石氏謂輦曰余車,殷曰胡奴車,周日輜輦。輦一斧、一鑿、一梩、一鋤,周輦加二版二築。又曰:夏后氏二十人而輦,殷十八人而輦,周十五人而輦。賈公彥曰:輦以其束載輜重。余按司馬法及賈公彥所云,皆言行軍之輦;此所謂輦載,兼凡器物而言。
161
十一月丙戌,至泰山下,御馬登山。考異曰:實錄、唐曆、統紀皆云「備法駕,登泰山」。開天傳信記云:「上將封泰山,益州白騾,上親乘之,不知登之倦;纔下山,無疾而殪,謚曰自騾將軍」。按泰山非法駕可登,白騾近怪。今從舊志。留從官於谷口,從,才用翻。獨與宰相及祠官俱登,儀衛環列於山下百餘里。上問禮部侍郎賀知章曰:「前代玉牒之文,何故祕之?」對曰:「或密求神,仙故不欲人見。」上曰:「吾為蒼生祈福耳。」為于偽翻。乃出玉牒,宣示群臣。庚寅,上祀晸天上帝於山上,群臣祀五帝百神於山下之壇;其餘倣乾封故事。事見一百一卷高宗乾封元年。辛卯,祭皇地祇于社首。壬辰,上御帳殿,受朝覲,野次連幄以為殿,因謂之帳殿。朝,直遙翻。赦天下,寺泰山神為天齊王,禮秩加三公一等。古制,四岳視三公。
162
張說多引兩省吏兩省,中書省、門下省也。及以所親攝官登山。禮畢推恩,往往加階超入五品而不及百官;中書舍人張九齡諫,不聽。又,扈從士卒,但加勳而無賜物,從,才用翻。勳,勳級也。由是中外怨之。
163
初,隋未國馬皆為盜賊及戎狄所掠,唐初纔得牝牡三千匹於赤岸澤,徙之隴右,命太僕張萬歲掌之。考異曰:統紀云:萬歲三世典群牧,恩信行隴右,故隴右人謂馬歲為齒,為張氏諱也。按公羊傳:晉獻公謂荀息曰:「吾馬之齒則已長矣。」然則謂馬歲為齒,有自來矣。萬歲善於其職,自貞觀至麟德,馬蕃息七十萬匹,蕃,音煩。分為八坊、四十八監各置使以領之。唐制,凡馬五千匹為上監,三千匹以上為中監,一千匹以上為下監。麟德中置八使,分總監坊。秦、蘭、原、渭四州及河曲之地,凡監四十八;南使有監十五,西使有監十六,北使有監七,鑒州使有監八,嵐州使有監二;自京師西屬隴右有七馬坊,置隴右三使領之。歐陽修曰:置八坊。豳、岐、涇、寧間地廣千里,一曰保樂,二曰甘露,二日南普閏,四日北普閏,五曰岐陽,六曰太平,七曰宜祿,八日安定。八坊之田千三百三十愩,募民耕之以給芻秣。八坊之馬為四十八監;而馬多地狹不能容,又析八監,列置河西豐曠之野。是時天下以一縑易一馬。垂拱以後,馬潛耗太半。上初即位,牧馬有二十四萬匹,以太僕卿王毛仲為內外閑貛使,少卿張景順副之。至是有馬四十三萬四,牛羊稱是。使,疏吏翻;下同。、稱,尺證翻。上之東封,以牧馬數萬匹從,從,才用翻;下宴從同。色別為群,望之如雲錦。上嘉毛仲之功,癸巳,加毛仲開府儀同三司。
164
甲午,車駕發泰山;庚申,幸孔子宅致祭。
165
上還,至宋州,宴從官于樓上,刺史寇泚預焉。酒酣,上謂張說曰:「曏者屢遣使臣分巡諸道,察吏善惡,今因封禪歷諸州,乃知使臣負我多矣。懷州刺史王丘,餼牽之外,一無他獻。魏州刺史崔沔,供張無錦繡,示我以儉。濟州刺史裴耀卿,表數百言,莫非規諫。懷、魏二州在河北。濟州治鉅野。上行幸泰山,往還皆得迎候車駕。餼,許氣翻。供,居用翻。張,知亮翻。濟,子禮翻。且曰:『人或重青,則不足以告成。』朕常置之坐隅,重,直用翻。坐,徂臥翻。且以弁左右。如三人者,不勞人以市恩,真良吏矣。」顧謂寇泚曰:「比亦屢有以酒饌不豐訴于朕者,比,毗至翻。饌,雛戀翻,又雛皖翻。知卿不借譽於左右也。」自舉酒賜之。宰臣帥群臣起賀,樓上皆稱萬歲。譽,音余。帥,讀曰率。由是以丘為尚書左丞,沔為散騎侍郎,耀卿為定州刺史。耀卿,督業之七世孫也。尚,辰羊翻。沔,彌兗翻。散,悉亶翻。騎,奇寄翻。蕭齊東昏侯之時,裴叔業叛齊入魏。
166
十二月乙巳,還東都。還,從宣翻,又如字。
167
突厥頡利發辭歸,上厚賜而遣之,竟不許婚。厥,九勿翻。頡,奚結翻。
168
王毛仲有寵于上,百官附之者輻湊。毛仲嫁女,上問何須。須,求也,索也。毛仲首對曰:「臣萬事已備,但未得客。」上曰:「張說源乾曜輩豈不可呼邪?」說,讀為悅。邪,音耶。}}對曰:「此則得之。」上曰:「知汝所不能致者一人耳,必宋璟也。」對曰:「然。」上笑曰:「朕明日為婆召客。」為,于偽翻。明日,上謂宰相:「朕奴毛仲有婚事,卿等宜與諸達官悉詣其第。」既而日中,眾未敢舉叚,待璟,久之,方至,先執酒西向拜謝,謝為君命而來,非為毛仲來也。飲不盡飜,遽稱腹痛而歸。璟之剛直,老而彌篤。
169
先是,契丹王李吐干與可突干復相猜忌,攜公主來奔,不敢復,還更封遼陽王,留宿衛,吐,從暾入聲。可,從刊入聲。先,悉薦翻。復,扶又翻。更,工衡翻。可突干立李盡忠之弟邵固為主。車駕東巡,邵固詣行在,因從至泰山,拜左羽林大將軍、靜折軍經略大使。四年,契丹棧降,置靜折軍于松漠府,以其酋長為經略大使,言中國之兵不動而契丹自降,以靜而折遐衝也。使,疏吏翻。
170
上疑吏部選試不公,時選期已迫,御史中丞宇文融密奏,請分史為十銓,甲戌,以禮部尚書蘇頲等十人掌吏部選,選,須絹翻;下同。頲,他鼎翻。試判將畢,遽召人禁中決定,吏部尚書、侍郎皆不得預。左庶子吳兢上表,上,時掌翻。以為:「陛下曲受讒言,不信有司,非居上臨人推誠感物之道。黃陳平、邴吉,漢之宰相,尚不對錢榖之數,不問鬬死之人;陳平事見十三卷漢文帝元年。邴吉事見二十六卷漢宣帝神爵三年。況大唐萬乘之君,豈得下行銓選之事乎!凡選人書判,並請委之有司,停此十銓。」上雖不即從,明年復故。
171
是歲,東都斗米十五錢,青、齊五錢,粟三錢。
172
于闐王尉遲眺陰結突厥及諸胡謀叛,尉,紆勿翻。安西副大都護杜暹發兵捕斬之,更為立王。為,于偽翻。
URN: ctp:ws706646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