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台灣南部碑文集成

《台灣南部碑文集成》[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1 寅,巡使六、範二公軺車過墓下,目擊荒頹,命方司馬繕葺其塋廟,並吊以詩,蓋闡貞表幽,為海外之頑懦勸,固宣聖化者之急務也。餘忝任觀察,猥與型方訓俗之末,樂得而道之,遂跋其後。茂苑莊年。
2 按:碑原勒台南市東區魁斗山又名桂子山五妃墓前;日據時期移置碑林。高二四二公分,寬八二.五公分,花岡岩。楷額「皇清」,題曰「五妃墓道」。六十七詩,範咸「重修台灣府志」、餘文儀「續修台灣府志」、謝金鑾「續修台灣縣志」均載之。範詩,範、餘兩志錄有十二首,較此「十絕」尚多其二;王必昌「重修台灣縣志」及前引「謝志」則僅錄其五。「碑」「志」互校,範詩出入者,得三數字。莊年碑跋,僅見於六十七「使署閒情」;原碑跋文不可讀者二十一字,據以補錄。
3 .新建明倫堂碑記乾隆十二年
4 古者,「大學始教,皮弁祭菜」;所以致敬於先師、以尊道德也。蓋古人因學而有廟,自天子之元子、眾子以至公卿大夫士之適子,與凡民之俊秀,莫不造於學。虞庠上下、夏序東西、殷膠左右,無非學舍也。後世重廟而輕學,戟門頖宮,專崇廟貌;而春秋禮樂、冬夏詩書,無複教之之地,蓋古意之存焉者寡矣!
5 我國家令典:自大成殿外,必有明倫堂以為敷教之地,通郡邑皆舉為法,所以養士之制甚備。獨台灣一隅,僻在海外,前此郡學明倫堂未建。陳清端公璸至,始奮起而經營之。迄今兩廡有「六藝齋」,為諸生肄業之所,廟與學乃以無缺。蓋興學立教,類非俗吏之所能為也。
6 鳳邑在郡治之南,學宮獨據形勝之地。廟前頖池,方廣里許,多植芰荷,即志所稱蓮池潭也。餘以乙丑冬巡行鳳山,謁先師廟,召諸生講學。所謂明倫堂者,湫隘僅數椽;其旁即教諭寢息地,訓導且僦居他室。問所為蓮池潭者,莠民侵牟以為利,日張網其中;芙渠蕩然,無複存者。知邑事呂令作而言曰:『鍾琇蒞此二年,念明倫堂之未稱,已度地鳩工,謀於大成殿之右,建堂三楹,為講學之所;又修其舊有之堂,以祀子朱子;而並建名宦、鄉賢二祠,以補舊日之缺焉』。餘可其請,更令清厘頖池以還舊觀。越明年,呂令告蕆事。蓋經始於乾隆十年十二月,至十一年六月工告竣,凡費白鏹一千有奇。因求餘文,紀之石。
7 余嘗以知縣者,知一縣之事也。一縣之事,孰有大於養與教者乎?不知所以教,而並教之地而廢之,其所謂養者可知已!今呂令之用心甚勤,既力擴明倫之堂,俾為師者有成材之區,為弟子者有受教之所;而又以其餘力,建祠以興賢而觀善;而泮池之水以浚。大小於邁,觀者交悅。餘故樂得而志之。
8 董其事者,本學教諭莊元;贊率□工,則博士弟子童作楫、卓夢採、餘有成、陳正春,例得書於石。
9 欽命巡按福建台灣等處地方察院兼提督學政、雲南道監察御史、加一級、紀錄三次範咸敬撰。
10 鳳山縣□□□□□□□□十兩。任滿知縣□□□□□□□□縣丞□□□、教諭莊元、訓導吳升、巡檢朱典、典史徐□、教諭官韓琦篆額、訓導朱澐書丹、原□訓導□□,以上各捐俸銀二十兩。
11 拔貢生□□□捐銀一百兩。貢生廖仲□、陳□□,各捐銀五十兩。王□□、鄭應捷,各捐銀□十五員。林邦彩、鄧永倉、李明選共捐銀二十八員。舉人蘇惟豫捐銀二十員。李樹□捐銀十員。□日□捐銀四員。監生沈□□、許為樞、高□□、莊天錫,各捐銀五十兩。鄉賓□貴、江文達、許□貴各捐銀三十兩。監生曾□□、許獻□、陳顯榮各捐銀二十兩。增生陳正春、生員吳蔚文,各捐銀三十兩。餘國榆捐銀二十兩。生員李鳳飛、吳朝興、王遠光、吳輔臣,各捐銀二十員。楊比南、黃應□,各捐銀二十員。餘□□捐銀十二兩。黃□□捐銀十二員。監生楊邦俊、王昭□、邱肇揚,各捐銀十兩。生員曾秉耀、張廷□,各捐銀十兩。童生李□□捐銀八兩。監生陳□□、吳□□、黃□□,各捐銀十員。生員蔡□□、蘇□、□□□、吳尊一、鄭經綸、李哲先、蔡應魁、何建□、□□,各捐銀十員。監生蘇□□捐銀六員。溫□基捐銀。吏員□□高捐銀十員。鄭□□捐銀六員。生員柳學□、錢登選,各捐銀八員。馬文煥、吳□□,各捐銀六員。童生蘇永忠捐銀七員。廩生童作楫、謝元音各捐銀四員。生員卓夢採、蔡夫、黃勺、陳嘉謨、鐘承烈、黃炳楠、戴朝儀、施悉成、錢鐏,佾生陳火浚,童生邱青鰲,各捐銀四員。生員楊世昌、杜□□、黃良材捐銀三員。倪志樂、□□、卓國伯各捐銀二員。生員曹浩然各捐銀二員。
12 乾隆十二年孟夏月榖旦勒石。
13 按:碑存高雄市左營區舊城國校,高一九六公分,寬六六公分,花岡岩。此碑前文,巡台御史範咸所撰。舊文獻採之者有六十七「使署閒情」、王瑛曾「重修鳳山縣志」、餘文儀「續修台灣府志」、盧爾德嘉「鳳山縣採訪冊」以及「台灣教育碑記」各書,標題各有所出入,且脫其年款。
14 .重修府學碑記乾隆十六年
15 聖天子重熙累洽,教化覃敷,薄海內外,罔不風同道一。台,故海東隩區也,自入版圖,經陶冶數十年,而棫樸菁莪,蒸然蔚起;其興教之地,尤首重焉。
16 乾隆己巳夏,予銜命巡方,兼視學茲土。至則恭謁文廟,環視殿廡堂宇,漸就傾圮,祭器樂器因陋就簡,竊惻憂之。及檢郡乘,知學宮曩為海康陳公所修建者,距今三十餘年。其修學記中,拳拳以非作新於始之為難,而能繼繼承承永護於後之為難。蓋深望夫有基勿壞,後起者接踵而修葺之也。顧其間雖經監司、刺史輩捐金補繕,不數歲而圬蠹剝蝕,複不可支。蓋非徹底建造,難云固也。餘正為經營商確間,而台之衿士尊師重道,踊躍急公。倡議捐修者,則有侯生世輝、蔡生壯器、李生朝璽、黃生兆茂、蔡生培、張生方升、方生達聖、洪生世基等數十人。其最多者千幾百緡,次者千緡,又次者數百緡,又次者百緡;亦或家本寒素,奔走區畫以襄是舉者。於是連名呈請。予因事綦重大,特馳札制府喀公、撫軍潘公會商入奏。撫軍遂據予札所陳,上達宸聰。獲邀恩旨:俟工竣時,核捐輸之數,報部議敘而獎賞焉。爰與滿巡台書公昌、監司金公溶鼓舞作興之,命台令魯鼎梅與稽核之責;維時侯生世輝力肩其事,不辭勞瘁,不避嫌怨,偕蔡源起鳩工庀材,相度經營:卑者崇之,隘者擴之,朽者易之,缺者增之,障者闢之:而夫子之廟煥然改觀矣。大成殿及兩廡,規模軒敞倍於前。五王祠舊逼處殿後,拓丈有六尺。文昌閣易柱以石而增高。文公祠前增卷亭。教授之學舍,附明倫堂後者,退丈有奇;訓導之寄居於文公祠者,更建室於文昌閣後。俾秉鐸者咸有寧宇,得從容而訓迪焉。官廳前增覆亭,欞星門前增石坊以護泮池,而體制備。由大成坊以內,盡易石鋪,既以壯觀瞻,並以免執事有恪者之紛踏乎瓦礫也。他若堂宇、路門、池沼,仍舊基而增損其間者,靡不周詳而曲至。其東北一帶地界之占於民者,悉為清出,拓其牆三尺有奇;外有餘地四五尺,以通行人。明倫堂以前一片平原,民之竊為種植者,殳刈之而曠如也。內外交修,而廟貌以崇。至籩豆簠簋之陳於庭者,鑄以銅而備其數;杋敔笙鏞干羽之屬,悉仿成式而更新之。蓋苔自有此講學明倫之地,而今始獲睹整齊嚴肅之規也。縻金計一萬緡。肇工於乾隆十四年十月念五日,告竣於十六年三月十五日。是役也,實多士共勷是賴,予何力之有?
17 廟成,多士請記於予,並求所以教之者。予謂黌宮為教化所自出,茲大啟爾宇,將以育人材,厚風俗也;豈惟文詞云爾哉?體明而用達,乃足尚也。宋時胡安定設教蘇湖,設「經義」「治事」二齋。沐其教者,咸潛心於三、五、六經,以求合古聖賢人之志,而舉禮、樂、兵、刑、農田水利諸務,用以廣其器識。仁宗詔頒其法於太學,天下宗之。我朝造士之法,古無與比:養之渥,教之詳;而選之精以慎。都人士誠能以經術為經濟,勉為國家有用之才,司土者複加意培植以玉於成;而於興教之地時勤修葺,亦如海康陳公之以有基勿壞望後人者,相承於勿替,則所造於海隅者,豈淺鮮哉?
18 若捐修之姓氏數目,更勒一碣,茲不備。
19 賜進士出身、欽命巡按福建台灣等處地方兼提督學政、河南道監察御史、前翰林院編修、充武英殿經史館纂修官、翰林院庶吉士、加二級、紀錄□次楊開鼎撰。
20 乾隆十六年歲次辛未仲春榖旦勒石。
21 按:碑龕台南市孔子廟欞星門左內壁,高三三○公分,寬一二三.五公分,花岡岩,碑周龍紋浮雕甚工。王必昌「重修台灣縣志」及謝金鑾「續修台灣縣志」俱節錄引之、餘文儀「續修台灣府志」錄全文,有十餘字出入,且落其題款。副碑一,另見「其它」類。
22 .捐建北極殿齋房碑記乾隆十六年
23 蓋聞締造之業,雖一端猶不忘夫肇基;鼎建之勛,即小善亦宜垂於奕祀,況興舉廟宇之大者耶?夫興舉廟宇,必兼設齋房以為禮佛之所,由來尚矣。然置齋房而乏齋糧,則香花煙火無資;遲之又久,幾何不令廟宇之寂寞而生塵乎?
24 我谷裏北極聖殿,重建於乾隆丁巳年間,賴鄉飲大賓郭君諱紹周倡募,眾力協贊捐金,遂成崇嶐巍煥之觀,偉矣!第齋房未置,則流寓雜投,糞穢壓積,尤不可不謀為守衛廓清地也。迨庚午年間,紹周君複會眾議捐金錢,買置廟旁空地,增建房舍。擇良善潔淨者一人,以為廟祝,朔望朝朝管守掃清。更置齋園兩甲,貫在佳里興堡麻豆口社東,歷年遞收稅銀,給廟中香火之需。凡其契券,共有三紙。創置伊始,總理誠不可乏人。時眾議暫交郭煥為收執。至於延綿永遠,流傳接授,而且俟異日之議定。
25 夫一人首倡,眾人之集成也;一時義舉,萬世之永賴也。維自今繩繩勿替,生聚繁殷,均蒙神庥以為保障、以作屏翰。是用勒之於石,以志不朽云爾。
26 乾隆辛未年值夏,鄉賓郭紹周五十大員、林顯祖十五員、王亨爵十二員、監生王國圭十大員、郭文炫十大員、陳得便十大員、吳俊玉十大員、謝俊元七員、郭聯芳六員、李克選六員、生員吳殿輔六員、楊永昌六員、蔡元璋六員、柯乾梁六員、韓文耀六員、吳啟忠六員、陳元士、林士貴、胡良猷、江華芳、黃國璋、陳日光、謝俊生各四員、王肇昌、蔡士捷、曾振世、李開春、黃士福、陳心第、郭光道、郭煥玉、陳文玉各三員、陳捷魁、祝應麟、吳天佑、向有才、王國珍、蔡興宗、陳國梁、陳滋璣、洪世茂、郭起澤、王世煥、王永在、洪世德、周士炫、郭琴生、郭賜善、黃國祥、劉士寶各二員、生員孫懋欽、黃立忠、柯獻瑞、許月使、王大謨、王世運、林君玉、吳坤老、洪奕聰、林昆玉、陳輔弼、王德便、郭利國、江萃奇、許輔斌、郭利仁、郭連生、李元慶、梁登兌、黃暢老、吳朝榮、唐翰進各一員,同立石。
27 按:碑龕台南縣麻豆鎮大埕里複興街北極殿右壁,高二二四公分,寬七六.五公分,花岡岩。原碑無題。碑中干支:乾隆丁巳,二年公元一七三七;庚午,十五年一七五○;辛未,十六年一七五一
28 .水堀頭橋碑記乾隆二十年
29 竊維亙古施恩,咸獲彼蒼降福;今茲布德,實被鄉閭聲稱。眾街等因我街頭溪圳橫流,往者有慮跋涉之勞,而來者恆虞厲揭之苦:思崎嶇於此地,欲坦道其末由。幸大德名望,才學出眾,如牛稠仔莊國學生吳府諱仕光,積善成性,聿修厥德,其難其慎,修造枋橋。致遠近之行裝,無憂涉水;士女之往來,咸樂勝景。眾街等忝在同鄉共井,思膏澤之無窮,咸沾恩於靡既!爰集莊眾,立碑一石,以表其德。
30 洪吉士、陳光翰、杜文意、陳世榮、餘隆宗、陳雲奇、陳君德、謝承榮、蔡光焯、陳光喜、張德興、杜君懷、餘隆舉、謝啟湖、李大德、邱興拜、吳士元、吳振隆、陳士馨、杜國元、陳國寶、陳朝良、杜文德、陳朝華、李生、林鳳生、李印生、陳雲合、許陣生、楊部老。
31 乾隆乙亥年桐月,集莊眾立碑記。
32 按:碑存台南縣麻豆鎮水堀頭橋東側,高一○七公分,寬五六公分,花岡岩。額鐫「水堀頭橋」四字。乙亥,乾隆二十年公元一七五五
33 .合境平安碑記乾隆二十二年
34 □□我媽祖之靈感,奉旨敕封「天后」、「聖母」,由來久矣。是故聲名洋溢中國,施及蠻貊;不特慈帆海島,而且庇護城郊,不誠赫濯哉!茲鳳邑之西,有大港焉,市廛新興,爰造天後宮,奉祀聖母。舉凡港市商民,以及莊眾,無不咸被感應之鴻思也。迨戊辰年,建置殿前天燈,建置左畔瓦店二間。今街市莊里人等,虔誠樂助,再買右畔瓦店三間。共五間,帶店稅,交付當家和尚掌管收理。每逢正月初九日,演戲一台,慶祝天公華誕之需。誠恐後來僧俗賢愚不一,私相授受,致失香燈;茲鳩眾敕石禁誡,庶弊永杜,天燈永耀。
35 所有捐助姓名,開列於左:
36 場主簿黃兆茂、太學生陳開基、太學生李光裕、莊主王必進、鄉賓陳奇萬、鄉賓陳正璉、許拱源、陳有立、藍進朝、陳維新、畬合利、黃源成、藍志遠、藍天瑞、藍孟球、陳元德、合利堂、協隆號、許文斌、陳呈元、陳國華、陳達土、黃用光、陳世傑、藍純彥、陳思晃、江允中、蘇天鉉、林萬盛、曾轉生、陳奇萬、胡文聰、李新伯、陳遜珩、莊元英、陳正琳、陳西南、吳國棟、陳子良、陳邦俊、陳正璉、陳子華、王至務、胡邦碧、陳大振、林漳發、詹士訓。
37 乾隆二十二年丁丑仲春榖旦立。
38 按:碑存屏東縣裏港鄉大平村大平路雙茲宮天後宮左壁,高一二七公分,寬六二公分,砂岩。額鐫「合境平安」四字。
39 .義渡碑記乾隆二十四年
40 竊惟地名二渡河,不絕往來之跡;道通四達地,迥殊桃李之蹊。水涸秋冬,往來不繼;雨淋春夏,人民病涉。肩摩雜以難言,踵接居然鱗次,褰裳莫濟,濡首堪嗟,潸然淚逐波流,悲矣愁衝上岸!茫茫煙水,豈云涉渭無虞?渺渺洪波,試看馮河有悔!行來半渡,俄驚洛水神人;步未中央,忽警湘靈妃子。攀等濟川有志,作楫未能,是以於雍正八年間倡議置簿,親送懷念里各莊管事耆老紳衿人等募題,樂出銀錢。隨於九年□月間,攀等「為人苦莫如馮河、施恩莫如給渡等事」,赴前縣主熊具稟,蒙批「准給案據」。業經祭江買船外,仍存銀五十八兩,始買卓佳、東勢、石崙莊黃明煥、卜弘周田一甲六分,小租榖三十二石。每年除酌給渡河筏子榖二十五石工食,不收來往人等銅錢;仍存榖七石,每年經眾放收。利太之日,□□□□□給□用,永為定例。合勒眾善之牌,標眾成之號,亦以利人□□□之自利不少云爾。
41 乾隆二十四年己卯歲吉旦,功加守府鍾永祥、倡理緣首功加賴攀雲、監生李九禮、耆老梁尚璸、里正副李□樹、黃兆鳳、賴安仲、林富受、邱芳英、劉及衡、生員林鳳山、劉兆珍、王肇嵩、陳士拔、謝尚賜、義民藍青瑤、鄧德友、功加劉文禮、曾應臣、王希三、戴鳳光、楊日厚、吳啟元、黃升侯、塗士萬、王□朗、□□□、陳錫海、黃顯清、功加梁伯章、鍾龍山、翁□朗、□□□暨懷忠裏莊人等同勒石
42 眾議:每年善出榖四石正以為天后聖母香油之資。
43 按:碑存屏東縣裏港鄉大平村大平路雙慈宮天後宮左壁,高一四○公分,寬六八公分,砂岩。原碑無題。盧爾德嘉「鳳山縣採訪冊」錄全文,但有若干錯字與脫字。
44 .鄭君墓志銘殘件乾隆二十四年以後
45 皇清國學生例誥封奉直大夫五十一翁鄭府君墓志銘:
46 特恩壬申科鄉進士、敘選縣年家眷世侄林昂霄頓首拜撰文,特恩壬申科鄉進士、分發補授武信郎愚弟鴻善頓首拜篆額並書丹。
47 公諱廷爵,字遵一,號達軒,原籍同安嶺後人也。其先世耀德公移台,四傳至應捷公,嗜學弗倦,望重明經;暨郭宜人溫恭柔順,誕生六子,而公為次嗣。容貌魁梧,性地聰敏,少有遠大志。無何伯逝,五、六繼,公雖慨然曰:『吾雙親老、諸侄幼,不可不出而經營;況家計日繁、世務交攖乎』?因輟舉子業,援例成均,恩叨□□□。
48 公天性孝友,洵非人間數覯。甘旨必供,晨昏必省。應捷公疾,日夜不安寢,湯藥皆親嘗。及捐世,躃踊呼號,幾不欲生。聞者以為盡禮。嗣諸弟侄慮及孤寡,公承順母志,男女為之婚嫁,長幼為之課督,田業為之貽謀;俾諸寡堅柏舟之操,慈母盡含弄之歡。嗟乎!非公孝友,能如是乎?且素敦古處,重然諾,不事奢華,嚴絕比匪。與宜人林氏倡隨相得,慶內助焉。宜人,國學生諱端德公次女,庠生文煥公姊也。他如鄰里鄉黨,急無不周;棺槨衣衾,求無不濟;以及貢院、衙署、廟觀、橋梁等項,踊躍捐金,殊難更僕數。宜乎與公游者,咸曰古道照人!雖然志所得為者,公毅然為之;志不得為者,公又期之子侄也。今者游泮、貢入成均,彬彬爾雅,蔚為國華。其長子嘏,援例欽授州司馬,加二級。公膺綸音,誥贈奉直大夫,所謂修德獲福者,其在斯矣。
49 餘辱世誼,寓淡水姜園,得與共晨夕,挹其豐採,不啻婁師德、郝處厚之風在人耳目間。甲戌、己卯,延餘課子侄業。公勤下俱缺
50 按:銘原為台南市中區永福路武廟邊陳樹根先生所藏,嗣舉贈於台南市立歷史館。銘刻石二方,現殘其一,縱高三六.四公分,橫六五.一公分。鐫兩面,面線分三帖,滿帖七行,滿行十八字。材屬烏石玄武岩。文中干支:甲戌,乾隆十九年公元一七五四;己卯,二十四年一七五九
51 .重建武廟碑記乾隆二十八年
52 邑城東廂壯繆侯廟,迄今稱武廟。凡長宮行部、令宰朔望,俱修展謁禮,蓋祀典之巨者。歲久且圮,壬午歲冬月,予捐俸新之。邑人咸樂輸恐後。具畚梮楨板幹,凡五閱月而竣事。落成日,率僚屬士民祭告於廟。僉曰:『舉大役,宜有記』!
53 予惟漢建安距今二千餘年,久矣;晉解梁距治七千餘里,遠矣。久且遠,而神之靈爽能及之,此何說也?今人牽一發而全身為之動,則惟血氣有以貫之也。惟神昭明磅礡,靈爽布濩,無遠弗屆;亦如人之一身,血氣既周,毫髮畢貫,於彼於此,神妙故妙,烏以地杳遠而能隔哉?且神之志在「春秋」、功在名教,凡忠義志節之鄉,尤心向往之。台雖荒服,考自寧靖王竄跡以來,剩水殘山,崎嶇死所,幾視田橫義島而上之,亦名教地也!「春秋」傳曰:『神所憑依,將在德矣』。毋亦是饗而是宜乎?予既體國家崇德報功之意,而索神報享,知其必有樂乎此也。爰是伐石而為之記。
54 敕授文林郎台灣府鳳山縣知縣兼署台灣縣事、同考試官、紀錄三次王瑛曾熏沐盥手拜撰。
55 乾隆歲次癸未蒲月榖旦。
56 按:碑存高雄市左營區舊城國校,高一七九公分,寬六八公分,花崗岩。篆額如題。文獻採之者有王瑛曾「重修鳳山縣志」、餘文儀「續修台灣府志」及盧爾德嘉「鳳山縣採訪冊」,惟『考自寧靖王竄跡以來。剩水殘山,崎嶇死所,幾視田橫義島而上之』一節,各書易為『而聖教遐敷,沐浴者久。匹夫慕義,效命場疆,糾鄉勇、舉義旗,破鴟張之賊膽,作海外之順民』。蓋有所諱而改竄者也。
57 .重建城隍廟碑乾隆三十年
58 諸羅地居台北、彰南要衝,設邑自康熙二十三年,雖已建宮置吏,而城隍廟祀,猶未有也。越五十四年,前縣周君諱鍾瑄,承乏縣事,以為:有邑必有城隍,斯為贊幽顯而資治功。爰卜築其廟於治之南,計費六百餘金。維時初創,堂廊制陋,棟檻均取小木,垣牆悉繕泥土。嗣因風雨飄搖,棟傾土剝。雍正十年,前宰馮諱盡善、商紳陳君陸,舊貫重修。歷今複已三十餘年,如木如垣,時恐將折將崩之患;曰官曰□,□切重建重概之誠。前任衛諱克堉,謀新有志,龜卜無期,以秩滿去。
59 甲申之蒲,餘奉調斯土,下車瞻□□□,愴然曰:『惟神正直聰明,功在燮理陰陽;德其穀和士女,官與民之所憑依,宜尸祝而奉之者也。苟廟貌弗飭,其何以妥神靈而邀眷庇』?爰捐廉俸,謀諸縉紳林振魁等,董事重建。幸都人士輸誠樂助,計金二千有奇。召工營繕:秀石花砌,堂廡聿新;丹檻錦棟,燦然改觀。從茲以還,行見神欣人悅,均沾潤□□蓂階;瑞慶祥征,爰賡風調於鳳律矣!
60 是役也,經始在甲申小陽,落成屬乙酉端月。俎豆馨香,祝之慶之,其勿替!
61 乾隆三十年歲次乙酉端月日吉旦,知諸羅縣事張所受立石。
62 按:碑存嘉義市吳鳳路城隍廟內殿壁中,碑高二五七公分,寬八六公分,篆額「皇清」,花岡岩。
63 .鴻指園記乾隆三十年
64 署西偏,廣可數畝,古榕三株,蟠根屈曲,志稱「榕梁」;枝葉展翠,又稱「榕屏」,舊「四合亭」址也。歲久且蕪。予就而新之:芟荒塗,鑿深沼,護花欄,砌曲徑。別作堂宇,以為游觀:中列三楹,盛宴會也;左縛小亭,備游憩也;右架層榭,憑眺望也。
65 夫古人流連景物,偶然寄之,去無所貪,來無所戀。漢水、峴山,陵穀變遷,歐陽公嘗譏杜預、羊祜汲汲於名,是不若蘇氏「雪泥鴻指」之說為足盡其義也。予台陽守土,幾歷兩載,思海外風景,與吏民相安,百堵皆作成於不日。所謂偶然而留,亦為其可留者耳,果何有哉!
66 園既成,取以額之;因書其微指於此。
67 乾隆乙酉仲春之望,貴陽蔣允焄識。
68 按:碑原存台灣府署址在今台南市中區衛民街,日據時拆舊署,碑移市立歷史館時稱史料館。高二八公分,寬五八公分,花岡岩青斗石。是碑為台灣知府蔣允焄所撰並書,全文謝金鑾「續修台灣縣志」卷二「政志」載之。原碑文前有「純和堂」篆書陽丈,當系鐫石匠商之名字。文後允焄署印二,一陰文曰「蔣印允焄」,一陽文曰「字曰為光」。年款乾隆乙酉,三十年公元一七六五
69 .重修關帝廟增建更衣亭碑記乾隆三十年
70 郡城文衡聖殿,創建多年,廟貌巍峨,頗稱壯麗。宮斯土者,值享祀朔望,入廟行禮,典甚巨也。但地當康衢囂市,官僚後先至者,坐集階前,踧踖不安;士民來叩謁,佇竣門外,或避官司去。殊非所以廣昭誠敬也。
71 署觀察督學郡伯蔣公,諱允焄,字為光,貴陽貴築人。丁巳進士,由詞垣外,歷治四郡。簡守台邦,每入廟,常以規制未完,汲汲動念。爰倡義聿新殿宇,於廟左側,構亭數椽,縻金若干兩。俾文武庶司,驂乘軺停,鷺鵷候集,得以肅冠裳而齋儼恪。蓋自建廟以來,未有若茲之美盛也。
72 亭既成,都人士請勒貞氏,索予文以記之。予不敏,何能文!雖然,文以記事也。餘與蔣公同事於斯,每側班末拜謁,知公敬神根於至性,故不憚經營倡率,光大規模。上以禮聖朝崇奉之隆,下以伸官民著愨之意。非太守之賢,不能造未有之奇觀;而亦神之靈,得賢太守以鼓舞士民也。典制所關,憑依攸系,斯亭之作,豈偶然也哉?爰不辭而為之記。
73 賜進士出身、御前侍衛、鑾儀衛掌旌節司、知山西陽和城都司、福建台灣鎮標左營游擊事、署南路營參將、加二級、紀錄四次趙宗潤撰文,監生吳南光書丹。
74 乾隆三十年歲次乙酉季春榖旦。
75 捐立碑記紳衿姓氏:舉人林品、陳名標、陳廷魁、歐陽谷、姚天敏、貢生林宗憲、王時佑、柯廷第、李聯拔、沈□□、蔡□□、許殿輔、陳□□、郭廷瑚、韓振文、徐仰高、張維朝、陳廷藩、方達聖、陳紹□、陳□振、魏天□、吳莊敬、監生盧夢花、趙榮華、吳南光、□□□、柯□珍、□□□、李鍾源、□□□、陳日暉、□□□、吳弘瑞、邵天奇、廖邦輔、柯用安、張心嘉、邱□瑛、謝肇泰、張碩彥、賴朝用、□□□、林士壇、李清蘭、黃光覲、黃順經、黃兆茂、蔣光邦、謝朝天、李尚禮、方達義、林光和、生員黃得福、謝燦哲、吳天河、許高峰、趙孟得、趙孟智、陳正宗、馬□□、馬一鳴、□□□、陶昌齡、李廷珍、陳廷□、蔡聯苑、吳維新、陳國寶、劉錫琦、劉錫珩、徐克賢、黃□光、洪命衡、王世德、趙奇勛、賴世美、陳元璐、趙文明、楊國華、孫瓚勛、郭泰、□震鵬、童生張東瀛、許□□、吳南□、周廷基、趙璧、吳國珍、鄭元良、唐河明、王□得、謝肇昌、王心□、鄭□□、謝啟緒、張維□、張志高、黃芳標、李如員、謝啟明、張玉成、程光澤、耆民趙天祿、黃立猷、周廷芳、吳月達、游士俊、謝光贊、陳廷岳、徐邦傑、徐烈。
76 董事舉人王賓、把總張廷選、生電謝世昭、生員王明良、生員陶房齡、監生盧壬癸、耆民歐陽鳳、□工□生□。
77 按:碑原勒台南市中區永福路祀典武廟,日據時移置南區碑林。碑高二四五公分,寬八三公分,花岡岩。碑額篆書「皇清」,浮雕雙龍。謝金鑾「續修台灣縣志」「藝文」有蔣允焄「增建武廟官廳碑記」,所記與此碑同屬一事。取以並讀,足資發明。
78 .重修天後宮增建更衣亭碑記乾隆三十年
79 台□蓬島,未闢□□名勝。至是邦□□資舟楫之利□,海波不揚,安瀾永慶,胥荷大後之德。我朝春秋享祀,典禮有加,官司奉行成俗共乃事。
80 後宮在郡西偏,殿宇峨峨,廟貌奕奕,□甚都。而外乏廨舍,每當大禮舉行,班聯候集,坐立階除,踧踖無餘地。夫嚴對越,效駿奔,將事之誠也;整冠裳,一齋莊,未事之敬也。雖三日七日下缺若干字庶司告虔有素;而戴星披月,稅駕停驂、曾不得從容靜穆之地,凜潔齋以相見,何以交神明而昭慎重歟?
81 太守蔣公,念籌建之未周、規模之未□,非□人任,度□廣謀經營。覓地廟右二畝許,構廳三進,為更衣所。地雖窄,而氣象寬也;近市囂,而到此心肅也。閈閎軒舉,觀瞻飭也;重興下缺若干字鎮而密也。濟濟師師,戒溫恭也;□□□□,齊思慮也。易□觀□而不薦,□□□□諸君子□□來蒞,蒞□未承,捫心自維何以稱,奏格何以譏?敬□何以祭,則受福何以□,不欲下缺數字中人,可不勉乎哉?
82 亭既成,士民樂公之能盡誠敬以事神也,請鐫諸石。此□足以見禮□之行,洽乎人心之同然者矣。書以記之。
83 公諱允焄,字為光。丁巳檢討,歷治四郡。特簡台灣府知府,署觀察,理學政。貴州貴築貴。
84 賜進士出身、御前侍衛、鑾儀衛、掌旌節司、知山西陽和城都司、福建台灣鎮標左游擊事、署南路營參將加一級、紀錄四次趙宗潤撰文,戊午科舉人、即用知縣王賓書丹。
85 乾隆十年歲次乙酉季春榖旦。
86 捐立碑記紳衿姓氏:舉人林昂霄、陳名標、陳廷魁、歐陽谷、姚天敏、貢生林宗憲、□時□、柯廷第、□聯拔、沈士弘、蔡□培、許殿輔、陳廷□、郭廷瑚、韓□□、徐仰高、沈廷觀、張維覲、陳紹黃、方達聖、魏天章、陳玉振、許伯龍、吳莊敬、蔡□□、□夢花、趙璧□、吳南光、鄭汝璋、柯錫珍、蘇廷標、李□源、黃克明、陳廷暉、林登暉、林士瓊、李倚蘭、黃光覲、黃順經、黃兆茂、蔣大□、謝朝天、李士□、方達義、林允和、生員□得福、□□哲、吳天河、許高峰、陳正宗、趙孟知、趙孟得、馬維□、馬一鳴、陶房齡、陶昌齡、李廷□、吳維新、蔡聯苑、陳廷策、陳國寶、簡錫琦、劉錫珩、徐德賢、黃□□、洪命衡、王世□、趙奇勛、賴世美、陳元□、趙文明、楊國華、洪纘勛、郭泰、楊震鵬、鄉賓林士棟、□□鄭耀卿、監生柯廷佐、施廷邦、吏員郭天池、道□司朱法金、張大成、童生張秉□、許拔□、吳南□、周廷基、趙璧、吳國珍、鄭光良、王必得、張維祿、謝肇昌、嶽心孚、鄭□、謝啟緒、唐有□、張志高、黃勞、李茹員、謝啟明、張玉成、程□□、周庭芳、吳□達、趙天祿、陳廷□、黃立猷、郭□賢、蘇士俊、徐□、徐邦傑、□□□、下缺董事十人名銜約四十八字
87 按:碑龕台南市中區民族路大天後宮右佛祖廳左壁,高二三一公分,寬八一公分,花崗岩。原碑字淺且細,複經風化,多不可讀。文中丁巳,乾隆二年公元一七三七
88 .重修龍神廟增建更衣亭碑記乾隆三十年
89 龍神者,水靈之精,司云雨,普惠澤於蒼生者也。國家崇德報功,祀典特隆。台當開闢之始,建廟郡南,明禋永煥;但舊制近簡,久且慮壞。署觀察郡伯蔣公,守台之明年,議修繕,謀增建:棟楹榱棋之撓折者、蓋瓦級磚之破缺者,丹漆堊雘之;漫漶暗沒者,易舊觀而新之。複就廟右構地數畝,建廟三進,層簷亭岩,垂溜廉峭,壘山聚石,砌折回紆,花檻游池,煙霏雲起。欽廟貌者,美輪奐,肅觀瞻,非賢太守,不能大創造也;雖然,太守經營之心,政有深意存焉者。
90 夫事神治民,初無二理。公守台以來,汲汲以民生為念,政通人和,豐穰薦至。複逢聖天子懿德覃敷,懷柔誠格,以為神靈翕順,雨暘時若。台邦瀛島蓬洲,環瓀皆海,龍神之呵護綏福,尤感而易通。公惟本愛民之心,故於神之大有道於民者,必盡其仰事之誠;則事神即以治民,所謂先成民而後致力於神,政斯意也。昔蘇長公「扶風」、「喜雨」名亭,傳為快事。矧茲祥和徵應,雲物頻盡,當斯時也,□斯境也,其快心更何如耶?倘有事於廟,官民戾止,進二三父老,訂五日十日之期,話不鳴條不破瑰之盛,熙熙皞皞,抵掌歡呼,尊卑渾忘,形骸不隔。宣悅豫,導休嘉,民樂其樂,官亦樂民之樂,視「快哉」、「超然」諸名勝,當更有進矣。登斯堂者,謂吾言然也耶?
91 公諱允焄,字為光,丁巳檢討,歷治四郡,特簡台灣府知府,署觀察,理學政,貴州貴築人。
92 賜進士出身、御前侍衛、鑾儀衛掌旌節司、知山西陽和城都司、福建台灣鎮標左營游擊事、署南路營參將、加二級、紀錄四次趙宗潤撰文,戊午科舉人即用知縣王賓書丹。
93 乾隆三十年歲次己酉季春。
94 捐立碑記紳衿姓氏:舉人林昂霄、陳名標、陳廷魁、歐陽谷、姚天敏、貢生林宗憲、王時佑、柯廷第、李聯拔、沈士弘、蔡培、許殿甫、陳廷撰、郭廷瑚、韓長久、徐仰高、張維朝、陳廷藩、方德聖、陳紹黃、陳玉振、魏天章、吳莊敬、蔡翰暻、監生盧夢花、趙榮華、吳南光、鄭汝璋、柯錫珍、蘇廷標、李鍾源、黃克明、陳日嘩、林登墀、吳弘錫、邵天奇、廖邦輔、柯用雯、張心嘉、邱璋瑛、謝肇泰、張碩彥、賴朝用、王紹珩、林士壇、李清蘭、黃光覲、黃順經、黃兆我、蔣大構、謝朝天、李士禮、方達義、林允和、黃得福、謝世哲、吳天河、許高峰、趙孟得、趙孟智、陳正宗、馬維麟、馬一鳴、陶房發、陶昌齡、李廷珍、陳廷策、蔡聯苑、吳維新、陳國寶、劉錫琦、劉錫珩、徐克賢、黃邦光、洪命衡、王世德、趙奇勛、賴世美、陳元璐、趙文明、楊國華、孫增勛、郭泰、楊云鵬、監生柯廷□、施建邦、鄉領賓鄭耀卿、郭天池、林為棟、道錄司朱清金、張天成、童生楊東瀛、許秋華、吳南錫、周廷基、趙□□、吳國珍、鄭□勛、唐有則、□□得、謝肇昌、王心孚、鄭□□、謝啟緒、張維祿、張志高、黃芳標、李如員、謝啟明、張玉成、程光澤、耆民趙天祿、黃立猷、周廷芳、郭光智、蘇士俊、陳廷岳、吳日達、徐錫麟、徐烈、吳世彩、呂世遠。
95 董事把總張廷選、舉人王賓、生員王明良、生員謝世□、耆民歐陽鳳、吏員金忠□、竣工趙□興、董事監生□□。
96 按:碑原在台灣府寧南坊,後廟圯,移存台南市南區碑林。高二四八公分,寬八三公分,花岡岩。額鐫「皇清」二字,有雙龍浮雕。碑中干支:丁巳,乾隆二年公元一七三七;戊午,三年一七三八
97 .水仙宮清界碑記乾隆三十年
98 水仙之祀,不知所昉,祠官闕焉;獨濱海間漁莊蟹舍、番航賈舶崇奉之。然其說杳幻,假借附會,殆如所稱「東君」、「河伯」、「湘夫人」流亞歟?郡西定坊,康熙五十四年建廟,志稱「壯麗工巧,甲他祠宇」。蓋有其舉之,莫敢廢矣。
99 廟前舊有小港,通潮汐,滌邪穢,居民便之,亦神所藉以棲托。歲久污塞,市廛雜沓,交相逼處,遂侵官道;非所以奉神,即非所以奠民。甲申歲,予諭左右居民撤除之,自祠前達小港,計袤共一十二丈,廣共三丈,氣局軒敞,廟貌莊嚴。繼自今父老子弟操盂酒豚蹄走祠下者,可無時怨時恫之虞矣。即勒諸石,侑之以歌曰:神所棲兮元冥宮,侶陽侯兮友任公。風颯颯兮雨瀟瀟,驂文魚兮渡洪潮。吹簫兮系鼓,靈巫酌酒兮醉代神語。蛟龍遠避兮黿黿回,浪不使淜滂兮風不使喧與豗。神降福兮祝告虔,佑利濟兮年複年!
100 賜進士出身、進護理福建分巡台灣道兼緹督學政、知台灣府事、前翰林院檢討、充內閣一統志館纂修官、稽查六科吏書錄書兼宗學右翼教習、翰林院庶吉士、加七級、紀錄六次蔣諱允焄撰文。
101 乾隆三十年歲次乙酉孟夏榖旦。
102 神以庇人,人以祀神,神人所親,惟德惟馨。緣水仙宮歷年多,施澤久;廟稍荒,而神像剝。癸未冬,北郊列號起而繪藻妝飾之,計費金六百大員,視舊有加矣。然宮前庭址遽為市廛凌侵,而利涉通津幾變桑田!周道盡力之功,誰其尸之?我恩憲大老爺蔣,蒞政之暇,肅命清故址,除荒穢。歷歲填積,一朝煥然。非公之至德及人,孰能拔其本而浚其源哉!既志公德以崇神庥,謹附於後,以垂不朽云爾。
103 北郊商民蘇萬利等、徐寧盛、新泉源、黃駿發、泉裕、德盛、徐德順、泉德、黃六吉,董事呂寶善、林大欽、李殿輔、林起珍、李朝璣、陳行忠、侯錫璠、住持僧克宣同立碑。
104 按:碑現龕台南市西區神農街水仙宮廟大殿右壁,高二二一公分,寬九三公分,花崗岩。碑記本文,謝金鑾「續修台灣縣志」卷七收之,然缺作者及年月、題款,並文後商人跋記及題名均不錄。
105 .德安橋——大老爺蔣重修德安橋記乾隆三十年
106 按德安橋為台北諸、彰往來之衝,始於乾隆十二年裡人狐集鳩築。二十五年,複修之。去歲孟秋,淫雨滂沱,衝崩圯壞。過客嗟跨鰲之無御;居民嘆驅石之不靈。幸我仁憲大郡侯大老爺蔣榮蒞台疆,德政覃敷,老安少懷而外,固已百廢俱舉,煥然台地一新矣!護道任內,因公來廠,見斯橋之傾圯,發濟人之□志;遂捐廉俸。購備大小材木百數十株,為橋柱十二、橋梁十五,兩端砌磚石,中央鋪密板,左右木欄為護,凡長五丈六尺,寬八尺六寸;斗筍緊湊,有彩虹吸澗之勢。豈遜夫千秋萬里之建也哉?
107 然則登斯橋也,睹彼貿易者無事於隔岸相呼,往來者共樂於連騎並轡;負者息於梁,游者休于欄;絡繹接武,傴僂待行。是橋之德於民也、橋之安於坑之上也,實仁憲之德有以安之也。仰而思,俯而繹,勒其氏,題其柱曰「蔣郡侯德安之橋」以志不朽云。
108 生員陳時夏撰文。
109 乾隆三十年瓜月日吉,董事生員周良章、北郊蘇萬利、貢生柯錫珍、貢生施國義同立。
110 按:碑原勒台南市北區自強街古名大銃街德安橋畔,後廢置附近開基天後宮廟前。民國四十四年公元一九五五移勒台南市立歷史館小碑林。高一○五.九公分,寬五三.八公分,花崗岩。碑中所頌之「仁憲大郡侯大老爺蔣」,名允焄,乾隆二十九年任台灣知府。考謝金鑾「續修台灣縣志」「藝文」收有允焄「重建德安橋碑記」所敘與本碑同一事,可參閱。
111 .南協游府丁公去思碑記乾隆三十年
112 □□之□也,人望之;其去也,人思之。望者,虛情也;思者,□□也。故去而使人思者,尤難□。
113 南路海□□隅,軍民錯處。任恩,恐流於寬;任嚴,恐流於猛。□丁公□□斯土,知□兵□民之道,又知戢兵和民之法,□□□□營□□□□□□□□合城,竊心□之。今秩滿將去也,其屬告余曰:『公之□□□□□□,民咸□□□□□行陣整肅。及其待下,靄然和易,雖古名將,不是過也』!下缺若干字聖朝簡拔,調任建寧左營都閫,待升擢。軍民同□以去而有思下缺若干字
114 公諱玉,字宗顯,號芝□,福□閩縣人。以□君子勛,□□入戎行。□□□□□□□□□學,善為詩賦。公餘輒秉筆大書,俊偉可愛,以儒生氣慨,為□士表率。□□□□□□,並□□歲月之久,實有以深入軍民之心者。宜乎秩滿將去,咸□念而不□□也。
115 □□□公善,又因諸君之請,故敬述之,以勒𤦹氏。後之君子,覽而□之,亦可以□□□□□□。
116 賜進士出身、知福建台灣府鳳山縣事、加一級、紀錄□次、記功七次□□□□□□,鄉進士、吏部修職郎司福建台灣府鳳山縣儒學教諭□□□□□頓首拜書丹,歲進士國子監肄業福建台灣府鳳山縣儒學訓導□□□□□□頓首拜、福建台灣府鳳山縣□□□□年家眷□□□□□□□頓首拜仝篆額。
117 □□、□□□、□□□、貢生□□□、□□□、監生□□□、□□□、□□□、□□□、生員□□□、□□□、標下南路暨下淡水營千□□□□、□□□、□□□、標下□□□、□□□、□□□、□□□、□□□、□□□、□□□、□□□、□□□、□□□等,同勒石。
118 大清乾隆三十年歲次乙酉臘月月榖旦立。
119 按:碑存高雄市左營區舊城國校內,高一九一公分,寬九二公分,砂岩。額如題。碑文多風化。作者原碑署款漫漶;考盧爾德嘉「鳳山縣採訪冊」,其「記功七次」以下六字為「龍南譚垣拜、撰」。
120 .蔣公允焄去思殘碑乾隆三十一年
121 嘗聞天生偉人,必有不朽事業,足以彪炳宇宙而昭垂今古按下缺數字刺史蔣老夫子,其偉出者也。
122 公諱允焄,號為光,黔省貴陽人也。下缺十數字公以文章華國,兼具幹濟才。聖天子知之,俾以民社之寄,爰除外任。歷試懷安、餘姚諸劇邑,循□下缺十數字州。所在有政績,至今民謳思弗替。癸未歲,揀調台守。列憲以台屬番民雜處,海外重地,緊異人任。稔知公才,下缺十數字上可其奏。台之民望公如望歲焉。公甫下車,興利除弊,有□□下缺十數字道篆,攝理防憲篆,平斗斛,正錢法以及恤商賑貧諸善政,下缺十數字萬壽宮,整修各廟宇,營建宮廳,無非公之大有造於台,方諸下缺十數字府治左,諸生親受甄陶,其藻鑒公明,不啻水衡玉尺;且特下缺十數字歲庶正,捐給膏火;細至構文棹凳,不惜捐俸備造。三年中下缺十數字東,新設「南湖」,俾兩書院巍煥壯觀,多士得弦誦其間,皆下缺十數字者,正未有艾。程等受公之恩,思公之德,靡不感激。下缺
123 沐恩崇文書院掌教訓導陳鵬程暨肄業生員吳明玉、董日勉、林開泰、謝□□、□□□、楊□□、□□□、謝□□下缺
124 乾隆三十一年歲次丙戌□月下缺
125 按:碑原出處已弗詳,現棄置台南市西區人和街普濟殿廟前榕樹下。多殘損,下缺一段,上失其額,是以文多佚斷。花崗岩,其尺寸無法確量。
126 .楊志申附祠入祀碑記乾隆三十一年
127 台灣縣趙,抄蒙台灣府秦信票:乾隆三十一年七月二十六日,蒙福建等處提刑按察使司兼分巡台灣道提督學政餘准俸滿台灣府蔣核議捐職州同楊志申、兩次捐田入學,修理文廟、請准立主附祠一案,蒙批:查已故捐職州同楊志申,孝友樂善,公論僉同,請照故貢侯瑞珍之例,立木附祠,以示風勸,並造具事實冊前來。查故貢侯瑞珍,孝友可風,既前道楊准令附祠,則楊志申事同一例,如詳俯循所請,准其附入侯瑞珍祠內,以示優獎。仰即轉飭遵照可也。除巳遵照舉行進主外,合就勒石,以垂久遠。須至碑者。
128 按此次捐田,系鳳邑港東里三千莊課田二十四甲,年共納租粟一百九十石零五斗八升零,納正供粟一十三石,應勻□銀一錢四分九毫六絲九忽四微,經鳳邑查明移覆在案。並記。
129 乾隆三十一年八月日立。
130 按:碑存台南市南區碑林,高二三一.五公分,寬一九○公分,花岡岩。碑缺題,楷額「皇清」。文中職姓頗多,茲注其名:「台灣道提督學政餘」,名文儀;「前道楊」,名景泰;「台灣府秦」,名廷基;「俸滿台灣府蔣」,名允焄。再「示諭」類另有「楊志申捐獻學田碑記」,足資此碑之參考。
131 .再重修鐵線橋碑記乾隆三十一年
132 維橋鐵線,南北通行也。前人創造利渡,由木而竹,由竹而木,多歷年所,澤雲普矣。然屢修屢廢,其如陽侯為災,何哉?客歲仲夏,天降淫雨,橋梁漂流殆盡。珍等募題重修,悉仍舊貫,不逾月而工告竣。既已,豎碑勒石,永垂不朽。
133 孰意本年孟秋,霖雨複降,洪水橫流,斯橋又見無存焉。珍等念前董事修治,今若置之罔聞,有初鮮終,寧弗貽誚?爰是再募樂助,量所與,節所資,不惟不多募以肥私;且修造未成之日,工佣竹筏,免貲濟人,總冀是橋速成,以繼前人創造之志也云爾。
134 貢生吳瀚海捐銀二十大員。衛千總吳和重捐銀二十大員。監生宋大業捐銀□□大員。監生林天賜銀二員。生員吳紹輝銀二員。王晚觀銀三員。餘長興銀二員半。陳世興銀二員。陳寵觀銀二員。林睿觀銀二員。楊瑞珩銀員半。王際輝、吳景安、郭賀觀、蔡奉觀、王德觀、林登觀、林評觀、林盼觀、吳敏觀、林喜觀、鄭神求、李助觀、王日觀、林世豪、林澤觀、葉建觀、寧盛號、餘媽觀、陳申觀、林同觀、合興號,各捐銀一員。李佑觀、莊安觀、蔡祖觀、林堯觀、林萬觀、李傳觀、王台觀、盧昆山、蘇曇觀、蘇世丕、馬研觀、許補觀、陳岱觀、季待觀、許世侯、徐觀使、吳通觀、餘位觀、郭公團、曾志昌、林祥觀、林租觀、常興號、周錦密、倪池觀、王訓觀,各捐銀一中員。
135 乾隆三十一年歲次丙戌桂月日,董事廩生蔡珍、監生宋大業、鄉耆吳皇旭同立石。
136 按:碑存台南縣新營鎮鐵線橋段通濟宮壁邊,窩一一五公分,寬五八公分,花岡岩。額鐫如題。
137 .建台陽校士場屋記乾隆三十二年
138 國家以文章取士,天下郡縣設考校之地,簡命學臣按臨,歲、科兩試,拔其尤者以應。闢門籲俊之選,典綦重也。
139 台灣歸入版圖,垂八十餘年,文教覃敷,涵濡日久,彬彬乎閩越競秀;而詩書之澤,寖入番社。聖天子軫念瀛壖,畀巡台御史兼視學政。凡所得士,屆省試,列台字號取中如額。嗣經大吏奏停巡台之差,遂以校士責成巡道,閱十餘年於茲矣。丙戌冬,餘奉觀察之命來台。下車伊始,覽其山川,考其規制;詢其典禮,炳然與海內同風。惟校士號舍,則昔建而今廢焉。夫政下缺數字也,輕重有宜;士之進也,慎選有道,風簷寸晷之地,所以遴真才、杜弊竇,而昭重典也。餘歷任粵、豫及下缺數字漳,所至惟以育才為急。分校與郡縣試,悉心厘剔,多得俊彥。今台中之懷鉛握槧者,每邑不下千人。下缺數字場號舍向皆臨期搭蓋,苟簡從事,其何以慎掄選而垂諸永久哉?爰於道廨西偏之隙地,相度經營下缺數字三十楹,鳩工庀材,匝月而竣。
140 是役也,費不繁而規模大備,事可久而風雨無虞,於以□奎宿於東垠下缺數字,光於北斗登明。選公□昭,盛治不駸駸日上歟?其成也,為文以記之。
141 時官斯土者:台灣府知府秦廷基、海防同知魯楷、淡防同知段界、澎湖通判胡健偉、台灣縣知縣趙愛、鳳山縣知縣譚垣、諸羅縣知縣張所受、彰化縣知縣韓琮,例□□□□。
142 欽命福建分守台灣等處地方巡視全海兵備道兼提督學政、軍功加一級、隨帶卓異加一級又加四級□□□□十八次關中張珽撰並書。
143 乾隆三十二年歲次丁亥仲春吉旦。
144 按:碑現存台南市南區碑林,高一二二公分,寬六一公分,花岡岩。文中丙戌,乾隆三十一年公元一七六六
145 .大邑侯譚公德政碑記乾隆三十二年
146 乾隆二十有九年甲申夏五月,龍南譚公由政和上最,奉命調茲邑。未幾,邑大治。丁亥四月,秩滿當遷,士民愛戴不忍舍,相率走郡城,籲大憲乞聞於朝,暫借公帷。憲固知邑宜於公,公善撫斯邑,而又多斯民彞好之公也;以定例,不得已慰勞而遣之。士民既不獲請,退而謀伐石紀績,以示不忘。
147 公治績,可勝紀哉!以邑地廣民雜,生熟番黎介其間,宰斯邑者輒三年一易,而宿弊多矣。公甫下車,盡根株芟剃之,奸慝遁藏,盜賊屏跡,邊境肅清,民番安堵,弊去而利興。士蔗番黎脫然於疢疾之除而膚革之充,則莫不嘆公之仁而能斷、廉而有威、明而非苛察,德何盛也!自是陰陽和、風雨節,年榖順成,俗敦禮讓。迄今郡迤南至琅𤩝二百餘里之內,桑麻蔽野,弦歌相聞,熙熙然也。而公之求治,猶日昃不遑食,或夜則達曙忘寢,必使案無停牘、刑協於中而止。且邑雖開創百年,而境內規模猶仍荒略:如興文育才之地、治民事神之所,草率相沿,甚或年久欹危。公三年中,以次闢講學書院,修聽事前後堂,改建天後宮之在祀典者,凡皆士民所欲,悉捐廉俸倡之。海外文明氣象,煥然聿新。他若農田水利、險隘關塞之尤急於國計民生者,莫不畢舉。然則公治績可勝紀哉!蓋公為邑,一本經術而出於誠敬,緩急輕重,措之裕如,而政皆有恆,民蒙實惠有若此者。今秩晉階崇,將用以施之郡國天下,斯郡國天下之福,而鳳山猶得與被其祥也。此又我東人之攀轅不獲而引領西望者歟!
148 公諱垣,字牧亭,號桂嶠,戊辰進士,江西贛州府龍南人。
149 乾隆三十二年九月日,闔邑紳士、耆老、子民同立石。
150 按:碑存高雄市左營區新上里新下街興隆寺內,高二一○公分,寬六五公分。額題「皇清」。此記盧爾德嘉「鳳山縣採訪冊」錄之。「採訪冊」「庚部」有「譚垣傳」,足資參考。
151 .重建烽火館碑記乾隆三十三年
152 蓋善創者莫如善成,而苟安者必須苟美。茲烽營館宇原建一座,崇祀廣利王;迄今已久,棟毀榱頹。近我同仁,戍守斯土,共襄盛舉,建修前後□座。雖館貌壯觀,恐無久遠之計;即有館後瓦屋二橺、租賃足供油燈之費,惟每年欣逢聖誕,用度無資。複議捐番銀一百大員,就於本館餘地毗連之東,構置瓦屋二進六橺,前後一並按年獲息,流交以作聖誕之需。謹將勒石填記四至界址;開列助銀姓名,以垂千古之不朽焉耳!是以志。
153 本屋東至牆外,西至本館空地,南至民屋地,北至街。
154 信官:蔡諱容助銀八大員,潘諱鐘助銀八大員,洪諱福助銀八大員,陳諱興祖助銀四大員,鄒諱亮助銀二大員。信士:王觀五大員,陳天福、王桂各四大員,蕭德全、蘇自盛、林平、謝桂、林連各三大員,郭世□、蔡淑御、陳全、陳璋、楊鴻紫、陳德、林應龍、陳遠、卓連、謝朝、郭喜各二大員,唐世明一兩五錢,陳彩、林長各一兩,吳哲、許忠、甘達、陳炳、林安瀾、郭意、鄧興、翁廷元、劉興、陳俊生、盧土、許會、許傳、曾德、餘富、陳光盛、邱仁、□浦各一大員,梁廷明、李韜、黃慶、李發、楊宗朝、高升、郭高、丁文敬、蘇燭、莊瑞各五錢,陳成一中員,韓天熹、陳喜、林開霖、鄭清、詹標、林士鎬、鄭孝光、任祿、周文、王發、黃得發、詹元、王會、盧士升、王任、張錢渭、□□、範梅、李恩、方成、劉捷、林必高、陳彪、□志、林獻、林蔥、陳傳、許□各六錢,劉養、魏國麟、郭棒、王貴、李孔德、繆長、陳得成、沈□、林租、王珥、王安、陳祿、翁仲漢、陳威、陳遺、李貴、鄭貴、張緒、陳木、林捷、馮泰、施德、李長、餘中、黃長茂、鄭士、鄭名標、謝靶、謝恩、薛耀、吳宗、高興、陳奶保、王聰、張喜、吳元、謝成、蔡生、張志、□□、王忠、王順、翁登、吳全、謝福壽、蔡文、李覺梅、廖□、柯理、蔡登、陳棟、李捷、林正葉、黃光、任泰、林駿、鄒麟、葉居、鄭文生、林上春、吳發成各二錢,黃成功、林成茂、方舉、張發生、方□、張留、林榮、黃才、陳連、林日海、劉生、廖升、高生、張壽、林芝、莊火旺、李文光、黃朝升、魏生、範成、黃起俊、陳興、姚得貴、王□、吳楚、胡秀、王寶、鄭長、陳世龍、慮福、陳理、陳士、鄭書、夏光、魏隆德、鄭位章、徐建章、李梅、鄭富、杜兆森、鄭元、林宋榮、□□、黃清、黃爍、高富、游發、韋有興、林成、王向、李俊、李逵、黃明、許□璨、陳汝明、陳必芳、吳玉、陳秩、李文通、林位、盧正儀、黃□、徐仁、郭瑞、黃炎、廖贈、林志捷、吳□、謝開、林奇、葉德、張進、吳士武、陳兩貴、張印□、阮祿、潘慶、劉達、劉住、馬祿、劉亮、葉□、鄭庚、張照、林茂、陳揮、陳虎、張□、陳培、蘇貴、胡成各一錢五分。
155 共捐過紋庫銀一百一十一兩七錢正。一買屋一座,紋庫銀七十兩正;一打石碑一座,紋銀十二兩正。
156 乾隆三十三年陽月日,重修陳長吉旦
157 按:碑原存台南市安平區烽火館遺址在今安平汽車站附近;日據時,館毀,碑移南區碑林。高一五八公分,寬六○公分,花岡岩。額如題。
158 .文石書院碑記乾隆三十四年
159 文石者,澎產也。產於澎而重於世,此石之所以可貴也。石何以貴?以文為貴也。然文之見貴於人,亦自有辨。凡物之文,華而不實者,縱繪云絢藻,烘染精工;而柔脆難久,實之不存,文亦何取?惟文石之文,以堅貞之質,著斑斕之耀:五色紛綸,應乎天則五緯昭,應乎地則五行位,應乎人則五常敘而五教彰,充實光輝,發越而不可掩。斯,文之所以可貴也。君子觀此,因以得為學之道焉。夫石之由璞而發於山也,如人之自蒙而就於塾也。石必擇工之良者而授之治也,如人必擇師之賢者而從之游也。始而琢磨,繼而攻錯,久之而雕刻之形,痕跡俱化,以幾於純粹以精之候;亦如學者之始而訓話,繼而服習,久之而漸摩之至,義精仁熟,不知不覺,升堂入室,進乎聖賢之域。懷瑾握瑜,不亦一藝林之純璧也哉!
160 昔漢彌成子遇異人,受以文石,吞之,因而明悟,遂為一代儒宗。後以授五鹿充宗,亦為通儒。噫!一文石也,二公獲之,俱以文顯如此。然則生於斯,長於斯?萃山海之靈,而孕奇毓瑰者,又當何如也?澎之人士,從此居業得所,游息有方,而無言龐事雜之累。春夏詩書,秋冬禮樂,以砥礪其心性,潤澤其文章,處則為有道之士,出則為有用之儒。記曰:君子比德於玉。豈欺我哉!行將圭璋特達,以上應當寧之求,當與夏瑚、商璉輝映於清廟、明堂之上矣。緯地經天,斯文為至文也,石云乎哉?書院之名,因有取焉。
161 是役也,經始於丙戌之孟冬,落成於丁亥之孟夏。所有助貲宣力者,例得備書,以垂求久。是為記。
162 乾隆三十四年桂月。
163 按:碑存澎湖縣馬公鎮東文里,高二二○公分,寬一七六公分,花岡岩。額鐫如題。文中干支:丙戌,乾隆三十一年公元一七六六;丁亥,三十二年一七六七。作者胡建偉「澎湖紀略」、林豪「澎湖廳志」以及「台灣教育碑記」俱採此碑,惟改題作「文石書院落成記」,並遺其年款。
164 .鄭母淑慎林氏墓志銘乾隆三十四年
165 皇清誥對太宜人五十八齡鄭母淑慎林氏墓志銘
166 賜進士第出身、文林郎、欽取朝考福建第一名、帶領引見、奉旨以知縣銓選、赴部呈請就教、歷任福興二府教授、秩滿特調台灣府儒學教授、加一級、年眷弟尤垂青頓首拜撰文,特恩壬申科鄉進士、分發補授武信郎侄鄭鴻善頓首拜篆額並書丹。
167 自古衡丈夫之品者,太上有立德,而言與工次之。才者德之符也,德盛而才副之,斯為美矣;然亦有分不能兼優、而美出於獨擅者,則與其才餘於德也,無寧德餘於才。餘以為士□有之,女亦宜然。餘自戊子歲奉命秉鐸茲土,與鄭君其嘏游,其人頗英爽有奇氣,□□循於禮教之中。詢諸秀士輩,知其父祖素積忠厚,蓋德澤所留貽者深也。久之,又聞其母林太宜人之德焉。於是喟然而嘆曰:『基德兆祥,豈惟畫荻和熊如古所稱哉?即在近世閥閱之家、以及編戶之民,苟有崛起閭閻、永綿瓜瓞者,莫不內本思齊之德焉;雖有大小不同,而其歸一也』!林宜人之卒在乾隆己丑歲正月初四日辰時,將以庚寅歲十二月庚寅日葬於台邑永康里之洲仔內,墓在其姑郭太宜人之側,坐辛向乙兼酉卯丁酉丁卯分金。餘既為太宜人郭氏墓志,於是並志太宜人焉。
168 太宜人姓林氏,國學生諱端德公次女,庠生文煥公姊也。性恬淡無為,不苟言笑,端德公方正自持,其治家也嚴而有禮法,家人常憚之。太夫人專靜純一,不事矯裁,而動與禮合,自少時以及於歸之歲,端德公未嘗得以事而罪之。
169 及其歸於誥贈奉直大夫廷爵公也,逮事舅姑之養,適際家道之隆。其時高堂富於年壽,諸叔輩又皆陸續授室成人,太宜人賦性既本恬淡,則高堂色養,宜其有忝於周姜之思媚也;而又寡於言笑,則靜專自守,宜其不足於妯娌之交歡也。然廷爵公於兄弟六人中最為孝友,體雙親愛養之忱,為一家中流之砥,綜理庶務,勞苦備嘗;而太宜人朝夕相勖,無一毫怨私之意介於言面。辭多受少,舍逸就勞,其所以抑然自下之懷,始終如一。故不惟舅姑倍愛之,而諸妯娌輩亦美其德而加敬服之。
170 年四十有八,而廷爵公棄世。棄世時,長子其嘏生二十有二年矣,壯而有室,能樹立,已自表見於時,家中庶事咸得其宜,無足為太宜人慮者。越數年,振其家聲,揚於闕廷,遂欽授州司馬,加二級;太宜人林氏天寵褒封,榮顯備至。於是家道之昌盛,方興而未艾;而太宜人端居無事,惟是率恭勤之素,普慈愛之恩,含飴弄孫,優游以終其世焉。夫德行修於家,而休祥傳於後,自古及今,諸如此類者,咸獲彤管之榮!太宜人雖恬然自守,無赫赫可紀之功;然自少及老,端德公善於治家,廷爵公躬敦孝友,子其嘏又複克守先業、振其家聲,太宜人雖欲出其才智以佐所不逮焉,其又烏可得哉?若夫遭際非常,不得已而出於矯激之舉,或以節著,或以烈聞,其聲稱之烜赫,則誠有間矣;而以視夫福祚之隆,固未可同日語也。
171 太宜人之生以康熙壬辰年十月初五日寅時,距其卒,□享年五十有八矣。有男三:長其嘏,聘國學生吳諱自侯公次女。次其蠲,聘州司馬王諱朝鈺公女孫;其蠲篤學士也,方進未已,而天□□□□今歲十月卒。三其仁,未聘。女三:長適國學生黃兆魁,次適□邑廩膳生劉應羆,三未字。孫四:自其嘏出者三,名時、名國、名賢;自其蠲出者□□;□俱□□。
172 銘曰:□□□□,□□□□,□□□□,令德不怠!□□□□,□□□□,□□□□,屈曲般桓。下缺
173 上有缺文其嘏、其仁、……緒、名時、名國同稽顙勒石。
174 按:銘原為台南市陳樹根先生所藏,後舉贈於台南市立歷史館。銘刻石二方,俱縱三四公分,橫六二公分;鐫兩面,面線分三帖,滿帖八行,滿行十九字。材屬烏石玄武岩。文中干支:壬申,乾隆十七年公元一七五二;戊子,三十三年一七六八;己丑,三十四年一七六九;庚寅,三十五年一七七○;康熙壬辰,五十一年,一七一二
175 .鄭母慈勤郭氏墓志銘乾隆三十五年
176 皇清誥封太宜人八十三齡鄭母慈勤郭氏墓志銘
177 賜進士第出身、文林郎、欽取朝考福建第一名帶領引見、奉旨以知縣銓選、赴部呈請就教、歷任福興二府教授、秩滿特調台灣府儒學教授、加一級年家眷弟尤垂青頓首拜撰文,特恩壬申科鄉進士、分發補授武信郎侄鄭鴻善頓首拜篆額並書丹。
178 太宜人,姓郭氏,赤嵌國學生諱國梁公長女也。少賦性溫惠,婉娩聽從,嫻於女史之箴。及長,適鄭氏,佐誥贈奉直大夫應捷公。公自祖父肇基台邑,已歷數世,族繁,屬眷良多。而太宜人為塚婦,事尤劇;然目東階著代,而後上備公𣺫□髓之供,下逮戚屬歲時之饋,條理井然,毫髮不苟,應捷公常賴之。生六子,撫養皆有義方,既各授室成人;無何數奇,相繼早世,在太宜人先。太宜人年壽既以益高,而諸孤多幼,飴弄之下,□然神傷,乃倍加愛憐卵翼而引導之,有鳲鳩均一之風焉。孫男其嘏,英偉超倫,援例欽授州司馬,加二級;太宜人遂膺綸音,與有褒封之榮。而餘諸孫,亦皆彬彬輩出,泮水成均,卓然有以自樹。雖應捷公植德務滋,必獲其報;而爰念詒謀,一傳再傳,咸席荻畫熊丸餘蔭,則太宜人內□之功,亦曷可少哉!
179 餘奉命秉鐸茲土,交接諸秀士,因得與鄭君其嘏游,喜其淳厚而可嘉也;又素耳太宜人之令範,於是略為之敘次其一二云。
180 太宜人生於康熙戊辰年九月十七日寅時,卒於乾隆庚寅年四月二十四日卯時,享年八十有三。
181 生男六:長廷甫,娶國學生陳諱榮公女。次國學生、誥贈奉直大夫廷爵,娶國學生林諱端德公女。三廷球,娶張諱登公女。四國學生廷佐,娶國學生王諱興彰公女。五廷哲,娶國學生呂諱興宗公女。六廷琛,娶國學生李諱朝愷公女。女二:長適貢生陳諱明祖。次適貢生吳諱文漢。孫男自長廷甫出者二:長其養,蚤卒。次國學生世和,娶庠生孫諱纘勛公女。自次廷爵出者三:長其嘏,娶國學生吳諱自侯公女。次其蠲,娶州司馬王諱朝鈺公女孫。三其仁,未聘。自三廷球出者一:長其璵,娶國學生陳諱天勝公女。自四廷佐出者三:長其實、次其猷、次其發,俱未聘。自五廷哲出者二:長庠生其龍,娶庠生王諱朝興公女。次其鳳,未聘。自六廷琛出者二:長其善,娶庠生韓諱振元公女。次其新,未聘。孫女共八人:長適國學生黃諱兆魁,次適儒士邱諱大山,次適廩膳生劉諱應羆,次適儒士邵諱大江,次適儒士林諱授芳;餘俱未字。曾孫七:大經、大青、大載、大彩、大為、名時、大川,俱幼,未聘。曾女孫三,亦未字。
182 太宜人以乾隆庚寅歲十二月庚寅日□□永康里之洲仔內,穴□辛□□□□□卯丁酉丁卯分金。
183 銘曰:寧茲永康,□或焉藏?以窀以穸,芳坊若堂。用葉吉卜,奕世其昌!
184 襄事不孝承重孫鄭大經、二房杖期孫其嘏、三房杖期孫其璵、四房杖期孫其實、五房杖期孫其鳳、六房杖其孫其善、期服孫其鍠、其新、其仁、其猷、其發、曾孫大青、大載、大彩、大為、名時、大川同稽首勒石。
185 按:銘原為台南市陳樹根先生所藏,光複後,陳氏舉贈於台南市立歷史館。原銘刻石二方,俱縱三四.三公分,橫六二.六公分;鐫兩面,面線分三帖,帖七行,滿行十九字。材屬烏石玄武岩。文中康熙戊辰,二十七年公元一六八八;乾隆庚寅,三十五年一七七○
186 .蔣公堤碑記乾隆三十六年
187 公諱允焄,號為光,貴陽金竹人也。乾隆二十八年蒞台灣府任。三十年春,建築台北、諸南之洲仔尾瘟岸,延長五里許,岸高七尺有奇,面寬六尺,造木橋十四。三十三年,公升任分巡台澎兵備道兼理提督學政。抵台之日,見堤岸坍塌,橋梁損壞,無有修者。公複捐俸重修,派委朱登、陳朝梁等十六人管工督造。堤岸增高五尺,面加廣一丈;添造木橋十六,開渠疏流入海。經始於庚寅仲冬十六日,越十二月念二日告竣。計費白銀二千有奇。
188 是公之建造此堤,利濟全台。往來行旅皆曰:『此,蔣公堤也!真與「蘇公堤」後先媲美,誠千古罕有之功德也』!我台民合相率勒石,以志不朽。
189 乾隆三十六年正月日,闔台士民同勒石。
190 董事:朱登、陳朝梁、陳圭、康高、張連榜、鄭選、陶昆、沈嘉、陳元禧、謝秩、趙光、鄭大成、王春、薛章、張逞、王海。總理戴天祿、呈請修葺張疇。
191 按:碑存台南縣永康鄉三崁店三民村糖廠南邊,高二三一公分,寬八七公分,花岡岩。額題「皇清」,浮雕雙龍。橫書「蔣公堤」三字。文中庚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一七七○。考謝金鑾「續修台灣縣志」有蔣允焄所撰「新建瘟岸橋碑記」,述事與此碑同,詳略互有出入;可資參考。
192 .重修柴頭港福德祠碑乾隆三十七年
193 蓋聞民康物阜,原待庇於神靈,革故鼎新,實有資於人為。台北關外柴頭港福德祠,由來舊矣。凡諸商旅往來,彼都人士咸致祝焉。香煙不斷,靈爽實式憑之。但以寥寥數椽,風雨剝蝕,頹廢甚矣。幸值壬辰暮春之初,道憲大人奇仝列憲信官暨南北郊紳士、鋪民人等首倡樂助捐銀,特修「北壇」地藏菩薩廟宇及將軍祠,丹楹刻桷,壯麗觀瞻;而且荒塚孤墳累累,重修甚盛事也。因念福德祠與北壇毗連,即以竣事之餘,加捐重新。所麋白金番七十四兩六分三厘。是一舉而兩得也。
194 夫北壇之修,乃積陰德於冥冥;福德重新,又結因果於昭昭:均足並垂不朽云。爰是書之於石,以俟後之君子好善有同志者。
195 乾隆三十七年桂月日,董事陳朝梁、□□照、戴天祿、趙光、□□□,同勒石。
196 按:碑勒台南市北區柴頭港福德祠前壁,高一○三公分,寬六一公分,花崗岩。文中「道憲大人奇」,名寵格,乾隆二十九年公元一七六四任。
197 .修建台灣縣捕廳衙署記殘碑乾隆三十七年
198 庚寅秋,餘奉調□□□□□□□□□□□□□□□□□□□□□□□□□窗剝落,瓦椽飄□,□□□□□□□□□□□□□□□□□□□□□□□□之庭,遽同村下缺。聖主軫念下情,凡於下缺大憲發銀二百兩,□□□□□□□□□□□□□□□壁對面供土地祠,大堂□立小軒,堂後創□□□□□□□首□□□□□□□游廊,小軒旁列灶房。昔□竹籬為垣,於今則□□粉牆,煥然一新。據□□□□□舊存三間臥室。據書吏□,本系隙地,為民□□屋。今歸入縣尹,遞□□□□□銀一百五十元,庶永為□物。餘隨解□還□□。書役以餘整飭官廨,儼□□□踊躍勷銀七十元。計匠需□修建銀一千二百□元,除借領銀二百兩暨□□□義樂輸外,余實捐銀六百□員,□□□□□□□字□□。援例詳請具興□□□,忽忽四年,東寧又複如是!旁□□餘之巧□□公,拙於自謀歟?千里煙□□□容膝,三年傳舍,轉屆代□,□之憲好。隨時□□,更或覓地擴充,是又餘□□望也夫!勒之貞氏,用垂不朽。
199 乾隆三十七年吉旦,山陰沈含章、周尚□□立,暨本衙書役等下缺
200 捐助:舉人陳名標、北郊蘇萬利、南郊金永順、歲貢潘□□、職貢□□□、□□□□□、貢生林文寶、□□□□□、□□翁大□、□□□□□、孫大有、下缺、職貢□□□下缺十餘字
201 按:碑原廢置台南市中區成功路成功國民學校牆邊,現列於市立歷史館。字多殘磨,石裂成三,辨讀難之。花岡岩。碑首庚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一七七○
202 .彌陀寺記乾隆三十八年
203 昔達摩自天竺奉佛衣入中國,於是世□傳衣。而鹿苑一區,為法輪初轉之處,考其地理,為方輿所不載者,以其去中土非可以道里計,□存而不論也。台雖海隅,實隸中土,山川林麓之美,指不勝屈;而法界叢林不少概見者,開置□□。雖有林壑之美,不過高人達士經營結構,終歸□□。諸邑城南數里許,有柴頭港等十七莊,素□沃土;而水勢窵遠,民以灌溉為艱。前邑侯周公□□,□民開鑿,引水築陂,灌溉水利,甲於一邑。□陂而上,有溪紆回,山明水秀,縈帶糾紛者,八獎溪也。□開陂時,徘徊選勝,思欲建寺其間。未□秩滿榮歸,不暇卜築。乾隆壬申歲,有僧苑藏者,漳之平和人也,修行沙門。卓錫於此,開山募建,中□□□寶,佛像肅焉;旁結緇盧,清幽可愛。沿溪上下,煙□□家,禪關梵唄,日與樵歌、牧唱相贈答□□□雲竹樹之間,誠海天勝概也。
204 □□地濱海,風雨□□,易為傾圮。予壬辰歲公餘禮佛,見其頹毀堪虞,因謂僧曰:『佛法無邊,化人有□。今雖黃金□□□乏其人;顧以清淨之場,可令其苔塵滿座□?予願捐俸為倡』!諭令苑藏□□,□中紳士隨□□□,以圖修葺。庶幾花宮壯麗,映旭日之光輝;蘭若莊嚴,傳智燈之長焰。則□寺之增勝,海邦流□□土,視鹿苑一區、渺茫荒外為方輿所不載者,不啻倍屣過之矣!爰揮管□□□□久。是為記。
205 知諸羅縣事周大本撰。
206 乾隆癸巳年桐月榖旦立。
207 按:碑存嘉義縣嘉義市短竹裏大埤腳彌陀禪寺,高一三二公分,寬五九公分,花岡岩。文中癸巳,乾隆三十八年公元一七七三
208 .重建安瀾橋碑記乾隆三十九年
209 是橋也,亙古造創,行人接踵,䑩艇出入,送往迎來,必由孔道;而不知更易者幾何?乾隆甲戌春,經又圮頹。董事侯宗興等募南濠、南勢行眾,從新再造。迄今二十餘載,堅木複見成灰,所以爰集同人重建。立碑錄前人造作之功,啟後者繼美之心焉。是為序。
210 時乾隆甲午仲春榖旦,北郊蘇萬利立石。
211 按:碑原勒台南市西區和平街西羅殿附近,民國四十四年公元一九五五台南市立歷史館收列於該館小碑林,高一一一.五公分,寬六二.八公分,花崗岩青斗石。碑中乾隆甲午,三十九年公元一七七四
212 .重修魁星堂碑記乾隆三十九年
213 道署之東,蓋有魁星堂云。堂,建自前觀察吳公;嗣是而拖公拓其後進。規模宏敞,崇祀魁星神像,台諸生以時瞻禮其中。歲久不葺,餘懼其漸圮也,捐廉俸為士民倡,鳩工修治;黝堊丹漆,廟貌一新。
214 既竣事,餘肅衣冠展謁;因進諸生而告之曰:『餘之為是舉也,非徒以綺窗畫稅塗飾觀瞻也。方今聖天子文教覃敷,薄海內外,罔不暨訖。台雖荒服,數十年來,涵濡雨化,捷南宮、膺鄉薦者,後先鵲起;維魁之靈,其亦有鍾於此土者耶?繼自今,都人士登斯堂者,知青雲之有路,競奮翮以聯翩;砥礪濯磨,以無負天子崇學右文之意,而上符聚奎合璧之休徵。庶幾文明之盛,媲美中州。餘於諸生有厚望焉』!是為記。
215 特調分巡台澎兵備道兼理提督學政奇寵格撰文,並捐廉俸五十大元。
216 闔郡舉貢生童:林朝英捐銀三十大元。鄭士謨捐銀三十大元。曾煥章捐銀三十大元。張元龍捐銀二十大元。陳廷圭捐銀二十大元。
URN: ctp:ws721736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