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卷二

《卷二》[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該資料的標點符號由人工智能製作。此過程難免引入錯誤;若遇到標點錯誤,敬請自行修改。
1
欽定四庫全書
2
安南志畧卷二
3
元黎崱撰。
4
大元詔制
5
中統元年十二月初三日,世祖聖德神功文武皇帝㫖,諭安南國陳詔。
6
我祖宗以武功創業,文德未脩。朕纉承丕緒,鼎新革故,撫綏萬邦。遂以庚申歲建元為中統元年,誕敷詔赦次。
7
第頒行其不泄,邇不忘逺誠之所在,事有未遑也。適大理寺臣、安撫職聶陌丁,馳驛表聞爾邦嚮風慕義之誠,及念卿在先朝,已歸欵臣附,逺貢方物,故頒詔㫖,遣禮部郎中孟甲充安南宣諭使,禮部員外郎李文俊充副使,諭爾國官僚士庶,凡衣冠典禮,風俗百事,一依本國舊例,不須更改。況髙麗比遣使來請,已經下詔,悉依此例除戒。雲南等處邊將不得擅興兵甲,侵掠疆埸,撓亂人民,卿國官僚士民,各宜安堵如故,故茲詔示,念宜知悉」。
8
至元四年七月,諭安南:「詔太祖皇帝聖制,凡有歸附之國,君長親朝子弟,入質編民,數出軍役,輸納稅賦,仍置達嚕噶齊統治之,以數事請表來附之,深誠也。卿今來貢,不踰三年之期,其誠足知,故告以我祖宗之法,亦以誠諭也。且君長來朝,子弟入質,籍民定賦,出軍相助,古亦有之,豈今日創為之哉?卿能備行數事,朕復何言?彼卒未能,朕亦不責卿行而全之也,畧舉出軍一事,無以征行逺戍為慮,但來使楊安養稱有占臘山獠之患,彼二寇如能內附,復有何事?交兵之道,孰以為易?倘不用命,必當討伐,況雲南之駐兵於彼,汝即助軍以成其功,又當來奏,嘗有一家之言,今聞納喇丹在彼中多有回鶻禁約,不使交談,果如所言,一家之禮,豈有如是耶?君臣之義,實同父子,豈有臣子而背其君父者耶?朕若不言,是又不以誠待卿也,當熟思,以全終始之好」。
9
至元四年,詔:
10
朕即位以來,薄海內外,親如一家夫,任土作貢,古今常制,三年一貢,今已旅庭事大,以信禮也。元遣達嚕噶齊、納喇丹卿等相安,其政所諧,宜允其餘邊境騷攪,以別戒勅,卿其知之,今回賜禮物,具諸別幅,至可領也」。右賜安南國王。
11
至元十二年,詔:
12
祖宗定制,凡內外附之國君長親朝子弟,入質編民,數出軍役,輸納稅賦,仍置達嚕噶齊統治之。此六事,往年已諭卿矣,歸附踰十五年,未嘗躬自來覲,數事竟未舉行,雖云三年一貢,所貢之物皆無補於用,謂卿久當自悟,遂過而不問,何為迄今猶未知省,故復遣格色爾哈雅往爾之國,諭卿來朝倘有他故,必不果來,可令子弟入朝。此外本國戶口若有未定,籍輸税賦,調兵何由斟酌?茍爾民實少,或多取之力,將不及今籍爾戶口,葢欲量其多寡,以定兵賦之數,其所調兵,亦以今逺適他所,止從雲南戍兵相與協力,故茲詔示?
13
至元十五年八月,詔諭安南世子陳:曩者爾國內附之初,凡有所請,皆賜允從,意謂事大之禮,久當自知能舉而行也,歴年滋逺,禮意浸薄,故於至元十二年復降詔㫖,責以親朝助兵等事,頃黎克復等至,省所上表,語涉誕妄,有謂爾國歸附在先,且四方諸國先爾來降者衆矣!在爾後惟亡宋,偏師一出,舉國悉平,計爾亦已聞知,所言非妄而何?又謂占城等二讎為患,不能助兵,且彼之與爾為隣,匪始自今日,至謂地逺不克入覲,黎克復等,安能至哉?二者之妄,亦已明矣!昔爾與宋通好,固所素知,及宋平之後,所以慕奉之禮著之載籍,可覆視也,天下之事,以至誠為本,今欺紿若是,將誰信之?向以爾父衰老,不任跋涉,猶云可也,今爾年方強仕,入朝受命,此正其時,況彼境土接我邕欽,莫憚一來也!爾或不思安全,固拒朕命,則脩爾城隍,繕爾兵甲,以待我師,禍福轉移之機,在此一舉,宜審圖之。今遣禮部尚書柴椿等奉使」。
14
至元十八年,詔:
15
曩安南國陳生存之日,嘗以祖宗收撫諸蠻,舊列六事,諭汝父未嘗奉行,汝父既歿,汝不請命而自立,遣使逺召,托故不至,今又以疾為辭,故違朕命,止令汝叔父遺愛入覲,即欲興師致討,縁爾內附,入貢有年矣,其可效爾?無知之人,枉害衆命,爾既稱疾不朝,今聽汝以醫藥自持,故立汝之叔父遺愛,代汝為安南國王,撫治爾衆境內官吏士,庶其各安生業,毋自驚懼。其或與汝百姓,輒有異圖,大兵深入,戕害性命,無或怨懟,實乃與汝百姓之咎!
16
右諭安南宗族官吏。
17
至元二十三年四月,詔:
18
曩以爾國陳既稱臣服嵗輸貢獻,而不躬親入朝,因彼叔父陳遺愛來,以安南事委之,至則已為戕害,所遣達嚕噶齊、巴延特穆爾又卻之弗納,至於出師占城,宜相餽餉,而畧不供給,以致鎮南王托歡、行省阿爾哈雅進兵,彼兵交之際,互有殺傷。今因爾國近親,陳益稷、陳秀嵈慮宗國覆滅,殃及無辜,屢觀爾來庭,終不見從,自拔來歸。朕憫其忠孝,特封陳益稷為安南國王,陳秀嵈為輔義公,以奉陳祀。申命鎮南王托歡、平章政事鄂囉齊興兵平定其國。前此罪戾止於爾之身吏,民無有所預。詔書到日,其各復歸田里,安生樂業,故茲詔示?
19
右諭安南國官吏百姓:
20
至元二十五年十二月,諭:「安南世子詔:朕君臨萬邦,德威並用,爾名為向化,實未造朝,累示徴書,輒辭以疾。及命爾叔假守,彼公然拒違,敢行專殺。至若阿爾哈雅占城之役,就爾假途,俾之繕治津梁,飛輓芻粟,不惟失信,又復抗師。此而不征,王憲何在?民殘國破,實自爾取。今爾表稱伏罪,似已知悔。外據來人代奏,爾自責者三,被召不來,一也。托歡撫軍而不迓,二也。索多。  遮當三也,若䝉赦宥,當遣其子進美姬,嵗貢方物,凡茲謬敬,將焉用此?若果出誠,恐何不來此面陳安有聞遣將則事逋逃,見班師則聲言入貢,以斯奉上情偽可知爾!誠思與其嶺海偷生,無慮兵禍,曷若來庭歸命,寵被榮還,二策之間,孰得孰失?爾今一念違悞,係彼一方存亡,故遣遼東道提刑按察司劉廷直、禮部侍郎李思衍、兵部郎中鄂諾同、唐古特哈薩鴻吉哩特等,引前差來阮義全等二十四人回國,親諭朕意,朕當悉宥前過,復爾舊封,或更遲疑,決難寛恕,但脩爾城郭,礪爾甲兵,聽爾所為,候吾此舉爾!嘗臣事亡宋,自揆氣力何如?今爾知機,毋貽後悔!爾知悉戾機忝為族𩔖,以禮遣還,彼乃有過,謫戍之人言如此飾辭合將烏瑪喇索多軍官等一同來,彼中所宜事理,朕當區處完備,津道遣還,故茲詔示,念宜知悉」。
21
至元二十八年,諭世子陳詔:「祖宗立法,凡諸國歸附親來朝者,俾人民安堵如故,抗拒不服者,無不殄滅,汝所具知,故遣使召汝父來庭,竟不聽命,止令其叔父入覲。以其來庭,遂封其叔父,遣巴延特穆爾同往汝父殺其叔逐我使,以致興師問罪。汝之生靈,殺戮實多,在我軍旅,無不損傷。葢鎮南王托歡年幼,水道進兵,悞聽從索多烏瑪喇落在汝手,因是茍安至今,汝能親赴闕庭,其王爵符印,朕所不惜,土地人民,庶永保之。
22
至元二十九年,諭安南詔:上天眷命,皇帝聖㫖諭安南國陳省表具悉。去嵗禮部尚書張立道奏:「曽到安南,識彼事體,請往開諭,使之來朝,因遣立道往使,今汝國罪愆,既已自陳,朕復何言?若曰孤子在制,及畏死道路,不敢來朝,且有生之𩔖,寧有長久安全者乎?天下亦復有不死之地乎?朕所來諭,汝當具聞,徒以虛文嵗幣,巧飾見欺,於義安在?故茲詔示,念宜悉知」。
23
至元三十一年四月,成宗皇帝聖㫖,諭安南國陳詔。
24
先皇帝新棄天下,朕嗣奉大統踐祚之始,大肆赦宥,恩沛所及,無內外逺邇之間,惟爾安南,亦從寛貸,已勅有司罷兵,陪臣陶子竒即與放還,茲命禮部侍郎李思衍、兵部郎中蕭泰登齎詔往諭,自今以往,所以畏天事大者,其審思之,故茲詔示,念宜知悉」。
25
至大四年十月二十五日,仁宗皇帝詔諭安南世子陳。
26
惟我祖宗受天明命,撫有萬方,威德所加,柔逺能邇,乃者先皇帝龍馭上賔,朕以王侯臣民不釋之,故於至大四年三月十八日即皇帝位,遵踰年改元之制,以至大五年為皇慶元年,今遣大中大夫、禮部尚書奈曼岱、奉直郎、兵部郎中杜興,可齎詔往諭,仍頒皇慶,厯日一本。卿其敬授人時,益脩臣職,毋替爾祖父事大之誠,以副朕不忘柔逺之意,故茲詔示,念宜悉知」。
27
皇慶元年,制:「加內附安南國陳益稷品秩,委質來朝,既去逆而效順,以爵馭貴,宜崇德以報功,誕播明綸,用孚衆聽。銀青榮祿大夫、遥授湖廣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安南國王陳益稷,知畏天以事大,期保境以全民,慕帝王之有真,見機而作,懼祖宗之不祀,自拔而來,以忠孝之誠而受知世皇,恢天地之量而錫封故國。始者周王之赫怒,伐罪弔民終焉舜帝之誕敷,班師整旅,彼迷不復,爾守彌堅,拯溺救焚,從王師凡一再舉,適館授粲居湖右幾三十年,身歴事於四朝,志不忘於初節,肆朕踐祚,亟其來庭,是用増新秩以示恩,仍舊封而授職。嗚呼!內寧外撫,朕不忘銅柱之南,近悅逺來,爾益拱星辰之北,對揚休命,永堅一心,可加金紫光祿大夫,餘如故」。
28
延祐五年,制:「加安南國品秩,國家所重,莫先忠孝之褒,爵賞至公,豈有遐邇之間。,服勤三紀,誠知君父之大,不顧兄弟之私,嘉此前功,蔚為舊德,葢委質以自効,終秉節而不踰,文之以禮樂,衣冠同進於中土,加之以詩書,道義化及於南交,是用秩仍一品之隆,儀視三司之峻。嗚呼!信順者臣之偉績,益勵初忠,懐柔者君之厚恩,再班新命,往膺恩命,尚迪予懐,可加儀同三司。餘如故」。
29
至治元年八月,英宗皇帝諭安南國世子陳詔:「惟我國家,法天繼統,奄有四方。先皇帝仁涵義浹,罔間遐邇,臨御十年,遂棄天下。朕以世嫡之重,宗戚大臣合辭推戴,於延祐八年為至治元年。今遣亞中大夫、吏部尚書教化,奉議大夫、禮部郎中文矩,齎詔往諭。卿推朕德意,保爾人民,體昭代之。同仁,堅誠心於事大,故茲詔示,念宜悉知」。
30
泰定九年八月,詔諭安南國世子陳:我國家誕膺景命,撫綏萬邦,德音普加,靡間夷夏。乃者先朝奄棄臣民,朕以裕王嫡孫為宗戚大臣之推戴,爰自太宗皇帝肇基之地,入奉天序,於至治三年九月四日即皇帝位,遂以甲子嵗為泰定元年,今遣亞中大夫、吏部尚書瑪哈穆,特奉議大夫、禮部郎中楊宗瑞齎詔往諭爾國,授時厯一帙,惟乃祖乃父脩貢內附有年矣,我國家遇卿甚厚,比者占城守臣上表稱:卿之邊吏,屢發兵相侵,朕為之惻然於中,不知卿何為如是,豈信然耶?朕君臨天下視逺,猶邇,務輯,寧其人民,俾各得其所,卿其體予至懐,戒飭爾衆,慎保爾國人民,毋忘爾累世忠順之意,故茲詔示,念宜知悉」。
31
元綂三年,詔:
32
上天眷命:皇帝聖㫖:朕纉奉正統,君臨萬方,洪惟我祖,仁恩廣布,聲教誕敷,一視同仁,無間中外,乃眷安南之國,世勤事上之誠,方物貢輸,臣禮靡闕,良用嘉尚。遣奉誠大夫、吏部尚書特珠、奉直郎中智熈善,往諭朕㫖,賜元綂三年,授時厯一本,卿其敬修藩職,益謹農時,用安遐邇之人,或副寵綏之意,故茲詔示,念宜悉知」。
33
前朝書命
34
漢文帝賜越王趙佗書。
35
皇帝謹問南越:「王甚苦心勞,意朕髙皇帝側室之子也,棄外奉北藩於代,道里遼逺,壅蔽樸愚,未嘗致書髙皇帝棄羣臣,孝惠皇帝即世,髙后臨朝,不幸有疾,諸呂為變,賴宗廟之靈,功臣之力,誅之已畢,朕以王侯,吏不釋之,故不得不立。今即位,迺者聞王遺將軍隆慮侯書,求親昆弟,請罷長沙兩將軍,朕以王書罷將軍、博陽侯,親昆弟在真定者,已遣人存問脩治先人冢,前日聞王發兵于邊,為寇災不止,長沙苦之,南郡尤甚,雖王之國,庸獨利乎?必多殺士卒,傷良將吏,寡人之妻,孤人之子,獨人父母,得一亡十,朕不忍為也!今得王之地,不足以為大,得王之財,不足以為富,服嶺以南,王自治之,雖然,王之號為帝,兩帝並立,亡一乗之使以通其道,是爭也,爭而不讓,仁者不為也。願與王分棄前患,終今以來,通使如故。
36
宋太祖開寶八年,制:「封交帥丁部領部領,生鳶阯之邦,勵拱辰之節,世為右族,能保遐方,志慕華風,常思內附,九州混一,五嶺廓清,遂達梯航,乃輸琛貢。且嘉令子稱藩之意,錫乃王列土之封,服我異恩,介爾遐壽。
37
太宗太平興國五年八月,征交阯詔時黎桓篡丁氏:「國家聲教所覃,威靈咸暨,故乃鳶阯之境,未歸輿地之圖。矧茲一方,近接五嶺,唐、宋繼亂,區內剖分,遂為僭偽之邦,思成聾瞽之俗。及畨禺底定,正朔始頒,雖稽首以稱藩,頗繕兵而自固,事大之理,當如是乎。弔民之行,葢不得已,宜躬行於天討,用丕變於蠻陬,宜以孫全興等率師進討。
38
雍熈三年十月,制:「封黎桓王者:懋建皇極,寵綏列藩,設邸京師,所以盛㑹同之禮,胙土方面,所以表節制之雄,矧茲鳶阯之隅,克脩翠羽之貢,或當易帥,爰利,建侯,不忘,請命之恭用,舉酬勞之典權,代領三司,留後黎桓,資兼義勇,性稟忠純,能得邦人之心,彌謹藩臣之節。屬者。丁璿方在童幼,切於撫綏,乃以肺腑之親,專師旅之事,號令日掌,威愛兼行,丁氏自解三司之權,以徇衆人之欲,逺輸誠悃,來領節使,士燮強明,化越俗以咸乂,趙陀恭順,謹詔汝以無違,宜以元戎之稱,並列通侯之貴,控撫夷落,對揚天休。可加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太尉、使持節、都督諸軍事」。
39
神宗熈寧八年十二月,諭:「交阯詔時安南李乾犯過,「眷惟安南,世受王爵,撫納之厚,實自先朝,涵容厥愆,遂至今日,而乃攻犯城邑,殺傷吏民,干國之紀,刑茲無赦,奉天之討,師則有名,已差趙卨充安南道行營馬步軍都總管、經畧招討使,李憲充副使,燕達充馬步副使、都總管,須時興師,水陸並進,天示助順,既兆布新之祥,人占悔亡,咸懐敵愾之氣,然王師所至,弗迓克奔,咨爾庶人,渝茲塗炭,如能諭主內附,率衆自歸,執虜獻功,投身効順,爵賞祿賜,當倍常科,舊惡宿負一皆,原滌乾幼稚,政非已出,造廷之日,待遇如初,朕言須聽毋惑。比聞編戶,極用誅求,已戒使者亟宣恩㫖,暴政苦賦,即為蠲除,冀我一方,永成樂土。
40
仁宗加李日尊恩制。
41
「朕誕膺駿命,稽用上儀,祗事郊宮,並受三神之福,推恩方夏,外交四表之歡,告於有司,錫是命服。推誠保節、同德守正順化翊戴功臣、靜海軍節度觀察處置等使、同中書平章李日尊,躬懐德善,世濟忠勤,奠茲南邦,居有扞城之效,衞我中國,使無疆埸之虞,賜之大將之旄,服之真王之爵,往踐厥位,欣載錫於寵章,來獻其琛,用協我於熈事,倍登采邑,褒進文階,載加食德之封,式亢懋功之典,於戲人之所助,惟怙冒於王靈,國以永存,願循守於侯度,率時新命,保爾舊邦。
42
寧宗賜李龍●開禧二年厯日勅書:「勅安南國王李龍●:鳳厯載新,預謹人時之授,龍編雖逺,有嘉侯度之尊,績惟懋於守藩,禮尤嚴於頒朔,既廣暨南之聲教,宜堅拱北之忠誠。率爾海邦,祗我德意,理宗制封安南陳。
43
周建諸侯之國,錫於山川,漢封異姓之王,及其苗裔,美矣,家傳於恭順,比之世襲其蕃,宣奄賜履之舊疆,出絲綸之新渥,安南陳挺資英毅,秉性忠純,在邦在家,終始安民,而和衆是父,是子後先作室以肯堂,過庭雖命以繼承,馳驛尚勤於奉稟,際天所覆嚮,風慕文軌之同,重譯而來,効貢忘梯航之逺,載加謹恪,爰示寵褒,爵超五等之榮,秩視三公之貴節,旄長安於本邑,錫盾琱戈,名號元勲之舊功,髙冠長劍,分茅如故,食采有加,益堅屏翰之心,庸戴君親之德於戲衆,星拱北羣,瞻象緯之書,百川流東,孰謂鯨波之隔?欽奉恩遇,永底予懐。可特授靜海軍節度觀察處置等使、特進、檢校太尉、兼御史大夫、上柱國、安南國王,食邑三千戶、實封一千户,特賜効忠順化功臣,仍賜錦衣金帶等。主者施行」。
44
度宗賜安南陳詔。
45
「朕丕享庶邦,惠綏南服,放海而準舉,同錫𩔖之仁,貢土之宜,不替朝宗之義,修其職貢,申以文辭,閲十嵗而荐來,歴重波而靡憚,式昭忠順,良用歎嘉!乃若篤愛親門,為求殊禮,子嚴父詔,稟彞訓之有聞,君前臣後,在常經之素定,天所秩者,誰以易之?昔文帝之勞,佗匪伸祈,請我藝祖之待,俶他蔑扳援,矧是廣恩之專,比博詢於羣議,惟有撫於舊章,匪朕敢私,兹事始制,庸錫執贄之品,仍加實幣之將,推篤近舉逺之心,朕不忘於謹德,昭移孝作忠之㫖,爾亦勤於奉休。今錫卿銀五百兩、細色物帛一百匹,至可領也,故茲詔示」。
46
安南志畧卷二
URN: ctp:ws765927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