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卷一百五十六

《卷一百五十六》[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該資料的標點符號由人工智能製作。此過程難免引入錯誤;若遇到標點錯誤,敬請自行修改。
1
欽定四庫全書
2
山堂肆考卷一百五十六 明。 彭大翼 撰典禮
3
國葬
4
《左傳》:「天子七月而葬同軌,至諸侯五月而葬,同盟至大夫三月而葬,同位至士踰月而葬。外姻至。《王制》:天子七日而殯,七月而葬。諸侯五日而殯,五月而葬。大夫、士、庶人三日而殯,三月而葬。
5
橋山衣冠。
6
《史記》:黃帝葬于橋山之南,空棺無尸,唯劒舄在。漢武帝廵朔方還,祭黃帝于橋山,曰:「吾聞黄帝不死有塜,何也?」公孫卿對曰:「黄帝已僊,去羣臣葬其衣冠」。
7
驪山鳬鶴。
8
《三輔故事》:秦始皇葬驪山起墳,髙五十丈,下錮三泉,周圍七百步,以明月珠為日月,人魚膏為燈燭,水銀為大海,金銀為鳬鶴。
9
雀壠
10
《拾遺記》:「舜葬蒼梧之野,有鳥如丹雀,名曰馮霄。自丹洲而來,能返形變色,登木成禽,行地為獸,又能衘青沙如珠,積成壠阜,風吹如塵,名曰珠丘。
11
虎丘
12
《越絶書》:吳王闔閭薨,發吳郡之士十萬人,穿土為川,積壤為丘池,廣六十步,水深一丈五尺,銅棺三重,澒池六尺,黄金珠玉為鳬鴈,専諸魚腸之劒在焉。葬三日,金精上騰為白虎蹲踞于上,因名虎丘。
13
沙丘石槨
14
荘子狶韋曰衞靈公死,卜葬于故墓,不吉。卜葬于沙丘,掘之數●,得石槨焉。洗而視之,有銘曰:「不馮其子,靈公奪而埋之」。夫靈公為靈久矣。
15
武都石鏡。
16
《蜀記》:武都山精化為女子,蜀王開明納為妃,不習水土而死。王哀之,遣五丁力士于武都山擔土為塜,盖地數畝,髙七尺,上有石,厚五寸,徑五尺,號石鏡,表其墓門,不用金銀。
17
漢文帝治灞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銀銅錫為之,因其山不起墳。自文帝已後,皆預作陵。
18
使同丘壠。
19
光武初作夀陵,曰:「古者帝王之葬,皆陶人瓦器、木車、茅馬,使後代之人不知其處。今所制地不過二三頃,無為山陵陂池,裁令流水而已。使迭興之後,與丘壠同體,金箱貯書。
20
漢武帝崩,遺詔以雜道書三十卷置棺中,貯之金箱,卷後題「東宮臣名」。年月後,河東太守張純以書進宣帝,帝示左右。時有武帝典書中郎將冉登見書及箱,流涕曰:「此先帝殯時物,臣此時著棺中,因何得出?」宣帝愴然驚愕,以書付武帝廟中,視茂陵宛然如故。庾信賦茂陵之書空聚,蓋謂此也。
21
玉匣鏤象。
22
西京雜記》:漢帝及侯王送葬者,皆有珠襦玉匣,形如鎧甲,連以金鎖匣,上皆鏤以蛟龍、鸞鳯、●鱗之象,時謂之蛟龍、玉匣。後赤眉賊帥樊崇陷長安,發掘諸陵,取其寳貨,凡所發有玉匣殮者皆如生,故赤眉多行淫穢,唯灞陵、杜陵獨完。按灞、杜二陵,文、宣二帝之陵也。
23
豪傑遷居。
24
文選、五陵,皆漢帝墓所,後遷豪族居之,故曰五陵。豪五陵謂髙帝葬長陵,惠帝葬安陵,景帝葬陽陵,武帝葬茂陵,昭帝葬平陵。此五陵皆在北,而文帝葬灞陵,宣帝葬杜陵,此二陵皆在南,不在五陵之數。
25
少年,盜發。
26
薛用弱集異記》:蘭陵蕭頴士為●州功曹,秩滿,南遊濟●州江,舟中有二少年熟視,頴士曰:此人甚有肖于鄱陽忠烈王頴士,是鄱陽曽孫,一時未及詢訪,及至岸,二子忽負擔去,頴士心謂非僊即神也。明年,頴士北歸,止旴●邑長處,有吏獲發塜盜數人,皆反接其手,束縛甚固。而頴士懸認江中二少年,亦縲絏于內,因具述曩日舟中事于邑長,即令先窮,二人湏㬰欵服云。嘗開鄱陽王塜,大獲金玉,當門有貴人顔色如生,年可五十,髭鬚斑白,僵仆于石榻,姿狀正與某人相類。
27
無起寢廟
28
東漢明帝遺詔,無起寢廟園陵,掃地露祭,率天下以儉悉藏圖書。
29
五代梁溫韜為耀州節度使,唐諸陵在境內者悉發之,取所藏金寳,而昭陵最固,悉藏前世圖書,鍾、王紙墨,筆跡如新。
30
望子:望夫。
31
秦夏太后卜葬令東,望吾子西望吾夫」。按望子者,荘襄王葬正陽也。望夫者,孝文王葬夀陽也。
32
卜年卜世
33
隋文帝仁夀二年,皇后獨孤氏崩,上令儀同三司蕭吉為擇葬,地得吉地,云「卜年二十,卜世二百」。上曰:「吉凶由人,不在于地,髙緯葬地,豈不卜乎?俄而國亡。正如我家墓田,若云不吉,朕不當為天子。若云不凶,我弟不當戰沒。然竟從吉言。吉退,告族人蕭平仲曰:「後四年,太子御天下隋,其亡乎?吾前紿之云:卜年二十者,二十字也。卜世二百者,取世二●也,汝識之。
34
石獸
35
荘陵在丹陽縣東,葬梁簡文帝也。有石獸,髙丈餘,金牛。
36
郡志》齊、梁諸陵皆在金牛山中。丘埭西陵口有大石、麒麟、辟邪夾道。唐陸魯望詩:「地廢金牛絶陵,荒石獸稀,日月照臨」。
37
東漢中山王●,日月照臨于佳城,烟雲變態于神道,按墓門前開道建石柱以為梁,謂之「神道」。
38
龍鳯盤翥。
39
唐明皇朝拜五陵,至橋陵,見金粟山岡有龍盤鳯翥之勢,復近先陵,謂侍臣曰:「吾千秋萬嵗後,宜葬此地,得奉先陵」。
40
作為層觀。
41
唐文徳皇后既葬,帝即苑中作為層觀,以望昭陵,引魏徴同升,徴熟視,曰:「臣眊昏,不能見」。帝指示之,徴曰:「此昭陵耶?」帝曰:「然」。徴曰:「臣以為陛下望獻陵若昭陵,臣故見之」。帝泣,因為毀觀。
42
累為浮圖。
43
唐徳宗徙梁,唐安公主道薨,帝悼之甚,詔厚其葬。宰相姜公輔諫曰:「宜從儉,以濟軍興」。帝怒,謂陸䞇曰:「唐安之葬,不欲事營壠,令累甓為浮圖,費甚省約。公輔才不足為相自知,且罷故賣,直售名耳」。遂下遷為太子左庶子,擅改山林。
44
宋仁宗崩,司天監邢中和言于內侍雷允恭曰:「今山陵上百步,法宜子孫,類汝州秦王墳,但恐下有石與水耳」。允恭曰:「上無他子,若如秦王墳,有何不可?第移就上穴,我走馬見太后,言之,人不敢違」。即改穿上穴,入白太后。太后曰:「出與山林使丁謂議可否?」謂唯唯。遂命工徒數萬穿地,土石相半,繼之以水。衆議日喧,懼不能成功,詔遣使按視,王曽因言謂「包藏禍心,今允恭移皇堂于絶地」。太后怒,誅允恭,免謂知鄆州。
45
議易皇堂。
46
宋仁宗崩,葬永昭陵,且有日忽●、皇堂棟損時,諸山陵使皆不欲聞而掩之,韓琦正色曰:「不可果損,當易之。若違葬期,侈所費,此責猶可當。若茍且掩之,後有壞,而致人主疑心,臣下何以當責?」
47
龍輴以棺。
48
《檀弓》:天子之殯也,菆塗龍輴,以棺加斧于椁上,畢塗屋,天子之禮也」。注云:「龍輴,殯時用輴車,載柩而畫轅為龍也」。按是輴車亦在殯中,非脫去輴車而殯棺也。
49
蜃車。
50
《周禮地官遂師:「大䘮,使帥其屬,以共丘籠及蜃車之役」。注云:「蜃車,柩路,載栁四輪,迫地而行,有似于蜃,因取名焉。行至壙乃脫,更載以龍輴。
51
豐碑
52
天子之窆,用大木為碑,謂之豐碑。諸侯謂之桓楹碑宸駕。
53
謝朓、冊文馮相告䘲宸駕長往葬。
54
敘事見國葬。
55
不封不樹。
56
易繫辭》: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䘮期無數。後世聖人易之以棺椁,葢取諸大過。
57
周衣周棺。
58
《檀弓》:「國子高曰:葬也者,藏也。藏也者,欲人之弗得見也。是故衣足以飾身,棺周于衣椁,周于棺土,周于椁,反壤樹之哉!」
59
必誠必信。
60
《檀弓》:子思曰:「䘮三日而殯,凡附于身者,必誠必信,勿之有悔焉耳矣。三月而葬,凡附于棺者,必誠必信,勿之有悔焉耳矣。
61
如慕如疑。
62
《檀弓》:孔子在衞,有送葬者,而夫子觀之,曰:「善哉,為䘮乎!足以為法矣」。小子識之。子貢曰:「夫子何善爾也?」曰:「其往也如慕,其反也如疑」。
63
執引,執紼。
64
《檀弓》:「弔于葬者,必執引,若從柩及壙皆執紼」。注云:「引引,柩車之索也。紼,引棺索也。一說廟中曰紼,在途曰引,畫帷畫荒。
65
䘮大記:「飾棺,君龍帷黼荒,大夫畫帷畫荒,士布惟布荒。注云:君,諸侯也,帷飾。栁車,邊障也。以白布為之。諸侯皆畫為龍,故云龍帷,荒蒙也。栁車上覆,謂鼈甲也。縁荒邊為白黑斧文,故云黼荒畫帷畫荒,皆畫為雲氣也。布帷、布荒,皆白布不畫也。
66
明旌
67
檀弓》:「銘,明旌也。以死者為不可別已,故以其旗識之。又孔子曰:「之死而致死之不仁而不可為也,之死而致生之不知而不可為也。是故竹不成用,瓦不成味,木不成斵琴,瑟張而不平,竽笙備而不和,有鐘磬而無簨簴。其曰明器,神明之也」。注云:「神明之言,以神明之道待之也,功布」。
68
《䘮大記》,君葬用輴,四綍二碑,御棺用羽葆,大夫葬用輴,二綍二碑,御棺用茅,士葬用國車二,綍無碑,比出宮御棺用功布,按葆蓋也,以羽為之,故曰羽葆。國車即雜記輲車,輲讀為輇,說文有輻曰輪,無輻曰輇。有輻者,別用木以為輻也。無輻者,合大木為之也。大夫死于道,以白布為輤,行至于家而脱輤,則載以輲車,功布大功之布也。《祖載》:
69
白虎通,祖始也,始載柩于庭,乗輲車辭祖禰,故曰祖載廞車。
70
唐張說祭文:廞車:既展祖奠,斯聞芻靈。
71
《檀弓》:「塗車、芻靈,自古有之」。注云:「塗車,以泥為車也」。束草為人形,以為死者之從衞,謂之芻靈,畧似人形而已,亦明器之類也。中古為木偶人謂之俑,則有面目機發而大似人矣。故孔子惡其不仁。
72
方相。
73
《周禮》夏官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元衣朱裳,執戈●盾,帥百●而時難以索室。敺疫,大䘮,先柩及墓入壙,以戈擊四隅,敺方良。
74
讀賵
75
《檀弓》:讀賵,曽子曰:非古也,是再告也。注云:賵所以助主人之送葬也。既受,則書其人名與其物于方版,葬時柩●行。主人之史,請讀此方版所書之賵,盖于柩東當前,東西面讀之。古者奠之而不讀,周則既奠而又讀焉,故曰再告也」。
76
迎精
77
禮》問「䘮,送形而往,迎精而反」。蓋言既葬則迎,精誠而反,日中而虞,虞猶安也。
78
即逺。
79
《檀弓》子游曰:「飯于牖下,小歛于戸內,大歛于阼,殯于客位,祖于庭,葬于墓,所以即逺也。故䘮事有進而無退」。注云:「自牖下而戸,內而阼,而客位而庭,而墓皆一節,逺于一節」。此謂有進而往,無退而還也。
80
《之幽》。
81
檀弓》:「葬于北方北首。三代之逹,禮也之,幽之故也。葬防山。
82
《史記》:魯襄公二十年而孔子生生,而叔梁紇死,葬于防山,在魯東。由是孔子疑其父墓處。又《檀弓》:「孔子少孤,不知其父墓,殯其母于五父之衢,問于聊曼父之母,然後其母得合葬于防。
83
葬嬴●。
84
《檀弓》:延陵季子適齊于其反也,其長子死,葬于嬴●之間。孔子曰:「延陵,季子吳之習于禮者也。往而觀其葬焉,其坎深不至于泉,其歛以時服,既葬而封,廣輪揜坎,其髙可隠也。既封,左袒右,還其封。且號者三曰:骨肉。歸復于土,命也。若魂氣則無不之也,無不之也,而遂行。孔子曰:「延陵,季子之于禮也」。其合矣乎!」
85
弛期更為
86
《呂氏春秋》:惠子曰:「滕文公卒,葬有日矣,天大雨雪,至半月。羣臣請弛期,太子不許。惠子諫曰:昔者王季葬渦水之尾,欒水衝,嚙其墓,見棺前和。文王曰:先君殆欲見羣臣、百姓矣,乃出其棺,三日而後葬。今太子亦宜曰:先君欲少留撫社稷,故使雪甚弛」。期而更為曰:此文王義也。太子曰:「善」。
87
買道難繼。
88
《檀弓》:「季子臯葬其妻犯人之禾。申祥以告曰:請庚之子。臯曰:「孟氏不以是罪予,朋友不以是棄予,以吾為邑長于斯也。買道而葬,難繼也」。按子臯即高柴也。
89
屬葬桐鄉。
90
朱邑,字仲卿。病且死,屬其子曰:「我故桐鄉吏,其民愛我,必葬我于桐鄉。後世子孫奉我,不如桐鄉民」。
91
令葬洛陽。
92
東漢崔瑗臨終,命其子寔曰:「人死歸精于天,還骨于地,不可不藏形,勿歸鄉里」。子寔奉遺令葬于洛陽。
93
賜以夀器。
94
漢梁商薨,賜以東園朱夀之器,銀鏤黃膓。注云:器,棺也,以朱飾之以銀,鏤之以栢木。黃心為椁,曰黄膓。及葬,賜以輕車。介士,謂兵車、甲士也。
95
賜以副車。
96
漢孔光薨,上賜輼輬及副車各一乗,輓送車萬餘輛,道路皆舉音以過䘮。唐魏徵薨,給羽葆、鼓吹、斑劒四十人,陪葬昭陵。韋抗歴官清儉,及卒,無以為葬,●宗聞之,特給槥車。
97
二婢夾殉。
98
檀弓陳乾昔寢疾,屬其兄弟而命其子尊,已曰:「如我死,則必大為我棺,使吾二婢子夾我!」陳乾昔死,其子曰:「以殉葬,非禮也,况又同棺乎?」弗果殺。
99
三子,為、殉。
100
秦穆公卒,以子車氏三子奄息、仲行、鍼虎為殉,皆秦之良也。國人哀之,為之賦黄鳥。
101
石椁。
102
《檀弓》:「子游曰:昔者夫子居于宋,見桓司馬,自為石椁,三年而不成」。夫子曰:「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愈也。玉棺。
103
風俗通漢王喬為葉令,天乃下一玉棺于㕔前,喬謂曰:「天帝召我」。乃沐浴,寢其中,吏民葬于城東,土自成墳,乞骸歸葬。
104
漢韋●成嗣,封扶陽侯。初父賢葬平陵,●成後徙杜陵,病且死,因使者自白曰:「不勝父子之恩,願乞骸骨,歸葬父塋」。
105
招魂合葬。
106
東漢鄧晨尚世祖妹新野公主。後公主遇害及晨卒,詔令招公主魂,與晨合葬。
107
葬長殤。
108
《檀弓》「有虞氏瓦棺,夏后氏堲周。殷人棺椁,周人牆置翣」。《周人》:「以殷人之棺椁葬長殤,以夏后之堲周葬中殤、下殤」,以有虞氏之瓦棺葬無服之殤。注云:「十六至十九為長殤,十二至十五為中殤,八嵗至十一為下殤,七嵗以下為無服之殤,生未三月不為殤」。
109
葬朽骨
110
後魏宋世,梁以御史使河北還,過汲郡,見城旁多骸骨,移文州郡,悉令收●。其夜,甘雨滂沱。後周賀蘭祥為荆州刺史,境內亢旱,見發掘古塜骨露骸骨者,命收葬之,即㴻雨。
111
不用棺椁。
112
東漢盧植,字子幹。臨終勅其子儉葬於土穴,不設祭祀。
113
漢楊震臨終,遺令雜木為棺,布單蓋形,勿歸塜次,勿設祭祀。
114
欲以反真。
115
漢楊貴,字王孫,孝武時人,家累千金,厚自奉養。及病且終,先令其子曰:「吾欲臝葬以反吾真,必毋易吾志」。其子不忍,乃往見其父友人祁侯,示以遺令,祁侯與王孫書曰:「子欲臝身,見先人於地下乎?」王孫報以書曰:厚葬誠無益于死者,而俗人競以相髙,靡財殫幣腐之地下,或乃今日入而明日發,此真與暴骸于中野,何異且精神者,天之有也。形骸者,地之有也,精神離形,各歸其真,故謂之鬼,鬼之為言歸也,其尸塊然獨處,寧有知哉?褁以幣帛,隔以棺椁,交纒絡束,口含玉石,欲化不得,鬰為枯腊,千載之後,棺椁朽腐,乃得歸土,就其真宅,由是言之,焉用久乎?
116
欲令速朽」。
117
東漢趙咨●終,告其故吏朱祇、蕭建等曰:「薄歛素棺,藉以黄壤,欲令速朽,且歸后土。不聽,子孫改之。
118
北邙空椁。
119
《西京雜記》:「成帝時,有安定真者,善算術,自言「北邙青隴上孤檟之西四丈所鑿之。七尺,吾葬地也。真死,依言往掘,得古時空椁,即以葬焉」。
120
東園畫棺。
121
東漢和帝改殯皇太后父梁松,賜東園畫棺玉匣,埋之馬棧。
122
見●帥上。
123
載以牛車。
124
漢張湯自殺,兄弟欲厚葬之,母曰:「湯為天子大臣,被惡言而死,何厚葬焉!」乃載以牛車,有棺無椁。
125
葬近烈士。
126
東漢梁鴻與妻孟光隠于吳,及病困,告主人臯伯通曰:「我死,慎勿令我子持䘮歸」。及卒,伯通葬以要離,塜旁要離,烈士伯鸞清髙,可相近也。唐劉禹錫《哭呂衡州詩》遺草一函,歸太史旅墳三尺,近要離。
127
葬近神人:
128
六帖,魏田豫戒子曰:「葬我必於西門豹邊」。其子曰:「豹,古之神人,那可葬其邊?」豫曰:「豹履行與我適等,死有靈,當與我善也」。
129
《堯典》一篇
130
東漢周磐堅伯,曰:「命終之日,桐棺足以周身,外椁足以周棺,歛形懸封,深衣幅巾,寫《堯典》一篇,置棺前,以示不忘聖道」。學者以為知命焉。
131
《孝經》一卷
132
梁元帝金樓子,吾之亡也,可以一卷《孝經》一帙,老子陶華陽劒一口以自隨外,此珠玉不入銅錫勿求也。田國讓,求葬于西門豹側。杜元凱求葬于祭仲塜邊,曹子臧求葬于蘧伯玉側,梁伯鸞求葬于要離之旁,彼四子者異乎吾之意也。金蠶無吐絲之實,瓦雞無司晨之用,謹毋以血膻膋腥為祭也。棺椁起自軒轅,牆翣製自周室,晉文公請隧桓司馬石椁,甚無謂也。
133
葬陶家側。
134
《吳志》:鄭泉文淵,性嗜酒。臨卒,謂同類曰:「必葬我陶家之側,庶百嵗之後,化而為土,幸取為壺,實獲我心」。葬洛城旁。
135
東漢溫序為䕶羗校尉,為隗囂将所拘,伏劒而死,主簿從事欲持尸歸歛,光武憐之,命送葬,至洛陽,賜城旁為塜,其長子夀夢序告曰:「吾久客思鄉里」。夀即棄官上書,乞骸骨歸葬,上許之,乃返舊塋。
136
以儉自全。
137
晉杜預且死,遺令言:「邢山下有塜,云是鄭大夫祭仲。或云:子産其隧道,惟塞其後而空其前,示藏無金玉,不取于重深也。山多美,石不用,必求水中自然之石以為塜,示不勞工巧,而此石不入世用也。將來兆域儀制,取法鄭大夫,吾欲以儉自全耳」。
138
以厚免禍。
139
趙槩聞見錄:宋張侍中耆,遺言厚葬,晏丞相殊遺言薄葬。二公俱在陽翟,元祐中,同為盜所發,侍中壙金玉犀珠充塞盗所得,已不勝慰,不近其棺,皆列拜而去。丞相壙中但瓦器數十,盗怒不酬勞,斵棺取金帶,帶亦木也。遂以斧碎其骨,厚葬免禍,薄葬致禍。楊王孫之計疎矣,開道立表。
140
初,漢武帝時,京兆尹曹氏葬茂陵,民謂其道為京兆阡原,涉深慕之。及其父卒,則買地開道立表,署曰「南陽阡」。人不肯從,謂之「原氏阡」。
141
斵石旌功
142
唐秦叔寳陪葬昭陵,太宗詔有司斵石,為人馬立墓前,以旌戰功。
143
金蠶
144
《齊書》:「始興王鎮蜀,於州園地得古塜,珍寳甚多,金銀為蠶形者數十。又以硃砂為阜,水銀為池。
145
玉魚》
146
唐髙宗營長安大明宫,每夜見數十騎行殿左右,乃使術者劉明奴等問故,鬼云:「我是漢楚王戊之太子」。明奴曰:按漢書,戊與七國謀反,夷宗覆族,安得有子葬于此?鬼云:王起兵時,留我在長安,王誅天子,念我不殺,養于宮中,後病死,葬我于此,漢書自遺誤耳!今在宫中,頗見拘限,乞改葬為幸,我死時,天子斂我玉魚一雙,今猶未朽,必以此相送,勿見奪也」。明奴奏聞,有勅改葬,此怪遂絶。
147
勿起墳壠。
148
晉王祥疾篤,遺令曰:「西印土自堅貞,勿甃石,勿起墳壠,勿忌隂陽」。
149
宋景文遺戒曰:吾沒之後,稱家有無以治䘮,用浣濯,衣鶴氅、布裘,紗帽綫,履三日棺,三月葬慎,無為流俗,隂陽拘忌也。棺用雜木,漆其四㑹,三塗即止,使數十年足以腊五骸而已。吾學不名家,文章僅及中人,為吏在良二千石下,無功于國,無恵於人,不可請諡,不可受贈,典不可求,巨公作碑志,不可作道、佛二家齋醮,汝等不可違吾之命,違命作之,是謂吾死,為無知也。
150
指山為葬。
151
唐李白至姑孰,悅謝家青山,欲終焉。及卒,葬于山之東麓。
152
奪山為葬。
153
宋潘兌,字悅之,吳門人。仕裕陵為侍從。時郡民朱勔以倖進寵眷無比,父沖殂,勔䕶喪歸里,傾城出迓,而潘獨不往。潘之先塋,適有山林形勢,近沖新阡,勔欲得之,乃修敬于潘潘,杜門不納。勔恃恩自恣,遣人諷之,且席以薰天之勢,潘一切拒之。勔歸京師,果訴于上,降御筆奪之。已而又假御史誣之以罪,禠潘之職。
154
司馬葬論》
155
司馬溫公曰:古者雖卜宅卜日,蓋先謀人事之便,然後質之蓍龜,庶無後艱耳!無常地亦無常日也!今葬書乃相山川岡壠之形勢,考嵗月日時之支干,以為子孫貴賤貧富夀殀賢愚皆繫焉,舉世惑而信之,于是䘮親者往往久而不葬,問之曰:嵗月不利也。又曰:未有吉地也。又曰:遊宦逺方,未得歸也。又曰:貧未能辦其葬具也,至于終身累世而不葬,遂棄失尸柩,不知其處者,可不令人深嘆愍哉!夫人之貴賤貧富夀殀繫于天,賢愚繫于人,固無闗于葬就,使皆如葬師,言為人子者,方當哀痛之際,何忍不顧其親之暴露,乃欲自營福利耶?昔者吾祖之葬也,家甚貧,不能具棺椁,自太尉而下,始有棺椁,然金銀珠玉,未嘗以錙銖入壙,中●葬太尉公,族人皆曰:葬者,家之大事,奈何不詢隂陽?吾兄伯康無如之何,乃曰:詢于隂陽可矣,安得良葬師而詢之?族人曰:近村有張生者,良師也,數縣皆用之,兄乃召張生,許以錢二萬,張生野夫也,為野人葬,所得不過千錢,聞之大喜,兄曰:汝能用吾言,吾俾爾葬,不用吾言,將求他師。張曰:唯命是聽。于是兄自以己意處嵗月日時,及壙之淺深廣狹,道路所從出,皆取便于事者,又使張生以葬,書緣飾之,曰大吉以示族,人皆悅,無違異者。今吾兄年七十九,以列卿致仕,吾年六十六,忝備侍從宗族之從仕者二十有三人,視他人之謹用葬書者,未必勝吾家也,前年吾妻死,棺成而歛,裝辦而行,壙成而葬,未嘗以一言詢諸隂陽,家迄今亦無他,故吾嘗疾隂陽家,立邪說以惑衆,為世大患,而于䘮家尤甚,今著此論,庶俾後之子孫,葬必以時,且不必厚,欲知葬具之,不必厚視,吾祖,欲知葬書之不足信,視吾家元豐七年月日,司馬光述伊川葬說。
156
程伊川曰:卜其宅兆,卜其地之美惡也,非隂陽家所謂禍福者也。曷謂地之美者,土色之光潤,草木之茂盛,乃其騐也。父祖子孫同氣,彼安則此安,彼危則此危,固其理也,而拘忌者惑于擇地之方位,决日之吉凶,不有泥乎?甚者不以奉先為計,而専以利後為圖,尤非孝子安厝之本心也!惟五患者,不得不謹,湏使異日不為道路,不為城郭,不為溝池,不為貴戚所奪,不為耕犂所及。按堪輿家言,予平生排衆論而不之信,今觀二先生論說,真足為世俗拘忌者之針砭,而且為我竪一赤幟矣,暢哉!
157
挽歌
158
《搜神記》挽歌者,喪家之樂,執紼者相和之聲也。《田歌》:
159
漢髙帝時,田橫死,吏不敢哭,但隨柩叙哀,後代相承,以為挽歌。或曰:出于田橫門人。其挽歌詞有《薤露蒿里》二章,言人如薤上露,易晞滅也。亦謂人死精魂,歸于蒿里也。一說挽歌之來久矣,非始于田橫。
160
虞殯
161
《左哀十一年》:「公㑹吳子伐齊,將戰,公孫夏命其徒歌《虞殯》,陳子行命,其徒具含玉」。《注》云:「《虞殯送葬歌》,曲示必死也」。具《含玉》,亦示必死之意。
162
紼謳。
163
荘子》曰:「紼謳所生,必于斥苦」。《注》云:「紼,引柩索也。斥慢,緩苦用力也」。引紼所以有謳歌者,為人用力,慢緩不齊,故促急之也」。
164
鈴唱
165
檀道鸞《續陽秋》,武陵王晞未敗之四五年,中喜為挽歌,自揺大鈴,使左右唱和。
166
《延年》二曲。
167
紀原,漢武帝時,李延年分薤露蒿里為二曲,薤露、送王公貴人蒿里送士大夫,庶人使挽者歌之。
168
《思道》八篇
169
《北史》文宣王之䘮,朝士多作挽歌十首,擇其善者用之。魏收、楊休之等不過一二篇,唯盧思道得八篇,故時號「八美盧郎。
170
梁會
171
司馬彪《續漢書》大●軍劉商,三月上巳日㑹洛水,倡樂畢,終于《薤露》之歌,坐中皆流淚。
172
袁遊
173
裴唘《語林》,袁松出逰,好令左右唱挽歌,時謂崧道上行殯,自製《挽歌》。
174
衞國文懿公主,帝所素愛。及公主薨,自製挽歌,令羣臣畢和。
175
詔為挽詞。
176
唐代宗皇后獨孤氏薨,詔羣臣為挽詞,帝擇其尤悲者令歌之。
177
挽裴大夫
178
見䘮事。
179
挽孟同年。
180
賈島詩曲:江院裏題》名處十九人中最少年,今日春光君不見,杏花零落侍門前」。按孟、孟寂也。
181
挽姚荘田。
182
東坡詩:「京口年來耆舊衰,髙人淪䘮,路人悲空閒。韋叟一經在,不見恬侯萬石時,貧病只知為善樂,逍遥却恨棄官遲,七年一別真如夢,猶記蕭然痩鶴姿」。按漢石慶封恬侯。
183
挽劉夢得
184
白居易詩:「四海齊名白與劉,百年交分兩綢繆。同貧同病退閒日,一死一生臨老頭。杯酒英,雄君與操,文章媺婉。我知丘賢豪雖沒精靈在,應共微之地下遊。
185
哭禪僧
186
賈島《哭栢巖》、和尚詩》苔覆石牀新吾師占㡬春寫留行道影焚卻坐禪身塔院闗松雪經房鎖,隙塵自嫌雙淚下,不是解空人」。
187
傷羽士。
188
溫庭筠《傷李羽士》詩「栁不成絲草●烟,海槎東去鶴歸烟,愁膓斷處春何限」,「病眼開時月正圓,花若有情應悵望,水因無事莫潺湲,湏知此恨消難得,孤負南華第二篇,按《荘子》第二篇,即齊物論也。
189
哭呂衡州。
190
栁子厚哭吕温詩》:「衡嶽新摧天柱峰,士林顦,顇泣相逢,祗令文字●青簡,不使功名上景鐘三畝空留懸磬室,九原猶記若堂封,遙想荊州人,物論㡬囘中,夜惜元龍,哭龎京兆」。
191
唐張祐詩:●子津頭昔共迷,一為京兆隔雲泥。故人昨日同時弔,舊馬今朝別處嘶向壁,愁眉無復畫,扶牀稚齒已能啼。也知世路多堪嘆,誰信荘周論物齊」。
192
挽韓忠獻。
193
王介甫詩:心期自與,衆人殊骨,相知非淺,丈夫獨斡斗杓環帝座,親扶日轂上,天衢鋤耰萬里,山無盜,衮繡三朝國,有儒爽氣,忽隨秋露,盡謾慿陳,跡在●趺」。
194
挽蘓老泉。
195
歐陽公詩:「布衣馳譽入京都,丹旐俄聞反舊閭」,諸老誰能先?賈誼君王猶未識相如。三年弟子行䘮禮千兩,鄉人㑹葬車,獨我空齋掛塵榻」,遺編時,閱子雲書。
196
挽毅文妻。 已下挽婦
197
東坡詩》結縭記初歡,同穴欺晚嵗,擇夫得溫嶠,生子勝王濟,髙風雙賔客,古義仍兄弟。從君吏隠中,窮逹初不計。云何抱永疾,俯仰便一世。幽隂淒房櫳,芳澤在巾袂。百年縱得滿,此路行亦逝。那将有限身,長瀉無益淚。君文照古今,不比山石脆,當觀千字誄,寧用百金瘞挽子容母。
198
東坡詩蘓:陳甥舅真氷玉,正使風流起頺俗,夫人髙節稱其家,凜凜寒松映脩竹,雞鳴為善日日新,八十三年始一晨,豈惟室家宜夀母,實與朝廷生異人,亡軀狥國乃,吾子三仕何曽知慍喜,不湏擁笏強垂魚,我視去來皆夢耳,誦書相挽真,區區墓碑千字多遺餘。他年,太史取家,●知有班昭《續漢書》按蘓子容母,姓陳。
199
夢作挽歌》
200
沈亞之夢為秦穆公女弄玉婿,公主死,作挽歌應教曰:「泣葬一枝紅,生同死不同。金鈿墮芳草,香繡滿春風,舊日聞簫處,髙樓明月中,棃花寒食夜,深閉翠微宮」,代賦挽詞。
201
陳後山為:曽南豐作主家,十一樓,一身當三千,古來妾命薄,事主不盡年,起舞為主夀,相送南陌阡,忍著主衣裳,為人作春妍,有聲當徹天,有淚當徹泉,死者恐無知,妾身長自憐,葉落風不起,山空花自紅,捐世不待老,惠妾無其終,一死尚可忍,百嵗何當窮,天地豈不寛?妾身自不容死者如有知,殺身以相從,向來歌舞地,夜雨鳴寒蛩」。
202
卒哭
203
《禮》《雜記》:「士三月而葬,是月也,卒哭大夫三月而葬,五月而卒哭。諸侯五月而葬,七月而卒哭,士三虞,大夫五,諸侯七。
204
成事
205
《檀弓》:「葬日虞,弗忍一日離也」。是日也,以虞易奠。卒哭曰:成事以吉祭易䘮祭,明日祔于祖父」。注云:始死、小斂、大斂、朝夕、朔月、日祖、賵遣之類,皆䘮奠也。此日以虞祭代去䘮奠,故曰以虞易奠。卒哭曰成事者,盖祝辭曰,哀薦,成事也,祭以吉為成卒哭之祭,乃吉祭故也。祔于祖父,謂告于祖父,當遷他廟而告新死者,以當入此廟也。諱新。
206
《檀弓》:「卒哭而諱生,事畢而鬼事始已,既卒哭,宰夫執木鐸以命于宮,曰:「舍故而諱」。新注云:「卒哭而諱其名」。蓋事生之禮已畢,事鬼之事始矣。舍故諱新者,謂髙祖之父當遷者諱。多則難避,故使之舍舊諱而諱新死者之名也。以其親盡,故可以不諱。
207
始從力役。
208
《雜記》:「三年之䘮,祥而從政,期之䘮,卒哭而從政」。「九月之䘮,既葬而從政。小功緦之喪,既殯而從政」。注云:「從政,謂庶人供力役之征也。又間傳父母之喪,既虞卒哭,疏食飲水,不食菜果。
209
不辟食革
210
《禮喪大記》:君既葬,王政入于國,既卒,哭而服王事,大夫、士既葬,公政入于家。既卒哭,弁絰帶金革之事無避也。又曽子問子夏曰:金革之事無辟也者,非與?孔子曰:「昔魯公伯禽有為為之也。今以三年之䘮從其利者,吾弗知也」。
211
小祥
212
士虞禮,期而小祥日祭,薦此常事。按:小祥,中祥也,亦曰練。
213
練而祔。
214
檀弓》:「殷練而祔,周卒哭而祔,孔子善殷」。注云:「孔子善殷之祔,以不急于鬼。其親也。
215
練則弔
216
《雜記》:「期之喪十一月而練,十三月而祥,十五月而禫,練則弔」。注云:「凡齊衰十一月,皆可以出弔」。
217
練衣
218
《檀弓》:「練練,衣黄裏縓緣」。注云:「小祥而著練。冠練衣者,以練為中衣也。黃裏者,黃為中衣裏也,正服不可變。中衣非正服,但承衰而已。縓淺絳色。
219
練冠
220
《禮》,間●期而小祥練冠縓緣,要絰不除。男子除乎首,婦人除乎帶,男子重首,婦人重帶,除服者先,重者易,服者易輕者。注云:小祥,男子除首絰。婦人除要絰,此除先重也。居重喪而遭輕䘮,男子則易要絰,婦人則易首絰,此易輕者也。
221
食菜果。
222
禮》:間●父母之喪,期而小祥食菜果。又曰:期而小祥,居堊室,寢有席。
223
筮日尸
224
《禮》《喪服小記》:「練筮日,筮尸視濯,皆要絰杖繩屨」。注云:「筮日、筮祥,祭之日也。筮尸筮為尸之人也。視濯視祭器之滌濯也。
225
練而杖
226
《家語》:「子路問于孔子曰:魯大夫練而杖,禮也。孔子曰:吾不知也。子路出,謂子貢曰:吾以為夫子無所不知,夫亦徒有所不知也。子貢曰:子所問何哉?吾將為子問之,遂趨而進曰:練而杖」。禮與孔子曰:「非禮也。子貢出謂子路曰:子謂夫子而弗知之乎?夫子徒無所不知也,子問非也。禮居是邦,不非其大夫。
227
練而牀
228
荀子曰:「魯大夫練而牀」。孔子曰:「非禮也,不旅酬」。
229
禮》「曽子問:祭如之何?則不行旅酬之事矣。孔子曰:「聞之小祥者,主人練祭而不旅奠,酬于賔賔,弗舉禮也。昔者魯昭公練而舉酬行旅,非禮也。孝公大祥,奠酬弗舉,亦非禮也。
230
不羣立。
231
《曽子問曰:「三年之喪弔乎?」孔子曰:「三年之喪,練不羣立,不旅行君子禮以飾情,三年之䘮而弔哭,不亦虛乎大祥」。
232
二十五月為大祥,二十七月為禫鼓、素琴。
233
「《喪服四制:祥之日,鼓素琴,告民有終也,以節制也。注云:素琴,無漆飾也。與《素几、素俎》之素同。
234
居復寢。
235
間傳期而大祥,居復寢,中月而禫,禫而牀」。按此復寢,謂大祥後復殯宮之寢也。
236
縞冠,素紕。
237
喪禮》既祥而祭,縞冠,素紕黒。經白緯曰縞,緣邊曰紕,又間傳期而大祥,素縞麻衣。
238
絲屨,組纓。
239
《檀弓》:「孔子既祥五日,彈琴而不成聲,十日而成。笙歌有子,蓋既祥而絲屨組纓」。
240
三年,有終。
241
《孝經》喪不過三年,示民有終也,踰月則善。
242
檀弓》:魯人有朝祥而暮歌者,子路笑之。夫子曰:「由爾責于人,終無巳」。夫三年之喪,亦已久矣。夫子路出,夫子曰:「又多乎哉?」踰月,則其善也。
243
吉服筮尸。
244
《喪服小記》:「大祥,吉服,而筮尸,彈琴食肉」。
245
《檀弓》:「顔淵之喪,饋祥肉,孔子出受之入,彈琴而後食之」。《注》云「彈琴後食」者,蓋以和平之聲散,感傷之情也有已。
246
《禮》三年問三年之䘮,二十五月而畢,哀痛未盡,思慕未忘,然而服以是斷之者,豈不送死有已,復生有節也哉?無哭。
247
《喪大記》祥而外無哭者,禫而內無哭者,樂作矣故也。注云:祥外無哭,謂中門外不哭,禫則內門亦不復哭矣。孝思敢忘!
248
六帖祥雖除服,憂且終身,雖送終之有已,豈孝思之敢忘!」
249
哀徳靡極
250
《臨川集》:喪紀有終,哀徳靡極,度新宮而館御,諏吉日以徂遷。
251
252
禫祭名與大祥間二月而禫。禫者,澹澹然平安之意。《喪服小記》:庶子在父之室,則為其母不禫。
253
不入比御。
254
檀弓》:「孟獻子禫縣而不樂,比御而不入」。夫子曰:「獻子加于人一等矣」。注云:「禮,大夫判縣縣而不樂者,縣之而不作也。比御而不入者,雖比次婦人之當御者,而猶不復寢也」。又《喪大記》,「禫而從御,吉祭而復寢」。
255
先飲醴酒
256
間●,禫而飲醴酒,始飲酒者,先飲醴酒始食肉者,先食乾肉,蓋孝子不忍發初御醇厚之味,故飲醴酒,食乾肉。又《檀弓》「祥而縞,是月禫,徙月樂,徙月樂,猶言次月,即當用樂也。
257
忌日
258
《禮祭義》:君子有終身之喪,忌日之謂也。忌日不用,非不祥也。言夫日志有所至,而不敢盡其私也。注云:不用,不舉事也。夫日,此日也。
259
忌日不樂
260
《檀弓》:君子有終身之憂,而無一朝之患,故忌日不樂,忌日必哀。
261
祭義》,文王之祭也。事死者如事生,思死者,如不欲生,忌日必哀,稱諱如見親。
262
因忌哭母。
263
見社日
264
匿忌貶官。
265
唐祝欽明為相,坐匿親忌日,貶申州刺史,忌日辭酒。
266
《孔叢子》:書李節見于子順,子順賜之酒,辭曰:「今家之忌日也」。
267
忌日不食
268
東漢申屠蟠每忌,日輙三日不食,忌不聽樂。
269
世說王世将忌日送客,主人欲作樂,王便往衞洗馬墓下彈鳥。
270
忌不攝祭
271
唐徳宗貞元八年,將作監元亘當攝太尉,薦享昭徳皇后廟,以私忌不受誓戒,為御史劾奏,于是令尚書省與禮官、法官集議,右丞盧邁等奏曰:「《禮》云士大夫●奉祭于公,既洗濯而父母死,則猶祭也。又按唐禮,散齋有大功喪,致齋有周喪及齋中疾病則還家,皆無忌日之文。雖假寧令有給假一日,春秋不以家事辭,王事亘,不宜以忌日辭攝祭,由是坐罰。
272
忌日,散齋。
273
《唐六典》:凡國忌日,兩京大觀寺各散齋,諸道士女道士及僧尼皆集于齋所,在京文武五品以上與清官七品以上皆集,各行香以退。若外州縣亦各定一觀一寺以散齋,州縣官行香應設齋者,蓋八十有一。
274
忌日著衰。
275
宋丁晉公言:「嘗見文中孺侍郎,言中孺嘗聞祖母當日于歸,時于衣笥中得一墨衰,妯娌骨肉,皆驚駭而詰之,答曰:父母教以●翁姑私忌,日著此衣出慰。當時士族之家,猶有此禮,今未之聞也。又《語録》:朱文公母夫人忌,日著黲墨布衫,其巾亦然。學者問今日服色何謂曰:公豈不聞?禮,君子有終身之喪。
276
山堂肆考卷一百五十六
URN: ctp:ws862255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