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 檢索 "ctext:474358"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條件: 提到「紹興
Total 10

卷141 子部·小說家類二

1
蔡絛撰。約之,自號百衲居士,興化仙游人,蔡京之季子也。官至徽猷閣待制。京敗,流白州以死。《宋史》附載京傳末,稱宣和六年京再起領三省,目昏眊不能視事,悉決於絛。凡京所判,皆絛為之,且代京入奏。由是恣為奸利,竊弄威柄。宰臣白時中、李邦彥惟奉行文書。其罪蓋與京等。曾敏行獨醒雜志》則載絛作《西淸詩話》,多稱引蘇、黃諸人竟以崇尚元祐之學,為言者論列。蓋雖盜權怙勢,而知博風雅之名者。陳振孫書錄解題》稱《西淸詩話》乃絛使其客為之。殆以蔡攸領袖書局,懵不知學,為物論所不歸,故疑絛所著作亦出假手。然此書作於竄逐之後,黨與解散,誰與捉刀?而敘述舊聞,具有文採,則謂之驕恣紈褲則可,不能謂之不知書也。書中稱高宗為今上。謝石相字一條,稱中原傾覆後二十一年,為紹興十七年徽宗買茴香一條,稱中興歲戊辰,為紹興十八年。又趙鼎亦卒於紹興十七年,而此書記鼎卒後王趯坐調護鼎被劾罷官,過白州見絛之事,是南渡後二十餘年尚謫居無恙,亦可云幸逃顯戮矣。絛所作《北征紀實》二卷,述伐燕之事,陳振孫謂其歸罪童貫、蔡攸,為蔡京文飾。此書所敘京事,亦往往如是。如史稱京患言者議己,作御筆密進,乞徽宗親書以降,絛則稱政和三四年上自攬權綱,政歸九重,皆以御筆從事。史稱京由童貫以進,又稱宦官宮妾合詞譽京,絛則稱京力遏宦官,遏之不得,更反折角。史稱范祖禹、劉安世皆因京遠竄,絛則謂京欲援複安世及陳瓘而不能,己則與祖禹子溫最相契。
2
觀其稱純禮為右丞,純粹為五侍郎,則必非純禮、純粹二人之後。純祐惟一子曰正臣,官太常寺太祝,與所言祖光祿者不合,則亦非純祐之後。考純仁傳末稱二子正平、正思。此書皆稱為伯祖,則並似非純仁後。惟純仁傳中有沒之日,幼子五孫皆未官語。正平傳中亦稱以遺澤官推與幼弟,後蔡京興偽造純仁行狀之獄,正思與正平爭承。則純仁沒時,正思已不年幼。知純仁尚有一幼子,光祿即所蔭之官。公偁之父,蓋即其子。書中稱其於純仁沒後,未及釋服而卒,故後來不預行狀事。而史遂但稱純仁子二人耳。以是推之,知為純仁之曾孫也。其書多述祖德,皆紹興丁卯戊辰間聞之其父,故命曰過庭。語不溢美,猶有淳實之遺風。惟純禮自政府出守潁昌,史以為王詵之譖,此則以為中官閻守忠之譖。則未知孰是也。中亦間及詩文雜事,如記宋祁論杜詩實下虛成語,記蘇軾論中嶽畫壁似韓愈南海碑語,皆深有理解。其他蘇、黃集外文及燕照鄰、崔鶠諸人詩詞,亦多可觀。獨黃鬚客事,而稱為已佚之異書,則偶誤記耳。
3
其稱己未歲金人歸我河南地者,為高宗紹興九年。又稱甲戌歲者,乃寧宗嘉定七年。則明淸之老壽,可以概見,宜其於軼聞舊事,多所諳悉也。
2
今考書中所紀,有僕頃在京師,因乾出南薰門事,又有見海賈鬻龍涎香於明節皇後閣事。是在宣和之初,嘗官汴京。中間複有紹興丁巳戊午紀年,及劉豫僭號中原事,則入南渡後二十餘年矣。蓋其人生於北宋末年,猶及見汴梁全盛之日,故都遺事,目擊頗詳。迨其晚歲,追述為書,不無滄桑今昔之感。故於徽宗時朝廷故實,紀錄尤多,往往意存鑒戒。其餘瑣聞佚事,為他說家所不載者,亦多有益談資。雖詼諧神怪之說,雜廁其間,不免失於冗雜,而案其本旨,實亦孟元老東京夢華錄》之流,未嘗不可存備考核也。其書原本已佚,今據《永樂大典》收入各韻內者,採掇裒輯,共得五十條,謹編為一卷,以存其概云。
1
邵伯溫撰。伯溫有《易學辨惑》,已著錄。伯溫藉邵子之緒,猶及見元祐諸耆舊,故於當時朝政,具悉端委。是書成於紹興二年。前十六卷記太祖以來故事,而於王安石新法始末,及一時同異之論,載之尤詳。其論洛、蜀、朔三黨相攻,惜其各立門戶,授小人以間,又引程子之言,以為變法由於激成,皆平心之論。其記燈籠錦事出文彥博之妻,於事理較近。其記韓、富之隙由撤簾不由定策,亦足以訂强至家傳之訛。周必大跋呂獻可墓志,謂伯溫是書,頗多荒唐,凡所書人及其歲月,鮮不差誤。殆好惡已甚之詞,不盡然也。十七卷多記雜事,其洛陽、永樂諸條,皆寓麥秀黍離之感。十八卷至二十卷皆記邵子之言行,而殤女轉生,黑猿感孕,意欲神奇其父,轉涉妖誣。又記邵子之言,謂老子得《易》之體,孟子得《易》之用,文中子以佛為西方聖人,亦不以為非,似乎附會。至投壺一事,益猥瑣不足紀。蓋亦擇焉不精者,取其大旨可耳。
1
宋莊季裕撰。季裕名綽,以字行,淸源人。其始末未詳。惟呂居仁《軒渠錄》記其狀貌淸臒,人目為細腰宮院子。又薛季宣浪語集》有季裕《筮法新儀》序,亦皆不著其生平。據書中年月,始於紹聖,終於紹興,蓋在南北宋之間。又尹孝子一條,自稱嘗攝襄陽尉,又原州棠樹一條,稱作倅臨涇,李倢食糟蟹一條,稱官於順昌,瑞香亭一條,稱官於澧州,其為何官,則莫可考矣。此書前有自序,題紹興三年二月五日,而所記有紹興九年事,疑書成之後,又續有所增。世無刊本。陶宗儀《說郛》僅錄其二三十條,此本較《說郛》所載約多五倍,後有至元乙卯仲春月觀陳孝先跋曰,此書莊綽季裕手集也。綽博物洽聞,有《杜集援証》、《灸膏肓法》、《筮法新儀》行於世。聞其他著述尚多,惜未之見。此書經秋壑點定,取以為悅生隨抄,而訛謬最多,因為是正如右,然掃之如塵,尚多有疑誤云云。蓋猶季裕之完本也。季裕之父在元祐中與黃庭堅、蘇軾、米芾諸人游,季裕猶及識芾及晁補之,故學問頗有淵源,亦多識軼聞舊事。書中如不知《龍城錄》為同時王銍所作,反據以駁《金華圖經》之類,間失考証。然可取者多。其記遼宋誓書一條,大旨以和議為主,亦各抒所見。季裕方浮沉郡縣,具當時朝士附合秦檜者固自有殊。統觀其書,可與後來周密齊東野語》相埒,非《輟耕錄》諸書所及也。
1
陳長方撰。長方齊之,侯官人。紹興戊午進士第,官江陰縣學教授。初,長方父侁為洪州錄事,卒於官。長方奉母居吳,依其外祖太僕寺卿林且,家於步里,遂以名書。《宋史藝文志》載陳唯室《步里客談》一卷。唯室即長方之別號,蓋《宋史》荒謬,未考其名。胡伯能作《長方行狀》,稱所著有《步裏談錄》二卷,亦即此書。蓋初名《談錄》,後乃改今名也。所記多嘉佑以來名臣言行,而於熙寧、元豐之間邪正是非,尤三致意。其論元祐黨人不皆君子,足破假借標榜之習。其引陳瓘與楊時書,譏欲裂白麻之非禮,亦深明大體,所見迥在宋人之上。至於評論文章,頗多可採。如謂陳師道李杜齊名吾豈敢,晚風無樹不鳴蟬句,與黃庭堅坐對真成被花惱,出門一笑大江橫句,皆學杜甫縛雞行,而陳為不類。又引王剛中語,謂文字使人擊節賞嘆,不如使人肅然起敬;又謂文章態度如風雲變滅,水波成文,直因勢而然,以議蘇軾數擬盤谷序之非,皆為有見。至謂月自有光,非受日之光一條,由不知推步之術,謂腎無左右一條,由不知診候之方,置之不論可矣。此書《宋志》作一卷,與胡伯能行狀不合,蓋傳寫之誤。今散見《永樂大典》者,裒而輯之,尚得五十八條。謹以類排纂,從胡伯能所記,仍厘為二卷。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