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新羅本紀第三

《新羅本紀第三》[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1
柰勿一云那密。尼師今立,姓金,仇道葛文王之孫也。父末仇角干。母金氏休禮夫人。妃金氏,味鄒王女。訖觧薨,無子,奈勿繼之。末仇,末鄒尼師柰兄弟也。
2
論曰:取妻不取同姓,以厚別也。是故魯公之取於吳,晉侯之有四姬,陳司敗、鄭子産深譏之。若新羅,則不止取同姓而已,兄弟子姑姨從姊妹皆聘為妻。雖外國各異俗,責之以中國之禮,則大悖矣。若匈奴之烝母報子,則又甚於此矣。
3
二年春,發使撫問鰥寡孤獨,各賜穀三斛;孝悌有異行者,賜職一級。
4
三年春二月,親祀始祖廟。紫雲盤旋廟上,神雀集於廟庭。
5
七年夏四月,始祖廟庭𣗳連理。
6
九年夏四月,倭兵大至。王聞之,恐不可敵,造草偶人數千,衣衣持兵,列立吐含山下,伏勇士一千於斧峴東原。倭人恃衆直進,伏發擊其不意,倭人大敗走,追擊殺之幾盡。
7
十一年春三月,百濟人來聘。夏四月,大水,山崩十三所。
8
十三年春,百濟遣使進良馬二匹。
9
十七年,春夏大旱。年荒民飢,多流亡,發使開倉廩賑之。
10
十八年,百濟禿山城主率人三百來投,王納之,分居六部。百濟王移書曰:「兩國和好,約為兄弟。今大王納我逃民,甚乖和親之意,非所望於大王也,請還之。」荅曰:「民者無常心,故思則来,斁則去,固其所也。大王不患民之不安,而責寡人,何其甚乎?」百濟聞之,不復言。夏五月,京都雨魚。
11
二十一年秋七月,夫沙郡進一角鹿。大有年。
12
二十四年夏四月,楊山有小雀生大鳥。
13
二十六年,春夏旱。年荒民飢。遣衛頭入苻秦貢方物。苻堅問衛頭曰:「卿言海東之事,與古不同,何耶?」荅曰:「亦猶中國,時代變革,名號改易,今焉得同?」
14
三十三年夏四月,京都地震;六月,又震。冬,無氷。
15
三十四年春正月,京都大疫。二月,雨土。秋七月,蝗。穀不登。
16
三十七年春正月,高勾麗遣使。王以高勾麗強盛,送伊飡大西知子實聖為質。
17
三十八年夏五月,倭人来圍金城,五日不觧,将士皆請出戰。王曰:「今賊棄舟深入,在於死地,鋒不可當。」乃閉城門,賊無功而退。王先遣勇騎二百遮其歸路,又遣步卒一千追於獨山,夾擊大敗之,殺獲甚衆。
18
四十年秋八月,靺鞨侵北邉,出師大敗之於悉直之原。
19
四十二年秋七月,北邉何瑟羅旱、蝗。年荒民飢。曲赦囚徒,復一年租調。
20
四十四年秋七月,飛蝗蔽野。
21
四十五年秋八月,星孛于東方。冬十月,王所嘗御內廄馬跪膝流淚哀鳴。
22
四十六年,春夏旱。秋七月,高勾麗質子實聖還。
23
四十七年春二月,王薨。
24
實聖尼師今立,閼智裔孫,大西知伊飡之子。母伊利夫人,伊一作企。昔登保阿干之女。妃,味鄒王女也。實聖身長七尺五寸,明達有逺識。奈勿薨,其子㓜少,國人立實聖繼位。
25
元年三月,與倭國通好,以奈勿王子未斯欣為質。
26
二年春正月,以未斯品為舒弗邯,委以軍國之事。秋七月,百濟侵邉。
27
三年春二月,親謁始祖廟。
28
四年夏四月,倭兵來攻明活城,不克而歸。王率騎兵要之獨山之南,再戰破之,殺獲三百餘級。
29
五年秋七月,國西蝗害穀。冬十月,京都地震。十一月,無氷。
30
六年春三月,倭人侵東邉;夏六月,又侵南邉,奪掠一百人。
31
七年春二月,王聞倭人於對馬島置營,貯以兵革資粮,以謀襲我,我欲先其未發,揀精兵擊破兵儲。舒弗邯未斯品曰:「臣聞:『兵凶器,戰危事。』況涉巨浸以伐人,萬一失利,則悔不可追。不若依險設關,來則禦之,使不得侵猾,便則出而禽之,此所謂致人而不致於人,策之上也。」王從之。
32
十一年,以奈勿王子卜好,質於高勾麗。
33
十二年秋八月,雲起狼山,望之如樓閣,香氣郁然,久而不歇。王謂:「是必仙靈降逰,應是福地。」從此後,禁人斬伐𣗳木。新成平壤州大橋。
34
十四年秋七月,大閱於穴城原,又御金城南門觀射。八月,與倭人戰於風島,克之。
35
十五年春三月,東海邉獲大魚,有角,其大盈車。夏五月,吐含山崩,泉水湧,高三丈。
36
十六年夏五月,王薨。
37
訥祗麻立干立,金大問云:「麻立者,方言謂橛也。橛謂諴操,凖位而置,則王橛為主,臣橛列於下,因以名之。」奈勿王子也。母保反夫人,一云內禮吉怖。味鄒王女也。妃,實聖王之女。奈勿王三十七年,以實聖質於高勾麗。及實聖還為王,怨奈勿質己於外國,欲害其子以報怨。遣人招在高勾麗時相知人,因密告:「見訥祗則殺之。」遂令訥祗徃,逆於中路。麗人見訥祗形神爽雅,有君子之風,遂告曰:「爾國王使我害君,今見君,不忍賊害。」乃歸。訥祗怨之,反弒王自立。
38
二年春正月,親謁始祖廟。王弟卜好自高勾麗與堤上奈麻還來。秋,王弟未斯欣自倭國逃還。
39
三年夏四月,牛谷水湧。
40
四年,春夏大旱。秋七月,隕霜殺穀。民飢,有賣子孫者。慮囚原罪。
41
七年夏四月,養老於南堂,王親執食,賜穀帛有差。
42
八年春二月,遣使高勾麗修聘。
43
十三年,新築矢堤,岸長二千一百七十步。
44
十五年夏四月,倭兵來侵東邉,圍明活城,無功而退。秋七月,霜雹殺穀。
45
十六年春,穀貴,人食松𣗳皮。
46
十七年夏五月,未斯欣卒,贈舒弗邯。秋七月,百濟遣使請和,從之。
47
十八年春二月,百濟王送良馬二匹。秋九月,又送白鷹。冬十月,王以黃金明珠報聘百濟。
48
十九年春正月,大風拔木。二月,修葺歷代園陵。夏四月,祀始祖廟。
49
二十年夏四月,雨雹。慮囚。
50
二十二年夏四月,牛頭郡山水暴至,漂流五十餘家。京都大風雨雹。教民牛車之法。
51
二十四年,倭人侵南邉,掠取生口而去;夏六月,又侵東邉。
52
二十五年春二月,史勿縣進長尾白雉,王嘉之,賜縣吏穀。
53
二十八年夏四月,倭兵圍金城十日,糧盡乃歸。王欲出兵追之,左右曰:「兵家之說曰:『窮寇勿追。』王其舍之。」不聽,率數千餘騎,追及於獨山之東合戰,為賊所敗,將士死者過半。王蒼黃棄馬上山,賊圍之數重。忽昏霧,不辨咫尺,賊謂有隂助,收兵退歸。
54
三十四年秋七月,高勾麗邉将獵於悉直之原,何瑟羅城主三直出兵掩殺之。麗王聞之怒,使来告曰:「孤與大王修好至歡也,今出兵殺我邉将,是何義耶?」乃興師侵我西邉,王卑辭謝之,乃歸。
55
三十六年秋七月,大山郡進嘉禾。
56
三十七年,春夏旱。秋七月,羣狼入始林。
57
三十八年秋七月,霜雹害穀。八月,高勾麗侵北邉。
58
三十九年冬十月,高勾麗侵百濟,王遣兵救之。
59
四十一年春二月,大風拔木。夏四月,隕霜傷麥。
60
四十二年春二月,地震,金城南門自毀。秋八月,王薨。
61
慈悲麻立干立,訥祗王長子。母金氏,實聖之女也。
62
二年春二月,謁始祖廟。夏四月,倭人以兵船百餘艘襲東邉,進圍月城,四面矢石如雨。王城守,賊将退,出兵擊敗之,追北至海口,賊溺死者過半。
63
四年春二月,王納舒弗邯未斯欣女為妃。夏四月,龍見金城井中。
64
五年夏五月,倭人襲破活開城,虜人一千而去。
65
六年春二月,倭人侵欿良城,不克而去,王命伐智、德智領兵伏候於路,要擊大敗之。王以倭人屢侵疆埸,緣邉築二城。秋七月,大閱。
66
八年夏四月,大水,山崩一十七所。五月,沙伐郡蝗。
67
十年春,命有司修理戰艦。秋九月,天赤,大星自北流東南。
68
十一年春,高勾麗與靺鞨襲北邉悉直城。秋九月,徵何瑟羅人年十五已上,築城於泥河。泥河,一名泥川。
69
十二年春正月,定京都坊里名。夏四月,國西大水,漂毀民戶。秋七月,王巡撫經水州郡。
70
十三年,築三年山城。三年者,自興役始終,三年訖功,故名之。
71
十四年春二月,築芼老城。三月,京都地裂,廣袤二十丈,濁水湧。冬十月,大疫。
72
十六年春正月,以阿飡伐智、級飡德智為左右將軍。秋七月,葺明活城。
73
十七年,築一牟、沙尸、廣石、沓達、仇禮、坐羅等城。秋七月,高勾麗王巨連親率兵攻百濟。百濟王餘慶遣子文周救援,王出兵救之,未至,百濟已陷,慶亦被害。
74
十八年春正月,王移居明活城。
75
十九年夏六月,倭人侵東邉。王命將軍德智擊敗之,殺虜二百餘人。
76
二十年夏五月,倭人舉兵五道來侵,竟無功而還。
77
二十一年春二月,夜赤光如匹練,自地至天。冬十月,京都地震。
78
二十二年春二月三日,王薨。
79
炤知一云毗處。麻立干立,慈悲王長子。母金氏,舒弗邯未斯欣之女。妃善兮夫人,乃宿伊伐飡女也。炤知㓜有孝行,謙恭自守,人咸服之。
80
元年,大赦,賜百官爵一級。
81
二年春二月,祀始祖廟。夏五月,京都旱。冬十月,民飢,出倉穀賑給之。十一月,靺鞨侵北邉。
82
三年春二月,幸比列城,存撫軍士,賜征袍。三月,高勾麗與靺鞨入北邉,取狐鳴等七城,又進軍於彌秩夫。我軍與百濟、加耶援兵分道禦之。賊敗退,追擊破之泥河西,斬首千餘級。
83
四年春二月,大風拔木。金城南門火。夏四月,久雨。命內外有司慮囚。五月,倭人侵邉。
84
五年夏四月,大水。秋七月,大水。冬十月,幸一善界,存問遘災百姓,賜穀有差。十一月,雷。京都大疫。
85
六年春正月,以烏含為伊伐飡。三月,土星犯月。雨雹。秋七月,高勾麗侵北邉,我軍與百濟合擊於母山城下,大破之。
86
七年春二月,築仇伐城。夏四月,親祀始祖廟,增置守廟二十家。五月,百濟来聘。
87
八年春正月,拜伊飡實竹為將軍。徵一善界丁夫三千,改築三年、屈山二城。二月,以乃宿為伊伐飡,以參國政。夏四月,倭人犯邉。秋八月,大閱於狼山之南。
88
九年春二月,置神宮於奈乙。奈乙,始祖初生之處也。三月,始置四方郵驛,命所司修理官道。秋七月,葺月城。冬十月,雷。
89
十年春正月,王移居月城。二月,幸一善郡,存問鰥寡孤獨,賜穀有差。三月,至自一善,所歷州郡獄囚,除二死悉原之。夏六月,東陽獻六眼龜,腹下有文字。秋七月,築刀那城。
90
十一年春正月,驅游食百姓歸農。秋九月,高勾麗襲北邉,至戈峴;冬十月,陷狐山城。
91
十二年春二月,重築鄙羅城。三月,龍見鄒羅井。初開京師市,以通四方之貨。
92
十四年,春夏旱,王責己,減常膳。
93
十五年春三月,百濟王牟大遣使請婚,王以伊伐飡比智女送之。秋七月,置臨海、長嶺二鎮,以備倭賊。
94
十六年夏四月,大水。秋七月,將軍實竹等與高勾麗戰薩水之原,不克,退保犬牙城。高勾麗兵圍之,百濟王牟大遣兵三千救觧圍。
95
十七年春正月,王親祀神宮。秋八月,高勾麗圍百濟雉壤城,百濟請救。王命將軍德智率兵以救之,高勾麗衆潰。百濟王遣使來謝。
96
十八年春二月,加耶國送白雉,尾長五尺。三月,重修宮室。夏五月,大雨,閼川水漲,漂没二百餘家。秋七月,高勾麗来攻牛山城,將軍實竹出擊泥河上,破之。八月,幸南郊觀稼。
97
十九年夏四月,倭人犯邉。秋七月,旱、蝗。命羣官舉才堪牧民者各一人。八月,高勾麗攻陷牛山城。
98
二十二年春三月,倭人攻陷長峰鎮。夏四月,暴風拔木。龍見金城井。京都黃霧四塞。秋九月,王幸捺已郡。郡人波路有女子,名曰碧花,年十六𡻕,真國色也。其父衣之以錦繡,置轝羃以色絹,獻王。王以為饋食,開見之,歛然㓜女,恠而不納。及還宮,思念不已,再三微行,徃其家幸之。路經古陁郡,宿於老嫗之家。因問曰:「今之人以國王為何如主乎?」嫗對曰:「衆以為聖人,妾獨疑之。何者?竊聞王幸捺已之女,屢微服而來。夫龍為魚服,為漁者所制。今王以萬乗之位,不自慎重,此而為聖,孰非聖乎?」王聞之大慙,則潛逆其女,置於別室,至生一子。冬十一月,王薨。
99
國史記卷第
URN: ctp:ws923899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