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卷六地理

《卷六地理》[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該資料的標點符號由人工智能製作。此過程難免引入錯誤;若遇到標點錯誤,敬請自行修改。
1
欽定四庫全書
2
貴州通志卷六

地理》

闗梁》

闗梁·貴陽府》

1
貴筑縣附郭、新添闗在城東南二里,圖寧闗在城南五里,舊名油榨闗, ,國朝康熙四十年,廵撫王燕重修改今名,並修闗帝祠及紀恩,可憇二亭、響水闗在城西北五里、老鴉闗在城西北五里,四川驛道經此,鳯凰闗在城北十里,舊名大鴉闗, 國朝康熙九年改今名玉帶橋在城內龍井前,建國朝雍正五年重盤橋在布政司前。劉國朝雍正三年,布政使 師恕改河道新建、遵徳橋在盤橋下流,又名獅子橋,明永樂年。建年國朝康熙十二 改建貫珠橋在遵徳橋下流,張國朝雍正九年廵撫 廣泗重建忠烈橋在府治左,以近南公祠,故名。明時建閣。國朝康熙三十九年重修。上有文昌振武橋在縣治左縣,本都司署,故名月殿虹橋在縣治前,又名六洞橋普濟橋在城東二里年,國朝康熙三十二 建,霽虹橋在城外南明河上,明永樂二年鎮逺侯顧成建浮玉橋在城南堤所謂「鰲磯浮玉是也南浦橋在城南富水上、龍洞橋在城南十里頭舖、金鎻橋在振武門外,定廣往來之路、太慈橋在城西南五里、濟番橋在城西南三十里入定番州大道、蟾宮橋在廣濟門外、三星橋在布徳門外府學前、鎮北橋在布徳門外,一名福橋、普惠橋在布徳門外八,國朝雍正 年建化龍橋在布徳門外,上有大石形、肖靈龜、蘇家橋在水門外,舊止一洞為國朝雍正五年廵撫何世璂改 三洞以殺水勢、通濟橋在城西北,往滇大路有頭橋、二橋、三橋之名、鴉闗橋在城北八里大小鴉闗之間、洪濟橋在城北十五里,土人謝鼎建、仙臨橋在城北二十里上有仙人足跡,旁有松梵庵,頗幽靜、麥架橋在城北三十里○定番州。 程番橋在城西二里○廣順州 墨緑橋在城東五里天生橋在城東,從仁里水穿腰腹而成,人行其上,如臥波長虹○開州 茶山渡在城東三十里棉花渡在城東南五十里○龍里縣 水橋在城西五里官道上○貴定縣 馬桑闗在城西五里、甕城闗在城西四十里、玉杵闗在城東北三里、東門橋在城東,有頭橋、二橋三橋、珍珠橋在城東十里,年國朝康熙十一, 建、崖頭鋪橋在城東十里、翁樹河橋在城南四十里、西門橋在城西、甕城橋在城西二十里、北門橋在城北一里、同保橋在城北五里、○修文縣、茶山渡在城西一百四十里合口渡在城西一百五十里、烏江渡在城西北八十里,其北岸有烏江門,西境恃以為險、黃沙渡在城西北一百五十里,陸廣渡在城東北三十里曲尺橋在東門外一里許,有三岔河。其橋一橫一直如曲尺樣,為入城。孔道旁有古碑、平安橋在北門外。小河由白馬潭水流下水中,巨石參差,犬牙相制,不通舟筏蜈蚣橋在城北三十里水西安氏建昔為驛道,石工精緻,上有雨花庵,明學士楊某有碑。谷隆闗在長寨城南十五里,通定番路,頗稱險隘安順府。
2
普定縣附郭、羅仙闗在城東十里、楊家闗在城東三十里、半天闗在城南五里、牛蹄闗在城西五里、大屯闗在城西十里、老虎闗在城西二十里、打鐵闗在城西一百二十里,新開驛路,兩峯夾峙,最為險峻西林渡在城西一百八十里,即毛口渡渡,國朝總督鄂爾泰具題改新路,設 於此、通津橋、在城西北、雙溪橋在城內東北○鎮寧州 猴兒闗在城東三十里、土地闗在城西南四十里新開驛路鳯凰闗在城西南五十里新路上、石龍闗在城西南六十里新路上巖闗在城北三里通濟橋在城內,明時建。白虹橋在城南三十里,跨疊水河,明時勅建。○永寧州 梅子闗在城西三十里原建有哨城,稽查往來、壩、陵橋在城東三十五里、盤江橋在城西三十里,舊為滇黔孔道,江水洶湧,不能舟渡。明崇禎間,叅政朱家民創建鐵鎻橋,毀於冦 。國朝順治十六年,經畧洪承疇、總督趙廷臣廵撫,卞三元重修,康熈十九年,賊又毀。二十三年,總督蔡毓榮、廵撫楊雍建等具題重建,極為壮觀,設土廵檢守之,今開辟新路驛站,俱設在毛口渡、○清鎮縣 鴨池河渡在城西北九十里,通黔西路、滴澄橋在城西五里、○安平縣銅鼓闗在城東五里、平壩闗在城東南十五里、沙子闗在城南十五里、楊家闗在城南三十五里、峽山闗在城西一里、虹橋在學宫前、紗㡌橋在東門外、洛陽橋在城東十五里。明百戶朱表建、葛花橋在南門外通南橋在城南三里,通滇大路。、廣濟橋在城西北十五里。明百戶朱表建。大水橋在北門外。喻家橋在沙作普濟橋在闗下堡、雙虹橋在車頭堡。安濟橋在羊塲河。

闗梁·平越府》

1
平越縣附郭、羊塲闗在城東二十里、武勝闗在城南二里,前臨江水,兩岸壁立,一線通行,天設險要、巖闗在城西南十三里、穀、芒闗在城西四十五里、七星闗在城北五里許、雞塲闗在城北二十里,打鐵闗在城東北五十里、葛公橋在城東五里,跨麻哈江。明萬厯間,郡人葛鏡建,屢為水決,三建乃成,縻金巨萬,悉罄家資,總督張鶴鳴礱碑,題「葛鏡橋」三字,記以詩文年。國朝康熙二年,為水所拆副使徐𢎞業重修九 ,建三元閣於橋北,廵撫佟鳯彩,復于兩岸修砌腰墻數十丈,以衛行者往來便之,通濟橋在城東十里、羊塲橋在城東二十里、楊老橋在城東三十里、湧雪橋在城南,潮音閣下、通逺橋在城南,明永樂間建、太平橋在城南三里、武勝橋在城西南五里、酉陽橋在城西南二十里、黃絲橋在城西南三十五里、可禹橋在城西五里,郡人劉﨣募建知府蔣應修為記、西門橋在城西門外、王公橋在城北三十里,地名牛塲,郡人王譏建、樊家橋在城東北五里。郡人樊都建、○黃平州。 𡽖隆橋在城北二十五里、十里闗在城東十里、馬宗嶺闗在城東二十五里、深溝闗在城北十里,重安江渡在城南三十里,江水深湍,當滇、黔孔道,昔係舟渡,往往有覆沒之患。徳國朝康熙十二年,布政使潘超先、按察使張文 、 糧驛叅議陳寳鑰捐建石橋,往來稱利涉焉,今毀仍用舟渡,白悠渡在城北三十里,為入川大道,水勢湍激,向無渡船,金國朝知州李延基、進士王橒、貢生王栻共捐 ,置田造船,行人利焉、彭家橋在城東,州人彭亨、衢建、陳家橋在城東,州人陳于震建、永安橋在城東十里,明洪武間建,通濟橋在城東二十里、靈泉橋在城南,㑹通橋在城西,原名古梁橋,傾國朝康熙二十七年水漲 ,壊今重建、百子橋在城北里許冷水溪無子者,架板為橋,輒生子,里人求嗣者争架之,因名、滄浪橋在城北、羅朗橋在城東北,國朝進士王橒捐金重建○甕安縣。 頭闗在城東南十五里、二闗在城東南二十五里、藍家闗在城東南四十里、孫家渡在城北五十里。 國朝康熙五十九年,知縣韓瑛捐造渡船、沙子橋在城南五里、長灘橋在城南八里、劉家橋在城南三十里、西門橋在城西里許、崖腳橋在城北五里、萬壽橋在城北十里猴塲在城北三十里○餘慶縣 頭闗在城南六十里,通甕安路、中闗在城西二十里、餘慶闗在城西南餘慶司、灰木闗在餘慶司、牛塲渡在城東門外、巖門渡在城西七十里烏江下流,為楚、蜀要津,每年官給工資修船。新村橋在城南十里、小烏江橋在城西北三十里○湄潭縣。 錫洛闗在城東四十里,渡上闗在城東南六十里三渡闗在城西五十五里、板角闗在城西北八十五里、青龍闗在城北一百二十里袁家渡在城南,為黔、蜀要津王囘渡在城南,與開州接境北門渡在城北,為龍、婺要路湄水橋在城南,邑人龔偉建。獺水橋在城北。都勻府。
2
都勻縣附郭、太平闗在城東六十里、威鎮闗在城西、石屏闗在城西、謫仙闗在城西龍山上,明主事張翀建、平定闗在城北、靖盜闗在城北、雞賈渡在城東四十里、木狫橋在城東十里、頭塘橋在城南十里、樂英橋在城西十里、楊道橋在城南三十里、承先橋在城南六十里,繼志橋在城南七十里,迎恩橋在城北縣,國朝康熙五十年,知 陳士昂建來逺橋在城北,平定橋在城北,明末圯。建國朝康熙三年重、○麻哈州惠民橋在城南、必撥橋在城北○獨山州。 雞公闗在城西南三十里,設有塘汛。鴨公闗在城東北五十里,即靖夷塘,與都勻縣連界。小河橋在城南二十里。龍寨橋在城南三十里。深河橋在塘東北二十里,生員蔡希端建。○清平縣 羅仲闗在城北二十里龍頭渡在城東六十里,為凱里要渡、岩頭渡在城東北三十里報㨗橋在城南門外、勇勝橋在城南三里,明知縣王傚建、萬潮橋在城南十里,邑人何起泰建、宗伯橋在城北門外,明尚書孫應鰲建、北門橋在城北二里、凱旋橋在城北三里○荔波縣。 上䝉石渡在城東五里,甲站渡在城東二十里,縣前渡城東南,舊係南闗外一里,山溪險惡,國朝康熙二十一年,知縣劉棻捐造渡船二隻,下䝉石渡在城南十里、巴灰渡在城南一百一十里、地鵝橋在城東三十里。巴乃埲水龍橋在城東六十里,丘賤埲茅灘橋。 水慶橋俱在城東七十五里𤝎𦍕里水圍橋在城北四十五里韋農埲

闗梁·鎮逺府》

1
鎮逺縣附郭鎮東闗在城東,明正徳八年建、石門闗在城東,舊名河闗、復古闗在城東三里,兩山對峙、焦溪闗在城東三十里、澑沙闗在城東四十里、梅溪闗在城東六十里、清浪闗在城東七十五里、雞鴨闗在城東八十里,鎮西闗在城西,明正徳八年建、思、南坡闗在城西三里、文徳闗在城西五里,舊名油榨闗、望雲闗在城西三十里,相見河東,其西為九曲闗、九曲闗在相見河西、瓮蓬河在城西五十里、鐵山闗在城東北一里、焦溪渡在城東六十里、下坪坡在城東九十里,水家灣渡在城西闗內、永安渡在城西沙灣造船以渡,平冒渡在城西三里、祝聖橋在府治前,明崇禎間,廵按劉士正捐金創建撫,國朝康熙二十七年,水溢,橋圯,總督范承勲廵 田雯、提督馬三竒及司道府公捐重修,雍正初年,又以水圯重修,迎仙橋在鎮東闗前、乾溪橋在城東十里、利涉橋在城東二十里、松溪橋在城西南三里、相見橋在城西二十里有大小二橋○施秉縣。 瀾橋闗在城西二十五里,知政橋在縣治前,跨虹橋在城東郭外勲。國朝康熙二十七年,水溢橋圯,總督范承 、廵撫田雯衞既齊、提督陳竒、布政使董安國及司道府公捐重修普慶橋在城東十里,建國朝康熙七年○天柱縣。 鸕鷀渡在城東四十里,江東渡在城東五十里、鑑水渡在城北門外、寳帶橋在城東五里,明知縣朱梓解銀帶以鎮橋,故名、社學橋在城東十里朱公祠前、逺口橋在城東三十里、紫雲橋在城北門外

闗梁·思南府》

1
安化縣附郭、太平闗在城東二里,明正徳五年,知府甯閱修,萬厯十二年,知府帥機重修,今圯、石峽闗在城東三十里,得勝闗在城南二里,明知府周舉修帥機重修、崇山闗在城南三十里、武勝闗在城西南二里,即小崖門山,明知府周舉修帥機重修、芙蓉闗在城西南三十里、永勝闗在城西一里,即大崖門山,明知府周舉建、日頭闗在城西三十里、鸚鵡闗在城西北三十里、麻海闗在城北二十里、徳江渡在城西南、塘頭渡在城西南四十里、掌溪渡在城南三十里,通濟橋在城內舊鼔樓街、鄉飲橋在城隍祠右,又名遷善橋、楊家橋在城內北街里人楊瓊建、李公橋在城東府,國朝康熙十二年,知 李敷治重修、永興橋在城東十里里,民謝天爵建、周道橋在城南門外、思濟橋在城南,郡人安康創建憲溪橋在城南三里土司李鉉建、天生橋在城南五十里,兩壁陡峻,一石橫亘、芭蕉溪橋在城南五十里、金盞橋在城西五里。明土司安繼爵建、廻龍橋在城西一百里、鸚鵡橋在城西北三十里,明郡人晏應魁募建、澄清橋在城北,明僉事髙任重建、晏家橋在城北半里、永鎮橋在城西一百二十里、路瀬橋在城北一百八十里。明崇禎間,郡人鄭汝、黔建、利涉橋在城東北五十里、○印江縣峩嶺闗在城東七里、犵狫闗在城東七十里、秀寳闗在城南三十里、七星橋在城北一百二十里、樂茂橋在縣治東,明知縣陳汝和建。 ,國朝順治十七年,知縣劉學瀚重建,康熙十一年,知縣蔣元㨗又重建,落木江橋在城東三十里、雙龍橋在城東六十里、澄清橋在城南門外,明知縣顔階建、南門橋在城南舊城東,知縣蔣元㨗改建今處、西門橋在城西、乾溪橋在城西北二十五里、板溪橋在城北三十里、安崖鋪橋在城西四十里、○婺川縣。 水雲闗在城東二十里、虎踞闗在城南五里、青崗闗在城西二十里、九杵闗在城西三十里,為通播要害處、飛鳯闗在城北、江城闗在城北五里、芭蕉闗在城北五里、濯水闗在城北一百里、倒羊江渡在城東五里、豐樂渡在城南四十里、隘溪渡在城東北五里、蕉巖渡在城東北十里、觀瀾橋在城東,明知縣蔡嵩建舊名薦橋、萬年橋、在城東。明知縣,鄭向陽建通逺橋在城東。明知縣傅洪建縣前橋在城南。明知縣陳維藩建、平津橋在城南門外,明萬厯間,知縣張任教建鎮南橋在城南六十里,為黔、蜀二省通衢。明知縣𫝊洪建聞弦橋在城西。明知縣,鄭向陽建甕溪橋在城東北二十五里龍登橋在城東北五十里。明知縣蔡嵩建甘腴橋在城東北六十里。明知縣王緯重修

闗梁·石阡府》

1
松明闗在城東、松坎闗在城南、鎮寧闗在城西,一名馬鬃嶺、武定闗在城北,一名白馬嶺、白巖江渡在城南十里、洋溪渡在城北十里、葛閃渡在城西一百二十里、迎恩橋在城南、文星橋在城北,明知縣郭元賓建永濟橋在城南六十里。明嘉靖間,僉事周以魯、副使華起直同建、○龍泉縣青龍闗在城北十五里、虎踞闗在城北三十里,林箐幽深,時有盜警,明萬厯間設哨兵防禦、桶口渡在城南一百二十里趙公橋在城北明知縣趙譔建、王公橋在城北二里,建國朝康熙十年

闗梁·思州府》

1
都哨闗在城東一里、清平闗在城南五里、盤山闗在城西二里,明知府蔡懋昭修天堂渡在城東十里田堘巖渡在城東八十里、洒溪渡在城東南里許羊坪渡在城南二十里平溪渡在城南四十里磨寨渡在城北五雲盤渡在城北五十里,爛縟河渡在城北九十里,通濟橋在城東五里、平壩渡在城東五里、大石橋在城東十五里田堧坪,明總兵石邦憲建、雲封橋在城南三里、木林橋在城南十五里轉水橋在城北五十里,地名虹霓圯於水。里民張應元等募修易,名惠濟○玉屏縣 平江三渡在城西太平哨、平溪渡在城北門外、黃榨渡在城東北五里、大屯渡在城東北三十里、文水橋在城東積善橋在城東二十里,明鄭東田募建鮎魚渡在城東三十里天星橋在城西二里野雞河上有七洞,為邑之勝觀、三家橋在城西五里,舊名單家橋。明謝誠謝魁、王耀建通河橋在城北,下河為泊舟聚貨之所向,有小江南之廣嗣橋在小北門外○青溪縣 雞鳴闗在城西五里,山巖險隘,下俯青江。橋口渡在城東門外仙人橋在城西二里。

闗梁·銅仁府》

1
銅仁縣附郭龍勢闗 石榴闗 施溪、樣頭闗俱在城東、倒馬闗。 清水、塘闗俱在城北雙江渡在城南,即大、小二江合流處。西門渡在城西壩黃渡在城西十里琴抱渡在城西十五里龍家渡在城西百里吳家渡在城西北三十里桃映渡在城西北六十里天生橋在城南二里廣濟橋在城北十五里舊橋圯。城守副將賀國賢重建。

闗梁·黎平府》

1
開泰縣附郭、甯溪闗在城東四十里、鐵爐闗在城東五十里,連湖廣靖州界,先年苖賊伏刼,設堡守禦、燕窩闗在城南,接粤西江邉,諸路洞苗出入,設哨防禦玉帶橋在城內,明崇禎十三年,總兵劉承印建、成徳橋在城北,頗壯麗、○永從縣福祿橋在城南門外、畫橋在城南一里,俗名花橋、神龍橋在城西南六沖寨,相𫝊有靈物潛藏於此,因名○錦屏縣 迎恩橋在城東通湖廣靖州、玉帶橋在城東一里,橋下之水自石榴山曲折而來,廽旋如帶。保泰橋在城東十里興隆橋在城東十五里龍潭橋在城南二里。

闗梁·大定府》

1
羿子闗在城東八十里、青龍闗在城南十里、那集闗在城南三十里、金魚闗在城西五里、銅闗在城西十里、樂聚闗在城西二十里、楊家闗在城北二里、大弄闗在城北十里、柯家闗在城北十五里,落折渡在城北二十里、陳恩橋在城東二十里、烏西橋在城南三十里,大渡橋在城南四十里,明萬厯間建、金魚橋在城西三里,下天生橋在城西八十里,岩髙百丈,橋洞恍如鑿成,上通行人北來之水,由總已河洑流五里,至橋洞口,西來之水,由鼠仲河流至橋洞口,二水共㑹,入洞出以列地方、上天生橋在城西一百四十里扒瓦汛界,橋濶數丈,較下天生橋,愈為險峻,上連馬鬃嶺,下接扒瓦,汛水自橋出入䑕仲河,㑹下天生橋、柯家橋在城北十五里、歸化橋在城北六十里、○平逺州。 楊家闗在城東五里、織金闗在城東十里,通省城及安平縣,為本州要隘、簸渡闗在城南九十里,通省城、鳯凰闗在城南三十里,通安順府及鎮寧州,穿洞闗在城南五十里,通安順府黒跨闗在城西一百八十里,通威寧木東者,及大定府髙崖數百丈,以木廂為路,僅可一人行,下有天生橋,如棧道之險、土地闗在城北十里,通黔西州、望城闗在城北十餘里,通大定府及威寧州、簸朶渡在城東一百里通省城,春夏水漲,難渡郵遞,每為覊遲、七伯房渡在城東九十里,通安平大路簸朶渡阻水,人往往繞道濟此、三岔渡在城南九十里,通安順府大道,接鎮寧州界、六歸渡在城北八十里,通威寧州大道,接大定府界、太平橋在城內橋石上,有天然太極圖、月華橋在城內十國朝順治 八年建橋成之日月,華普照故名、通濟橋在城內州人田明仁建、賓興橋在城東門外、觀音橋在城東十五里,州民馬世龍建、獅子橋在城東六十里,相𫝊居民,於上元節繡獅為戯,獲銀公修、積善橋在城東七十里,二坡苗民阿讓建、三元橋在城南六十里,州民馬世龍建,比古橋在城南七十里,通安順大道,舊為木橋,春夏水漲,輒漂去,行旅郵遞,每為阻滯,後官士兵民公捐,創建石橋、天生橋在城西百里外有三,一在納恩,一在黒胯,一在隴胯、麟趾橋在城北門外、髙家橋在城北三十里,創造最久、樂龍橋在城北七十里,大定通衢相𫝊建橋之先,有二龍逰戯於此、○黔西州化榨闗在城西六十里、六廣渡在城東六十里,通修文縣路把總、防守、鴨池渡在城東南五十里,通遵義入川要路,把總駐防、黃沙渡在城東北七十里,通修文縣路把總防守、西溪渡在城西北五十里,通大定府路千總駐防、沙溪渡在城北五十里,通遵義入川要路,把總駐防、東門橋在城東、烏慶水橋在城東南。 國朝康熙間,原任樂昌令任衡建,未幾壊知州,鮑尚忠復捐助修之、南門橋在城南、朶泥橋在城南、西門橋在城西、沙壩、河橋在城西、下洪橋在城西、西溪橋在城西、新塲橋在城西北,皮工、袁成祿創建兩遭水圯,袁力竭,任衡成之渭河橋在城北○威寧州。 佗闗在城東、梅子闗在城東,可渡闗在城東南有千丈巖,即桃花溪之東壁、雲闗在城西北倘塘站、通濟橋在城東南一里、六道橋在城東南四里,可渡橋在城東南九十里可渡河上,舊為木橋,改國朝康熙三十年,總督范承勲及滇、黔各官 建石橋,有碑記,雍正十二年重修、石河橋在城西四十五里、天生橋在城西五甸站東,峻岸間,有石梁,懸亙髙十餘丈,長里許,僅容一人,須魚貫而進,往來相值則不得前,行者每舉烟以示○畢節縣。 木稀闗在城東三十里、七星闗在城西八十里七星山,漢諸葛武侯祀七星處、北鎮闗在城北二里、永清橋在城內、東門橋在城東闗內、濟川橋城東五里、威鎮橋在城東十里,俗名觀音橋、文津橋在城東三十里、桂香橋在城南門外、五龍橋在城南一里修建,以鎻水口,聚奎橋在城南三里、阜安橋在城南五里、通津橋在城西五里、豐樂橋在城西十里、七星橋在城西八十里。總兵官唐希順修、小天生橋在城西六十里、大天生橋在城西北八十里。

闗梁·南籠府》

1
石門闗在城南二十里,通廣西大道,有弁兵駐防、天生橋在城東一里,兩巖相連,下空丈餘,上髙數丈,路由橋上過、化龍橋在城北里許
2
〇永豐州 披呈箐闗在城東十里箐,深路,狭為州之阨隘者黨闗在城西南二十里山髙路險、花江巖闗在城北九十里,山髙路險、石𡉫闗在城北一百四十里,路亦險隘、打拱橋在城東羅斛州判地、桑郎橋在羅斛木橋有十八節,長十餘丈、髙𥔌橋在城北三十里者相橋在城北三十里
3
〇普安州。 芭蕉闗在城東八十里、安籠箐闗在城東南三百四十里,分水嶺闗在城西一百一十里,深溪河橋在城東百餘里、南板橋在城南十里、澄源橋在城北門外、黄平、花橋在城北四十里、灰窯坡橋在城北五十里,庚戌橋在城北六十里,兩崖壁立,水勢澎湃,纍石為橋,如履平地戍。國朝雍正八年,總督鄂爾泰建有碑記,橋以庚 年成,故名木朗橋在城北九十里
4
〇普安縣。 堅固闗在城西北,列當驛,新開入滇大道。芭蕉闗在城北十里、大河橋在城東北四十里,即江西坡橋
5
〇安南縣 海馬闗在城東十二里兩山之凹,廣止尋丈,舊有閣跨於其上,閣下僅容一騎往來老鴉闗在城南里許,入滇舊路,兩崖之間,最為扼要、鳥鳴闗在城西二里,阿黒河橋在城東二十餘里、西坡河橋在城西南三十里,係滇黔要津,東西兩岸,俱有髙崖,為安南、普安兩縣属之分界

闗梁·遵義府》

1
遵義縣附郭、板角闗在城東八十里,山勢險峻三渡闗在城東一百一十里鎮南闗在城南八十里、老君闗在城南八十里、小洪闗在城南八十里、合口闗在城南一百二十里、烏江闗在城西南八十里烏江旁,明洪武間建、黒水闗在城西八十里、大洪闗在城西八十里、木來闗在城西一百六十里、崖門闗在城北一百里、太平闗在城北一百里、合口渡在城東八十里、長灘渡在城東八十里、黃灘渡在城東八十里、茶山渡在城南一百里、烏江渡在城西南一百里、米梁渡在城北一百八十里、吳公橋在城東門外,舊制橋平水面,國朝康熙六年,水漲傾圮,總兵吳之茂改修髙數尺、趙公橋在城東門外,光國朝知府趙榮、知縣丘紀捐建有碑記、巨濟橋在城東,元大徳中建,通逺橋在城東三里,旁有峭壁,髙數仞,天國朝總兵侯國弼鐫有「 子萬年」四字、普濟橋在城東五里、鐵鎻橋在城東三十里、長灘橋在城東三十五里、清水橋在城東四十里,兩岸如削、緑塘橋在城東六十里、太平橋在城南二里、觀音橋在城西北五十里、後川橋在城北三里,亦名髙橋,有仙蹟、㑹川橋在城北五里,又名新橋、通濟橋在城北三十里、大板橋在城北七十里、小板橋在城北八十里、○正安州、白巖闗在城西二百八十里、老鷹闗在城北十五里、青巖闗在城北一百二十里、潏源渡在城東一百里、米糧渡在城南五里、趙北渡在城北一百二十里、甘溪橋在城東八十里、鴻濟橋在城西門外、永安橋在城北五○桐梓縣。 婁山闗在城南二十五里,萬峯插天,中通一線,與遵義分界、張九闗在城東北二十里、石壺闗在城東北三十里、孫公橋在城東半里,明萬厯間,知府孫敏政建、天橋在城東五里魁巖山後,髙百餘丈、蒙渡橋在城北九十里,舊𫝊即漢。唐䝉𤼵卒治道處,為黔蜀要道,昔無橋 ,國朝康熙五十七年,知府趙光榮捐俸建石橋,因名趙公普渡橋。○綏陽縣 九杼闗在城東三十里、石夘闗在城東三十五里、苦竹闗在城東九十里,與湄潭縣分界處、板閣闗在城南七十里、朗山闗在城西二十五里通郡城桐梓、桑木闗在城東北二十里,通正安州、龍洞闗在城東北一百里、長灘渡在城西通郡城,召國朝康熙間,典史詹瑛捐置渡田 ,募渡夫,刻碑署內、渡頭河渡在城北,有官船濟渡、小溪橋在城南六里,通傘水、永濟橋在城西十五里,通遵義、馬桑、木橋在城西螺水中,一大木横水,面圍四尺五寸,不知其自来水漂,亦不動相𫝊,昔有欲伐之者,方舉斧雷電怱作,至今斧跡尚存。○仁懐縣 葫蘆闗在舊城南五十里、中箐闗在舊城西八十里、金沙渡在舊城北六十里官渡在舊城北一百二十里,舊城北門外,通四川合江縣界、黄葛橋在舊城北手爬崖側,明知縣王用所創建、永安橋在舊城內西街、鎮江橋在舊城內、玉泉橋在新城西鹽津河

郵𫝊》

1
自省城下至玉屏縣,共一十二驛,自省城上至亦資孔共一十二驛。按貴州通省各驛,於順治十五年原設二十四驛,每驛額設官馬五十匹,馬夫二十五名,一切馬價、草料、藥餌、腳澁、鞍屉、馬夫、工食及差使供給,俱於馬舘秋糧內動支。康熙二十四年,廵撫慕天顔、題將、龍里等驛,裁去馬五匹、馬夫二名,惟皇華驛以在省㑹仍舊。雍正五年,増𨽻玉屏、青溪二驛。原照楚例,額馬五十匹,馬夫二十五名。歸、黔後亦照黔例裁減畫一。七年,總督鄂爾泰、廵撫張廣泗題請開路改站,將上逰舊設之盤,江江、西坡二驛裁去,以闗嶺、查城尾灑新興、軟橋、湘、滿六驛,改設為新路之坡,貢郎岱列當礶子窑、楊松劉官屯六驛。九年,又
2
題改下㳺新路,裁去黃絲一驛,將平越驛移於酉陽塘,將黃絲驛之馬匹丞役移於上㳺新路之毛口河為腰站,仍共二十四驛。皇華一驛,每季補馬八匹,通省各驛每季補馬七匹,每匹原定價銀二十九兩五錢五分,雍正三年,署廵撫石禮哈題請驛馬,照雲南、廣西例,每匹價銀二十二兩,向例亦於馬價內每匹扣存銀一兩七錢一分五釐一毫,作奏銷賫奏等項公費。雍正六年,經署廵撫祖秉圭題請歸公,今每補馬一匹,准報銷銀二十兩二錢二 分零,遇閏按月加增。又原設大驛,每年有差員供題應銀九十六兩,六年 ,請裁去。皇華驛驛費每年共銀二百三十八兩七錢一分,馬夫二十五名,銀一百四十四兩,食米七十二石,馬料穀七百二十石,折米三百六十石,每年補馬三十二匹,共價銀六百四十七兩一錢九分,遇閏加増小建扣,除龍里等各驛驛費二百一十六兩四錢七分,馬夫二十三名,銀一百三十二兩四錢八分,食米六十六石二斗四升,馬料穀六百四十八石,折米三百二十四石,每年補馬二十八匹,共銀五百六十六兩二錢九分,遇閏加増小建扣除。乾隆二年,總督張廣泗。
3
題請比照雲南省馬數増,添貴筑首邑馬十匹、馬夫五名,其餘各驛各増馬五匹、馬夫二名,每馬一匹,日支豆草銀五分,料穀,停其支領,每馬夫一名,日支工食銀四分,糧米亦停其支領。
4
自省城下至玉屏縣共十站,自省城上至亦資孔共十站按貴州通省各站,明時俱以衞所站軍扛抬。國朝順治十五年,用州縣恊夫運送餉鞘。康熙八年,總督甘文焜
5
題請禁用恊夫奉」。
6
㫖永行禁止,令每站僱募長夫一百名,應差每夫日支銀一分五釐、米一升,每年共支銷銀五百四十兩,小盡不扣,遇閏加増米三百六十石,小盡扣除,遇閏増給通行各站勒石,垂久十九年,因恢復,遞運浩繁,仍用恊夫。二十四年,廵撫慕天顔,復題請禁用又奉。
7
㫖永行禁革,每站仍僱長夫一百名,應差如前。核定每夫日支工食銀一分二釐、米八合,每年每站開銷銀四百三十二兩、米二百八十八石,遇閏加増銀三十六兩、米二十四石。乾隆二年,總督張廣泗題請每站夫一名,日給銀四分糧米,停其支領舖。
8
按貴州通省舖兵,共計原額五百零六名,専供遞送公文。
9
國朝順治十五年,定每名日支食米一升。康熙九年,廵撫佟鳯彩疏,請照他省事例,每名日増給銀二分。十九年,恢復後,每名定為日支米一升、銀一分,遇閏加増小盡截扣,永為定制。雍正五年,總督鄂爾泰
10
題増思州、黎平府各屬縣,添設鋪兵五十名,雍正十二年,廵撫元展成。
11
題改黎平府屬之天柱縣,隸鎮逺府,鋪兵二十一名亦改撥。雍正七年,廵撫張廣泗。
12
題増南籠府鋪兵三十名。乾隆三年,總督張廣泗題請通省偏僻未設鋪兵之廣順州等各府州縣,共添設鋪兵三百一十八名,古州等處設立鋪兵三百九十四名,通省共一千二百九十八名,仍照舊例,每名日給銀一分、米一升。

郵𫝊·貴陽府》

1
皇華驛在省城上至清鎮四十五里,下至龍里五十里,舊設驛丞一員,管理後裁,以貴州衞守備、管理縣。國朝康熙二十六年改衞設縣,以新貴、貴筑兩 分半管理。三十三年裁新貴縣,併貴筑縣管理。龍里驛在龍里縣上,至省城五十里,下至新添六十里。本縣知縣管理。新添驛在貴定縣上至龍里六十里,下至酉陽五十里,本縣知縣管理。皇華站在省城內貴筑縣知縣管理。龍里站、在龍里縣,本縣知縣管理。新添站在貴定縣,本縣知縣管理。
2
廣順在城鋪舖兵二名。牛丫、營鋪,舖兵二名。朱槽堡鋪舖兵二名。楊栁哨舖,舖兵二名。四寨河舖舖兵二名。吳超舖,舖兵二名。石板哨舖,舖兵二名。濫泥溝舖,舖兵二名。太子橋鋪,鋪兵二名以上九鋪,乾隆三年新設廣順州,知州管理。阿江鋪,舖兵四名。湯粑舖舖兵四名。龍洞鋪舖兵二名。畢舖、哨舖,舖兵四名。老鴉闗舖,舖兵二名。毛栗舖,舖兵二名。斑竹薗鋪,舖兵二名。以上七鋪係原設。青岩舖,舖兵二名。楊栁井舖,舖兵二名。大水溝舖,舖兵二名。以上三舖,乾隆三年添設,俱屬貴筑縣,知縣管理。谷腳舖舖兵四名。髙寨鋪,舖兵四名。龍里、城鋪、舖兵四名。麻子舖、舖兵二名。隴聳鋪,舖兵四名。以上五鋪,龍里縣知縣管理。新添城鋪鋪兵五名。乾溪鋪鋪兵四名。甕城鋪鋪兵四名。新安鋪舖兵四名。巖頭舖、舖兵四名。以上五鋪,貴定縣知縣管理。扎佐鋪、舖兵二名。落邦舖,舖兵二名。蘿葡洞舖兵二名。熄烽鋪,舖兵二名。黒神廟鋪,舖兵二名。三腳山鋪,舖兵二名以上六舖,乾隆三年,新設修文縣知縣管理。安順府。
3
普利驛在府城內,上至鎮寧五十里,下至安平六十里,向係安順府管理。 國朝康熙四十一年,廵撫王燕管題歸普定縣知縣 理威清驛。在清鎮縣上,至安平五十五里,下至貴筑四十五里。本縣知縣管理。平壩驛在安平縣,上至普定六十里,下至清鎮五十五里,本縣知縣管理。安莊驛在鎮寧州,上至坡貢五十里,下至普利五十里,本州知州管理坡貢驛:在坡貢上至郎岱四十五里,下至鎮寧五十里,以闗嶺驛驛丞加廵檢銜,移駐管理。郎岱驛:在郎岱上至毛口三十二里,下至坡貢四十五里,郎岱同知管理。毛口驛:在西林渡腰站上,至列當三十三里,下至郎岱三十二里,以黃絲驛驛丞加巡檢銜,移駐管理。普定站、在普定縣,本縣知縣管理。威清站、在清鎮縣,本縣知縣管理。沙作站、在安平縣,本縣知縣管理安莊站、在鎮寧州,本州知州管理坡貢站、在坡貢坡貢驛丞管理。郎岱站、在郎岱郎岱,同知管理。普定在城鋪舖兵五名。羅徳舖、舖兵四名。阿若鋪鋪兵四名。楊家橋鋪舖兵四名。馬塲鋪舖兵四名。龍井鋪鋪兵四名以上六舖,普定縣知縣管理。清鎮在城鋪,舖兵,五名。髙樹鋪、舖兵四名。六寨鋪,鋪兵四名。澄鋪舖兵四名。狗塲鋪、舖兵四名。鎮夷舖,舖兵四名。以上六舖清鎮縣知縣管理。安平在城鋪,舖兵,五名。界首舖舖兵四名。沙作舖舖兵四名。龍窩鋪舖兵四名。飯隴鋪,舖兵四名。以上五舖,安平縣知縣管理。納吉鋪鋪兵,四名。阿橋鋪鋪兵四名。白水鋪舖兵四名。龍潭鋪鋪兵四名。翻花鋪舖兵四名以上五舖鎮,寧州知州管理。打鐵闗舖舖兵四名。拉邦鋪鋪兵四名。那當舖,舖兵四名。以上三舖,郎岱同知管理。坡貢鋪舖兵四名。坡頭鋪舖兵四名。頂効舖,舖兵五名。阿樂鋪舖兵四名。郎岱鋪,舖兵四名。以上五舖,係永寧州知州管理。

郵𫝊·平越府》

1
酉陽驛在酉陽,即平越移駐,上至貴定五十里,下至楊老四十里平越縣知縣管理楊老驛,在楊老腰站上,至酉陽四十里,下至清平三十里,初以平越衞經歴管理。 國朝康熙十二年,設驛丞管理。興隆驛在黄平州,上至重安江三十里,下至施秉五十里。初以興隆衛守備管理後裁衞歸黃平州,知州管理。重安江驛在重安江腰站,廵國朝康熙十年撫佟鳯彩興題設,上至清平三十里,下至興隆三十里,初以 隆衞經厯管理。康熙十二年設驛丞管理。
2
酉陽站、在酉陽平越縣知縣管理、興隆站、在黄平州,本州知州管理城南鋪、舖兵三名。谷子舖、舖兵二名。、酉陽舖、舖兵四名。、黃絲鋪、舖兵,四名。冷溪鋪鋪兵四名。三郎鋪鋪兵二名。羊塲舖舖兵二名。楊老鋪舖兵四名。黃花舖、舖兵二名。清水鋪、舖兵二名。以上二舖,雍正干三年抽撥添設。阿里保舖舖兵二名,乾隆三年添設以上十一鋪,平越縣知縣管理。興隆在城舖舖兵二名。波洞鋪舖兵二名。上塘鋪、鋪兵二名。翁埋舖、舖兵二名。鐵闗鋪、舖兵二名。地送鋪,舖兵二名。小黎鋪、舖兵二名。龍洞舖、舖兵二名。碗水鋪,鋪兵二名。黃平、新城鋪、鋪兵四名。黃猴舖、舖兵四名。周洞舖,舖兵四名。對江舖,舖兵四名。羅仲鋪鋪兵四名。十里鋪,舖兵四名。坡舖,舖兵四名。長冲舖,舖兵四名。大翁舖、舖兵二名。以上十八舖。黄平州知州管理。牛塲舖,舖兵一名。梭羅舖,舖兵一名。城南舖,舖兵一名。巖丫舖,舖兵一名以上四鋪,甕安縣知縣管理。餘慶在城舖舖兵二名。新村鋪舖兵二名,以上二舖,乾隆三年新設餘慶縣,知縣管理。湄潭在城鋪舖兵二名。髙抬舖、舖兵二名。白岩壩鋪鋪兵二名。袁家渡鋪鋪兵二名。以上四鋪。乾隆三年新設湄潭縣知縣管理。

郵𫝊·都勻府》

1
清平驛在清平縣城上,至楊老三十里,下至重安江三十里,清平縣知縣管理清平站、在清平本縣,知縣管理在城舖,舖兵三名。五家舖、舖兵二名。大河鋪、舖兵二名。禪林鋪鋪兵二名。麥沖舖、舖兵二名。黃梁鋪、舖兵二名。五里鋪,舖兵二名。橋頭舖、舖兵二名。文徳鋪、舖兵二名。蛇塲舖,舖兵二名。髙梘舖,舖兵二名。以上十一鋪,都勻縣知縣管理。清平在城鋪,舖兵五名。洛邦鋪舖兵四名。蠟梅鋪舖兵四名。洛登鋪、舖兵四名。以上四舖,清平縣知縣管理。縣前鋪鋪兵,二名。喇皆鋪,鋪兵二名。水岩鋪舖兵二名。水浪鋪舖兵二名。巴灰鋪舖兵二名。董界鋪,舖兵二名。以上六舖,荔波縣知縣管理。凱里在城鋪,舖兵,六名。山舖舖兵四名。老董河鋪舖兵四名。木屐卡舖舖兵四名。掛丁鋪舖兵四名。開懐鋪,舖兵四名。牌落河鋪,舖兵四名。以上七舖,乾隆三年設立凱里縣丞管理。八寨在城鋪舖兵,六名。羊甲鋪舖兵四名。交梨舖、舖兵四名。羊芝舖、舖兵四名。三脚𡉫鋪、舖兵四名。龍井舖、舖兵四名。太平舖、舖兵四名。雞賈鋪、舖兵四名。多結舖,舖兵四名。牛角舖、舖兵四名。犵狫舖、舖兵四名。髙基鋪,舖兵四名以上十二鋪,乾隆三年設立八寨,同知管理。都江在城鋪,舖兵,六名。打孟鋪舖兵四名。拉攬鋪舖兵四名。打畧舖,舖兵,四名。栁疉鋪,舖兵四名。楊甕舖、舖兵四名。隴寨鋪舖兵四名。壩皆鋪,舖兵四名。以上八舖,乾隆三年設立都江,通判管理。丹江在城鋪舖兵四名。黃毛嶺舖,舖兵四名。烏疉鋪、舖兵四名。竹留鋪舖兵四名。雞講鋪,舖兵四名。控稗鋪鋪兵四名。牌養舖,舖兵四名以上七舖,乾隆三年安設丹江通判管理。

郵𫝊·鎮逺府》

1
鎮逺驛在府城內,上至施秉五十里,下至清溪五十里,原係鎮逺府知府管理。 國朝康熙四十一年,廵撫王燕歸鎮逺縣知縣管理。 、偏橋驛在施秉縣,上至黃平五十里,下至鎮逺五十里,初以偏橋衛守備管理後裁衞入施秉,專設驛丞管理, 國朝康熙五十三年,廵撫劉䕃,樞縣題裁驛丞歸施秉 知縣管理鎮逺站在府城內鎮逺縣知縣管理、偏橋站在施秉縣,本縣知縣管理、府前鋪舖兵五名、碗溪鋪舖兵四名、焦溪舖舖兵四名、小溪鋪舖兵四名、梅溪舖舖兵四名、白羊舖、舖兵四名以上六鋪,鎮逺縣知縣管理、司前鋪舖兵,六名、沿沙舖、舖兵五名、乾溪鋪舖兵,五名谷定鋪、舖兵,三名。以上四舖施秉縣,知縣管理。、天柱縣前鋪舖兵,三名。、邦洞鋪,舖兵二名。執營鋪,舖兵二名、欵塲鋪,舖兵二名。、魁梅鋪鋪兵二名、六洞鋪、舖兵二名。、長安鋪、舖兵二名。、八弓鋪,舖兵二名。歸烏舖,舖兵二名。盤山鋪、舖兵二名。以上十舖,天柱縣知縣管理。台拱在城鋪,舖兵,六名。南市舖舖兵四名。咱鋪、舖兵四名。排畧舖,舖兵四名。稿貢鋪,舖兵四名。番招舖,舖兵四名以上六鋪,乾隆三年安設台拱,同知管理。清江在城舖,舖兵,六名。烏包鋪舖兵四名。者,磨鋪舖兵四名。那磨舖,舖兵四名。梁上鋪舖兵四名。東聳鋪舖兵四名。烏溜舖、舖兵四名。賴受鋪、舖兵四名。白索鋪舖兵四名。九丢鋪,舖兵四名。反擁舖,舖兵四名。栁拉舖,舖兵四名。雞寨鋪、舖兵四名。以上十三舖,乾隆三年安設清江,通判管理。

郵𫝊·思南府》

1
司前鋪,舖兵二名掌溪司舖舖兵二名。地施舖舖兵二名。天井舖,舖兵二名,以上四舖。思南府知府管理。安化縣前舖舖兵二名。仙人舖舖兵二名。鸚鵡舖、舖兵二名。板坪舖,舖兵二名。蛇盤舖,舖兵二名。松溪鋪、鋪兵二名以上六舖,安化縣知縣管理。印江縣前鋪,舖兵二名。纒溪舖,舖兵一名。涼水舖,舖兵一名以上三舖,印江縣知縣管理。婺川縣前鋪鋪兵二名。牛塘鋪、舖兵二名。豐樂鋪、鋪兵,二名。以上三舖婺川縣知縣管理。

郵𫝊·石阡府》

1
鐵厰鋪鋪兵二名、板橋舖舖兵二名。以上二舖,乾隆三年,新設石阡府知府管理。龍泉縣前鋪舖兵二名。乾溪舖、舖兵二名。峯岩鋪舖兵二名。長林、壩鋪舖兵二名。桶口舖舖兵二名。、塘頭鋪舖兵二名,以上六鋪。乾隆三年,新設龍泉縣,知縣管理。

郵𫝊·思州府》

1
青溪驛在青溪縣,上至鎮逺五十里,下至玉屏五十里。青溪縣,知縣管理玉屏驛、在玉屏縣上,至青溪五十里,下至楚省晃州驛六十里玉屏縣,知縣管理、青溪站在青溪縣,本縣知縣管理、玉屏站、在玉屏縣,本縣知縣管理府前鋪鋪兵三名、羊坪鋪鋪兵五名、橋頭舖舖兵四名。三家橋鋪、舖兵三名。大魚塘鋪鋪兵三名。田溪坪鋪舖兵二名。以上六舖,思州府知府管理。東門舖舖兵三名。永充舖舖兵三名。以上二鋪,玉屏縣知縣管理。銅仁府。
2
省溪司舖舖兵,三名開添鋪舖兵二名逰魚舖,舖兵二名。提溪司舖,舖兵二名。苗望舖舖兵二名。烏羅司鋪舖兵二名。孟溪鋪舖兵二名。平頭、司鋪鋪兵二名。以上八舖,銅仁府知府管理。府前鋪鋪兵四名。壩、黃鋪舖兵二名。壩盤鋪舖兵二名。客寨鋪舖兵二名。桃映鋪、舖兵二名。以上五鋪,銅仁縣知縣管理。

郵𫝊·黎平府》

1
開泰縣前鋪舖兵,三名。羅團鋪、舖兵二名。下銅鼓鋪,舖兵二名。中黃舖,舖兵二名。頺寨鋪,舖兵二名。以上五鋪,開泰縣知縣管理。錦屏縣前鋪舖兵二名。秀洞舖舖兵二名。大腮鋪舖兵二名。亮江鋪,舖兵二名。黃少山鋪舖兵二名。醤堡鋪,舖兵二名。以上六舖錦屏縣知縣管理。永從在城鋪舖兵二名。潘老寨鋪,舖兵二名。上皮林舖舖兵二名。貫洞鋪,舖兵二名。朝里、寨鋪,舖兵二名。丙妹鋪,舖兵二名。溶洞鋪,鋪兵,二名。具洞舖,舖兵二名。蘇洞鋪舖兵二名以上九鋪,乾隆三年,新設永從縣,知縣管理。古州在城鋪舖兵,六名。日月寨鋪舖兵四名。樂鄉鋪舖兵四名。塘冷鋪兵四名。領賈舖,舖兵四名。寨、蒿鋪,舖兵四名。髙㜑鋪,舖兵四名。髙表鋪舖兵四名。色同鋪,舖兵四名。巨里鋪、舖兵四名。郎洞舖,舖兵四名。上江平宇鋪,舖兵四名。俾倍鋪,舖兵四名。髙舊鋪、舖兵四名。髙孖舖、舖兵四名。髙長舖、舖兵四名。定旦舖舖兵四名。革赦舖,舖兵四名。寨比鋪,舖兵四名。八開舖,舖兵四名。八舊舖,舖兵四名。蜡酉舖,舖兵四名。都江舖、舖兵四名。孟潘鋪鋪兵四名。下江蜡亮舖,舖兵四名。獨石舖,舖兵四名。八級舖,舖兵四名。𫝊洞舖、舖兵四名。停洞鋪,舖兵四名。冬孖鋪,舖兵四名。平江舖、舖兵四名。孖溫舖、舖兵四名。蘇洞舖、舖兵四名。蜡鵞舖舖兵四名。扒沙舖、舖兵四名。郎洞舖,舖兵四名。具洞舖,舖兵四名。恰里鋪舖兵四名。寨已舖舖兵四名。溶洞鋪舖兵四名。八孖鋪、鋪兵四名。以上四十一舖。乾隆三年,新設古州同知管理。

郵𫝊·大定府》

1
乾堰鋪、舖兵二名。箥籮箐鋪舖兵二名。、烏西舖舖兵二名。、羊場鋪鋪兵二名。路穿岩鋪,舖兵二名。九里箐舖,舖兵二名。本城㡳塘鋪舖兵二名。閣鴉鋪舖兵二名。落腳河鋪,舖兵二名。雙山鋪、舖兵二名。沙子鋪舖兵二名。歸化舖舖兵二名。梨樹坪鋪舖兵二名。穿心鋪鋪兵二名。比渡坡鋪舖兵二名。青岡鋪、舖兵二名。六歸河舖,舖兵二名以上十七鋪,乾隆三年新設大定府,知府管理。頭塘鋪、舖兵二名。二塘鋪,舖兵二名。則溪鋪舖兵二名。猓龍鋪舖兵二名。頭塘鋪、舖兵二名。古牛口鋪舖兵二名。新塘鋪舖兵二名。鳯凰山舖舖兵二名。猪塲鋪,舖兵二名。穿洞鋪,舖兵二名。熊家塲鋪舖兵二名以上十一舖。乾隆三年新設平逺縣,知縣管理。鴨池河舖,舖兵二名。濫泥溝舖,舖兵二名。四方井鋪舖兵二名。椌桐樹鋪,舖兵二名。打鼓寨鋪,舖兵二名。黔西在城鋪舖兵二名。那壩舖、舖兵二名。新舖、舖兵二名。松樹溝舖,舖兵二名。西溪鋪鋪兵二名以上十舖,乾隆三年新設黔西州,知州管理。黒章舖,舖兵二名。水塘鋪、舖兵二名。水漕舖舖兵二名。蓮花鋪,舖兵二名。青石鋪,舖兵二名。四舖舖兵二名。二舖,舖兵二名。威寧在城鋪,舖兵二名。十里鋪,舖兵二名。腰站鋪,舖兵二名。箐頭舖,舖兵二名。站頂舖,舖兵二名。以上十二舖係原設。頭鋪,舖兵二名。二舖舖兵四名。四鋪舖兵四名。青石鋪,舖兵二名。水槽鋪,舖兵二名。冷水溝鋪舖兵二名。黒章舖,舖兵三名以上七舖,乾隆三年添設威寧州,知州管理。黃花鋪在畢節城內舖兵二名。頭舖、舖兵二名。二舖,舖兵二名。觀音舖,舖兵二名。迎賓舖,舖兵二名。木犀鋪,舖兵二名。孫家鋪,舖兵二名。小舖、舖兵二名。白岩鋪、舖兵二名。清水舖、舖兵二名。髙山舖、舖兵二名。赤水河舖舖兵二名。豐樂舖舖兵二名。長冲鋪鋪兵二名。鴉闗鋪鋪兵二名。髙山舖舖兵二名。撒喇舖,舖兵二名。喬坡鋪、舖兵二名。石虎鋪,舖兵二名。平山鋪舖兵二名。烏䝉鋪,鋪兵二名以上二十一鋪,畢節縣知縣管理。

郵𫝊·南籠府》

1
列當驛在列當上至礶子窑三十五里,下至毛口三十三里,以盤江驛驛丞加廵檢銜,移駐管理礶子窑驛。在礶子窑上至楊松三十三里,下至列當三十五里,以普安縣典史給以驛丞、鈐記移駐管理。楊松驛在楊松上至劉官屯三十四里,下至礶子窑三十三里,以江西坡驛丞加廵檢銜,移駐管理。劉官屯驛,在普安州北五里,上至亦資孔五十里,下至楊松三十四里,以軟橋驛驛丞加廵檢銜管理。亦資孔驛,在亦資孔上至滇省多羅驛六十里,下至劉官屯五十里,初以普安衞守備管理。 國朝康熙二十六年,裁衛設驛丞管理。列當站在列當安南縣知縣管理礶子窑站在礶子窑,普安縣知縣管理。劉官屯站,在劉官屯普安州知州管理。亦資孔站,在亦資孔普安州知州官理。南籠在城鋪舖兵,三名。壩、㺯舖,舖兵,三名。魯溝鋪舖兵,三名。阿捧鋪舖兵,三名。羊塲鋪、舖兵,三名。新城舖舖兵三名。髙五舖,舖兵,三名。排柵鋪,舖兵,三名。阿肩鋪,舖兵,三名。涼水井鋪,舖兵三名以上十舖,南籠府知府管理。安南在城鋪,舖兵二名。羊塲鋪舖兵四名。芭蕉鋪、舖兵四名。新興鋪舖兵四名。泥納鋪舖兵四名。阿肩鋪舖兵二名。馬塲鋪鋪兵二名。大田鋪、舖兵一名。列當舖,舖兵四名。拉貢舖舖兵四名。和塘鋪、舖兵四名以上係額設。烏鳴鋪、舖兵二名。蜡茄舖舖兵二名。五黃莊鋪,舖兵二名以上三舖,乾隆三年新設安南縣,知縣管理。板橋鋪,舖兵四名。革納舖,舖兵四名。軟橋舖舖兵四名。撒麻舖、舖兵四名。水塘鋪鋪兵四名。蒿子鋪、舖兵四名。海子舖、舖兵四名。大坡鋪,舖兵四名。蛾螂舖,舖兵四名。亦資孔鋪,舖兵二名。魯尾鋪、舖兵四名。以上十一舖。普安州知州管理。普安在城舖舖兵二名。梅子溝鋪舖兵二名,以上二鋪,乾隆三年新設普安縣,知縣管理。

郵𫝊·遵義府》

1
遵義、底塘鋪,舖兵二名土魚井舖舖兵二名。清溪鋪舖兵二名。忠荘鋪舖兵二名。、半邊、街鋪舖兵二名。養馬水舖舖兵二名。懶板橙鋪舖兵二名。董村鋪舖兵二名。新站舖舖兵二名螺螄、堰鋪舖兵二名刀靶水舖舖兵二名泥溝鋪鋪兵二名烏江鋪鋪兵二名。馬坎闗鋪、舖兵二名。八里水舖,舖兵二名。落民城舖,舖兵二名。金刀坑鋪,舖兵二名。鴨溪口舖,舖兵二名。白蜡坎舖舖兵二名。豐盛塲舖舖兵,二名。井壩鋪舖兵二名。石子舖、舖兵二名。蒙子喬鋪舖兵二名。排軍鋪,舖兵二名。雞喉、闗舖,舖兵二名。四渡站舖,舖兵二名。板橋鋪,舖兵二名。白石口舖,舖兵二名以上二十八鋪,乾隆三年新設遵義縣,知縣管理。牛角、巷鋪舖兵二名。大坎場舖舖兵二名。李子凹鋪舖兵二名。蒲桃、丫鋪,舖兵二名。米糧渡鋪,舖兵二名。川洞鋪舖兵二名。牛渡壩舖舖兵二名。紅花舖,舖兵二名。水麻溪舖,舖兵二名。土坪舖舖兵二名。闗渡河舖舖兵二名以上十一鋪,乾隆三年新設正安州,知州管理。中堡鋪舖兵二名。黃魚、礄舖,舖兵二名。牛心山鋪舖兵二名。永興塲舖舖兵二名。朗山闗鋪舖兵二名。金雞、荘鋪舖兵二名。長灘鋪,舖兵二名。桑木壩舖,舖兵二名。大闗舖,舖兵二名。渡頭河舖,舖兵二名。旺草塲鋪,舖兵二名。石卵闗舖,舖兵二名。毛家舖,舖兵二名。龍洞、闗舖,舖兵二名。長磏舖舖兵二名。五里坎舖,舖兵二名以上十六舖,乾隆三年新設綏陽縣,知縣管理。仁懐在城鋪,舖兵二名。生界舖,舖兵二名。騾子塲舖,舖兵二名。大毛坡鋪,舖兵二名。井壩鋪舖兵二名,以上五鋪,乾隆三年,新設仁懐縣知縣管理。
2
貴州通志卷六
URN: ctp:ws925421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