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欽定四庫全書 |
2 | 御定佩文齊書畫譜》卷六十二 |
3 | 歴代無名氏書四 |
4 | 魏 |
5 | 孔廟碑 |
6 | 魏黃初二年,文帝令郡國修起孔子舊廟,置百戶吏。卒廟有夫子像,列二弟子執巻,立侍穆穆有詢仰之容。漢、魏以來,列七碑,二碑無字。《封孔羨碑》: |
7 | 《魏志》:文帝以黃初二年正月,下詔,以孔羨為宗聖侯,及令魯郡修起舊廟。今以碑考之,乃黃初元年,當以碑為正。 |
8 | 八分書黃初元年,今在曲阜縣孔子廟中,後人刻其下曰「陳思王」,曹植辭。梁鵠書,繆也。。《橫海將軍章陵太守呂君碑》。 |
9 | 呂君名字皆刓剝,以黃初二年卒。魏隸之佳者惟鍾、梁之碑四,若范式碑則又次之。此刻差勝賈逵、劉熹爾姑存之。 |
10 | 下豫州刺史修《老子廟詔》。 |
11 | 黃初三年 |
12 | 大嚮記殘碑 |
13 | 此碑二百餘字,損者四之一,所存之文,殆不可曉,獨有「黃初三年字。其書法魏受禪相近新野侯碑》。 |
14 | 黃初七年 |
15 | 典論刻石 |
16 | 文帝作《典論》,明帝立詔三公曰:「先帝昔著《典論》不朽之格,言其刻石於廟門之外,及太廟與石經,並以永示來世典。論石在太學者,尚存廟門外無之。晉初受禪,即用魏廟移。此石於太學,非兩處立也」。 |
17 | 豫州刺史賈逵碑。 |
18 | 賈逵為豫州刺史,吏民追思之,為刻石立祠青龍中。帝東征,乘輦入逵祠,詔曰:「昨見賈逵碑像,見之愴然」。 |
19 | 范式碑 |
20 | 在濟州,漢獨行𫝊范式字巨卿,或云蔡邕《書法書要録》,唐李嗣真作。《書品》云:蔡君諸體,惟范巨卿碑《風華》,豔麗古今,冠絶隸釋》,詆之以為藻鑑之繆。《金石録》云:以碑考之,乃魏青龍三年立,非邕書也。《黄權碑》。 |
21 | 預山南有魏車騎將軍黃權,夫妻二冡,其冡前有四碑。其二,魏明帝立二是,其子及臣吏所樹者。《葉公廟碑》: |
22 | 葉公有公子髙諸梁碑,令長汝南陳晞,以魏正始元年立。。 |
23 | 劉盆碑 |
24 | 正始二年 |
25 | 《太僕荀君碑》。 |
26 | 碑已殘缺,正始五年夏六月立,其名字鄉里磨滅不可考 |
27 | 三體石經左傳遺字 |
28 | 正始年在西安府學,南郡太守卞統碑。 |
29 | 碑在今曹州宛句縣。嘉平二年十一月太妃郭氏碑》 |
30 | 正元二年,在西京。 |
31 | 襄州刺史劉君碑 |
32 | 正元三年有碑隂。 |
33 | 孫炎碑 |
34 | 甘露五年,在淄州。 |
35 | 曹仁記《水碑》 |
36 | 魯城南有曹仁,記《漢水溢碑曹真祠堂刻石。 |
37 | 曹真祠堂,在北邙山,刋石既精,書亦甚工《虞歆碑》: |
38 | 虞歆,字文肅,歴郡守,節操髙厲。魏曹植為東阿王,東阿先有三十碑銘,多非實植,皆毀除之,以歆碑,不虛獨全焉。 |
39 | 徐庶碑 |
40 | 彭城內。有魏中郎徐庶碑《張詹碑》。 |
41 | 冠軍縣有魏征南軍司張詹墓墓有碑。劉熹《學生冡碑》碑在襄州穀城縣界中。《圖經》云:學生冡在縣東北。《水經注》云:魏濟南劉熹立碑,載生徒百餘人,其不終業而卒者葬於此,號學生冡。碑雖殘缺,熹與生徒名字尚可見 |
42 | 管寧碑 |
43 | 在密州。 |
44 | 《鍾繇碑》 |
45 | 在東京 |
46 | 征魯將軍、南州刺史王賢思碑 |
47 | 在東京 |
48 | 御史大夫袁渙碑。 |
49 | 在東京 |
50 | 《酸棗令母丘恱碑》。 |
51 | 在東京 |
52 | 隱士程沖墓碑 節婦白氏碑 |
53 | 在東京節婦白氏碑,沖妻也。晉咸熙中,建二碑同處。 |
54 | 三斷碑 |
55 | 《三斷碑》皆漫滅二碑,無字在西京《中山太守常通碑》。 |
56 | 在祁州 |
57 | 邴原碑 |
58 | 在莒州一,云在安丘羊續碑》。 |
59 | 在兖州府 |
60 | 車騎將軍穆祚碑》 |
61 | 隸書在介休縣 |
62 | 幷州刺史王恒碑。 |
63 | 隸書在州東南二里墓傍、武州山耿氏三冡誌。 |
64 | 在大同府,僅存銀青光祿昭勇數字。馮勍墓碑 |
65 | 在潞州府 |
66 | 陸嚴墓碑 |
67 | 在潞州府 |
68 | 太保任公神道 |
69 | 《太尉滿寵碑》 |
70 | 吳 |
71 | 大帝黃武二年,刻字。 |
72 | 在杭州栗山。 |
73 | 大帝碑 |
74 | 在湖州 |
75 | 思賢碑》 |
76 | 孫子墓在南郡永安中,太守夏侯嵩於墓邉立思賢碑。 |
77 | 《九真太守谷府君碑》 |
78 | 鳯皇元年無書撰人名氏六里山石刻 |
79 | 在海鹽天冊元年,旃蒙協洽之嵗,孟冬陽月日惟壬寅朔,石簣神遺忽自開發拾得青玉璽、蔣文呉直皇帝共三十八宇。 |
80 | 《國山碑》。孫皓天冊元年,禪於國山,改元天璽,因紀其所獲瑞物,刊石於山隂。 |
81 | 陽羨山《封禪碑》 |
82 | 吴志:天璽元年,吳興陽羨山有空石,長十餘丈,曰石室郡,表為瑞,遣兼司徒董朝兼太常周處封禪國山,大赦,改明年為天紀山,後有封禪碑,士人目曰「囤碑」,以其石圓八出如米廩云:「字畫竒古,嵗久多磨滅」。 |
83 | 陶基墓碑》 |
84 | 在當塗橫山。 |
85 | 征西將軍陸禕碑泰寧三年立,在秀州 |
86 | 蜀 |
87 | 諸葛亮紀功碑》 |
88 | 南寧夷叛史萬嵗擊破之,行數百里,見諸葛亮紀功碑,銘其背曰:「萬嵗,後勝我者過此」。姜維碑。 |
89 | 在南康軍吹角埧,今已磨滅」。晉 |
90 | 南鄉太守司馬整頌 |
91 | 整以魏咸熙二年為南鄉太守,泰始三年徙南陽,南鄉人為整建此碑此碑今在光化軍。泰始四年己巳,建書為隸,古氣質渾厚,與《鴻都石經》可一二挍也。 |
92 | 南鄉郡建國碑。 |
93 | 碑已斷裂,不完其額。《題南鄉郡建國之碑碑》有云:「河內司馬府君者,整也,嘗守是郡,自有碑。此碑既無建立年月,因附整碑之次《北嶽祠堂頌》。 |
94 | 泰始六年 |
95 | 《大長秋游君碑》 碑隂。 |
96 | 碑云:君諱述,字庶祖,咸寧中建。《興元新路記》 |
97 | 凡七十字,其刻曰「太康元年」。按其刻乃晉武平吳時,由此路耳 |
98 | 右軍將軍鄭烈碑 |
99 | 鄭君名烈,仕於晉初以太康二年八月卒,故吏申楊等立此碑,四年之七月也虞舜二妃碑》。 |
100 | 黃陵廟有斷碑,太康九年立太公呂望表。 |
101 | 八分書:太康十年三月今在汲縣西門太公廟。 |
102 | 䕶羌校尉彭祈碑 碑隂。 |
103 | 碑云:君諱祈,字子𤣥,隴西襄武人。太康十年三月卒,故吏刊石勒銘焉。西晉石刻見於今者絶少又多殘缺,此碑完好可喜 |
104 | 彭祈碑隂題名者凡三百十二人晉磚 |
105 | 在永康軍鉢盂泉,因墾地得一磚,上有太康年號。 |
106 | 《雲南太守碑》 |
107 | 碑文字殘闕不可考,最後題太熙元年正月上旬造。 |
108 | 司馬駿碑 |
109 | 司馬駿鎮闗中,善撫馭西土,百姓為之樹碑長者,見碑無不下拜。 |
110 | 《羊祜墮淚碑》 |
111 | 襄陽百姓於峴山祜平生游憩之所,建碑立廟,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預因名為《墮淚碑》。《唐彬碑》: |
112 | 唐彬為幽州,百姓追慕彬功,徳生為立碑作頌。 |
113 | 閻徳碑 |
114 | 唐彬初受學於東海閻徳,徳目彬有廊廟材,及彬官成而徳已卒,乃為之立碑,金鄉長薛君頌。 |
115 | 碑在今濟州云君諱頌字公謀,其他文字皆完好,驗其辭,蓋《縣長徳政頌雖無建立年月,而有「吳㓂燿威」之語,知其為晉碑也 |
116 | 《議郎陳先生碑 |
117 | 元康二年,在長葛。 |
118 | 太子詹事裴權碑。 |
119 | 元康九年,有碑隂在西京《裴權後碑》: |
120 | 有碑隂 |
121 | 光祿勲向凱碑 |
122 | 碑云君諱凱,字士伯,河內山陽人,元康九年四月卒。 |
123 | 鴻臚成公重墓刻 |
124 | 墓刻云:永平二年四月,恵帝時人也。陸喈碑。 |
125 | 碑以咸和七年立陸氏,有二碑,余皆有之。臯亭山馮氏井,古磚篆刻字。 |
126 | 磚凡八十四,其刻云,晉咸和八年十月丁丑朔,馮氏作 |
127 | 闗內侯廣昌長暨遜碑。 |
128 | 在餘杭縣西北三十里。遜字茂言,以孝行著聞。咸康五年,旌表門閭。咸和中,湖州刺史孔彭立 |
129 | 陶侃碑 |
130 | 咸和中,陶侃故吏刊石碑畫像於武昌西。 |
131 | 郭文碑 |
132 | 咸和中,立在杭州。 |
133 | 《谷昕墓碑》 |
134 | 在萊陽縣咸康五年孝婦嚴氏碣 |
135 | 在餘杭縣,咸康六年立《老父嚴氏碑》 |
136 | 咸熙五年,在杭州。 |
137 | 路君墓石闕文。 |
138 | 永和元年,在濟州。 |
139 | 公安縣《二聖記》 |
140 | 永和年間,王粲撰。 |
141 | 太山君改髙樓碑。 |
142 | 升平三年 |
143 | 石柱文 |
144 | 太元十八年,在劔州。 |
145 | 《夜郎太守母稚碑》。 |
146 | 隆安三年 |
147 | 《青山君神頌》 |
148 | 永安元年赤松子山石銘。 |
149 | 在富陽縣孫文度銘,僅有義熙八年三月壬寅朔,九日庚戌廬江縣清都鄉承貴里何秀之字景叔二十八字。 |
150 | 豐年碑 |
151 | 在重慶府江岸,謂之《義熙碑,每水落而碑出,則年豐人争,摹打數十年不一見《陸雲墓碑》。 |
152 | 陸雲門生故吏修墓立碑潘岳碑》: |
153 | 在東京 |
154 | 王戎碑 |
155 | 惟存數十字在西京 |
156 | 嘗見南朝王戎墓銘凡數百言,其首書晉司徒尚書令安豐元公之銘 |
157 | 《龔𤣥之碑 |
158 | 臨沅縣。南有晉徵士龔𤣥之《墓石銘》諸葛武侯故宅碣》。 |
159 | 在襄陽府晉李興撰。順陽王碑 |
160 | 在固王古城。 |
161 | 益州刺史羅君碑 |
162 | 在成都府 |
163 | 雲南太守段宗仲徳政碑。 |
164 | 在通泉縣叚宗仲墓下張麟夫人墓表 |
165 | 在敘州慶符縣 |
166 | 《謝太傅塘碑》 |
167 | 舊碑在謝公鄉,今在墨妙亭《右將軍曹橫墓碑》。 |
168 | 在晉陵縣東三十五里王祥墓碑 |
169 | 在江寧縣之城西南,何城寺之北,斷缺不全。 |
170 | 廬陵太守呂府君神道碑》 |
171 | 在溧陽縣 |
172 | 冠軍將軍史爽墓石柱刻。 |
173 | 在溧陽縣 |
174 | 《楊府君墓碑》 |
175 | 名亮,𢎞農人,為雍州刺史,有石碑二,一在泊山,一在河澗碑隂,各有巴蜀故吏姓名征南將軍胡奮碑。 |
176 | 在魯山 |
177 | 王右軍祠記 |
178 | 在戒珠寺 |
179 | 髙原碑 |
180 | 髙閭五:世祖原,晉安北將軍、上谷太守、闗中侯,有碑在薊中。 |
181 | 巴西太守盧茂碑 |
182 | 在綿州 |
183 | 紀穆侯碑 |
184 | 在建康府。 |
185 | 遂州刺史李豪碑 |
186 | 在綿州 |
187 | 陳夀墓碑 |
188 | 在果州。 |
189 | 西平將軍葛府君碑》。 |
190 | 在建康府。 |
191 | 周祚墓石柱》題 |
192 | 在單州。 |
193 | 司馬士㑹碑 |
194 | 在亳州。 |
195 | 魏興郡太守覃毅徳政碑》 |
196 | 在均州 |
197 | 張愷碑 |
198 | 在陜州 |
199 | 丁議碑 |
200 | 在南京 |
201 | 尉氏令,陳君單碑。 |
202 | 在長葛 |
203 | 邢邵碑 |
204 | 在兖州府 |
205 | 條令孔栩《清徳頌》。 |
206 | 在景州 |
207 | 思平縣侯竺使君碑》 |
208 | 在金陵鄉張陣湖。《桓溫墓碑》。 |
209 | 在太平府 |
210 | 榆次令茍藐碑 |
211 | 在榆次縣 |
212 | 大中大夫包府君神道碑《征虜將軍楊亮碑》 |
213 | 安邑令徐君碑 |
214 | 學生題名 |
215 | 《集古録》以為漢文翁學生,余獨疑其非是,蓋以為西漢時立,則字畫不類,以為東漢則東漢無二名者,以字畫驗之,疑其為晉以後人所立漢 |
216 | 司徒劉雄碑 |
217 | 劉元海,弟也碑》後題嘉平五年,嵗在乙亥,二月六日建 |
218 | 趙 |
219 | 浮圖澄造釋迦像碑》 |
220 | 唐封演聞見記》云:內丘孫西古中丘城寺有碑,後趙石勒光初五年立,史作佛圖碑碑,作浮圖」二字,音相近爾 |
221 | 《橫山李君神碑》 |
222 | 此碑及西門豹祠殿基記》並六年建《西門豹祠殿基記》。 |
223 | 記云:趙建武六年嵗在庚子,秋八月庚寅造。《程嬰墓碑》 |
224 | 在忻州,今殘缺。 |
225 | 《公孫杵臼墓碑》 |
226 | 在忻州 |
227 | 後秦 |
228 | 鄧艾廟碑》 |
229 | 鄄城南有魏使節、征南將軍、太尉、方城侯鄧艾廟。南有艾碑。秦建元十二年,廣武將軍、沇州刺史、闗內侯安定彭超立。 |
230 | 宋 |
231 | 武帝受命壇碑隂。 |
232 | 在安豐軍 |
233 | 武帝檄譙縱文。 |
234 | 顔有意書《成都學館廟堂記》云:石室北壁有晉義熙九年刺史朱齡石勒,宋髙祖檄譙縱文,其字磨滅,不可備識。 |
235 | 凌歊臺碑 |
236 | 孝武時,立唐李白,已不可讀王琳碑》。 |
237 | 宋元嘉顔延之為王琳碑石廬陵王銘 |
238 | 廬陵王銘敘述惟謹,微覺煩碎,然書畫簡古,為足貴也。 |
239 | 宗慤母夫人墓誌不著書,撰人名氏,有誌無銘,乃大明六年作。 |
240 | 羅含碑 |
241 | 在衡州 |
242 | 司空劉勔碑。 |
243 | 芍陂瀆東有東都街街之左道,北有宋、劉勔廟,宋元徽二年,建於東鄉。孝義里廟前有碑,是年碑功方創,齊永明元年方立。。 |
244 | 石帆銘 |
245 | 《鮑昭文 |
246 | 謝濤夫人王氏墓碑》 |
247 | 在應天府 |
248 | 齊 |
249 | 《芸亭碑》 |
250 | 在安福縣,永明二年立。其文磨滅石佛像銘。 |
251 | 永明六年,造在㑹稽石佛妙相寺《褚伯玉碑》: |
252 | 褚伯玉有隱操,齊髙帝勅於剡白石山立太平館以居之。孔珪嘗從伯玉受道法,為於館側立碑。 |
253 | 淮南王安碑 |
254 | 八公山上有淮南王劉安廟,安與八公登山白日昇天所昇之處,踐石皆陷,人馬跡存焉。廟前有碑。齊永明十年所建。 |
255 | 梁 |
256 | 太祖文皇帝神道碑 |
257 | 在丹徒縣之三城港,文帝陵下,《鎮江志》云歐公《集古録》以為宋文帝碑非是。宋文帝自葬蔣山,見沈約《宋書》,苐見此八字,與宋帝諡號偶同,遂指以為宋帝,不知梁武帝又追尊之號亦同《劉瓛碑》 |
258 | 天監元年,下詔為劉瓛立碑,諡曰貞簡先生。 |
259 | 闗內侯盛紹逺碑。 |
260 | 在餘杭縣西北進賢里,按古圖經,稱碑,刻云「天監二年,聚徒數百人以授業」。歿後,門人相與立碑以旌徳業」。 |
261 | 《秦柱山寺碑》 |
262 | 天監二年八月二十三日,樹今破碎失字,不知何人作 |
263 | 蕭秀《四碑》 |
264 | 安成康王秀卒。遊王門者,東海王僧繇、吳郡陸倕、彭城劉孝綽、河東裴子野各製其文,咸稱《實録》,《遂録四碑並建。 |
265 | 衡州刺史蘭欽徳碑。 |
266 | 在英徳府天監七年,立湘東王蕭繹文,其石斷裂,文字磨滅。 |
267 | 《檀溪寺禪房碑》 |
268 | 劉建之撰。沙門道安重建天監十一年立士林館碑 |
269 | 梁武帝於城西置士林館,虞茘乃制碑。奏上帝,命勒之於館。 |
270 | 廢汶陽觀碑 |
271 | 在逺安縣。大通五年,荊州刺史湘東王繹碑。 |
272 | 鍾山壙中銘 |
273 | 梁太常任昉,大同四年七月於鍾山壙中得銘,當時莫能辨者,因藏之,戒諸子曰:「世世以銘訪通人」。昉五世。孫升之寫以授郭欽說,欽說出使,得之於長樂驛,至敷水三十里,而悟升之服其智《石柱記》: |
274 | 大同七年,在光州普明寺,重立羊祜碑》。 |
275 | 梁大同十年,以舊碑殘缺,再書而刻之碑隂載其事貞白先生陶𢎞景碑。 |
276 | 蕭綸文分書在江陵府蕭懿墓碑。 |
277 | 簡文為太子時,撰書法,遒勁可愛智者法師碑》。 本生寺碑 |
278 | 在義烏縣梁太子綱文《麒麟碑》 |
279 | 梁簡文帝陵有麒麟碑,尚存招隱刹銘。 |
280 | 晉安王蕭綱撰。不著書人名氏。王後即位,為簡文帝碑,以普通三年立。 |
281 | 齊侍中尚書令巴東獻武公碑 |
282 | 普通三年,在應天府黃城村兖州刺史、史府君墓石柱刻。 |
283 | 在溧陽縣 |
284 | 《永陽昭王墓誌銘》 |
285 | 徐勉撰。在應天府《臨川清恵王神道碑》 |
286 | 在應天府北城鄉侍中吳平忠侯蕭公碑》。 |
287 | 在應天府花林村建安敏侯碑。 |
288 | 在應天府淳化鎮西永陽敬太妃墓銘。 |
289 | 徐勉立 |
290 | 項羽井銘》 |
291 | 石崇撰在邳州。 |
292 | 孝敬寺刹下銘,并發願文。 |
293 | 二碑並在真州靈巖山法義禪院《江淹碑》 |
294 | 在越州 |
295 | 《簡寂觀碑》 |
296 | 太子僕射沈璿撰。 |
297 | 陳 |
298 | 《善慧大寺碑》 |
299 | 《大建五年 |
300 | 善知闍黎碑。 |
301 | 《大建五年 |
302 | 恵集法師碑 |
303 | 《大建六年 |
304 | 蔡景歴碑 |
305 | 禎明二年,重贈景,歴侍中、中撫軍將軍,於墓所立碑 |
306 | 顧野王祠古碑 |
307 | 晉僧於水際得古斷碑云:「野王於此修輿地志,即今寶雲寺東 |
308 | 徐陵報徳寺塔銘》 |
309 | 在長興縣大雄寺 |
310 | 周𢎞報徳寺碑》 |
311 | 在長興縣大雄寺 |
312 | 孝義寺碑 |
313 | 徐陵撰。在卞山下,今在墨妙寺張慧湛《墓誌銘》:陳、隋之間,字書之法,極於精妙,自開皇仁夀而後至唐髙宗已前,碑碣所刻,往往不減歐、虞,而多不著名字,如鉗耳。君《清徳頌》,慧湛,陳人,至唐太宗時改葬。其銘刻字畫遒勁,有法玩之忘倦,惜乎不知何人書也。 |
314 | 後魏 |
315 | 《氷固堂碑》 |
316 | 方嶺上有文明太皇太后陵,陵之東北有髙祖陵,二陵之南有氷固,堂堂之內外四側結兩石扶帳,青石屏風,以文石為縁,並隱起忠孝之容,題刻「貞順之名,廟前鐫石為碑, |
317 | 諸岳廟碑》 |
318 | 始光二年,少室道士宼謙之議建大道塲、壇廟兼諸岳廟碑亦多所署立。 |
319 | 明元密皇后杜氏碑 |
320 | 真君元年,明元密皇后杜氏葬崞山,立寢廟於崞山,建碑頌徳。 |
321 | 盧魯元碑闕。 |
322 | 盧魯,元真君三年卒,帝甚惜之,葬於崞山,為建碑闕 |
323 | 廣徳殿碑 碑隂。 |
324 | 帝幸朔北,楊難當重譯拜闕陛見之,所故殿以廣徳為名,魏太平真君三年,刻石樹碑,勒宣時事碑,隂題宣成公李孝伯等從臣姓名大代修華嶽廟碑》。 |
325 | 興光二年三月甲午,立魏。自道武天興元年議定國號,羣臣欲稱代,道武不許,乃仍稱魏。今魏碑數數有之。崔浩碑。 |
326 | 興光二年,在華州。 |
327 | 中岳碑》 |
328 | 太安二年十二月有碑隂保大后碑》 |
329 | 和平元年,文成乳母常氏乳帝有劬勞保䕶之功,尊為保大后,葬磨笄山樹碑頌。《衞操碑》: |
330 | 衞操,字徳元,立碑於大邗城南,以頌功徳。皇興初,維州别駕叚榮於大䢴,掘得此碑文,《孔宣尼廟記》。 |
331 | 在今懐州界中,太和元年立其額又有延興四年太上皇帝祭孔子文者,孝文之父獻文帝也《文成太后碑》 |
332 | 太和五年,起作夀陵,刊石立碑,頌太后功徳,太后立文宣王廟於長安,又立思燕佛圖於龍城,皆刊石立碑。 |
333 | 造《三級浮圖碑。 |
334 | 孝文太和十二年七月孝文弔比干文 碑隂。 |
335 | 太和十八年十一月,車駕幸鄴。甲申,經比干之墓,親為弔文,樹碑而刊之。 |
336 | 比干碑隂,盡紀侍從、羣臣官爵姓名孝文北廵碑 |
337 | 碑云「太和二十一年修省方之典,北臨舊京碑無題首,故依本紀為北廵碑穆崇碑。 |
338 | 髙祖追崇勲,令著作郎韓顯宗與崇子真撰定碑文,建於白登山。 |
339 | 《祇洹碑》 |
340 | 平城東郭外,太和中閹人,宕昌公鉗耳處時立。祇洹舍扵東皋庭,中有祇洹碑碑,題大篆。韓麒麟碑》: |
341 | 歴城縣魏明寺中有魏公碑,太和中所造也。魏公曽令人遍録州界石碑,言此碑詞義最善,常藏一本於枕中,故家人名,此枕為麒麟函。韓公諱麒麟。。 |
342 | 太尉于烈碑 |
343 | 宣武景明四年四月 |
344 | 金鄉縣令,徐公碑。 |
345 | 景明中,立在濟州。 |
346 | 元成碑 |
347 | 正始五年,在祁州。 |
348 | 《石門銘 |
349 | 銘云:此門漢永平中所穿。自晉氏南遷,斯路廢矣。皇魏正始元年,刺史羊祠,開創舊路,永平二年正月畢功。 |
350 | 《瑶光寺碑》 |
351 | 宣武永平三年八 |
352 | 鄭羲碑 |
353 | 永平四年,碑在今萊州南山上,磨崖刻之」。蓋道昭為光州刺史,刻其父碑於兹山鄭羲上碑。 |
354 | 初,予為萊州,得羲碑於州之南山,其末云:「上碑在直南二十里,天柱山之陽,此下碑也。因遣人訪求在膠水縣界中,遂摸得之。其子道昭,永平中為光州刺史,為其父磨崖、石刻二碑焉。《張夫人墓誌。 |
355 | 延昌元年十月 |
356 | 車騎大將軍邢巒碑。 |
357 | 延昌三年十月 |
358 | 宣武皇帝御講碑。 |
359 | 延昌四年 |
360 | 王子晉碑 |
361 | 延昌四年十月立 |
362 | 淮陽太守梁峰碑延昌四年十月立。 |
363 | 齊兖二州刺史傅公碑 |
364 | 孝明熙平元年十二月立兖州刺史元匡碑》 |
365 | 熙平二年立 |
366 | 《劉使君《徳化頌》 碑隂。 |
367 | 熙平三年十一月建 |
368 | 叱閭神寶修《闕城銘》。 |
369 | 神龜元年,嵗次戊午,十一月,修治闕城,幷作館第,敬造《三級浮圖》 |
370 | 安東將軍孫君墓誌》其名字鄉里、年壽皆不載。《魏書》《儒林》𫝊有孫恵蔚所書事蹟,𫝊與誌皆合。 |
371 | 定州刺史崔亮頌 |
372 | 亮為定州,既去,郡人立碑頌徳。神龜二年,建兖州刺史賈司伯碑。 |
373 | 神龜二年在西京贈司空元暉碑。 |
374 | 碑云孝文時為主客郎中,神龜二年卒。 |
375 | 神龜造碑像記》 |
376 | 魏神龜三年立,此碑字畫時時遒勁。 |
377 | 磚浮圖,石蓋銘。 |
378 | 正書嵩山㑹善寺,掘地得此石,蓋銘曰:「神龜三年七月三日」,魏故太傅、侍中、太尉公世子元亶、元●奉為建七層磚浮圖一區,謹銘函,蓋今存寺中」。 |
379 | 堯母碑》 碑隂。 |
380 | 正光元年八月,有碑隂魯郡太守張猛龍碑。 碑隂。 |
381 | 行書,正光三年正月,今在曲阜縣孔子廟,其隂書陽原縣義士、州主簿王人生造頌文,多剥缺。 |
382 | 郭太妃碑》 |
383 | 正光三年四月 |
384 | 《望都令,侯宗碑》 |
385 | 正光三年六月 |
386 | 一千人造像記。 |
387 | 正光五年四月 |
388 | 孟思文等造像碑。 |
389 | 正光六年四月 |
390 | 孝女碑》 |
391 | 河東姚氏女,字女勝。正光中,母死不勝哀,遂死。太守崔游請西塋墓立碑,自為朱文,表其門閭,比之曹娥,改其里曰上虞里,墓名孝女冡。房曇淵等造像記。 |
392 | 莊帝永安三年十月 |
393 | 侍中廣平穆王碑》 |
394 | 俗云陵家碑,太昌元年,在西京范陽王誨碑》。 |
395 | 孝武帝太昌元年十二月《御史臺雙塔頌》 |
396 | 永熙二年 |
397 | 賀拔岳碑 |
398 | 永熙三年正月 |
399 | 聖㫖寺碑 |
400 | 永熙三年,在北京。 |
401 | 《岐州刺史王毅墓誌》 |
402 | 大統元年十月 |
403 | 化政寺石窟銘。 |
404 | 杞疑造文帝大統七年十二月造像記。 |
405 | 大統十五年六月 |
406 | 《司空匡穆周公碑》 |
407 | 無名氏隸,大統十三年立,在縣東北十五里墓前隸書甚工,近上已斷字,存十七背螭中,鑿龕佛像,製刻精古,真六朝遺迹也。北海王詳石碣。滱水自靈丘縣又西流,南轉東屈,逕北海王詳之。石碣。 |
408 | 爾朱榮《雙免碑》 |
409 | 爾朱榮獵,有雙兔起馬前,應弦而殪,三軍咸恱,命立碑於其所,號雙兔碑、鎮東將軍劉乾碑。 |
410 | 無年月 |
411 | 汝南王碑 |
412 | 無年月 |
413 | 如君頌: |
414 | 字畫如後,魏時人。 |
415 | 中山太守常通碑 |
416 | 在定州 |
417 | 汝南文宣王碑》 |
418 | 在西京 |
419 | 末帝碑 |
420 | 在西京 |
421 | 《升仙太子碑》 |
422 | 梁《雅》文在西京。 |
423 | 《松滋公興溫泉頌》 |
424 | 在京兆府 |
425 | 《驪山溫泉頌》 |
426 | 在臨潼縣 |
427 | 庚戌,造教戒經幢記。 |
428 | 裴思順造 |
429 | 《司徒斛律斯公碑》 |
430 | 無年月 |
431 | 景王碑 |
432 | 無年月 |
433 | 《大鴻臚卿鄭𦙍伯碑》 |
434 | 無年月 |
435 | 《崇先寺記 |
436 | 無年月 |
437 | 東魏 |
438 | 東平太守劉霸碑 |
439 | 孝靜天平元年四月 |
440 | 相州刺史徐雅碑 |
441 | 天平二年二月 |
442 | 《中嶽嵩陽寺碑銘》 |
443 | 八分書天平二年四月,今在嵩山㑹善寺,末有正書一行曰:大唐麟徳元年,從嵩陽觀移來㑹善寺立。 |
444 | 膠州刺史祖淮碑 |
445 | 天平三年十月碑云:君膠州平昌安丘人也。六世祖逖又云:卒,贈膠州刺史孝侯碑》。 |
446 | 天平三年,在東京。 |
447 | 張烈碑 |
448 | 碑在今青州界中,文字磨滅《青州圖經》稱卒於元象元年,云 |
449 | 髙翻碑 |
450 | 《魏書》本傳云以元象中追加贈諡碑後題建立嵗月文字殘缺,惟有「魏元字,可辨又云「嵗次己未」,蓋元象二年建也。 |
451 | 賈思同碑 |
452 | 興和二年,在青州 |
453 | 《張早墓誌》 |
454 | 興和二年十月 |
455 | 孔子廟碑》 碑隂。 |
456 | 後魏、北齊時,書多若此,筆畫不甚佳,然亦不俗,而往往相類,疑其一時所𫝊,當自有法,又其㸃畫多異,故録之。 |
457 | 今在曲阜縣廟中。《魏書》:李仲璇𫝊除兖州刺史,以孔子廟牆宇頽毁,遂修改焉,即此碑也。其文一行之中,有篆有分,有隸有草。《魏蘭根碑》。 |
458 | 史云:天平初,以開府儀同歸本鄉,武定三年卒。而碑云「天平二年,當以碑為正」。《瀛州刺史李公碑》。 |
459 | 武定二年二月 |
460 | 樂陵太守劉公碑 |
461 | 武定二年二月 |
462 | 劉起貴《造像記》 |
463 | 武定二年五月 |
464 | 逢元彥《造像記》 |
465 | 武定二年十二月 |
466 | 任城王造《浮圖記》 |
467 | 不著其名云。武定四年建佛像碑。 |
468 | 武定四年 |
469 | 安州刺史赫連栩碑。 |
470 | 武定五年四月 |
471 | 《造石像記》 |
472 | 碑云:「大魏武定七年,嵗次己巳。武定孝靜年號也」。 |
473 | 敬君像記頌。 |
474 | 武定七年 |
475 | 《太公呂望碑》 |
476 | 穆子容撰。正書武定八年四月,今在汲縣西北三十里太公廟。 |
477 | 冀州刺史闗寶顒紀徳碑。 |
478 | 武定八年,在平定州康王妃郭氏碑。 |
479 | 無年月 |
480 | 北齊 |
481 | 石刻佛經。 |
482 | 天保二年,太原縣西五里有山曰風峪風峪之口,建石佛於內環列所,刻佛經,凡石柱一百二十有六,書法非近代所及。 |
483 | 相里寺碑》。 碑隂。 |
484 | 《八分》書天保三年正月,今在汾陽縣太相里崇勝寺碑刻佛像其下方及兩旁皆題名,碑隂有文幷《頌》一通漫滅。 |
485 | 九級塔像銘》。 |
486 | 不見書撰人名氏,蓋北齊時人所作也。其年號見於文者三,曰真君九年者,後魏太武號也。又曰武定四年者,東魏孝靜號也。又曰天保三年,北齊文宣號也。其字畫多異,往往竒怪録之,以備廣覽造像記。 |
487 | 文宣天保四年五月 |
488 | 郭道尊等《造像記》 |
489 | 天保四年八月 |
490 | 孫士淵造像記》。 |
491 | 天保四年八月 |
492 | 建陵士修《靖館碑》 |
493 | 天保六年十月 |
494 | 郁久閭業碑 |
495 | 天保七年五月 |
496 | 石當門等造像記碑。 |
497 | 天保七年十二月 |
498 | 東兖州須昌縣玉像頌》 |
499 | 天保八年十二月 |
500 | 碑樓寺碑 |
501 | 天保八年丁丑立其碑,蓋紀劉碑為首,造碑之縁起也。今在本寺,俗稱劉碑寺《常山義七級碑》。 |
502 | 不著書撰人名氏。文為聲偶,頗竒怪,字畫亦佳,往往有古法碑云。天保九年造《孔子廟碑》。 |
503 | 八分書乾明元年今在曲阜縣廟中造像碑。 《石像頌》 |
504 | 皇建元年 |
505 | 石浮圖記 |
506 | 記云:河清二年,北齊髙湛年號也,筆畫清婉可喜 |
507 | 救疾經偈 |
508 | 河清二年二月 |
509 | 《華陽公主碑》。 |
510 | 河清二年八月 |
511 | 《造石像記》 |
512 | 河清二年九月 |
513 | 權法師碑 |
514 | 河清二年十月 |
515 | 邑義人造像記。 |
516 | 天統二年七月 |
517 | 造雙塔碑。 |
518 | 天統三年三月 |
519 | 佛龕碑 |
520 | 天統三年立。武平三年,刊在西京,太祖大師、正覺寺重修佛殿二記。 |
521 | 正覺寺重修佛殿二,記一。後魏武定四年一,北齊天統三年建。 |
522 | 鎮國大銘像碑 |
523 | 天統三年,字畫頗異,雖為訛謬,亦其𫝊習時有與今不同者 |
524 | 趙智和造像碑 |
525 | 天統五年十一月 |
526 | 少林寺碑 |
527 | 正書武平元年正月,今在本寺大殿前刻佛像,與相里寺碑製略同,書法甚劣。㑹善寺大殿前有武平七年十一月造像記,其製亦同《隴東王孝感頌》。 |
528 | 隴東王者,胡長仁也,武平中,為齊州刺史,道經平隂,有古冡詢訪耆舊,以為郭巨之墓,遂命僚佐刻此頌焉。 |
529 | 帝堯碑 碑隂。 |
530 | 武平二年,有碑隂 |
531 | 觀世音石像碑。 |
532 | 武平二年八月 |
533 | 造像記 |
534 | 武平二年九月 |
535 | 唐邕造像碑。 |
536 | 武平三年五月 |
537 | 長樂王尉景碑 |
538 | 武平三年七月 |
539 | 馮翊王平等寺碑 |
540 | 馮翊王,名潤,齊神武子也,碑云寺,魏廣平王懐所立。永平中,造定光銅像在寺外,齊髙祖始遷像入寺,潤又増修殿宇焉。 |
541 | 白長命碑》 |
542 | 此碑在青州北門外大佛寺中,髙齊武平四年建,其書不能大佳,然猶有漢、晉隸分法。 |
543 | 南陽寺碑 |
544 | 八分書武平四年六月,今在青州府北門外龍興寺。 |
545 | 大安樂寺碑》 |
546 | 《題廣業王大安樂寺碑。廣業王者,尉萇命之子。破侯也。《碑》云:「魏末,萇命嘗營䕶此寺,其後破侯與其弟興敬復加營葺,故立此碑開明寺彌勒像碑》。 |
547 | 武平五年八月 |
548 | 賈羅侯等造像碑。 |
549 | 武平五年十月 |
550 | 《邸珍碑》 |
551 | 武平六年二月 |
552 | 龍門山造像記》 |
553 | 正書武平六年六月,後魏胡太后崇信浮屠,鑿崖為窟,中刻佛像,大者丈餘,凡十餘處,惟此武平六年者,書法差可畫方格如棊局,而其半已磨滅。 |
554 | 宋悅和等造像記》 |
555 | 武平七年七月 |
556 | 㑹善寺碑。 |
557 | 武平七年立。 |
558 | 司空趙起碑 |
559 | 《北齊書》云:「起天統二年,除滄州刺史,武平中,卒於官」。今以碑考之,起自滄州還封南泉郡王,乃卒。赫連子悅《清徳頌》赫連為鄭州刺史,政為天下之最。鄰人請立碑頌徳,詔許焉。 |
560 | 贈司空趙奉碑。 |
561 | 彦,深父也。碑云:「父諱奉,字奉伯。宜陽國太妃傅氏碑。 |
562 | 額題齊故女侍中宜陽國貞穆太妃傅氏碑。傅氏,趙彦深之母,有賢操,事載於史。《臨淮王造像碑》 |
563 | 臨淮王者婁定逺也 |
564 | 造釋伽像碑。 |
565 | 無年月 |
566 | 朗公道塲碑。 |
567 | 無年月 |
568 | 造寺碑 |
569 | 無年月 |
570 | 宋使君像碑 |
571 | 無年月 |
572 | 髙隆《造像記》 |
573 | 無年月 |
574 | 造像碑 |
575 | 劉之遴撰。四年四月立《徐州張長史碑》。 |
576 | 九年十月 |
577 | 楚陽太守,張樂碑 |
578 | 在澶州 |
579 | 大將軍、兖州刺史劉傑碑 |
580 | 在澶州 |
581 | 《天柱《山銘》 |
582 | 在膠州 |
583 | 臨清王假黃鉞碑 |
584 | 二祖大師碑》: |
585 | 《二聖寺龍華讚佛碑》永樂十六角題名。 |
586 | 不著年月,列名人甚多,不知為何時碑。其字畫頗怪似,是東魏、北齊人所書。其後又書云造十六角,鎮國大浮圖則知其為塔矣。謂之十六角,只見此碑。 |
587 | 後周 |
588 | 儀同碑。 |
589 | 周元年,宇文周碑今在襄陽縣民董氏家。宇文衆造像碑。 |
590 | 閔帝武成元年十月 |
591 | 《延夀公碑頌》 |
592 | 保定元年三月 |
593 | 太學生拓拔府君墓誌。 |
594 | 周𢎞正譔保定元年十一月《常樂寺浮圖碑》 |
595 | 常樂寺《浮圖碑,周保定四年立。其辭云:「襄州刺史王秉字孝直,建長樂寺磚塔七層,其碑今在襄州開元寺塔院」。 |
596 | 席肅公《神道碑》 |
597 | 在襄陽府保定四年宇文泰紀功碑。 |
598 | 在簡州 |
599 | 同州刺史普六如忠墓誌 |
600 | 天和三年七月 |
601 | 雲州刺史胡歸徳碑。 |
602 | 天和六年十月 |
603 | 溫州刺史烏丸僧墓誌》 |
604 | 天和七年三月,僧修姓王氏,梁南城侯神念之子,太尉僧辯之弟,歸後周為溫州刺史,賜姓烏丸大像碑 |
605 | 大象二年,宇文氏之事跡無足采者,惟其字畫不俗,亦有取焉。 |
606 | 黃羅刹碑 |
607 | 虞世南撰。羅刹事周為行軍緫管。其子君漢,唐初為將有功,武徳中,為父追立此碑夌積山應乾寺重修七佛龕銘》。 |
608 | 夌積山應乾寺重修七佛龕銘》,庾信文在秦州。 |
609 | 折克行墓碑 |
610 | 在府谷縣西 |
611 | 豆盧恩碑 |
612 | 八分書今在咸陽縣碑云「恩字永恩」,今《北史》附見其兄豆盧寧𫝊。 |
613 | 楊忠碑 |
614 | 忠隋文帝父碑在象山隋 |
615 | 《源使君碑 |
616 | 開皇元年 |
617 | 吕龜碑 |
618 | 開皇二年十一月 |
619 | 上邽山石銘。 |
620 | 蜀王承檢乾徳時築防蕃城,至上邽山下,獲石,刻篆字,大隋開皇二年,渭州刺史張崇妻夫人王氏銘。 |
621 | 尒朱敞碑 |
622 | 敞者,榮從弟彥伯之子也。按敞𫝊云字乾羅,而此碑字天羅。文雖殘闕,然班班尚可讀,開皇五年立。 |
623 | 天龍山碑》 |
624 | 八分書:開皇五年今在太原縣天龍寺《臨漳趙令清徳頌》。 |
625 | 開皇六年 |
626 | 《龍藏寺碑》 |
627 | 張公禮撰。不著書人名字,字畫遒勁,有歐虞之體。隋開皇六年建,在今鎮州安定縣官寺碑。 |
628 | 開皇八年五月 |
629 | 太平寺碑 |
630 | 開皇九年八月 |
631 | 修舍利塔碑 |
632 | 開皇九年 |
633 | 平陳碑》 |
634 | 薛道衡文在江陵府。 |
635 | 《齊國太夫人楊氏墓誌 |
636 | 開皇十年三月夫人字季姜,僕射髙熲母也午卯寺碑。 |
637 | 開皇十年五月 |
638 | 《潞州頌徳碑》 |
639 | 開皇十年十一月 |
640 | 鄂國公造鎮國大像碑》。 |
641 | 開皇十一年九月 |
642 | 李康清徳頌》 |
643 | 不著書撰人名氏,文為聲偶,而字畫竒古可愛。於廢九門縣城中得此碑,字多訛闕,其後題十一年辛亥二月十二日。建上有二字闕,乃開皇也。梁洋徳政碑。 |
644 | 碑在今蔡州新息。隋開皇十一年,參軍裴玉與州人為息州刺史。梁洋《建寶塔表徳政碑》賈普智造像碑。 |
645 | 開皇十一年 |
646 | 董明府《清徳頌》 |
647 | 開皇十二年三月 |
648 | 賈春英《浮圖碑》 |
649 | 開皇十二年七月 |
650 | 正解寺造像碑。 |
651 | 劉昇卿撰。開皇十二年劉景韶造像碑。 |
652 | 開皇十三年四月 |
653 | 《趙君寶塔碑》 |
654 | 開皇十三年十月 |
655 | 《紫微觀碑》 |
656 | 在巢縣,開皇十四年劉穎製銘,其碑皴剥難讀。 |
657 | 信行禪師碑 |
658 | 開皇十四年正月 |
659 | 化善寺碑》。 碑隂。 |
660 | 開皇十五年正月,碑隂有《郎餘令題記》,云隋尹式撰。 |
661 | 驃騎將軍楊端墓誌 |
662 | 開皇十五年三月 |
663 | 造像碑 |
664 | 開皇十五年九月 |
665 | 韓擒虎碑 |
666 | 開皇十五年十月,不著書撰人名氏李氏像碑。 |
667 | 開皇十六年七月 |
668 | 車騎將軍盧瞻墓誌 |
669 | 開皇十六年十一月 |
670 | 《安喜公李使君碑》: |
671 | 八分書開皇十七年二月,今在馬嵬堡北五里。 |
672 | 王明府造像碑。 |
673 | 開皇十七年八月 |
674 | 《梁州使君陳茂碑》。 |
675 | 開皇十八年,不著書撰人名氏,而字畫精勁可喜 |
676 | 《原國大夫人鄭氏墓誌》 |
677 | 開皇二十年二月 |
678 | 江夏縣縁果道塲塼塔下舍利記。 |
679 | 開皇廿年六月,無書撰人氏。《興國寺碑》。 |
680 | 李徳林製《開皇中立 |
681 | 天寧寺塔幢 |
682 | 塔髙十三,尋塔前一幢,書體遒羙。開皇中立 |
683 | 景陽井欄銘 |
684 | 分書開皇中在江陵府辱井銘 |
685 | 辱井有篆文,共十八字,在井石檻上,不知誰為文。又有《景陽樓下井銘》。又有《陳後主叔寶辱井記》云:「江寧縣興巖寺井石檻銘,莫知誰作也」。?《舍利石塔銘》 |
686 | 在鄂州勝縁寺,仁夀初立蒙州普光寺碑。 |
687 | 仁夀元年,建無書,撰人名氏,筆畫遒羙,開皇仁夀,以來碑碣,字畫多妙,而往往不著名字《賈使君墓誌》。 |
688 | 仁夀元年七月 |
689 | 張光墓誌 |
690 | 仁夀元年八月 |
691 | 大將軍梁恭墓誌》 |
692 | 仁夀元年十月 |
693 | 幽州智泉寺舍利塔詔。 |
694 | 仁夀元年,內史令王臣暕宣《仁夀元年碑》。 |
695 | 在安州,無撰書人名同州塔銘。 |
696 | 《八分書:仁夀元年十月,今在同州舍利塔記 |
697 | 舍利塔記:仁夀二年三月棲巖道塲舍利塔碑 |
698 | 仁壽二年 |
699 | 願力寺舍利寶塔銘》。 |
700 | 仁壽三年,相州刺史薛胄建《願力寺雙七級浮圖銘》,是年正月在此銘前 |
701 | 浙州南鄉縣塔記 |
702 | 仁壽四年, |
703 | 張先生碑》 |
704 | 張文詡,河東人。博覽羣書,特精《三禮》。蘇威勸令從官,固辭。仁壽末,策杖歸,終於家。鄉人為立碑頌,號曰張先生。 |
705 | 恒嶽寺舍利寶塔銘碑 |
706 | 大業元年 |
707 | 文儒先生《劉炫碑》 |
708 | 大業元年 |
709 | 《灣州使君、江夏徐公碑》。 |
710 | 大業二年,郝王威撰。 |
711 | 楊素碑 |
712 | 大業二年,素卒,帝下詔立碑,以彰盛羙。李淵為子祈疾疏。 |
713 | 行書,大業二年正月,今在鄠縣草堂寺。唐髙祖造像記。 |
714 | 唐髙祖造像記,太宗造像記,附大業二年《賀蘭才墓誌。 |
715 | 大業三年二月 |
716 | 《滎澤令常醜奴墓誌》 |
717 | 正書大業三年八月,今在興平縣崇寧寺。 |
718 | 鷹揚郎將義城子梁羅墓誌 |
719 | 正書,大業四年八月,今在西安府城外杜曲。此志正書猶帶八分,凡隋以前之書法多如此。《汎愛寺碑》。 |
720 | 大業五年 |
721 | 文帝舍利塔 |
722 | 李伯藥撰。書人姓名殘缺,大業五年四月顯崇觀碑 |
723 | 大業五年,為至尊皇后祝壽,所記在鄖鄉縣。 |
724 | 《李刺史墓碑》 |
725 | 大業五年,葬在廢狠山縣南,鉗耳君清徳頌》: |
726 | 不著書撰人名氏。其碑首題云「大隋恒山郡九門縣令鉗耳,君清徳之《頌》」。大業六年建,字畫有非歐、虞之學,不能至也。碑在今廢九門縣中《西平太守上官政墓誌》。 |
727 | 大業六年三月 |
728 | 海州長史劉瑤墓誌 |
729 | 大業六年十一月 |
730 | 《黃門侍郎柳旦墓誌》 |
731 | 大業六年十一月 |
732 | 開府鄭渙墓誌 |
733 | 大業六年十二月 |
734 | 陳明府修孔子廟碑》。 |
735 | 仲孝俊撰《八分書》,大業七年七月,今在曲阜縣廟中。 |
736 | 青城山碑 |
737 | 在常道、道觀、軒轅石龕之下,大業七年,立太常博士隂道文 |
738 | 潞縣令,叚君碑。 |
739 | 大業八年十二月 |
740 | 《平都治碑》 |
741 | 大業十一年八月 |
742 | 大都督袁君碑 |
743 | 大業十二年二月 |
744 | 西林道塲碑 |
745 | 渤海公撰。公為隋太守博士時作,不著書人名氏,而字法老勁,疑公之書也此碑大業十三年建顔魯公寓題隂百餘字,尤竒偉,今附於碑後{《集古録》《}善寶寺碑。 |
746 | 大業中立。在東京。 |
747 | 故州碑 |
748 | 吉水縣東北二十五里有故州,城堞尚存,有龜趺在沙磧,石碑半在江,秋冬水清。人尚見大業」等字。 |
749 | 《令狐熙碑》 |
750 | 令狐熙拜滄州刺史,吏人追思,相與立碑頌徳。 |
751 | 《房彦謙碑》 |
752 | 房彦謙為長葛令,有恵化百姓,立碑頌徳包愷墓碣。 |
753 | 包愷精《漢書》,教授數千人,卒,門人起墳立碣焉。 |
754 | 《鳯林寺碑 |
755 | 庾信撰 |
756 | 大興國寺碑》 |
757 | 無年月 |
758 | 㵚山石窟碑》 |
759 | 無年月 |
760 | 上儀同楷縉墓誌。 |
761 | 許善心撰。序虞世基銘無年月,虞世則造《像記》。 |
762 | 無年月 |
763 | 《造登身像記》 |
764 | 無年月 |
765 | 髙隂郡隂勝道塲碑》 |
766 | 虞世南撰。在台州 |
767 | 姚察夫人蕭氏誌 |
768 | 在京兆 |
769 | 貴州總管侯莫陳頴墓誌 |
770 | 《隋書》有穎𫝊,以其事考之多合《司隸大夫贈臨河縣公碑》。 |
771 | 在絳州 |
772 | 縣令梁執威《徳政碑》 |
773 | 在絳州 |
774 | 尚書左丞郎茂碑 |
775 | 在鎮州 |
776 | 《北絳公夫人蕭氏墓誌 |
777 | 在京兆府 |
778 | 勅改羅漢院碑。 |
779 | 隋初立,在資州法雲院,縁果道塲塼、塔舍利銘。 |
780 | 隋人撰。近時民家掘得之寳積寺塔銘。 |
781 | 在吳縣橫山,隋人所書,碑石全好,字畫秀整,絶類虞、褚。 |
782 | 《楊將軍墓碑》 |
783 | 在成州 |
784 | 天寧寺塔碑》 |
785 | 在宛平縣 |
786 | 《海陵公賀若誼碑》 |
787 | 在興平縣崇寧寺智泉寺舍利感應記 |
788 | 王邵撰。在房山縣楞伽寺碑》。 |
789 | 書人名氏,未詳碑甚古。在蘇州,秦王告少林寺主教。 |
790 | 行書今在寺中,其文刻於裴漼碑之上方,末云四年卅日,世民二字草書特大,乃太宗親書。又按《金石録》載唐太宗賜少林教主八分,書武徳二年與此不同,或别是一教。 |
791 | 御定佩文齋書畫譜》卷六十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