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卷八方劑

《卷八方劑》[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1
玉女煎
2
熟地(五錢)、石膏(三錢)、知母(三錢)、麥冬(三錢)、牛膝(三錢)
3
陳修園力闢此方之謬,然修園之所以短於血證者即此,可見夫血之總司在於胞室,而胞宮衝脈上屬陽明,平人則陽明中宮化汁變血,隨衝脈下輸胞室,吐血之人,胞宮火動氣逆,上合陽明,血隨而溢,欬嗽不休,多是衝陽上合陽明,而成此亢逆之證,方用石膏知母,以清陽明之熱,用牛膝以折上逆之氣,熟地以滋胞宮之陰,使陽明之燥平,衝脈之氣息,亢逆之證乃愈矣,景岳制此方,曾未見及於此,修園又加貶斥,而王士雄,以為可治陰虛胃火齒痛之證,皆不知此方之關衝脈,有如是之切妙也,麥門冬湯治衝逆,是降痰之劑,此方治衝逆,是降火之劑。
4
聖愈湯
5
即四物湯,加黃耆人參。參蘇飲
6
人參(五錢)、蘇木(四錢)
7
治吐?產後,跌打損傷,瘀血干肺,鼻起煙煤,面目茄色,蓋謂肺金氣足,則制節下行,血不獨不能犯肺臟,而亦不能犯肺之氣分也,今不獨干犯氣分,瘀血上行,並真犯肺臟,血者肝木所司,金氣將絕,木乃敢侮之,肺氣已敝,血乃得乘之,方取蘇木秉肝木之氣,色赤味鹹以破血,是治肝以去肺之賊,而急用人參生津調肺以補氣,使肺氣一旺,則制節自行,而血不得犯之矣。
8
參附湯
9
人參(一兩)、附子(八錢)
10
人之元氣,生於腎而出於肺,肺陰不能制節,腎陽不能歸根,則為喘脫之證,用附子入腎補陽氣之根,用人參入肺以濟出氣之主,二藥相濟,大補元氣,氣為水之陽,水即氣之陰,人參是補氣之陰,附子是補水之陽,知此,則知一切補氣之法。
11
通脾泄胃湯
12
黃蘗(三錢)、元參(三錢)、防風(三錢)、大黃(一錢)、知母(三錢)、炒梔子(三錢)、石膏(三錢)、茺蔚(三錢)
13
此方乃通治眼目外瘴之方,借治目?亦宜,方取諸品清熱瀉火,使火不上薰,則目疾自除,而防風一味,獨以去風者治火,火動風生,去風則火勢自熄,茺蔚一味,又以利濕者清熱,濕蒸熱遏,利濕則熱氣自消。通竅活血湯
14
赤芍(三錢)、川芎(一錢)、桃仁(三錢)、紅花(一錢)、老蔥(三錢)、生薑(三片)、大棗(三枚)、麝香(少許)、黃酒(一杯)大棗薑蔥
15
散達升騰,使行血之品,達於巔頂,徹於皮膚,而麝香一味,尤無所不到,以治巔頂胸背,皮膚孔竅中瘀血,誠有可取,王清任醫林改錯,論多粗舛,而觀其一生所長,只善醫瘀血,此湯亦從小調經套來,故可採。
16
防風通聖散
17
大黃(錢半)、芒硝(三錢)、防風(三錢)、荊芥(二錢)、麻黃(一錢)、炒梔子(三錢)、白芍(三錢)、連翹(一錢)、川芎(二錢)、當歸(三錢)、甘草(一錢)、桔梗(二錢)、石膏(三錢)、骨石(三錢)、薄荷(一錢)、黃芩(三錢)、白朮(三錢)
18
吳鶴?曰,防風麻黃,解表藥也,風熱之在皮膚者,得之由汗而泄,荊芥薄荷,清上藥也,風熱之在巔頂者,得之由鼻而泄,大黃芒硝,通利藥也,風熱之在腸胃者,得之由後而泄,滑石梔子,水道藥也,風熱之在決瀆者,得之由溺而泄,風注於膈,肺胃受邪,石膏桔梗,清肺胃藥也,而連翹黃芩,又所以袪諸經之遊火,風之為患,肝木主之,川芎歸芍,和肝血也,而甘草白朮,所以胃氣而健脾,此方除硝黃名雙解散,謂表裏兩解,營衛俱和也,本方名通聖散,極言功用之妙耳,余按此方,治表裡實熱,外無汗,內便堅之症,無論何證,通治一切,亦不但治中風也。
19
千金葦莖湯
20
葦莖(五錢)、苡仁(三錢)、桃仁(三錢)、瓜瓣(即冬瓜仁三錢)
21
瓜蒂散
22
甜瓜蒂(三錢)、赤小豆(三錢)為末,香豉湯下,上二方,皆取破泄宣吐,虛人勿服。白散方
23
貝母(三錢)、巴豆炒黑(一錢)、桔梗(三錢)共為末服一字,在膈上則吐,在膈下則瀉,不瀉進熱粥,瀉不止,進冷粥。人參清肺湯
24
人參(三錢)、阿膠(二錢)、地骨皮(三錢)、知母(三錢)、烏梅(三枚)、甘草(一錢炙)、大棗(三枚)、桑白皮(三錢)、粟殼(一錢)、杏仁(三錢)
25
治肺虛欬嗽喘急吐血下血等症,方取參草大棗,補土生金,以保定其肺,阿膠知母,佐其滋潤,骨皮桑皮,瀉其火熱,肺為司氣之臟,肺中清潤,則氣自下降,而得其斂藏之性,痰血不得干之也,再用杏仁以利之,烏梅粟殼以收之,總使肺得其制節,斯無諸病矣,此與太平丸,保和湯,紫苑散,人參瀉肺清燥救肺諸湯,相為表裏,用者可以推類盡致。
26
甯肺桔梗湯
27
桔梗(二錢)、貝母(三錢)、當歸(三錢)、瓜蔞霜(三錢)、黃耆(四錢)、枳殼(一錢)、甘草(一錢)、防已(二錢)、百合(三錢)、桑白皮(三錢)、苡仁(三錢)、知母(三錢)、五味子(一錢)、地骨皮(三錢)、杏仁(三錢)、葶藶子(二錢)、生薑(三錢)
28
治肺癰,無論已潰未潰,及肺脹等症,補瀉兼行,使痰火血氣膿水,俱從下泄,而肺以安甯。
29
丹皮湯
30
丹皮(三錢)、瓜蔞(三錢)、桃仁(三錢)、朴硝(二錢)、大黃(一錢)
31
內癰,乃熱毒結血而成,毒去其血熱亦隨去,瓜蔞以解氣結,桃仁丹皮以破血結,硝黃兼下氣血之結,結除而癰自去矣。赤豆薏苡湯
32
赤豆芽(三錢)、苡仁(三錢)、防已(二錢)、甘草(一錢)
33
膿者,血化為水也,故排膿之法,總不外破血利水,赤豆芽,入血分以疏利之,助其腐化,苡仁防已,即從水分排逐其膿,甘草調數藥,使得各奏其效,此為治癰膿大法門,方能盡載,從此可以類推。
34
人參固本湯
35
人參(三錢)、熟地(三錢)、生地(三錢)、白芍(三錢)、天冬(三錢)、五味(五分)、知母(二錢)、陳皮(三錢)、麥冬(三錢)、炙草(一錢)
36
此方滋養肺胃,兼輸腎水,名曰固本,謂胃肺之本,肺為腎之本,而腎又為生氣之本,三臟互相灌溉,則根本固,而虛熱清蒸欬喘回食諸症,自然不生。
37
當歸六黃湯
38
生地(五錢)、熟地(三錢)、黃連(二錢)、黃芩(三錢)、黃柏(二錢)、黃耆(五錢)、當歸(三錢)
39
陳修園曰,陰虛火擾之汗,得當歸地黃之滋陰,又得黃連黃芩之瀉火,則蒸汗之本治矣,此方之妙,全在苦寒,寒能勝熱,而苦復能堅之,又恐過於苦寒,傷其中氣,中者陰之守也,陰虛則火愈動,火愈動則汗愈出,尤妙在大苦大寒隊中,倍加黃耆,領苦寒之性,盡達於表,以堅汗孔,不使留中為害,則差毫釐,蓋藥之救病,原於偏寒偏熱,治偏寒偏熱之病,自必用偏寒偏熱之藥,此方大治內熱,豈寒涼之藥,能盡走皮膚,而不留中者,況黃耆,是由中以托外之物,非若麻黃宜透皮毛,而不留中也,吾謂內熱而蒸為汗者,此為對症,如果外熱,而內不利寒涼藥者,則歸脾湯,當歸補血湯,加減可也。涼血地黃湯
40
生地(四錢)、當歸(三錢)、甘草(錢半)、黃連(二錢)、炒梔子(一錢)、元參(三錢)、黃芩(二錢)
41
此方純是涼心,血者,心之所生,涼心即是涼血。
42
田螺撚子
43
田螺(三枚)、冰片(五分)、白砒(五分)、磠砂(一錢)
44
搗和米糊為撚子,能化腐去瘀,肉桔血痣用處少。仙方活命飲
45
穿山甲(三片)、皂莢剌(一錢)、當歸尾(二錢)、草節(一錢)、乳香(二錢)、金銀花(二錢)、赤芍藥(二錢)、天花粉(二錢)、沒藥(二錢)、防風(三錢)、貝母(二錢)、白芷(二錢)、陳皮(二錢)、黃酒(少許)
46
此方純用行血之藥,加防風白芷,使達於膚表,加山甲皂刺,使透乎經脈,然血無氣不行,故以陳皮貝母,散利其氣,血因火而結,故以銀花花粉,清解其火,為瘡症散腫之第一方,誠能窺及瘡由血結之所以然,其真方也,第其方乃平劑,再視瘡之陰陽,加寒熱之品,無不應手取效。
47
托裡消毒散
48
皂莢刺(二錢)、甘草(二錢)、桔梗(二錢)、白芷(三錢)、川芎(一錢)、黃耆(三錢)、金銀花(三錢)、當歸(三錢)、白芍(三錢)、白朮(三錢)、人參(三錢)、雲苓(三錢)
49
瘡之結腫,血凝也,瘡之潰膿,血化為水也,夫血與毒,結而不散故凝,凝則氣阻而為痛,欲去其凝,仍是以氣制之,使氣與血戰,以陽蒸陰,則陰血從陽化而為水,水即氣也,氣化則為水,此化膿之說也,是方四君黃耆,大補中氣,而以解毒和血之品,佐其變化,為助氣戰血之大劑,本此意以加減進退,則得之矣。
50
麥冬養榮湯
51
人參(三錢)、麥冬(三錢)、五味(一錢)、當歸(三錢)、白芍(三錢)、生地(三錢)、知母(二錢)、陳皮(三錢)、黃耆(三錢)、甘草(一錢)
52
壯火食氣,則氣熱而血失所養,故用麥冬知母以清火,火清氣平,則陽不乘陰,血於是安,故亦名養榮,人參養榮湯,所以用遠志桂尖者,助心火以化血,此湯所以用知母麥冬者,清胃火以甯血也。
53
大楓丹
54
大楓子肉(三錢)、土硫黃(二錢)、枯礬(一錢)、明雄(二錢)共為末,過燈油,調搽癬癢各瘡,黎洞丸
55
三七(一錢)、大黃(一錢)、阿魏(一錢)、兒茶(一錢)、竹黃(一錢)、血蝎(三錢)、乳香(三錢)、沒藥(三錢)、雄黃(二錢)、羊血(心血二錢)、冰片(少許)、麝香(少許)、牛黃(三分)、滕黃二分消瘀定痛,降氣止血,各藥氣味形質,皆精氣所結,非尋常草木可比,故能建大功。常歸地黃湯
56
當歸(五錢)、熟地(四錢)、川芎(一錢)、白芍(三錢)、防風(三錢)、白芷(三錢)、?本(二錢)、細辛(五分)
57
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無論熱風寒風,風總歸陽,天地之噫氣,常以肅殺而為心,犯人血分,則為痛為腫,為強硬,血行,則風在血分者,隨之而行,故治風先治血也,方取四物湯,補血以為去邪之本,而加祛風之藥,以令邪外出,法淺而易效,頭目頂脊諸風,可以治之。
58
防風芎歸湯
59
生地(五錢)、當歸(三錢)、川芎(一錢)、甘草(一錢)、防風(三錢)
60
補血祛風,藥無多而義易見,加減得宜,尤效。
61
化腐生肌散
62
兒茶(一錢)、乳香(二錢)、沒藥(二錢)、血結(二錢)、三七(一錢)、冰片(少許)、麝香(少許)
63
去瘀血,即是化腐之法,乾水,即是提膿之法,活血,即是生肌之法,方主化腐去瘀,欲提膿者,加枯礬龍骨,欲生肌者,加珍珠人參,識透主方之意,則加減可以隨人。
64
烏梅丸
65
黃柏(二錢)、黃連(八錢)、桂枝(二錢)、附子(二錢)、細辛(二錢)、當歸(二錢)、花椒(二錢)、人參(二錢)、烏梅(十枚)、乾薑(三錢)共為末,蜜搗千椎為丸,米飲下,溫肝斂木,化蟲止利,真神方也。
66
橘核丸
67
橘核(三錢)、吳萸(二錢)、香附(三錢)、楝子(三錢)、查核(三錢)、荔核(三錢)、小茴(二錢)共為細末,寒食麵為丸,淡鹽湯送下,治小腹疝痛結氣等證。
68
當歸導滯湯
69
大黃(一錢)、當歸(三錢)、麝香(少許)、丹皮(三錢)、桃仁(三錢)、紅花(一錢)、白芍(三錢)、乳香(三錢)、沒藥(三錢)、生地(三錢)、桂枝(三錢)、柴胡(二錢)、黃芩(三錢)、枳殼(一錢)、甘草(一錢)
70
跌打損傷,內外瘀血,以此湯行之,此通竅活血,桃仁承氣,小柴胡,小調經諸湯之義,參看自明,不須贅說。十味參蘇飲
71
人參(三錢)、紫蘇(三錢)、半夏(三錢)、雲苓(三錢)、陳皮(三錢)、桔梗(二錢)、前胡(二錢)、葛根(二錢)、枳殼(一錢)、甘草(一錢)、生薑(三片)
72
肺之氣生於胃,故用甘草人參,補胃生津以益肺,肺氣旺,則能上行,外達內輸,下降而不鬱矣,故凡治肺之方,類以人參為主,然能補津生氣,而不能治氣之鬱也,風寒外束,則氣蘊於內,不能上行外達,故用紫蘇前胡粉葛生薑,以發散之,痰飲內停,則氣逆於上,不能內輸下降,故用夏苓桔枳陳皮,以滲降之,合計此方,乃疏散風寒,降利痰水之平劑,而欬血?血氣喘之症,及跌打血蘊氣分,皆借用之,亦借疏利之功,使鬱滯去,而血自不遏。
73
玉燭散
74
生地(五錢)、當歸(三錢)、川芎(二錢)、白芍(三錢)、朴硝(二錢)、大黃(一錢)、生姜(三片)治跌打瘀血,發渴身痛便閉,取四物以補調其血,而朴硝大黃,逐瘀去閉,妙在生薑一味,宣散其氣,使硝黃之性,不徒直下,而亦能橫達,俾在外在內之瘀,一并廓清。竹葉石膏湯
75
淡竹葉(五錢)、石膏(五錢)、人參(二錢)、甘草(一錢)、麥冬(三錢)、半夏(二錢)、生薑(三片)、粳米(四錢)
76
口之所以發渴者,胃中之火熱不降,津液不升故也,方取竹葉石膏麥冬以清熱,人參甘草粳米以生津,妙在半夏之降逆,俾熱氣隨之而伏,妙在生薑之升散,俾津液隨之而布,此二藥,在口渴者,本屬忌藥,而在此方中,則轉能止渴,非二藥之功,乃善二藥之功也。
77
黃土湯
78
灶心土(三錢)、甘草(一錢)、白朮(三錢)、熟地(三錢)、黃芩(二錢)、阿膠(二錢)、附子(錢半炮)
79
血者,脾之所統也,先便後血,乃脾氣不攝,故便行氣下泄,而血因隨之以下,方用灶土草朮,建補脾土,以為攝血之本,氣陷則陽陷,故用附子以振其陽,血傷則陰虛火動,故用黃芩以清火,而阿膠熟地,又滋其既虛之血,合計此方,乃滋補氣血,而兼用溫清之品以和之,為下血崩中之總方,古皆目為聖方,不敢加減,吾謂聖師立法,指示法門,實則變化隨宜,故此方熱症可去附子,再加清藥,寒症可去黃芩,再加溫藥。
80
赤小豆當歸散
81
赤小豆(三錢)、當歸(三錢)
82
此治先血後便,即今所謂臟毒,與痔瘡相似,故用當歸以活血,用赤豆色赤人血分,發芽則能疏利血中之結,使血解散,則不聚結肛門,赤豆芽,又能化血成膿,皆取其疏利之功,癰膿故多用之,俱用漿水服。
83
解毒湯
84
大黃(一錢)、黃連(三錢)、黃芩(三錢)、黃柏(二錢)、梔子炒(三錢)、赤芍(二錢)、枳殼(一錢)、連翹(一錢)、防風(三錢)、甘草(一錢)
85
解毒者,謂解除臟毒也,臟毒由火迨結在肛門,故用泄火之藥極多,其用白芍者,兼行其血,血行則火無所著,用枳殼者,兼行其氣,氣行則火自不聚,而大勢之煽,每扶風威,故以防風去風以熄火,且防風上行外達,使火升散,則不迫結肛門,此即仲景白頭翁湯之意。清胃散
86
生地(三錢)、當歸(三錢)、丹皮(三錢)、黃連(二錢)、升麻(一錢)、甘草(一錢)
87
方治臟毒,義取清火,而升麻一味,以升散為解除之法,使不下迫,且欲轉下注之熱,使逆挽而上不復下注,目疾口舌之風火,亦可借其清火升散以解,升麻與葛根黃芩湯相仿。槐角丸
88
槐角(三錢)、地榆(二錢)、黃連(一錢)、黃芩(三錢)、黃柏(三錢)、生地(三錢)、當歸(三錢)、川芎(一錢)、防風(二錢)、荊芥(二錢)、側柏(二錢)、枳殼(二錢)、烏梅(三枚)、生薑(一錢汁)
89
世謂腸風下血,問腸何以有風,則以外風由肺傷入大腸,內風由肝煽動血分,方用清火和血之藥,亦係通治血病之泛法,惟防風生薑,以袪外來之風,烏梅荊芥,以治內動之風,為腸風立法,本於仲景白豆翁,及葛根諸湯之意。
90
葛根黃連黃芩湯
91
葛根(三錢)、黃連(二錢)、黃芩(三錢)、甘草(一錢)
92
治協熱下利便血等症,用芩連以清熱,用葛根升散,使下陷之邪,仍達於上,出於表,則不迫協於下矣,喻嘉言治痢,心得逆流挽舟之法,仲景此湯,實該其意,能從此變化,而治痢思過半矣。
93
龍膽瀉肝湯
94
木通(一錢)、澤瀉(三錢)、柴胡(二錢)、車前子(三錢)、生地黃(三錢)、甘草(錢半)、當歸(三錢)、黃芩(三錢)、炒梔子(二錢)、龍膽草(二錢)
95
瀉青丸
96
龍膽草(三錢)、大黃(一錢)、川芎(一錢)、當歸(三錢)、羌活(一錢)、炒梔子(二錢)、防風(二錢)、竹葉(一錢)
97
濟生烏梅丸
98
僵蠶(三錢)、烏梅(五枚)、醋丸
99
臟連丸
100
熟地(五錢)、山萸(三錢)、山藥(三錢)、雲苓(三錢)、澤瀉(三錢)、丹皮(三錢)、黃連(二錢)入豬大臟腸內,同糯米蒸熟,去,米搗腸與藥為丸,淡鹽湯下。
101
斷紅丸
102
鹿茸(五錢)、附子(二錢)、當歸(五錢)、續斷(三錢)、黃耆(五錢)、阿膠(三錢)、側柏葉(三錢)、醋丸地榆散
103
地榆(三錢)、當歸(四錢)、白芍(三錢)、黃芩(三錢)、黃連(錢半)、炒梔子(二錢)、犀角(一錢)、薤白(二錢)地榆治下血,薤白治後重逼脹,餘藥乃涼血常品。
104
四逆散
105
柴胡(三錢)、枳殼(二錢)、白芍(三錢)、甘草(錢半)
106
四肢厥冷,謂之四逆,仲景四逆湯,皆用溫藥,乃以熱治寒之正法,至四逆散,則純用清疏平和之品,亦能治四肢厥冷,何也,蓋虛寒固有四症,亦有熱遏於內,不得四達,而亦四逆者,實熱內伏,熱深厥亦深,非芩連大黃不克,虛熱內伏,非玉燭散玉女煎不退,若是腠理不和,遏其陽氣,則但用四逆散,枳殼甘草,解中土之鬱,而白芍以調其內,柴胡以達於外,斯氣暢而四肢通,自不冷厥矣,此湯與小柴胡轉輸外達相似,又疏平肝氣,和降胃氣之通劑,借用處尤多。五苓散
107
白朮(三錢)、雲苓(三錢)、豬苓(三錢)、澤瀉(三錢)、桂枝(三錢)
108
仲景此方,治胸滿發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而用桂枝,入心以化胸前之水結,餘皆脾胃中洲之藥,使中上之水得通於下,則小便利,散於上則口渴除,達於外則身熱解,今遇小便不利,便用五苓散,雖去桂入膀胱化氣,然桂實心肝之藥,火交於水,乃借治法,不似附子台烏,本係膀胱正藥也,且陰水可用,而陽水絕不可用。
109
平胃散
110
胃苓湯,即此合,五苓散也。厚樸(二錢)、陳皮(二錢)、蒼朮(三錢)、甘草(錢半)
111
石蓮湯
112
人參(錢半)、黃芩(三錢)、黃連(二錢)、石蓮(即蓮米有黑殼者三錢)
113
胃火甚,則拒格不納食,用芩連以清火,用人參石蓮以補胃,故治噤口不食。
114
大清涼散
115
本通(一錢)、澤蘭(二錢)、車前子(三錢)、甘草(一錢)、白殭蠶(三錢)、金銀花(二錢)、蟬蛻(五錢)、全蝎(一錢)、川黃連(二錢)、炒梔子(三錢)、五味子(五錢)、龍膽草(二錢)、當歸(三錢)、生地(三錢)、天門冬(三錢)、麥門冬(三錢)、牡丹皮(三錢)、黃芩(三錢)、知母(三錢)、黃酒(三錢)、蜂蜜(三錢)、童便(一杯)、澤瀉(三錢)
116
諸藥清熱利水,使瘟毒伏熱,從小便去,妙三蟲引藥及酒達於外,使外邪俱豁然而解,是徹內徹外之方。
117
左歸飲
118
熟地(八錢)、山藥(三錢)、枸杞(三錢)、甘草(錢半)、茯苓(四錢)、山萸(三錢)
119
難經謂左腎屬水,右腎屬火,景岳此方,取其滋水,故名左歸,方取棗皮酸以入肝,使子不盜母之氣,枸杞赤以入心,使火不為水之仇,使熟地一味,滋腎之水陰,便茯苓一味,利腎之水質,有形之水質不去,無形之水陰,亦不生也,然腎水實仰給於腎,故用甘草山藥,從中宮以輸水於腎,景岳方多駁雜,而此亦未可厚非。
120
血府逐瘀湯
121
當歸(三錢)、生地(三錢)、桃仁(三錢)、紅花(一錢)、枳殼(一錢)、赤芍(三錢)、柴胡(二錢)、桔梗(二錢)、川芎(一錢)、牛膝(二錢)、甘草(一錢)
122
王清任著醫林改錯,論多粗舛,惟治瘀血最長,所立三方,乃治瘀活套方也,一書中惟此湯歌訣,血化下行不作癆句,頗有見識,凡癆所由成,多是瘀血為害,吾於血症諸門,言之綦詳,並採此語以為印證。
123
下逐瘀湯
124
五靈脂(三錢)、當歸(三錢)、川芎(一錢)、桃仁(三錢)、赤芍(二錢)、烏藥(二錢)、牡丹皮(二錢)、玄胡(二錢)、甘草(一錢)、香附(三錢)、紅花(一錢)、枳殼(一錢)
125
王清任立,即當芎失笑散意,治中下焦瘀血可用,王清任極言瘀血之證最詳,而所用藥則仍淺近,然亦有可用云。
126
土瓜根湯
127
桂枝(三錢)、白芍、土瓜根、?蟲(各等分)
128
大黃甘遂湯
129
大黃(二錢)、甘遂(一錢)、阿膠(二錢)大黃下血,甘遂下水,君阿膠滋水與血以補之,瀉不傷正,水血交結者,須本此法治之。
130
代抵當湯
131
大黃(一錢酒炒)、莪?(一錢)、山甲珠(三片)、紅花(一錢)、桃仁(三錢)、丹皮(三錢)、當歸(三錢)、牛膝(二錢)、夜明砂(三錢)、
132
山甲攻血,夜明砂,是蚊被蝙蝠食後所化之糞,蚊食人血,蝙蝠食蚊,故糞能去血,嚙死血,餘藥破下,務使瘀血不留。
133
化滯丸
134
巴豆(一錢去油)、三稜(二錢)、莪朮(二錢)、青皮(一錢)、陳皮(一錢)、黃連(三錢)、半夏(三錢)、木香(二錢)、丁香(一錢)蜜丸,攻一切寒熱氣滯之積。
135
大黃?蟲丸
136
大黃(一錢)、黃芩(二錢)、甘草(一錢)、桃仁(三錢)、杏仁(三錢)、白芍(二錢)、乾漆(一錢)、?蟲(一錢)、水蛭(三錢)、螷蟲(二錢)、蠐螬(二錢)、地黃(二錢)
137
蜜丸酒服,治乾血癆,舊血不去,則新血斷不能生,乾血癆,人皆知其極虛,而不知其補虛,正是助病,非治病也,必去其乾血,而後新血得生,乃望回春,乾血與尋常瘀血不同,瘀血尚可以氣行之乾血與氣相隔,故用囓血諸蟲以蝕之。
138
金蟾丸
139
乾蝦蟆(三錢)、胡黃連(二錢)、鶴蝨(二錢)、雷丸(二錢)、蘆薈(二錢)、肉豆蔻(二錢)、苦楝根(二錢)、蕪荑(二錢)、雄黃(二錢)
140
治小兒疳蟲,男子濕熱所生之癆蟲,以此殺之,夫癆蟲有二,血化之蟲,靈怪難治,必用?甲鰻魚獺?百部麝香諸靈藥,而再加和血之品,以除其根,乃能克之濕熱之蟲蠢,而易治,用此方,即仿烏梅丸之意,而妙在乾蝦蟆雄黃,亦靈藥,故治蟲最效。
141
白頭翁湯
142
白頭翁(三錢)、甘草(二錢)、阿膠(三錢)、青皮(三錢)、黃連(三錢)、黃柏(三錢)清風火,平肝治痢。
143
移尸滅怪湯
144
山萸肉(三錢)、人參(三錢)、當歸(三錢)、?蟲(一錢)、水蛭(一錢)、晚蠶沙(三錢)、乳香(三錢)
145
蜜丸日服三次,共重一兩,七日而傳尸之蟲滅,夫癆蟲者,瘀血所化也,死而傳染家人,亦染於血分,聚血為巢,生子蝕血,故虻蟲水蛭,下血即能下蟲,此乃治蟲之根,而蠶沙乳香棗皮,又以味殺之,人參當歸則助正氣以袪邪,為攻補兼施之法,辨症奇聞論,皆循末忘本,惟此丸能知血化為蟲之所以然,而其自註,卻未能及此,毋亦象罔乃得元珠哉。
146
紫參湯
147
紫參(三錢)、甘草(八錢)先煮紫參,後入甘草,溫服。當歸四逆湯
148
當歸(三錢)、白芍(三錢)、桂枝(二錢)、細辛(一錢)、生薑(三錢)、大棗(四枚)、木通(一錢)治手足痺痛寒冷。
149
抵當湯
150
大黃(二錢)、桃仁(三錢)、?蟲(三錢)、水蛭(三錢)
151
琥珀散
152
琥珀(一錢)、三稜(一錢)、莪?(一錢)、丹皮(二錢)、肉桂(一錢)、延胡索(一錢)、烏藥(一錢)、當歸(三錢)、赤芍(三錢)、生地(三錢)、劉寄奴(三錢)方主行氣下血,使經通而石瘕去。
153
葉氏養胃湯
154
麥冬(三錢)、萹豆(三錢)、玉竹(三錢)、甘草(一錢)、沙參(三錢)、桑葉(三錢)清平甘潤,滋養胃養,在甘露飲救肺湯之間。
155
脾約丸
156
麻仁(三錢)、白芍(三錢)、大黃(一錢)、枳殼(一錢)、厚朴(二錢)、杏仁(三錢)為末,蜜丸,潤利大便。三物湯
157
厚朴(二錢)、枳殼(一錢)、大黃(一錢)
158
附子湯
159
附子(五錢)、炮人參(三錢)、白朮(三錢)、雲苓(三錢)、白芍(三錢)
160
此仲景溫腎之主劑,附子色黑大溫,能補腎中之陽,腎陽者,水中之陽,泄水之陽者木也,故用白芍以平之,封水之陽者土也,故用白朮以填之,水中之陽,恐水邪泛溢則陽越,茯苓利水,俾陽不因水而泛,陽斯秘矣,水中之陽,若無水津以養之,則陽不得其宅,故用人參以生水津,使養陽氣,陽得所養,陽斯沖矣,六味左歸,補腎陰以養氣之法,都氣丸,所以得名也,附子湯,腎氣丸,補腎陽以生氣化氣之法。
161
梔子豆豉湯
162
梔子(五錢)、淡豆豉(五錢)服後得吐為快。
163
甘麥大棗湯
164
大棗五枚甘草(三錢)、小麥(五錢)
165
三藥平和,養胃生津化血,津水血液,下達子臟,則臟不燥,而悲傷太息諸證自去,此與麥門冬湯,滋胃陰以達胞室之法相似,亦與婦人乳少,催乳之法相似,乳多即是化血之本,知催乳法,則知此湯生津潤燥之法。
166
桃奴散
167
肉桂(一錢)、五靈脂(三錢)、香附子(三錢)、砂仁(一錢)、桃仁(三錢)、延胡索(三錢)、桃奴(三錢)、雄鼠屎(一錢)
168
三一承氣湯
169
芒硝(三錢)、大黃(二錢)、枳殼錢)、半厚樸(二錢)、甘草(一錢)攻下火結之通劑。
170
都氣丸
171
熟地(五錢)、山藥(三錢)、雲苓(三錢)、丹皮(三錢)、山萸肉(三錢)、澤瀉(三錢)、五味子(一錢)
172
人身呼吸之氣,司於肺而實根於腎,此氣乃腎中一點真陽,而深賴腎中之水陰充足,涵陽氣而潛藏於下,故氣出口鼻,則有津液,氣著於物,則如露水,以氣從水人出,水氣足,故氣亦帶水陰而出,其納入於腎也,有水封之,而氣靜秘,故腎水足者,其氣細,龍能蟄,龜能息,世傳仙術,有五龍蟄,有龜息,皆是斂氣之法,即皆是保養腎水之法,氣者水之所化,吾故有氣,即是水之論,此丸用六味地黃湯,補水以保其氣,利水以化其氣,加五味收斂以涵蓄其氣,則氣自歸元,而不浮喘,名日都氣,謂為氣之總持也,腎氣丸,為陽不足者立法,此丸為陰不足者立法,而皆以氣得名,蓋一是補陽以化氣,一是補陰以配氣。
173
補中益氣湯
174
黃?(三錢)、人參(三錢)、灸草(一錢)、白朮(三錢)、當歸(三錢)、陳皮(一錢)、升麻(一錢)、柴胡(二錢)、生薑(三錢)、大棗(三枚)
175
柯韻伯日,陽氣下陷陰中,穀氣不盛,表症頗同外感,用補中之劑,得發表之品,而中益安,用益氣之劑,賴清氣之品,而氣益倍,此用藥相須之妙也,是方也,用以補脾,使地道卑而上行,亦可以補心肺,損其肺者,益其氣,損其心者,調其營衛也,亦可以補肝,木鬱則達之也,惟不宜於腎,陰虛於下不宜升,陽虛於下者,更不宜升也。
176
清燥養榮湯
177
知母(三錢)、花粉(三錢)、當歸(三錢)、白芍(三錢)、生地(三錢)、陳皮(二錢)、甘草(一錢)、燈芯(一錢)
178
大魂湯
179
甘草(二錢)、桂枝(三錢)、茯苓(三錢)、乾薑(一錢)、人參(三錢)、附子(二錢)
180
火為陽,而陽生於肝脾,脾陷而肝木不生,溫氣頹敗,則陽無生化之原,此方補之。
181
豁痰丸
182
當歸(三錢)、知母(二錢)、天花粉(三錢)、白前根(三錢)、麥冬(三錢)、枳殼(一錢)、杏仁(三錢)、瓜蔞霜(一錢)、竹瀝(三錢)、桔梗(二錢)、射干(三錢)、雲苓(三錢)、石斛(三錢)、甘瀝(一錢)輕清潤降,為治痰妙法。
183
燒襠散
184
取近陰處棍襠,方寸許,燒灰存性為末,開水送下,女病取男,男病取女,以陰頭徵腫則愈,治陰陽易反,男女相傳各病。三才湯
185
天冬(五錢)、人參(三錢)、地黃(五錢)
186
清化湯升降散
187
殭蠶(三錢)、蟬蛻(七個)、薑黃(二錢)、大黃(一錢)、金銀花(一錢)、白芍(二錢)、澤蘭(二錢)、陳皮(一錢)、元參(三錢)、膽草(二錢)、黃芩(二錢)、當歸(三錢)、黃連(錢半)、梔子(二錢)、生地(三錢)、柴胡(二錢)、甘草(一錢)
188
前四味名升降散,去薑黃大黃,名清化湯,均用白蜜陳酒沖服,凡瘟疫裡熱等症,用此湯,去伏熱,清邪毒,生津養血。
189
玉泉散
190
天花粉(三錢)、粉葛根(三錢)、麥門冬(三錢)、生地黃(四錢)、五味子(五分)、甘草(錢半)
191
方取甘寒滋潤,生胃津以止渴,妙葛根升達,使水津上布。清心飲
192
當歸(三錢)、生地(三錢)、白芍(二錢)、蓮心(三錢)、連翹心(一錢)、茯神(二錢)、棗仁(三錢)、草節(一錢)、麥冬(三錢)、川貝母(一錢)、竹葉心(一錢)、龍骨(三錢)
193
心血虛,有痰火不臥寐,用此藥清補之,最妙。地黃飲
194
安桂(五分)、附子(二錢)、蓯蓉(二錢)、茯苓(三錢)、地黃(三錢)、麥冬(三錢)、五味(五分)、遠志(一錢)、菖蒲(一錢)、棗皮(三錢)、巴戟(三錢)、石斛(三錢)、薄荷(一錢)勿久煎,即取服之。
195
黃連阿膠湯
196
黃連(二錢)、黃芩(二錢)、白芍(三錢)、阿膠(三錢)、雞子黃(二枚)
197
煎成待溫,入雞子黃攪勻服,治心煩不寐,大清心火,生心中之陰液以安神,仲景之大劑也。
198
仁熟散
199
柏子仁(三錢)、熟地(四錢)、枸杞(三錢)、五味子(一錢)、山萸肉(三錢)、桂心(二錢)、人參(三錢)、茯神(三錢)、菊花(一錢)、枳殼(一錢)
200
酒服治肝膽虛,恐畏不敢獨臥,並補心以實其子,則肝膽益旺,而菊花散風以甯之,枳殼和胃以安之,又是閒中一子。
201
清瘟敗毒散
202
石膏(八錢)、知母(三錢)、生地(五錢)、犀角(一錢)、黃連(三錢)、梔子(三錢)、桔梗(三錢)、黃芩(三錢)、赤芍(三錢)、元參(三錢)、連翹(二錢)、丹皮(三錢)、甘草(一錢)、竹葉(三錢)
203
酸棗仁湯
204
棗仁(四錢)、甘草(一錢)、知母(三錢)、茯神五錢)、川芎(一錢)清火和血安神,則能寐矣。甘草瀉心湯
205
甘草(二錢)、黃芩(三錢)、人參(三錢)、乾薑(二錢)、半夏(二錢)黃連(三錢)、大棗(三枚)
206
胃虛不能調治上下,水寒上逆,火熱不得下降,結而為痞,用薑半以折水,用芩連以清火,而參棗甘草,以從中和之。
207
生薑瀉心湯
208
生薑(三錢)、半夏(三錢)、甘草(二錢)、人參(三錢)、黃芩(二錢)、乾薑(二錢)、黃連(三錢)、大棗(三枚)
209
桂苓甘草五味湯
210
桂枝(三錢)、茯苓(四錢)、五味(一錢)、甘草(二錢)小結胸湯
211
黃連(三錢)、半夏(三錢)、瓜蔞(八錢)
212
大陷胸湯
213
大黃(二錢)、芒硝(二錢)、甘遂(一錢)
214
左金丸
215
吳茱萸(一錢)、川黃連(六錢)
216
病左?痛,及嘔酸苦者,肝火也,以金平木,清火生金,其理至妙。
217
萆薢分清飲
218
菖蒲(二錢)、草稍(三錢)、烏藥(二錢)、益智(一錢)、青鹽(少許)
219
地魄湯
220
甘草(一錢)、半夏(三錢)、麥冬(三錢)、芍藥(三錢)、五味子(一錢)、元參(三錢)、牡蠣(三錢)清君相之火,降肺胃之逆,益火斂神,而生津,此補陰法也。
221
葛根湯
222
葛根(三錢)、麻黃(一錢)、白芍(三錢)、桂枝(二錢)、甘草(一錢)、大棗(三枚)、生薑(三片)風寒中太陽經,背項痛發痙者,皆以此湯為主,蓋麻桂為太陽發表之通劑,加葛根,則能理太陽筋脈之邪。
223
大秦艽湯
224
生地(三錢)、熟地(三錢)、川芎(一錢)、當歸(三錢)、白芍(三錢)、白朮(三錢)、雲苓(三錢)、甘草(一錢)、秦艽(二錢)、羌活(二錢)、獨活(錢半)、防風(三錢)、白芷(二錢)、細辛(五分)、黃芩(三錢)
225
越麴丸
226
蒼朮(三錢)、香附(三錢)、川芎(二錢)、神麴(三錢)、炒梔子(三錢)
227
十棗湯
228
大戟(一錢)、莞花(一錢)、甘遂(一錢)、大棗(十枚)
229
共為末,大棗十枚,煎濃湯送下一字,下水飲如神。
230
四神丸
231
故紙(四錢)、吳萸(三錢)、肉蔻(三錢去油)、五味(一錢)
232
各等分,為末,蜜丸,治脾腎虛瀉。
233
金箔鎮心丹
234
膽南星(一錢)、硃砂(三錢)、琥珀(三錢)、竹黃(三錢)、牛黃(五分)、珍珠(一錢)、麝香(少許)、金箔(一錢)
235
蜜丸,金箔為衣,薄荷湯下,治癲驚悸怔忡,一切痰火之疾。
236
黃耆五物湯
237
即桂枝湯,加黃耆。五蒸湯
238
人參(三錢)、生地(三錢)、石膏(三錢)、知母(二錢)、粉葛根(三錢)、黃芩(二錢)、甘草(一錢)、竹葉(三錢)、粳米(三錢)、小麥(三錢)、赤茯苓(三錢)
239
五蒸之名,一日骨蒸,二日脈蒸,三日皮蒸,四日外蒸,五日內蒸,統以此方治之。益氣安神湯
240
當歸(三錢)、茯苓(三錢)、生地(三錢)、麥冬(三錢)、棗仁(三錢)、遠志(一錢)、人參(三錢)、黃岐(三錢)、甘草(一錢)、膽南星(三錢)、黃連(二錢)、竹葉(二錢)、生薑(三片)、大棗(三枚)
241
醋黃散
242
下瘀止血大黃(一錢)、鬱金子(一錢)、降香(一錢)、三七(一錢)、當歸(三錢)、牛膝(二錢)
243
均用醋炒為末,酒童便沖服。小青龍湯
244
桂枝(三錢)、麻黃(二錢)、乾薑(三錢)、白芍(三錢)、細辛(五分)半夏(三錢)、五味(一錢)、甘草(一錢)溫散寒水,外去風寒,內瀉飲之大劑。
245
九氣丸
246
通治氣不和作痛姜黃(三錢)、香附(四錢)、甘草(二錢)
247
香蘇引發表輕劑
248
香附子(二錢)、紫蘇(三錢)、陳皮(二錢)、甘草(一錢)、蔥白(二根)、生薑(三片)
249
指迷茯苓丸
250
茯苓(五錢)、風化硝(三錢)、半夏(三錢)、枳殼(一錢)
251
腎著湯
252
白朮、紅棗、甘草、附子(各等分)
253
天靈蓋散
254
天靈蓋(檀香水洗酥炙三錢)、檳榔(二錢)、阿魏(一錢)、麝香(少許)、安息香(一錢)、甘遂(一錢)、硃砂(一錢)
255
上為末,用桃枝柳枝桑根皮榴根皮蔥白薤白,童便煎湯送下三錢,忍吐待下,子時服,已時當下癆蟲,更進一服除根,如瀉不止,用龍骨黃連末,白湯下以止之,白粥補之,如不用天靈蓋,以虎頭骨代之,再加鰻魚骨,是尤理得心安。
256
黃連解毒湯
257
黃連(三錢)、黃芩(三錢)、黃柏(二錢)、梔子(三錢)
258
通治三焦之熱,內外證加減隨宜。
259 五皮飲
260 陳皮、茯苓皮、薑皮、桑皮、大腹皮各等分煎服。瀉白散
261 地骨皮(三錢)、生桑皮(三錢)、糯米(四錢)
262 肺為火剋,以此生金,清火利水,水清火自降矣。五淋散
263 山梔子(三錢)、車前子(三錢)、當歸尾(三錢)、甘草(一錢)
264 心遺熱於小腸,結而為淋,以此清心平肝利水。
265 四逆湯
266 乾薑(三錢)、附子(三錢)、甘草(一錢)
267 膽腎陽虛,四肢逆冷,下利不止,以此溫之。小溫經湯
268 當歸(三錢)、白芍(二錢)、阿膠(三錢)、川芎(一錢)、人參(三錢)、丹皮(三錢)、麥冬(三錢)、半夏(二錢)、吳萸(一錢)、生薑(一錢)、桂枝(二錢)、甘草(一錢)
269 此為調經第一方,行血消瘀散寒降痰,溫利而不燥烈,為去瘀之妙藥。
270 理中湯
271 白朮(三錢)、人參(三錢)、乾薑(二錢)、甘草(一錢)
272 霍亂吐瀉腹痛,中土虛寒,以此溫補之。
273 人參敗毒湯
274 人參(二錢)、羌活(二錢)、獨活(一錢)、柴胡(二錢)、前胡(一錢)、枳殼(一錢)、桔梗(二錢)、川芎(一錢)、雲苓(二錢)、甘草(一錢)、散寒發汗,兼利痰飲。
275 血證論卷八終
URN: ctp:ws95032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