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卷九十四

《卷九十四》[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該資料的標點符號由人工智能製作。此過程難免引入錯誤;若遇到標點錯誤,敬請自行修改。
1
欽定四庫全書
2
萬姓綂譜卷九十四   明。 凌迪知。 撰去聲。
3
五未,
4
江夏羽,音商紂。幸臣費仲,夏禹之後。殷費昌殷臣
5
費伯魯大夫
6
費無極楚大夫
7
費汎,字仲慮,呉興人,以孝㢘除郞中屯騎司馬,遷蕭令,視民如子,先敎後罰。在位九年,百姓移風,惡慝不作,奸冦不發,廣增怨銷,推讓道生三年不斷獄,禎祥感應。時沛有蝗,獨不入界,由此顯名。
8
朝廷嘉之,拜梁相子鳯。
9
費鳳字伯簫,汎子元子。言不失典術,行不越矩度。漢安二年,呉郡太守東海君舉君孝㢘,拜郞中,除陳國新平,長從宰堂邑,熹平六年七月卒。鳳退已進弟,不營榮祿,祖業良田畝直一金,推與弟息行義高、邵卓不可及。
10
費貽南安人,公孫述據蜀時徴之,貽漆身為癩,佯狂以避述,亡光武徴為合浦太守。費直長翁,膠東人。治《易》,長于卦筮,為單父令。所著有《彖》、《象》《繫辭》十篇,《文言解說上、下經。費長房,汝南人從市中老翁仙,後辭。歸翁與一竹杖曰:「既至,可投葛陂中,顧視則龍也」。三國。費詩。字公舉,犍為人。漢昭烈將即位,詩上疏曰:「殿下以曹操偪主簒位,故紏合土衆討賊。今大敵未克而先自立,恐人心疑惑,由是忤夫旨。左遷蔣琬秉政,以詩為諫議大。
11
費禕字文禕,鄂縣人,在益土與董允齊名。蜀漢後主時為黄門侍郞,後代蔣琬為尚書令,當國功業畧與琬比。
12
、費彪國子助敎,著《尚書疏,文》十卷。
13
費培朝散大夫
14
費立犍為人,《晉書》云犍為費立西州名士,與陳壽齊名南北。費昶江夏人,嘗為樂府,又作鼓吹曲。梁文帝重之,歎曰:「才意新拔,有足嘉異。昔山惲博物,永簡巧詞,實附勸善」。賜絹十匹。
15
費穆字明興,代人。性剛烈。宣武初,為涇州長史。費在寅國用使
16
、費冠卿青陽人,旣登第,聞母病革,馳歸而母已葬,遂廬墓以終喪,歎曰:「干禄養親耳!得禄而親喪,何以祿為!」再詔不起。杜荀鶴詩凢弔先生者多傷荆棘間,不知三尺墓高卻九華山。
17
費襄雙流人至孝,母病,割股進之,遂愈。母殁,身自負土廬墓,終身産業,多推其兄云宋。費孝先安仁人。至和初,嘗游青城,董正圖學舍,壞其竹牀,欲償其直,正圖曰:「成敗有數,何償焉!」孝先視其側書云:「某年月日為費孝先所壞」。大驚,即師事之。正圖授以易,孝先,遂以術名聞。
18
天下
19
費師古蒲圻人,天聖中進士。英敏有才,尤長于詩。官至諫議大夫,抗疏留范鎮,不報元。費著,華陽人,進士,授國子助敎,有時名。居母喪盡禮,哀毁骨立。歷漢中㢘訪使,調重慶府總管。明玉珍攻城,著遁,居犍為而卒。兄克誠擢第,時人謂成都二費」。
20
費㮤,上海人。仕為管領海船萬戶、浙東道宣慰使。卒,贈鎮國上將軍,封江夏郡公,諡榮敏。子拱度,平江等處運糧萬戶。孫雄,以蔭為宣城尹。
21
費復初,知昆山州事,政尚亷明,推赤心以待人,民敬愛之。新建學宫作興士類明。費聚。字士英,臨濠人。太祖入濠,聚乃歸附,上壯其才貌,留幕下為副元帥。費文質洪武間,營山知縣招流民,闢田野,存心公亷,吏民不敢欺。費震鄱陽人,以賢良薦,洪武間,厯知漢中府。時大軍平蜀,陜西旱飢,漢中尤甚,民聚為盗,莫能禁戢。震乃發倉粟賑民,盜多來歸,即令占宅自保,遂得數千家。後以事被逮,朝廷以震良吏也,釋之以為牧民者勸。尋陞户部侍郞,進位尚書致仕。
22
費子賢未詳何許人。從太祖渡江,拔采石,取太平。歲丁酉,上命諸將規取湖州,子賢率兵取武康,克之。尋攻破安吉,上即命子賢守其地,子賢因築城守之。張士誠連歲出兵來攻,皆為子賢所敗。乙巳冬十二月,士誠復遣兵八萬攻安吉,子賢所部僅三千人,竟潰其兵,湖州遂平,以功陞指揮同知。
23
費傑字世産,以醫承其家。性古慤淳篤,邑人患劇疾,雖百里外必迎候傑,至投一二劑,輒效傑,以故醫益顯。嘗設樂餌以週邑之㷀,獨葬疏逺,無歸者數十人,嫁外姓之孤者五人。時劉憲使患熱症,或誤投以桂附瀕死,傑亟疏治之,乃甦,竟不居其功。憲使甚賢之,郡守戴琥尤重其雅誼,加賓禮焉。所著有《畏齋詩稿、名醫抄》,經驗良方,為世所宗。傑子愚,登進士,官大理評事,厯守名郡,秉節不阿。孝宗朝,以貞諒聞,司空劉麟嘗為愚著,傳稱愚剛方清介」云。
24
費敬字行簡,任大理寺左寺副,凡百疑獄,必詳讞以求其生。兩孝、餘平反總五萬計,濟活三千餘人。時河東蒒瑄以儒碩為少卿,甚推重之。敬平居以貪利為戒,當官以愷悌存心謝人,事絶足公府。勤於課子,依家規四十餘條。卒,年七十二。
25
費瓛定逺人,謀勇過人。永樂中從征有功,累陞左都督。宣德初,進封崇信伯。費希冉,字師敬,南海人。父朋,鄉進士,三任學職。希冉世其儒業,正綂中提學僉事。彭琉羅為郡庠,生授一子侍養,例不就學,為濓溪書院師,敎人有法,遊其門者,率多造就讀書,談道無復仕進言。嘗以淵明自儗,所為詩文,典粹可觀。所著《古文孝經解》、《尚書本旨》、《禺山稿》諸書。●治戊午,舉于鄉,仕為崇安敎諭。俸雖薄,必與弟瀚匯共之。瀚得惡疾,藥必親調,死歛必親浴,無惑畏忌,編修湛若水最稱重之。
26
費宏,字子充,鉛山人,成化丁未進士第一,厯官少師、尚書大學士,諡文憲。費誾廷言,丹徒人,成化己丑進士,厯官禮部右侍郞。議論宏偉,善談論,恥言人過人,以公輔期之。費瑄仲玉,鉛山人,成化乙未進士,厯㕘政。
27
費廣,合州人,字孟博。登進士,任監察御史。天順初,上疏劾石亨欺罔擅權,謫知永寧,改貴池,卒于官。廣為人秀偉嚴重,工詩能文。所著有《約齋集》。
28
費寀,字子和,正德辛未進士。宏弟厯,官禮部尚書,諡文通。費恩、字希明,山陰人,●治丙辰進士,厯知府。費懋中、字民受,正德辛巳進士第,三厯太常卿。費愚,字希顔,烏程人,少警敏質直,與王華、屠勲、孫清輩友,授南陵訓導,有文譽,舉入宛陵書院,督誨士子,條分節解,無間寒暑,諸生貧乏者,捐俸助之。嘗署寧國、太平、績溪、南陵四縣事,清約自守,撫民若子。時有僞為千戶校尉以拿豪宦葉本義為名者,意掠公帑,愚覺其偽,密令擒之,發其篋,俱短兵藥矢。事聞,監司薦云士林經濟,尋陞湖廣麻城知縣,卒,自號古直居士,嘉靖門人。汪經、王珂仕嘉湖時,造門請像,瞻拜涕泗,乆益不忘,以德感人類如此。
29
費懋賢字民獻,嘉靖丙戌進士,厯郞中。
30
費淵汝進,大興人。嘉靖己丑進士,厯太僕卿。費鏜字振伯,歸安人。嘉靖丙子科舉人,授知縣,厯陞知州,致仕。嘉靖乙丑進士。費堯年,厯兵部郞中,鉛山人。鉅鹿宮,音周文王第十五子,封于畢曰畢公,高裔孫畢萬,仕晉封魏。至絳犨,舒代為晉卿,後分晉為諸侯,以國氏焉,又望出任城。
31
魏犨。晉文公有魏犨、賈佗為之股肱。
32
魏顆,魏武子犨之子。初,武子有嬖妾,武子疾,命顆曰:「必嫁是疾」。革則曰:「必以為殉」。及卒,顆從治命嫁之。秦師伐晉,顆敗之,獲杜曰:「顆見老人結草以亢回,故獲之,夜夢老人曰:「余而所嫁,婦人之父也,爾用先人治命」。余是以報」。
33
魏絳顆弟事晉悼公為軍司馬,因言和戎有五利,公說之,使絳盟諸戎,勸公修政息民三駕,而諸侯平蕭魚之㑹,為下軍。佐卒,諡曰莊。
34
魏舒絳子,號獻子
35
魏頡晉悼公即位,使魏頡為卿,使訓卿之子弟恭儉孝悌魏嘉楚考烈王時,天下合從趙使魏嘉,見楚春申、魏無忌昭王子食客三千人,諸侯以其賢,不敢加兵用。矦生朱亥,殺晉鄙,奪魏兵以救趙。又率五國兵大破秦兵,威振天下,號信陵君
36
魏冉秦昭王母,宣太后弟昭王,少太后自治任。魏冉為政昭王十四年,冉舉白起攻韓,魏敗之,虜魏將公孫喜,明年,又取楚之宛葉。十六年,秦封冉于穰,後益封陶號曰穰侯,為秦將,攻魏,㧞魏之河南,取城,大小六十餘。三十六年,穰侯欲伐齊,取剛壽以廣陶邑。于是魏范睢譏穰侯,越二晉以攻齊昭王,乃免相國,就封邑。穰侯卒于陶而因葬焉。
37
魏咎,故魏時封為●陵君,陳勝之王也,咎徃從之。周市狥,魏地已下,陳欲立之,市不受而反,乃立咎為王。
38
魏豹故魏諸公子也,兄咎自殺,豹亾走楚,楚懷王與豹數千人復狥魏地,立為王。後歸漢,令守滎陽、楚圉之急,周苛曰:反國之王難與共守,遂殺豹。
39
魏尚雲中太守軍市租盡以給士卒,出私俸錢,五日一殺牛以饗軍吏,匈奴不敢近雲中塞。魏無知。薦陳平。
40
魏應君伯,任城人,明經修行,弟子自逺方至著録數千人,永平初,為博士,㑹諸儒于白虎觀,講論《五經》同異,肅宗甚重之。
41
魏朗少英,上虞人。詣太學,受《五經》。初辟司徒府,遷彭城令。後為九真都尉,奬厲吏兵,破賊,斬首二千級。桓帝美其功,拜議郞,頃遷尚書,陳便宜有補益,後以黨被徴自殺,著書數篇,號《魏子》。
42
魏桓,安陽人以清節數被,鄉人勸之應聘,桓曰:「夫干祿求進,所以行志也。今後宮百數,其可損乎?廐馬千匹,其可減乎?左右權豪,其可去乎?」皆對曰:「不可」。桓乃歎曰:「使桓生行死歸于諸子,何有哉!」遂隱身不出。
43
魏相弱翁,定陶人。地節中拜相,嘗白去副封,以防壅蔽。時宣帝厲精為治,練羣臣,核名實,而相總領衆職,甚稱上意。蔚為一代賢良,封高平侯。
44
魏攀鉅鹿人,知人好士,名盛一時。聞高邑睦夸,少有大度,耽好書傳,高尚不仕,寄情丘壑,攀乃以女妻之,情同朋好,未嘗僃翁婿之禮。夸亦作《朋友論》。以荅之辭義,為時所稱。
45
魏霸喬卿,濟陰人,世有禮義。建初中,舉孝亷。和帝時,為鉅鹿太守,以簡朴寛恕為政,掾吏有過,先晦其失不改者乃罷之。吏或相毀訴,霸稱他吏之長,終不及人之短,言者懷慙,譛訟遂息,官至太常。
46
魏譚琅邪人,少間走時,亦為飢㓂所獲,等輩數十人皆束縳以次當烹,賊見譚似謹厚,獨令主㸑,暮輒就縳。賊有夷長公特哀念譚,密解其縳語,曰:「汝曹皆應就食,急從此去」。對曰:「譚為諸君㸑恒得遺,餘餘人皆如草菜,不如食我,長公義之。相曉赦遣,並得俱免。譚,永平中為主家令。魏邵。河東人太守史弼受誣,當棄市,邵與同郡人賣邸賂侯覽,弼得減死三國。魏延文長,領漢中太守。昭烈問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對曰:「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拒之!偏將十萬之衆,請為吞之」。衆壯其言。
47
魏詠之長道,任城人,家貧躬耕,好學不倦,初為州主簿,嘗與劉●遊欵,桓●簒位,詠之恊賛義謀,●敗,授建威將軍。桓欽冦厯陽,詠之率衆擊走之,轉荆州刺史。詠之初在布衣,不以貧賤為
48
恥及居顯位,不以富貴驕人,卒贈太常,追封江陵縣公,諡曰桓。弟順之為琅邪內史。魏舒陽元,任城人。少為外家●氏所養。寗氏起宅,相宅者云當出「賢」甥。舒曰:當為「外氏,成此宅」。相武帝朝拜司徒。
49
魏浚河東人,為度支校尉。永嘉末,浚東保河陰,所得穀麥,悉獻之于懷帝,仕終河南尹,南北魏季景下,曲陽人。父鸞,以有容儀,為奉車都尉。季景博學有文才,魏莊帝時,為中書侍郞,歴官大司農卿。及卒,家無餘財,遺命薄葬。所著有文筆二百餘篇。
50
魏釗字顯義,下曲陽人。博涉羣書,有當世兼資文武。北齊世祖南伐,召與語,大悅,曰:「我今此行,是卿建功之日勉之」。加建忠將軍。子長賢,博涉經史,為著作郞。
51
魏収字伯起,季景之族子,少機警,能屬文。北齊受禪,詔册諸文及魏史皆収所撰,稱為「權史」,官至尚書左僕射,卒贈司空,諡文貞。
52
魏蘭根収之族叔,博學高才,有機警。厯官岐州刺史,尋加都督諸軍事,累遷中書令,加侍中、鉅鹿縣侯。卒,贈司徙,諡曰文宣。子相如、族子愷,俱重于當世。
53
魏子建字敬忠,下曲陽人。釋褐奉朝請,累遷太尉從事中郞,遷東益州刺史。布以恩信,逺近清浄,斬獲甚衆,威名赫然。帝嘉之,詔兼尚書,為行臺刺史。
54
魏惇字仲讓,容貎魁偉,性通率。魏孝莊帝永安末,除安束將軍、光祿大夫。爾朱仲逺鎮東郡,以事捕惇,遇出外,執惇兄子●而去,惇聞哭曰:「若害●,寧無吾也!」乃見仲逺,叩頭曰:「家事在惇●,何知也?乞以身罪,仲逺義而捨之」。
55
魏澹彥深,季景子世業文學。澹專精好學,博涉經史,善屬文,仕為禮部侍郎,遷著作郎。高祖以魏収後魏書,褒貶失實,平繪《中興書,事無倫序,詔澹別成魏史,矯収繪之失,甚為簡要。又有集三。
56
十卷
57
魏德深初為文帝挽郎,以能遷貴鄉長,為政清靜,不嚴而肅,㑹興遼東之役,徴稅百端,使人徃來,責成郡縣,于時王網弛紊,吏多贓賄,所在徵歛,人不堪命,唯德深一縣,有無相通,不竭其力,所求皆給,而百姓不擾,于時盜賊羣起,武陽諸城多被淪陷,唯貴鄉獨全。
58
魏徴字元成,下曲陽人。太宗時,拜諫議大夫,凡上二百餘奏,無不剴切當帝心者。後以祕書監㕘預朝政,及卒,帝嘆曰:「以銅為鑑,可正衣冠。以古為鑑,可知興替,以人為鑑,可知得失。徵没,朕亡一」。
59
鑑矣,登凌煙閣觀畫像,賦詩痛悼。
60
魏知古深州人,方直有雅才,擢進士第,拜黃門侍郎。時盛夏造金僊、玉真觀,工程嚴促,知古切直諫,睿宗嘉其直,罷之。開元初卒。宋璟歎曰:「叔向古遺直,子産古遺愛,兼之者其魏公乎!」
61
魏尋徵之子拜尚書右丞,兼諫議大夫。其叔瑜善草●,以筆意傳其子華及甥薛。魏世稱善書者前有虞、禇,後有薛魏。
62
魏●同字和初,定州鼓城人。舉進士,累轉司列大夫。坐與上官儀文章屬和,配流嶺外。上元初,赦還。工部尚書劉審禮薦●,同有時務之才,拜岐州長史。則天臨朝,加銀青光祿大夫、檢校納言,封鉅鹿男。●同素與裴炎結交,能保終始,時人呼為「耐久朋」,而與酷吏周興不恊。永昌初,為周興所搆,云●同言太后老矣,須復皇嗣」。太后聞之,怒,乃賜死於家。監刑御史房濟謂●同曰:「何不告事,冀得召見,當自陳訴」。●同歎曰:「人殺鬼殺,有何殊也,豈能為告人事乎!」乃就刑,年七十三。子恬,開元中為穎王傅。
63
魏謩申之,徴五世孫。舉進士,累官至太子少保,讜直無所避。宣宗曰:「謩名臣,後有祖風」。後為令狐綯讒免。卒,贈司徒。
64
魏少游鉅鹿人,天寶末,累官水陸轉運使,四為京兆,在官無赫赫之名,然善任人縁飾規檢,有足稱者
65
魏元宗宋州人始名真宰,以太學諸生見高宗,高宗慰遣儀舉,自安帝目送謂薛元超曰:名不虛傅,真宰相也。
66
魏元忠宋州人,為太學生,少學兵術。高宗時,吐蕃數盗邊,元忠上封事,言命將用兵之要,累官御史中丞,以直道自立。中宗時拜中書,今封齊國公
67
魏奉古初,仕為雍丘尉,九日公宴,有客草序五百言。奉古曰:「此舊文也」。援筆例疏之,徐笑曰:「適覽記之耳」。由是知名。挺涖汴州,召奉古前,曰:「此聰明尉也」。
68
魏萬號王屋山人。嘗自嵩厯兖遊梁入呉,計程數千里來訪李白不遇,因下江東,尋諸名山,觀謝公石門後于廣陵,與白相見。白稱其美,而愛文好古,獨徃物表述詩以贈之。萬亦有《荅李篇》,見李詩集中,并白詩自序。
69
五代魏●周世宗鎮澶淵,辟司法㕘軍,有盜五人,獄具,杰疑其寃,緩之。不數日,果獲真盗。後又厯頓丘、冦氏、元城三縣令。
70
、魏仁溥字通濟,衛州汲人。㓜孤貧,世宗時,累官樞密使,轉中書平章、集賢殿大學士。宋初,進位右僕射,從征太原,道卒,贈侍中,諡宣懿。為人謹厚,善書計,有寛度,時稱長者。
71
魏丕齊物,相州人。累官復州刺史,遷左驍衛大將軍,典工作。朝廷有事征討,每令脩剏器械,無不精辨。雅好歌詩,嘗使南唐,且俾觀其意,與李煜登昇元閣賦詩》,有「朝海浪拱星辰」之句,以風動之。
72
魏羽,字垂夫,婺源人。少能屬文,初仕江南,署●文舘、校書郎,出為雄逺軍判官。歸宋,擢太子中舍,累遷戶部度支使,太宗嘗稱其有心計。真宗時,擢禮部侍郞。卒,贈太尉。
73
魏廷式君憲,宗城人,少明法學,有膽氣。登進士,累官益州轉運使。嘗入奏事,太宗謂有事,嘗白中書,廷式曰:「臣逺乗驛而至,以機事上聞,願取斷宸●,非為宰相來也」。即不時召對稱旨,厯知數州,所至以嚴明稱,官至右諫議大夫。
74
魏谷倚太原主簿與晉陽尉富嘉謨、呉少微友善,皆以文辭著名,時稱「北京三傑」魏咸熈仁漙子,性仁孝,仕為屯田郎中,累遷至太僕少卿。嘗㑹賓客家童,覆按碎器,客皆驚愕,咸熈色不變,令更設饌具,其寛厚若此。子昭慶、昭文。昭素仕于時。
75
魏咸信國寶,咸熈弟,初仕為春坊通事舍人,選尚公主,授駙馬都尉,累加至檢校太傅、同平章事,卒贈中書令。子昭亮,少能賦詩,太宗喜之,累官至四方館使。昭侃官至供僃庫使。
76
魏野仲先,陜縣人,居東郊,彈琴賦詩,號「草堂居士」。真宗召之,辭疾不至,嘗以詩䞇王旦云:「泰嶽汾陰俱禮畢,這迴好伴赤松遊」。又嘗與㓂準詩,「好去上天辭富貴,歸來平地作神仙」。後準貶悔,不用野言。
77
魏能鄆人,材勇過人,為殿前都虞矦,真宗朝為威虜軍部署,契丹再入㓂,皆戰破之,徙知莫州,及定邊軍皆有破敵功,官至康州團練使。
78
魏閑雲夫,陜州人,野之子。少喜為詩,學鼔琴,不樂仕進遵父志。皇祐二年,仁宗祀明堂,詔求遺逸草萊年耆德茂者,知府、直史舘李詔遘薦閑再世,有高節,上嘉之,賜號清逸處士。
79
魏京高安人,天禧進士,博學能文,鄉里以魏夫子稱之,名其所居曰儒榮坊魏勝彦威,宿遷人,多智勇,善騎射,紹興末,金人南侵,勝聚義士取漣水軍及海州廣募兵以圖収復,與金人戰,俘馘甚衆,或當危迫中,輒叱曰:「魏勝在此!」人皆辟,易嘗冐圍突出,人不能近。又嘗造如意車,行則載輜重,止則為營,金人來犯,極力禦之,援兵不至,墜馬死。事聞,贈保寧節度使,諡忠壯。
80
魏孝友移可,甌寧人。卓犖不覊弱,冠入太學,應詔論時政得失,凡上十餘疏,莫不鯁切。金人犯闕,欽宗被留,孝友作歌一篇,情辭悽惋,傳播金營,躬詣軍前,欲與金帥辨伏地,兩日不得達令定逺,時羣㓂犯邑境,孝友出兵與之戰,㑹邑僚先遁,孝友以孤軍弗能支,遂死之,贈朝奉郞,官其一子。
81
魏矼字初達,厯陽人。少頴悟,時方尚王安石新說,矼獨守所學。宣和中,上舍及第。高宗時為殿中侍御史,屢進讜言。金人入㓂,矼請扈從親征,及請罷講和,忤秦檜意,出奉祠。
82
魏泰,襄陽人。崇觀間,章淳欲官之,竟弗就還家。善文章,著《臨漢隱居集》三十卷,又著《東軒筆録》十五卷。嘗賦襄陽形勝,識者偉之。
83
魏憲令則,呉江人,與弟志俱進士,有聲太學,號熈量人,才累國子司業,以學行見推,偏厯中外師儒之選,兼太子舍人,官至顯謨閣學士。
84
魏良臣道弼,溧水人,高宗嘗稱其可。屬大事後,累官㕘知政事,良臣每語及天下事,奮髯抵掌,以為己任
85
魏瓘用之,婺源人。羽子。以蔭補校書郞,為開封府倉曹㕘軍,㑹上元與內侍督作燈山,內侍銖索瓘,密以狀聞,詔杖內侍於省中,監襄邑稅。門人魏綱上章詆天書,流海島,瓘亦坐停官。後知衡山縣,衡山祠㫄舊禁採伐,而寺僧倚中貴人輒犯禁,無敢問,瓘捕送于州,州將依違不為决,瓘抗疏不已,卒抵罪。厯提㸃廣西刑獄,轉運使,以太常少卿知廣州。儂智高入㓂廣州,五十日不能下,朝廷以為功,時瓘方知越州,特遷工部侍郞、集賢院學士。五溪蠻叛,除龍圖閣學士、知荆南,朝廷方議誅討,瓘以為五溪之險,師行鳥道,而諸將貪功生事,非國之利,條三䇿招安為上,守禦次之,攻守為失,不報,後卒招安之,以吏部侍郞致仕,卒,贈太尉,年七十一。子縯、纁、絳、紘、紳繩。絪論紀紹綽,綸以才擢守吉州。
86
魏琰羽子授秘書省正字,為吏彊敏,厯知諸州,皆有政績。後以司農卿知江寧府,召判刑部,終衛尉卿。
87
魏懋字覺民,甌寧人,第進士。紹興初,調䖍州雩都令,時江西盜起,䖍諸邑多失,守懋出已帑犒勵弓級,誓與死守,有巨㓂謝樵者,來攻是邑,累日不能尅,乃遁去,大將岳飛持兵過,見井邑無殘燬,甚稱賞之。後范汝為冦,鄉邑有發掘懋之先墓者,懋號慟曰:「此不共載天讐也!」即棄官歸,比至,冦已平,懋緝得二凶,梟之墓右,上狀自劾,郡將義之,釋不問。後知南昌縣,卒。
88
魏行可當時,建安人。建炎中,以太學生應募,假禮部侍郎使金,因留不遣。嘗遺書金人,警以不戢自焚之禍。金人逼其仕,不從,仰天號慟飲,鴆而死。紹興中,贈秘閣修撰,官其二子、一弟一孫。魏安行樂平人,以進士為善化丞,乞治劇自效。遷宰弋陽,以張浚薦知滁州,並有能聲。改京西漕,言事忤時相,謫官,復起知吉州,治行為最,除戶部郎中,尋復進屯田十二䇿,擢真敷文閣、淮南運副,領營田事
89
魏杞南夫,壽春人。舉進士,知宣州。涇縣。錢端禮薦其才,召為太府寺主簿。遷宗正少卿,為金通問使。孝宗面諭一正名,二退師,三減歲幣四,不發歸附人。杞陛辭,奏曰:「臣將旨出疆,其敢不勉?萬一無厭,願速加兵至金」。金人以國書稱「大宋」,脅去「大」字,杞拒之,卒正敵國禮,歴叅知政事。魏掞之字子貴,建陽人。幼有大志,師事胡憲,與朱熹游。乾道中,舉遺逸,以布衣入見,極陳當世之務,勸以修德業、正人心、養士氣,為恢復之本。孝宗嘉納,賜同進士出身,授太學録,卒贈直秘閣。魏幾天隨,福清人,師事林光朝,潜德不耀其昆仲有雪堂天遊,亦名士也。魏了翁華父,浦江人,本高姓,出繼魏氏,因姓魏慶元進士,累官吏部尚書、端明殿學士、同僉書樞密院事。先是,論事忤史彌逺謫官,嘗言:「自結髮遊聖人之門,窮探䆳逺,今髪星星矣,大懼,年數之不足」。其於他道蓋未遑及也。卒,諡文靖,累贈秦國公。
90
魏公壽字元齡,甌寧人,行可嫡孫。初,尉龍遊時,大將劉寶屯三衢,所需無不給,劉甚喜之。太守張嵲馭下如束闕,毎見公壽,為降詞色,且以刑法薦,再調莆田法掾、直閣林。孝澤家居省賓客,獨見公壽必延語,竟日執政黃。而勝聞其賢,招以書,欲論薦之。公壽曰:「招其來, 薦之,非知我者」。竟不徃。後為韶州推官,帥臣復以才智練達薦。
91
魏文翁了翁弟。舉進士,為睂山尉,後知叙州。嘗讀《禮》,將為善思,貽父母令名,必終日諷味,不能釋,自號果齋」
92
魏必昌字世復,晉江人,授福州懷安尉。三山戸通法律,知詩、書,必昌年少,兀如老蒼,豪家訟田數年,不能决折以禮法,兩爭遂息,移興化録事,持亷壁立,無敢干以私獄市一清。有新貴人挾中官氣勢羅織,仇吏于獄,嘱必昌斃之,且脅以危語,必昌竟不為動,吏得免。劉克莊以詩贈之,曰:「守法仁人勇,防身處女嚴」。人以為實録。
93
魏克愚寶祐中,知徽州,克愚以了翁之子為政,知先務,闢貢闈,作橋梁,政恬事熈,民安其化。魏紹,瓘子,字承之,以父任為將作監主簿,嘗知虞城縣,禁蒲博而盜止,留守下其法,歲大饑,度請報不及事,乃先發,廩後以聞,㫄近頼之。通判絳州,行州事,新廟學,其師徒亡,故沉浮俗,問檄縣諭,正之講試,以時紹與其屬過焉。後以右朝散郞知嘉州。自唐開元獻荔子,而近世樂用朱桑所産,乆益㣲,不給求而刑者衆,嘉祐中,有賢守哀之,作二詩,刻石以諷之,紹將行,貴要,多求者,摹其石詩以報為人,孝友和審,不受私居,無子弟,過出有吏能,常有勞,再登格而賞不及,亦不自言,紹聖初卒,子汶。
94
魏宏字損之,景祐中第進士,為岳州司理,有囚閉口不食,宏曰:「吾能立使之食」。乃引問曰:「塞若鼻,能乆不食乎?」囚懼承訊,服罪。人問其故,曰:「彼必善服,氣塞鼻則氣閉故懼」。後遷朝奉郞。魏新之德夫,桐廬人,咸淳辛未進士,授慶元府敎授。考試永嘉竣事,同列即治裝行,新之問故,皆曰:「士被黜者將生譁,不如避之」。新之笑而獨留,果有一士問狀,辭色甚厲,新之曰:「爾文固嘉,如犯不考何,某行某字,正係廟諱,吾以筆圏之。命左右取示之,士慙沮,引退。在官以濓洛關閩正學為己任,推明中庸性道敎奧旨,反覆殆盡。德祐丙子,元兵入臨安府,游軍至鄞,時學設兩敎授,號東西㕔敎授王櫸權甚,曰:「吾儕死生,决于今日矣!」新之從容答曰:「非止今日,有生之初已定,不若聽之,顔色不少變」。
95
魏璘以卜知遼太宗有禍。
96
魏道明,易縣人。少工詩,有名,舉進士,累官至安國軍節度使,居近雷溪,因號雷溪子。所著有《鼎新詩話》。
97
魏璠,●,州順聖人。進士,補尚書省令史,宣求直言,璠首論將相非人,授翰林修撰,使武仙北還。金已亾,璠還鄉里,元世祖徴璠,訪以當世之務。璠條陳三十餘事,舉名士六十餘人,以疾卒于和林。賜諡靖肅。
98
魏天祐字吉甫,益都人,至元十二年,為福建路管軍總管、兼知邵武軍事,時西邑民作亂,天祐以身捍禦,郡頼以安省,府上其功,遂升軍為府,㑹劔㓂入境,天祐發兵収復,城燬于亂,天祐再至。
99
乃重建府治,後為福建行省㕘政,獻計發民一萬鑿山鍊銀,乃賦民鈔市銀輸官,而私其一百七十錠,為臺臣所按。
100
魏初璠從孫以為後,好讀書,為文簡而有法。中綂間,拜國史院編修官,擢監察御史,疏時政,帝欣從之。官至南臺御史中丞。子必復,集賢侍講學士。
101
魏禮肅寧人,篤信好學。庚子,廷試第一,授翰林修撰,陞禮部侍郞。明魏觀,字杞山,蒲圻人。以文學薦,為國子助敎,歷陞翰林侍讀學士,拜國子祭酒。洪武四年,坐考禮不以時奏,貶龍南知縣。甫至官,召還,為禮部主事,出知蘇州府。明敎化,正風俗,郡中翕然後陞四。
102
川布政司㕘政,朝廷以蘇州大郡政務繫劇,復命還郡,尋以修府第于張士誠故基。及浚錦㠶河,為御史張度誣論,遂與高啓、王彛並坐死。觀高朗端重事,不擇利害,有古人臣風。魏清鈞州人,性資明敏,識見過人。洪武中,以國子生拜監察御史,能聲籍籍,尋陞四川按察司副使。永樂、宣德中,歴陞山東、山西,所至有㢘能幹濟之譽。
103
魏敏,鞏縣人。性至孝,博通經史。洪武戊辰進士第,授吏科給事中。母病,謁告歸省,未至而母卒。敏即之墓所哀慟,水漿不入口者五日,廬墓三年,旦夕哭奠如初䘮。鄉里稱其孝。事聞,表其門。
104
魏明德洪武中,慶亢縣丞愛民如子。時青田縣賊葉香等作耗綂兵者,●捕欲盡誅慶元連境民,明德抵軍門,涕泣請曰:「今以他邑悖逆連●,吾邑良民,吾寧受死,不忍傷吾民也!」主將乃止,邑人咸感其德。
105
魏卓廣昌人,洪武乙丑進士,任監察御史,激濁揚清,廷臣所畏憚,因言大事忤㫖臨刑,上曰:「御酒同卿飲鋒」。刄不肯饒,卓應聲曰:「能為忠臣,死不怕帝心!」焦卒就戮。
106
魏真字文遂,素有材望,元至正辛卯,由淮省宣使陞浙江省理問,改授本省都鎮撫,後同知溫州路事、兼水軍萬戶府都萬户。至正丁未,率所部由海道至福建,時國朝征南將軍湯和下淛,閩真以所部歸附,遂屏居海瀕者乆之。洪武六年,以閒散官徴至京師,尋有㫖,放歸田里,以壽終魏資敬字之覲,良臣之後,洪武初,以通經薦,授棗強丞,有政譽,秩滿入覲,擢監察御史,以骨鯁敢言見稱,後謫戍䕫州,晩歸故里,卒。資敬負才畧,重名檢,尤不惑于流俗云。
107
魏澤字彦恩,溧水人,有學行。洪武中,累遷至刑部尚書。先是,文皇逮方孝孺,械繫獄,以廣孝言未殺,孝孺且収捕其族黨,每捕至,輒下獄,●孝孺終不屈,乃盡殺之,澤是時謫為寧海典史,當捕方氏,悉力保䕶周旋,以故方氏有遺育謝文肅公詩所謂「孫枝一葉」者,澤之力也,後過孝孺故居,為詩悲悼詩曰:「筍輿衝雨過侯城,撫景令人感慨生,黄鳥向人空,百囀,清猿墮淚只三聲,山中自可全,高節,天下難居是盛名,却憶令威千載後,重歸華表不勝情」。
108
魏源建昌人,永樂進士,累官河南左布政使。時歲饑,民流,源䀼給有方,流亾盡歸正綂間,歴陞刑部尚書,剖决如流,獄無寃滯,嘗徃西北都察邊防,邊將莫不畏服,為人器識宏逺,立朝侃侃,有大臣體。
109
魏驥,字仲房,蕭山人。永樂三年鄉貢士。為松江府學訓導,敎人必以真知實踐為事。召修《永樂大典》,陞太常博士,歷吏部員外郞,進太常少卿。正綂初,陞吏部侍郞。時中官王振怙寵而驕,每出,雖部堂尊官亦斂輿廻避,驥遇之不避。振啣之譛于上,御便殿召問,驥慷慨曰:「臣僃位大卿,不足惜朝廷名器,可惜也」。上曰:「爾所言者是也」。温㫖慰之。尋陞南京吏部尚書。景泰初,致仕。家居二十餘年,布袍糲食不別治。生年九十八而卒。病革時,遺書付其子完,勿請恩典以動擾鄉里。時有司已得請,如例葬祭,完以遺言辭之,賜諡文靖。
110
魏宗,字本敬,南平人,由國子生任台州府同知。永樂間,知寧波府,政尚寛恕,有幹濟才,詢民情,察利病而興革,驗民丁稅以均其役,揭示通衢,猾胥莫售其奸,由是訟牒遂息,而公庭晏然。
111
魏庸字宗道,少孤克尊母。訓勤學博覽,長於作詩,性尚恬退,不干仕進,自號止齋家,雖無餘積食,行乞者無吝色。嘗以父没而不及,見母存而莫能報,構思親春暉二堂,太守陳公璉為作《二堂記》以表之。少司㓂劉公亷夫許其能談時務,有王猛風。子巖,任本州陰陽典術致仕。魏浩咸陽人,隱居龍巖,遂號龍巖先生。幼善記誦,長通書大旨,子史律算,書法亦無不研究,尤長于詩賦。給事中趙泰因作傳以識之。
112
吉安,永豐人,建文時為監察御史,勁直有才名。北平兵至,有約開門者,冕率同僚十八人,即殿前毆之,幾死,㑹輟朝冕,及鄒瑾大呼,請速加誅,臣等義不與此賊同生。不聽。明日,宮中火起,或謂冕宜急迎附,冕毅色厲聲曰:「使吾改臣節,必不為時所用,奈何徒自壞也!」北兵至,冕自盡。法官請追罪,夷其族。
113
魏瀚字孔源,餘姚人。景泰甲戌進士,歷布政。魏偁字達卿,由郡庠生貢於春官,廷試第一,授石城訓導。自幼頴慧,讀書日記數千言。稍長,博極羣書,以文雄於世。為詩希盛唐風格,典雅不凡。恒以立言自許,時與學士揚守、陳守阯相和荅,甚器重之。偁天性孝友,動師聖賢。平生不見疾,言遽色。與人交,溫厚樂易,至利誘勢怵,則屹然山立,不可動揺其敎,石城以身為範,學者宗焉。所著有《經書僅悟覈充子茶餘詩話》、《聞見類纂、小史、雲松詩畧》、《讀史編》。
114
魏紳,字廷佩,曲阜人。母卒,廬墓三年。成化間,舉進士,拜刑部主事,轉郞。中廣西,有胃稱外戚者,事覺被逮,皆避弗敢承,紳一訊,即得其狀。累遷都御史。歲旱,奏減民税四分之一,築邊牆四十餘里,増墩堡五十餘所,上賜璽書文綺,官至侍郞。
115
魏文昌華容人,有至性,事父母極孝。父獲死罪,繫武昌獄。文昌詣闕上疏,願以身代高廟,許之。臨刑,語其弟曰:「謹事二親,如吾存時也」。遂伏法。時年十有八歲,邑中哀之。
116
魏校子才,崑山人。●治乙丑進士,授刑部主事,歷廣東提學副使,敎士以德行為先,風俗為之應變。歷國子監祭酒,兼太常卿,諡恭簡。隆慶改元,贈禮部右侍郞。枝恬靜端確,篤志學問,始而肆力墳典,繼而反之。身心內外交養之意,自持瞿瞿,事必先有成法,儼然朝夕,守而勿渝。歷官大司成,澹若寒士,蓋慥、慥篤實之君子也。
117
魏忠滁州人介特有守,以薦授諸曁州刺史,歴大同府知府,月俸取足而已,餘収之於官,時以亷謹稱。
118
魏訥字尚黙,鄢陵人,●治丙辰進士,歷都御史。魏有本伯深,餘姚人,正德辛巳進士,歷官刑部侍郞。魏境字華甫,羽林前衞人,正德戊辰進士,歷鴻臚寺卿。魏良輔師召,新建人,嘉靖丙戌進士,歷布政。魏一恭道莊,莆田人。嘉靖己丑進士,歷左布政使。魏尚純叔誠,鈞州人,嘉靖壬辰進士,歷南京刑部尚書。兄尚淪,字仲一,嘉靖戊戌進士,歴按察副使。
119
魏良貴師孟,新建人,嘉靖乙未進士,歷都御史。魏鏡慈谿人。生有絶力,善格闘,聞倭冦至海濱,輒自奮曰:「誰無死者,死而能衛桑梓,庶幾為義鬼矣!」乙卯,賊由餘姚至鳴鶴縣,令曹本率衆禦之,兵敗,鏡負縣令脫走,賊復追之,踰杜湖嶺而南,鏡乃操刄衝殺數賊,賊斫傷其額,猶憤怒,力闘竟死,縣令為之灑泣,為文祭之。
120
魏裳,字順甫,蒲圻人。嘉靖庚戌進士。為人質直亾他腸,好讀書,博物洽聞。一時海內知名士爭相交驩。授刑部郞。出守濟南,解淄萊,盗均章丘賦,濟人德之。晉山西副使。罷歸,杜門不事家人生産,而時時好著書,里中後進之士爭師事之。裳詩文好擬則古昔,成一家言。所著有《雲山草堂集》、《湖廣通志草》,凡若干卷。
121
魏謙吉子惠,柏鄉人。嘉靖戊戌進士,歷總督三邊兵部尚書鄭大夫尉翩之後
122
尉繚尉氏人有賢名,魏惠王時著《兵書》五卷,號尉繚子尉斯離昭襄王時人,與三晉、燕伐齊,破之濟西尉止鄭大夫
123
南北尉。元代人。魏太和初,為內都大官,旣而出為鎮西大將軍、開府、綂萬鎮都將,甚得夷人心,進爵淮陽王,後進位司徒。孝文時,拜為三老。
124
尉綦儁御史
125
尉景太《傳》
126
尉興慶都督西魏,追高歡,迫近興慶,百箭殺百人,矢盡而死尉還中丞
127
尉謹吏部尚書
128
尉古真代人。初,道武在賀蘭部,賀染干遣刺之,古真密以馳告,染干執拷之,以兩車軸押其頭,傷其一目,不伏。後從平中原,賜爵東州侯。
129
尉諾古真弟少侍道武,以忠謹著稱。道武圍中山,諾先登,傷其一目。道武歎曰:「諾」。兄弟並傷其目,以建功寵待愈隆,累功封遼西公。
130
尉瑾仕齊,除吏部尚書,見人好笑時論,比之寒蟬。尉撥代人為太學生,應幕擊賊于陳、汝有功。文成以其清平有惠績,賜以衣服尉眷諾長子忠謹有父風,侍臣受斤之入蠕蠕,詔眷追之,遂至虜庭,擒之,由是以驍烈聞。文成時,拜侍中、太尉,封漁陽王。
131
尉聿字成興,性耿介。明帝時,為武衛將軍。時領軍亢義執權,百寮莫不嘉敬,聿獨長揖不拜。尋出為涼州刺史。涼州緋色,天下之最義,送綾二千疋,令聿染,聿拒不受。
132
尉越遂寧人,淳祐進士
133
尉珍茌平人,哀帝時為濟州太守,治東平,决訟以公。時東平置行臺,以武臣監督,訟獄滋興。珍審斷發遣者,多忤監督意,徙河南。後十年,金亾,而元興、嚴惠武公實得領國政,深知珍之德政,舉其
134
四子用之
135
尉德山西人。宣德中,寶砥縣丞
136
《風俗通》云:陸終之後,望出常山漢。貴遷。廬江太守
137
貴霸司空中郞將
138
貴鐸河南人。成化間錦衣指揮
139
貴仁子任,汝陽人,●治己丑進士,歴知。呉王夫槩之後,避仇,改為既氏漢。既良南安長史
140
南北既長之。臨川內史。
141
見《姓苑》,唐以前無聞
142
謂凖太平興國登科
143
古氣字見纂要
144
見《姓苑》
145
見《姓苑》
146
見《姓苑》
147
見《姓苑》
148
六御
149
喻。
150
喻猛字驕孫,和帝時,蒼梧太守以清白為治,郡人頌之曰:「於惟蒼梧,交阯之域,大漢惟宗闕 ,仁德晉。喻歸。撰《西河記》三卷。
151
喻合字匡孫,南昌人。好學,不慕榮寵,隱居廬山北阜,布衣蔬食三十餘年。武帝徴不起南北喻希仕南齊試,用釋奠先聖、先師、禮樂
152
喻鳬,謁杜紫微不遇,曰:「我詩無綺羅鉛粉,宜不售宋」。喻樗子才,建德人。少慕伊、洛之學,受業于楊時。建炎中登進士,累官工部員外郎、知蘄州。孝宗即位,用為提舉,浙東常以治績聞。樗為人質直,好議論,尤善識鑒,嘗言沈晦、張九成進士當第一。
153
後果然,樗有二女富人交請婚,不許,及見汪洋、張孝祥曰:「佳壻也」。遂以妻之。所著有中庸、大學、論語解》及《玉泉語録》。
154
喻良能義烏人,累官至太常寺丞。嘗進《忠義傳》二十卷,孝宗深嘉歎賞,即命頒行,以開縣男致仕。所著有《諸經講義》、《香山集》與《忠義傳》
155
喻偘,字伯經,義烏人。慶元間舉進士,厯慶元府觀察推官,改奉議郎,僉書鎮南軍節度判官,尋陞朝奉郞。初,偘乆,從諸縉紳游幕中,多新進,少年議諭多不合,偘歎曰:「吾髪已種種,寧能與翩翩小兕較短長哉!」遂請祠而歸。所著有《隨類録》二百卷、《蘆隱類稿》五十卷,首論六經之功用云。喻叔奇。王十朋贈詩并序曰:「叔竒攝職㑹稽,公事之暇,必訪僕於民事,堂欣然相得,輒成一詩。見意同舍同年友天,資逈不羣,詩文侵晉宋兄弟,類機雲梅,市訪仙侣蘭亭,懐右軍公舍時,過我無酒亦論文。
156
喻南强,字伯强,義烏人,偘之從弟。自幼負竒氣,父直方以南强,與陳亮類,俾從之,㳺慶元間,貢于鄉,入太學,上禮部,不第,嘉定間,授富陽縣尉。寶慶初,禮部侍郎真德秀以言事去廟堂,諷京尹跡其所至,欲併以為罪。德秀舟過富春,江南強亟見,且賦詩為餞,人皆壯之。
157
喻汝礪迪儒,仁壽人。靖康初為祠部員外郎,不附和議,遂掛冠號捫膝先生明喻仲衡字平甫,元江南財賦提舉汝政之子。自少頴、悟博通群籍。繼而師事姨夫陶安得,聞程、朱性理之學,行業日益充裕,縉紳先達皆稱為畏友。洪武中,有司以賢良薦,遂符授台州知府到。
158
官後值荒旱,春農乏種,官廩有榖數千石,仲衡請于朝,以榖貸民,繼而秋成,民食既足,公廪亦充,而尤盡心於學校。
159
喻德昭臨川人。洪武初,父移鳳陽時,德昭六歲,父母俾所親育之。年十四,詣鳳陽求之,間關十年,得見父于漢中屯所,而母已歿,乃扶歸。比卒,廬於墓所,哀慟常如初,竟卒于墓傍,鄉人稱其孝喻茂堅汝礪,營昌人。正德進士,歷官兵部尚書。
160
喻智字子真,當塗人,正德甲戌進士,歷都御史喻時中甫,光州人。嘉靖戊戌進士,歷官兵部侍郎。喻希學博之,光州人。嘉靖戊戌進士,歷郎中。。喻江字潮之,由舉人知餘杭。嘉靖四年調奉化。圖書數篋,自隨妻子,不至公廨。嚴毅儼恪,吏畏之若神明。奸猾舞文者,皆屏跡不敢近。輕徭薄賦,清心省事,民皆樂業。時丙戌大歉,江約已裕,民凡相告訐者,輾轉誨諭而遣之,民亦悔而罷訟,盗賊屏息。在任三年,通前餘杭為九載,以力不能赴京,棄其牒而歸。士民惜之,為立去思碑。
161
喻獻科字時晉,南昌人。嘉靖丁未進士。
162
喻南嶽極夫,新建人。嘉靖丁未進士,歴郎中見《姓苑》
163
吏宗王莽時人
164
見《姓苑》,望出南昌
165
諭瑮河曲人
166
諭歸曲阜,令撰西河記
167
見《姓苑》
168
豫讓,上黨人,初仕晉大夫智伯,智伯為趙襄子所滅,為之報仇,變姓名為刑人,挾七首欲刺襄子,不果。又漆身為●吞炭為啞,伏于橋下,為襄子所獲,請襄子衣,拔劍三躍而擊之,乃伏劍而死。
169
豫且漁者也。漁于泉陽,舉網而得神●,白龍下清冷之淵,化為魚豫,且射中其目,龍上訴于天帝。伍子胥曰:「龍,天帝之貴畜也。豫,且宗周之賤臣也」。
170
豫銑鄿水人,永樂癸卯舉人,上饒知縣《周禮》有御人之職,其後為氏周御刀與梅蟲兒等,時稱八《要》
171
御鞅初,簡公與父陽生俱在魯也,闞止有寵焉。及即位,使為政,田子憚之。御鞅曰:「闞不可!」並公弗聽。後田常執簡公于徐州,簡公曰:「余早從御鞅,不及此」。
172
御叔魯大夫
173
御長倩。丞相公孫●故人。
174
見《姓苑》
175
據成玉田人,宣德中,漏刻博士
176
見《姓苑》
177
慮癸南蒯家臣
178
子思之出母庶氏
179
庶長壯。
180
庶長奐俱昭襄王時奐伐楚,斬首二萬。九年攻楚,取八城漢庶霸遂見《急就章》
181
見《姓苑》
182
鑢金楚大夫
183
見《姓苑》
184
音恕,見《姓苑》
185
音署,見直音。
186
萬姓綂譜卷九十四
URN: ctp:ws971091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