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卷二百六十八

《卷二百六十八》[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該資料的標點符號由人工智能製作。此過程難免引入錯誤;若遇到標點錯誤,敬請自行修改。
1
○宗室部 來朝輔政,就國來朝。
2
鞫ǔ渴∥,子之道也。春朝秋覲,事君之義也。蓋所以正班爵而有敘訓,上下而為典者焉。自漢氏之世,戚藩列樹,連城布土,分王同姓,慎簡僚き,為之傅相,雖違顏於咫尺,而存心於象魏,故得歲自入謁,時或召對,恭上之體,無越於常度。展親之憂,宛如於家人。亦有徵詣行在,駿奔祀事,忠勤形於貢奉,孝弟著於誠明,為國邸之表儀,推聞望於英哲。宜乎優賜名數,加進秩封,遂其請求,曾無所吝者矣。魏晉而下,奉圭覲見者,咸以記云。
3
漢高祖九年十月,楚王交朝未央宮八年九月,自雒陽至長安
4
十年十月,荊王賈、楚王交、齊王肥來朝。
5
惠帝元年,淮南王長入朝長立,三年也
6
二年十月,齊悼惠王肥來朝,獻城陽郡,以益魯元公主邑。
7
文帝二年三月,立皇子武為代王,參為太原王,揖為梁王。武後徙為淮陽王。又徙梁王十四年文帝十五年,入朝。十七年、十八年,比年入朝留比,頻也。留,謂留在京師。其明年乃之國。二十一年入覲,參五年一朝,凡三朝揖,五年一朝,凡再入朝。
8
景帝二年,梁王武入朝。武立,二十四年也。
9
三年,梁王武復入朝。武立,二十五年也。
10
四年,衡山王勃來朝。初,吳、楚王反,王堅守無二心。是年,吳、楚已破王朝,帝以為貞信,乃勞苦之勞音來到反,曰:「南方卑濕,徙王於濟北以褒之」。
11
七年十月,梁王武入朝武立二十九年,帝使使持乘輿駟馬迎梁王於闕下,天子副車,駕駟馬。輿,即車也。既朝上疏,因留中。六年冬,梁王武復入朝,武立,三十五年也。上疏欲留,帝弗許。
12
後二年,諸王來朝,有詔更前稱壽歌舞。長沙定王發但張袖小舉手,左右笑其拙。帝怪問之,對曰:「臣國小地狹,不足回旋」。帝以武陵、零陵、桂陽屬焉。
13
武帝元光六年,衡山王賜入朝。是時,淮南王安、河間王德入朝安德史失其年
14
昭帝元鳳中,廣陵厲王胥入朝,益封萬戶。
15
成帝河平中,楚孝王囂入朝。正月時被疾,帝閔之,詔與子男一人俱從王入朝也。是時,東平思王宇來朝,上疏求諸子及《太史公書》。帝以問大將軍王鳳,對曰:「臣聞諸侯朝聘,考文章,正法度,非禮不言。今東平王幸得來朝,不思制節度,以謹防危失危失,謂失道而傾危也,而求諸書,非朝聘之義也。諸子書或反經術,非聖人或明鬼神,信物怪物亦鬼。太史公書有戰國縱橫權譎之謀。漢興之初,謀臣奇策天官災異地形∪,皆不宜在諸侯王不可予不許之辭,宜曰《五經》聖人所制,萬事靡不畢載。王審、樂道、傅、相皆儒者朝夕講誦,足以正心虞意虞與娛同。夫小辯破義,大道不通,致遠恐泥,皆不足以留意泥音乃細反,陷滯不通也。諸益於經術者,不愛於王愛,惜也。於王無所惜。對奏天子如鳳言」。遂不與。
16
後漢光武中元元年正月,東海王疆、沛王輔、楚王英、濟南王康、淮陽王延、趙王饔,誚岳矗饔諞糈肌S摯占詵矗┒月從封岱山疆,因留京師。二年冬,歸國。
17
明帝永平二年九月,沛王輔、楚王英、濟南王康、淮陽王延、東海王政來朝。
18
六年正月,沛王輔、楚王英、東平王蒼、淮陽王延、琅邪王京,東海王政、趙王饔詒焙M,跣似臚跏來朝。
19
十一年正月,沛王輔、楚王英、濟南王康、東平王蒼、淮陽王延、中山王焉、琅邪王京、東海王政來朝。
20
十五年二月,帝幸彭城,耕於下邳。三月,徵琅邪王京會良成縣名,故城在今下邳縣北,徵東平王蒼會陽都縣名,在今沂水縣南,又徵廣陵侯及其三弟會魯祠東海恭王陵。
21
章帝建初七年正月,沛王輔、濟南王康、東平王蒼、中山王焉、東海王政、琅邪王宇來朝。
22
元和二年九月,徵濟南王康,中山王焉會祭瞥ⅰ
23
三年正月,北巡狩,濟南王康、中山王焉、西平王羨、六安王恭、樂成王黨、淮陽王鞅、任城王尚、沛王定皆從。臣欽若等按:元和二年九月徵濟南王康、中山王焉,其餘史不書來朝年月。
24
章和二年正月,濟南王康阜陵王延、中山王焉來朝。安帝延光三年二月,幸大山。齊王無忌、東海王普、樂安王延來朝。
25
魏文帝黃初四年,任城王彰、雍丘王植朝京師。
26
明帝太和五年冬,詔諸王朝京師。
27
青龍三年,徵燕王宇入朝。
28
景初二年,徵燕王宇詣京師。
29
晉武帝泰始四年,太原王瑰入朝,賜袞冕之服。
30
六年,高陽王秩氤以父孚年高,乞留供養,拜尚書,遷右僕射。
31
咸寧中,河間王胗脛鍆蹙楚,闖帝歎肟梢暈諸國表儀。
32
惠帝永光二年二月,鎮南將軍楚王瑋、鎮東將軍淮南王允來朝是時秦王柬來朝,史不書月。
33
元康九年,淮南王允入朝,拜驃騎將軍。
34
宋高祖永初二年,長沙王道憐自京口朝正入住殿省。
35
後魏獻文和平六年十月,徵陽平王新城、京兆王子推、濟陰王小新城、汝陰王天賜、任城王雲 入朝。
36
後周靜帝即位,趙王括、陳王純、越王達、代王盛、滕王道來朝。
37
唐太宗貞觀十一年十一月丁亥,潞州刺史韓王元嘉、絳州刺史霍王元軌、豫州刺史道王元慶並來朝。十二年,齊州都督、齊王倘氤因稱疾,願留京師。
38
十六年十一月癸丑朔,梁州都督漢王元昌、徐州都督徐王元禮、絳州刺史霍王元軌、壽州刺史舒王元名、揚州都督越王元貞來朝。
39
二十年十月,徐州刺史霍王元軌、許州刺史蔣王惲來朝。
40
二十一年十月,滑州刺史舒王元名、相州刺史趙王貞來朝貢。
41
二十二年十月,絳州刺史徐王元禮、襄州刺史紀王慎來朝。
42
梁太祖開平四年十月乙亥,東京留守博士友文入覲,召之也。
43
後唐愍帝應順元年閏正月癸亥,洋王從璋自河中入覲,獻甲馬二十疋。
44
宗室部 輔政
45
夫右賢左戚,古之道也。自商、周之,並建子弟以屏王室,或入為卿士,宰司國政,故雖五屬之親而無官,蓋尚德也。是知熙帝載執國成,惟賢明而是⒌鼻,最慷並進,繇漢而下,迄於後周,或選自宗英,鐸陡ㄥ齙湔坪庵,崦致謖治。蓋有奕葉載德,濟美垂裕,任職興化,式是人望,斯固蓉乓亮之業茂焉,非特藩翼懷寧之謂也。至或登用非允,授受斯失,致覆敗者亦時有之,斯可監也已。
46
商微子,啟帝乙元子,為紂卿士。
47
周公旦,武王之弟。自武王即位,旦常輔翼,武王用事居多。武王九年,東伐至孟津,周公輔行。十一年,伐紂,至牧野。周公佐武王,作《牧誓》,破殷入商宮,封周公旦於少昊之墟曲阜,是為魯公。公不就封,留佐武王。及成王即位,少在襁褓之中。周公恐天下畔周,乃踐阼代。成王攝行,政當國,成王長能聽政。於是周公乃還政於成王,就群臣之位臣欽若等曰:「周公不就封,以子伯禽之國。其為王卿士者,世為周公。厲王奔彘時,周公與召公立太子靜,是為宣王。二相輔之,史闕其名。其後莊王時有周公黑肩。畢公高,文王之子。成王懼太子釗之不任,乃命召公畢公率諸侯以相太子而立之。
48
衛康叔封、冉季載、周公母弟,皆有馴行。於是周公舉康叔為周司寇,冉季為周司空,以佐成王治,皆有令名於天下。
49
武公和康叔之後,有文章,又能聽其規諫,以禮自防,厲封名也。王時入相於周,詩人作淇澳以美之。
50
祭公謀父,周公之後。穆王時為王卿士。
51
凡伯,周公之裔,厲王時為王卿士。
52
虢文公,文王母弟虢仲之後。宣王時為王卿士。
53
鄭桓公友,周厲王少子而宣王庶弟也《年表》云母弟,幽王以為司徒幽王八年,為司徒。和集周民、周民,皆說河、雒之間,人便思之。
54
武公掘突桓公子父子為周司徒,善於其職,國人宜之,故作《緇衣》之詩,美其德,以明有國善善之功焉。王子虎,襄王時為太宰。
55
漢澎侯澎東海縣屈鷸猩驕竿踝游淶窞弊鑿,每ぬ守為左丞相。詔曰:「夫親親任賢,周、唐之道也」。以澎戶二千二百,封左丞相,為澎侯。
56
後漢東平王蒼,光武子。明帝時為驃騎將軍,在朝數載,多所隆益,而自以至親輔政,聲望日重,意不自安,上疏歸職。帝優詔不聽疏云:「居宰相之位,同氣之親,餘具宗室退讓門」。
57
魏邵陵侯真,太祖族子。文帝黃初三年,以真為上軍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遷中軍大將軍。七年,與陳群等受遺詔輔政。明帝即位,累遷大將軍司馬。
58
貞子武安侯爽,明帝時為衛武將軍。帝寢疾,乃引爽入臥內,拜大將軍、假節鉞、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與太尉司馬懿並受遺詔,輔少主。
59
晉安平王孚,宣帝次弟。為魏太傅。武帝受禪,詔曰:「太傅勳德弘茂,朕所瞻仰,以光導弘訓,鎮靜宇內,願奉以不臣之禮。其封為安平王,邑四萬戶。進拜太宰、持節、都督中外諸軍事」。有司奏,諸王未之國者,所置官屬,權未有備。帝以孚明德屬尊,當宣化樹教,為群后作則,遂備置官屬焉。
60
孚子義陽王望,為魏司徒。武帝泰始三年,詔曰:「夫尚賢庸勳,尊崇茂親,所以體國經化,式是百辟也。且台司之重,存乎天官,故周建六職,政典為首。司徒、中領軍以明德近屬,世濟其美。祖考創業,翼佐大命,出典方任,入贊朝政,文德既著,武功宣暢。逮朕嗣位,弼道惟明,宜登上司,兼統軍戎,內輔帝室,外隆威重。其進位太尉,中領軍如故。置太尉軍司一人,參軍事六人,騎司馬五人。又增置官騎十人,并前三十,假羽葆鼓吹。
61
汝南文成王亮,宣帝子。武帝末,為太尉、錄尚書事,遺詔委以後事。楊駿索詔視,遂不還。及駿誅,詔曰:「大司馬汝南王亮,體道沖粹,通識政理,宣翼之績,顯於本朝,《二南》之風,流於方夏,將憑遠猷,以康王化。其以亮為太宰、錄尚書事,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增掾屬十人,給千兵百騎,與太保衛隙哉瞥政」。
62
亮子西陽王粼帝,太興初,錄尚書事,進位太宰,領太尉。
63
梁王肜,宣帝子。惠帝元康中,為大將軍、尚書令、領軍將軍、錄尚書事。永康初,共趙王倫廢賈后,詔以肜為太宰、守尚書令。是時改司徒為丞相,以肜為之。倫滅,詔肜以太宰領司徒。
64
齊王攸,文帝之子。武帝踐祚時,朝廷草創,而攸總管軍事,撫寧內外,莫不景附。遷驃騎將軍,開府辟召,禮同三司。每朝政大義,悉心陳之。累遷侍中、司空。
65
攸子武閔王ぁ,惠帝時為平東將軍、假節,鎮許昌,與成都、河間、常山、新野四王誅趙王倫。惠帝反正,以ぁ為大司馬,於是輔政,居攸故宮。
66
成都王穎,武帝子,助齊王ぁ誅趙王倫,惠帝以穎為大將軍、錄尚書事。ぁ敗,穎懸執朝政,事無巨細,皆就鄴諮之。
67
高密王泰,宣帝弟馗之子。惠帝永熙初,為司空。楚王瑋之被收,泰嚴兵將救之。祭酒丁綏諫曰:「公為宰相,不可輕動。且夜中倉卒,宜遣人參審定問」。泰從之。瑋既誅,乃以泰錄尚書事,遷太尉、尚書令。
68
東海孝獻王越惠帝西幸,以越為太傅,與太宰爰懈ǔ政讓,不受。懷帝即位,委政於越。武陵忠敬王遵。元帝孫宋高祖義旗興復,朝廷稱受密詔使遵總攝萬幾,加侍中、大將軍,移入東宮,內外畢敬。遷轉百官,稱制書,又教稱令書安帝反正,更拜太保。
69
會稽文孝王道子,孝武帝子。大元中,錄尚書六條事,尋領司徒。安帝踐祚,有司奏:「道子宜進位太傅、揚州牧、中書監,假黃鉞,備殊禮」。固辭不拜。詔內外眾事,動靜諮之。帝既冠,道子稽首歸政。
70
宋彭城王義康,高祖子。文帝即位初,為荊州刺史。元嘉六年,司徒王弘表義康宜還入輔政、侍中、都督楊、南徐兗三州諸軍事、司徒、錄尚書事、領平北將軍、南徐州刺史,持節如故。二府並置佐領兵,與王弘共輔朝廷。弘既多疾,且每事推謙,自是內外眾務一斷之義。康性好吏職,銳意文按,糾剔是非,莫不精盡。既專總朝權,事決自已,生殺大事,以錄命斷之。凡所陳奏,入無不可。方伯以下,並委義康授用。繇是朝野輻湊,勢傾天下。義康亦自強不息,無有懈倦,府門每旦常數百乘車,雖復位卑人微,皆被引接。愛惜官爵,未嘗以階級私人。凡朝士有才用者,引入闕下,樂為竭力,不敢欺負。
71
江夏王義恭,高祖子。文帝元嘉十六年,進位司空,加侍中、都督楊、南徐兗三州諸軍事、司徒、錄尚書事。二十一年,進太尉,領司徒。義恭既小心恭慎,且戒義康之失,雖為總錄,奉行文書而已,故文帝安之。孝武踐阼,累加太宰。前廢帝即位,詔曰:「總錄之典,著自前代。孝建始年雖撞⑹,因革,有宜理存濟務。朕涉獨在躬,未涉政道,百揆庶務,允歸尊德。太宰江夏王義恭新除中書監、太尉,地居崇重,受遺阿衡,實深憑倚,冀康庶績,可錄尚書事,本官監太宰,王如故」。
72
南郡王義宣,高祖子。孝武帝即位,初為中書監、都督會豫二州丞相,錄尚書六條事、揚州刺史。
73
建平王宏,文帝子。孝武入嗣,以宏為僕射、冠軍將軍、中書監。宏謙儉周慎,禮賢接士,明曉政事,世祖信仗之。
74
南齊竟陵王子良,武帝子。帝遺詔使子良輔政,安成王知尚書事。子良素仁厚,不樂世務,乃推安成詔云:「事無大小,悉與鸞參議」。
75
巴陵王寶義,和帝西臺建,以為侍中、司空。梁王定京邑,宣德太后令以寶義為太尉,領司徒。詔云:「不言之化,形於自遠」。時人皆云此實錄也。
76
後魏江夏公呂道武族弟,位外都大官,委以朝政,大見尊重。扶風公處真,烈帝之後,少以壯烈聞,位殿中尚書,委以大政,甚見尊禮。
77
文安公屈,國之疏族。明元時居門下,出納詔命。明元東巡,命屈行右丞相,命掌軍國,甚有聲譽。
78
彭城王勰,獻文子。孝文時,除侍中,長直禁內,參決軍國大政,萬幾之事無不預焉。
79
咸陽王禧,孝文末為太尉,與司徒彭城王勰、司空北海王祥、尚書左僕射廣陽王嘉等受遺輔政。景明二年春,詔曰:「朕以寡昧,夙罹閔,凶憂在疚,罔知攸濟。實賴先帝聖德,遺澤所覃,宰輔忠賢,劬勞王室,用能撫和上下,清肅內外。乃式遵復子,歸政告遜,辭理懇至,邈然難奪,便當勵茲空乏,親覽機務。咸陽王尊唯元叔道性淵凝,可進位太保,領太尉」。司空北海王季父英明,聲略茂舉,可大將軍、錄尚書事。
80
高陽王雍,宣武末為太尉。孝明即位。初,侍中於忠以門下議,以帝幼年,未親機政。太尉、高陽王雍屬尊望重,宜入居西相柏臺,省決庶政。
81
任城王澄明德茂親,可為尚書令,總攝百揆。
82
清河王懌孝明即位,靈太后以懌帝之懿叔,德允具瞻,委以朝政,事擬周、霍。懌竭力輔佐,以天下為己任。汝南王悅,正光中為侍中、太尉。孝明詔入居門下,與丞相高陽王雍參決尚書奏事。
83
東魏孝靜天平二年二月,以太尉、咸陽王坦為太傅,以司州牧西河王撾太尉。
84
三年二月,以開府儀同三司、華山王鷙為大司馬。
85
四年正月,以汝陽王暹為錄尚書事。
86
興和四年四月,以太尉彭城王韶為錄尚書事。
87
武定二年三月,以元弼為錄尚書事。
88
北齊任城王水,皆高祖子。自孝昭、武成時,車駕還鄴,常令水皆鎮晉陽,總并省,歷司徒、太尉,並省,錄尚書事。
89
彭城景思王水攸,高祖子。皇建初,拜大司馬,兼尚書令,轉太保。武成入承大業,遷太師、錄尚書。水攸明練世務,果於斷決,事無大小,咸悉以情。
90
趙郡王硨憂逯形,司空攝錄尚書事。累加尚書令,拜太尉。砭玫涑政,譽望日隆。
91
後周晉蕩公護,太祖之兄、邵惠公顥之少子。自太祖為丞相,立左右十二軍,總屬相府。太祖崩後,皆受護處分,凡所徵發,非護書不行。護屯兵禁衛,盛於宮闕,事無巨細,皆先斷後聞。孝閔踐祚,大司馬,封晉國公,邑萬戶,遷大蒙宰。高祖立百官總已於護。保定元年,以護為都督中外諸軍事,令五府總於天官。
92
○宗室部 就國
93
自漢懲亡秦之失,尊王子弟,魏、晉代興,咸進戚屬,申畫邦壤,署置官號,南面君民,奕世傳祚,所以屏翰王室,為磐石之宗也。而史氏或載其就封之始,或述其還國之自,乃有勝衣。疏爵既壯,而方出明德,入輔辭寵以言歸,或修覲而旋,或被遣而去。至於慈愛隆篤,恩紀優洽,亦并而敘之,所以記封建沿襲之異,宜典章因革之殊制者已。
94
漢營陵侯澤立,為琅邪王,與齊人田生之。國生勸澤急行,毋留出關。呂太后果使人追之,已出即還。
95
齊悼惠王肥,高祖六年立。孝惠二年入朝,帝與齊王燕飲,太后前置齊王上坐,如家人禮。以兄弟齒列,不從君臣之禮,故曰家人也。太后怒,欲鴆之。齊王自以為不得,脫長安內史士曰:內史王官士者,其名。「太后獨有帝與魯元公主。今王有七十餘城,而公主乃食數城王,誠以一郡上太后為公主,湯沐邑,太后必喜無患矣」。於是齊王獻城陽郡,以尊公主為王太后。為齊王太后言,以母禮事之,所以自媚也。呂太后喜而許之,置酒齊邸樂飲,遣王歸國。
96
梁孝王武,孝文十七年、十八年,比年入朝,留其明年乃之國。孝景二十九年入朝,帝廢栗太子。太后心欲以梁王為嗣,大臣有所關說,太后議格,乃辭歸國。三十五年冬,復入朝,上疏欲留,帝不許,乃歸國。
97
燕刺王旦,武帝元狩六年四月,與齊王閎、廣陵厲王胥同日立旦,壯大就國。
98
淮陽憲王欽,宣帝元康三年立,宣帝甚愛之。元帝即位,乃遣之國。東平思王宇宣帝甘露二年立。元帝即位,就國。
99
舂陵侯仁,以舂陵下濕,求減邑內徙。元帝初元四年,徙封南陽之白水鄉,猶以舂陵為國名,遂與從弟鉅鹿都尉回及宗族往家焉。
100
仁子敞,襲封為廬江都尉。族兄安眾侯劉崇起兵王莽,思惡劉氏,徵敞至長安,免歸國。
101
後漢魯王興、哀王石,並建武二十七年就國東海恭王︹,建武二年,立為皇太子。十七年而母郭后廢︹,不自比頻也。留謂留在京師。安數陳懇誠,願備藩國。十九年,封為東海王。二十八年,就國。帝以︹廢不以過,去就有禮,故優以大封,兼食魯郡。初,魯恭王好宮室,起靈光殿,甚壯,是時猶存,故詔︹都魯。中元元年入朝,徙封岱,因留京師。明年春,帝崩,冬乃歸國。
102
沛王輔楚王英、濟南王康、淮陽王延,並建武二十八年就國。
103
中山王焉,以郭太后少子諸王就國焉,獨留京師。三十年,徙封中山王。永平二年冬,諸王來會辟雍歸藩,詔焉,與俱就國,從以虎賁官騎焉。上疏辭讓,顯宗報曰:「凡諸侯出境,必備左右,故夾谷之會,司馬以從。今五國各官騎百人稱褡闈,靶薪員本胡騎,便兵善射,弓不空,張發必決,皆夫有文事,必有武備,所以重藩職也,王其無辭」。
104
東平王蒼,明帝即位,為驃騎將軍。表乞上將軍印綬,退就藩國,辭甚懇切。永平五年,乃許還國,而不聽上將軍印綬。六年,帝幸魯,徵蒼從還京師。明年,陰太后既葬,乃歸國。十一年,與諸侯朝京師,月餘還國。帝臨送歸宮,悽然懷思。乃遣使手詔賜國中傅曰:「辭別之後,獨坐不樂,因就車歸,伏軾而吟。瞻望永懷,實勞我心。誦及採菽,以增歎息」。蒼建初六年冬,上疏求朝,明年正月,帝許之。七年三月,大鴻臚奏遣諸王歸國,帝特留蒼,賜以秘書列仙圖、道術秘方。至八月,飲酎畢,有司復奏遣蒼,乃許之。詔賜蒼曰:「骨肉天性,誠不以遠近為親疏。然數見顏色,情重昔時。念王久勞,思得還休,欲署大鴻臚奏,不忍下筆,顧授小黃門。中心戀戀,惻然不能言。於是車駕祖送,流涕而訣。復賜乘輿、服御、珍寶輿馬、錢布以億萬計。琅邪王京明帝尤愛幸,永平五年乃就國。
105
西平王羨,章帝遺詔徙封陳王。章和二年就國。
106
陵安王恭,章帝遺詔徙封彭城王。章和二年就國。
107
樂成王黨,與章帝同年,尤相親愛。章和二年,就國下邳。王衍有容貌,章帝即位,常在左右。章和二年就國。
108
梁王暢。明帝尤愛幸。章帝緣先帝之意,恩寵甚篤。和帝即位就國。
109
常山王章,殤帝延平元年就國。
110
清河王慶,殤帝延平元年,與濟北王壽、河間王開、常山王章就國。慶立,凡二十五年乃歸國和帝遵肅宗故事,兄弟皆留京師,有司請遣諸王歸藩,不忍許之。殤帝立,乃就國
111
千乘王伉,伉子。寵皆薨於京師,子鴻嗣。順帝即位,始就國。
112
魏任城王彰,太祖之子。文帝即王位,彰與諸侯就國。彰始以先王見任有功,冀因此遂見授用,而聞當隨例意,甚不悅,不待遣而去。
113
陳思王植,黃初元年,與諸侯並就國。四年來朝。是時待遇諸侯法峻,任城暴薨,諸侯既懷友于之痛。植及白馬王彪還國,欲同路東歸,以敘隔闊,而監國使者不聽。植發憤告離,作詩以贈彪。
114
晉東平王鑫侍中,與東安公繇善。繇欲擅朝政,與汝南王亮不平。亮⒁賊硤,盅羈ス送免,繇齙裙,僨帛鼉凸。又鎮下邳,惠帝西幸,遣使者劉虔即拜兗州刺史、范陽王。鯁惘鑾嘀蓨霾皇苊鑾步田徽擊破霪鱟呔凸。
115
太原王輔,武帝受禪,初封渤海王。泰始二年之國下邳王晃,泰始二年,與太原王瑰之、國瑰子河間王氤蹕父爵。咸寧二年就國。
116
梁王肜,武帝踐祚,封梁王。及之國,遷北中郎將武帝咸寧初,遣諸王之國,獨平原王揮畜萍補侍,刳留之
117
樂安王鑒,泰始中,拜越騎校尉。咸寧初,以齊之梁、鄒益封,因之國,服侍中之服。
118
汝南王亮,繇衛將軍、侍中出為鎮南大將軍、都督豫州諸軍事、開府、假節之國。
119
楚王瑋,初封始平王。太康末,徙封於楚,出之國,都督荊州諸軍事。
120
趙王倫,武帝受禪,封琅邪郡王。及之國,行東中郎將。齊王攸為鎮軍大將軍、侍中、太子太傅。武帝諸子並弱,太子不令內外屬意於攸。中書監荀勖從容言于帝曰:「百僚內外,皆歸心於齊王,陛下試詔齊王之國,必舉朝以為不可,則臣言有徵」。侍中馮ヨ又言曰:「陛下遣諸侯之國,成五等之制者,宜先從親始,莫若齊王」。帝既信勖言,又納ヨ說。太康三年,乃下詔曰:「古者九命作伯,或入毗朝政,或出御方嶽。周之呂侯五侯九伯,實得征之侍中、司空、齊王攸明德清暢,忠允篤誠,以母弟之親,受台輔之任,佐命立勳,劬勞王室,宜登顯位,以稱具瞻。其以為大司馬、都督青州諸軍事,侍中如故。假節,將本營千人,親騎、帳中、司馬、大車皆如舊。增鼓吹一部,官騎滿二十,置騎司馬五人,餘主者詳按舊制施行」。
121
秦獻王柬為鎮西將軍、西戎校尉、假節,與楚、淮南王俱之國。
122
淮南王允,初封濮陽王,拜越騎校尉。太康十年,徙封淮南,仍之國。
123
東海王越蕩陰之敗,奔於下邳,竟陵王霾荒,稍僥嘶構。
124
後周宣帝大象元年五月,以籩菹騫郡為趙國,以齊州濟南郡為陳國,以豐州武當、安富二郡為越國,以潞州上黨郡為代國,以荊州新野郡為滕國,邑各一萬戶。令趙王招、陳王純、越王盛代王達、滕王脅⒅國。
URN: ctp:ws429397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