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卷二百六十八·封建考九

《卷二百六十八·封建考九》[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1
○後漢王侯
2
更始二年,既誅王莽,遷都長安,李崧、趙萌說更始宜悉王諸功臣;朱鮪爭之,以為高祖約,非劉氏不王。更始乃先封諸宗室:祉為定陶王,慶為燕王,歙為元氏王,嘉為漢中王,賜為宛王,信為汝陰王。然後立王匡為Г陽王,王鳳為宣城王,朱鮪為膠東王,王常為鄧王,申屠建為平氏王,陳牧為陰平王,衛尉大將軍張為淮陽王,執金吾大將軍廖湛為穰王,尚書胡殷為隨王,柱天大將軍李通為西平王,五威中郎將李軼為舞陰王,水衡大將軍成丹為襄邑王,驃騎大將軍宋佻為潁陰王,尹尊為郾王,唯朱鮪辭不受。
3
定陶王祉,光武族兄、舂陵康侯敞之子。漢兵起,祉兄弟相率從軍。更始立,以祉為太常將軍,紹封舂陵侯。入關,封定陶王。建武二年,改封城陽王。十一年薨,謚恭王。子平為蔡陽侯,奉祉祀。真禹嘉
4
燕王慶,舂陵侯敞同產弟。更始入關,封燕王。更始敗,為亂兵所殺。子順歸光武,封成武侯。十一年卒。遵令亡嗣,國除。
5
元氏王歙,光武族父。更始入關,封元氏王,為侍中。更始敗,歸洛陽。建武二年,改封歙為泗水王。十年薨。子終封淄川王,薨,子柱為己阜侯,奉終祀。
6
終子別封曲陽侯。
7
漢中王嘉,光武族兄,舂陵侯敞同產弟。漢兵起,從軍破宛,奉興德侯。入長安,為漢中王。鄧禹西征,嘉自歸,到洛陽,從征伐,後封順陽侯。十五年卒,子參嗣。循章
8
宛王賜,光武族兄,蒼梧太守利之孫。伯升起兵,隨眾攻諸縣。更始立,以為光祿勛,代伯升為大司徒,都長安,封宛王。光武即位,歸洛陽。建武二年,封慎侯。十三年,更戶邑,為安成侯。二十八年卒,子閔嗣。商昌
9
汝陰王信,賜之兄子。從伯升起兵,更始即位,為奮威大將軍。入長安,封為汝陰王,將兵平定江南,據豫章。光武即位,詣洛陽,封為汝陰侯。永平十三年,坐楚王英事,國除。
10
王匡,新市人。王莽末,南方饑饉,人庶入野澤,掘鳧茈而食之,更相侵奪。
11
匡與王鳳為平理爭訟,遂推為渠帥,眾數百人藏於綠林中,號新市兵。更始立,以匡為定國上公,遣攻洛陽,拔之。更始入長安,封為Г陽王。匡與張橫暴三輔,所授官爵皆群小賈豎,關中離心。與張守河東,為鄧禹所破。後叛更始,降赤眉。
12
王鳳,新市人。與王匡共起綠林中,更始立,以鳳為成國上公。入長安,封為宣城王。
13
朱鮪,新市人。王莽地皇三年,與王匡等起兵,北入南陽,號新市兵,皆自稱將軍。更始立,以鮪為大司馬。入長安,封為膠東王。鮪以為非劉宗,不受封,乃徙為左大司馬,與李通、王常等鎮撫關東。光武即位,鮪以伯升被害時預其謀,又諫更始無遣蕭王北征,遂堅守洛陽,不敢降,帝令岑彭說之,鮪乃降,拜平狄將軍,封扶溝侯。後為少府,傳封累世。
14
王常,潁川舞陽人。王莽末,與王鳳等起兵,入南郡,號下江兵。時漢兵敗,新市、平林兵各欲解去,伯升乃造下江壁,說常以合從之利。常即率諸將引兵與漢兵合,遂破殺莽將,更始立,以常為廷尉、大將軍。入昆陽,與光武共破尋、邑。都長安,封為鄧王。更始敗,常自歸於光武,封山桑侯,遷為漢忠將軍。後拜常為橫野大將軍,位次與諸將絕席。十二年薨,謚節侯。子廣嗣,徙封石城侯。
15
後坐楚王事,國除。
16
申屠建,不知何許人。漢兵起,更始立為西屏大將軍,將兵攻武關。莽既誅,自長安奉迎,遷都,封為平氏王。赤眉西入關,更始遣兵拒之,師敗,張、廖湛等與建謀共劫更始,掠城中,東歸南陽。謀泄,為更始所殺。
17
陳牧,平林人。王莽地皇三年,與廖湛聚眾數千人,號平林兵。劉聖公因往從牧等,為其軍安集掾。光武及伯升亦起舂陵,與諸部合兵而進。更始即位,以牧為大司空。入長安,封為陰平王。赤眉西入關,立劉盆子,更始使牧與王匡等屯新豐拒之。張、申屠建等謀劫更始東奔,事覺,更始殺建,遂勒兵攻更始。更始兵敗,奔新豐,疑匡、牧等與同謀,乃收斬之。
18
張,新市人。地皇三年,與王匡、朱鮪等共起兵,號新市兵,自稱將軍,後屬漢兵。更始即位,以為衛尉大將軍。入長安,封淮陽王。與王匡等輔政,橫暴三輔,所授官爵皆群小賈豎,四方怨叛。赤眉西入關,與王匡守河東,為鄧禹所破,還奔長安。欲掠城中,轉攻所在,東歸南陽,復為群盜。更始不從,等謀劫更始,謀泄,遂勒兵掠東西市,戰於宮中,更始大敗。赤眉至高陵,匡、迎降之。更始降赤眉,與謝祿謀縊更始,殺之。
19
廖湛,平林人。下江、新市兵起,湛與陳牧聚眾千餘人,號平林兵以應之。
20
聖公為其軍安集掾。聖公立,拜湛為執金吾大將軍。入長安,封為穰王。及赤眉西入關,王匡、張謀東奔,申屠建及湛以為然,入說更始,不從,乃謀劫更始成前計。事覺,遂勒兵掠東西市,更始與戰,大敗。後與王匡等同降赤眉,為赤眉將兵攻順陽侯嘉,兵敗,為嘉所殺。
21
胡殷,不知何許人。更始即位,以為尚書。入長安,封隨王。赤眉西入關,更始兵敗,王匡、張等欲勒兵掠城中以自富,東歸南陽。更始不從,乃與殷等謀,欲劫更始,謀泄,、殷等遂勒兵掠東西市,更始與戰,大敗。後與王匡等降赤眉。
22
李通,南陽宛人。王莽時,為五威將軍從事,不樂為吏,自免歸。下江、新市兵起,通陳讖文勸光武起兵。更始立,以通為柱國大將軍、輔漢侯。至長安,封西平王,持節還鎮荊州。光武即位,徵為衛尉。建武二年,封固始侯,拜大司空。十八年,卒,謚恭侯,子音嗣。定黃壽
23
李軼,南陽宛人,通之從弟。與通共謀起兵,更始立,軼為五威中郎將。入長安,封舞陰王。後與朱鮪共守洛陽,為鮪所殺。
24
成丹,不知何許人。亡命綠林中,聚眾至七八千人,號下江兵。後從漢軍,更始立,以為水衡大將軍。入長安,封襄邑王。赤眉西入關,立劉盆子,更始遣丹與王匡等屯新豐以拒之。後為更始所殺。
25
尹尊,不知何許人。更始封為郾王。光武時據地最強,帝使執金吾賈復擊降之。
26
宋佻事跡首尾,史所不載
27
◎宗姓王王子侯附
28
齊武王糸寅,光武長兄。與光武共起兵,更始即位,為大司徒,更始忌而殺之。光武建武二年,立糸寅長子章為太原王。十一年,徙為齊王。二十一年,薨,謚曰哀王。殤王石晃,坐罪,貶蕪湖候。無忌,石子,復封齊王。喜承,建安十一年,國除。
29
魯王興,齊武王次子。建武二年封,嗣光武兄仲後。後徙為北海王。立三十九年薨,謚靖王,子敬王睦。哀王基威,坐罪死。頃王普恭王翼康王,亡後。
30
下博侯張,齊武王孫,殤王石弟。建武三十年封。他人
31
臨邑侯復,北海靖王子。建武三十年封。餘
32
趙孝王良,光武叔父。更始立,以良為國三老。更始敗,亡奔洛陽。建武二年,封廣陽王。五年,徙趙王。十三年,降為趙公。立十六年薨。子節王栩頃王商靖王宏惠王乾懷王豫獻王赦,魏受禪,降為崇德侯。
33
城陽恭王祉泗水王歙安成孝侯賜順陽懷侯嘉成武孝侯順事跡並見更始所封諸王下
34
高鄉侯堅,城陽恭王子。建武十三年封。
35
中山王茂,歙從父弟。王莽末起兵,後降光武,封中山王。十三年,以疏屬降為穰侯。
36
宜春侯匡,茂弟。亦起兵附漢,建武二年封。後坐楚事,國除。
37
白牛侯嵩,安成孝侯賜之子。建武三十年封。後坐楚事,國除。
38
甘里侯閔、弋陽侯國,成武孝侯順叔父弘之子。建武二年封。
39
黃季侯,順陽侯嘉之子。建武十三年封。
40
襄邑侯劉求,更始長子。更始降赤眉,為謝祿所殺。明年,求兄弟與母詣洛陽,帝封求為襄邑侯,奉更始祀。後徙封成陽侯,卒,子巡嗣,復徙封灌澤侯。
41
42
穀孰侯歆壽光侯鯉,俱更始子,求弟。與求同時封。
43
建武二年,詔曰:「惟宗室列侯為王莽所廢,先靈無所依歸,朕愍之。其並復故國。若侯身已歿,屬所上其子孫見名尚書封拜。」
44
十三年,詔曰:「長沙王興、真定王得、河閒王邵、中山王茂,皆襲爵為王,不應經義。其以興為臨湘侯,得為真定侯,邵為樂成侯,茂為單父侯。」其宗室及絕國封侯者凡一百三十七人。降趙王良為趙公,太原王章為齊公,魯王興為魯公長沙王興、河閒王邵事跡首尾史不載,餘,並見前
45
右光武時封宗室王侯。
46
東海恭王︹,建武二年,立為皇太子。十七年,母郭后廢,︹陳懇誠,願備蕃國。十九年,封為東海王。二十八年,就國。帝以︹廢不以過,去就有禮,故優以大封,兼食魯郡,合二十九縣,都魯。立十八年薨,子靖王政嗣。立四十四年薨,子頃王肅嗣。立二十三年薨,子孝王臻嗣。立三十一年薨,子懿王嗣。立四十四年薨,子羨嗣。二十年,魏受禪,以為崇德侯。
47
永元十六年,封頃王肅弟二十一人皆為列侯。永建二年,封孝王臻二弟敏、儉為鄉侯。初平四年,封懿王子琬為汶陽侯。
48
沛獻王輔,建武十五年,封右馮翊公。十七年,郭后廢為中山太后,故徙輔為中山王,並食常山郡。二十年,徙封沛王。二十八年,就國。立四十六年薨,子王定嗣。立十一年薨,子節王正嗣。立十四年薨,子孝王廣嗣。立三十五年薨,子幽王榮嗣。立二十年薨,子孝王琮嗣。薨,子恭王曜嗣。薨,子契嗣;魏受禪,廢為侯。
49
中元二年,封獻王輔子寶為沛侯。永平元年,封寶弟嘉為僮侯。元和二年,封王定弟十二人為鄉侯。元興元年,封節王正弟二人為縣侯。
50
楚王英,以建武十五年封為楚公,十七年進爵為王,二十八年就國。英母許氏無寵,故英國最貧小。三十年,以臨淮之取慮、須昌二縣益楚國。永平十三年,坐交方士造作圖書,有逆謀廢,徙丹陽,自殺。立三十三年,國除。建初元年,封英子楚侯種,五弟皆為列侯,並不得置相臣吏人。種後徙封陸侯。子度。拘
51
濟南安王康,建武十五年封濟南公,十七年為王,二十八年就國。三十年,以祝阿、安德、朝陽、平昌、隰陰、重邱六縣益濟南國。立五十九年薨,子簡王錯嗣。立六年薨,子孝王香嗣。立二十年薨,無子,國絕。
52
永建元年,順帝立錯子阜陽侯顯為嗣,是為王。立三年薨,子悼王廣嗣。
53
立二十五年薨,無子,國除。中元二年,封安王康子德為東武城侯。永元十一年,封簡王錯弟七人為列侯。永初二年,封孝王香弟四人為列侯。香又上書分爵土封叔父篤子丸、西平昌侯昱子嵩皆為列侯。
54
東平憲王蒼,建武十五年封東平公,十七年進為王。顯宗即位,拜為驃騎將軍,置長史掾吏員四十人,位在三公上。以東郡之壽張、須昌,山陽之南平陽、、湖陵五縣益東平國。立四十五年薨,子懷王忠嗣。明年,帝乃分東平國封忠弟讓為任城王,餘五人為列侯。忠立十一年薨,子孝王敞嗣。立四十八年薨,子頃王端嗣。立四十七年薨,子凱嗣;立四十一年,魏受禪,降為侯。
55
永平二年,封憲王蒼子二人為縣侯。十一年,賜蒼列侯印十九枚,諸王子年五歲已上能趨拜者,令帶之。永元十年,封蒼孫梁為矜陽亭侯,敞弟六人為列侯。永寧元年,封蒼孫二人為亭侯。
56
任城孝王尚,東平憲王蒼之子,懷王忠之弟。元和元年封,食任城、亢父、樊三縣。立十八年薨,子貞王安嗣。立十九年薨,子節王崇嗣。立三十一年薨,無子,國絕。延熹元年,桓帝立河閒孝王子恭為參戶亭侯博為任城王,以奉其祀。
57
立十三年薨,無子,國絕。熹平四年,靈帝復立河閒貞王遜新昌侯子佗為任城王,奉孝王後。立四十六年,魏受禪,廢為侯。
58
永元十四年,封孝王尚子福為桃鄉侯。亢為當塗鄉侯。
59
阜陵質王延,建武十五年封淮陽公,十七年進爵為王,二十八年就國,三十年以汝南之長平、西華、新陽、扶樂四縣益淮陽國。後坐罪徙為阜陵王。立五十一年薨,子殤王沖嗣。二年薨,無嗣,和帝復封沖兄魴,是為頃王。立三十年薨,子懷王恢嗣。立十年薨,子節王代嗣。立十四年薨,無子,國絕。桓帝立勃遒亭侯便親為恢嗣,是為恭王。立十三年薨,子孝王統嗣。立八年薨,王子赦立。建安中薨,無子,國除。
60
永元八年,封頃王魴弟十二人為鄉、亭侯。延光三年,封懷王恢兄弟五人為鄉、亭侯。
61
廣陵思王荊,建武十五年封山陽公,十七年進爵為王。立二十九年,坐使巫祭祀祝詛,自殺。十四年封荊子元壽為廣陵侯;又封元壽弟三人為鄉侯。元壽卒,子商嗣。商卒,子條嗣。
62
淮懷公衡,建武十五年立,未及進爵為王而薨,無子,國除。
63
中山簡王焉,建武十五年封左馮翊公,十七年進爵為王,三十年徙封中山王。
64
立五十二年薨,子夷王憲嗣。立二十一年薨,子孝王弘嗣。立二十八年薨,子穆王暢嗣。立三十四年薨,子節王稚嗣,無子,國除。
65
永元四年,封夷王憲弟列侯十一人。永寧二年,封孝王弘二弟為亭侯。永和六年,封穆王暢弟荊為南鄉侯。
66
琅琊孝王京,建武十五年封琅琊公,十七年進爵為王。永平二年,以泰山之蓋、南武陽、華,東萊之昌陽、盧鄉、東牟六縣益瑯琊。立三十一年薨,子夷王宇嗣。立二十年薨,子恭王壽嗣。立十七年薨,子貞王尊嗣。立十八年薨,子安王據嗣。立四十七年薨,子順王容嗣。立八年薨,子熙嗣。在位十一年,建安時,坐謀欲過江,被誅。
67
建初七年,封夷王宇弟十三人為列侯。永初元年,封恭王壽弟八人為列侯。
68
延光元年,封貞王尊弟四人為鄉侯。
69
永和五年,封安王據弟三人為鄉侯。
70
右,光武子十王。
71
千乘哀王建,永平三年封。明年薨。年少無子,國除。
72
陳敬王羨,永平三年封廣平王,七年徙為西平王。肅宗崩,遺詔徙為陳王,食淮陽郡。立三十七年薨,子思王鈞嗣。立二十一年薨,子懷王竦嗣。立二年薨,無子。永寧元年,立敬王子安壽亭侯崇為陳王,是為頃王。立五年薨,子孝王承嗣。薨,子愍王寵嗣。後為袁術殺其國相駱俊,陳由此敗。
73
永元十二年,封思王鈞六弟為列侯。永初七年,封敬王孫安國為耕亭侯。
74
彭城靖王恭,永平九年賜號靈壽王取其美名,未有國邑。十五年,封為鉅鹿王。建初三年,徙封江陵王,改南郡為國。元和二年,徙為六安王,以廬江郡為國。肅宗崩,遺詔徙封彭城王,食楚郡。立四十六年薨,子考王道嗣。立二十八年薨,子頃王定嗣。立四年薨,子孝王和嗣。立六十四年薨,孫祗嗣。七年,魏受禪,降為侯。
75
永初六年,封靖王恭子阿奴為竹邑侯。元初五年,封考王道弟三人為鄉侯。
76
本初元年,封定兄弟九人皆為亭侯。
77
樂成靖王黨,永平九年賜號重熹王,十五年封樂成王。建初四年,以清河之游、觀津,渤海之東光、成平,涿郡之中水、饒陽、安平、南深澤八縣益樂成國。
78
立二十五年薨,子哀王崇嗣。立二月薨,無子。明年,和帝立崇兄修侯巡為樂成王,是為王。立十五年薨,子隱王賓嗣。立八年薨,無子。明年,立濟北惠王子萇為樂成王後。坐罪貶臨湖侯。延光元年,以河閒孝王子得嗣靖王後。以樂成比廢絕,故改國曰安平。孝王立三十年薨,子續嗣。立三十四年,坐不道誅,國除。
79
下邳惠王衍,永平十五年封。四年,以臨淮郡及九江之鍾離、當塗、東城、歷陽、全椒合十七縣益下邳國。立五十四年薨,子貞王成嗣。立二年薨,子愍王意嗣。立五十七年薨,子哀王宜嗣。薨,無子,國除。
80
永建元年,封貞王成兄二人及惠王孫二人皆為列侯。陽嘉元年,封愍王意弟八人為鄉、亭侯。
81
梁節王暢,永平十五年封為汝南王,建初四年徙為梁王,以陳留之郾、寧陵,濟之薄、單父、猗氏、成武凡六縣益梁國。立二十七年薨,子恭王堅嗣。立二十六年薨,子懷王匡嗣。立十一年薨,無子,順帝封匡弟孝陽亭侯成為梁王,是為夷王。立二十九年薨,子敬王元嗣。立十六年薨,子彌嗣。立四十年,魏受禪,降為侯。
82
永元十六年,封恭王堅弟二人為鄉侯。
83
淮陽頃王,永平五年封常山王,建初四年徙為淮陽王,以汝南之新安、西華益淮陽國。立十六年薨,子殤王側嗣。立十三年薨,無子,立兄防子侯章為常山王。立二十五年薨,是為靖王。子頃王儀嗣。立十七年薨,子節王豹嗣。立八年薨,子嗣。三十二年,遭黃巾賊,棄國走,建安十一年國除。
84
永建二年,封頃王儀兄二人為亭侯。永嘉元年,封節王豹兄四人為亭侯。
85
濟陰悼王長,永平十五年封。建初四年,以東郡之離狐、陳留之長垣益濟陰國。立十三年,薨於京師,無子,國除。
86
右,孝明子八王。
87
千乘貞王伉,建初四年封。立十五年薨,子寵嗣。永元七年,改國名樂安。
88
立二十八年薨,是為夷王。子鴻嗣。鴻生質帝,梁太后詔以樂安國土卑濕,租委鮮薄,改鴻封渤海王。立二十六年薨,是為孝王。無子,太后立桓帝弟蠡吾侯悝為渤海王,奉鴻嗣。立二十五年,為王甫誣以太逆,自殺,國除。
89
平春悼王全,以建初四年封。其年薨,葬京師。無子,國除。
90
清河孝王慶,建初四年立為皇太子,後廢為清河王。立二十五年薨。長子祐嗣殤帝,是為安帝。鄧太后崩,安帝乃上慶尊號曰孝德皇。子愍王虎威嗣。立三年薨,無子,鄧太后立樂安王寵子延平為清河王,是為恭王。立三十五年薨,子蒜嗣。質帝崩,太尉李固等議徵立之,梁冀及曹騰等不從,遂立桓帝。甘陵人劉文等謀立蒜事覺,坐奪爵,自殺,國除。明年,立安平孝王子經為甘陵王,奉孝德皇祀,是為威王。立二十五年薨,子貞王定嗣。立四年薨,子獻王忠嗣。立十三年薨,嗣子為黃巾所害,無後,國除。
91
永初元年,封孝王慶少子常保為廣川王。
92
濟北惠王壽,以永元二年封,分太山郡為國。立三十一年薨,子節王登嗣。
93
立十五年薨,子哀王多嗣。立三年薨,無子,立戰鄉侯安國為濟北王,是為王。
94
立十年薨,子孝王次嗣。立七年薨,子鸞嗣。薨,子政嗣。薨,無子,國除。
95
永寧元年,封節王登弟五人為鄉侯。本初元年,封孝王次弟猛為亭侯。
96
河閒孝王開,以永元二年封,分樂成、渤海、涿郡為國。立四十二年薨,子惠王政嗣。立十年薨,子貞王建嗣。立十年薨,子安王利嗣。立二十八年薨,子陔嗣。立四十一年,魏受禪為侯。
97
陽嘉三年,封惠王政弟十三人為亭侯。
98
蠡吾侯翼,河閒孝王開子。元初六年,鄧太后徵濟北、河閒王諸子詣京師,以翼為平原懷王後。懷王勝,和帝子,後為王聖、江京等所譖,貶為都鄉侯,父開上書,願分蠡吾縣以封翼,順帝從之。翼卒,子志嗣,為大將軍梁冀所立,是為桓帝。梁太后詔追尊河閒孝王為孝穆皇,蠡吾先侯曰孝崇皇,皆立陵廟,置令、丞。更封帝兄都鄉侯碩為平原王,留博陵,奉翼後。建安十一年,國除。
99
解瀆亭侯淑,以河閒孝王子封。淑卒,子長嗣。長卒,子宏嗣,為大將軍竇武所立,是為靈帝。追尊皇祖淑為孝元皇,皇考長為孝仁皇,立陵廟,置令、丞,拜河閒安王利子康為濟南王奉孝仁皇祀。康薨,子ど嗣。ど薨,子開嗣。立十三年,魏受禪,降為侯。
100
城陽懷王淑,以永元二年分濟陰為國。立五年,薨於京師。無子,國除。
101
廣宗殤王萬歲,以永元五年封,分鉅鹿為國。其年薨,無子,國除。
102
右,孝章子七王。
103
平原懷王勝,和帝長子。少有痼疾,延平元年封。立八年薨,葬於京師。無子,鄧太后立樂安夷王寵子得為平原王,奉勝後,是為哀王。立六年薨,無子,太后又立河閒王開子都鄉侯翼為平原王嗣。安帝廢之,國除。
104
右,孝和子一王。
105
按:范蔚宗《東漢書》敘諸王止於和帝,蓋自孝和以後,殤、沖、質三帝皆早世,安、順、桓三帝皆無子。惟靈帝二子:皇子辯,陳留王協。辯嗣位,為董卓廢而殺之,立協,是為獻帝。獻帝六子,其二為曹操所殺。建安十七年,封熙為濟陰王,懿為山陽王,邈為濟北王,敦為東海王。然是時政在曹氏,天下三分,雖有封爵之名,而實無所謂土地租食矣。既封後九年,魏始受禪,四王皆降為列侯云。
106
世祖初,大司馬吳漢請封皇子,不許,重奏連歲。建武五年三月,乃詔令群臣議,大司空融、固始侯通、膠東侯復、高密侯禹、太常登等奏議曰:「古者封建諸侯,以藩屏京師。周封八百,同姓諸姬並為建國,夾輔王室,尊事天子,享國永長,為後世法。故《詩》云:『大啟爾宇,為周室輔。』高祖聖德,光有天下,亦務親親,封立兄弟諸子,不違舊章。陛下德橫天地,興復宗統,褒德賞勳,親睦九族,功臣宗室,咸蒙封爵,多受廣地,或連屬縣。今皇子賴天,能勝衣趨拜,陛下恭謙克遜,抑而未議,群臣百姓,莫不失望。宜因盛吉時,定號位以廣藩輔,明親親,尊宗廟,重社稷,應古合舊,厭塞眾心。臣請大司空上輿地圖,太常擇吉日,具禮儀。」制曰:「可。」夏四月戊申,以太牢告祀宗廟。丁巳,使大司空融告廟,封皇子輔為右翊公,英為楚公,陽為東海公,康為濟南公,蒼為東平公,延為淮陽公,荊為山陽公,衡為臨淮公,焉為左翊公,京為琅琊公。
107
按:秦罷侯置守,曾不數年,始皇死而群雄蜂起,六國之裔與其強宗,大概皆逐秦守宰而自王故地。秦亡之後,項羽主約,霸天下,然所建置諸侯亦多是已自王之人。及漢東出并三秦,討項羽,劉、項之勢既分,而諸侯多附漢。其中立懷兩端者,皆為漢所擊滅,如趙歇、魏豹、田橫之類是也。既滅項氏之後,羽所建諸侯,其存者惟共敖、臧荼,然亦不旋踵而俘之。然後裂土以封韓、彭、英、盧、張耳、韓信、吳芮之徒。蓋自是非漢之功臣不得王矣。逮數年之後,反者九起,異姓諸侯王多己夷滅,於是悉取其地以王子弟親屬,如荊、吳、齊、楚、淮南之類。蓋自是非漢之同姓不得王矣。然一再傳而後,賈誼、晃錯之徒,拳拳有諸侯強大之慮,蓋以為親者無分地,而疏者Τ天子,必為子孫之憂。於是或分其國,或削其地;其負強而動者,則六師夷之。蓋西漢之封建:其初也則剿滅異代所建,而以畀其功臣;繼而剿滅異姓諸侯,而以畀其同宗;又繼而剿滅疏屬劉氏王,而以畀其子孫。蓋檢制益密,而猜防益深矣。昔湯武雖以征伐取天下,然商惟十一征,周惟滅國者五十,其餘諸侯,則皆襲前代所封,未聞盡以宇內易置而封其私人。周雖大封同姓,然文昭武穆之邦,與國咸休,亦未聞成、康而後,復畏文、武之族Τ而必欲夷滅之,以建置己之子孫也。愚嘗謂必有公天下之心,而後可以行封建。自其出於公心,則選賢與能,而小大相維之勢,足以綿千載;自其出於私心,則忌疏畏Τ,而上下相猜之形,不能以一朝居矣。景、武而後,令諸侯王不得治民補吏,於是諸侯雖有君國子民之名,不過食其邑入而已,土地甲兵不可得而擅矣。然則漢懲秦之弊,復行封建,然為人上者茍慕美名而實無唐、虞、三代之公心,為諸侯者既獲裂土,則遽欲效春秋、戰國之餘習,故不久而遂廢。蓋罷侯置守雖始於秦,然諸侯王不得治民補吏,則始於西都景、武之時。蓋自是封建之名存,而封建之實盡廢矣。至東漢,更始既入關,雖盡王諸造謀復漢者,然諸人雖有受封之名,多聚處京師,布列要職,實未嘗有裂土建國、南面稱孤之事。光武既定天下,至建武十五年方封諸皇子為公,十七年,皇子之為公者方進爵為王。徐徐如此,未嘗有盡王子弟以鎮服天下之意。蓋是時封建之實己亡,尺土一民,皆上自制之,諸侯王不過食其邑入之租,而於所謂藩維屏扦本無所預,故亦不必急急然視為一大事,如周、漢有天下之初也。
108
明帝永平三年,封皇子建為千乘王,羨為廣平王。十五年,封皇子恭為鉅鹿王,黨為樂成王,衍為下邳王,暢為汝南王,丙為常山王,萇為濟陰王。初,帝按地圖將封皇子,悉半諸國,明德馬后見而言之曰:「諸子食數縣,於制不已儉乎?」帝曰:「我子豈宜與先帝子等乎!歲給二千萬足矣。」
109
按:前漢孝文之時,梁懷王薨,賈誼上疏,拳拳以諸侯強大,皇子單弱為慮,欲帝徙皇子,大其封疆,而帝從之。後漢顯宗則謂「我子豈宜與先帝子等」,於是封皇子悉半光武所封諸王,與孝文異意,何也?蓋孝文之時,分封之大小,可以驗國勢之強弱,顯宗之時,分封之大小,不過係租入之豐儉。國勢則宗藩強而皇子弱,殊非強弱支之遠慮;租入則兄弟豐而諸子儉,乃見先人後已之公心。
110
然亦可以知封建一事,至東漢之初名存實亡。故諸侯王土地之大小,初無係於理亂安危之大勢矣。
111
建初四年,按輿地圖,令諸國戶口皆等,租入歲皆八千萬。
112
東漢皇子封王,其郡為國。諸王受封者,受茅土,歸以立社胡廣曰:「諸侯受封,皆受茅土,歸立社稷。本朝為宮室,自有制度。至於列侯歸國者,不受茅土,不立宮室,各隨其貧富,而裁別之庶,以守其寵。」。王國有傅如師,不臣,二千石、相秩二千石。刁躍為魯相,行縣,三老執轡,學官處士皆乘車馬隨後,所頓亭傳,輒講經、內史如郡丞、中尉、郎中令掌三大夫、郎中宿衛,官如光祿勛、僕主車馬、持書奉使至京都、謁者、禮樂長、衛士長、醫工長、永巷長、祠祀長、郎中。其紹封削黜者,中尉、內史官屬隨亦率減。
URN: ctp:ws46691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