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清朝游天台山記
該單位所屬於的資料已刪除。若要還原,請參考歷史頁面並透過「修改」功能還原其標題及其它資料。

《●清朝游天台山記》[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1 天台山者,山水清深,靈奇棲止之所也。其徑路泅殊,卉草亦別,霜霰異色,風霜態歧。
2 山最幽者為瓊台。沈埋滄冥,凌厲世宙。金碧之影見層霄之中,雲霞之光衣九地之表。山花抽籃,圓葉疑扇;林翼接翠,和聲同琴。樵蹤蛇纖,升降數十;石脊猱奮,回皇半時。岩果潤肺,作朝霞之紅;靈泉清心,漾夕澗之綠。雙闕峙其前,絕壑振其表。霜同剝蘚,偶印來蹤。雲與昔賢,難停去影。登陟既疲,久坐石室,作華化五禽戲乃返。
3 最奇者為石梁。長不計丈,狹僅盈颶。潛蛇窺而甲驚,飛鳥過而魄墮。餘齋心既空,往志益奮。青苔十層,去履不嚙;飛瀑萬仞,來國未眩。遂休神於藍橋,嘯詠於碧澗。飛花積衣,重至盈寸;驚筍礙帽,長皆及尋。至魚鱉啖其影,而步不移;猿猱攝其神,而坐不返。蓋渾渾乎身世兩忘焉。  最高者為華頂。此山本斜侵東溟,高壓南嶠。烏兔重選,文輝於其巔;魚龍萬千,出沒乎其趾。於是山棲谷汲、餐松餌柏之士無不萃焉。結茅以居者至七十二所,類皆委形神於土木,冀壽命於金石者也。靈雨界山,春霰迷穀,餘與清涼僧振履欲往。笠飄於上,衣裂於下;隔歲槲葉,橫來嚇人;徑時颶風,險欲飛客。土人云「海霧至重,即上亦無所睹也。」重以松檜拔地,振龍駕之金;塵霾蔽天,現蚊蛟之影。凜然瑟然,半道乃返,距頂尚百步耳。
4 最麗者為赤誠。水複注水,雲頭已穿;山仍戴山,日腳亦礙。途經百盤,望乃颶尺。施丹埤霓之上,煥採乾坤之中。晴日墮而轉紅,凍雨洗而逾赤。游客十憩,方臻松扁;巢食百飛,乃屆石竇。一塔冠斗,雙橋冒虹。降尊萬樹,疑飛仙之飯桃;元官一區,雲化人之委蛻。與神澄澈,視聽凝一,而游遂止於此矣。
5 凡居山者五日,耳疲於聽,而鴻蒙之響萬劫不停;目倦於觀,而倘恍之形六時屢變。手勞於箋記,而腕不欲休;心癢於描摩,而興不可遏。遂至揭藏經之紙競寫記游。坐團蕉之「僧,願傳詩訣,亦可謂方外之勝游,塵表之奇福矣。  凡宿清涼寺、方廣寺、桐柏宮者各一夕,雨阻國清寺者二夕。所歷者,為騰空嶺,萬年嶺,寒風嶺,桐柏南峰、北峰,赤誠上寺坡、下寺坡,共得詩三十首。
6 時嘉慶十年二月十一日也。
7 題記:本文開篇對天台山的景致作了總體的概括,山高水清,又奇棲止,徑路、卉草、霜霰之色、風霜之態都具天台特色。三言兩語,不僅勾勒出天台的殊異,亦給讀者一個懸念。接著,作者重墨描繪了最幽之瓊台、最奇之石梁、最高之華頂、最麗之赤城四處形勝。既言最,則幽者不獨瓊台,奇者亦不獨石梁。幽、奇、高、麗,天台之美也。在寫天台之美時,處處突出天台之殊異,如:「山花抽籃,圓葉疑扇」,「卉草亦別」;「樵蹤蛇纖,升降數十」,「徑路迥殊」;「霜同剝蘚」,色異態歧;「偶印來蹤」,山水幽深。美與殊回環照應,渾然一體。這種藝術構思和表現手法,既嚴謹,又不失活潑。  文章運用四六句式,語言清麗,節奏感強,讀起來甚具韻味。
8 作者簡介:洪亮吉(1746-1809),字君直,一字稚存,號北江,江蘇陽湖(今常州市)人。乾隆五十五年進士,授翰林院編修,視學貴州。嘉慶時因批評朝政而遺戍新疆伊犁,不久赦還,改號更生居士。通經史、音韻訓估及地理之學。論學之作頗多。亦工詩文,其驕文頗負時譽。因親踐西北、西南邊遠地區,所以所寫山水小品多描繪奇麗景觀和少數民族風土人情。有(春秋左傳達)、(洪北江全集)等。
URN: ctp:ws710926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