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萇楚齋三筆卷九

《萇楚齋三筆卷九》[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1
萇楚齋三筆卷九
2
廬江劉聲木十枝撰
3
血影石
4
世傳明方正學先生血影石,而不知實為前明□□黃忠節公觀夫人翁夫人血影石也。貴池劉聚卿京卿世珩,編刊同邑劉輿父州佐廷鑾《建文遜國之際月表》二卷、《考異》一卷,跋云:「又按《考異》:『翁夫人泣于金陵之橋畔,有血影石,在南京秦淮黃公忠節祠內。』批註云:『乾隆時,就試者皆猶見之。』先中丞重編《黃文貞公忠節紀略》,于翁夫人血影石張元芳贊後,有按語謂:『贊詞鐫血影石右方,供金陵秦淮祠中。遭粵寇之亂,祠毀石失。同治戊辰,邑人重建祠宇,買石城北隅,得大方,隱隱有字,沃以水,則血影石也。右角微缺而贊詞完好,復舁歸,供後堂,見者益澟然。忠貞之氣,歷劫不磨,太息久之。金明經秉彞實治其事。』云云。餘于光緒癸卯,復修公祠,仍敬置石于後殿,供在夫人位之右偏,至今無恙,神式憑焉。」云云。聲木謹案:《建文遜國之際月表》云:「建文四年六月,索尚寶司符璽,因收黃觀妻翁氏及二女,配象奴。不辱,即日同沉,塞洪橋。家屬十人,併赴水死。久之,三尸之顏如生,烏鳶不近。有司具殮以待命,不報。」又云:「禮部侍中黃觀以募兵聞變,自溺羅剎磯死。舟人得其珠絲棕帽,捕者因執以獻。」又云,「七月,黃觀之弟,匿其幼子民間。觀之戚王姓為僧名中公者,自齊山寺遁去。」云云。是黃忠節公全家殉節,無異方正學,翁夫人及二女不辱象奴,尤屬大節澟然。忠義之氣,宜與日月爭光,所以血影一石,遇劫灰而不毀也。
5
先文莊公斬梟教民
6
光緒十二年十月,先文莊公未到四川總督任以前,重慶已有教案,日久未結,外國公使催迫甚力,是以有迅赴新任之諭。及本年十二月,奏結重慶教案,教民羅元義,匪徒石匯等,各擬斬梟,附片陳明。奏云:「再,此案關係,實與尋常人命不同。羅元義平日恃教欺民,仇怨益深。渝民初次打毀洋房、教堂,雖因鵝項頸等處有礙方向,實由羅元義積怨所釀而成。斯時羅元義若不雇眾械斗,殺傷多命,渝民亦不至益加忿恨,集團四出打教。是洋房、教堂之被毀,百姓之被殺,教民房屋之被拆,皆羅元義恃符逞橫之所致。擬以械斗為首之例,尚覺情浮于法。至石匯因羅元義恃符逞橫,隨同民團在鄉滋事,乃以營勇彈壓之故,輒敢傷斃楊什長一名,縱火燒房,不服彈壓,實屬匪徒,罪應從重。茲兩犯均從比例,各擬斬梟,所以示持平也。既足以戢教民之勢,亦足以攝平民之心。臣等為維持民教起見,伏乞敕下刑部,查明此案民教不和根由,速即議奏,咨覆辦理,以免稽誅而杜後釁,實與地方有裨。除王明堂一犯未經供認,飭緝朱姓、石開陽等獲審辦外,謹會同成都將軍臣歧元附片具陳,伏乞聖鑒。謹奏。」云云。已刊入先文莊公奏議卷四中。聲木謹案:先文莊公當日辦理是案,極費周折,煞費苦心,始能如此了結。自唐中葉,西教始入中國,自明中葉,西教始盛行,我朝貳百餘年,其焰尤熾,從無有因鬧教而能誅其教民者。先文莊公此舉,雖屬仰仗國威,實為數百年以來所未見未聞之事。無怪當時法國教士愬於該國公使,閧於總理衙門,來電勸其從寬辦理,免生枝節,先文莊公不為之動。繼則轉乞合肥李文忠公鴻章,連來數電,為之說項,先文莊公仍不為之動。文忠末次電文中云:「既已治罪,何必正法,既已正法,更何必梟示,實屬辦理太狠,為各省從來所未有。無怪法人不服,嘖有煩言,恐生大故。公欲於初到任時立威,以期壓服教民,將來自己必為國家受大禍,終有懊悔之一日。」云云。未幾,果有光緒廿一年五月,四川全省復有民教相仇巨案。法國教士不忘舊怨,益加仇恨,愬於該國公使,以革職軍臺相要約。時恭忠親王復綰國政,力持不可。法國公使忿言,將絕國交。先文莊公由是罷職歸田,林居十年,始捐館舍,壽至八十。每論及此案,始終無悔。當時全案移歸發審局,例由成都府知府主持,□□黃□□方伯毓恩力任其難。先文莊公深嘉之,歷保至福建布政使。未幾,雖因御史華輝參劾,閩督邊寶泉查辦,奉旨交部議處,旋部議革職,或云亦法國教士陰中傷之也。
7
明沈萬三秀
8
明初洪武年間,沈萬三秀名富,字仲榮,其弟萬四,名貴,字仲華,本烏程縣南潯鎮人,父沈祐,始徙江蘇之長洲縣東蔡村。當時人以污萊之地歸之,祐躬率子弟服勞,糞治有方,瀦洩有法,由是致富。或云善點化術,以致富可敵國。平日率先兩浙,輸其賦稅,為石者萬。又嘗獻白金,為兩者千百,以佐用度。明太祖卻之不得,乃俾造廊房者陸百伍拾,披甲馬者千。復曾為明太祖犒軍,而築都城參之壹。明太祖忌其財雄勢盛,意欲殺之。孝慈高皇后諫曰:「妾聞法也者,所以誅不法也,非所以誅不祥。民富侔國,民自不祥爾。夫不祥之民,天菑有之,於國法何預焉。」乃釋秀,戍雲南。其後子孫在流所者尚富。後其子茂旺,於明初復獻白金千錠,黃金百斤。凡京城廳宇街道橋梁,甲馬錢穀之類,多取資於沈家,乃以茂旺為廣積庫提舉。當時命選大戶家為京官六曹,得萬四曾孫玠,為戶部員外郎。坐事當辟,以營建工程未就,但黥其面額。後為藍玉黨,猶得乘馬出入。工畢,盡錄其家,發遼陽戍籍。其田數千頃,每畝定賦玖斗參升,後來吳民糧額之重坐此。洪武初,每縣分人為哥、畸、郎、官、秀五等,家給戶由一紙。哥最下,秀最上,每等中又各有等第,巨富者謂之萬戶參秀。如沈萬三秀,乃秀中之第參者。聲木謹案:沈萬三之名,傳聞五六百年,遐邇皆知,從無有知其底蘊者。《烏程縣志》轉載明田藝蘅留青日札》,□□□《近峰聞略》,國朝毛奇齡《勝朝彤史拾遺記》,高士奇《天祿識餘》四書所記沈萬三秀遺事,予為之薈萃其語,取其簡明易覽,以記於此。
9
程學啟定計殺降
10
桐城吳摯甫京卿汝綸《吳先生文集》中,有《桐城程忠烈公學啟神道碑銘》,中有云:「蘇大而堅,四面沮水,自盤門至婁門,賊築長城十餘里,長城內穴地為石壘以避炮,外憑水為固。公自崑山進攻蘇州,連拔花涇、同里,下吳江,悉平太湖洞庭山賊壘,抵婁門,而軍遂自寶帶橋直入,碎其長城。先是劇賊李秀成守蘇州,及是急援金陵,留死黨譚紹洸據蘇守禦。長城既破,賊將郜雲官、汪有為等洶懼,介副將鄭國魁乞降。國魁者,雲官舊識也。公與國魁單騎會雲官,約以斬獻紹洸首為信。已約,攻城益急。紹洸召雲官、有為等乘城,有為突起,拔佩刀刺殺紹洸。賊眾擾亂,擊殺數十百人,夜開齊門降。黎旦,雲官等持紹洸頭來獻,公入城鎮撫。是時城賊尚廿餘萬,降酋捌人,請署為貳拾營,捌人分領之,讓蘇城之半處官軍,自踞半城助守。公陽許諾,語雲官等旦日出謁巡撫,遂還軍,密白李公,請誅捌人者以定亂。是時常州、嘉興皆未復,李公愕然曰:「殺已降不祥,且令常州、嘉興賊聞之,皆死守不下,是自樹敵,不可。」公爭不能得,則脫所著冠,擲李公前曰:「以此還公,某從此訣矣。今賊眾尚廿餘萬,多吾軍數倍,徒以戰敗,畏死乞降,其心故未服也。今釋首惡不殺,使各將數萬人,糜軍餉大萬百餘,與吾軍分城而處,變在肘腋,吾屬無遺類矣。」拂衣徑出,李公急起挽公曰:「徐之,吾今聽若,何怒為。」公曰:「苟見聽,請一依某指揮。」明日,李公過公部將營,捌降人者,出城屏騶騎上謁。李公勞苦良久,給總兵、副將冠服有差,留宴軍中。且去曰:「吾屬有事,當往,令此營將代吾為主人,觴若等。」捌人者謁送李公,遂入就坐。坐定,酒三巡,伏甲起,捌人驚愕,格鬥皆死。先是,公已列陣,急入城。及捌人首至,諭眾曰:「捌人反側已伏誅,餘人不問。」逆黨驚擾,凡殺貳千餘人而定。降眾貳拾餘萬,分別遣留,皆安堵帖服無事,蘇州平。當是時,鄭國魁怨公次骨,以謂公賣友。而外國法,尤以殺降為大禁,戈登至欲勒兵與公角斗,逾時乃解。而曾文正公在皖,聞蘇州殺捌降將,歎李公能斷大事也。」云云。聲木謹案:湘鄉曾文正公國藩《求闕齋日記類鈔》云:「李少荃殺蘇州八降,殊為眼捷手快。」云云。文忠此舉,雖當時情勢不得不如此,然頗為後人詬病。先文莊公亦謂文忠不嗜殺人,當時殺降,係出于忠烈之意,強而後可,原非得已。洋將戈登,因此事大憤,已勒兵約期,欲與忠烈交戰,勢機危迫。文忠左右勸解不獲,慮生大故在肘腋內,尤忠烈云:「公亦陳玉成之降將,何為已甚。」忠烈亦憤而欲去。後復經大眾勸諭,是以皆止。然戈登卒以此事不洽於心,辭職回國,不能挽留。京卿特著其事於神道碑銘中,至柒捌百言,顯以殺降歸功於忠烈。後人讀之者,不必為文忠辨諱,其事已大白於天下。《國史館列傳》云:「初,逆首陳玉成倡亂,竄擾安徽各屬。學啟陷賊中,不為屈,咸豐十年,自拔來歸。」云云。京卿云:「始從皖中自拔歸。」蓋皆有所諱也。
11
孟子要略注
12
南宋朱子編《孟子要略》五卷,據寶應王予中廣文懋竑《朱子年譜》云:「南宋光宗紹熙三年,陸拾參歲,《孟子要略》成。」云云。原書久佚。道咸間,漢陽劉椒雲學正傳瑩,從金蘭谿金仁山先生履祥所撰《孟子集註考證》七卷內,斠得原編次第,排比成書。湘鄉曾文正公國藩為之刊行,後人復編入《曾文正公全集》內。光緒廿九年八月,曲靖孫少元□□光庭為之輯註,其自序云:「今朝廷振興學校,詔以《四書》《五經》綱常大義為主,以歷代史鑑及中外政治藝學為輔,煌煌聖諭,萬世儀則。光庭與陳小圃太史從事於省會學堂,懼無以為諸生益,而澟澟於邪說害正為憂也。小圃嘗曰:『五倫之外無人,五性之外無道,故於倫理一科,尤兢兢致意焉。』光庭竊思:倫之無象曰性,[性]之有象曰倫。父子之所以欲其親,君臣之所以欲其義,夫婦之所以欲其別,長幼之所以欲其序,朋友之所以欲其信,性善故也。不然,何以窮天地,亙萬世而不易哉!窮天地,亙萬世而不易也,則一旦害至患生,使吾父子君臣夫婦昆弟朋友之將淪胥以亡也,其孰不急起而救之。急起而救之者,性善之所不能自已也。而況聖人,人倫之至,則所以防備之者,有不精且至耶。今之說者,亦見其不知量也。先儒謂孟子有功於萬世者,在發明性善之旨,朱子編次《要略》五卷,以《性善》章冠首,有以夫。光庭爰取曾文正公所刻原本而添錄朱註,並分輯各家註語於後,以書旨為序,不復別其世次。先後質諸學堂總理陳崑山觀察與小圃,商訂付梓,欲與諸生以是為中流之砥,適南之鍼也。」云云。雲南官書局為之刊行,後編入《雲南叢書》中。其序文亦刊於《東齋文鈔》中,己未九月排印本。聲木謹案:光緒末年,無錫許靜山星使媯略仿朱子體例,亦編《論語要略》一卷,中分《學之大綱》、《道德仁義》、《孝弟忠信》、《詩書禮樂》、《言行出處》、《為政之道》、《聖學指歸》上下,共八章,壬戌五月自刊本。其編輯成書,與孫氏箋註成書,其志均在尊經,洵屬晚近中所希有者。我朝至光緒末年,綱常名教,幾于掃地盡矣。孫氏與□□陳小圃侍講榮昌等主講雲南高等學堂,以僻在天南,真性淳固,尚未盡漓,可謂鳳凰翔于千仞,下視啁啁眾鳥,不特註釋詳明,有裨學問而已。
13
陳廷焯論詞語
14
丹徒陳亦峰孝廉廷焯《白雨齋詞話》云:「東坡詞全是王道,稼軒則兼有霸氣,然猶(未)[不]悖于王也。其年則竟似老瞞、石勒一流人物,板橋、心餘輩,不過赤眉、黃巾之流亞耳。後之學詞者,不究本原,好作壯語,復向板橋、心余詞求生活,則是鼠竊狗偷,亦卑卑不足道矣。」云云。聲木謹案:孝廉以此論詞甚妙,罕譬曲喻,洵屬解人解語。興化鄭克柔明府燮以書畫名天下,無有知其工詩詞者。所撰《板橋集》六卷,乾隆八年手書全集,上元司徒文膏摹刻本,予十餘歲時即見之,當時僅讀其《家書》一卷,不知其能詩詞也。觀其《詞鈔》自序,自謂作詞肆拾年,樓簡亭亦謂其詞勝于詩,是明府當時刻意欲以詩詞名世可知。孝廉《詞話》中又云:「板橋詩境頗高,間有與杜陵暗合處,詞則已落下乘矣,然畢竟尚有氣魄,尚可支持。心餘則力弱氣粗,竟有支撐不住之勢,匪獨不及迦陵,亦去板橋甚遠。後人為詞,學板橋不已,復學心餘,愈趣愈下,弊將何及耶。」又云:「板橋、心餘,未落筆時,先有意為劉蔣,金剛努目,正是力量歉處。」云云。鉛山蔣心余太史士銓以詩詞聞,孝廉至謂其詞去明府甚遠,實屬聞所未聞,非真能辨別涇渭,胸有卓見者,不敢為此言也。
15
吳閬十國宮詞
16
予生平專喜宮詞及香奩體詩二種,宮詞除秀水朱竹垞太史彞尊編刊《十家宮詞》外,搜羅仍有廿種,已記于《隨筆》卷五矣,茲復得一種,記之于此:嘉定吳香巖□□閬撰《十國宮詞》伍卷,詩共壹百貳拾首,乾隆丁未八月,東山寓居水月軒原刊袖珍本。前有《十國世年》、《引用書目》二種。同邑錢曉征宮詹大昕序稱:「香巖博聞強記,尤工於韻語,晚年詩格益高。」又云:「同時林厚堂、王易圃、諸雪堂、汪少山、王鶴溪、王耽仲、毛海客、錢溉亭等分賦宮詞,各得拾貳首,業已流布人口。」云云。據此,則香巖宮詞亦非苟作,其餘諸人宮詞,今未見其書,其遺逸者已多矣。
17
嚴永華女士佳讖
18
嚴永華少藍,桐鄉人,為緇生太史辰、叔和太守□之妹,歸歸安沈仲復督部秉成為繼配。光緒庚寅十月,督部由皖撫署理江督,命甫下,夫人卒於安慶節署。其在室時,曾刲股救父,臨難負母,皆為恆人所難。又復工詞翰,精繪事,山水花鳥,無不精妙。太史與督部同居館職時,夫人自黔南寄其兄手繪花鳥肆幀,並有題句,太史即張之客座,為督部所見。歸,述之前配姚夫人,深加歎羨。姚夫人笑曰:「君既嘉此才女,他日可求為繼配。」未幾,姚夫人果卒,徑聘夫人為繼配。以一時之戲言,成百年之佳讖,云云。語見夫人所撰《紉蘭室詩鈔》序中。聲木謹案:貴池劉聚卿京卿世珩幼娶其母家即上元傅苕生觀察春官之妹。傅家原有二姝,長者貌美而才,京卿原配為其次女。娶後甚怏怏,琴瑟不調,嘗云如能娶其姊,則大慰矣。未幾,原配果卒,復娶其姊為繼配。聞者皆謂之天從人願,亦婚姻中罕有之事。北宋小說中,載廬陵歐陽文忠公修遺事,有「舊女壻為新女壻,大姨夫作小姨夫」之句,實則文忠三娶,並非一姓。若京卿徑實有其事,亦娶妻之佳話,故連類記之於此。
19
楊士驤自挽語
20
泗州楊文敬公士驤生平納一妾,原為夫人房中之婢,不容於大婦。文敬言時,殊為抑鬱,嘗言自作挽聯云:「平生喜讀《游俠傳》,到死不知羅綺香。」云云。誠慨乎其言之也。其後卒於直隸督署天津行轅,其弟杏城侍郎士琦如其志,書懸靈前。見者論議不一,姑不具論。聲木謹案:明獻縣紀厚齋茂才坤《花王閣剩稿》中,有《哭董天士》詩肆首,有云:「一生惟得秋冬氣,到死不知羅綺香。」云云。又見其孫文達公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中。文敬蓋先有下句,然後足成上句耳。
21
勞乃宣言日本人尊君尊孔
22
桐鄉勞玉初京卿乃宣,自撰《韌叟自訂年譜》一卷,中有云:「德人尉禮賢篤志中國孔孟之道,講求經學,設禮賢書院於青島有年。與吾國諸寓公立尊孔文社,浼周玉山制軍來函見招,主持社事。適館授餐,情意優渥。日與尉君講論經義,諸寓公子弟,亦有來受業者。」又云:「日本一宮房次郎為大阪朝日新聞社社員,篤志孔孟之學,吾國革命後來游,將訪求遺老,傳述於故國,以維綱常。」云云。聲木謹案:「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無」,孔子早已言之於千百年以前。京卿所處之時,較之詩人身逢周室之衰者,又不可同年而語,宜其悲天憫人,若有不勝其情詞者矣。
23
南宋楊萬里大節
24
南宋吉水楊文節公萬里,紹興二十四年進士,官至寶謨閣學士。其不為韓侂胄作《南園記》,雖餌以掖垣不屑,久已昭昭在人耳目,而不知其精忠大節,昭示天地也。文節旋致仕歸,心不忘國,憂憤成病。開禧間,既聞侂胄弄權用兵,憂憤益甚,絕食七日。遺書於子孫,略云:「侂胄專權無上,用兵殘民,謀危社稷。吾頭顱如許,無路報國,惟有孤憤,書此以別。」絕筆而死。光宗親書「一代名儒,兩朝元老」贊之。同治四年九月,新寧劉忠誠公坤一奏請從祀文廟,語見忠誠奏疏。
25
姚文然日記語
26
偶閱《朱子語類》,心身泰然人,無論閒忙順逆,每日靜坐一時,可以息氣,可以省過,可以養心,可以祛病云云。語見桐城姚端恪公文然日記中。聲木謹案:每日靜坐一時,實讀書養生,祛病延年之妙法,惜世人憧憧擾擾,無暇及此,亦不願及此也。
27
明徐達三女不嫁
28
海寧查初白太史慎行《人海記》云:「徐中山第三女名妙錦,文皇欲娶為繼后,女不可,因不嫁而為尼。嘗論革除事:建文君當坐殿上,燕王至,苟不讓則死,何必自焚竄。每語遜國事,未嘗不痛哭也。」云云。聲木謹案:據此,則徐中山三女知君臣之義,明順逆之理,身為弱女子,不獲有為,因薄視成祖,寧犧牲后位,自願為尼,以安淡泊。其識見高出靖難諸臣之上,洵千古一人也!
29
驛舍探幽錄
30
《驛舍探幽錄》□卷,亦名《張侍郎遣戍叢談》,係光緒廿四年八月十五日,直隸候補知縣寶慶王明府慶保、房縣曹明府景郕,押解南海張樵野侍郎蔭桓,發遣新疆,途中問答之語。聲木謹案:光緒庚子拳匪之亂,侍郎即遭就地正法。新疆巡撫□□饒□□中丞應祺故與之善,不忍加戮,以毒置面中,鴆之乃死。書中所述之語,其中恩怨太重者,未可盡以為據,或可備參考之用,讀者宜慎擇之。
31
南宋謝翱撰述
32
南宋浦城謝皋羽□□翱號晞髮子,撰《晞髮集》十卷、《晞髮遺集》二卷、《遺集補》一卷,附《天地間集》一卷、《西臺慟哭記(註)》一卷、《冬青引(註)》一卷,□□□□陸大業編刊本。收入《四庫》,即是此本。《四庫提要》稱其志概特高,卓然可傳,詩文亦桀驁兀傲有奇氣,一掃宋季之庸音,云云。聲木謹案:皋羽撰述,實不止此,其見於明□□宋□□公濂《宋學士文集》者,又有手鈔《詩》八卷、《雜文》廿卷、《唐補傳》一卷、《南史補帝紀贊》一卷、《楚辭芳草圖譜》一卷、《宋鐃歌》、《鼓吹曲》、《騎吹曲》各一卷、《睦州山水人物古跡記》一卷、《浦陽先民傳》一卷、《天地間集》五卷、《東坡夜雨句圖》一卷、《浙東西游錄》九卷。仿《秦楚之際月表》作《獨行傳》,及《左氏傳續辨》、《歷代詩譜》,皆未完。所選唐韋柳諸家詩及東都五體詩,不在集中。明檇李李君實璽丞日華《六研齋筆記》云:「謝皋羽嗜佳山水,雁(門)[山]鼎湖,蛟門候濤,沃州天姥,望霞碧雞,四明、金華洞天搜奇抉祕,所至即造游錄,持以誇人,有《浙東西游錄》九卷。又慨朋友道喪,合同志姓名,作《許劍錄》。」云云。惜今皆不傳。《天地間集》五卷,所錄皆南宋故臣遺老之詩,佚為一卷。凡文天祥等拾柒人,詩僅廿首,已不足一卷之數,《知不足齋叢書》中有刊本。《西臺慟哭記註》一卷、《冬青引註》一卷,為明張丁所註。我朝餘姚黃黎洲副憲宗羲生當明季,目睹宗社為墟,痛心疾首,莫可挽救。其身世頗與皋羽相似,以是愛好其詩文甚篤。其文章志節,能令異代之人鑄金呼佛如此,其能感人者深矣。
33
王懋竑朱子年譜
34
宋儒之學,以朱子為集大成。我朝崇尚理學,文廟中,特昇位於十哲之次。而生平最為研究朱子之書者,厥惟寶應王予中太史懋竑所撰之《朱子年譜》四卷、《附錄》二卷,□□□□自刊本,浙江書局有重刊本,海內稱為善本,即《四庫提要》亦嘉其精密。太史所撰,見於杭州錢東生□□林《文獻征存錄》者,仍有《白田草堂存稿》廿四卷、《續集》□卷、《別集》□卷、《朱子文集註》□卷、《朱子語錄註》□卷、《讀經記疑》□卷、《讀史記疑》四卷、《偶閱雜鈔》□卷。晚出者仍有《讀書記疑》十六卷,同治壬申春月,其族玄孫補帆中丞凱泰福州撫署刊本。聲木謹案:朱子《文集》、《語錄》,最為人心世道之防,實為布帛菽粟,人生不可一日離也。自南宋元明至國朝,陸百餘年,從無有人為之註釋者。太史深於朱子之學,所註必有可觀,惜乎他書已刊,此二種獨無傳本。寶應朱止泉茂才澤澐,嘗與太史相切磋,亦潛心朱子學術,積數十年之久,所得益精,撰《朱子聖學考略》十卷、《止泉文集》八卷、《朱子誨人編》□卷、《三學辨》□卷、《先儒闢佛考》□卷、《陽明晚年定論辨》□卷、《吏治集覽》□卷、《師表集覽》□卷,書目亦見《文獻征存錄》。茂才晚年編有《選讀朱子文集目錄》一卷、《朱子語類選目》一卷,序雖見於《止泉文集》中,歲久散佚。嘉慶庚辰仲夏,其孫男毓賢,弟子盧生昶,忽得茂才手稿於其門人某君後人家,光緒丁酉五月,婁縣姚壯之廣文之烜等排印本。當時僅印有貳百部,是以世不多見。仍有《朱子分類文選》□卷,咸豐壬子,華亭韓祿卿孝廉應升為之刊行。當時僅刷印數十部,遭粵匪之亂板毀。
35
蜀漢張桓侯等列入祀典
36
季漢鎮東將軍、追謚順平侯趙雲,字子龍,墓在大邑縣城東三里銀屏山,光緒十七年五月,由先文莊公奏請,列入祀典,由該地方官春秋致祭。張桓侯墓在閬中縣□□山,已於嘉慶廿年,由前任川督常明奏請,列入祀典。雲陽縣樂溫山舊有張桓侯廟,光緒十年,前任川督平遠丁文誠公寶楨奏請頒賜匾額,隨奉朱筆圈出「威顯」封號,欽此。光緒二十年,復經先文莊公奏請,列入祀典,由該地方官春秋致祭,云云。語見先文莊公奏議。聲木謹案:季漢昭烈帝,雖確為前漢景帝子中山靖王勝之後,其立國後於曹孫,亡國先於曹孫,不特壤地褊小,偏安西蜀已也,晉代諸史,皆本以正統歸之。溫公雖正人,實為司馬家兒,故以魏承漢後,以為本族光榮,遂啟後人爭辨之端,溫公不能辭其責。當時曹孫用人,雖多才能,未若昭烈佐輔,如諸葛武侯、關忠義公、張桓侯、趙順平侯等,盡皆聖賢之資。以此相較,畔若天淵,後人之右昭烈,未嘗不由於此。若昭烈之佐,盡如荀彧、賈詡、張昭、周瑜諸人,後人未必爭以正統歸之也。
37
曾國藩夜課
38
湘鄉曾文正公國藩《求闕齋日記類鈔》云:「料理官事,摘由備查一也,圈點京報二也,注解《搢紳》三也。此三者,夜間之功課,亦留心庶事之一法也。」云云。聲木謹案:合肥李文忠公鴻章,晚年以大學士住京之時,每日京報一本,必從頭自尾,逐字細看一遍,寒暑無間,然後安寢。一室內,偶有僕人誤燃雙燭者,時腿足行履已不便,雖至遠,必自起滅其一。先文莊公聞其每晚看京報從無間斷,謂其善於做官,且甚服其儉德。
39
雲南石類
40
雍正七年正月廿五日,滿洲鄂□□公爾泰,奏進雲南石一疏中有云:「臣查雲南石頭,盡有各色者,雖紋質欠細,亦尚光潤。但匠人甚拙,除盤碟等件,並不能製別器。臣現差人採取,謹先附進三台石伍塊,係白色,橡子石伍塊,近宜興窯色,象皮石參塊,微黃色,松花石貳塊,有雲色。以上各石,俱係武定府和曲州所產。此外各屬仍有瑪瑙石,係紅白二色,翡翠石,係碧綠色,姑絨石,係淡肉紅色,俱可作小文具,價值甚賤。臣當陸續附折賚進,合併聲明。」云云。聲木謹案:據□□所奏,雲南本產石之區,以僻在天南,無人聞見。世間所傳流之大理石,特其一端,且恐即係原奏中之松花石也。
41
排印禦制詩文集
42
晉江餘晉珊中丞聯沅,於光緒庚子半年之間,由江蘇蘇松太兵備道升任浙江布政使,署理浙江巡撫,我朝之似此不次擢用者實不多覯。聞其嘗語人云:「國朝列祖列宗御製詩文集,向例武英殿藏板,久已焚毀。光緒十餘年間,德宗景皇帝命以活字板擺印多部,分各衙門校對,官員有出貲印刷者。餘以校勘未卒業即出京,遂至今未得。」云云。聲木謹案:我朝列聖相承,天縱聰明,無不精通《六藝》。所撰詩文集中,多載一朝掌故,出自天家自述,決非草野傳聞所能比擬萬壹,當如日月經天,亙萬古而不廢。坊間流行御製詩文集極多,原板雖毀於火,當時印本必多,故能風行遐邇,家置一編。德宗景皇帝排印之本,草野故未見,亦未之聞。當時有此一段掌故,亦考古者所宜知。中丞曾司校對,言之尤確,實非鑿空者可比也。
43
伊江筆錄
44
國朝言掌故專書,惟閩縣王文勤公慶雲所撰之《石渠餘記》六卷最為風行。錢塘吳仲雲制府振棫,撰有《養吉齋叢錄》廿六卷、《餘錄》十卷、卷帙甚富,光緒廿二年十月家刊本。惜當時印行不多,頗為罕見。光緒末年,其孫子修學使慶坻復為之印行,坊間始有傳本。聲木謹案:昭文吳槐江制府熊光,撰有《伊江筆錄上編》一卷、《下編》一卷,體例與王、吳兩家同,其家向未刊布。光緒□□年,廣州廣雅書局為之付梓,印行不多,書板即遭焚毀。是以《廣雅書局叢書》經史子集四部中,獨少此種,可見流行不多。據其卷首墓志所載,制府仍撰有《春明雜錄》一卷、《崶溪雜錄》一卷、《詩集》十二卷,亦從未見各家書目著錄,是亦未刊矣。
45
尚書表注
46
金婺州金仁山編修履祥,生於南宋季世,恭宗德祐初,召授史館編修,不赴,入元,隱居教授以終。所撰《尚書表註》二卷,《通志堂經解》、《金華叢書》均有刊本。推編修當日著述之意,實係論文,並非解經。全書皆白文,正句畫段,而於每頁之上下左右,皆以細字標識,略為詮解,語意亦為論文而作,決非解經文字。只有評選古文有此體裁,解經實無此格。《四庫全書》重其人品,列入解經之中。且稱其於在註經之家,別為一體,實所未喻。
47
張雲璈等名齋
48
錢塘張仲雅明府雲璈,生平詩學陳簡齋殿撰沆、趙雲菘觀察翼,合二人字中「簡」「松」二字以名其堂,因以名集。錢塘顧伴檠明府澍,生平詩學袁隨園明府枚,字學梁山舟學士同書,亦合二人字中「隨」「山」二字,名其齋曰隨山書屋,亦因以名集。語見《隨山書屋詩存》四卷序中。
49
平步青稱名之異
50
山陰平景孫觀察步青撰雜記十種,名《霞外攟屑》,十二卷,為生平撰述《香雪崦叢書丙集》本。為文集名《樵隱昔寱》,廿卷,為《香雪崦叢書丁集》本。觀察既名步青,書中自稱均云「庸按」,不云「青按」、「步青按」。全書既無序跋,亦無原名更名之說,是真不可解。或原係他人撰述,其子孫借刻,未及更改,其故不可知矣。
51
書名補缺
52
明三原王端毅公恕字宗貫,號介庵,晚號石渠老人,所撰《端毅公集》,嘉靖三十一年秋月,家刊寫字本。內計《文集》二卷、《文續集》二卷、《南溪筆錄》、《群賢詩話前集》一卷、《後集》一卷、《續集》一卷、《玩易意見》二卷、《石渠意見》四卷、《拾遺》二卷、《補闕》一卷。書名《拾遺》者多,名《補缺》者僅見此種。
53
北宋王益柔閱通鑒
54
北宋司馬溫公修《資治通鑒》,歷拾玖年始成,當時同修者,實皆學問淹通,文章爾雅,深明撰述體裁,遂為千古絕作。然溫公嘗語人曰:「自吾為《資治通鑑》,人多欲求觀,讀未終一紙,已欠伸思睡,能閱之終篇者,惟王勝之耳。」云云。語見《宋史·王益柔傳》,益柔字勝之。聲木謹案:據此,則同時人撰述,欲同時人見重甚難,此所以賴有後世之揚子雲也。
55
氏博議
56
俗傳南宋呂成公初婚,一月不出,乃撰《左氏博議》二十五卷,《四庫提要》辨之詳矣。不謂明歸有光《震川集》中小簡已言之,是明時已有此等俗說。《左氏博議》全屬論體,實為史論之一種,《四庫》列入經部,其或書以人重歟。
57
三筆卷十
58
大院君捉放原委
59
東觀漢記
60
草茅一得
61
明秦良玉女將始末
62
撰述不求人序
63
今列女傳
64
通鑒前編書釋氏生
65
天祿琳琅書目
66
師友言行記
67
夷齊祠
68
劉坤一遺集
69
隋文選樓
70
蘇松太賦重
71
皇朝掌故
72
疇人傳四編
73
北宋梁灝捌拾貳歲中狀元
74
六朝別體字
75
達摩所傳衣缽
76
國朝藏書宏富諸家
URN: ctp:ws736883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