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廿一史彈詞

《廿一史彈詞》[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1 是詔曰:春秋之義,立子以貴。東海王陽,皇后之子,宜承大統。皇太子疆,崇執謙退,願備藩國。父子之情,重久違之。其以疆為東海王,陽為皇太子,改名莊。 郭后名聖通,廢為沛太后。}}
2 易妻諷,事不諧,調笑朝廷。湖陽公主新寡,帝與共論朝臣,微觀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後大司空宋弘引見,帝令主坐屏風後,因謂宋曰:諺云,貴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聞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顧謂主曰:事不諧矣。 宋弘,字仲子,長安人,封宣平侯
3 信圖讖,謫桓譚,不無遺議。帝以赤伏符即位,由是信用讖文,多以決定嫌疑。給事中桓譚諫曰:凡人忽於見事,而貴於異聞,蓋諸巧慧伎數之人,矯稱讖記以欺人主,其事雖有時合,譬猶卜數隻偶之類。陛下宜屏斥之。疏奏,帝不悅。會議靈台所處,帝謂譚曰:吾欲以讖決之。譚複極言讖之非經,帝怒曰:桓譚非聖無法。將下斬之,譚叩頭流血,良久乃解,出為六安丞,道病卒。 讖記之書曰符,漢德尚火。赤,火色。伏,藏也。赤伏符之名曰:劉秀發兵捕不道,四夷雲集龍鬬野,四七之際火為主。六安,州名,屬廬州府。 桓譚,字君山,宿州人
4 保功臣,謝西域,終是賢君。帝欲完功臣爵土,不令以吏職為過。時列侯惟鄧禹李通賈複三侯與公卿參議國事,餘俱以列侯就第,故皆保其福祿,無誅譴者。先是西域苦匈奴重斂,皆願屬漢,莎車王賢、鄯善王安皆遣使奉獻,請置都護。帝以中國新定,不許。後莎車王賢欲兼並西域諸國,諸國懼,車師等十八國俱遣子入侍,願得都護。帝以北邊未服,皆還其侍子,厚賞賜之。西域諸國上書,再請都護,帝報曰:今大兵未能得出,如諸國力不從心,東西南北自在也。尹氏曰:西域數請都護不許,則帝不勤遠略之意見矣。漢業鼎安,宜哉。 莎車,本西域之城名。初單于別種呼屠萬年據之而自立,後遂以莎車名國。車師,即姑師,其國有前王後王
5 漢明帝,念勛勞,雲台圖畫。明帝名莊,原名陽,光武太子。帝思中興功臣,乃圖二十八將於南宮雲台,又益以勛臣四人:橫野大將軍山桑侯王常,大司空固始侯李通,大司空安豐侯竇融,太傅宣德侯卓茂。合三十二人。馬援以椒房之親,獨不與焉。 皇后所居,以椒和泥塗壁,取其溫暖而芳,故名椒房。雲台,在河南府洛陽縣東水南堡。 王常,字顏卿,舞陽人。
6 幸橋門,拜更老,偃武修文。帝幸闢雍,初行養老禮,以李躬為三老,桓榮為五更。禮畢,引桓榮及弟子升堂,帝自為辨說,諸儒執經問難於前。冠帶縉紳圜橋門而觀聽者,蓋億萬計。時帝崇尚儒學,自皇太子諸王侯及大臣子弟,莫不受經;自期門羽林之士,悉令通孝經章句。單于亦遣子入學。 知天地人三才曰三老,知五行代謝者為五更。闢雍四門外水圍繞,皆有橋,觀者在水外,故曰圜橋門。 桓榮,字春卿,懷遠人。
7 佛法像,入中原,金仙托夢。明帝夢見金人長大,頂有日月光,以問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其名曰佛,陛下所夢,得無是乎?於是遣博士蔡愔等之天竺求佛法,迎其書及沙門攝摩騰至京師,得佛經四十二章,緘之蘭台石室,以佛像繪之清涼台顯節陵。於是中國始傳其術,而圖其形像焉。此佛法入中原之始也。 天竺,西域國名,在大夏東南。清涼台,在北雁門郡外。顯節陵,即帝壽陵。
8 取哀牢,懷鄯善,率土歸心。哀牢王柳貌,率其民五萬餘戶內附,其地置哀牢博南二縣。帝遣耿秉竇固伐北匈奴,固使假司馬班超使西域。超行到鄯善,鄯善王廣奉詔,禮敬甚備。後忽疏懈,超曰:此必有北虜使來。乃詔侍胡詐之,侍胡曰:到已三日,去此三十里。超會其吏士,因夜以火攻虜營,斬其使,召鄯善王廣,以虜使首示之,一國震怖。廣叩頭,願屬漢無二志,遂納子為質。 哀牢,國名,今雲南永昌府。鄯善,即樓蘭國也,去陽關千六百里,漢昭帝遣傅介子往剌 其王,更名其國為鄯善。 耿秉,字伯初,封羨陽侯。班超,字仲升
9 班虎頭,通西域,三十六國。班超起自書生,家貧,為官佣書以養母。嘗投筆,有萬里封侯之志。有相者謂曰:生燕頷虎頭,飛而食肉,萬里侯相也。至是立功西域,帝以超為軍司馬,令遂前功。複以超使於置,其王廣德,亦殺匈奴使者以降。諸國皆遣子入侍。西域與漢絕者六十五載,至是通者三十六國。 於置,西域國名。 置,音田
10 耿校尉,困疏勒,拜井泉生。奉車都尉竇固,奏複置西域都護及戊己校尉,遂以司馬耿恭為戊己校尉,屯金蒲城。北單于率二萬騎擊殺車師後王安得,遂攻金蒲。恭以疏勒城旁有澗水可固,引兵據之,北單于擁絕澗水,城中穿井十五丈,不得水,吏士渴乏。恭整衣服向井再拜,有頃,水泉湧出,乃令吏士揚水以示單于。單于以為神,引去。 疏勒,西域國名,在莎車東北。 耿恭,字伯宗
11 漢章帝,尚寬仁,慈祥長者。章帝名炟,明帝太子。時政尚嚴切,尚書陳寵疏請濟之以寬,帝納其言。每事務於寬厚,賀氏曰:章帝書詔十六,為愛民恤刑而發者十,真仁慈之主哉。範曄曰:魏文帝稱明帝察察,章帝長者。章帝厭苛切,事從寬厚,平徭簡賦,而又體之以忠恕,文之以禮樂,謂之長者,不亦宜乎。 謚法:溫克令儀曰章。
12 命曹褒,修漢禮,獎諭儲臣。博士曹褒,請定文制,著成漢禮。太常巢堪言:一世大典,非褒所能定。司馬班固以為宜廣集諸儒共議得失。帝曰:諺言作舍道旁,三年不成。會禮之家,名為聚訟,互生疑異,筆不得下。昔堯作大章,一夔足矣。乃拜褒侍中,授以叔孫通漢儀十二篇,曰:此制散略,多不合經。宜依禮條正,使可施行。褒依准舊典,雜以五經讖記之文,撰次天子至於庶人冠婚吉凶終始制度,凡百五十篇奏之,帝以眾論難一,故但納之,不複令有司平奏。 曹褒,字叔通
13 馬太后,慎滿盈,停封諸舅。馬太后,伏波將軍馬援之女。帝欲封爵諸舅,太后不許。時大旱,言事者以為不封爵諸舅之故。太后詔曰:昔王氏五侯同日俱封,黃霧四塞,不聞澍雨之應。先帝防慎舅氏,不令在樞機之位。帝省詔悲嘆,複重請之,太后報曰:嘗觀富貴之家,福祿重迭,其根必傷。夫至孝之行,安親為上,今數遭變異,而欲先營外家之封,違慈母之惓惓乎。後三年,帝封馬廖為順陽侯,防為穎陽侯,光為許陽侯,太后聞之曰:吾雖老。戒之在得。故日夜惕厲,思自降損。何意老志不從,萬年之日長恨矣。廖等辭讓,帝不許,乃受爵辭位,皆以特進就第。
14 除誹謗,納正諫,赦罪崔駰。魯國孔僖,涿郡崔駰,同游太學,相與論武帝始崇聖道,號勝文景,及後恣己,忘其前善。鄰房生梁鬱上書,告駰僖誹謗先帝。事下有司,僖等以書自訟曰:凡言誹謗者,謂實無此事而虛加誣之也。至如孝武皇帝之美惡,顯在漢史,是為直說書傳實事,非虛謗也。今陛下乃欲為十世之武帝遠諱實事,豈不異哉。書奏,詔勿問,拜僖蘭台令史
15 漢和帝,禮賢才,承家柔善。和帝諱肇,章帝第四子。胡致堂曰:和帝幼衝即位,誅鋤竇憲,戚權不失。後十六七年間,無大過舉,尊信儒術,友愛兄弟,禮賢納諫,中外乂安。方諸章帝,實過之矣。 謚法:不剛不柔曰和
16 任中官,尊外戚,消長因循。時帝年十歲,竇太后臨朝。後兄竇憲,以大將軍位在三公上,專權僭逼,遂生逆謀。帝與宦官鄭眾謀誅之。徐昭文曰:夫害政亂國者,非外戚則宦官也。竇憲伏誅,鄭眾因而封侯,東漢之亂,實基於此。外戚宦官,迭為消長。馴致桓靈,卒以亡漢,可勝嘆哉。 中官外戚,詳見下文
17 任竇憲,擊匈奴,燕然勒石。都鄉侯暢來吊國憂,太后數召見,竇憲恐分權,遣刺客殺之。太后怒,憲懼,因求擊北匈奴以贖罪。戰於稽落山,大破之,出塞三千餘里,登燕然山,命中護軍班固刻石勒功,紀漢威德。固銘曰:鑠王師兮征荒裔,剿凶虐兮截海外,夐其邈兮亙地界,封神兵兮建隆碣,熙帝截兮振萬世。 都鄉,縣名,故城在涿州西北。稽落山,在燕然山南。燕然山在單于速裏鳥地中
18 倚鄭眾,芟大憝,虎殪狠興。竇憲自北伐有功之後,擅權自恣,與鄧迭鄧磊及憲婿郭舉之父璜,共為謀逆。帝以朝廷上下莫不附憲,獨中常侍鄭眾,謹敏有心機,遂與眾定議誅憲。詔執金吾勒兵屯衛南北宮,閉城門,收璜舉迭磊誅之,收憲大將軍印綬,迫令自殺。帝封眾為鄛鄉侯,宦者封侯始此。胡致堂曰:和帝年才十四,乃選用秘臣,勒兵收捕,朝廷肅清,足以遠繼孝昭之烈矣。所可恨者,鄭眾以有大功,於是開宦官用權之漸,生中常侍亡漢之階。諺曰,前門拒虎,後門進狼,此之謂與!顧氏曰:和帝幼衝,權在竇氏,獨起宸斷,殲厥大憝,但鄭眾封侯,似乎拒虎進狼耳。 鄛鄉,在南陽
19 班孟堅,人物志,縱橫九等。班固,字孟堅,著漢書,撰古今人物表曰:譬如堯舜,禹稷卨與之為善,則行;鯀鱹兜欲與為惡,則誅。可與為善,不可與為惡,是謂上智。桀紂,龍逢比干欲與為善,則誅;於莘崇侯與之為惡,則行,可與為惡,不可與為善,是謂下愚。齊桓公,管仲相之則霸,豎貂輔之則亂,可與為善,可與為惡,是謂中人。因茲分聖人仁人智人下愚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縱橫以列九等之序,究極經傳繼世相次,總備古今之略要云。用修曰:固作漢書,紀漢事也。洪荒以來,非漢家之宇;上古群佐,非劉氏之臣,乃總古今以著人表,既以乖其名,且表名古今,而篇中不列漢人,尤為不愜。 班固,扶風安陵人
20 著漢書,未得就,女弟嗣成。班彪續司馬遷後傳數十篇,未成而卒,明帝命其子固續之。固以史遷所記,乃以漢氏繼百王之末,非其義也,大漢當可獨立一史,故上起高祖,下終孝平王莽之誅,十有二世,二百三十年,綜其行事,撰十二帝紀、八年表、十本志、七十列傳,凡百篇。逮上之,十志未畢,竇憲誅,以固為竇氏賓客,洛陽令種兢舊銜固,捕系之,遂死獄中。所著漢書未就,詔固女弟昭踵而成之。昭字惠姬,為曹壽妻,壽亡,和帝召入宮,令皇后貴人師事之,號大家。作女誡七章。 班彪,字叔皮
21 漢殤帝,襁褓中,權歸鄧后。殤帝名隆,和帝長子,有痼疾。少子隆生才百餘日,鄧太后臨朝。顧氏曰:殤帝崩在襁褓,鄧后終利幼弱。 襁褓,正義曰:襁,闊八寸,長八尺,用約小兒而負之行;褓,顏師古曰:即今小兒被。 謚法:短折不成曰殤。
22 坐龍床,八個月,葬入康陵。帝即位八月崩,壽未二歲,葬康陵。綱目按質帝紀:康陵在恭陵上,而前漢平帝已名康陵。或曰:康與庚字相似,或誤為康。章懷注云:在慎陵塋中庚地。合二說觀之,當作庚陵。
23 漢安帝,邸第時,頗多祥瑞。安帝名佑,章帝廢太子清河孝王慶之子。在邸時即有神光照室,又有赤蛇盤於床第之間。 謚法:賓客和平曰安
24 即位後,母臨朝,長統昌言。帝年十三即位後,鄧太后臨朝。十五年時,以寇賊雨水,策免太尉徐防、司空尹勤。仲長統昌言曰:光武忿強臣之竊命,矯枉過直,政不任下。雖置三公,事歸台合,三公備員而已。至於中世,權移外戚,寵被近習,使陰陽失和、水旱為災,反以策讓三公,至於死免,豈不寃哉?統嘗著論曰昌言,其略曰:繼體之時,貴有常家,乃騁其邪欲,荒廢庶政,親愛者盡佞諂之人,寵貴者盡姬妾之家,遂至熬天下之脂膏,怨毒侵叛,土崩瓦解。至於運徙勢去,猷不覺悟。豈非富貴生不仁、沈溺致愚疾耶?治亂周複,天道常然之大數也。後獻帝朝,荀彧舉為尚書令。 仲長,姓;統,名。 統字公理。巨野人
25 楊伯起,慎四知,卻金暮夜。弘農楊震,字伯起,孤貧好學,諸儒為之語曰關四孔子楊伯起。大將軍鄧騭闢之,累遷荊州刺史,東萊太守。道經昌邑,故所舉荊州茂才王密為昌邑令,夜懷金十筋以遺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無知者。震曰: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密愧而出。 弘農,今河南陝州。荊州,府名,屬湖廣。東萊,今萊州府。昌邑,縣名,屬萊州。
26 虞武都,破西羌,增灶行兵。諸羌反亂,殘破並涼。鄧太后聞虞詡有將帥略,以為武都太守擊羌。羌眾數千,遮詡於陳倉崤谷,詡停不進,宣言上書請兵。羌聞之,乃分鈔傍縣,詡因其兵散,日夜進道,兼行百餘里,令吏士各作兩灶,日增倍之。或問曰:孫臏減灶,而君增之,兵法日行不過三十里,今行三百里,何也?詡曰:羌眾多,吾兵少,徐行則易為所及,速進則彼所不測。羌見吾灶日增,必謂郡兵來迎。孫臏見弱,吾今示強,勢有不同也。既到郡,兵不滿三千,而羌眾萬餘攻圍赤亭。詡令軍中強弩勿發,潛發小弩。羌以為矢力弱,並兵急攻。詡乃使二十強弩共射一人,發無不中,羌大震,圍解。詡悉陳其兵眾,從東郭門出,北郭門入,貿易衣服,回轉數周。羌不知其數,更相恐動,詡設伏掩擊,大破之。賊由是敗散,一郡遂安。 武都,今鞏昌府階州。陳倉,今鳳翔府寶雞縣。崤谷,在河南永寧縣北。赤亭,在隴西縣。 虞詡,字升卿,武平人
27 親政事,奉和熹,尊崇乳媼。鄧太后號和熹皇后。帝少聰明,及長多不德,不可太后意,太后徵河間王子翼為平原王勝後,留京師。帝乳母王聖,常與中黃門李閏江京共毀短太后,帝每忿懼。及太后崩,宮人誣告太后兄弟謀立平原王,帝怒,太后宗族俱免官,沒入貲產,太后兄鄧騭等皆自殺,天下寃之。尹氏曰:帝親政之後,追怒鄧氏,譴責竄戮,至於沒入貲產而怒猶未息,必盡置死地而後已。帝可謂少恩矣。帝封李閏江京為列侯,而乳母王聖、聖女伯榮出入宮掖,傳通奸賂。司徒楊震疏請出阿母令居外舍,聖等皆忿恚。後封王聖為野王君,詔遣使者大為王聖起第,震又疏曰:帑藏匱乏而為阿母起第,為費巨億,天下歡嘩。帝不聽,眾等遂共構之,夜遣使策收太尉印綬,震飲酖而卒,道路皆為隕涕。胡氏曰:安帝三公,無出震右者,兩奏一乳媼而不能動,至是極言,遂取殺身之禍。 媼,女老稱也。和嘉後名鄧綏,媼音襖。▼璜按安帝親政後,追怒太后,則不得云奉和熹矣。奉當作怒
28 東南巡,至葉縣,不得回京。延光三年二月,帝東巡,三月回宮。四年二月南巡,至葉縣,崩於乘輿。閻顯江京等以濟陰王在內,恐公卿立之,乃偽云帝疾甚,徙御臥車,馳歸,四日至洛陽。 葉縣,今屬南陽府
29 閻太后,戀垂簾,北鄉侯繼。安帝崩,尊閻后為皇太后。太后欲久專政,貪立幼年,與閻顯等定策禁中,迎章帝孫濟北惠王壽子懿即位。懿時為北鄉侯。 北鄉,鄉名,在濟南府長清縣。 安帝後名閻姬
30 襁褓中,未七月,遘疾而薨。▼璜按王季延彈詞序云:用修間有疏漏。漢安之迄漢順,中遺北鄉侯。是北鄉襁褓二十字,當為季延增補矣。今查史載北鄉侯是時年十歲,在位七月病薨,不在襁褓中也。即此一事,下筆便誤惎矣。史學之難,而用修之才,為不可及也!
31 漢順帝,十九侯,迎來即位。北鄉侯薨,閻顯白太后,秘不發喪,而更徵諸王子,閉宮門屯兵自守。中黃門孫程等十九人共斬江京等,迎濟陰王保即位,年十一,是為順帝。收顯誅之,遷太后於離宮,封孫程、王康、王國、黃龍、彭愷、孟叔、李建、王成、張賢、史梁、馬固、王道、李元、楊柁、陳予、趙封、李剛、魏猛、苗光十九人,皆為列侯,是為十九侯。 謚法:慈和循服曰順
32 抑忠良,尊后黨,地坼山崩。帝立貴人梁氏為皇后,寵尊后黨,以後父商為大將軍。商卒,以商子梁冀為大將軍,弟不疑為河南尹。時京師地震,洛陽宣德亭地坼長八十五丈。李固對策云:乳母宋娥,封山陽君。裂土開國,寔乖舊典;梁氏子弟,宜令權去外戚,政歸國家。帝以固為議郎,阿母宦者皆疾之,詐為飛章陷其罪,出為洛令。太尉龐參最為忠直,數為左右所毀,以災異免。皇甫規對策曰:災異不息,殆以奸臣權重所致,大將軍冀弟兄,宜增飾謙節。夫君者舟也,將軍弟兄操檝者也,如其怠弛,將淪波濤。冀忿之,免歸。凡忠良之士,有恨於冀者,皆中傷之。是時年年地震,金城隴西山崩,涼州地自九月至十一月地百八十震,山谷坼裂,壞敗城寺,民壓死甚眾
33 枉卻了,能直言,埋輪風節。帝遣杜喬張綱等八使分行州郡,表賢良,顯忠勤;其貪污有罪者,刺史二千石驛馬上之,墨綬以下,便輒收舉。喬等受命之部,綱獨埋其車輪於雒陽都亭,曰:豺狼當道,安問狐狸。遂劾奏冀不疑,以外戚蒙恩,專肆貧饕,仇害忠良。書奏,京師震竦。帝雖知綱言直,不能用。 張綱,字文紀
34 聽中官,養子襲,爵賞何輕。帝德中官立己之功,聽中官得以養子襲爵。御史張綱上書曰:文明二帝,中官常侍,賞賜裁滿數金。頃者無功小人,皆有官爵,非所以愛民重器也。書奏不省。尹氏曰:開府階誠宜蔭子,謁者監何由有兒?此唐李中敏書判語也。而不知其源已始於漢。夫天刑之人,非有嗣續可傳,而順帝乃聽以養子襲爵。愛厚宦官,欲其流澤蕃衍,其如漢祚浸微浸滅何!
35 衝一載,質半年,皇親跋扈。衝帝名炳,順帝太子,在位一年崩。衝帝無嗣,梁太后立渤海孝王之子纘,是為質帝。帝少聰慧,嘗朝會,目梁冀曰:此跋扈將軍也。冀深惡之,使左右置毒於煑餅以進。帝苦煩甚,召宰輔李固曰:朕食煑餅腹悶,得水尚可活。冀曰:恐吐,不可飲水。語未絕而崩。在位半年。 渤海,今滄州,屬河間府。 謚法:幼小在位曰衝,忠正無邪曰質。
36 主威移,君壽促,敗在桓靈。時梁氏七侯,三後六貴人,三大將軍,尚公主者三人,卿相尹校五十七人。冀專擅威柄,幾二十年。以私憾殺人甚多,天子拱手,劉陶有威柄下移之疏。值衝質二帝連喪,李固欲立清河王蒜,冀以蒜嚴重,乃迎立蠡吾侯志,是為桓帝。帝先為梁冀所制,後與中常侍單超等定計誅冀,即封超五人為列侯,世謂之五侯。兄弟婣戚,宰州臨縣,虐徧天下,與盜無異。且海內人譽,為宦官所嫉,激成黨錮之禍,流毒更烈。桓帝崩無子,立清河王曾孫宏,是為靈帝。聽宦官曹節王甫等,殺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複治鉤黨,錮及五屬,一人逃死,禍及萬家。自言張常侍讓是我父,趙常侍忠是我母,以致黃巾作叛,漢祚敗亡。賀善曰:靈帝信宦豎、殺忠賢,不知社稷之將覆。人有恆言曰桓靈,靈又甚於桓也。 五屬,屬族也,謂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五服內之親。蠡吾,今保定府蠡縣。 順帝後,商女,名梁妠;桓帝後,商女,名梁女瑩;鄧猛,梁冀以為己女,亦立為後。是為三後。
37 處士議,秀才風,攢成禍黨。自章帝以來,有道之士,多隱居不仕。朝廷以處士徵聘,多不就,士論高尚其風。桓帝初受學於甘陵周福,及即位,福為尚書;同郡河南尹房植,有名當朝,鄉人謠曰:天下規矩房伯武,因師獲印周仲進。二家賓客,互相譏揣,遂各樹朋徒,漸成尤隙,由是甘陵有南北部。黨人之議,自此始矣。汝南太守宗資,以範滂為功曹;南陽太守成瑨,以岑晊為功曹,二郡謠曰:汝南太守範孟博,南陽宗資主畫諾;南陽太守岑公孝,弘農成瑨但坐嘯。太學諸生三萬餘人,郭泰賈彪為其冠,與李膺陳蕃王暢更相褒重,學中語曰:天下模楷李元禮,不畏強御陳仲舉,天下俊秀王叔茂。於是中外承風,競以臧否相尚。自公卿以下,莫不畏其貶議。時李膺為司隸校尉,有張成善風角,推占當赦,教子殺人,膺案殺之。成素以方技交通宦官,宦官教成弟子牢修上書,告膺等養太學游士、交結諸郡生徒,共為部黨,誹訕朝廷。於是帝震怒,逮捕黨人,下膺等於黃門北寺獄,辭連杜密陳翔陳寔範滂之徒二百餘人。時黨獄所染,皆天下名賢,陳蕃極諫,帝以蕃闢召非人,策免之。賈彪入洛陽,說竇武霍住使訟之,帝意少解,使中常侍王甫就獄訊之。滂曰:滂欲善善同其清、惡惡同其污,謂王政之所願聞,不悟更以為黨。甫改容,為並解桎梏,膺等又多引宦官子弟。宦官懼,請帝赦黨人歸田里,書名三府,禁錮終身。 伯武,房植字。仲進,周福字。孟博,範滂字。公孝,岑晊字。元禮,李膺字。仲舉,陳蕃字。叔茂,王暢字。甘陵,今廣平府清河縣。汝南,今河南汝寧府。 郭泰,字林宗。賈彪,字偉節,為新息長。竇武,字游平,茂陵人
38 八顧廚,八俊及,複有三君。初膺等雖廢錮,天下皆高尚其道,更相標榜,為之稱號。以郭泰、範滂、尹勛、巴肅、宗慈、夏馥、蔡衍、羊陟為八顧,顧者言能以德行引人也。度尚、張邈、王孝、劉儒、胡母班、秦周、蕃向、王章為八廚,廚者,言能以財救人也。李膺、荀昱、杜密、王暢、劉佑、魏朗、趙典、朱寓為八俊,俊者,言人之英也。張儉、翟超、岑晊、範康、劉表、陳翔、孔昱、檀敷為八及,及者,言其能導人追宗也。竇武、陳蕃、劉淑為三君,君者,言一世所宗也。 張儉,字符節,濟寧人。
39 誰得似,申屠蟠,超然評論。初範滂等非訐朝政,自公卿以下,皆折節下之,太學生爭慕其風,以為文學將興,處士複用。申屠蟠獨嘆曰:昔戰國之世,處士橫議,列國之主,至為擁篲先驅,卒有坑儒焚書之禍,今之謂矣。乃絕跡於梁碭間,因樹為屋,自同佣人。後滂等果罹黨禍,惟蟠超然,免於評論。梁碭今徐州碭山縣。 蟠字子龍,陳留人。
40 生殺權,憑宦寺,鬬起黃巾。桓帝崩,陳蕃竇武用事,複舉用李膺等。及陳竇被殺,宦官疾惡膺等,每下詔書,輒申黨人之禁。侯覽怨張儉尤甚,覽鄉人朱並承覽意旨,上書告儉與同鄉二十四人共為部黨,圖危社稷。詔捕儉等。曹節因諷有司奏諸鉤黨者,李膺等請下州郡考治,時帝年十四,問節等曰:黨人何用為惡而欲誅之?對曰:欲為不軌。帝曰:不軌欲何如?曰:欲圖社稷。帝乃可其奏。凡黨人死者百餘人,妻子皆徙邊。天下豪傑及儒學有行義者,宦官一切指為黨人。睚眥之忿,濫入黨中,死徙廢禁者,又六七百人。司徒劉合、少府陳球、尚書劉納、衛尉楊球,惡節等放縱,節誣以交通書疏,謀議不軌,皆下獄死。又怨諫議大夫劉陶、前司徒陳耽,皆誣陷死。會黃巾賊張角兵起,郎中張鈞上書曰:張角所以作亂,民所以附者,皆由十常侍宗親典據州郡,侵掠百姓,故聚為盜賊。宜斬十常侍以謝百姓,大寇自消。帝以章示十常侍,皆免冠徒跣頓首,詔皆冠履視事如故。帝怒鈞曰:此真狂子也。因誣奏鈞學黃巾道,收掠死獄中。時宦者封住徐奉等,密與賊角為內應,約以三月五日內外俱起。角弟子唐周告之,詔下冀州逐捕。角初以妖術教授弟子,轉相誑誘,徒眾數十萬。角置三十六方,大方萬餘人,小方六七千人,各立渠帥,訛言歲在甲子、天下大吉。角知事露,敕諸方俱起,皆著黃巾為識,角自稱天公將軍,弟寶稱地公將軍,梁稱人公將軍,所在燔劫,天下響應。後中郎將盧植討破張角,角死,豫州刺史士允破黃巾,得張讓賓客與黃巾交通書上之,帝怒責張讓,而不能罪。北地太守皇甫嵩討角,與角弟梁寶戰,皆破斬之。帝以檻車詔植還,徵王允下獄,減死論,罷嵩,收還印綬。以討張角功,封張讓等十三人為列侯。 皇甫嵩,字義真,安定人
41 何國舅,召外兵,草來千里。靈帝崩,皇子辨即位,尊何後為皇太后,以後兄進為大將軍。中常侍蹇碩與趙忠等謀誅進,中常侍郭勝,進同郡人以告進,進收碩誅之。校尉袁紹因說進悉誅宦官,進白太后,不許。紹又為畫策,召四方猛將,使並引兵向京城以脅太后,進然之。召董卓。卓時討羌賊,實時就道,上書請收張讓等。讓知進召外兵圖己,與段圭等率其黨數十人,詐以太后詔誘進入嘉德殿,伏兵斬進。紹聞進被害,引兵屯闕下,閉北宮門,捕諸宦者,無少長皆殺之。讓等遂將帝與陳留王協出穀門,公卿無從者,惟尚書盧植及中部掾閔貢,夜至河上。貢責讓等,手斬數人,讓懼,投河死。卓迎帝於北芒阪下。時京師有千里草何青青之謠,蓋以千里草合字為董也。朱文公詩曰:青青千里草,乘時起陸梁。 北芒,山名,在河南府城北。
42 廢弘農,扶獻帝,逼劫咸秦。卓迎帝,與帝語,語不可了。更與陳留王協語,無所遺失,卓以協雖王美人所生,為董太后所養,自以與太后同族,遂有廢立之意。及帝還宮,以卓為司空,卓大會百僚曰:皇帝暗弱,不可奉宗廟。遂廢帝為弘農王,立陳留王協為帝,是為獻帝。卓自領前將軍,加節鉞,更封郿侯。旋自為相國。後山東州郡兵起,卓欲徙都關中以避之,時洛中貴戚,室第相望,卓放兵剽擄,更收諸富室誅之,沒入其財物,驅徙餘民數百萬口於長安。步騎驅蹙,積尸盈路,悉燒洛陽宮廟官府居家。二百里內,無複雞犬。又使呂布發諸帝陵及公卿塚墓,收其珍寶,逼幼車駕西遷長安。 謚法:聰明睿智曰獻
43 袁本初,抗虎威,關東亡命。初董卓謀廢立,謂袁紹曰:天下之主,宜得賢明,董侯似可,今欲立之。紹曰:今上富於春秋,未有不善宣於天下,今欲廢嫡立庶,恐眾不從。卓按劍叱紹曰:豎子敢然爾,謂我刀不利乎。紹勃然曰:天下健者豈惟董公。引佩刀橫揖徑出,逃奔冀州。卓購求紹急,周毖曰:紹恐懼出奔,今急購之,勢必為變。袁氏門生故吏徧天下,若收聚徒眾,山東非公有也。卓即拜紹渤海太守。紹在渤海,是時豪傑欲起兵討卓者,多歸心於紹焉。 袁紹,字本初
44 曹孟德,散家財,起義連盟。卓以曹操為驍騎校尉,操謀誅卓,被覺,操變易姓名,間行東歸。至隨留,散家財合兵,得五千人,與關東州郡起義討卓,推袁紹為盟主。 曹操,字孟德,本姓夏侯,父嵩為中常侍曹騰養子。其不複姓者,因當時有以讖進者云:古官職不言曹,自漢名官盡為曹,至吏亦言屬曹,卒亦言侍曹,非天意乎。遂不複姓。十八路眾諸侯無能討賊曹操、袁術、孔紳、韓馥、劉岱、王匡、張邈、喬瑁、袁遺、鮑信、孔融、張超、陶謙、馬騰、公孫瓚、張揚、孫堅、袁紹,是為十八路諸侯,共起兵討賊。卓遷駕長安,諸侯忌嫉離心,俱各解散。惟曹操追卓於滎陽,敗還。孫堅擊卓,卓走,堅至洛陽,修塞諸陵,引還魯陽
45 王司徒,連環計,膏火臍燈。卓以王允為司徒,允外相彌縫,內謀王室,屈意承卓。中郎將呂布,脅力過人,卓愛之,誓為父子。然卓性剛褊,嘗小失卓意,拔手戟擲布,布拳捷避免。允素善待布,布見允言狀,允因以誅卓之謀告之,布曰:如父子何?允曰:君自姓呂,本非骨肉。擲戟之時,豈有父子情耶?布遂許之。允使僕射士孫瑞書詔授布,及卓入朝,布令勇士十餘人偽著衛士服,守北掖門,卓入刺之,卓傷臂墜車,大呼呂布何在,布曰:有詔討賊臣。應聲持矛刺卓,趣兵斬之,即出懷中詔以令吏士曰:詔討卓耳,餘皆不問。置卓尸通衢,卓體肥,軍士以炷置卓臍中為燈,光明照達,膏流滿地。百姓歌舞於道。 傳奇有玉連環記:王允有義女貂蟬,允以環賜之,以蟬陽許呂布,暗獻董卓,布不平,乘間入鳳儀亭與蟬語,卓見之,奪戟擲布。史所不載。
46 董卓死,泛傕來,長安再亂。董卓既誅,卓部將李傕郭汜還至陝,遣使求赦,不得,乃相與結盟,率軍西行,與卓故部曲樊稠等舉兵入長安。呂布軍內反,引傕眾入城,呂布戰不勝。招王允同去,允曰:蒙社稷之靈,上安國家,允之願也。如不獲,則奉身以死,努力謝關東諸公,勤以國家為念。傕等屯南宮掖門,王允扶帝上宣平門,傕於城門下伏地曰:董卓無故為呂布所殺,臣等為卓報讎,非敢為逆也。表請王允出問太師何罪。允下見之,傕等收允殺之。傕汜稠及張濟自為將軍
47 兩猜疑,私戰鬬,劫質公卿。傕與汜稠矜功爭權,傕以稠勇而得眾,忌之,請稠會議,於坐殺之。由是諸將轉相疑貳,傕汜各治兵相攻。傕遂將兵圍宮,以車三乘迎帝幸其營,放兵入掠宮人御物,放火燒宮殿官府居民悉盡。帝使公卿和傕汜,汜留太尉楊彪等十人為質,彪曰:群臣共鬬,一人劫天子,一人質公卿,可乎?汜將兵夜攻傕門,矢及帝帷,傕複移乘輿幸北塢。傕汜相攻連月,張濟自陝西至,欲和傕汜,遷帝權幸弘農。帝思舊京,車駕東出至新豐,汜黨謀脅帝西行,楊定董承將兵迎帝,幸楊奉營。至華陰,濟與承奉不相平,複與傕汜合。帝幸弘農,傕等共追帝,大戰於寅澗,承奉軍敗,百官士卒死者無算。承奉詭與傕連和,而密遣使招故白波帥李樂韓暹率眾來共擊傕,奉等複大敗,乃奉帝渡河,幸李樂營。御牛車至安邑,乘輿在棘籬中,門戶無關閉。帝又遣太僕韓融與催連和,傕乃放百官,歸宮人,奉暹奉帝東還雒陽。時宮室燒盡,百官披荊棘,依牆壁間
48 操救駕,效桓文,移都入許。曹操在許,謀迎天子,眾以為山東未定,韓暹等負功恣雎,未可卒制。荀彧曰:昔晉文公納周襄王,而諸侯景從。今鸞輿旋軫,東京榛蕪,誠因此時奉天子以從人望,大順也。操自將兵詣洛陽,既至,引議郎董昭問計。昭曰:此中諸將,人殊意異,惟有移車駕幸許耳。操曰:此孤本志也,乃奉車駕東遷,始立宗廟社稷於許。自是政歸曹氏,天子守位而已。 許,今開封府許州
49 自加官,自進爵,亂世奸雄。帝遷許昌,操自為大將軍,封武平侯,尋自為丞相。未幾,複自立為魏公,加九錫,進位諸侯王上,後自爵為王,用天子車服,出入警蹕。初,曹問汝南許劭曰:我何如人?劭曰: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操喜而去。 武平故城,在開封府鹿邑縣東北。九錫:一輿馬,二衣服,三樂則,四朱戶,五納陛,六虎賁,七弓矢,八鈇鉞,九秬鬯。 許劭,字子將,平輿人,好核論鄉黨人物,每月輒更品題,故汝南俗有月旦評
50 挾天子,令諸侯,垂涎漢鼎。初,曹闢毛玠為治中從軍,玠曰:夫兵義者勝,宜奉天子以令不臣,則霸王之業可成。荀彧亦謂操因此時奉天子以從人望。操從其策。諸葛亮謂先主曰:曹操擁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誠不可與爭鋒。捷錄曰:曹操晚年用天子車服,儼然與至尊無二,乃至終身。朵頤羊鼎,曾不得染指焉,豈其畏名義而不欲速哉
51 弒中宮,殺皇子,側目無君。董承女為貴人,操誅承,求貴人殺之,帝以有姙請,不得。皇后伏氏懼,與父完書,令密圖操,事洩,操令卻慮持節策收皇后璽綬,使尚書令華歆勒兵入宮收後。後閉戶藏壁中,歆壞戶廢壁,就牽後出。時帝在外殿,後披髮徒跣行泣過訣,帝顧謂慮曰:天下寧有是耶。遂將後下暴室,以幽死,所生二皇子皆酖殺之。司馬公曰:以魏武之暴戾強伉,其蓄無君之心久矣。尹氏曰:操殘忍桀逆,遂至弒天下之母而不顧,其凶威虐焰,不在莽卓下。 伏後名壽。後弒,立操女節為後
52 擒呂布,破張超,橫行四海。初,泛傕之亂,呂市自武關奔南陽依袁術,又去術而從張揚於河內。陳宮說陳留太守張邈與弟廣陵太守超,共迎布為兗州牧以拒操。時兗州郡縣皆應布,布遂據濮陽,操還攻之,敗布於定陶,斬布將薛蘭,遂拔定陶。布走投劉備於徐州,張邈從之,留弟超守雍邱。操圍之,邈為其下所殺,雍邱潰,超自殺。後袁術攻備以爭徐州,布襲備下邳,取之。備困降布,布使備屯小沛,布旋又攻備,備走歸操。操益其兵,使東至沛,收散兵以圖布。布複遣高順等攻破沛城,備單騎走,荀攸勸操自擊布,進至下邳,布屢戰皆敗,還保城。操引沂泗灌城,布困迫。布將魏續等縛高順率眾降,布登白門樓。圍急,乃下降。布見操曰:布將騎,明公將步,天下不足定也。操命緩布縛,備曰:明公不見呂布事丁建陽董卓乎。操遂縊殺之,史稱其橫行中原,芟刈群雄,幾平海內。 下邳,今淮安府邳州。雍邱今杞縣,屬開封府
53 走袁術,定劉表,叱吒風雲。袁術以揚州牧僭帝號於壽春,後資實空虛,乃歸帝號於兄紹。操遣劉備邀擊之,術還走壽春,嘆曰:袁術乃至是乎。憤慨嘔血死。劉表為荊州牧,操擊之,會表卒,操至新野,表子琮舉州降。顏氏曰:本初覆亡,公路野死,劉琮獻地,張超身亡。叱吒風生,指顧電掃,用軍行師,變化若神。 壽春,今壽州,屬鳳陽府。新野,縣名,屬南陽府
54 戰河北,斬尚譚,旋梟蹋頓。袁紹為大將軍,督河北冀青幽並四州。紹三子譚熙尚。紹卒,眾以譚長,欲立之。審配矯遺命立尚。曹操攻黎陽,尚譚敗走,保鄴。操將欲追之,郭嘉曰:袁紹愛此二子,莫適立也。今權力相侔,急之則相保,緩之則相爭。變成而後擊之,可一舉定也。引還。譚果引兵攻尚,尚敗之,譚奔平原,尚圍之急,譚請救於操,操遂攻鄴。街還戰,敗走幽州,操走入鄴。譚複背操,操進攻平原,拔之,譚走南皮,操複攻克之,斬譚。熙將焦觸等逐熙,以幽州降操,熙與尚俱奔遼西鳥桓。時烏桓略有漢民十餘萬戶,蹋頓尤強,為紹所厚,欲助尚取故地。操進擊之,令田疇為向道,上徐無山,塹山堙谷,五百餘里,經白檀平岡,涉鮮卑庭,東指柳城。未至一百里,虜乃知之,尚熙與蹋頓等逆戰,操登白狼山,縱兵擊敗之,斬蹋頓。尚熙奔遼東,公孫康斬之,送首於操。 冀州,屬真定時。青州,屬山東。並州,今太原府。黎陽,今浚縣,屬大名府。鄴,今彰德府臨漳縣。南皮縣,今河間府。遼西,今永平府。鳥桓,東胡國名。蹋頓,遼西烏桓別種名。徐無山,在順天府玉田縣東北。白檀,山名,在順天府密雲縣南。柳城,漢縣名,故城在永平府城西。白狼山,在幽州東北烏桓地中。遼東,今奉天府
55 爭漢中,降張魯,兵不留行。益州司馬張魯,以劉璋暗弱,遂據漢中。操擊之,至陽平,魯弟衛率眾拒關堅守。操攻陽平諸屯,山峻難登,欲還。會前軍夜迷,誤入衛別營,營中大驚,遂退散。操進兵攻之,衛等夜遁,魯奔南山,入巴中,操遂定漢中。魯尋降,以為鎮南將軍。 益州,今成都與雲南皆是。漢中府,屬陝西。陽平,關名,在漢中府褒城縣西南,山在保寧府城南,一名跨鰲山。巴,今保寧府。
56 任武勇,有能人,夏侯張許。操將軍夏侯敦與族弟淵,勇冠三軍,戰輒屢勝。所在攻守,操悉倚任,而淵為尤勇。操嘗戒之曰:為將當有怯弱時,不可但恃勇也。呂布將張遼,布死歸曹,從征袁譚。譚破,別將破遼東賊。還,操自出迎,引共載,封蕩寇將軍,使鎮合淝。以八百人先登陷陣,斬孫權二將,幾獲權,拜征東將車,封晉陽侯。譙國許褚,勇力過人,能逆拽牛尾,軍中以其如虎而癡,號曰虎癡。曹操曰:此吾樊噲也。從征袁紹,拜振威將軍。嘗與馬超大戰,謚壯侯
57 用文才,多智士,賈董荀程。武威人賈詡,少時閻忠異之,謂有良平之奇。先從張繡,勸繡降曹,表為執金吾。操領冀州牧,以為大中大夫,軍國大事悉以諮之。臨淄侯植有奪適之議,操問於詡,詡不對,曰:屬有所思。問何思,答曰:思袁本初劉景升父子也。太子遂定。丕立,以詡為太尉。初,操遣使請河內太守張揚,假塗西至長安,定陶人董昭說揚曰:曹今雖弱,實天下英雄也,宜通其上事並表薦之。昭更為操作書與李傕等致殷勤。後操從荀彧策,西迎天子,董承拒之,昭以楊奉兵強而少援,作操書與奉,奉喜,表操為鎮東將軍,潛召操。操乃將兵詣洛陽,引昭問計,昭進以都許之策,且曰:行非常之事,乃有非常之功。操從之。自是得肆行無忌。操曰:公仕才辨策略,真世之奇士也。拜司徒。穎川荀淑孫彧,舉孝廉,何顒奇之曰:王佐才也。聞操有雄略,與從子攸歸之。操與語大悅,曰:吾子房也。以為奮武司馬。首進奉天子之策,凡滅袁紹、擒呂布、定關中、下荊州,皆其設奇制勝,算無遺策。位侍中光祿大夫,參軍事。攸深密有智防,操與語曰:公達非常人也,吾得與計事,天下尚何憂哉。以為軍師,謀謨帷幄,人莫知其言。東阿人程昱,先依兗州刺史劉岱,岱為黃巾所殺,昱歸操。操令守鄄城,昱曰:鄄城能戰之士,不下萬人,以將軍神武,與文若昱等牧而用之,霸王之業可成也。操從其言,謀無不合。初,操與紹共起兵,紹曰:吾西據河北,阻燕代,南向以爭天下,庶可濟乎?操曰:吾任天下之智力,以善御之,無所不可。史稱操識拔奇才,不拘微賤,隨能任使,皆獲其用。 武威,今涼州衛。董昭,字公仕。公達,荀攸字。景升,劉表字。文若,荀彧字。荀淑,字季和,許州人
58 好發塚,巧立名,摸金郎將。操特置發邱中郎將,摸金校尉數十員。天下塚墓,無問新舊,發掘骸骨,暴露草野。凶酷殘忍如此
59 偽爭劉,教後代,篡竊留心。孫權稱臣於曹,陳說天命。操以示外,侍中陳群等勸操正大位,操曰:若天命歸吾,吾為周文王矣。陳明卿曰:自比文王,明使其子篡位也。又注見後兒孫句下。
60 西邊有,漢中王,擁兵蜀郡。劉備據有西蜀,擊操敗之,遂收漢中,後立為漢中王
61 東敗與,孫討虜,赤壁鏖兵。孫權據江東,為討虜將軍。赤壁鏖兵,注見四卷赤壁句下
62 想兼並,力難加,徘徊顧望。曹操素懷兼並之志,軍四十萬攻吳,相守月餘。操見其舟船器仗,軍伍整肅,歡曰:生子當如孫仲謀,如劉景升兒子,豚犬耳。撤軍還。後操取漢中,張魯降,主簿司馬懿曰:劉備虜璋,蜀人未附。今克漢中,益州震動,進兵臨之,勢必瓦解。操曰:人苦無足,既得隴,複望蜀耶?引還。法正說備曰:操不因此時以斷巴蜀,而留夏侯淵屯守,身遽北還,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舉眾往討,必克漢中矣。仲謀,孫權字。
63 覷山河,不得已,鼎足三分。初,諸葛亮謂孫權曰:將軍與劉豫州破曹,則吳之勢強,鼎足之形成成矣。顧氏曰:元德仗鉞西南,與北之魏東之吳宰割山河,三分鼎峙
64 臨死向,銅雀台,分香賣履。操作銅雀台於鄴,令寵妾居。及病篤,曰:吾婕妤妓人,時時登銅雀台,望吾西陵墓田。餘香分與諸夫人,諸舍中無所為,學作履組賣可也。操死,為疑塚凡七十二處。 銅雀台,在彰德府臨漳縣治南,上鑄大銅雀,高一丈五尺,置之樓頂
65 假慈悲,將惡擔,推與兒孫。司馬公曰:操身後事,孰大於禪代。今操遺令,家人婢妾無不處置,而無一語及禪代事,其意若曰:禪代自是兒孫所為,吾未嘗教為之。是寔以天下遺子孫,而身享漢臣之名也。捷錄曰:操遺令數百語,不及禪代,意欲身受漢臣之榮,而嫁篡逆之惡於子孫。
66 漢獻帝,可憐生,一絲殘喘。
67 沒巴鼻,無倚靠,寄命他人。帝白遷許以來,守位而已,左右侍御,莫非曹氏之人。操每以事入見殿中,帝不任其懼,因曰:君若能相輔則厚,不爾,幸垂恩相舍。後操使華歆牽伏後出,後徒跣行泣而過,執帝手曰:不能複相活耶?帝曰:我亦不知命在何時。
68 恰回首,魏曹丕,稱王劫禪。操卒,子魏王丕立,自為丞相冀州牧。中郎將李伏、太史丞許藝,言魏當代漢,見於圖緯,魏群臣因表勸丕篡位。獻帝乃使御史大夫張音持節奉璽綬,詔策禪位於丕。
69 貶山陽,流落做,小可藩臣。丕廢獻帝為山陽公,邑一萬戶。自廢至薨,又十四年。太子早卒,孫康立,傳三世又七十五年。迄晉永嘉末,始歿於羌氏,國除。 山陽縣故城,在河南懷慶府修武縣西北三十里,一名濁鹿
70 四百年,漢家邦,龍樓鳳閣。西漢二百一十年,東漢一百九十五年
71 一場空,單剩下,兔跡孤塵。
72 漢高祖,怎生般,五年滅楚。高祖年三十八起兵,四十一破秦為王。又五年四十六滅楚為帝
73 楚重瞳,齊出力,三載亡秦。楚漢共起兵。凡三年滅秦
74 秦楚滅,漢龍興,二十四帝。前漢自高祖至孺子嬰,凡十三帝。後漢自光武至獻帝,凡十二帝
75 轉回頭,翻覆手,做了三分。獻帝禪位,昭烈即位,吳魏三分天下
76 前人創業非容易 後代無賢總是空 回首漢陵和楚廟 一般瀟灑月明中
77 落日西飛滾滾,大江東去滔滔。夜來今日又明朝,驀地青春過了。 千古風流人物,一時多少英豪。龍爭虎鬬漫劬勞,落得一場談笑。 西江月
78 明朝整頓調弦手 再有新文接舊文
79 廿一史彈詞注卷之四
80 第四段 說三分兩晉 西江月
81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後商周。英雄五伯鬧春秋,秦漢興亡過手。 青史幾行名姓,北邙無數荒丘。前人田地後人收,說甚龍爭虎鬬。 詩曰:
82 虎鬬龍爭勢若何,百年豪傑苦無多。將軍老在秋江上,手捻銀髭作浩歌。
83 一自沙場戰罷歸,劍芒生澀馬空肥。風穿伏虎蓮花帳,塵鎖蟠龍帥字旗。戰策兵書慵再展,龍韜虎略有誰知。昨宵夢到相持處,血迸金槍污鐵衣。
84 詩出大才閒遣興,話談今古要分明。夜來說到游春處,今日還尋載酒人。載酒尋花饒意興,談今論古費評論。書中有女顏如玉,傅粉塗朱未算真。朱粉回頭如一夢,好書一字價千金。千金難買閒風月,百歲空爭虛利名。誰會誰能誰不濟,幾行青史見原因。功名總是虛脾漢,成敗誰非錯用心。若個長沙悲賈傅,幾人楚澤吊靈均。勸君莫為閒愁老,漫把新詞聽一巡。
85 早來說秦漢兩朝故事,秦始皇並吞六國以來,止有二十五年,至子嬰亡國。漢高祖亡秦滅楚,至東漢獻帝之末,享國四百十一年,天下三分。曹丕篡漢稱魏,劉備並取劉璋,孫權自稱吳王,各有長短。
86 蜀漢者,劉備即位於西蜀,自稱漢帝[章武 在位三年],後謚為昭烈皇帝。傳其子後主劉禪[建興 延熙 景耀炎興 在位四十年],通共四十三年,降於魏而漢亡。
87 魏者,曹操初封魏王,子丕篡漢,是為魏世祖文帝[黃初 在位十七年]。傳其子明帝睿[太和青龍景初 在位十三年]齊王芳[正始 嘉平 在位十四年]高貴鄉公髦[正元 甘露 在位六年]陳留王璜[景元 咸熙 在位六年],凡五主,共五十六年,禪於晉而魏亡。
88 吳者,孫權據江東為吳大帝[黃武 黃龍嘉禾赤鳥 大元稱帝二十三年],傳其子會稽王亮[建興 五鳳 太平 在位六年]景帝休[永安 在位六年]鳥程侯皓[元興 甘露 寶鼎 建衡 鳳皇天冊 天璽 天紀 在位十七年],凡四主,共五十九年,降於晉而吳亡。蜀魏吳謂之三國。曹魏先滅了蜀漢,又五年,晉王司馬昭專權,其中司馬炎方篡了曹家。又過十六年,滅了東吳,天下一統,俱歸於晉。晉又分東西兩代。
89 西晉者,司馬炎有天下,是為晉武帝[泰始 咸寧泰康在位二十五年]傳之惠帝[永熙 元康 永康 永寧 太安 光熙 永興 在位十七年]懷帝[永嘉 在位六年]愍帝[建興 在位四年]凡四主,共五十三年。懷愍先後蒙塵,為劉聰所滅。
90 東晉者,琅琊王司馬睿,相傳小吏牛金通其母夏侯妃所生,冒司馬氏之姓。渡江南來,是為晉元帝[建武大興 永昌在位六年]傳之明帝[大寧 在位三年]成帝[咸和 咸康在位十七年]康帝[建元 在位二年]穆帝[永和 升平在位十七年]哀帝[隆和 興寧在位四年]廢帝[太和 在位六年]簡文帝[咸安 在位二年]孝武帝[寧康太元在位二十四年]安帝[隆安元興義熙 在位二十年]恭帝[元熙 在位二年]凡十一主,通共一百零四年。宋劉裕篡奪而亡。
91 今將三國並西東二晉一百九十九年君臣事要略,且品題少資清聽。
92 三國分,事頭多,不相統制。
93 賭神通,憑手段,各用能人。
94 覷國勢,據中原,曹丕篡漢。曹丕篡漢,據有中原。陳壽三國志,以天下之制與魏,以列國待漢。通鑒因之,以魏紀年。司馬公曰:漢傳於魏而晉受之,不得不取其年號以紀其國之事。昭烈雖雲中山靖王後,然不能紀其世次,不敢以紹漢氏之遺統也。
95 論君臣,依正理,漢主為尊。尹氏曰:曹丕篡位,漢祚無主,昭烈帝室之胄,正位於蜀,紹漢承統,名正言順。朱子作綱目,以昭烈承獻帝後,蓋取春秋之義,示天下萬世之正論也
96 劉先主,擅梟雄,拊髀人物。按名號例曰:凡正統之君,秦漢以下曰帝;無統之君,漢以後稱帝者曰某主。陳壽志三國,以正統予魏,志昭烈稱劉先主。綱目革其號,大書昭烈皇帝。初,昭烈詣孫權,求都督荊州。周瑜疏曰:劉僃擅梟雄之資,而有關張熊虎之將,恐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也。備嘗流涕對表曰:吾嘗身不離鞍,髀肉皆消。今複不騎,髀裏肉生。日月如流,老將至矣,而功業不建,是以悲耳。梟,勇往也,仲馬曰:謂善鬬也。史照曰:猶如陸博得梟者勝。雄,武備也。 謚法:明德有勞曰昭,有功安民曰烈
97 百遭輸,志不折,新野屯兵。備初依公孫瓚,得為平原相,陶謙表為豫州刺史。謙卒,命迎備,遂兼領徐州。袁術爭徐州,呂布襲之,備降於布。布又攻備,敗走歸操,以為豫州牧。後與操擊殺布,進左將軍。旋起兵徐州討操,敗奔袁紹。複為操敗於汝南,奔劉表,表令屯新野。操下荊州,備走夏口。蘇子由曰:方其奔走於二袁之間,困於呂布,狼狽於荊州,百敗而其志不折
98 伸大義,訪賢才,草廬三顧。琅琊諸葛亮,寓居襄陽隆中,自比管仲樂毅。備訪賢士於司馬徽,徽告以諸葛孔明龐士元,備欲召之,徐庶曰:此人不可屈致,宜枉駕顧之。三往,亮始見,因曰:漢室傾頹,孤欲信大義於天下,計將安出?亮曰:曹操不可與爭鋒,孫權可與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用武之地,而其主不能守;益州劉璋暗弱,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信義著於四海,若跨有荊益,西和諸戎,外結孫權,天下有變,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率益州之眾出秦川,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後亮上後主出師表曰:臣本布衣,躬耕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琅琊,在青州府諸城縣。襄陽,府名,屬湖廣。隆中,在襄陽府城西北二十五里,下有隆中書院。益州,今四川成都府。宛,今南陽府。洛,即洛陽。秦川,長安正南山名,秦嶺水流出秦川;又關中別號為秦川。 司馬徽,字德操。徐庶,字符直。諸葛亮,字孔明。龐統,字士元
99 起臥龍,偕鳳雛,魚水同心。襄陽龎德公,嘗謂孔明為臥龍,士元為鳳雛。至是司馬徽語備,備得亮,情好日密,關張不悅,備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龎士元初為耒陽令,魯肅致書云:士元非百里才。備與語,大器之,用為治中,親待亞亮,並為軍師中郎將。尹氏曰:當漢之末,士之隨世就功名者多矣,孰謂一世人龍如孔明者,方且高臥隆中,抱膝長吟,略無意於當世。使昭烈不垂三顧之勤,則將槁死岩穴耳。及其一起,君臣既合,魚水同歡,其與聘莘野訪渭濱者,如出一轍。 耒陽,縣名,屬衡州府
100 敗長阪,走江陵,人心愈固。初,劉表二子琦琮,表為琮娶其後妻蔡氏之侄,遂愛琮而惡琦,出琦為江夏太守。表卒,琮嗣,未幾曹操軍至新野,琮舉州降,操遂進兵。時備屯樊城,琮降而不以告備,久乃覺,則操已在宛矣。或勸備攻琮,荊州可得。備曰:劉荊州托我以孤遺,背信自濟,死何以見劉荊州乎。將其眾去,荊州人多歸之。或曰:宜遠行保江陵。備曰: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操以江陵有軍實,恐為所據,將精騎追及當陽之長阪。備棄妻子,與孔明等數十騎走,張飛抵後,據水斷橋,操不敢近。趙雲抱備子禪,與關羽船會,得濟沔,遇劉琦眾萬餘人,與俱到夏口。 長阪,在當陽縣。江陵,縣名,屬荊州。樊城,在襄陽府城北。當陽,縣名,屬安陸府。夏口,在武昌府荊江中,正對沔口。沔水,在漢陽府城西南三十里,源出襄水,南入江,與漢水合
101 結孫權,鏖赤壁,俊傑雲蒸。初,孫權聞劉表卒,遣魯肅說備撫表眾同心敵操。比肅至南郡,而琮已降,肅迎備於長阪,宣權意,且曰:孫討虜兵精糧多,今為君計,莫若遣心腹自結於東以共濟。遂同進住樊口。操順江東下,備遣諸葛亮隨肅見權說之,肅請召周瑜定計。瑜至,權意始決,遂以瑜督三萬人,與備並力迎操,遇於赤壁。操引次江北,瑜部將黃蓋曰:曹軍方連船艦,可燒而走也。乃取蒙衝鬬艦,載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預備走舸系於幕尾。先書遺操,詐云欲降,時東南風急,蓋以十艦著前,餘船次進,去北軍二里,同時火發。火烈風猛,船往如箭,燒盡北船,延及岸營,人馬燒溺殆盡。瑜等率輕銳斷其後,雷鼓大進,操引軍走。備瑜水陸並進,追至南郡,操軍死者大半,備遂狥荊州,江南諸郡皆降。初備訪士於司馬徽,徽曰: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備自新野南奔荊楚,群士從之如云。 赤壁,山名,在武昌府東南九十里,一說在蒲圻縣西北二十里,北岸烏林,與赤壁相對。南郡即荊州府。樊口,在武昌縣西
102 並劉璋,馘夏侯,跨連荊益。時劉璋為益州牧,益州司馬張魯以璋暗懦,遂據漢中。校尉法正與別駕張松,知璋不足有為,勸璋迎備討魯。璋遣正至荊州迎之,正與龐統陰說備速取益州。既至,璋迎於涪,增兵使擊魯。備到葭萌,厚樹恩德,以收眾心。適操攻權,權呼救,備索兵糧於璋,璋半給之。備怒,遂進兵據涪城,璋遣吳懿等拒之,敗降,旋克雒城,進圍成都,璋出降,遷於公安。備自領益州牧。後操取漢中,張魯降,操還,以將軍夏侯淵守之。法正說備取漢中。備遂進兵,操遣曹洪同淵拒之。備營於定軍山,淵引兵爭之,法正曰:可擊矣。備使黃忠乘高鼓噪攻之,遂擊斬淵。操聞之,自臨漢中,備遣趙云擊敗之,操引遺。遂取漢中。備是時已並有荊益之地,跨連荊益,又注見草廬三顧句下。 涪,漢縣名,今成都府綿州。葭萌,今保寧府廣元縣。雒城,今漢州,屬成都府。公安,縣名,屬荊州府。定軍山,在漢中府沔縣東北,山有諸葛岩在焉
103 任關張,黃趙馬,五虎馳名。河東人關羽,與備誓同生死。曹操擊備,備敗走,操困羽,使張遼說之,羽降,封為漢壽亭侯。袁紹攻操,羽於萬軍中斬其大將顏良,立效報操,盡封其賜,拜書告辭,而奔備於袁軍。後備取益州,使羽鎮荊州。羽攻曹仁於樊城,擒操將於禁,殺龐德,威震華夏。拜前將軍,世號虎臣。涿郡張飛,少與羽俱事備,結義桃園。操追備及於長阪,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翼德,可來共決死。敵無敢近,故得免。備入蜀,使飛攻巴郡,義釋太守嚴顏,諸城望風降附。封右將軍,後進車騎將軍。魏謀臣程昱等,咸稱飛為萬人敵。南陽人黃忠,初備南定諸郡,忠以長沙降,後從入蜀,每先登陷陣,勇冠三軍。擊斬操將軍夏侯淵,以功賜爵關內侯。常山人趙雲,先詣公孫瓚,備見而奇之,深加結納。雲隨備至平原,為備主騎兵,後備為操所追,棄妻子走,雲抱備子禪,保護濟沔。及與操爭漢中,雲將數十騎前突其陣,且鬬且卻,入營開門,偃旗息鼓,操兵引去,云以勁弩尾射,魏兵自相蹂踐,死者甚多。備曰:子龍一身都是膽也。累遷翊軍將軍,封永昌亭侯。茂陵人馬超,初與關中諸將反,據潼關,為操所敗,奔漢中歸張魯。超知魯不足計事,亦來請降,以功封定西將軍,遷左將軍。至是備即漢中王位,並以為五虎將軍。 河東,今山西蒲州。涿郡,今涿州。常山,今真定府。 關羽,字雲長。張飛,字翼德。黃忠,字漢升。趙雲,字子龍。馬超,字孟起
104 建安絕,章武興,漢中即位。建安,獻帝年號。建安二十五年冬十月,曹丕廢帝篡位,蜀中傳言獻帝遇害,漢中王發喪制服。次年夏四月,群臣勸稱尊號,漢中王乃即皇帝位,改元章武元年。
105 把一隅,承大統,枝葉彰明。按陳壽志:昭烈,涿縣人,中山靖王勝之後。勝子正,元狩六年封涿縣陸城亭侯,坐酎金失侯,因家焉。祖雄,父弘生昭烈,其世次本末甚明。建安既絕,昭烈正位,蜀漢親承六統,夫複何疑?凡帝王家子孫,世謂金枝玉葉。陳氏曰:詳慎如溫公,而以昭烈為不能紀其世次,寧以正統屬之篡弒之賊魏,涑水之論亦偏矣
106 因愛將,討孫權,猇亭失利。帝令關羽取襄陽,水渰曹軍。自許以南,往往遙應,威震華夏。操議徙許都以避其銳,後用司馬懿之計,遣使約孫權躡其後。權以陸遜代呂蒙將其軍,蒙陰以計入江陵,羽還,將吏無關心,羽走兵散,僅十餘騎。權先使潘璋斷其徑路,馬忠獲羽及子平,俱被害。帝聞羽沒,自將討權。張飛自閬中率萬餘人會江州,臨發,為帳下張達範疆所殺,以其首奔權。帝進兵,自江南緣山截嶺,軍於猇亭,為吳陸遜所敗。 猇亭,即今荊州府宜都縣也。閬中,縣名,今屬保寧府。江州,今重慶府巴縣。 猇音效。
107 一把火,被折辱,陸遜書生。孫權以陸遜為大都督拒帝,諸舊將各矜恃,不聽。遜按劍曰:彼曹操所憚,今在境界,乃強對也。僕雖書生,然國家屈諸君使相承望者,以僕尺寸可稱耳。各任其事,軍令不可犯也。諸將乃服。帝自巫峽建平連營至彞陵界,立數十屯,與吳相拒。數月,遣吳班將數千人於平地立營,遜度帝兵疲意沮,乃進擊漢軍,先攻一營,不利。遜曰:吾已曉破之之術。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遂率諸軍同時俱攻,破四十餘營。土崩瓦解,舟械軍資略盡,帝夜遁,大慚恚曰:吾乃為陸遜所辱,豈非天耶。又象山集曰:陸遜,吳中年少書生耳。 巫峽,在夔州府巫山縣東,即巫山也,與西陵歸峽並稱三峽,連山七百里。建平,今歸州。彞陵,州名,屬荊州府。 陸遜,字伯言,吳郡人
108 白帝城,駐御營,幽憂病篤。帝敗遁,僅得入白帝城,病篤。 白帝城在夔州府,公孫述據蜀,自稱白帝,因名
109 永安宮,托孤詔,地慘天昏。諸葛亮至永安,帝病篤,命亮輔太子,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嗣子可輔輔之,如不才,君可自取。亮泣曰: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帝又詔敕禪曰: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可以服人。汝父德薄,不足效也,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遂崩於永安宮。亮奉喪還成都。 永安,縣名,公孫述更名白帝城,有永安宮,先主改永安縣
110 劉後主,信阿衡,通吳報使。昭烈崩,太子禪即位,考異曰帝禪,綱目仍書後主,與齊高緯陳叔寶同稱,則為無統之主,而非正統之帝也。陳壽志昭烈稱先主,綱目已改稱昭烈皇帝,而後主未革其號,蓋當時錄者因史舊文,而朱子偶未及改也。禪封諸葛亮為武鄉侯,領益州牧,遣尚書鄧芝使吳。初,吳為昭烈所攻,權降魏,魏封權為吳王。至是鄧芝使吳,權不見,芝曰:臣來亦為吳,非但為蜀也。權見之,芝曰:大王命世之英,諸葛亮一時之傑,蜀有重險,吳有三江,共為唇齒。進可兼並,退可鼎足。若委質於魏,魏必求太子入侍,不從則奉辭伐叛,蜀亦乘之。吳遂絕魏,專與漢和。使張溫報聘,自是信使不絕。 武鄉,縣名。 鄧芝,字伯苗,新野人
111 乘閒暇,徵瀘水,孟獲南擒。初,益州郡耆帥雍闓等殺太守附吳,又使郡人孟獲,誘扇諸蠻牂牁越巂皆叛。亮以新遭大喪,撫而不討,務農殖穀,閉門息民。三年,始率眾征之,至南中,所在戰捷,由越巂入斬闓等,孟獲素為蠻漢所服,收餘眾拒亮。亮募生致之,既得,使觀營陣,獲曰:向不知虛實,故敗。今秪如此,即易勝耳。乃縱使更戰,七縱七擒。亮猶遣獲,獲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複反矣。瀘水,在四川行都司城南,其水深廣而多瘴,春夏常熱,其源可燖雞豚。武侯渡此,為文以祭陣亡者。牂牁,古西夷地。越巂,漢郡名,今俱屬西川。南中西南夷之中也
112 前後次,出師表,木牛流馬。建興五年,亮出屯漢中,以圖中原。臨發上疏曰:先帝創業未半,中道崩殂。今益州疲敝,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宮中府中,俱為一體,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志慮忠純,宮中之事,悉以咨之。將軍向寵,曉暢軍事,營中之事,悉以咨之。臣本布衣,先帝三顧草廬,奉命於危難之間,邇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夙夜憂懼,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複漢室。此臣報先帝而忠於陛下之職分也。陛下亦宜咨諏善道,深追先帝遺詔。今當遠離,臨表涕零。速率兵出祁山。參軍馬謖,與魏將張合戰於街亭,違亮節度,敗績而還。十二月,亮複伐魏,群臣難之,亮又表曰:先帝以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故托臣以討賊。固知臣才弱敵強,然不伐賊,王業亦亡。坐以待亡,孰與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渡瀘深入。非不自惜也,顧王業不可偏安於蜀都,故冒危難,以奉先帝之遺意也。今賊適疲於西,又務於東,兵法乘勞,此進趨之時也。而欲以長計取勝,坐定天下,此臣未解也。臣到漢中期年,已喪突將武騎一千餘人,皆數十年糾合四方之精銳,非一州之所有。若複數年,則損三分之二,當何以圖敵乎。臣鞠躬盡力,死而後已,至於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引兵出散關,圍陳倉,糧盡引還。魏將軍王雙追亮,亮擊斬之。亮農勸講武,作木牛流馬,運米集斜谷口。治邸關,息民休士,三年而後約吳同舉伐魏。出軍至祁山,始以木牛運,後出斜谷,以流馬運。牛御雙轅,人行六尺,牛行四步,人不大勞,牛不飲食。流馬形制如象,皆以機為行止。進軍渭南,屯五丈原,魏司馬懿拒守不出,亮分兵屯田,為久駐計。祁山,在鞏昌府西和縣北。街亭,在隴西縣。散關,在鳳翔府寶雞縣南大散嶺下,有關通褒斜大路。陳倉,即寶雞縣。斜谷,在漢中府褒城縣北,谷中路連南北,故名。渭,水名,在寶雞縣治南。 五丈原,在鳳翔府郿縣西。 王圻曰:木牛,即今小車之有前轅者。流馬,即今獨推者。是武侯造以運餉,便於登陟,民間謂之江州車子
113 狠仲達,甘巾幗,只不交兵。魏遣司馬懿禦亮。亮數挑戰,懿斂軍依險,兵不得交。亮乃遺以巾幗婦人之服,懿怒,上表請戰。亮曰:彼本無戰情,所以固請者,故示武於眾耳。將在軍,君令有所不受,豈千里而請戰哉? 巾幗,婦人喪冠也。 懿,字仲達
114 葫蘆谷,用奇謀,天燒不著。懿久不出,亮使司馬魏延誘之,引懿入葫蘆谷。亮遣將馬岱壘斷谷口,縱火燒之,藥炮齊發,懿及子師昭俱聚哭受死。忽大雨如注,火滅,懿出走還保營。亮嘆曰: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此出三國演義,正史不載
115 五丈原,長星落,漢火消沉。亮屯五丈原,病篤。有大星赤而芒,墜營中。三投再還,俄而亮卒。王荊公武侯篇:崎嶇巴漢間,屢以弱擊強。暉暉若長庚,孤出照一方。亮既卒,長史楊儀整軍而出,懿追之,儀反旗嗚鼓,若將向懿者,懿不敢逼。諸軍還成都。謚亮曰忠武。年五十四。漢以火德王,亮死,則漢必亡矣
116 姜車騎,繼祁山,中原九伐。亮初出祁山,天水參軍姜維詣亮降,亮美其膽智,使典軍事。亮卒,維以監軍拜車騎將軍,旋為衛將軍,與費禕並錄尚書事。禕卒,以維為大將軍。初,維負其才武,每欲大舉,禕常裁制,不從,曰:丞相猶不能定中夏,況吾等乎。及禕死,維得行其志。先亮伐魏,六出祁山,至是維繼亮出師,凡九伐中原,每為魏安西將軍鄧艾所敗。 祁山,在鞏昌府西和縣北七里山,上有城。姜維,字伯約,天水人
117 老譙周,讎國論,還欠公平。時維數出兵,蜀人愁苦,光祿大夫譙周作讎國論諷之,略曰:既非秦末鼎沸之時,實有六國並據之勢,可為文王,難為漢祖。夫民之疲勞,則騷擾之兆生;上慢下暴,則瓦解之形起。時可而後動,數合而後舉,故湯武之師,不再戰而克。誠重民勞,而度時審勢也。如極武黷征,不幸遇難,雖有智者,不能謀之矣。尹氏曰:姜維屢舉伐魏,進寸退尺,而用兵不已。當時譙周輩皆為隱憂。然用兵以討讎賊,固非貪忿之舉,雖敗猶榮也。 譙周,字允南,廣安人
118 寵黃皓,疏忠謀,陰平失守。
119 懸崖寇,來鄧艾,無計支撐。宦官黃皓,便佞有寵,遷中常侍,操弄威柄,與右大將軍閻宇親善,欲廢姜維而樹宇。維知,言於帝曰:皓奸巧專恣,請殺之。帝曰:皓趨走小臣耳,何足介意?敕皓詣維謝。維見皓枝附葉連,由是疑懼,因求種麥沓中,不敢歸成都。後魏以鍾會大舉入寇,姜維表請遣左右車騎張翼廖化分護陽安關口及陰平之橋頭,黃皓信巫鬼,謂敵終不自致,啟帝寢其事。群臣莫知。鄧艾自狄道趨沓中以綴維,鍾會從斜谷趨漢中,使兵徑趨陽安口,守將傅僉鬬死,會長驅而前,維聞會已入漢中,合眾欲赴關城,聞其已破,乃退守劍閣。會進攻劍閣,不克,欲引還,艾言賊已摧折,宜遂乘之,乃自陰平行無人之地七百餘里,鑿山通道,造作橋閣。山高谷深,艾以氈自裹,推轉而下,將士乃攀木援崖,魚貫而進。艾已入平地,漢人不知,魏兵卒至,不為城守,或勸帝奔吳,或勸帝入南中,譙周請降,乃率群臣面縛輿櫬詣艾降。陽安關口,在成都府簡州。劍閣,在保寧府劍州。陰平道,在陝西鞏昌府文縣,乃秦蜀門戶。 鄧艾,字士載
120 諸葛瞻,北地王,身殉社稷。瞻,亮子也。初鄧艾自陰平入,衛將軍瞻督軍拒艾於綿竹,戰死。瞻子尚曰:父子荷國重恩,不早斬黃皓,使敗國殄民,用生何為。亦冒陳死。帝出降,帝子北地王諶怒曰:便當父子君臣,背城一戰,同死社稷,以見先帝可也。奈何降乎!帝不聽,諶哭於昭烈廟,先殺妻子,後自殺。 綿竹,縣名,屬成都府。 瞻字思遠
121 如斗膽,空割裂,天日終沉。鄧艾入成都,頗矜伐。鍾會有異志,姜維知之,欲構成擾亂,說會使反,情好歡甚。因艾承制專事,乃與監軍衛瓘密白艾反狀,詔以檻車徵之。瓘即夜至成都,收艾及子忠,艾既就擒,會遂決意謀反。會郭太后卒,會悉召諸將,為太后發哀,稱遺詔使起兵廢司馬昭,使所親信代領諸軍。所請諸將,悉閉益州諸曹屋中。姜維欲使會盡殺北來諸將,已因殺會,複立故漢帝。密書與帝曰:頤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複安,日月幽而複明。會欲從維言誅諸將,猶豫未決,護軍胡烈子淵率父兵鼓噪赴城,所閉諸人皆緣屋出,共斬會及維。剖維腹,膽大如斗。艾將士欲追還艾,瓘遣田續襲艾父子斬之
122 此間樂,佯不思,先人墳墓。帝禪降魏,舉家遙洛陽。惟秘書令卻正及殿中督張通,舍妻子單身從行。他日與宴,作蜀技,人皆感愴,而禪喜笑自若。晉王昭問曰:頗思蜀否?對曰:此間樂,不思蜀也。正聞之,謂曰:若王複問,宜泣答曰,先人墳墓遠在岷蜀,乃心西悲,無日不思,因閉其目。會昭複問,禪對如正言,昭曰:何乃似卻正語也?禪驚視曰:誠如尊命。左右皆笑之。 岷山,在成都府茂州。 卻正,字令先。
123 安樂公,傳數祀,煞有深心。劉禪曰此間樂,晉武以為大愚,雖諸葛亮不能輔,況姜維乎。獨楊升庵以為佯狂自保,得長為安樂公,此乃阿斗知己。 魏封禪為安樂公,至晉武帝泰始七年卒
124 中原地,魏曹丕,承其父業。魏都洛陽,為中原地。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卒,太子丕自為丞相冀州牧,是年篡漢
125 篡炎劉,即帝位,國運初興。漢帝姓劉,以火德王。外史載有老者祭古墳,祝曰:炎炎之靈,其棟將頹,田為戰場,奸雄啼人。訊其故,化為鳩。丕篡漢即皇帝位,是為魏文帝
126 改年號,為黃初,建都西洛。丕改獻帝建安二十五年為黃初元年,營洛陽宮室,都於洛
127 要吞吳,無計策,幾度勞心。初,丕問賈詡曰:吾欲伐不從命者,以一天下。吳蜀何先?詡曰:臣料群臣無備權之對,雖以天威臨之,未見萬全之勢也。丕不納,於昭烈章武二年,自將擊吳,進攻濡須,不克引還。至建興二年,丕複以舟師擊吳,御龍舟至廣陵,吳將軍徐盛列舟艦於江,植木衣葦,為疑城假樓,丕望嘆曰:雖有武騎千群,無所用之。會暴風至,龍舟幾覆,乃還。三年,複伐吳,丕臨江觀兵。吳嚴兵固守。丕見波濤洶湧,嘆曰:固天所以限南北也。仍還。 濡須,水名,在廬州府巢縣南。廣陵,今揚州
128 貶陳思,燃豆萁,同根煎逼。操死,子陳王植不奔喪,丕縛至,欲罪之。植作詩曰:煑豆燃豆茸,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植母卞氏出曰:何逼弟太急耶。丕貶陳思王為安鄉侯。 曹植,字子建,操次子。十歲能文,才敏七步,世目為繡虎。封陳王,謐曰思
129 蔑天倫,禽獸行,廣肆淫烝。曹操諸姬,丕淫烝殆盡,無一免者。丕偶病,母卞太後往問,見左右皆昔年侍者,不入而罵曰:狗鼠不食汝餘,死固應爾
130 違父言,寵司馬,養留禍種。
131 狼顧相,同槽夢,怪兆先征。曹操察懿有雄豪志,聞有狼顧相,欲驗之,乃召使前行反顧,面正向後,而身不動。又嘗夢三馬同食一槽,甚惡焉。因謂丕曰: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丕素與懿善,每相全佑,故免懿。及操卒,丕寵任懿,為尚書僕射,鎮許昌。後以懿同曹爽受遺詔輔政,卒之勒兵武庫,廢篡相仍,子孫蒙禍。跡其猜忍,符於狼顧之相,竟遷魏鼎,兆徵同槽之夢焉。野客叢談云:狼喻最多,言其恣食曰狼餐,亂走曰狼竄,專愎曰狼狠,不恤曰狼戾,恣取曰狼貪,威顧曰狼顧,不檢曰狼籍,乖謬曰狼狽
132 寵其妾,殺其妻,幾乎害子。丕先從操入鄴,悅袁熙妻甄氏,操為聘焉。生子睿,為平原王。後納郭永女為貴嬪,有寵,適丕病,郭氏讒甄後有鎮魘之謀,遂殺甄後。後死,故睿未建為嗣。丕立郭氏為後,睿事後謹,後亦愛之。郭後無子。丕使郭母養睿。丕後名郭女王
133 獵圍中,聞泣諫,改念全恩。睿母被誅,適丕與睿獵,見子母鹿,丕射其母,命睿射其子。睿泣曰:陛下已殺其母,臣不忍複殺其子。丕惻然,遂立為太子
134 魏明帝,料功能,容言納諫。丕卒,太子睿即位,是為明帝。睿沈毅明敏,任心而行,簡功能,屏浮偽,雖犯言極諫,皆優容之無所摧戮。嘗卒至尚書門,司空陳矯問曰:陛下何之?曰:欲案行文書耳。矯曰:此自臣職分,非陛下所宜臨。睿慚而反
135 作都官,考課法,黜陟群臣。{{睿深疾浮華之士,吏部尚書盧毓曰:考績之法廢,而以毀譽為進退,故真偽混雜,虛實相蒙。睿納其言,詔散騎常侍劉邵作考課法。邵作都官考課七十二條,下百會議,黃門侍郎杜恕曰:明試以功,三考黜陟,帝王之盛制也。然世有亂人而無亂法,今欲使州郡考士,必由四科,皆有事�
URN: ctp:ws843034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