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卷九十四志第六十一

《卷九十四志第六十一》[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1 卷九十四 志第六十一
2 ○樂四
3 △大樂職掌器之樂宴
4 樂隊大樂署,令一人,丞一人,掌郊社、宗廟之樂。凡樂,郊社、宗廟,則用宮縣,工二百六十有一人;社稷,則用登歌,工五十有一人,二樂用工三百一十有二人,代事故者五十。前祭之月,召工習樂及舞。祀前一曰,宿縣於庭中。東方、西方,設十二鎛鐘,各依辰位。編鐘處其左,編磬處其右。黃鐘之鐘起子位,在通街之西。蕤賓之鐘居午位,在通街之東。每辰三蘆,謂之一肆,十二辰,凡三十六蘆。樹建鞞應於四隅,左祝右敔,設縣中之北。歌工次之,三十二人,重行相向而坐。巢笙次之,蕭次之,竽次之,龠次之,篪次之,塤次之,長笛又次之。夾街之左右,瑟翼柷敔之東西,在前行。路鼓、路鞀次之。郊祀則擂鼓、擂鞀。閏餘匏在蕭之東,七星匏在西,九曜匏次之。一弦琴列路鼓之東西,東一,西二。三弦、正弦、七弦、九弦次之。晉鼓一,處縣中之東南,以節樂。一弦琴三,五弦以下皆六。凡坐者,高以杌,地以氈。立四表於橫街之南,稍東。設舞位於縣北。女郎左執龠,右秉翟;武郎左執干,右執戚;皆六十有四人。享日與工人先入就位。舞師二人,執纛二人,引文舞分立於表南。武舞及執器者,俟立於宮縣之左右。器:鞀二,雙鐸二,單鐸二,饒二,鐓錞二,二錞,六人。鉦二,相鼓二,雅鼓二,凡二十人。文舞退,舞師二人、執旌二人,引武舞進,立其處。文舞還立於縣側。又設登歌樂於殿之前楹,殿陛之旁,設樂床一,樂工列於上。搏附二,歌工六,柷一,敔一,在門內,相向而坐。鐘一蘆,在前楹之東。一弦、三弦、五弦、七弦、九弦琴五,次之。瑟二,在其東,笛一,龠一,篪一在琴之南,巢笙、和笙各二,次之。塤一,在笛之南。閏餘誇匏、排簫各一,次之,皆西上。磬一蘆,在前檻之西。一弦、三弦、五弦、七弦、九弦琴五,次之。塤一,在笛之南。七星匏、九耀匏、排簫各一,次之,皆東上。凡宗廟之樂九成,舞九變。黃鐘之宮,三成,三變,大呂之角,二成,二變。太簇之微,二成,二變。應鐘之羽,二成二變。圜丘之樂六成,舞六變。夾鐘之宮,三成,三變、黃鐘之角,一成,一變。太簇之徵,一成,一變。姑洗之羽,一成,一變。社稷之樂八成:林鐘之宮二成,太簇之角二成,姑洗之微二成,南呂之羽二成。凡有事於宗廟,大樂令位於殿楹之東,西向;丞位於縣北,通街之東,西向;以肅樂舞。
5 協律郎二人,掌和律呂,以合陰陽之聲。陽律六:黃鐘子,太簇黃,姑洗辰,蕤賓午,夷則申,無射戌。陰呂六:大呂丑,夾鐘卯,仲呂卯,林鐘末,南呂酉,應鐘亥。文之以宮、商、角、徵、羽、變宮、變徵,播之以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凡律管之數,九九相乘,八十一以為呂;三分去一,五十四以為徵;三分益一,七十二以為商;三分去一,四十八以為羽;三分益一,六十四以為角。如黃鐘為宮,則林鐘為徵,太簇為商,南呂為羽,姑洗為角,應鐘為變宮,獲蕤為變徽,是為七聲十二律,還相為宮,為八十四調。凡大祭祀皆法服,一人立於殿楹之西,東向;一人立於縣北通街之酉,東向;以節樂。堂上者主登歌,堂下者主宮縣。凡樂作,則跪,俯伏,舉麾以興,工鼓柷以奏;樂土則偃麾,工戛敔而樂土。今執摩者代執之,協律郎特拜而已。
6 樂正二人,副二人,掌肄樂舞、展樂器、正樂位。凡祭,二人立於殿內,二人立於縣間,以節樂。殿內者視獻者奠獻用樂作上之節,以笏示照燭,照燭舉偃以示堂下。若作登歌,則以笏示柷敔而已。縣間者示堂上照燭。及引初獻,照燭動,亦以笏示柷敔。
7 樂師一人,運譜一人,掌以樂教工人,凡祭,立於縣間,皆北上,相向而立。
8 舞師四人,皆執挺,挺,牙仗也。執纛二人,執旌二人,祭則前舞以為舞容。舞人從南表向第一表,為一成,則一變。從第二至第三,為二成。從第三至北第四表,為三成。舞人各轉身南向於北表之北,還從第一至第二,為因成,從第二至第三,為五成。從第三至南第一表,為六成,若八變者,更從南北向第二,為七成。又從第二至第三,為八成。若九變者,又從第三至北第一,為九變。
9 執靡一人,從協律郎以麾舉偃而節樂。
10 照燭二人,掌執籠燭而節樂。凡樂作止,皆舉偃其籠燭。一人立於堂上門東,視殿內獻官禮節,麾燭以示縣間。一人立於堂下縣間,俟三獻入導初獻至位,立於左。初獻行,皆前導,亞、終則否。凡殿下禮節,則麾其燭以示上下。初獻詣盥洗位,乃偃其燭,止亦如之。俟初獻動為節,宮縣樂作,詣盥洗位,洗拭瓚訖,樂止,詣階,登歌樂作,升自東階,至殿門,樂土,乃立於階側以俟。晨裸訖,初獻出殿,登歌樂作,至板位,樂土,司徒迎饌至橫街,轉身北向,宮縣樂作,司徒奉俎至各室遍奠訖,樂止。酌獻,初獻詣盥洗位,宮縣樂作,詣爵洗位,洗拭爵訖,樂土,出笏,登歌樂作,升自東階,至殿門,樂土,初獻至酒樽所,酌訖,宮縣樂作,詣神位前,祭酒訖,拜、興、讀祝,樂止。讀訖,樂作,再拜訖,樂止,次詣每室,作止如初。每室各奏本室樂曲,俱獻畢,還至殿門,登歌樂作,降自東階,至板位,樂止。文舞退,武舞進,宮縣樂作,舞者立定,樂止。亞獻行禮,無市步之樂,至酒樽所,酌酒訖,出笏,宮縣樂作,詣神位前,奠獻畢,樂止。次詣每室,作止如初。俱畢,還至板位,皆無樂。終獻樂作同亞獻,助奠以下升殿,奠馬湩,至神位,蒙古巫祝致詞訖,宮縣樂作,同司徒進饌之曲,禮畢,樂止,出殿,登歌樂作,各複位,樂止。太祝撤籩豆,登歌樂作,卒撤,樂止,奉禮贊拜,眾官皆再拜訖,送神,宮縣樂作,一成而止。
11 興隆笙,制以楠木,形如夾屏,上銳而面平,縷金雕鏤批祀、寶相、孔雀、竹木、雲氣,兩旁側立花板,居背三之一。中為虛櫃,如笙之匏。上豎紫竹管九十,管端實以木蓮苞。櫃外出小撅十五,上豎小管,管端實以銅杏葉。下有座,獅象繞之,座上櫃前立花板一,雕摟如背,板間出二皮風口,用則設朱漆小架於座前,系風囊於風口,囊面如琵琶,朱漆雜花,有柄,一人挼小管,一人鼓風囊,則簧自隨調而鳴。中統間,回回國所進,以竹為簧,有聲而無律。玉宸樂院判官鄭秀乃考音律,分定清濁。增改如今制。其在殿上者,盾頭兩旁立刻木孔雀二,飾以真孔雀羽,中設機。每春,工三人,一人鼓風囊,一人按律,一人運動其機,則孔雀飛舞應節。
12 殿庭笙十,延佑間增制,不用孔雀。興隆笙,世祖所作。或曰西域所獻,而世祖損益之。凡宴會之日,此笙一鳴,眾樂皆作,笙止,眾樂亦止。
13 琵琶,制以木,曲首,長頸,四珍,頸有品,闊面,四弦,面飾雜花。
14 箏,如瑟,兩頭微垂,有柱十三弦。
15 火不思,制如琵琶,直頸,無品,有小槽,圓腹如年瓶榼,以皮為面,四弦,皮糸並同一孤柱。
16 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頸,龍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馬尾。
17 方響,制以鐵,十六枚,懸於磬蘆,小角槌二。廷中設,下施小交足幾,黃羅綃金農。
18 龍笛,制如笛,七孔,橫吹之,管首制龍頭,銜同心結帶。
19 頭管,制以竹為管,卷蘆葉為首,竅七。
20 笙,制以匏為底,列管於上,管十三,簧。
21 箜篌,制以木,闊腹,腹下施橫木,而加軫二十四,柱頭及首,並如鳳喙。
22 云敖,制以銅,為小鑼十三,同一木架,下有長柄,左手持,而右手以小槌擊之。
23 蕭,制如笛,五孔。
24 戲竹,制如薽,長二尺餘,上系流蘇香囊執而偃之,以上樂。
25 鼓,制以木為框,冒以革,朱漆雜花,面繪複身龍,長竿二。廷中設,則有大木架,又有擊撾高座。
26 杖鼓,制以木為框,細腰,以皮冒之,上施五彩繡帶,右擊以杖,左拍以手。
27 札鼓,制如杖鼓而小,左持而右擊之。
28 和鼓,制如大鼓而小,左持而右擊之。制如箏而七弦,有柱,用竹軋之。
29 羌笛,制如笛而長,三孔。
30 拍板,制以木為板,以繩聯之。
31 水盞,制以銅,凡十有二,擊以鐵誓。
32 樂音王隊:元旦用之。引隊大樂禮官二員,冠展角襆頭,紫袍塗金帶,執笏。次執戲竹二人,同前服。次樂工八人,冠花襆頭,紫窄衫,銅束帶。龍笛三,杖鼓,三,金鞚小鼓一,板一,奏《萬年歡》之曲。從東階升,至御前,以次而西,折繞而南;北向立。後隊進,皆仿此。次二隊,婦女十大,冠展角襆頭,紫袍,隨樂聲進至御前,分左右相向立。次婦女一人,冠唐帽,黃袍,進北向立定,樂止,念致語畢,樂作,奏《長春柳》之曲。次三隊,男子三人,戴紅發青面具,雜彩衣,次一人,冠唐帽,綠棉袍角帶,舞蹈而進,立於前隊之右。次四隊,男子一人,戴孔雀明王像面具,披金甲,執叉,從者二人,戴毗沙神像面具,紅袍,執斧。次五隊,男子王人,冠五梁冠,戴龍王面具,繡氅,執圭,與前隊同時進,北向立。次六隊,男子五人,為飛天夜又之像,舞蹈以進。次七隊,樂工大人,冠霸王冠,青面具,錦繡衣,龍笛三,觱慄三,杖鼓二,與前大樂合奏《吉利牙》之曲。次大隊,婦女二十人,冠廣翠冠,銷金綠衣,執牡丹花,舞唱前曲,與樂聲相和,進至御前,北向,列為九重,重因人,曲終,再起,與後隊相和。次九隊,婦女二十人,冠金梳翠花鈿,繡衣,執花鞚稍子鼓,舞唱前曲,與前隊相和。次十隊,婦女大人,花髻,服銷金桃紅衣,搖日月金鞚稍子鼓,舞唱同前。次男子五人,作正方菩薩焚像,搖日月鼓,次一人,作樂音王菩薩梵像,執花鞋稍子鼓,齊聲舞前曲一闋,樂止。次婦女三人,歌《新水令》、《沽美酒》、《太平令》之曲終,念口號畢,舞唱相和,以次而出。
33 壽星隊:天壽節用之。引隊禮官樂工大樂冠服。並同樂音王隊。次二隊,婦女十人,冠唐巾,服銷金紫衣,銅束帶。次婦女一人,冠平天冠,服繡鶴氅,方心曲領,執圭,以次進至御前,立定,樂止,念致語畢,樂作,奏《長春柳》之曲。次三隊,男子三人,冠服舞蹈,並同樂音王隊。次四隊,男子一人,冠金漆弁冠,服緋袍,塗金帶,執笏;從者二人,錦帽,繡衣,執金字福祿牌。次五隊,男子一人,冠卷雲冠,青面具,綠袍,塗金帶,分執梅、竹、松、樁、石同前隊而進,北向立次六隊,男子王人,為烏鴉之像,作飛舞之態。進立於前隊之左,樂止。次七隊,樂工十有二人,冠雲頭冠,銷金緋袍,白裙,龍笛三,觱慄三,札鼓三,和鼓一,板一,與前大樂合奏《山荊子》帶《襖神急》之曲,次八隊,婦女二十人,冠風翹冠,翠花鈕,服寬袖衣,加雲肩、霞緩、玉佩,各執寶蓋,舞唱前曲,次九隊,婦女三十人,冠玉女冠,翠花鈕,服黃銷金寬袖衣,加雲肩、霞緩、玉佩,各執棕毛日月扇,舞唱前曲,與前隊相和。次十隊,婦女八人,服雜彩衣,被懈葉、魚鼓、簡子。次男子八人,冠束髮冠,金掩心甲,銷金緋袍,執戟。次為龜鶴之像各一。次男子五人,冠黑紗帽,服繡鶴氅,朱履,策龍頭藜杖,齊舞唱前曲一闋,樂止,次婦女三人,歌《新水令》、《沽美酒》、《太平令》之曲終,念口號畢;舞唱相和,以次而出。
34 禮樂隊:朝會用之。引隊禮官樂工大樂冠服,並同樂音王隊。次二隊,婦女十大,冠黑漆弁冠,服青素袍,方心曲領,白裙,束帶,執圭;次婦女一人,冠九龍冠,服繡紅袍,五束帶,進至御前,立定,樂止,念致語畢,樂作,奏《長春柳》之曲。次三隊,男子三人,冠服舞蹈同樂音王隊。次四隊,男子三人,皆冠卷雲冠,服黃袍,塗金帶,執圭。次五隊,男子王人,皆冠三龍冠,服紅袍,各執劈王金斧,同前隊而進,北向立。次六隊,童子五人,三髻,素農,各執香花,舞蹈而進,樂止。次七隊,樂工八人,皆冠束髮冠,服錦衣白袍,龍笛三,觱慄三,杖鼓二,與前大樂各奏《新水令》、《水仙子》之曲。次大隊,婦女二十人,冠籠巾,服紫袍,金帶,執笏,歌《新水令》之曲,與樂聲相和,進至御前,分為四行,北向立,鞠躬拜,興,舞蹈,叩頭,山呼,就拜,再拜畢,複趁聲歌《水仙子》之曲一闋,再歌《青山口》之曲,與後隊相和,次九隊,婦女二十人,冠車髻冠,服銷金藍衣,云肩,佩綬,執孔雀幢,舞唱與前隊相和,次十隊,婦女大人,冠翠花唐巾,服錦繡衣,執寶蓋,舞唱前曲。次男子八人,冠風翅兜牟,披金甲,執金戟。次男子一人,冠平天冠,服繡鶴產氅,執圭,齊舞唱前曲一闋,樂止,次婦女三人,歌《新水令》、《沽美酒》、《太平令》之曲終,念口號畢,舞唱相和,以次而出。
35 說法隊:引隊禮官樂工大樂冠服,並同樂音王隊。次二隊,婦女十大,冠僧伽帽,服紫禪衣,皂絛;次婦女一人,服錦袈裟,餘如前,持數珠,進至御前,北向立定,樂止,念致語畢,樂作,奏《長春柳》之曲。次三隊,男子三人,冠、服、舞蹈,並同樂音王隊。次四隊,男子一人,冠隱土冠,服自紗道袍,皂絛,執塵拂;從者二人,冠黃包巾,服錦繡衣,執令字旗。次五隊,男子王人,冠金冠,披金甲,錦袍,執戟,同前隊而進,北向立。次六隊。男子五人,為金翅雕之像,舞蹈而進,樂止。次七隊,樂工十六人,冠五福冠,服錦繡衣,龍笛六,觱慄六,杖鼓四,與前大樂合奏《金字西番經》之曲。次八隊,婦女二十人,冠珠子菩薩冠,服銷金黃衣,纓絡,佩綬,執金浮屠白傘蓋,舞唱前曲,與樂聲相和,進至御前,分為五重,重因人,曲終,再起,與後隊相和。次九隊,婦女二十人,冠金翠菩薩冠,服銷金紅衣,執寶蓋,舞唱與前隊相和。次十隊,婦女八人,冠青螺髻冠,服白銷金農,執金蓮花。次男子八人,披金甲,為大金剛像。次一人,為文殊像,執如意;一人為普賢像,執西番蓮花;一人為如來像;齊舞唱前曲一闋,樂止。次婦女三人,歌《新水令》、《沽美酒》、《太平令》之曲終,念口號畢,舞唱相和,以次而出。
36 至正十四年,制天魔舞,亦宴樂之樂隊也。以宮女三聖奴、妙樂奴、文殊奴等十六人,按舞名為十六天魔,首垂發數辮,載象牙佛冠,身披瓔珞,大紅銷金長短裙,金雜襖,云肩,合袖天衣,綬帶,鞋襪,各執噶布喇完之器。內一人,執鈴、杵奏樂。又宮女十一人,練槌髻,勒帕常服,或用唐帽、窄衫,所奏樂用龍笛、頭管、小鼓、■〈q秦〉、箏、琵琶、笙、胡琴、響板、拍板,以宦者長壽、拜布哈管領。遇宮中贊佛,則按舞奏樂。宦官受秘密戒者得入,餘不得預。
37 達達樂曲。大曲:曰哈大凡圖,曰口溫,曰也葛儻兀,曰畏幾兒,曰閔古里,曰起土苦裏,曰跋四土魯海,曰舍舍彈,曰搖落四,曰蒙古搖落四,曰閃彈搖落四,曰阿耶兒虎,曰桑歌兒苦不干,江南渭之孔雀,雙手彈。曰答罕,江南謂之自翎雀,雙手彈。曰苦只把失。品弦小曲:曰阿思蘭扯弼,同盞曲,雙手彈。阿林揀花紅,曰哈兒火赤哈赤,黑雀兒叫。曰洞洞伯,曰曲買,曰者歸,曰牝疇兀兒,曰祀擔葛失,曰削浪沙,曰馬哈,曰相公,曰仙鶴,曰河下水花。
38 回回曲:曰伉里,曰馬黑某當當,曰清泉當當。
URN: ctp:ws962113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