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220462"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曾文正公年譜
條件: 提到「李鴻章
Total 11

卷一

121
九月,公弟國潢國華入都。二十四日,上御門,升授翰林院侍講學士。次日具摺謝恩,召見。宣宗時,每歲舉行御門之典至四、五次,京朝官缺,多以其日簡放,示爵人於朝,與眾共之之意。合肥李公鴻章,本年家子也,中甲辰科舉人,是年入都會試,受業公門。公大器重之。
139
十二月初九日,又遞摺謝恩,為三廳欠收緩征屯田。是歲,山東、河南亢旱,盜賊蜂起,兩省大吏交部嚴議。欽差柏俊、陳孚恩前往捕盜,平之。李公鴻章、郭公嵩燾、李公宗義均以是科成進士。

卷十一

28
十一月初二日,馳摺奏報西路張逆深入秦境,尚無回竄之說,調鮑超一軍進荊紫關,以援秦中;東路任、賴一股回竄河陽,飭劉松山迅赴汝州,遏其西竄之路。附奏奉旨複陳一片。稱行軍太鈍,精力日衰,俟病體稍痊,入都陛見,自請辦捻不善之置。又片奏楊鼎勳、張錫嶸追剿任、賴一股,捻蹤直奔沙河以南,劉松山仍由汝、洛進兵,以力保黃河,先顧山西為主。初六日,奉到上諭:「曾國藩著回兩江總督本任,暫緩來京陛見。江蘇巡撫李鴻章著授為欽差大臣,專辦剿匪事宜。」欽此。十七日,馳摺奏酌籌西路軍務,鮑超一軍援秦,派委江蘇道員薛書常專辦霆營糧台,採辦軍米。又摺奏:交卸欽差大臣關防,齎送徐州,交李鴻章祗領,欽奉諭旨,飭臣竟回本任,臣自度病體不能勝兩江部督之任,若離營回署,又恐不免畏難巧取之譏,請仍在軍營照料一切,維繫湘、淮軍心,庶不乖古人盡瘁之義。附片奏刊用木質關防一顆,其文曰「協辦大學士兩江總督一等侯行營關防」。又片奏任、賴股匪奔擾信陽之南,將入鄂境,周盛波跟蹤追剿,現飭張樹珊拔隊追擊。劉銘傳軍疲勞太久,在周家口稍休,即行赴鄂。又檄調李昭慶全軍由皖赴鄂,以收夾擊之效。又附密片奏保湘、淮各軍將才。如道員劉盛藻、總兵戴春林、潘鼎立、提督章合才,均為後起之選。前任大名道祝塏、編修張錫嶸,皆文員中出群之才。略陳品概,以備採擇。十九日,委員齎送欽差大臣關防赴徐州營。二十八日,奉到上諭「曾國藩請以散員仍在軍營自效之處,具征奮勉圖功,不避艱險之意。惟兩江總督責任綦重,湘、淮軍餉,尤須曾國藩籌辦接濟,與前敵督軍,同為朝廷倚賴。該督忠勤素著,且係朝廷特簡,正不必以避勞就逸為嫌,致多顧慮」等因。欽此。是月,公弟國荃駐軍德安,湖廣總督官文公奉旨開缺,入都供職。欽差戶部侍郎譚公廷襄暫署總督。

卷十二

16
又以丁日昌航海前來,須在旬日以外,先派毛昶熙前赴天津會辦。惟該國兵船業已到津,意在開釁,不可不預為防範。已諭令李鴻章帶兵馳赴畿疆,候旨調派「
19
崇厚亦奏疏自請入都陛見。初九日,公與毛公會奏羅淑亞回京緣由,請中外一體,堅持定見。并將連日在津會議問答情形,咨報總理衙門。又奏請將福建船局購辦京米,截留二萬石,存儲津郡,以備李鴻章軍營及劉銘傳全軍之用。時李公鴻章督軍至潼關,馳摺奏稱:洋人照會內稱「天津府縣幫同行凶,主使動手」等語,所聞得自何人?所查得有何據?必須將府縣如何幫同主使證據交出,由中外大員會同提集,當堂質訊,乃可以成信讞而服眾心。如果該府縣等有實在重情,亦不能曲為寬貸。十二日,奉上諭:「羅淑亞無理要挾,所請府縣抵償一節,萬無允准之理。已傳諭錢鼎銘將張光藻等解赴天津,并令曾國藩等取具該府縣等親供,以期迅速了結。」欽此。十三日,奉上諭:「崇厚著即來京。三口通商大臣,著毛昶熙暫行署理。」欽此。丁公日昌奉旨啟行北上,馳摺奏稱:自古以來,局外之議論,不諒局中之艱難。然一唱百和,亦足以熒聽而撓大計,卒之事勢決裂。
23
八月初二日,總理衙門奏天津一案與洋人照會來往辯論情形一摺。奉諭旨鈔寄,令公迅速緝兇,詳訊嚴辦,催取府縣親供,及早結案。兩江總督馬端敏公新貽,猝遇行刺,因傷出缺。初四日,奉上諭:「曾國藩著調補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李鴻章調補。」欽此。初七日,公具摺恭謝天恩。並奏稱:前在假期之內馳赴天津,實因津事重大,不敢推諉。臣目病甚重,往來文件,難以細閱,幕僚擬稿,難以核改。江南庶政殷繁,若以病軀承乏,貽誤必多。目下津案未結,仍當暫留會辦。一俟奏結後,即請開缺,安心調理。又特奏保刑部郎中陳欽在總理衙門當差多年,於中外交涉情形洞悉本末。頃來天津,與洋人諍論,其辯才足以折服強悍,其誠心足以感動彼族。請以署理天津府知府,必收折衝禦侮之效。又奏江南月協直隸餉銀,截數報銷。三口通商大臣成林到任。初九日,陳欽、劉錫鴻、丁壽昌等會訊府縣親供。十一日,公與毛公昶熙、丁公日昌複訊府縣親供。十二日,奉到上諭:「曾國藩奏瀝陳病目情形請別簡賢能畀以兩江重任一摺。兩江事務殷繁,職任綦重,曾國藩老成宿望,前在兩江多年,情形熟悉,措置咸宜,現雖目疾未痊,但能坐鎮其間,諸事自可就理。所請另簡賢能之處,著毋庸議,仍著俟津案奏結,即著前赴兩江總督之任,毋再固辭。」欽此。十四日,奏吳府縣親供,請交部核議,并稱拿獲滋事兇犯八十餘名,俟訊明會奏。十七日毛公昶熙回京師。十八日,奉上諭:「此案為日已久,若不趕緊辦結,必致易生枝節。
24
李鴻章馳赴天津,會同督飭承審各員,認真研鞫,及早擬結。「欽此。二十三日,公具摺奏審明天津案內第一批人犯,分別定擬。又奏咨送複訊府縣供詞,並陳明該員解送刑部,恐難定限。又奏稱辦理遲延,自請交部嚴加議處。劉公銘傳至天津。二十五日李公鴻章至天津。二十七日,陳國瑞到案。二十八日,奏已革天津府縣解部起程日期,並抄呈陳國瑞供詞。附片奏稱:府縣本無大過,張光藻尤著循聲。臣之初意,豈肯加以重咎?過聽浮議,舉措失直,遽將府縣奏交刑部。此疏朝上,夕已悔憾。外間物議,紛紛不平。此次該革員等入獄,誠恐洋人執臣原奏,欲得而甘心,則臣之負疚愈深。請敕刑部細核供詞,從輕定議,以平天下吏民之情,臣亦稍釋隱憾。並申陳各省民教滋事實情,籌議預杜後患之法。
41
六月初二日,公攜酒就飲吳公廷棟之宅。吳公僦寓金陵五年,居宅甚隘,年八十歲,足病不能行步,終日端坐一室,校書不輟。公每月必一再過訪,談論移時。公前官京師時,相與講學之友歸然獨存矣。初八日,泛舟城北玄武湖,回入秦淮,見商民稍複業,為之欣然。時奉到文宗聖訓全部。十三日,專摺謝恩。又代遞在籍前任總督張亮基遺摺。又奏採訪忠義第四十四案。二十五日,作《台州墓表》。七月初三日,公與李公鴻章會奏派委刑部主事陳蘭彬江蘇同知容閎選帶聰穎子弟,前赴泰西各國肄習技藝。從前斌椿、志剛、孫家穀等奉命游歷海外,親見各國軍政船政,皆視為身心性命之學,中國當師仿其意,精通其法。查明美國新立和約,擬先赴美國學習,計其程途,由東北太平洋乘坐輪船,徑達美國,月餘可到。已飭陳蘭彬、容閎二員酌議章程,所需經費,請飭下江海關於洋稅項下按年指撥,勿使缺乏。並請飭下總理衙門,將該員所議章程酌核。
58
六月十四日,出殯於南門外金盆嶺之陽。劉公坤一尋奏請於江西省城建祠,奉旨允准。其明年二月,李公鴻章奏天津郡紳士沈兆云等聯名稟請建已故督臣專祠以資報饗一摺,奉旨:「著照所請,該部知道。」欽此。公之為學,其大綱宗,略見於所作《王船山遺書序》,而備見於《聖哲畫像記》。自登第以還,於學無所不窺,九經而外,諸子百氏之書,靡不規得要領。其於《莊子》、《史記》、《漢書》、《資治通鑑》、《明史》、《文獻通攷》、《五禮通考》數種,尤篤好不厭,治之三反。平生為詩古文辭,雅不欲存稿,應手散佚,公子紀澤等料檢手澤,門人李鴻裔、黎庶昌等為搜輯於知故之家,凡得詩四卷,文十二卷。其存官署者,批諭奏章凡百二十卷,政跡批牘二十四卷,書札六十卷;其存家中者,《日記》三十四卷,《尺牘》五十卷,《家書》二十八卷。皆公親手蹟也。在京師時,著有《茶餘偶談》若干卷,久佚。又為《曾氏家訓長編》。其成者:《朱子小學》一卷、《冠禮長編》一卷、《歷朝大事記》數卷、《藩部表》一卷,抄輯鹽漕河工水利賦役成案各若干卷。餘則臚列序目,未有成編。選錄《十八家詩抄》三十卷。出都以後,治軍臨官,不廢書史,著有《孟子四類編》、《左氏分類事目》、《禮記章句校評》、《樸目雜記》、《周官雅訓雜記》各若干卷。選錄《經史百家雜抄》,分十一類,為二十六卷。又為《古文簡本》二卷,《鳴原堂論文》二卷。晚年衰病,猶日從事於經史,為《論語言仁類記》一卷,《易象類記》一卷,《通鑑大事記》未成書。又選錄古詩之得閒逸意者,自陶淵明至陸放翁六家為《六家詩抄》,亦未克成書。門人王定安輯錄公所為經史評註,為《師訓匯記》若干卷,又掇公平生言行,為《求闕齋弟子紀》四十卷。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